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3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n Cesarean Section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旭 吴蔽野 +1 位作者 张明珠 申乐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9年第4期256-262,共7页
Objective Neuraxial block is the most common anesthesia method for cesarean section(CS).However,for some urgent and high-risk cesarean delivery,general anesthesia(GA)also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We aimed to find o... Objective Neuraxial block is the most common anesthesia method for cesarean section(CS).However,for some urgent and high-risk cesarean delivery,general anesthesia(GA)also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We aimed to find out the reasons of choosing GA for CS in our center and the factors that may be related to the maternal and fetal outcomes.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selected parturients who had CS procedures under GA in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from January 1,2014 to December 31,2016.Clinical data(baseline maternal status,preoperative status,perioperative information,maternal and fetal outcomes)of parturients and neonate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We summarized the common reasons for applying general anesthesia,and compared the back-to-ICU ratio and hospital stay time between parturients with different maternal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grade,gestational weeks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as well as the fetal one-minute Apgar score between different maternal ASA grade and gestational weeks.Results There were 98 cases of CS under GA enrolled in the study.Among the maternal and fetal factors,pregnancy with internal or surgical diseases is the most common reason(59 cases,60.2%)for choosing GA,followed by the placenta and fetal membrane abnormalities(38 cases,38.8%)and the pregnancy-specific disorders(36 cases,36.7%).ASA gradeⅢ-Ⅳof parturients(χ2=44.3,P<0.05),gestation period<37 weeks(χ2=23.4,P<0.05),and blood loss>800 ml(χ2=5.5,P<0.05)were related to the higher postoperative intensive care unit(ICU)rate in parturients.ASA gradeⅢ-Ⅳof parturients(t=-2.99,P<0.05),gestation period<37 weeks(t=2.47,P<0.05)were related to the longer hospital stay.ASA gradeⅢ-Ⅳof parturients(t=2.21,P=0.01)and gestation period<37 weeks(t=-3.21,P=0.002)were related to the lower one-minute Apgar score of neonates.Conclusion Pregnancy with internal or surgical diseases is the most common reason for choosing GA for CS.High ASA grade and short gestation period wer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high postoperative ICU ratio for parturients and low one-minute Apgar score for neon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ral anesthesia cesarean section pathogenies maternal and neonate outco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gnancy Outcomes of Repeat Cesarean Section in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2
作者 Liang-kun Ma Na Liu Xu-ming Bian Li-rong Teng Hong Qi Xiao-ming Gong Jun-tao Liu Jian-qiu Yang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47-150,共4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lective repeat cesarean section on the maternal and neonatal outcome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clinic- and hospital-based survey was designed for comparing the maternal and neona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lective repeat cesarean section on the maternal and neonatal outcome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clinic- and hospital-based survey was designed for comparing the maternal and neonatal outcomes of elective repeat cesarean section [RCS group (one previous cesarean section) and MRCS group (two or more previous cesarean sections)] and primary cesarean section (FCS group) at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from January 1998 to December 2007.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repeat cesarean section increased from 1.26% to 7.32%. The mean gestational age at delivery in RCS group (38.1±1.8 weeks) and MRCS group (37.3±2.5 weeks)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FCS group (38.9±2.1 weeks, all P〈0.01).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was 33.8% and 33.3% in RCS group and MRCS group respectively, an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FCS group (7.9%, P〈0.05). Dense adhesion (13.5% vs. 0.4%, OR=7.156, 95% CI: 1.7-30.7, P〈0.01) and uterine rupture (1.0% vs. O,P〈0.05) were commoner in RCS group compared with FCS group. Neonatal morbidity was similar among three groups (P〉0.05). Conclusions Repeat cesarean s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more complicated surgery technique and increased frequency of maternal morbidity. However,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morbidity is similar to primary cesarean s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peat cesarean section pregnancy outcom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放置水囊联合药物治疗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3
