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流域水安全保障分析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
1
作者 姚仕明 姚立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共7页
目前长江流域基本建立了防洪减灾、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体系,长江水生态环境保护已初见成效,但影响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水安全问题尚未根除。深入剖析了长江流域水旱灾害特征与防御、水环境质量与重金属污... 目前长江流域基本建立了防洪减灾、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体系,长江水生态环境保护已初见成效,但影响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水安全问题尚未根除。深入剖析了长江流域水旱灾害特征与防御、水环境质量与重金属污染、水生生境与生物多样性、水资源现状与水资源调度、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围绕长江流域在水灾害防御、水环境质量提升、水生态系统修复、供水安全保障和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挑战与重点,提出了防洪体系建设及水利工程优化调度、工业园区与沿江企业优化布局及生产工艺提升、岸线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枯水期用水安全保障与水资源监督管理、水土流失区划与分类治理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支撑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水安全保障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水安全 防汛抗旱 水生态环境保护 水土保持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I深度学习的向家坝-三峡区间流域洪水预报 被引量:1
2
作者 崔震 郭生练 +3 位作者 向鑫 李承龙 张俊 王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5,共7页
为提高长江上游向家坝水库至三峡水库区间流域洪水预报精度,探索人工智能(AI)深度学习模型的可解释性途径,将特征-时间双重注意力(DA)和递归编码-解码过程(RED)耦合至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构建了DA-LSTM-RED模型;开展了向家坝水库... 为提高长江上游向家坝水库至三峡水库区间流域洪水预报精度,探索人工智能(AI)深度学习模型的可解释性途径,将特征-时间双重注意力(DA)和递归编码-解码过程(RED)耦合至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构建了DA-LSTM-RED模型;开展了向家坝水库至三峡水库区间流域1~7 d预见期的洪水模拟预报,并与LSTM-RED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个AI深度学习模型在训练期和检验期都取得了较好的模拟预报精度;DA-LSTM-RED模型的优势随着预见期的增加逐渐明显,7 d预见期的纳什效率系数和径流总量相对误差分别为0.94和-0.48%。DA-LSTM-RED模型能识别出与目标输出相关性较高的输入变量,不仅改善了模型的模拟预报性能,还提高了深度学习的可解释性,可为洪水模拟预报提供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预报 注意力机制 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模型 可解释性 向家坝水库 三峡水库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泄流洪水波在宜昌—大通河段传播规律研究
3
作者 仇红亚 刘亚新 +2 位作者 李妍清 张冬冬 熊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0,共9页
在当前水利工程和防洪管理中,水库泄流洪水波传播问题备受关注。以长江宜昌—大通干流河段为例,构建了一维水动力学模型,模拟了不同工况条件下洪水波的传播特性,并对比分析了沿程洪水演进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断波洪水的形成可在不同... 在当前水利工程和防洪管理中,水库泄流洪水波传播问题备受关注。以长江宜昌—大通干流河段为例,构建了一维水动力学模型,模拟了不同工况条件下洪水波的传播特性,并对比分析了沿程洪水演进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断波洪水的形成可在不同程度上缩短下游河段的峰现时间,随着断波流量的增加,以运动波传播的河段距离明显缩短,洪水波形变指数增加;(2)随着洪峰流量持续时间的延长,同样会缩短以运动波特性传播的洪水波演进的距离,并增加洪水波形变指数,但同一站点或是里程上的峰现时间会有推后,洪峰历时延长;(3)多波束断波条件下,计算波速普遍较高,随着沿程距离的增加波形变指数递减,但多波束传播条件下形变指数沿程衰减过程明显放缓;(4)当有支流入汇时,沿程站点洪峰流量变化均表现出明显的非一致性,高流量历时明显延长。研究成果对于揭示水库泄流洪水波传播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区域防洪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泄流 洪水波 传播特性 形变指数 水动力学模型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江河口过江隧道河段极端洪水冲刷深度的预测 被引量:19
4
作者 史英标 鲁海燕 +1 位作者 杨元平 曹颖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5-692,共8页
