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株潭“3+5”城市群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陈群元 宋玉祥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6-70,共5页
长株潭"3+5"城市群是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要培育的新的城市群地域单元,研究其产业结构问题对促进其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对中部地区其他城市群的发展也有借鉴意义。通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湖南省和全国的三次产业结构为参照系... 长株潭"3+5"城市群是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要培育的新的城市群地域单元,研究其产业结构问题对促进其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对中部地区其他城市群的发展也有借鉴意义。通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湖南省和全国的三次产业结构为参照系,对长株潭"3+5"城市群的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该城市群整体的结构效益与产业竞争力略优于全省水平,但优势度不明显,而相对于全国水平,表现出明显的落后;该城市群8个城市中,只有长沙市在产业结构效益和产业竞争力2个方面均处于优势地位,株洲和湘潭两市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竞争力不强,其他五市不仅产业结构落后,而且产业竞争力也不强。基于此,最后提出了该城市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偏离份额分析法 长株潭“3+5”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3+5”城市群经济系统协同演化的时空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黄玉兴 陈忠暖 陈婷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89,共9页
依据经济功能的分异将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3+5"城市群经济系统分解为生产子系统、流通子系统、分配子系统和消费子系统.通过构建灰色系统熵、系统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以及序参量,对该城市群经济系统演化的时空分异特征... 依据经济功能的分异将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3+5"城市群经济系统分解为生产子系统、流通子系统、分配子系统和消费子系统.通过构建灰色系统熵、系统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以及序参量,对该城市群经济系统演化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合理性进行刻画.研究结果表明:(1)消费市场的发育与拓展主导推进长株潭"3+5"城市群经济系统持续有序演进;(2)交通网络的快速完善,推进了核心区乃至城市群整体的流通系统合理性发育,对于物流、人流突出的外围城市而言,则超出了其经济总系统的整体水平,产生负荷;(3)长株潭"3+5"城市群消费能力不足,但发展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系统 协同演化 长株潭“3+5”城市群 序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模拟的长株潭3+5城市群碳储量时空演变与预测 被引量:9
3
作者 糜毅 李涛 +1 位作者 吴博 赵燕萍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40-1751,共12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导致地区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重要原因,探析土地利用与碳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对区域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管理、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GeoDetector-PLUS-InVEST模型,基于多源数据分析长株潭3+5...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导致地区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重要原因,探析土地利用与碳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对区域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管理、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GeoDetector-PLUS-InVEST模型,基于多源数据分析长株潭3+5城市群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及碳储量时空演变特征,预测2030年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和碳储量变化,并通过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碳储量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经过优化模拟的模型Kappa系数、FoM系数、总体精度结果比未优化模拟的结果分别高出0.81%、1.00%、0.67%;2)2000—202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增加;3)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碳储量分别为31.2624×10^(8)、31.2181×10^(8)和31.0891×10^(8) t,期间碳储量共减少17.3287×10^(6)t;4)相比2020年,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下碳储量减少12.1483×10^(6)t,城镇发展情景下碳储量减少11.7467×10^(6) t,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增加14.7540×10^(6) t,3种情景下的碳储量空间分布较为相似,具有较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且与土地利用情况高度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长株潭3+5城市群土地空间规划和“双碳”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模拟 土地利用 碳储量 长株潭3+5城市群 GeoDetector-PLUS-InVEST模型 不同情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长株潭城市群PM_(2.5)重污染预报
4
作者 李细生 喻雨知 +4 位作者 杨云芸 张华 肖秧琳 李巧媛 李源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9,共7页
