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情势下长江河口南槽河床冲淤演变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左书华 赵德招 +2 位作者 谢华亮 赵张益 杨华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4,共11页
随着长江流域来沙的锐减、河口涉水工程的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和通航环境的高效利用,长江口河势将面临着新一轮的调整。以长江口南槽河床冲淤演变为研究对象,采用河床演变分析的方法对南槽近十年来多次水下地形和航道水深数据... 随着长江流域来沙的锐减、河口涉水工程的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和通航环境的高效利用,长江口河势将面临着新一轮的调整。以长江口南槽河床冲淤演变为研究对象,采用河床演变分析的方法对南槽近十年来多次水下地形和航道水深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效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2010-2018年,南槽主槽整体呈冲刷态势,江亚南沙头部窜沟冲刷发展,沙尾冲刷下延;2018年至今,江亚南沙头部窜沟由冲刷环境转化为淤积环境,其他区域冲淤形势基本未变;南槽断面主槽形态总体稳定,在主槽总体冲刷背景下,“拦门沙”逐渐被削平,加上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的作用,南槽6 m以深河槽容积明显扩大,且保持较好的稳定性。近期南槽河势变化是流域来水来沙和河口自然、人类活动影响的综合结果,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对近期江亚南沙的地形变化起到了重要影响,工程有效地控制了江亚南沙河势,遏制了局部冲刷发展的趋势,有利于稳定南槽航道的北侧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南槽 河势变化 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 江亚南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半个世纪长江口九段沙湿地的冲淤演变 被引量:37
2
作者 杨世伦 杜景龙 +3 位作者 郜昂 李鹏 李明 赵华云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5-339,共5页
根据1958—2004年的系列地形图,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8.2的支持下,探讨近半个世纪九段沙湿地演变过程。研究表明:九段沙在长期的自然淤积过程中既具有趋势性的渐变,又存在非趋势性的突变,北槽深水航道工程改变了九段沙的自然... 根据1958—2004年的系列地形图,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8.2的支持下,探讨近半个世纪九段沙湿地演变过程。研究表明:九段沙在长期的自然淤积过程中既具有趋势性的渐变,又存在非趋势性的突变,北槽深水航道工程改变了九段沙的自然冲淤模式,使九段沙顶端至江亚南沙大片区域显著淤积,工程后期,淤积速率回落,九段沙形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九段沙 冲淤演变 CIS 北槽深水航道工程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后北槽冲淤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刘杰 陈吉余 +1 位作者 乐嘉海 曹勇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5-22,共8页
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后北槽的地形资料进行分析计算 ,论述了北槽河床冲淤变化。结果表明 :一期工程实施后 ,整治工程段北槽河床普遍冲刷 ,平均水深增幅达 1 2m ,断面平均水深最大增幅超过2m ,坝田明显淤积 ,河床断面比较对... 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后北槽的地形资料进行分析计算 ,论述了北槽河床冲淤变化。结果表明 :一期工程实施后 ,整治工程段北槽河床普遍冲刷 ,平均水深增幅达 1 2m ,断面平均水深最大增幅超过2m ,坝田明显淤积 ,河床断面比较对称 ,航槽回淤减少。北槽进口段和北槽中段的深槽发生较为明显的淤积 ,北槽纵向河床断面面积和平均水深趋于均匀 ,形成了一条上、下段平顺衔接的微弯深泓线。工程实施后北槽的河床总容积基本保持不变。整治建筑物完成一年后河床基本达到冲淤平衡 ,工程引起河床大幅度冲淤调整完成后 ,北槽仍具有明显的洪淤枯冲规律 ,主槽季节性冲淤幅度平均在 30cm~ 5 0c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深水航道 治理工程 北槽 冲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与河床演变关系初探 被引量:19
4
作者 严以新 高进 +1 位作者 诸裕良 郑金海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12,共6页
简要分析了北槽具有优良河势的各种因素 ,并根据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一、二、三期及远景规划实施后北槽分流比的数模计算结果 ,初步研究了深水航道治理与河床演变之间的关系 .物理模型试验结果显示 ,在分流河口由于边界层脱离而产生... 简要分析了北槽具有优良河势的各种因素 ,并根据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一、二、三期及远景规划实施后北槽分流比的数模计算结果 ,初步研究了深水航道治理与河床演变之间的关系 .物理模型试验结果显示 ,在分流河口由于边界层脱离而产生一个立轴旋涡———兰金涡 (RankineVortex) ,因而引发横向流 ,藉此可以解释底沙偏向南槽的输移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航道治理 北槽 河床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整治工程对分水分沙年际变化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婷 陶建峰 +1 位作者 张长宽 刘桂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4-88,共5页
