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点叉尾病毒(CCV)结构蛋白的鉴定
1
作者 毕鹏 吴志新 +1 位作者 苏念 李莉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4841-4845,共5页
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斑点叉尾病毒(Channel catfish virus,CCV),利用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 MS/MS)对得到的样品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了13种结构蛋白,包含1种未报道过的结构蛋白ORF22。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 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斑点叉尾病毒(Channel catfish virus,CCV),利用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 MS/MS)对得到的样品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了13种结构蛋白,包含1种未报道过的结构蛋白ORF22。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CCV结构蛋白的功能及蛋白质组学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病毒(channel catfish virus ccv) 结构蛋白 蔗糖密度梯度离心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叉尾病毒病研究概述 被引量:5
2
作者 孟彦 肖汉兵 曾令兵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75,共4页
简要介绍了斑点叉尾病毒病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征、诊断与防治方法以及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与检测技术等。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病毒病 诊断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PCR-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3
作者 杜玉东 陈孝煊 +5 位作者 吴志新 王敏 刘迁 夏君 王树云 李莉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4-608,共5页
针对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CCV)的ORF6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PCR产物在扩增过程中标记地高辛,探针5′端用生物素标记,建立了CCV的敏感、快速、环保的PCR-ELISA检测方法。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评估了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表明:该... 针对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CCV)的ORF6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PCR产物在扩增过程中标记地高辛,探针5′端用生物素标记,建立了CCV的敏感、快速、环保的PCR-ELISA检测方法。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评估了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CCV DNA,与各对照均无交叉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该方法对CCV DNA的检测阈值为5 fg,敏感性是常规PCR检测方法的10倍。用此方法对人工感染样品进行检测,能够检测到感染组织中的CCV DNA。该方法能够定性和半定量检测CCV DNA,可用于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的检测、斑点叉尾鮰暴发性流行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ELISA 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 敏感性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病毒对几种淡水鱼类细胞系感染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学芹 王敏 +1 位作者 王卫民 Yuanan Lu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79,共4页
研究斑点叉尾鮰病毒(Channel Catfish Virus,CCV)是否感染斑点叉尾鮰以外的鱼类,以评价CCV对我国珍稀、重要经济鱼类的潜在危害性。选择大眼鲑、草鱼、鲤、白鲟的细胞系为材料,从细胞病变、病毒增殖滴度等方面验证CCV对这些细胞系的感... 研究斑点叉尾鮰病毒(Channel Catfish Virus,CCV)是否感染斑点叉尾鮰以外的鱼类,以评价CCV对我国珍稀、重要经济鱼类的潜在危害性。选择大眼鲑、草鱼、鲤、白鲟的细胞系为材料,从细胞病变、病毒增殖滴度等方面验证CCV对这些细胞系的感染性。实验表明,CCV对上述细胞系均可以感染,但细胞病变出现时间、病变程度和增殖滴度各有差异。其中,草鱼鳍条细胞系(GCF)、鲤上皮瘤细胞系(EPC)对CCV高度敏感。CCV在EPC中的增殖滴度与在斑点叉尾鮰卵巢细胞系(CCO)中相当,在GCF中的增殖滴度甚至高于CCO。研究结果表明,CCV除了感染CCO以外,还可以感染其它多种鱼类的细胞系,说明CCV病毒可能对斑点叉尾鮰以外的淡水鱼类具有感染性和潜在的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病毒 感染性 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病毒ORF6基因的高效可溶表达及抗原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玉林 王卫民 +1 位作者 王敏 李莉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01-1003,1048,共4页
利用GST融合基因表达系统表达GST-GP6融合蛋白,以质粒pMD19-T-ORF6为模板,扩增出ORF6基因片段,将其克隆至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GEX-4T-2,将所构建的重组质粒pGEX-4T-2-ORF6转化E.coli ER2566,并诱导表达,采用GST蛋白纯化系统进行纯化,所得... 利用GST融合基因表达系统表达GST-GP6融合蛋白,以质粒pMD19-T-ORF6为模板,扩增出ORF6基因片段,将其克隆至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GEX-4T-2,将所构建的重组质粒pGEX-4T-2-ORF6转化E.coli ER2566,并诱导表达,采用GST蛋白纯化系统进行纯化,所得产物进行10%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大肠杆菌细胞经诱导高效表达出约42kD蛋白,其分子量与GST-GP6融合蛋白相符,表达产物以可溶的形式存在。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融合蛋白能够与斑点叉尾鮰病毒(Channel catfish virus,CC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病毒 ORF6基因 高效可溶表达 抗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斑点叉尾病毒病发病因素的探索
6
作者 刘洪岩 王江 +4 位作者 张世勇 王明华 赵彦华 陈校辉 边文冀 《水产养殖》 CAS 2018年第10期47-50,共4页