作者 李秀桃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分析宫腔放置水囊联合药物治疗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12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 目的:分析宫腔放置水囊联合药物治疗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12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宫腔放置水囊。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围术期指标、临床疗效。结果:产后2 h、24 h,两组产后出血量逐渐增加,但产后30 min、2 h、24 h,观察组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30 min、60 min,两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率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早于对照组,恶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宫腔放置水囊联合药物治疗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快速止血,减少出血量,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产后出血 宫腔放置水囊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缩宫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继发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围术期的急救护理
4
作者 张乐 金颖 +3 位作者 刘宁宁 张雪松 沈妤 冯素文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4,共4页
总结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继发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围术期急救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早期识别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建立多学科快速反应团队;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维持内环境稳定;动态评估病情变化,积极预防与处理术后并发症;给予贯穿全程的心理... 总结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继发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围术期急救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早期识别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建立多学科快速反应团队;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维持内环境稳定;动态评估病情变化,积极预防与处理术后并发症;给予贯穿全程的心理护理、个性化生活支持,做好母乳喂养指导及出院随访护理。经过多学科团队的积极治疗与精细化护理,患者救治成功,顺利出院。随访6个月,母婴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凝血功能障碍 剖宫产 围术期 酸中毒 低血糖 术后并发症 急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丘东梅 黄林秀 苏春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88例高危剖宫产产妇,运用单双数字抽签法分成实践组(n=44)与普通组(n=44)。实践组采取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普通组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目的探讨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88例高危剖宫产产妇,运用单双数字抽签法分成实践组(n=44)与普通组(n=44)。实践组采取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普通组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常规指标[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生产后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实践组Fib(3.95±0.75)g/L高于普通组的(3.42±0.77)g/L,PT(13.25±0.57)s、TT(14.49±3.51)s、APTT(22.14±1.65)s短于普通组的(14.87±0.65)、(15.45±3.33)、(23.24±1.75)s,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实践组RBC(4.89±1.11)×10^(12)/L、HCT(36.78±4.25)%、Hb(130.74±10.36)g/L均高于普通组的(3.46±1.04)×10^(12)/L、(32.21±3.37)%、(123.05±9.69)g/L,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实践组生产后60 min、61~120 min、121~240 min、241 min~1 d的出血量均少于普通组,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实践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55%低于普通组的18.18%,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显著,止血效果较为理想,该方案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麦角新碱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剖宫产 产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产妇剖宫产术后产后抑郁的影响
6
作者 李文彦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 探讨围术期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产妇剖宫产术后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单胎产妇,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胎儿娩出断脐后5 min,艾司氯胺酮组予以0.25 mg/kg艾司氯胺酮+0.9%... 目的 探讨围术期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产妇剖宫产术后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单胎产妇,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胎儿娩出断脐后5 min,艾司氯胺酮组予以0.25 mg/kg艾司氯胺酮+0.9%生理盐水至10 mL泵注,泵注时间10 min,而对照组生理术后予以0.9%生理盐水10 mL泵注,泵注时间10 min。术后镇痛方案均为舒芬太尼2μg/kg+0.9%生理盐水共100 mL,以2 mL/h的速度持续输注,输注时间48 h,维持剂量2 mL/h,患者自控镇痛(PCA)为1 mL/次,锁定时间为15 min。如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7分,予以氟比洛酚酯补救。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艾司氯胺酮组术后7 d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42 d产后抑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艾司氯胺酮组术后24 h VAS评分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艾司氯胺酮组镇痛满意度更高(P<0.05),两组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单次静脉注射0.25 mg/kg艾司氯胺酮在产妇剖宫产术后产后抑郁中有显著效果,也为产妇提供更好的镇痛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产后抑郁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7
作者 王顺利 张青敏 +1 位作者 廖培培 薛娟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3期117-119,共3页
目的:分析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8月于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4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1例。对照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分析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8月于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4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1例。对照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穴位贴敷。比较两组肠胃功能、舒适度。结果:试验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胃肠道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评分及总分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提高产妇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中药穴位贴敷 快速康复护理 胃肠功能 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用于前置胎盘剖宫产出血效果及妊娠结局