为了研究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对水文泥沙过程的影响规律,基于1998~2009年长江口南北港、南北槽的水沙测验资料,分析了整治工程引起的南北港、南北槽分流分沙变化。结果表明,整治工程的实施对南北港涨落潮分流分沙比、净泄潮量及净... 为了研究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对水文泥沙过程的影响规律,基于1998~2009年长江口南北港、南北槽的水沙测验资料,分析了整治工程引起的南北港、南北槽分流分沙变化。结果表明,整治工程的实施对南北港涨落潮分流分沙比、净泄潮量及净泄沙量影响不大。一期工程的实施后,北槽落潮分流、分沙比减小,南槽落潮分流、分沙比增加;二期工程实施中,南北槽的落潮分流、分沙比均保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随着三期工程的实施完毕,南槽的落潮分流、分沙比持续增加,北槽的落潮分流、分沙比呈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水分沙 年际变化 深水航道整治工程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北槽一期工程后滩槽沉积物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6
作者 楼飞 虞志英 何青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3-189,共7页
根据2000年7月和2001年5-6月份长江口北槽航道及两侧滩地进行的沉积物采样分析结果,对长江口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实施后的滩槽泥沙交换情况以及在自然与工程双重影响下的沉积物分布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的实施,影... 根据2000年7月和2001年5-6月份长江口北槽航道及两侧滩地进行的沉积物采样分析结果,对长江口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实施后的滩槽泥沙交换情况以及在自然与工程双重影响下的沉积物分布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的实施,影响了长江口尤其是北槽及两侧滩地的水沙条件和沉积物分布。强劲的径流和潮流作用和风浪作用造成航槽及两侧滩地的冲淤转换及沉积物分布的变化;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实施使工程段内航槽泥沙粒径粗化,两侧滩地和工程段下游泥沙中值粒径变细,这反映了在工程实施后滩槽泥沙交换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深水航道工程 沉积物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长江河口南、北槽分流口河床演变过程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冯凌旋 李九发 +1 位作者 刘新成 李占海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9-45,共7页
基于大量现场水沙观测及海图资料,首先分析总结了南、北槽分流口历史演变规律;其次,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建设以来南、北槽分流口河段水流动力特征,近期分流口演变规律及分流潜堤工程建设对分流口河段河道演变和水动力条件的影响进... 基于大量现场水沙观测及海图资料,首先分析总结了南、北槽分流口历史演变规律;其次,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建设以来南、北槽分流口河段水流动力特征,近期分流口演变规律及分流潜堤工程建设对分流口河段河道演变和水动力条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南港下游至南、北槽分流口河段深泓线位置经历了南-北-南的换位过程;南、北槽分流沙洲的方位角受外海上溯潮波控制,基本保持在305°,但由于分流口上提至江亚南沙及分流潜堤的建设,分流沙洲洲头逐渐北偏,目前分流沙洲方位角在314°左右,伸入到分流潜堤北侧河道,与此同时,南、北槽进口过水断面(0m以下)总面积维持稳定的前提下,北槽过水断面持续减小,南槽相应增加;目前,南港下游水流流向出现南偏,落潮主流偏向南槽,南槽进口断面平均潮流速大于北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南 北槽 分流口 河床演变 深水航道整治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前后北槽中上段水动力及含沙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刘高伟 程和琴 杨忠勇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6,共10页
基于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长期定点观测的2006,2008和2011年洪季大潮、2006,2009和2013年枯季大潮水沙数据以及2006和2013年6—8月横沙和北槽中的潮位资料,分析三期工程前后北槽中上段潮汐、潮流及含沙量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中上段... 基于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长期定点观测的2006,2008和2011年洪季大潮、2006,2009和2013年枯季大潮水沙数据以及2006和2013年6—8月横沙和北槽中的潮位资料,分析三期工程前后北槽中上段潮汐、潮流及含沙量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中上段浅水分潮性质增强,且M_4分潮和M_2分潮的振幅变化幅度远大于M_2分潮;中段洪、枯季大潮平均潮差均减小;②中段M_2分潮流垂线平均长轴洪季大潮增大、枯季减小,长轴向均向北偏转且椭率减少;洪、枯季大潮涨、落潮平均流速均减小,优势流减小;③余流为中段含沙量贡献最主要的驱动力,其次是M_4分潮,随后为M_2分潮;中段洪、枯季涨落潮平均含沙量均增多,优势沙减小;④中上段潮动力非线性特征加强主要受三期工程中上段缩窄加深工程的影响;南导堤加高工程是中段流速减小的主要原因;洪、枯季优势流、优势沙的差异主要受上游来水来沙的影响;泥沙再悬浮是中段悬沙的主要来源,且洪、枯季含沙量差别主要受上游来水来沙及潮流动力强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槽深水航道 含沙量变化 潮汐 潮流 长江口 整治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长江河口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沈焕庭 李九发 肖成猷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7年第1期49-55,共7页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类活动对长江河口过程的影响愈益显著。本文对围海造地、排污工程、取水工程、航道增深工程、南水北调和三峡工程等几项规模较大的已建和拟建工程及其对长江河口过程的影响做了初步论述,建议继续重视和加强这方面...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类活动对长江河口过程的影响愈益显著。本文对围海造地、排污工程、取水工程、航道增深工程、南水北调和三峡工程等几项规模较大的已建和拟建工程及其对长江河口过程的影响做了初步论述,建议继续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开发要适度,人工控制要遵循自然演变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围海造地 排污工程 南水北调 三峡工程 航道增深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拦门沙航道整治方案及效果研究——以射阳河口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可锋 陆培东 +1 位作者 王艳红 曾成杰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64,共11页
