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7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lylated and acetylated β-cyclodextrins for gas chromatographic stationary phases 被引量:1
1
作者 TANG Ke wen 1,2 ,YI Jian ming 2,ZHOU Chun shan 1,ZHONG Shi an 1 (1.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2.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Yueyang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1年第4期239-243,共5页
Two new chiral stationary phases, 2,3 di O acetyl 6 O trimethylsilyl β cyclodextrin (DATBCD) and 2,6 di O trimethylsilyl 3 O acetyl β cyclodextrin(DTABCD), were synthesize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by means... Two new chiral stationary phases, 2,3 di O acetyl 6 O trimethylsilyl β cyclodextrin (DATBCD) and 2,6 di O trimethylsilyl 3 O acetyl β cyclodextrin(DTABCD), were synthesize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by means of infrared and NMR spectra. Capillary columns were coated with the two stationary phases by dynamic method. The chromatographic properties, and enantiomers separation, such as ketone, esters, alcohols and olefines, were investigated on the silylated and acetylated β cyclodextrin stationary phas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lylated and acetylated β cyclodextrins are suitable to be used as 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ic stationary phases, the relative polarity of DATBCD and DTABCD stationary phases is respectively 4143 and 3928, the column efficiencies are respectively 3084 and 4198, and DATBCD is of stronger enantioselectivity than DTABCD, capacity factor of the first eluted enantiomer ( k 1) and separation factor(α)of α phenylethanol on DATBCD stationary phase are respectively 8.23 and 1.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Y silylated and acetylated β-cyclodextrins enantiomeric SEPA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苯尼考包合微囊的研制
2
作者 赵增成 刘在青 +11 位作者 肖建森 林树乾 衣云鹏 刘月月 殷斌 杨世发 张荣岭 宋士凯 闫遵祥 黄中利 王海挺 郭丽华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85,共5页
为了克服氟苯尼考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和不能饮水给药的缺点,本试验以氟苯尼考为主药,以β-环糊精为辅料,采用环糊精包合技术和喷雾干燥方法,进行了氟苯尼考包合微囊的研制,并对制备的成品进行了溶解性比对试验、溶出度比对试验、稳... 为了克服氟苯尼考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和不能饮水给药的缺点,本试验以氟苯尼考为主药,以β-环糊精为辅料,采用环糊精包合技术和喷雾干燥方法,进行了氟苯尼考包合微囊的研制,并对制备的成品进行了溶解性比对试验、溶出度比对试验、稳定性试验和药代动力学试验。结果显示,成功制备出了氟苯尼考环糊精包合微囊,收率为99.6%,15 min溶出度高达93%,产品质量稳定,口服给药后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1.44 h,峰浓度为15.32μg/mL。结果表明,本方法所制备的氟苯尼考产品水溶性好,体内吸收速度快,血药浓度高,工艺切实可行,已实现产业化生产,可显著提升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Β-环糊精 包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氧化锆结合低矿化度水驱油效果