8
作者 叶晶晶 刘慧云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 探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出血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剖宫产前置胎盘患者198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改良B-lynch缝合术)及观察组(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各99例... 目的 探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出血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剖宫产前置胎盘患者198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改良B-lynch缝合术)及观察组(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各99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止血效果、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妊娠结局。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h和24h出血量、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T、AP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B升高、PT、APTT降低,对照组FIB低于观察组,PT、APTT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子宫切除、产褥期感染、术后腹痛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置胎盘剖宫产出血患者接受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止血,疗效显著,能够减轻应激反应,改善凝血功能,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改良B-ynch缝合术 前置胎盘剖宫产出血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9
作者 陈凤娜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96-98,共3页
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于常熟市梅李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摸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 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于常熟市梅李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摸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阴道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首次离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胎儿健康、产痛伤害、自我控制、医疗护理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工作主动性、应急处理能力、服务态度、健康宣教、器械使用能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促进产妇术后尽快康复,缓解其分娩恐惧,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精细化护理 产妇 分娩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托啡诺复合多拉司琼预防剖宫产术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孙豹 王笑 解晓庆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讨论布托啡诺复合多拉司琼在剖宫产术中预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择期剖宫产术的足月产妇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CP组、P组和N组,每组30例。所有产妇椎管内麻醉用药方案一致。CP组采用布托啡诺联合... 目的讨论布托啡诺复合多拉司琼在剖宫产术中预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择期剖宫产术的足月产妇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CP组、P组和N组,每组30例。所有产妇椎管内麻醉用药方案一致。CP组采用布托啡诺联合多拉司琼静脉注射治疗,P组采用多拉司琼静脉注射治疗,N组采用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治疗。比较三组不同时间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入室时(T0)时,三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10 min(T1)、术毕(T2)时,CP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N组、P组,T1时P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N组、P组T1时Ramsay镇静评分均降低,且N组降低显著,CP组T1、T2时Ramsay镇静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较,N组T2时Ramsay镇静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组面色潮红、胸闷、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6.7%、3.3%、6.7%、0,P组分别为36.7%、30.0%、36.7%、23.3%,N组分别为43.3%、40.0%、73.3%、60.0%。CP组恶心、呕吐、胸闷、面色潮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及P组,P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与多拉司琼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剖宫产术中因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导致的不良反应,缓解产妇不适感,具有一定的镇静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多拉司琼,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多拉司琼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剖宫产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妇合并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双重血流感染1例
11
作者 唐宽银 王光东 +1 位作者 卢文 陈盼盼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生殖支原体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见致病微生物,在不同人群中的感染率高,在多数女性感染患者中发病过程隐匿、通常无症状,对生殖健康的危害较大,不仅可引起尿道炎、宫颈炎和盆腔炎等泌尿生殖道感染,并且与早产相关,甚至还可以促进人类免... 生殖支原体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见致病微生物,在不同人群中的感染率高,在多数女性感染患者中发病过程隐匿、通常无症状,对生殖健康的危害较大,不仅可引起尿道炎、宫颈炎和盆腔炎等泌尿生殖道感染,并且与早产相关,甚至还可以促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传播。生殖支原体除引起常见的泌尿生殖道感染之外,还可引起脑脓肿、骨髓炎、伤口感染和关节腔感染等,甚至会引起血流感染。生殖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学检查,但由于生殖支原体体外培养困难,耗时长,因此在临床诊疗工作中无法常规开展。本文报告1例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血培养同时阳性的病例,现回顾性分析其病例特点及病原学特征,希望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发热 解脲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血流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戴晔 徐一慧 雷小林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于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进行基于快速康复理念...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于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进行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腹胀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术后6 h,两组静息、翻身时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观察组静息、翻身时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满意度更高(P=0.034)。结论: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促进产妇胃肠功能恢复,减轻切口疼痛程度,提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穴位贴敷 快速康复理念 胃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穴位护理联合参神枣艾汤加味对剖宫产术后气虚血瘀证产妇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