钱塘江河口为强冲积性河口,在洪潮水流共同作用下河床冲淤剧烈,极端洪水条件下河床的冲刷深度是过江隧道工程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河床演变分析、动床数值模拟和动床物理模型等研究手段,建立了钱塘江河口过江隧道河段洪水冲刷深度的预... 钱塘江河口为强冲积性河口,在洪潮水流共同作用下河床冲淤剧烈,极端洪水条件下河床的冲刷深度是过江隧道工程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河床演变分析、动床数值模拟和动床物理模型等研究手段,建立了钱塘江河口过江隧道河段洪水冲刷深度的预测模型,分别经钱塘江河口的典型实测地形、水流泥沙及河床冲淤等实测资料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某过江隧道河段在极端洪水作用下河床最大冲刷深度,三种研究方法所得的结果定性定量基本合理,且与后来地质详勘的沉积分析成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表明了预测模型的可靠性,预测的最大冲刷深度可为过江隧道的合理埋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相关系 动床数模 动床物模 极端洪水冲刷深度 钱塘江河口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运用初期上荆江杨家脑至郝穴河床冲淤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黄莉 孙贵洲 李发政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4-78,共5页
三峡水库修建后,由于水库调蓄作用,进入坝下游荆江河道的水沙过程发生了显著变化,荆江河道产生较明显的冲刷,已引起局部河段的河势调整,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对两岸堤防、已建护岸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及河道的稳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进而影响... 三峡水库修建后,由于水库调蓄作用,进入坝下游荆江河道的水沙过程发生了显著变化,荆江河道产生较明显的冲刷,已引起局部河段的河势调整,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对两岸堤防、已建护岸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及河道的稳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进而影响该地区的防洪、航运、生态与环境以及河流的综合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利用长江防洪实体动床模型试验研究了三峡工程运用初期不同时期上荆江杨家脑至郝穴河段的冲淤变化过程、冲淤规律、数量及分布,并在此基础上预测河势调整趋势。研究成果为该段河道的治理和河势控制工程规划、设计等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防洪实体模型 三峡工程 坝下游 冲淤 河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变态对模型水流运动相似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渠庚 唐峰 +2 位作者 孙贵洲 朱勇辉 闵凤阳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7-492,共6页
利用长江防洪模型上荆江河段,以不同时间变率作为控制方式对上荆江2003年9月1日至9月30日实测水文过程进行模拟,测量了模型入流、尾水、沿程水位、断面平均流速变化过程等。研究了上荆江模型在不同时间变率下沿程水位、流量、平均流速... 利用长江防洪模型上荆江河段,以不同时间变率作为控制方式对上荆江2003年9月1日至9月30日实测水文过程进行模拟,测量了模型入流、尾水、沿程水位、断面平均流速变化过程等。研究了上荆江模型在不同时间变率下沿程水位、流量、平均流速与原型相似的程度并对偏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尾门滞后控制方式如何提高试验精度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变态 水流运动 长江防洪模型 时间变态影响参数 模型相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数据对流溪河模型预报中小河流洪水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覃建明 陈洋波 +1 位作者 李明亮 王幻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3-29,共7页
针对琴江流域构建了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流溪河模型,分别从河道断面形状、断面尺寸和河道分级的角度定量评估了河道特征数据对应用流溪河模型开展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河道分级越多,模型模拟洪水的洪峰流量峰值越大、次洪径... 针对琴江流域构建了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流溪河模型,分别从河道断面形状、断面尺寸和河道分级的角度定量评估了河道特征数据对应用流溪河模型开展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河道分级越多,模型模拟洪水的洪峰流量峰值越大、次洪径流系数越大、洪峰出现时间越早,模拟的洪水过程效果越好;在构建流溪河模型时,假定河道断面为矩形,采用卫星遥感影像估算河道断面尺寸的方法是可行的,模型模拟的洪水过程精度可以满足实际洪水预报的精度要求;利用改进的流溪河模型进行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时,以3级河道构建的模型洪水模拟精度最好,可很好地模拟中小河流洪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预报 中小河流 分布式物理水文模型 流溪河模型 琴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运用初期荆江河段调关弯道冲淤演变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唐峰 李发政 +1 位作者 姚仕明 朱勇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7-79,86,共4页