3
作者 何龙 王雪宁 +1 位作者 薛鹏 王雪枫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2-311,322,共11页
为进一步探究纳米ZrO_(2)和低矿化度水的协同作用效果,将矿化度为214 739 mg/L的塔河油田地层水稀释11~200倍得到低矿化度水;同时,为提高纳米ZrO_(2)在低矿化度水中的分散性,用偶联剂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粒径为50~100 nm的纳米ZrO_(2... 为进一步探究纳米ZrO_(2)和低矿化度水的协同作用效果,将矿化度为214 739 mg/L的塔河油田地层水稀释11~200倍得到低矿化度水;同时,为提高纳米ZrO_(2)在低矿化度水中的分散性,用偶联剂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粒径为50~100 nm的纳米ZrO_(2)进行改性,并采用红外光谱仪、透射电镜和热重分析仪对颗粒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将低矿化度水与改性纳米ZrO_(2)混合超声制得纳米流体,对其分散稳定性、界面性质和驱油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地层水相比,注入1.5 PV稀释110倍的低矿化度水的采收率增幅(5百分点)最大。纳米ZrO_(2)改性后的粒径约为30 nm。与用地层水配制的未改性纳米流体相比,用低矿化度水配制的改性纳米流体的稳定性指数由22.9降至7.6,分散稳定性提高;油水界面张力降幅达2 mN/m;岩石表面润湿性由油湿转变为水湿;黏附功最低值由27.72 J/cm^(2)降至8.65 J/cm^(2)。升高温度对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接触角和黏附功均为正向影响。改性纳米ZrO_(2)颗粒加量从0.005%增至0.050%时,纳米流体的采收率先增加后降低,最佳加量为0.020%,采收率增值12.6百分点。低矿化度水与改性纳米ZrO_(2)协同增油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矿化度水 纳米ZrO_(2) 表面改性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β-环糊精修饰的抗高温降滤失剂
4
作者 马超 刘怡麟 +2 位作者 唐嘉婧 周旭 刘超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深井及超深井油气勘探开发对钻井液降滤失剂的抗温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β-环糊精具有的锥状环台形特殊刚性稳定结构和内疏水外亲水的特殊吸附能力,通过马来酸酐(MAH)接枝β-环糊精(β-CD),同时引入高温稳定性优良的3-(三甲氧基... 深井及超深井油气勘探开发对钻井液降滤失剂的抗温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β-环糊精具有的锥状环台形特殊刚性稳定结构和内疏水外亲水的特殊吸附能力,通过马来酸酐(MAH)接枝β-环糊精(β-CD),同时引入高温稳定性优良的3-(三甲氧基甲硅基)甲基丙烯酸丙酯(KH_(570)),并与对苯乙烯磺酸钠(SSS)、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在水溶液中共聚,合成了耐高温降滤失剂(LY-1)。通过测定含3%LY-1钠基膨润土基浆的高温高压滤失量,优选LY-1的最佳合成条件;采用凝胶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对LY-1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评价了LY-1对基浆滤失量和流变性的影响,并和常用的3种抗高温降滤失剂进行了性能对比。结果表明,LY-1的最优合成条件为:单体总质量分数为25%,引发剂质量分数为单体质量的1%,单体SSS、KH_(570)、DMDAAC、MAH-β-CD的质量比为15∶3∶2∶15,pH值为10,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4 h。LY-1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4589,在284~453℃的总热失质量约为35.98%,在300℃内具有较好的耐温特性。LY-1在高温下的降滤失性能良好,在基浆中加入3%LY-1,200℃下热滚16 h后的基浆滤失量由143 mL降至12 mL,降低率为91.6%。LY-1对基浆流变性能的影响较小,降滤失性能和抗温性能均优于常用的3种抗高温降滤失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降滤失剂 抗高温 水基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CD/羧基修饰PAMSMs交联共聚物微球吸附水中亚甲基蓝
5
作者 罗菊香 赖槐东 +1 位作者 杨雨晴 程德书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0-126,共7页