为提高PM_(2.5)重污染的预报准确率,融合气象和环境资料、前期观测和后期数值天气预报数据、地面和高空预报因子,建立预报时效较长且准确度较高的机器学习模型库。以长株潭城市群的PM_(2.5)重污染天气预报为例,将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 为提高PM_(2.5)重污染的预报准确率,融合气象和环境资料、前期观测和后期数值天气预报数据、地面和高空预报因子,建立预报时效较长且准确度较高的机器学习模型库。以长株潭城市群的PM_(2.5)重污染天气预报为例,将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算法优选、超参数调优等技术方法运用于模型中,建立的重污染预报机器学习模型库可预报PM_(2.5)浓度和等级,预警4 d内的PM_(2.5)重污染。为增强模型的透明度,对其进行可解释性研究。事前可解释性分析表明,PM_(2.5)浓度预报模型存在事前三特性:前期要素比后期要素重要,环境要素比气象要素重要,地面要素比高空要素重要;事后可解释性分析表明,常德2022年1月18日的重污染天气过程受上游传输和本地污染累积的共同影响,其中传输的作用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重污染预报 机器学习 可解释性 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其权衡协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荣中 申海建 +1 位作者 张阔 刘华平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5-374,共10页
[目的]识别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之间的关系,为地方政府制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修订的当量因子表,探讨了长株潭城市群2002—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时空变化;同时,采用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模型,... [目的]识别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之间的关系,为地方政府制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修订的当量因子表,探讨了长株潭城市群2002—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时空变化;同时,采用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模型,再对食物生产等9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权衡与协同分析。[结果](1)研究期间,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2年的835.20亿元减至2018年的808.93亿元,减少率为3.15%,呈持续下降趋势。(2)ESV在空间上呈现差异,ESV减少最大是长沙市。(3)利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研究发现长株潭城市群ESV由2022年的802.99亿元下降到2034年的777.10亿元,降幅达3.22%。(4)权衡协同关系表明,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具有时空差异性。[结论]长株潭城市群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的差异,在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支持、调节、文化功能之间的权衡协同具有较显著的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 权衡协同 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地区乡村功能评价及地域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57
6
作者 谭雪兰 于思远 +3 位作者 陈婉铃 欧阳巧玲 贺艳华 周国华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03-1210,共8页
通过构建乡村功能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测度模型,以长株潭地区23个县市区为地域单元,对研究区乡村经济发展、粮食生产、社会保障与生态旅游功能的地域分异特征与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功能、粮食生产功能、社会... 通过构建乡村功能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测度模型,以长株潭地区23个县市区为地域单元,对研究区乡村经济发展、粮食生产、社会保障与生态旅游功能的地域分异特征与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功能、粮食生产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和生态旅游功能指数普遍较低,但各功能之间发展较为均衡;(2)长株潭城市群的乡村功能地域分异特征较为明显,经济功能一级区主要分布在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区,以长沙市6个区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长沙县为主,粮食生产功能一级区主要分布在芦淞区、浏阳市、湘潭县、宁乡县,社会保障功能呈现出由中心城市向外围地域逐渐减弱的特征,且距离中心城市越远,其功能越弱,生态旅游功能强势区主要分布在茶陵县、芙蓉区、岳麓区、韶山市、炎陵县、宁乡县、浏阳市、雨花区等山区丘陵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功能 评价 地域分异 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碳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涛 杨知建 +3 位作者 甘德欣 王志远 陈希 齐增湘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9-545,共7页
基于1990、1995、2000、2005、2010年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数据及植被类型图、土壤类型图,借助Arc GIS10.0软件,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转变方向、转变带来的碳排放强度及碳汇空间分布的区域差异性等方面,分析20 a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 基于1990、1995、2000、2005、2010年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数据及植被类型图、土壤类型图,借助Arc GIS10.0软件,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转变方向、转变带来的碳排放强度及碳汇空间分布的区域差异性等方面,分析20 a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引起的碳效应。结果表明:(1)1990—2010年间,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显著特征为耕地与林地间的相互转变以及耕地、林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2)长株潭城市群碳效应变化呈倒"U"形趋势,整体碳汇能力减弱,碳效应空间分异明显。与其他区县相比,长沙、株洲、湘潭3市市区及望城县、长沙县这5个区县的土地利用转变碳效应及碳汇能力变化更明显,差异性大,这与区域人口密度及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直接相关;(3)可考虑通过限制林地及草地转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及经济布局、防止生境破碎化及生态系统退化等措施来控制土地利用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土地利用/覆被 碳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综合界定方法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62