13
作者 严燕 王晓玲 +1 位作者 张文卿 余小琴 《西部中医药》 2025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中脘穴联合参神枣艾汤加味对剖宫产术后气虚血瘀证产妇胃肠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将80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分娩的足月妊娠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术后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中脘穴联合参神枣艾汤加味对剖宫产术后气虚血瘀证产妇胃肠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将80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分娩的足月妊娠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术后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艾灸足三里、中脘穴护理联合参神枣艾汤加味治疗,两组连续治疗3天。比较两组产妇症状体征改善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胃肠功能障碍评分、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产妇首次肛门排气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产妇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均降低(P<0.01),治疗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97.50%(39/40)]高于对照组[80.00%(32/40)](P<0.01);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治疗组[7.50%(3/40)]低于对照组[27.50%(11/40)](P<0.01)。结论:艾灸足三里、中脘穴护理联合参神枣艾汤加味治疗剖宫产术后气虚血瘀证产妇胃肠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常规治疗,且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胃肠功能 气虚血瘀证 艾灸 参神枣艾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属陪伴联合母婴早期干预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产妇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4
作者 许会玲 朱应菊 +4 位作者 鹿国英 王兴 许燕 刘洋 马东方 《护士进修杂志》 2025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家属陪伴分娩联合术中母婴早期干预在瘢痕妊娠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22年12月—2023年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择期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产妇及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住科室随机选择... 目的探讨家属陪伴分娩联合术中母婴早期干预在瘢痕妊娠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2022年12月—2023年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择期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产妇及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住科室随机选择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手术照护模式,观察组实行家属陪伴分娩及分娩后母婴早期干预。比较2组新生儿早开奶时间、出院时母乳喂养情况和体温变化;比较2组产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早开奶的比例、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的比例、出生后2 h、4 h体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产妇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24 h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娩15 min疼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属陪伴瘢痕妊娠产妇剖宫产分娩联合术中母婴早期干预有利于新生儿早开奶和体温的稳定、有利于母乳喂养、稳定体温,有利于缩短产妇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轻疼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属陪伴 母婴早期干预 瘢痕子宫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生儿、孕妇临床特征构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3
15
作者 曲海新 张雅静 +3 位作者 郭卫平 袁二伟 王玲玲 李坤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8期63-68,共6页
目的基于新生儿、孕妇临床特征构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2例NRDS患儿纳入NRDS组,另择同期健康新生儿150例纳入无NRDS组,回顾性收集临床资料。分析2组新生儿情况、孕妇情况,采用... 目的基于新生儿、孕妇临床特征构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2例NRDS患儿纳入NRDS组,另择同期健康新生儿150例纳入无NRDS组,回顾性收集临床资料。分析2组新生儿情况、孕妇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RDS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对NRDS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无NRDS组比较,NRDS组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2 kg、分娩方式为剖宫产、胎儿窘迫、胎膜早破、酸中毒比例高(P<0.05,P<0.01)。与无NRDS组比较,NRDS组孕妇年龄≥35岁、初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生殖道感染、产前检查低于9次比例高,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低(P<0.05,P<0.01)。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2 kg、分娩方式为剖宫产、胎儿窘迫,以及孕妇年龄≥35岁、妊娠期糖尿病、产前检查低于9次为NR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孕妇血清25-OH-D水平升高为其保护因素(P<0.01)。根据上述结果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当Logit(P)>18.570时,预测NRDS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93,诊断敏感度为81.37%、特异度为82.00%。结论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2 kg、分娩方式为剖宫产、胎儿窘迫,以及孕妇年龄≥35岁、妊娠期糖尿病、产前检查低于9次为N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孕妇血清25-OH-D水平升高为其保护因素,据此构建预测模型对NRDS预测价值较高,可为筛选高危患儿、制订临床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剖宫产 胎儿窘迫 糖尿病 妊娠 25-羟基维生素D 危险因素 预测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同养育理念的剖宫产产妇泌乳分期护理方案构建及实施 被引量:4
16
作者 陆彩云 房娣萍 +2 位作者 汪艳 程维晟 吴小云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共同养育理念的泌乳分期护理在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对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及配偶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对。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基于共同养育理念的泌乳分期护理,将泌乳过程... 目的探讨基于共同养育理念的泌乳分期护理在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对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及配偶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对。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基于共同养育理念的泌乳分期护理,将泌乳过程分为乳腺分化期、乳腺活化期、泌乳建立、泌乳维持4个阶段给予针对性的主题教育及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95对和97对产妇及配偶完成研究及随访。试验组首次母乳喂养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泌乳启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中配偶母乳喂养知识水平、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产后6周产妇感知配偶母乳喂养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共同养育理念的泌乳分期护理可提高首次母乳喂养得分、新生儿父亲母乳喂养知识水平,缩短泌乳启动时间,提升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改善产妇感知配偶母乳喂养支持情况,从而促进母乳喂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剖宫产 共同养育 母乳喂养 泌乳分期护理 泌乳启动时间 产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子宫瘢痕缺损对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玲 赵晨含 章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320,共8页