采用自稳定沉淀聚合法制备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交联共聚物微球(PAMSMs),再以PAMSMs为载体固载β-环糊精(β-CD),得到β-CD修饰的PAMSMs-CD微球,将PAMSMs-CD水解后得到表面羧基功能化的交联共聚物微球H-PAMSMs-CD,并对微球形貌及表面... 采用自稳定沉淀聚合法制备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交联共聚物微球(PAMSMs),再以PAMSMs为载体固载β-环糊精(β-CD),得到β-CD修饰的PAMSMs-CD微球,将PAMSMs-CD水解后得到表面羧基功能化的交联共聚物微球H-PAMSMs-CD,并对微球形貌及表面官能团进行表征。以H-PAMSMs-CD微球为吸附剂去除水中亚甲基蓝(MB),研究了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MB初始浓度、温度、pH等因素对H-PAMSMs-CD微球吸附MB效果的影响。SEM分析表明,H-PAMSMs-CD微球具有良好的球形度,且粒径均一。H-PAMSMs-CD微球对MB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在吸附剂投加量0.25 g/L、温度40℃、pH=7、吸附时间4 h、MB初始质量浓度120 mg/L条件下,HPAMSMs-CD微球对MB的最大吸附量为318 mg/g。Langmuir模型和准二阶反应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HPAMSMs-CD微球吸附MB的过程,且H-PAMSMs-CD微球对MB的吸附是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5次脱附循环使用后,H-PAMSMs-CD微球对MB的去除率仍保持在8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物微球 Β-环糊精 羧基功能化 亚甲基蓝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聚合物在食品分析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楠 王媛 +1 位作者 宗帅 赵文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2,共9页
环糊精聚合物(CDPs)是由环糊精(CD)分子以化学键合等手段构筑的含有多个环糊精单元的高分子衍生物,不仅很好地保留了环糊精的包络识别性能,还兼具聚合物优良的机械强度、稳定性和化学可调性等优点。CDPs在样品前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 环糊精聚合物(CDPs)是由环糊精(CD)分子以化学键合等手段构筑的含有多个环糊精单元的高分子衍生物,不仅很好地保留了环糊精的包络识别性能,还兼具聚合物优良的机械强度、稳定性和化学可调性等优点。CDPs在样品前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选择性吸附与分离、高效去除污染物、可再生性与环保性等特性为其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该文概括了不同的CDPs的合成方法及其在食品分析样品前处理领域的重要作用,通过与固相微萃取、磁性固相萃取、搅拌棒萃取等技术结合,CDPs能够有效地分离和富集食品中的目标分析物(如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和天然香味成分等)。并总结与展望了CDPs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环糊精聚合物 样品前处理 食品分析 选择性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辅助水热法制备硬炭材料及其储钠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朔 周威 +2 位作者 宋雪旦 于畅 邱介山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62,共9页
硬炭凭借较高的储钠容量、低电压平台以及优异的循环稳定性成为了钠离子电池(SIBs)最具应用潜力的负极材料。硬炭材料的微观孔隙结构是影响其储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调控硬炭材料的孔隙结构大小及分布对提升钠离子电池性能至关重... 硬炭凭借较高的储钠容量、低电压平台以及优异的循环稳定性成为了钠离子电池(SIBs)最具应用潜力的负极材料。硬炭材料的微观孔隙结构是影响其储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调控硬炭材料的孔隙结构大小及分布对提升钠离子电池性能至关重要。本文以β-环糊精为碳源,采用NaCl辅助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微观孔隙结构的硬炭材料,考察了NaCl浓度对硬炭微观孔隙结构的影响,研究了硬炭材料的储纳性能。采用非原位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及高倍率透射电镜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调控NaCl浓度能够优化硬炭材料的孔隙结构,提升硬炭材料闭孔体积。当NaCl浓度为2mol L^(-1)时,制备的硬炭材料(CD-2)的无序程度与石墨微晶尺寸最大,具有最大的闭孔体积与梯度孔隙结构。电化学测试表明,在0.02Ag^(-1)的电流密度下,CD-2硬炭材料具有360 mA hg^(-1)的高储钠比容量及90.2%的首次库伦效率。提出的NaCl辅助水热炭化调控硬炭闭孔结构的策略,为硬炭材料孔隙结构的合理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法,指导了高性能SIBs硬炭负极材料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炭 钠离子电池 负极 Β-环糊精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迷迭香精油及其微胶囊对葡萄的保鲜作用
