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气井长水平段压裂一体化动态评估--以长宁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沈骋 吴建发 +1 位作者 付永强 曾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3-132,共10页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南地区)的长宁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是四川盆地页岩气开发的主战场,为厘清页岩气井水平段及压裂长度增加带来的气井产能动态影响,以川南地区的长宁区块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的336口气井为研究对象,采...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南地区)的长宁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是四川盆地页岩气开发的主战场,为厘清页岩气井水平段及压裂长度增加带来的气井产能动态影响,以川南地区的长宁区块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的336口气井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深入剖析影响气井效益开发的靶体、压裂、排采生产一体化动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高产气井具有靶体钻遇率大于70%、钻遇长度大于1200 m的特征,改进钻井工艺技术可保障高靶体钻遇率进而保障产量;②流体压力降和孔眼摩阻会削弱施工作业强度,严重影响压裂效果,采用低黏压裂液和差异化射孔工艺可有效克服该难题;③前序段“相对低排量+相对密簇距”、后序段“相对高排量+相对大簇距”可实现有效改造,并能解决邻井长期生产带来的影响;④跟端和趾端垂深差异较大易造成井底积液,严重影响前序压裂段簇效率和产量,跟趾端垂深差异在±300 m、斜率在±0.15内有利于气井高产。结论认为,长水平段压裂是气井一体化动态影响因素的综合反映,长宁区块最优水平段压裂长度为2200 m左右,研究成果为后续川南地区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长水平井段 压裂 一体化动态评估 簇间距 垂深差异 最优压裂段长 规模效益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勺形水平井在四川长宁页岩气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孟鐾桥 周柏年 +2 位作者 付志 谷翠琳 阳强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5-169,共5页
随着四川长宁页岩气进入新的开发阶段,丛式水平井平台正下方储层无法动用的问题突显,目前沿用的常规水平井无法有效应对,严重制约了长宁页岩气的高效开发。勺形水平井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研究勺形水平井的技术原理,基于长... 随着四川长宁页岩气进入新的开发阶段,丛式水平井平台正下方储层无法动用的问题突显,目前沿用的常规水平井无法有效应对,严重制约了长宁页岩气的高效开发。勺形水平井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研究勺形水平井的技术原理,基于长宁区块地质情况设计了页岩气勺形水平井,并结合长宁区块第1口勺形水平井——CN-S井的试验情况对勺形水平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勺形水平井通过产生反向位移将入靶点提前,可使水平段增加300 m左右,可使平台下方死气区面积缩小至30 m×800 m,储层动用面积增加95%;钻井摩阻低(实测下钻摩阻为10~15 k N,起钻摩阻为5~10 k N,油层套管下入摩阻为15~20k N),套管下入顺利,具有技术可行性。实例表明,勺形水平井在长宁页岩气应用是可行的,能有效增加储层动用面积,节约钻井成本,对页岩气的经济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勺形水平井 死气区 储层动用 页岩气 四川长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效益开发技术与启示 被引量:25
3
作者 雍锐 陈更生 +5 位作者 杨学锋 黄山 李博 郑马嘉 刘文平 何益萍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6-147,共12页