在分析射阳港拦门沙航道一期整治工程建设后航道回淤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了二期不同整治方案建设后的水流、含沙量及淤积分布特征,论证了不同方案的整治效果。研究表明:现状条件下由于导堤为潜堤,受越堤水流、口... 在分析射阳港拦门沙航道一期整治工程建设后航道回淤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了二期不同整治方案建设后的水流、含沙量及淤积分布特征,论证了不同方案的整治效果。研究表明:现状条件下由于导堤为潜堤,受越堤水流、口门回流等影响,一期工程建设后航道沿程普遍淤积。在一期导堤的基础上将导堤加高后有利于减小口门段航道淤积;将导堤延长后,淤积最严重的部位年淤强度有所减小,但在新的口门附近航道淤积仍然较严重;将口门宽度缩窄后,口门附近的淤积强度有所减小,但幅度有限;在航道内增加丁坝后,口门段泥沙淤积强度有所减小,但对改善中段航道淤积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阳河口 双导堤 拦门沙 整治方案 航道回淤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前后北槽最大浑浊带分布及对北槽淤积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周海 张华 阮伟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65,共8页
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前后的水文同步测验资料、浮泥观测分析资料、水下地形测量资料以及航槽回淤统计资料等为依据,首次对北槽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实施前后最大浑浊带的分布规律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研究评价了北槽最大浑浊带... 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前后的水文同步测验资料、浮泥观测分析资料、水下地形测量资料以及航槽回淤统计资料等为依据,首次对北槽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实施前后最大浑浊带的分布规律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研究评价了北槽最大浑浊带的分布对北槽航槽淤积和拦门沙地形发育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北槽深水航道治理二、三期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同时澄清一些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 最大浑浊带 回淤 拦门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河势近15年变化特征及其对河口治理的启示 被引量:19
12
作者 赵德招 刘杰 +2 位作者 张俊勇 程海峰 王珍珍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20,共7页
1998年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实施以来,开展了常年定期的长江口河势跟踪监测分析工作。基于此,从宏观角度系统分析和总结了长江口河势近15 a来的总体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河势演变特征对后续河口治理开发的若干启示。结果表明:近15 a来长... 1998年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实施以来,开展了常年定期的长江口河势跟踪监测分析工作。基于此,从宏观角度系统分析和总结了长江口河势近15 a来的总体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河势演变特征对后续河口治理开发的若干启示。结果表明:近15 a来长江口河势变化整体仍符合陈吉余等1979年提出的河口历史发育模式;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青草沙水库等重大涉水工程建设对稳定"三级分汊、四口入海"的河势格局起到了重要作用;在2007年之后长江口河床冲淤调整程度总体趋于放缓,年内冲淤变化受径流过程影响仍较明显。从河势发展的角度看,未来长江河口的治理开发,须继续遵循河口向东南方向的演化趋势,综合考虑河口开发的相互影响,以及加快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等规划的实施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河势 变化特征 河口治理启示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不同阶段对洪季盐度场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毓儒 张庆河 +3 位作者 郭玉臣 李允 任堃 郑碧琪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1-279,共9页
基于FVCOM模型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的水动力和盐度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在采用盐度实测数据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采用相同的洪季潮位边界及洪季河流边界,对比不同工期,长江口海域洪季盐度场分布情况,... 基于FVCOM模型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的水动力和盐度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在采用盐度实测数据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采用相同的洪季潮位边界及洪季河流边界,对比不同工期,长江口海域洪季盐度场分布情况,特别是南北槽的盐淡水交汇区域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分析深水航道沿程盐度垂向分布变化,说明不同工期盐水楔差异及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深水航道 盐度 FVC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6