8
作者 周亚娟 张秋红 +3 位作者 吴慧 余婷 郭训练 屈畅畅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77,共6页
分别以柚皮精油与迷迭香精油为芯材,β-环糊精(β-CD)为壁材,通过包埋法制备不同的微胶囊,探究不同保鲜剂对克伦生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微胶囊化技术处理的精油,其保鲜作用明显优于未处理精油组,以柚皮-迷迭香复合精油微... 分别以柚皮精油与迷迭香精油为芯材,β-环糊精(β-CD)为壁材,通过包埋法制备不同的微胶囊,探究不同保鲜剂对克伦生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微胶囊化技术处理的精油,其保鲜作用明显优于未处理精油组,以柚皮-迷迭香复合精油微胶囊效果最好。与其他组相比,在贮藏至14 d时,复合精油微胶囊处理组的葡萄腐烂率、失重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且有效抑制了葡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同时延缓了果实呼吸强度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上升。采用柚皮-迷迭香精油与β-CD制备的复合微胶囊更有利于保持葡萄的贮藏品质和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 迷迭香 Β-环糊精 微胶囊 葡萄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增溶生物炭吸附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研究
9
作者 刘长波 曹虎生 +5 位作者 高渊 邱丝雯 陈双莉 岳昌盛 吴雷 周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5-172,190,共9页
生物炭(BC)修复有机污染土壤具有无害化、廉价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壤治理技术。然而由于有机污染物的疏水特性,限制了生物炭的吸附作用,导致污染土壤很难取得显著的修复效果。该文成功地将β-环糊精接枝到Fe_(3)O_(4)@生物炭,制备... 生物炭(BC)修复有机污染土壤具有无害化、廉价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壤治理技术。然而由于有机污染物的疏水特性,限制了生物炭的吸附作用,导致污染土壤很难取得显著的修复效果。该文成功地将β-环糊精接枝到Fe_(3)O_(4)@生物炭,制备了磁性增溶生物炭(CD@MBC),并用于吸附修复苯并[a]芘(Ba P)(PAHs模型污染物)污染土壤。研究表明,CD@MBC拥有较大比表面积、丰富的孔结构和表面含氧官能团,有利于吸附修复有机污染土壤。在CD@MBC添加量1.00%、BC制备温度800℃、固液比1∶10和吸附温度35℃条件下,CD@MBC对污染土壤中Ba P的去除率最高可达69.52%。5次重复实验的污染土壤中,Ba P平均去除率为70.25%,平均回收率为96.17%,表明CD@MBC能稳定修复Ba P污染土壤,且能稳定回收,在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CD@MBC修复Ba P污染土壤主要是通过β-CD的主客体相互作用、π-π电子相互作用和吸附协同作用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污染土壤 Β-环糊精 吸附修复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经汤多成分挥发油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包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包合行为研究
10
作者 陶琳 李卓远 +4 位作者 沈雯 谢薇 李文 张雯 李俊松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3-521,共9页
目的制备温经汤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以提高其稳定性,并表征包合物的形成;对比不同环糊精对温经汤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桂皮醛、丹皮酚、藁本内酯包合行为差异,探究不同环糊精对温经汤挥发油中多成分包合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法制备温经汤挥... 目的制备温经汤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以提高其稳定性,并表征包合物的形成;对比不同环糊精对温经汤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桂皮醛、丹皮酚、藁本内酯包合行为差异,探究不同环糊精对温经汤挥发油中多成分包合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法制备温经汤挥发油β-CD及其5种衍生物包合物,HPLC法测定各成分包合率。采用TGA、FT-IR表征包合物的形成。通过相溶解度试验、分子对接研究其包合行为及影响因素。结果成功制备温经汤挥发油β-CD及其衍生物的包合物,且TGA结果显示温经汤挥发油经环糊精包合后热稳定性提升,FT-IR结果显示挥发油中部分成分与环糊精通过氢键等非共价键结合。相溶解度试验结果表明,温经汤挥发油中3种主要成分均以1∶n(n≥1)的摩尔比与β-CD结合,而与β-CD衍生物结合以1∶1的摩尔比结合。