四川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自批复设立以来,历经1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建成集规模、技术、管理、绿色为一体的页岩气产业化示范基地,其成功经验对于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为此,对该示... 四川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自批复设立以来,历经1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建成集规模、技术、管理、绿色为一体的页岩气产业化示范基地,其成功经验对于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为此,对该示范区在“十三五”期间形成的效益开发技术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针对该区中深层页岩气长期效益稳产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解决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该示范区在建设过程中,创新提出了页岩气“三控”富集高产理论,明确了四川盆地南部(川南)页岩气富集模式;(2)通过建立页岩气勘探开发“六大”主体技术,创建地质工程一体化高产井培育方法,有效支撑了示范区规模效益开发;(3)探索形成了川南中深层页岩气效益开发模式,产能建设效益和效率得到全面提高;(4)利用“控制递减、增加动用、拓展外围”三项举措,完成了中深层页岩气接替稳产。结论认为:(1)要持续保障川南页岩气长期效益稳产,仍需深化储层精细描述与复杂机理认识,探索提高采收率技术与方法;(2)突出地质工程深度融合下的精细压裂设计与实施,持续提升压裂缝网构建质量,是提高该区页岩气单井产量的重要路径;(3)持续推进管理变革与创新,进一步完善效益开发模式,是示范区低成本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长宁—威远 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中深层 富集高产 地质工程一体化 效益开发 稳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宁地区五峰组底界微断裂识别及对页岩气开发工程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肖红纱 井翠 +3 位作者 郑健 陈贤德 钟高 林晓海 《中国矿业》 2022年第5期171-180,共10页
四川盆地长宁页岩气田是中国页岩气勘探的先导靶区之一。受地震分辨率的限制,前人主要识别断距大于20 m的断层,会忽略断距小于20 m的微小断裂,然而长宁地区普遍发育断距小于20 m的微小断裂,容易造成其长水平井开发中出层、卡钻、压窜、... 四川盆地长宁页岩气田是中国页岩气勘探的先导靶区之一。受地震分辨率的限制,前人主要识别断距大于20 m的断层,会忽略断距小于20 m的微小断裂,然而长宁地区普遍发育断距小于20 m的微小断裂,容易造成其长水平井开发中出层、卡钻、压窜、套变等复杂工程情况,因此,如何进行长宁页岩气储层微小断裂的识别,并进一步细化断裂分级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在前人断裂解释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井震结合,综合运用相干体、蚂蚁体等多种方法,提高了微小断裂的识别和刻画精度,总结了继承型、伴生型、走滑型三种微断裂的成因分类,并在原有的四级分类基础上增加了第五级断裂(微断裂)的分类原则和识别方法。结果显示,该区发育大量走向北东向、北西向的微断裂,与I-IV级断裂的方位一致,符合成因规律,且能够匹配解释前期钻井、压裂过程中出现的工程问题,证实了微断裂识别方法的可靠性和微断裂对页岩气开发工程的不利影响。通过对微小断裂的有效识别,可以为轨迹优化、钻井及压裂施工提供预警处理依据,并为地质甜点分析、页岩气产量提升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地区 五峰组 页岩气 微断裂 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斜度井及水平井垂向纵波时差在页岩 孔隙度评价中的应用
5
作者 郑健 傅永强 +4 位作者 陈满 井翠 张婧 周昊 张家浩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8-604,共7页
四川盆地长宁页岩气开发示范区采用直井作为评价控制点,用密度、补偿中子、纵波时差、自然伽马能谱、电阻率与岩心分析孔隙度和饱和度建立的参数模型进行资源评价;开发采用水平井,利用与直井相同的测井资料与直井岩心分析孔隙度和饱和... 四川盆地长宁页岩气开发示范区采用直井作为评价控制点,用密度、补偿中子、纵波时差、自然伽马能谱、电阻率与岩心分析孔隙度和饱和度建立的参数模型进行资源评价;开发采用水平井,利用与直井相同的测井资料与直井岩心分析孔隙度和饱和度建立的参数模型评价各类储集层,纵波时差是孔隙度和岩石力学参数模型的基础资料。结果表明,研究区直井中测量得到的纵波时差大于大斜度井和水平井,纵波时差受井斜角影响较大,且随井斜角增大而影响增大,在垂向和水平方向上具有明显的速度各向异性。尤其在同层位、同井段,大斜度井及水平井采用孔隙度模型计算得到的孔隙度与岩心分析孔隙度差异大。分析研究区直井、大斜度井及水平井同层位纵波时差与井斜角的关系,对直接拟合法和各向异性椭圆模型法计算得到的垂向纵波时差和孔隙度进行对比分析,2种方法均能排除各向异性的影响,各向异性椭圆模型法的效果更好,在研究区页岩储集层孔隙度评价中广泛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长宁页岩气开发示范区 页岩气 大斜度井 水平井 各向异性 垂向纵波时差 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