三峡水库修建后,由于水库调蓄作用,进入坝下游荆江河道的水沙过程发生了显著变化。荆江河道产生较明显的冲刷,已引起局部河段的河势调整,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对两岸堤防、已建护岸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及河道的稳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进而影... 三峡水库修建后,由于水库调蓄作用,进入坝下游荆江河道的水沙过程发生了显著变化。荆江河道产生较明显的冲刷,已引起局部河段的河势调整,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对两岸堤防、已建护岸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及河道的稳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进而影响该地区的防洪、航运、生态与环境,以及河流的综合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采用长江防洪实体动床模型试验,研究了三峡工程运用初期不同时期荆江重点险工段调关弯道的冲淤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河势调整趋势。研究成果可为该段河道的治理和河势控制工程规划、设计等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防洪实体模型 三峡工程 调关弯道 冲淤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床预开挖下超大型沉井基础局部冲刷试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杨程生 俞竹青 +2 位作者 夏鹏飞 高正荣 高祥宇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2-79,共8页
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为主跨1176 m公铁合建双塔双索面斜拉桥,桥塔墩采用超大圆端形截面台阶型沉井结构(下端平面尺寸95 m×57.8 m,高72 m,台阶宽9 m),沉井基础采用河床预开挖下沉施工方案。为确定河床预开挖宽度、深度及该方案实... 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为主跨1176 m公铁合建双塔双索面斜拉桥,桥塔墩采用超大圆端形截面台阶型沉井结构(下端平面尺寸95 m×57.8 m,高72 m,台阶宽9 m),沉井基础采用河床预开挖下沉施工方案。为确定河床预开挖宽度、深度及该方案实施后需采取的防护措施,采用水槽局部冲刷及防护模型试验,分析河床不同预开挖深度、宽度下的超大沉井基础局部冲刷特性以及抛石防护效果,并从减少沉井周边局部冲刷的角度提出了最优河床预开挖方案和抛石防护方案。结果表明:随河床开挖深度增加,沉井周边局部冲刷呈递减趋势;随河床开挖宽度增加,沉井周边局部冲刷呈递增趋势,增幅随流速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流速越大开挖宽度的影响越小;开挖深度为0.6h(h为开挖前水深)、开挖宽度为(1.1~1.2)D(D为沉井迎水侧阻水宽度)最为合理;在河床预开挖的基础上对沉井周边进行抛石防护,防护方案实施便利、效果明显。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在2020年度大洪水作用下,沉井基础周边河床冲刷幅度较小,且与模型试验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泰长江大桥 斜拉桥 台阶型沉井 河床预开挖 抛石防护 局部冲刷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江河道水流运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渠庚 朱勇辉 +1 位作者 唐峰 孙贵洲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81,共6页
利用长江防洪实体模型,全面系统地对荆江不同流量条件下的各水力要素进行测量,并结合三峡水库蓄水以来的水沙、地形资料,分析了荆江河段水流运动的基本规律和近期变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荆江不同河道整治方案进行了研究,并针对不同河... 利用长江防洪实体模型,全面系统地对荆江不同流量条件下的各水力要素进行测量,并结合三峡水库蓄水以来的水沙、地形资料,分析了荆江河段水流运动的基本规律和近期变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荆江不同河道整治方案进行了研究,并针对不同河型提出了具体的河势控制措施。研究成果表明:通过试验分析较详细地掌握了荆江水面纵比降、断面宽深比、流速分布及水流动力轴线变化等水力要素变化的特点,揭示了荆江河段水流运动规律,并为河道(航道)整治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防洪模型 荆江 水流运动特性 河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畸形河势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4
11
作者 万强 李军华 +2 位作者 夏修杰 董其华 张向萍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13,57,共4页
黄河下游在长期小水作用下产生一些畸形河势,通过分析原型以及黄河下游2017年洪水预报模型试验畸形河势演化发展情况,系统研究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4处畸形河段不同流量条件下河势变化特点及规律。结果表明:目前形成的4处典型畸形河势发... 黄河下游在长期小水作用下产生一些畸形河势,通过分析原型以及黄河下游2017年洪水预报模型试验畸形河势演化发展情况,系统研究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4处畸形河段不同流量条件下河势变化特点及规律。结果表明:目前形成的4处典型畸形河势发育尚不充分,在中常洪水下发生自然裁弯的概率较小;开仪、裴峪河段4 000 m^3/s流量释放2 d左右可以使该河段畸形河势得到初步改善,但畸形河势完全消除需要的洪水量级较大,依靠目前小浪底水库泄放中常洪水的水动力改善畸形河势并不现实,可采用挖河疏浚-泥沙资源利用-河道整治工程有机结合的方法归顺河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河势 实体模型 洪水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跨海大桥对钱塘江河口水流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韩海骞 熊绍隆 +3 位作者 朱军政 俞月阳 曾剑 陈武 《东海海洋》 2002年第4期57-63,共7页