近二十年中国的剖宫产率持续上升,导致继发性不孕的剖宫产瘢痕缺损(CSD)患者增加,需要通过辅助生殖技术(ART)解决再生育问题。CSD可显著降低ART活产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植入率,这与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瘢痕局部发生腺肌病及子宫... 近二十年中国的剖宫产率持续上升,导致继发性不孕的剖宫产瘢痕缺损(CSD)患者增加,需要通过辅助生殖技术(ART)解决再生育问题。CSD可显著降低ART活产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植入率,这与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瘢痕局部发生腺肌病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宫腔微环境紊乱、ART操作难度及妊娠并发症增加有关。除了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可能改善妊娠结局,宫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和经阴道手术是治疗CSD的有效方法,可提高妊娠率。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分析CSD对采用ART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及相应的治疗方法,以期为CSD患者管理及改善ART妊娠结局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剖宫产瘢痕缺损 辅助生殖技术 妊娠结局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三维超声联合临床指标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莉 齐慧丽 +3 位作者 洪蕾 许沙 王继祥 张良良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3-150,共8页
目的 探讨腔内三维超声联合临床指标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3年4月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行阴道超声检查的126例剖宫产术后合并子宫切口憩室的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剖宫产术后出血情况分为组1... 目的 探讨腔内三维超声联合临床指标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3年4月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行阴道超声检查的126例剖宫产术后合并子宫切口憩室的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剖宫产术后出血情况分为组1(无异常出血,n=72)、组2(异常出血,n=54),所有患者均行阴道超声(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检查。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子宫位置、剖宫产次数以及剖宫产缝线方式等)以及子宫切口憩室超声特征(憩室形态、憩室容积、憩室长度、憩室深度以及残余肌层厚度等)的差异,建立基于临床及超声特征的预测模型,探索剖宫产术后合并子宫切口憩室患者子宫异常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评价此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间剖宫产次数、子宫位置、子宫内膜厚度、憩室深度、憩室长度、憩室容积、憩室比以及残余肌层厚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子宫位置、剖宫产次数、憩室容积、憩室比以及残余肌层厚度是子宫异常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87、10.385、4.658、12.892、0.001,P<0.05),与各单因素相比,此模型预测子宫异常出血的AUC为0.936,高于各单因素(AUC=0.567、0.705、0.836、0.895、0.870,P<0.05),该联合预测模型以-6.28为截断值时,敏感度为87.04%,特异性为91.67%,准确度为89.68%,且与临床诊断结果有良好一致性(Kappa=0.789,P<0.001)。结论 子宫位置、剖宫产次数、憩室容积、憩室比以及残余肌层厚度是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合并子宫异常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超声及临床特征对预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致子宫异常出血有重要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口憩室 阴道三维超声 剖宫产术 子宫异常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静默疗法与肌肉放松疗法联用对剖宫产初产妇心理弹性、医学应对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玉红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101-103,共3页
目的 探讨剖宫产初产妇应用手术室静默疗法联合肌肉放松疗法对其心理弹性和医学应对的影响。方法 选取1230例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初产妇,按信封随机法分成试验组(615例)、对照组(615例)。对照组施行肌肉放松疗法,试验... 目的 探讨剖宫产初产妇应用手术室静默疗法联合肌肉放松疗法对其心理弹性和医学应对的影响。方法 选取1230例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初产妇,按信封随机法分成试验组(615例)、对照组(615例)。对照组施行肌肉放松疗法,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施行手术室静默疗法,对比两组负面情绪、医学应对、疼痛变化和心理弹性得分等。结果 干预后,两组SDS得分、SAS得分、回避与屈服等医学应对得分均降低,面对得分提高,且试验组SDS得分、SAS得分、回避与屈服等医学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面对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1d、3d、5d两组VAS得分下降,且试验组干预后3d、5d VA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自强、乐观和坚韧等心理弹性得分升高,且试验组自强、乐观和坚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剖宫产初产妇护理中,手术室静默疗法与肌肉放松疗法联用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其医学应对方式,减轻术后疼痛感,并促进心理弹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静默疗法 剖宫产 肌肉放松疗法 医学应对 初产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胎膜剖宫产在早产孕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
作者 赵雅玲 罗秋兰 +1 位作者 黎海龙 刘娇兰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4期61-63,共3页
目的:分析保留胎膜剖宫产在早产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于东莞市长安医院行剖宫产的早产孕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剖宫产,观察组实施保留胎膜剖宫产。比较两组治... 目的:分析保留胎膜剖宫产在早产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于东莞市长安医院行剖宫产的早产孕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剖宫产,观察组实施保留胎膜剖宫产。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两组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术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脐动脉pH、脐静脉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5 min阿普加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胎膜剖宫产在早产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孕妇术中及产后24 h出血量,减轻早产儿机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胎膜剖宫产 早产 孕妇 阿普加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