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桂皮醛、丹皮酚的苯环及藁本内酯的内酯环均深入环糊精空腔形成包合物。β-CD及其衍生物对温经汤挥发油中各成分的包合率大小均为DM-β-CD>HP-β-CD>β-CD>HE-β-CD>SBE-β-CD>CM-β-CD,与相溶解度试验和分子对接得出的亲和力大小一致;而3种成分与β-CD及其衍生物的包合率大小为桂皮醛>丹皮酚>藁本内酯,与挥发油中各成分浓度大小一致,但与相溶解度试验和分子对接得出亲和力大小顺序相反。结论β-CD及其衍生物均能成功包合温经汤挥发油,挥发油中成分与环糊精以氢键等非共价键力结合形成包合物,增加了挥发油的稳定性。不同环糊精包合多成分挥发油时对各成分的包合率与挥发性成分和环糊精之间的亲和力以及挥发性成分浓度有关,为温经汤挥发油包合物中主要成分与基准样品的一致性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经汤 挥发油 环糊精包合 相溶解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润感化合物微胶囊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
11
作者 汪然 李鲁 +3 位作者 李春来 石康中 赵影 胡杨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95-700,共6页
为增强卷烟甜润感风味,提高产品感官品质。以β-环糊精为壁材,将19种甜润感化合物制备为微胶囊。表征包埋后微胶囊理化性质,将其添加到卷烟滤嘴中,分析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包埋后微胶囊颗粒体积和表面积较β-环糊精均减小,晶体结构由笼... 为增强卷烟甜润感风味,提高产品感官品质。以β-环糊精为壁材,将19种甜润感化合物制备为微胶囊。表征包埋后微胶囊理化性质,将其添加到卷烟滤嘴中,分析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包埋后微胶囊颗粒体积和表面积较β-环糊精均减小,晶体结构由笼型转变为层型。热重分析显示,两个失重阶段的质量损失分别从11.12%和81.13%降至8.77%和78.45%,较纯化合物热重损失显著降低。释放行为研究显示,在40~80℃范围内,化合物释放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常温下贮藏7 d,大多数甜润感化合物香气保留率超过75%。综上,微胶囊能够提高甜润感化合物贮藏稳定性,并且表现出温度-释放率正相关的数学关系。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新型宜人卷烟产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甜润感化合物 缓释性能 Β-环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环糊精页岩抑制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12
作者 唐飞云 钟诚 +2 位作者 艾加伟 宋芳 陈馥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101,共8页
目的 为了缓解深井、超深井钻井过程中高温环境下泥页岩水化膨胀导致井壁失稳的问题,开展了耐温性页岩抑制剂的研究。方法 基于绿色多糖材料羟丙基-β-环糊精,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丙烯酰胺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作... 目的 为了缓解深井、超深井钻井过程中高温环境下泥页岩水化膨胀导致井壁失稳的问题,开展了耐温性页岩抑制剂的研究。方法 基于绿色多糖材料羟丙基-β-环糊精,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丙烯酰胺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作为反应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绿色与抑制性能兼备的新型耐温页岩抑制剂(PKAD)。通过FTIR、H NMR进行分子结构表征;通过线性膨胀、岩屑滚动回收等实验评价PKAD的抑制性能;并研究其生物降解性。结果 材料表征证明成功合成了页岩抑制剂PKAD,评价实验验证了PKAD能够显著降低线性膨胀量超70%, 160℃岩屑热滚回收率为92.6%,200℃的岩屑滚动回收率为85.7%。机理研究表明,PKAD能够通过降低黏土表面负电荷和增加黏土表面疏水性两种抑制机理从而实现抑制效果。此外,PKAD的 BOD_(5)/COD_(Cr)的比值为0.31,说明其具备生物降解性。结论 基于羟丙基-β-环糊精制备的PKAD具有良好的抑制性能和耐温性能,对天然材料改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环糊精 井壁失稳 页岩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蛋白酸钠-β-环糊精-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三元复合物作为鸡蛋替代品在蛋糕中的应用
13
作者 王莹 林丽军 +3 位作者 雍晓雅 满涛 熊晓辉 姚丽丽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95-102,共8页