通过河工模型试验,研究建设在潮汐河口的特大型桥梁——杭州湾跨海大桥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杭州湾跨海大桥河工模型上边界选在老盐仓,下边界定在金山,平面比尺为1000,铅直比尺为100,模拟总水域面积约2200km2;模型运用2000年9月杭州湾... 通过河工模型试验,研究建设在潮汐河口的特大型桥梁——杭州湾跨海大桥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杭州湾跨海大桥河工模型上边界选在老盐仓,下边界定在金山,平面比尺为1000,铅直比尺为100,模拟总水域面积约2200km2;模型运用2000年9月杭州湾实测水下地形及大范围同步水文测验资料进行了验证,其精度较高。在此基础上,结合实测资料分析,运用定床模型试验对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附近水域流态的变化及对钱塘江涌潮、上游行洪等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建桥前后潮位、流速流向、潮流量以及涌潮高度等试验数据的变化表明,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对钱塘江河口水流的影响主要在桥位近区,对涌潮、上游行洪基本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跨海大桥 钱塘江 涌潮 行洪 河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8年长江巨洪与厄尔尼诺事件 被引量:5
13
作者 冯利华 张强 《东海海洋》 2001年第4期13-16,共4页
1997~ 1 998年出现了 2 0世纪中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根据长江洪水与厄尔尼诺事件的实测资料 ,指出 1 998年的长江巨洪与这次厄尔尼诺事件具有较密切的关系。同时讨论了厄尔尼诺事件影响长江洪水的物理途径 。
关键词 厄尔尼诺事件 物理途径 1998年 工江 洪涝灾害 长期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恒定流条件下荆江三口分流模拟控制方式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勇辉 渠庚 郭小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86,共5页
长江防洪实体模型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兴建的重大水利科研项目。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建立了适合长江防洪实体模型的非恒定流条件下荆江三口分流模拟控制方式。恒定流和非恒定流条件下的验证试验研究表明,该模拟控制方式下荆江三口模... 长江防洪实体模型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兴建的重大水利科研项目。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建立了适合长江防洪实体模型的非恒定流条件下荆江三口分流模拟控制方式。恒定流和非恒定流条件下的验证试验研究表明,该模拟控制方式下荆江三口模型分流流量与分流过程均与原型相似,基本满足试验精度要求。验证后,该模拟控制方式被应用于长江防洪实体模型荆江河段洪水演进特性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江三口 分流 非恒定流 长江防洪实体模型 曲线堰 模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动态耦合的漫滩、溃堤与防洪保护区洪水联算二维模型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秀杰 王丽娜 +1 位作者 田福昌 苑希民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63,共7页
河道洪水的漫滩、溃堤及其在防洪保护区的耦合计算一直是数学模拟模型中的重点和难点。基于Navier-Stokes二维浅水方程,通过河道水位比较确定任意时刻水流流向、流量及动量的交换,并根据溃口展宽变化确定耦合节点和接口宽度,进行河道与... 河道洪水的漫滩、溃堤及其在防洪保护区的耦合计算一直是数学模拟模型中的重点和难点。基于Navier-Stokes二维浅水方程,通过河道水位比较确定任意时刻水流流向、流量及动量的交换,并根据溃口展宽变化确定耦合节点和接口宽度,进行河道与防洪保护区的无缝连接,从而实现了漫滩、溃堤与防洪保护区洪水的时空动态耦合计算。基于DEM、遥感影像和实测断面的地形数据资料,提出了河道数字地形获取改进技术,同时利用热启动技术解决了溃口形状变动问题。通过实例研究表明,该模型可实现二维宽浅河道漫滩、溃堤和防洪保护区及其任意组合的洪水仿真。计算结果合理、可靠,供相关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堤洪水 防洪保护区 二维水动力学模型 动态耦合 河道数字地形 热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巨洪前期物理因子的配置 被引量:9
16
作者 冯利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4-507,共4页
提出了长江巨洪前期物理因子配置的概念。在每一次巨洪发生之前 ,影响巨洪的主要物理因子之间一般都会表现出相似的特征 ,即出现一些固有的配置。这些配置正是长江发生巨洪的强信号 。
