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6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PVD TiAlN coating deposited on cermets with different Ti(C,N)grain size 被引量:8
1
作者 XIAO Ya XIONG Ji +4 位作者 GUO Zhi-xing LIU Jun-bo ZHOU Li-ming YE Jun-liu ZHAO W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721-735,共15页
In the present work,TiAlN coatings were deposited on Ti(C,N)-based cermet substrates by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method.Emphasis was focused on the influence of grain size of cermet substrates on the microstructure,g... In the present work,TiAlN coatings were deposited on Ti(C,N)-based cermet substrates by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method.Emphasis was focused on the influence of grain size of cermet substrates on the microstructure,growth behavior,mechanical properties,adhesion strength and wear behavior of the coatings.The results show that finer Ti(C,N)grain size leads to higher nucleation density and lower growth rate of coatings,indicating the crystallite size of the TiAlN coatings decreases with decreasing Ti(C,N)grain size.Nanoindentation tests show that the coatings deposited on cermets of the finest grain size exhibit the highest hardness(H),elastic modulus(E),H/E and H3/E2 of 34.5 GPa,433.2 GPa,0.080 and 0.22,respectively.The adhesion strength between coating and substrate is also enhanced with decreasing Ti(C,N)grain size by scratch test,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grain size and H/E and H3/E2 of the coating.Besides,the lower surface roughness and better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ating deposited on finer grained cermet contribute to the better wear resistance of the coa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grain size cermets TiAlN coating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dhesion strength wear resis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cess and performance of DAAF microspheres prepared by continuous integration from synthesis to spherical coating based on microfluidic system
2
作者 Bidong Wu Jiahui Shi +5 位作者 Mengsen Wei Rui Zhu Yi Liu Jinqiang Zhou Chongwei An Jingyu W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29-643,共15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nergy output consistency of 3, 3’-diamino-4, 4’-azoxyfurazan(DAAF) in the new insensitive booster and the safety and efficiency in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a continuous preparation system of...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nergy output consistency of 3, 3’-diamino-4, 4’-azoxyfurazan(DAAF) in the new insensitive booster and the safety and efficiency in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a continuous preparation system of DAAF from synthesis to spherical coating was designed and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which combined ultrasonic micromixing reaction with microdroplet globular template. In the rapid micromixing stage, the microfluidic mixing technology with ultrasonic was used to synergistically strengthen the uniform and rapid mass transfer mixing reaction between raw materials to ensure the uniformity of DAAF particle nucleation-growth, and to prepare high-quality DAAF crystals with uniform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and concentrate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n the microdroplet globular template stage, the microfluidic droplet technology was used to form a droplet globular template with uniform size under the shear action of the continuous phase of the dispersed phase solution containing DAAF particles and binder. The size of the droplet template was controlled by adjusting the flow rate ratio between the continuous phase and the dispersed phase. In the droplet globular template, with the diffusion of the solvent in the dispersed phase droplets, the binder precipitates to coat the DAAF into a ball, forming a DAAF microsphere with high sphericity, narrow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good monodispersity. The problem of discontinuity and DAAF particle suspension in the process was solved, and the coating theory under this process was studied. DAAF was coated with different binder formulations of fluororubber(F2604), nitrocellulose(NC) and NC/glycidyl azide polymer(GAP), and the process ver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system were carried out. The balling effects of large, medium and small droplet templates under different binder formulations were studied.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 droplet templates under the three binder formulations exhibit good balling effect and narrow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The DAAF microsphe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powder X-ray diffraction(XR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 thermo-gravimetric(TG) and sensitivity analyz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DAAF did not change during the process, and the prepared DAAF microspheres had lower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and lower mechanical sensitivity than raw DAAF. The results of detonation parameters show that the coating of DAAF by using the above three binder formulations will not greatly reduce the energy output of DAAF, and has comparable detonation performance to raw DAAF. This study proves an efficient and safe continuous system from synthesis to spherical coating modification of explosives, which provides a new way for the continuous, safe and efficient preparation of spherical explos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AF Micromixing technology Microdroplet technology SYNTHESIS Spherical coating Continuous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体热防护涂层材料及制造技术工程实践