为解决酪蛋白酸钠(SCN)泡沫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并探索SCN基复合物作为天然、健康且具有成本效益的鸡蛋替代配料的可行性,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本研究采用发泡性能测试方法评估SCN基复合物的发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并将SCN基复合... 为解决酪蛋白酸钠(SCN)泡沫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并探索SCN基复合物作为天然、健康且具有成本效益的鸡蛋替代配料的可行性,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本研究采用发泡性能测试方法评估SCN基复合物的发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并将SCN基复合物应用于天使蛋糕中,考察其对蛋糕面糊(密度、黏度和微观结构)和蛋糕(比容、TPA参数、外观形态和感官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6~8范围内,SCN基复合物的最佳配比为2%酪蛋白酸钠、0.2%β-环糊精、0.1%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此时发泡性为639.87%,泡沫稳定性为98.74%。SCN基复合物可以代替天使蛋糕配方中95%的蛋清蛋白,且对蛋糕面糊的密度、黏度和微观结构有显著影响。蛋糕成品在比容、TPA参数、外观形态和感官属性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本研究显著提高了酪蛋白酸钠的发泡性和泡沫稳定性,为烘焙食品中鸡蛋替代品的新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蛋白酸钠 Β-环糊精 鸡蛋替代品 发泡性能 天使蛋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包合物的缓释抗菌性能研究进展
14
作者 赵进琴 王彦斌 +4 位作者 孙科 阿丽旦·如扎洪 谷硕 王玉璞 苏琼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50-2057,共8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的抗菌物质越来越多,但多数抗菌剂的抗菌成份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就会表现出毒性大、抗菌时效短、挥发性强等缺点,因而导致其在应用中受到了限制。降低毒性、延长抗菌时效、降低挥发性等成为拓宽抗菌剂应用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的抗菌物质越来越多,但多数抗菌剂的抗菌成份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就会表现出毒性大、抗菌时效短、挥发性强等缺点,因而导致其在应用中受到了限制。降低毒性、延长抗菌时效、降低挥发性等成为拓宽抗菌剂应用的关键所在。环糊精和抗菌剂进行包合形成缓释系统能改善这一理化性质。缓释是将特定活性物质缓慢释放到目标介质中,在一定时间内减缓特定活性物质释放的一类技术。基于此,本文首先综述了环糊精包合物的常用制备方法及改性环糊精的作用,其次阐述了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缓释抗菌性能及缓释性能,最后系统的总结了缓释性能在医药、食品等方面的发展及应用,以期为设计和制备具有高效缓释抗菌性能的抗菌剂提供了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改性 包合物 缓释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羟丙基-β-环糊精降低BDE-47在紫贻贝中的蓄积并减缓其毒性作用
15
作者 邹亮 刘红 +3 位作者 郭萌萌 李风铃 谭志军 耿倩倩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6-676,共11页
四溴联苯醚(BDE-47)因其高蓄积性和多毒性特点,引发严重的生态和健康风险,是国际上重点关注和管控的新污染物.研究通过比较BDE-47单独暴露和BDE-47+2-羟丙基-β-环糊精(HPCD)联合暴露处理的紫贻贝消化盲囊、性腺和鳃等组织中BDE-47蓄积... 四溴联苯醚(BDE-47)因其高蓄积性和多毒性特点,引发严重的生态和健康风险,是国际上重点关注和管控的新污染物.研究通过比较BDE-47单独暴露和BDE-47+2-羟丙基-β-环糊精(HPCD)联合暴露处理的紫贻贝消化盲囊、性腺和鳃等组织中BDE-47蓄积和消除动态差异,测定氧化应激指标和组织损伤,结合分子对接模拟,探讨HPCD对BDE-47蓄积、分布和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BDE-47在紫贻贝中的蓄积具有组织特异性;HPCD可显著降低BDE-47在紫贻贝各组织中的蓄积浓度,同时加快BDE-47的消除.HPCD降低了BDE-47在贻贝中的残留风险.GST、SOD、CAT活性和GSH、MDA含量变化分析表明,HPCD减轻了BDE-47对紫贻贝消化盲囊和性腺的氧化胁迫.BDE-47+HPCD处理组的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值(IBR)低于BDE-47处理组,组织病理损伤也较轻.分子对接显示HPCD减轻BDE-47对紫贻贝的毒性,可能是基于HPCD对BDE-47的屏蔽作用.研究结果为HPCD在减少海洋生物污染物积累和消除方面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联苯醚 (BDE-47) 羟丙基-Β-环糊精 (HPCD) 紫贻贝 蓄积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皓天 宋杰枫 +2 位作者 李心如 聂子聪 肖远淑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131,共9页