14
作者 金镠 虞志英 +1 位作者 张志林 钱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15,共6页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对南北槽分流口及北槽进行大规模河口整治,至2010年已分别完成了一期、二期和三期工程,使长江口航道水深分别达到8.51,0.0,12.5 m的治理目标。但从二期10 m水深的维护开始,尤其是2006年三期工程开工以来,航道的...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对南北槽分流口及北槽进行大规模河口整治,至2010年已分别完成了一期、二期和三期工程,使长江口航道水深分别达到8.51,0.0,12.5 m的治理目标。但从二期10 m水深的维护开始,尤其是2006年三期工程开工以来,航道的维护疏浚量(包括三期施工期回淤量)急速上升,且回淤沿航道的分布极不均匀;2009年加长了大部分丁坝,意图提高回淤集中航段的落潮流速,刷低滩面,减轻回淤,但效果不显著。为此,总结长江河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河口河槽演变若干问题,研究整治建筑物对北槽河槽形态、沿程水沙条件和地形的影响,初步分析造成高回淤量的原因,并从理论和方法上对河口治理工程进行了初步归纳,对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深水航道 中水河槽 河势控制 整治 放宽率 疏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道工程作用下福姜沙水道滩槽演变特性及对水沙过程响应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孟喆 胡鹏 +2 位作者 李有为 刘奇峰 曹志先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75,共14页
福姜沙水道是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重点治理河段。航道工程实施后,仍需进行疏浚维护保障航道畅通。为了探究航道工程作用下福姜沙水道的滩槽演变特征,并进一步研究其对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采用基于Hybrid LTS/GMaTS方法的平面二... 福姜沙水道是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重点治理河段。航道工程实施后,仍需进行疏浚维护保障航道畅通。为了探究航道工程作用下福姜沙水道的滩槽演变特征,并进一步研究其对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采用基于Hybrid LTS/GMaTS方法的平面二维水—沙—床耦合数学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Hybrid LTS/GMaTS方法在不损失模型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了计算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水动力作用是洲滩变形的主要动力,体现在洲滩整体冲淤和局部形态改变两方面;2)航道工程作用下,福中水道入口处水动力条件明显改善,各特征流量级下均呈现刷深趋势,航道中段呈现“洪冲枯淤”的冲淤特征,主流被归顺在深槽内,且随着流量增长深槽向南摆动;3)边心滩演变和水动力作用共同影响福北水道航道冲淤变化,航道工程作用下靖江边滩、双涧沙沙舌、福北水道的滩槽演变关系和对径流特征响应过程发生根本性变化。对水道整体而言,航槽回淤现象得到显著改善,然而受到洲滩演变和局部水动力减弱的不利影响,福北水道入口处航道条件发生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姜沙水道 深水航道 航道工程 径流特征 滩槽演变 耦合数学模型 局部时间步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北槽南导堤越堤输沙运动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猛 吴华林 +2 位作者 李为华 郭文华 刘高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1-167,共7页
通过现场观测对长江口北槽南导堤越堤输沙运动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的研究表明:(1)南导堤沿程各测点各涨落潮过程单宽越堤净输沙量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2)S4-S7和S2-S3区段越堤输沙强度大,是主要输沙通道;(3)南导堤年平均越堤净输沙... 通过现场观测对长江口北槽南导堤越堤输沙运动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的研究表明:(1)南导堤沿程各测点各涨落潮过程单宽越堤净输沙量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2)S4-S7和S2-S3区段越堤输沙强度大,是主要输沙通道;(3)南导堤年平均越堤净输沙量约为296.6Mt,其中洪季、枯季分别占年均越堤净输沙量的62.24%和37.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 南导堤 现场观测 越堤净输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徐六泾节点整治工程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志林 王珏 +1 位作者 张东锋 言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12,共7页
徐六泾节点整治工程是国务院批复的《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实施的新通海沙整治工程,使徐六泾节点断面河宽缩窄了近16.3%,对徐六泾河段的河床演变及潮流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介绍徐六泾节点整治工程的基础上... 徐六泾节点整治工程是国务院批复的《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实施的新通海沙整治工程,使徐六泾节点断面河宽缩窄了近16.3%,对徐六泾河段的河床演变及潮流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介绍徐六泾节点整治工程的基础上,就整治后徐六泾节点段河床演变和潮流量变化等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整治工程对徐六泾断面形态产生了直接影响,左侧较长的顺长缓坡逐渐冲刷成副槽,原来偏“V”形断面形态向偏“W”形断面形态发展;工程的影响主要位于围堤前沿;徐六泾断面潮流量未见明显减小;徐六泾节点段深槽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潮流量 深槽 新通海沙整治工程 徐六泾节点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