斑点叉尾病毒(Channel catfish virus,CCV)通过滚环方式复制,可发生在10~35℃温度范围内,35℃时复制速度最快,而30℃时复制量最大,最适的复制温度是25~33℃。病毒的复制是几何倍数的增加,因此,病毒的初始浓度会对病毒的暴发造成影响... 斑点叉尾病毒(Channel catfish virus,CCV)通过滚环方式复制,可发生在10~35℃温度范围内,35℃时复制速度最快,而30℃时复制量最大,最适的复制温度是25~33℃。病毒的复制是几何倍数的增加,因此,病毒的初始浓度会对病毒的暴发造成影响,而种质也是影响病毒暴发的关键因素。该文就温度,病毒初始浓度以及种质三方面对斑点叉尾病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病毒 温度 病毒浓度 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病毒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7
作者 郝凯 刘洪岩 +4 位作者 陈校辉 袁军法 李莉娟 边文冀 赵哲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1-546,共6页
斑点叉尾鮰病毒(Channel catfish virus, CCV)属于大DNA病毒,是一种能引起斑点叉尾鮰(Letalurus punetaus)病毒性疾病的重要病原。研究以编码产物为磷酸激酶的CCV ORF77基因为靶标,设计了能识别靶基因上的8个独立区域的6条特异引物,利... 斑点叉尾鮰病毒(Channel catfish virus, CCV)属于大DNA病毒,是一种能引起斑点叉尾鮰(Letalurus punetaus)病毒性疾病的重要病原。研究以编码产物为磷酸激酶的CCV ORF77基因为靶标,设计了能识别靶基因上的8个独立区域的6条特异引物,利用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建立了用于CCV的实时荧光LAMP快速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在63℃恒温反应45min条件下,反应大约12min后出现明显的峰值,最低检测限度为100个拷贝的病毒质粒DNA,检出时间为35min;并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锦鲤疱疹病毒(KHV)、真鲷虹彩病毒(RSIV)、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和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SGIV)等常见水生动物病原DNA均没有交叉反应;同一样品于试验内及试验间重复性试验发现,20个平行样品的扩增曲线基本重合,表现出良好的重复性。通过对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能够特异性的检出CCV。因此,研究建立的CCV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结果可靠,能为斑点叉尾鮰养殖现场和实验室的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病病原的快速诊断和实时监测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病毒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实时荧光LAMP 快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病毒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兵 罗宇良 +5 位作者 王敏 曹胜波 王卫民 陈龙 黄锋涛 刘学芹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1-634,共4页
利用斑点叉尾鮰卵巢细胞增殖斑点叉尾鮰病毒,然后将经过超速离心纯化的病毒免疫4周龄BABL/C雌鼠。每2周免疫1次,第4次免疫2周后,经眼眶采血,分离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抗体效价,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与病毒孵育试验检测... 利用斑点叉尾鮰卵巢细胞增殖斑点叉尾鮰病毒,然后将经过超速离心纯化的病毒免疫4周龄BABL/C雌鼠。每2周免疫1次,第4次免疫2周后,经眼眶采血,分离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抗体效价,并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与病毒孵育试验检测所制备多克隆抗体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克隆抗体ELISA效价为1∶25 600,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该多克隆抗体特异性良好,同时与病毒的孵育试验证明该多克隆抗体具备中和活性,能够有效阻断斑点叉尾鮰病毒对细胞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病毒 多克隆抗体 制备 效价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病毒宿主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凡 袁万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38-841,共4页
为了解斑点叉尾鮰病毒(CCV)感染宿主范围和CCV病暴发的水温条件。本研究将斑点叉尾鮰、鳙鱼、加州鲈、鲫鱼、南方大口鲇、鲤鱼、胭脂鱼、岩原鲤、四川白甲、草鱼鱼苗各250尾,体质量约为25g,随机分成102组,每组20尾,分别通过浸泡感染、... 为了解斑点叉尾鮰病毒(CCV)感染宿主范围和CCV病暴发的水温条件。本研究将斑点叉尾鮰、鳙鱼、加州鲈、鲫鱼、南方大口鲇、鲤鱼、胭脂鱼、岩原鲤、四川白甲、草鱼鱼苗各250尾,体质量约为25g,随机分成102组,每组20尾,分别通过浸泡感染、胸腔感染和胸腔感染暴发温度实验,实验期14d。结果表明,加州鲈和南方大口鲇对CCV非常易感,25℃斑点叉尾鮰和南方大口鲇死亡50%,加州鲈40%死亡;28℃斑点叉尾鮰和南方大口鲇全部死亡,加州鲈75%死亡;鲤鱼也会感染但不死亡,实验的其它鱼类没有组织病理学改变和临床症状出现。研究结果表明CCV对加州鲈和南方大口鲇敏感,暴发温度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尾鮰病毒 宿主 易感性 发病温度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鲇稚鱼爆发性死亡的病原鉴定 被引量:7
10
作者 蒋礼平 梁勤朗 +6 位作者 李云兰 佘容 吴宗文 柒壮林 陈章 帅柯 张建禄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61,共6页
2012年7月,四川简阳市某养殖户水泥培育池的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稚鱼发生了爆发性死亡,针对患病南方鲇稚鱼进行了寄生虫学、细菌学及病毒学鉴定。结果显示,病鱼鳃丝压片及体表粘液涂片在光学显微镜下未发现寄生虫。无菌操作分... 2012年7月,四川简阳市某养殖户水泥培育池的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稚鱼发生了爆发性死亡,针对患病南方鲇稚鱼进行了寄生虫学、细菌学及病毒学鉴定。结果显示,病鱼鳃丝压片及体表粘液涂片在光学显微镜下未发现寄生虫。无菌操作分离得到2株优势菌,对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结果表明,这两株细菌均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动物回归感染试验表明其患病症状同自然发病症状,证明该菌为致病菌。14种常用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病菌对庆大霉素、多粘菌素B和美福仙敏感,对强力霉素、四环素、氟哌酸等10种药物不敏感。对病鱼组织匀浆攻毒试验和疑似病毒PCR检测,结果Ⅱ型疱疹病毒和蛙虹彩病毒特异性引物未能扩增出条带,仅斑点叉尾病毒orf 8引物扩增出157 bp大小的片段,且攻毒试验组鱼全部死亡,对照组鱼未死。因此确定该批爆发性死亡的南方鲇稚鱼感染斑点叉尾病毒。综上所述,此次爆发性死亡的南方鲇稚鱼病原经鉴定为斑点叉尾病毒和维氏气单胞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斑点叉尾鮰病毒 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