β-环糊精是从淀粉中提取的葡萄糖的环状低聚物,其外部亲水和内部疏水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微环境”,这使得β-环糊精具有广泛的材料相容性,具备与各类材料复合的能力,能形成不同功能的纳米材料。本文旨在探讨β-环糊精纳米材料在吸附废... β-环糊精是从淀粉中提取的葡萄糖的环状低聚物,其外部亲水和内部疏水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微环境”,这使得β-环糊精具有广泛的材料相容性,具备与各类材料复合的能力,能形成不同功能的纳米材料。本文旨在探讨β-环糊精纳米材料在吸附废水、土壤中有害物质(重金属离子,染料分子,抗生素等)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展望了β-环糊精纳米材料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吸附 纳米材料 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催化莱鲍迪苷A糖基化短链产物特异性研究
17
作者 樊朝悦 倪晔 +1 位作者 刘思言 韩瑞枝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35,共7页
莱鲍迪苷A(rebaudioside A,RA)是从甜叶菊中提取的一类低热量甜味剂,被认为是理想的蔗糖替代品,但其令人不愉快的后苦味限制了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对RA进行适度酶法糖基化被认为是减缓其后苦味有效的方法之一。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y... 莱鲍迪苷A(rebaudioside A,RA)是从甜叶菊中提取的一类低热量甜味剂,被认为是理想的蔗糖替代品,但其令人不愉快的后苦味限制了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对RA进行适度酶法糖基化被认为是减缓其后苦味有效的方法之一。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yclodextrin glucosyltransferase,CGTase)是目前催化RA糖基化最常用的酶,其主要缺点是反应生成的产物复杂多样,尤其是长链糖基化产物的占比较高,严重影响了产物的口感和品质。该研究探索了不同来源的CGTase催化RA糖基化反应,选择转化率及短链产物特异性均较好的α-CGTase(来源于Paenibacillus macerans)进行研究。通过酶学性质研究及反应条件优化,获得最佳反应条件:以pH 6.0的PBS为反应介质,水溶性淀粉为糖基供体,底物质量比为RA∶水溶性淀粉=1∶1,加酶量25μg/mL,40℃下反应12 h可达平衡,RA的转化率最高达到74.8%,短链产物(RA-nG,n≤2)占总产物的占比为86.5%,较优化前提高了10%。因此,在此条件下可有效提高短链糖苷化RA的特异性,在甜菊糖苷的工业应用中具有更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鲍迪苷A 甜菊糖苷 糖基化 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 短链产物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酸盐型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18
作者 刘子龙 王馨 +2 位作者 黑艳晓 刘月亮 王敬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2-322,共11页
在高温高盐苛刻的油藏环境中,传统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易失活,无法发挥最佳的采油效果。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兼具二者的特性,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耐高温耐高矿化度等优点,在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乙... 在高温高盐苛刻的油藏环境中,传统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易失活,无法发挥最佳的采油效果。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兼具二者的特性,具有良好的界面活性,耐高温耐高矿化度等优点,在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乙氧基数为7和9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7、AEO9)、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7、NP9)为原料,通过磺烷基化法成功合成了一系列带有磺酸基团的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SO7、AESO9、NPSO7、NPSO9),产率均在70%左右,并测定了产物的表面活性、耐盐性、耐温性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AESO7、NPSO7溶液在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为27.16、28.67 mN/m,低于AESO9、NPSO9的。