8
作者 陈群元 宋玉祥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0-666,共7页
以城市综合实力代替城市人口或城市经济总量,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传统的引力模型进行改进,得出了基于引力模型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并对引力模型本身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针对城市群系统的本质特征是内部存在密切的生产要素流,... 以城市综合实力代替城市人口或城市经济总量,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传统的引力模型进行改进,得出了基于引力模型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并对引力模型本身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针对城市群系统的本质特征是内部存在密切的生产要素流,进一步得出了基于要素流分析法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最后,综合这两种界定方法,得出了理论上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范围,并与政府划定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范围进行对比,发现政府划定的城市群空间范围要大于理论计算的城市群空间范围。考虑到城市群的地域邻近性特征,以及政府对城市群发展的推动作用,对长株潭城市群中远期的空间范围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引力模型 要素流分析 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粒群-马尔科夫复合模型的生态空间预测模拟——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4
9
作者 陈永林 谢炳庚 +2 位作者 钟典 吴亮清 张爱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5-64,共10页
生态空间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生态空间进行科学预测模拟可为保护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提供决策依据。利用Arc GIS及MATLAB软件,在生态空间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微粒群-马尔科夫复合模型,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基于2013年土地利用现... 生态空间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生态空间进行科学预测模拟可为保护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提供决策依据。利用Arc GIS及MATLAB软件,在生态空间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微粒群-马尔科夫复合模型,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基于2013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2020年的生态空间进行了预测模拟,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空间重构的基本思路。结果表明:1)微粒群-马尔科夫复合模型(PSO-Markov)构建的基本步骤为:第一步:粒子的选择与设计,以2000 m×2000 m的正方形单元作为基本粒子。第二步:粒子的初始化设定,根据生态空间风险由低到高的原则进行选择。第三步:适应度函数的建立,用生态空间的风险值来确定生态空间的空间格局。第四步:空间位置的更新,根据自身的历史最优值及粒子群的全局最优值进行速度和位置更新。2)微粒群-马尔科夫复合模型(PSO-Markov)是一种土地利用格局预测的新途径,生态空间的数量规模可以通过改进后的马尔科夫模型进行预测,生态空间的格局可以通过微粒群模型进行预测。3)微粒群-马尔科夫复合模型具有4个特点:第一、数量预测较为合理。第二、搜索范围大、较好地考虑到局部对全局的影响。第三、受问题维数变化影响小,在求解多目标问题时具有明显优势。第四、收敛时间短、运算速度快、易于实现。4)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空间总体数量减少,其中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变化最明显,空间变化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部地区。生态空间总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建设用地的扩张。因此,要控制城市群的人口密度,优化城市群生产—生活—生态的数量结构及空间布局,尤其要合理规划与利用城市建设用地,充分发挥水体与未利用地的生态价值,重点保护好生态源地、廊道及关键结点,构建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生态网络系统,提高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功能,要在规划的指导下合理调整城市群的城乡局部空间结构,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境质量和景观多样性。这是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 预测 微粒群-马尔科夫复合模型 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湿地景观时空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40
10
作者 张猛 曾永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1-249,共9页
针对长株潭城市群的湿地景观面积迅速减少、破碎化程度增加等情况,该文基于时间序列Landsat数据及物候特征参数,采用面向对象方法的随机森林算法获得了长株潭城市群2000-2015年湿地时空格局及变化数据,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质心迁移等方... 针对长株潭城市群的湿地景观面积迅速减少、破碎化程度增加等情况,该文基于时间序列Landsat数据及物候特征参数,采用面向对象方法的随机森林算法获得了长株潭城市群2000-2015年湿地时空格局及变化数据,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质心迁移等方法分析了近16 a来长株潭城市群湿地时空格局及变化特征,并通过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群湿地演化的驱动力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湿地类型主要为人工湿地水田,其次为河流湿地与库塘湿地,湖泊湿地与苔草沼泽分布面积相对较小;2)2000-2015年研究区湿地总面积呈减少趋势,减少231.12 km^2,减少6.64%,同时湿地的空间转移也十分剧烈。3)研究期间,长株潭城市群湿地景观破碎度在呈增强趋势,且景观形状也趋于复杂。同时,研究区景观连通性在不断降低,而景观丰富度在不断增加。4)研究期间,长株潭城市群5种湿地类型的质心在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的迁移,其中河流、库塘和水田的质心迁移相对较大,湖泊的质心位置相对稳定。5)长株潭城市群地区降水量的减少及气温的升高,加之高强度人类干扰是近年来湿地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人类活动加剧了湿地变化的复杂性和差异性。该研究可为长株潭城市群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湿地 提取 长株潭城市群 景观 气候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相对效率评价的数据包络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晶淇 吴立潮 +2 位作者 李春华 徐剑武 江莉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7-42,共6页
