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公报》与湖南儿童文学的发生
1
作者 黄贵珍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4-211,共8页
湖南《大公报》围绕儿童观念、儿童教育、儿童文学以及文言与白话的优劣进行充分讨论,推动本地现代儿童观的形成与白话代文言的语言变革,为湖南儿童文学的发生提供了思想基础与语言条件。《大公报》刊载了大量儿童文学作品:其儿童小说... 湖南《大公报》围绕儿童观念、儿童教育、儿童文学以及文言与白话的优劣进行充分讨论,推动本地现代儿童观的形成与白话代文言的语言变革,为湖南儿童文学的发生提供了思想基础与语言条件。《大公报》刊载了大量儿童文学作品:其儿童小说通过描写儿童的苦难生活和校园生活,展现儿童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现实;其童话则通过拟人手法和白话语体,向儿童介绍科学知识和生活哲理;其儿歌则反映婚嫁风俗、表现童真童趣,语言鲜活,诙谐幽默。《大公报》还引进翻译了王尔德、格林兄弟、安徒生等作家的多篇著名儿童文学作品,不仅丰富了湖南儿童文学的内容,也为本地作家提供了创作的典范。在湖南儿童文学发生期缺乏儿童文学期刊、其他一般报纸很少刊发儿童文学作品的情况下,《大公报》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为湖南儿童文学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平台和支持,奠定了湖南儿童文学的格局,为20世纪30年代湖南儿童文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大公报》 湖南儿童文学 儿童观 白话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大公之心,发折中之论——《大公报》创始人英敛之新闻思想 被引量:4
2
作者 徐新平 邓丽琴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9-155,共7页
《大公报》创始人英敛之在十余年的办报生涯中,撰写了大量政论时评和新闻学文章,提出了许多新闻理论的思想主张。他最早提出报纸具有商业经营和社会责任双重性质,并认为社会责任是主要的,监督政府、向导国民、敢于直言,是报纸的基本职责... 《大公报》创始人英敛之在十余年的办报生涯中,撰写了大量政论时评和新闻学文章,提出了许多新闻理论的思想主张。他最早提出报纸具有商业经营和社会责任双重性质,并认为社会责任是主要的,监督政府、向导国民、敢于直言,是报纸的基本职责;他主张,报馆是主持清议、维持公理的地方,记者必须具有清华高贵的品质,不然就没有资格从事这个行业;他认为,新闻法制要以维护言论自由为前提,明了清晰,便于执行,成为舆论监督的坚强后盾,而不是官员用来任意查封报馆的保护伞;他提倡,报纸要更好的达到开民智的目的,就要积极提倡内容健康、语言通俗的白话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敛之 《大公报》 新闻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青年会的儿童事业——以《大公报》为中心 被引量:3
3
作者 侯杰 谢晓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47,163,共9页
儿童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民国时期,不少有识之士认识到要先有健全之儿童,而后才有健全之国民、健全之国家。救亡图存,需从培养健全的儿童入手。传统社会遗留下的儿童教育偏重德育、智育,无法应对国家、民族危机的挑战。而热心从... 儿童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民国时期,不少有识之士认识到要先有健全之儿童,而后才有健全之国民、健全之国家。救亡图存,需从培养健全的儿童入手。传统社会遗留下的儿童教育偏重德育、智育,无法应对国家、民族危机的挑战。而热心从事儿童事业的宗教团体,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坚持以"德育、智育、体育、群育"塑造健全儿童并作出了许多努力。对此,创刊于20世纪初的《大公报》有着较为详细的报道和评论。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致力于为儿童谋幸福的实践,一方面直接促进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也唤起了更多人对儿童事业的关注。该会举办的儿童事业不仅在当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且其塑造健全儿童的理念与实践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 《大公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后的绝唱:1948年前后关于自由主义的讨论 被引量:4
4
作者 左玉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56,共11页
1948年1月,《大公报》发表了社评《自由主义者的信念》,在中国思想界迅速引起了一场关于自由主义的讨论。这场讨论,内容涉及广泛,讨论的双方就个人自由与大众民主关系、计划经济与思想自由关系、革命与改良的关系、自由获得方式等问题... 1948年1月,《大公报》发表了社评《自由主义者的信念》,在中国思想界迅速引起了一场关于自由主义的讨论。这场讨论,内容涉及广泛,讨论的双方就个人自由与大众民主关系、计划经济与思想自由关系、革命与改良的关系、自由获得方式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国家命运面临抉择之时,《大公报》树起"自由主义"旗帜,显示了难得的道德勇气和批判精神,堪称中国自由主义的"绝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 《大公报》 中国前途 中间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公报》视野下的中国近代图书馆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建媛 邓玲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2-112,F0003,共12页
近代《大公报》中关于图书馆事业的记载非常丰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社会学视野去观察图书馆的近代功能定位、民众观感、社会评价、历史贡献的良好视角。在近代独特的历史环境下,图书馆将基层的识字教育、平民教育与学术文化传播职能集... 近代《大公报》中关于图书馆事业的记载非常丰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社会学视野去观察图书馆的近代功能定位、民众观感、社会评价、历史贡献的良好视角。在近代独特的历史环境下,图书馆将基层的识字教育、平民教育与学术文化传播职能集于一身,其所担负的社会文化职能被拓展和放大,对促进近代文化的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 图书馆 社会职能 近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公报》副刊建设的历史脉络及价值差异 被引量:3
6
作者 汤林峄 刘小琦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2-165,共4页