关键词 长江巨洪 物理因子 配置 亚洲季风 厄尔尼诺 特大洪水 冬季 青藏高原积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洪保护区溃堤洪水模拟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雪薇 董增川 +3 位作者 付晓花 施露 寇嘉玮 孟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6-43,共8页
为降低堤防溃决造成的重大生命财产损失,基于MIKE软件建立东鱼河南片(苏)防洪保护区一、二维水动力耦合模型,沿复新河堤防设置溃口1和溃口2,模拟复新河遭遇20 a一遇和50 a一遇洪水以及同频率暴雨下单个溃口的溃堤洪水在防洪保护区内的... 为降低堤防溃决造成的重大生命财产损失,基于MIKE软件建立东鱼河南片(苏)防洪保护区一、二维水动力耦合模型,沿复新河堤防设置溃口1和溃口2,模拟复新河遭遇20 a一遇和50 a一遇洪水以及同频率暴雨下单个溃口的溃堤洪水在防洪保护区内的演进。对溃口流量过程、洪水演进图、最大淹没水深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溃堤洪水量级增大,淹没程度提高;同频率来水条件下,位于地势较低处的溃口1产生洪水的风险更大,是防洪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E 耦合模型 溃堤洪水 防洪保护区 复新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长江洪水看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龚子同 陈鸿昭 +1 位作者 石华 骆国保 《土壤与环境》 CSCD 1999年第1期5-9,共5页
从1998 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说起,分析从汉代到清末2000 年间及近40 年来长江流域水旱灾害的变化趋势,认为造成长江洪水灾害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异常,但也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关,其中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是最重要的因... 从1998 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说起,分析从汉代到清末2000 年间及近40 年来长江流域水旱灾害的变化趋势,认为造成长江洪水灾害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异常,但也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关,其中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是最重要的因素。探讨了防治长江水患的对策;基于对土壤的吸水和贮水功能主要靠地被层和土壤有机质层,而水土流失是从植被破坏、地被层消失开始的,以及对古今治水、治土正反两个方面的认识,提出了治水的同时应治土的观点及5 条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环境保护 水土流失 洪水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工模型在河流治理开发与保护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姚仕明 刘同宦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3-76,共4页
在总结国内外河工模型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简要论述了河工模型在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河道治理实践、河流开发利用、河流生态保护,以及河口海岸治理与开发利用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河工模型试验中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模拟关键技术问题,包括河工... 在总结国内外河工模型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简要论述了河工模型在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河道治理实践、河流开发利用、河流生态保护,以及河口海岸治理与开发利用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河工模型试验中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模拟关键技术问题,包括河工模型的变态问题、河床阻力相似、模型选沙问题、模型量测技术问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工模型 河流治理 河流开发 河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城陵矶汇流河段水流运动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峰 李发政 +1 位作者 渠庚 朱勇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3-46,共4页
荆江与洞庭湖水流在城陵矶汇流河段的水流条件直接影响到上游河段水位变化和洪水传播,关系到荆江河段及洞庭湖的防洪安全,通过长江防洪实体模型试验,分析了不同流量下,荆江与洞庭湖不同汇流比及下游不同水位条件下,江湖汇流处水流特性... 荆江与洞庭湖水流在城陵矶汇流河段的水流条件直接影响到上游河段水位变化和洪水传播,关系到荆江河段及洞庭湖的防洪安全,通过长江防洪实体模型试验,分析了不同流量下,荆江与洞庭湖不同汇流比及下游不同水位条件下,江湖汇流处水流特性的变化。研究表明,江湖汇流处水流具有显著的弯道水流特性,两股水流相互顶冲、掺混,流态复杂,水流态势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采取措施降低下游水位、合理调度削减洪峰以及避免江湖洪水恶劣遭遇等,可以改善汇流河段水流条件、降低水位,从而有利于上游江湖防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湖关系 汇流 实体模型 水流特性 防洪 荆江-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