土地作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土地集约利用相对效率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长株潭城市化发展对土地集约利用相对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入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概念,利用投入产出指标分析了长株潭土地集约利用... 土地作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土地集约利用相对效率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长株潭城市化发展对土地集约利用相对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入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概念,利用投入产出指标分析了长株潭土地集约利用相对效率,阐述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识别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相关的问题。结果显示:(1)长株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相对超效率值2010年都趋于高位;(2)长沙市土地集约利用相对效率变化趋势与长株潭城市群趋同。研究发现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相对效率还可调配至最佳状态;超效率DEA对定量刻画土地利用集约评价更具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超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公路交通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唐常春 樊杰 黄梅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1-95,共5页
长株潭城市群是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新时期公路交通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理想区域。从区域协调发展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视角,系统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公路交通发展的理论基础与现状特征,发现目前公路交通在路网结构、职能分... 长株潭城市群是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新时期公路交通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理想区域。从区域协调发展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视角,系统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公路交通发展的理论基础与现状特征,发现目前公路交通在路网结构、职能分工、产业统筹、公共交通、资源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以人为本、区域一体为核心内涵的公路交通发展新模式,并从主体功能区划、空间拓展、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体制与机制创新等维度提出公路交通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交通 区域协调 主体功能 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25
13
作者 欧朝敏 刘仁阳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8-112,共5页
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以长株潭城市群的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多指标综合分析、均方差决策、综合承载力指数等方法对承载力评价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对长株潭城市群... 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以长株潭城市群的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多指标综合分析、均方差决策、综合承载力指数等方法对承载力评价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对长株潭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分级为:高承载力级:长沙、株洲、浏阳;中等承载力级:湘潭、韶山;低承载力级:湘乡、醴陵.长株潭城市群城市承载力的时间变化较明显,土地承载力对城市群发展的影响最大.针对上述问题,必须从资源利用效率、城市经济实力、环境意识以及技术水平等方面来提高长株潭城市群的综合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城市承载力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城市的长株潭城市群构建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郑伯红 王志远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65,共5页
网络城市是城市群发展的一种高级模式,是城市区域化发展的地域形态新特征。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我国中部崛起、两型社会建设的城市区域,对促进城市群发展,对运用网络城市理念构建网络型城市群,对提升城市群竞争力、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稳定... 网络城市是城市群发展的一种高级模式,是城市区域化发展的地域形态新特征。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我国中部崛起、两型社会建设的城市区域,对促进城市群发展,对运用网络城市理念构建网络型城市群,对提升城市群竞争力、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稳定性、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构建网络长株潭城市群的有力措施是协调主导产业发展、完善交通网络体系、优化城镇体系结构、促进城市间双向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城市 长株潭城市群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和小班数据的城市绿地资源动态监管信息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永平 段建南 +1 位作者 罗益荣 马兰俊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47,共4页