创办于1902年的《大公报》,在中国新闻史上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其极具特色的各种副刊亦为人所津津乐道。总体而言,《大公报》副刊种类繁多,有针对"识字不深"读者的综合性副刊,也有传播特定领域知识的专门性副刊,以满足不同受... 创办于1902年的《大公报》,在中国新闻史上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其极具特色的各种副刊亦为人所津津乐道。总体而言,《大公报》副刊种类繁多,有针对"识字不深"读者的综合性副刊,也有传播特定领域知识的专门性副刊,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要。其中,专门性副刊的分支--学术性副刊是《大公报》系列副刊中的一大亮点,也是知识分子媒介实践的重要园地,兴盛数年后却与受众的诉求逐渐背离,最终走向了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 副刊 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大公报》视域下的湖南联省自治思潮 被引量:1
7
作者 喻春梅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4-128,共5页
湖南联省自治的进行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毛泽东、龙兼公、彭璜等领导的以民众为主体的湖南自治运动,另一条是谭延闿、赵恒惕等主导的以军阀、政客为主体的联省自治运动。联省自治思潮最终随着段祺瑞临时执政府的垮台和湖南省省长赵恒惕的... 湖南联省自治的进行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毛泽东、龙兼公、彭璜等领导的以民众为主体的湖南自治运动,另一条是谭延闿、赵恒惕等主导的以军阀、政客为主体的联省自治运动。联省自治思潮最终随着段祺瑞临时执政府的垮台和湖南省省长赵恒惕的去职,以及国民革命军北伐的节节胜利而退出历史舞台。在联省自治思潮兴起、发展时期,《大公报》一直致力于联省自治的报道,并始终站在民主的层面上解读联省自治,以鼓吹宪政的形式希望达到湖南的完全民主政治。青年毛泽东也曾以《大公报》为阵地,积极宣传联省自治主张,他对联省自治的解读,着眼点放在地方自治这一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大公报》 湖南 联省自治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照相馆:新记《大公报》的重要新闻生产者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秀云 韩洪影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6-104,共9页
《大公报》1926年复刊后非常重视新闻图像的使用,但报馆缺乏专职摄影记者,只能寻求外援,而照相馆作为早期专业摄影机构,自然成为报馆的合作对象。由此,报馆获得新闻照片以飨读者,而照相馆也借此获得了免费广告的机会。从1926年到1937年... 《大公报》1926年复刊后非常重视新闻图像的使用,但报馆缺乏专职摄影记者,只能寻求外援,而照相馆作为早期专业摄影机构,自然成为报馆的合作对象。由此,报馆获得新闻照片以飨读者,而照相馆也借此获得了免费广告的机会。从1926年到1937年,共有31家照相馆为新记《大公报》提供了234幅新闻照片,这些照相馆也成为报馆重要的新闻生产者。照相馆为新记《大公报》提供的新闻作品主要包括对政要人物、外交往来的影像报道,以及借影像宣传航空救国和倡导体育运动等。照相馆参与报馆的新闻生产,可以说是民国时期的一种普遍现象,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双方共同愿景的构建和新闻观念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 照相馆 新闻生产 新闻照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公报·文学副刊》对中国传统诗歌的文化认同 被引量:2
9
作者 汤林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7-110,共4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旧体诗"的僵化和"新体诗"的不确定性,使得诗歌成了当时中国文坛新旧交锋最激烈的领域之一。《大公报.文学副刊》对传统诗歌的关注更多地放在了诗学批评上,对传统诗学进行了现代阐释;提出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旧体诗"的僵化和"新体诗"的不确定性,使得诗歌成了当时中国文坛新旧交锋最激烈的领域之一。《大公报.文学副刊》对传统诗歌的关注更多地放在了诗学批评上,对传统诗学进行了现代阐释;提出了"以新材料入旧格律"的主张,强调浪漫情感与古典艺术的完美融合,对诗歌音韵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认为诗韵是诗歌的本质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文学副刊》 旧体诗 音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公报·文学副刊》的德国文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汤林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8-102,共5页
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大公报.文学副刊》,对德国文学的研究在看似散乱中却隐含着一条主线:通过对歌德、莱辛、施莱格尔兄弟等代表性作家的研究,重点展示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文学发展的几个亮点,勾勒了该时期德国文学发展的主线;《... 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大公报.文学副刊》,对德国文学的研究在看似散乱中却隐含着一条主线:通过对歌德、莱辛、施莱格尔兄弟等代表性作家的研究,重点展示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文学发展的几个亮点,勾勒了该时期德国文学发展的主线;《大公报.文学副刊》传播与研究德国文学的主要原因是18———19世纪的德国文坛与20世纪初期的中国文坛有很大的相似性,其探讨的某些问题也是20世纪初期中国文坛所关注的话题;《大公报.文学副刊》的德国文学研究,特别是其歌德研究对当今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有两方面的启示:一是对研究对象要整体把握和全方位阐释,二是重视以往的研究成果,在构建知识谱系的基础上展开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文学副刊 歌德 莱辛 施莱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公报·文学副刊》的英国文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汤林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39,共5页
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大公报·文学副刊》对英国文学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大公报·文学副刊》在文学观上具有明显的古典主义倾向;在道德观上注重维护传统道德伦理;在人性论上强调理性与感性的均衡;在艺术论上认... 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大公报·文学副刊》对英国文学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大公报·文学副刊》在文学观上具有明显的古典主义倾向;在道德观上注重维护传统道德伦理;在人性论上强调理性与感性的均衡;在艺术论上认为诗歌与绘画是不同的艺术类型,其评判标准不能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文学副刊》 英国文学研究 古典主义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公报·文学副刊》的法国文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汤林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0-134,共5页