在矿化度为10~100 g/L的模拟海水中,4种表面活性剂展现出较好的耐盐性能,表面张力均保持稳定。随温度升高,AESO9、NPSO9乳状液的析水率较AESO7、NPSO7的略大,在温度为60~80℃下4种质量浓度为10 g/L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与煤油按体积比1∶1所得到的乳状液的析水率基本保持稳定,改性后表面活性剂的耐温性能得到显著优化。AESO7、AESO9与α-环糊精(α-CD)按复配比为1∶2得到的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显著降低,在不同温度下,相较于单一体系乳状液稳定性能提升约10%,同时在矿化度为10~100 g/L的模拟海水中其表面张力亦保持稳定,展现出优良的耐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酸盐 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耐温耐盐 Α-环糊精 复配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在检测污水中甲基苯丙胺的应用
19
作者 周欣雨 陶欣泽 +4 位作者 冷芳雨 郭佳宁 娄振宁 熊英 廉永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2-278,共7页
设计合成了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的四苯基乙烯衍生物(TPE-2COOH),其与γ-环糊精(γ-CD)进行复合,制备了具有AIE特性的荧光探针TPE-2COOH@γ-CD。利用核磁共振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荧光探针进行... 设计合成了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的四苯基乙烯衍生物(TPE-2COOH),其与γ-环糊精(γ-CD)进行复合,制备了具有AIE特性的荧光探针TPE-2COOH@γ-CD。利用核磁共振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荧光探针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分子荧光光谱法考察了其光学性质。结果表明,TPE-2COOH@γ-CD在四氢呋喃中几乎不发射荧光,在四氢呋喃-水体系中具有典型的AIE性能。在TPE-2COOH@γ-CD水溶液中加入甲基苯丙胺(METH),超声,混合均匀,测定在激发波长314 nm下的荧光光谱,METH会导致TPE-2COOH@γ-CD荧光猝灭,进而用于METH的检测。METH的质量浓度在0.10~0.26 g·L^(−1)内与荧光探针的荧光猝灭量(472 nm)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0.0035 g·L^(−1)。方法用于城市污水中METH的富集和检测,回收率为106%~127%,METH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0)为7.2%~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苯基乙烯衍生物 γ-环糊精(γ-CD) 甲基苯丙胺 聚集诱导发光 荧光探针 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CD纳滤膜制备及对PFOS去除性能研究
20
作者 张烨铭 杨明君 +4 位作者 田李 卢雨晴 张益铭 易崇森 康力山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0-97,共8页
被称为“永久化合物”的一类名为全氟烷基与多氟烷基物(PFAS)的有害物质,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重视,它们可以持久、稳定地存在于环境中从而威胁到人体。利用膜技术从水资源中分离PFAS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该文以β-环糊精(β-CD)为添加... 被称为“永久化合物”的一类名为全氟烷基与多氟烷基物(PFAS)的有害物质,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重视,它们可以持久、稳定地存在于环境中从而威胁到人体。利用膜技术从水资源中分离PFAS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该文以β-环糊精(β-CD)为添加剂进行共混改性,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含β-CD共混改性聚醚砜超滤基膜,再使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含β-CD改性纳滤膜;考察了β-CD的添加对改性膜微观形貌、渗透性能和过滤性能、亲水性、表面Zeta电位和对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截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添加β-CD后,改膜的亲水性、水通量和对PFOS截留率均大幅提高,其中β-CD添加量为3%时,改性膜的综合性能最佳,其纯水通量提高了22.8%,对PFOS截留率高达97.63%。该研究为高渗透选择性去除PFOS纳滤膜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 纳滤膜 Β-环糊精 共混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