针对当前城市绿地资源信息化服务存在的问题,集成ArcGIS、SQL Server数据库等技术优势,以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为例,提出通过整合各项相关技术,设计开发基于ArcGIS和小班数据的城市绿地资源动态监管信息系统。重点对系统的逻辑结构... 针对当前城市绿地资源信息化服务存在的问题,集成ArcGIS、SQL Server数据库等技术优势,以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为例,提出通过整合各项相关技术,设计开发基于ArcGIS和小班数据的城市绿地资源动态监管信息系统。重点对系统的逻辑结构、体系结构、动态监测管理功能应用以及小班数据库进行详细设计,为构建具备对城市绿地资源进行动态监测管理功能的信息平台做好技术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城市绿地资源 小班数据 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灿 徐映梅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1年第5期86-91,共6页
在界定水资源承载力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长株潭城市群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指标体系,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聚类模型对长株潭城市群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提高长株潭城市群水资源承载能力水平的几点应对措施。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水资源承载力 遗传算法 投影寻踪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生态城市群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钟荣丙 匡跃辉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2010年第11期69-73,共5页
生态城市群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而生态健康状况评价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根据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建设的特色,构建了涉及产业发展、城镇体系、社会进步、生态建设等方面的一系列评价指标,并探索了生态足迹法、P-S-R... 生态城市群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而生态健康状况评价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根据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建设的特色,构建了涉及产业发展、城镇体系、社会进步、生态建设等方面的一系列评价指标,并探索了生态足迹法、P-S-R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归一化法、加权和分析法等多种评价方法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 生态城市群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长株潭数字城市群的理论分析与实施建议 被引量:3
18
作者 汪海 蒋涤非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0-114,共5页
通过阐述长株潭数字城市群的建设背景、概念,运用博弈理论,建立了政府与项目公司之间的博弈模型,讨论特许权期、项目公司建设成本、补偿费用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构建长株潭数字城市群的基本框架和实施建议,提供建设长株潭数字城市... 通过阐述长株潭数字城市群的建设背景、概念,运用博弈理论,建立了政府与项目公司之间的博弈模型,讨论特许权期、项目公司建设成本、补偿费用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构建长株潭数字城市群的基本框架和实施建议,提供建设长株潭数字城市群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数字城市群 动态博弈 BOT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IRPAT模型的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差异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兆峰 廖红璐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33,共10页
为探究旅游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测算2005—2016年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量,利用STIRPAT模型及岭回归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接待旅游人数、人均旅游收入、城镇化水平、单位GDP能耗... 为探究旅游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测算2005—2016年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量,利用STIRPAT模型及岭回归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接待旅游人数、人均旅游收入、城镇化水平、单位GDP能耗及城镇化水平与其他因素的交互项与交通碳排放间的关系进行估计。结果显示:(1)长株潭地区的交通碳排放保持较高速持续增长,节能减排压力大;(2)人均旅游收入和接待旅游人数是促进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城镇化水平,单位GDP能耗对交通碳排放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3)城镇化水平与单位GDP能耗的交互项对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有抑制作用,而城镇化水平与接待旅游人数及人均旅游收入的交互项对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碳排放的促进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碳排放 旅游经济 STIRPAT模型 岭回归 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生命线系统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巍 李景保 王建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92,共5页
利用AHP和关联度分析法,结合2010年湖南省城市建设相关资料,选取道路交通、源动力、给水排水、信息传播和生态环境5类子系统和22项评价指标对长株潭城市群生命线系统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命线系统安全性优劣顺序依次为长沙市(... 利用AHP和关联度分析法,结合2010年湖南省城市建设相关资料,选取道路交通、源动力、给水排水、信息传播和生态环境5类子系统和22项评价指标对长株潭城市群生命线系统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命线系统安全性优劣顺序依次为长沙市(0.999 8)、株洲市(0.637 4)和湘潭市(0.616 9),长沙市生命线系统处于比较安全的状态,株洲市和湘潭市都处于基本安全状态.因此,应合理实施城市生命线规划建设,维护城市灾时功能的运转,以保障城市的公共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线系统安全评价 关联度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 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