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大公报·文学副刊》对法国文学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大公报·文学副刊》对法国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均有批判与质疑,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对话;对启蒙主义的代表人物伏尔泰与卢梭的思想和艺术风... 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大公报·文学副刊》对法国文学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大公报·文学副刊》对法国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均有批判与质疑,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对话;对启蒙主义的代表人物伏尔泰与卢梭的思想和艺术风格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文学副刊》 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公报》的历史演变及其知识分子论政观 被引量:1
13
作者 汤林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6-140,共5页
作为一份与知识分子联系密切的报纸,《大公报》有两条发展路径值得我们注意,一是报纸本身的现代转型,二是《大公报》的言论特性。以《大公报》的历史演变为例,通过阐释《大公报》各个阶段的办报宗旨,今人可以管窥1949年前中国知识分子... 作为一份与知识分子联系密切的报纸,《大公报》有两条发展路径值得我们注意,一是报纸本身的现代转型,二是《大公报》的言论特性。以《大公报》的历史演变为例,通过阐释《大公报》各个阶段的办报宗旨,今人可以管窥1949年前中国知识分子报刊论政的特征与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大公报》 文人论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大公报》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14
作者 喻春梅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4-138,共5页
长沙《大公报》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间互为影响。一方面,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大公报》的形式和内容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激荡下,《大公报》采用白话文,改良栏目,刷新精神,成为一份深受读者喜爱的报纸;另一方面,《大公报... 长沙《大公报》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间互为影响。一方面,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大公报》的形式和内容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激荡下,《大公报》采用白话文,改良栏目,刷新精神,成为一份深受读者喜爱的报纸;另一方面,《大公报》把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内容传播给人们,推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湖南的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大公报》 五四新文化运动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12年以前《大公报》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15
作者 韩晓虎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4-66,共3页
研究《大公报》从1902年至1912年对学校体育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倡办"新式学堂",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大公报》强调体育对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强化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新式学堂 《大公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及民国期间舆情观念的变迁初探——以《大公报》为例
16
作者 林荧章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8-94,112,共8页
当前,有关清末及民国期间舆情观念的研究有所缺失,对其认知也出现误解和偏差。文章以《大公报》文本为样本,对这一阶段的舆情观念进行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这一时期是中国舆情观念发展史上的过渡期与转折期,其时的舆情观念一方面承接了... 当前,有关清末及民国期间舆情观念的研究有所缺失,对其认知也出现误解和偏差。文章以《大公报》文本为样本,对这一阶段的舆情观念进行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这一时期是中国舆情观念发展史上的过渡期与转折期,其时的舆情观念一方面承接了传统的舆情观念,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发生转型与变革,开启了新的理路与方向,为今天的舆情工作与舆情研究奠定了最初的"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 舆情 新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大公报》诗歌与诗界革命运动
17
作者 胡全章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1-148,共8页
清末《大公报》响应诗界革命的号召,刊发了数以千计的诗歌,其主流符合梁启超倡导的"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标准,成为诗界革命运动延伸到华北地区的报刊重镇。关怀时局,围绕"救亡"与"启蒙"主旋律,是清末《... 清末《大公报》响应诗界革命的号召,刊发了数以千计的诗歌,其主流符合梁启超倡导的"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标准,成为诗界革命运动延伸到华北地区的报刊重镇。关怀时局,围绕"救亡"与"启蒙"主旋律,是清末《大公报》诗歌最为集中的主题意向。1907年之后,作为时代思潮的诗界革命运动已经消歇,而光宣之际的《大公报》依然刊发了大量符合诗界革命创作标准的诗歌,延续了诗界革命的余脉与意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 诗界革命运动 英敛之 诗界革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