3
作者 肖军 陈建敏 +5 位作者 廖志忠 王建 杨硕 曾一兵 孙伟华 程功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2-453,共12页
高速机载导弹弹体结构热防护涂层材料及防热涂装工程技术在产品研制、批产交付、使用维护和战斗力发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类产品产量大,且任务剖面和寿命剖面具有服役环境严酷、使用维护要求高等特点;其批产交付有别于航天飞行器、... 高速机载导弹弹体结构热防护涂层材料及防热涂装工程技术在产品研制、批产交付、使用维护和战斗力发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类产品产量大,且任务剖面和寿命剖面具有服役环境严酷、使用维护要求高等特点;其批产交付有别于航天飞行器、箱式或筒装的战略/战术导弹及常见机械、船舶等装备设施所用常规表面涂装技术以及实验室材料制备、测试和表征。以实现先进性能、稳定批产交付高可靠性产品为目标,针对产品结构热防护自主工程研制面临批生产规格繁多、形貌复杂、数量大、已有涂装材料工艺施工难、周期长、质量不易监控、故障多及成本受限等诸多困难及工程问题,开展一系列表面工程技术应用研究。结合该产品结构和使用维护、任务与寿命剖面特点的深度分析,研讨产品适用的外防热涂层、内隔热涂层工程材料体系的选用,大批量、高效防热涂装生产技术研发以及产品质量监控相关的理化检测、工序检验和交付检验及故障处理等直接影响批产交付相关专项技术所开展的应用研究和工程实践。研究结果可为相关材料的改进、新研和工程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应用研究 热防护涂层 防热涂装/防热涂装生产技术 质量检验 故障分析 机载导弹和空空导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基电热涂料改性技术和应用
4
作者 胡洪亮 李俊彬 金玉杰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33-1639,共7页
综述了碳基电热涂料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及行业应用。碳基电热涂料是目前行业内开发及使用较为主要的类型,因其优异的电热性能、绿色环保受到电热涂料领域内的关注,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提高碳基电热涂料的电热性及稳定性,开发... 综述了碳基电热涂料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及行业应用。碳基电热涂料是目前行业内开发及使用较为主要的类型,因其优异的电热性能、绿色环保受到电热涂料领域内的关注,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提高碳基电热涂料的电热性及稳定性,开发新型填料复合技术、基体改性技术、多功能化改性技术等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介绍了电热涂料不同的改性技术,并对其性能进行综合分析,对目前国内外电热涂料行业应用做出归纳并对行业前景进行展望,为电热涂料行业的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涂料 碳基 改性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硬质合金刀具涂层材料及涂层技术研究现状
5
作者 范才河 丁柳鑫 +2 位作者 倪雨朦 高江雄 阳建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16,共9页
随着现代化武器装备和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刀具提出了更高要求,刀具涂层材料及技术装备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对TiN、TiC、CrN三种常用二元涂层的性能和特点进行了介绍;以Ti基、Al基和Cr基三元及多元涂层为例,综述了不同... 随着现代化武器装备和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刀具提出了更高要求,刀具涂层材料及技术装备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对TiN、TiC、CrN三种常用二元涂层的性能和特点进行了介绍;以Ti基、Al基和Cr基三元及多元涂层为例,综述了不同元素对涂层刀具性能的影响;最后概述了CVD、PVD以及复合涂层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研究现状,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刀具 涂层材料 涂层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微织构的钛合金摩擦学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刘龙翔 倪陈兵 +2 位作者 王优强 赵涛 竺俊杰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9,共18页
凭借优异的力学性能、较高的材料强度以及出色的耐腐蚀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钛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关键领域。然而,由于钛合金材料的摩擦因数高、摩擦因数不稳定、耐磨性差、化学活性高等缺点,严重影响了其使用性... 凭借优异的力学性能、较高的材料强度以及出色的耐腐蚀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钛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关键领域。然而,由于钛合金材料的摩擦因数高、摩擦因数不稳定、耐磨性差、化学活性高等缺点,严重影响了其使用性能、服役寿命和应用范围。近年来,凭借在减少实际接触面积、储存磨损碎屑等方面的优势,表面织构技术被证实是改善摩擦副之间摩擦学性能的有效方法,也是机械工程和摩擦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总结了表面微织构的制备方法和常用的微织构类型,概述了微织构对表面摩擦学的减摩机理。论述了表面织构的类型、织构密度、结构参数、排列角度等因素对钛合金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综述了表面织构技术与固液润滑剂、涂层技术、热扩渗技术等协同作用下钛合金的摩擦学性能研究现状。相对于未处理和单一织构处理的钛合金表面,复合处理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钛合金的表面耐磨性能,延长钛合金表面织构的使用寿命。最后,对基于表面微织构及其复合处理技术的钛合金摩擦学性能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提出应该开展在极端工况下复合处理后钛合金表面摩擦学性能的研究。为基于表面微织构的钛合金摩擦学性能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表面织构 摩擦学性能 协同作用 固液润滑剂 涂层技术 热扩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涂层制备与后处理工艺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万福程 梁继超 +2 位作者 于爱华 张嘉振 路新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6,共9页
钛及其合金因低密度、高强度、优异耐蚀性等优点而应用于诸多领域,但钛价格较为昂贵,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在基体表面制备钛涂层可以较低的成本对钛的优异特性加以利用,实现远高于传统有机涂层的耐久性与力学性能,因而围绕钛涂层所展... 钛及其合金因低密度、高强度、优异耐蚀性等优点而应用于诸多领域,但钛价格较为昂贵,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在基体表面制备钛涂层可以较低的成本对钛的优异特性加以利用,实现远高于传统有机涂层的耐久性与力学性能,因而围绕钛涂层所展开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系统介绍了钛涂层的常用制备技术及后处理方式,并综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钛涂层在海洋工程、生物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总结了当前钛涂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涂层 喷涂技术 后处理 耐蚀性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TiN和AlTiN/AlCrN涂层对Ti(C,N)基金属陶瓷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耿东森 佘俊杰 +4 位作者 许雨翔 项燕雄 贺鹏 梅海娟 王启民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6,共8页
Ti(C,N)基金属陶瓷因其优异的硬度、耐磨性及抗高温变形能力,已成为重要的切削刀具重要材料之一。但其内部金属粘结相在高速切削中易引发粘附磨损、扩散及高温软化等问题,导致刀具性能下降,限制了该材料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物理气相沉... Ti(C,N)基金属陶瓷因其优异的硬度、耐磨性及抗高温变形能力,已成为重要的切削刀具重要材料之一。但其内部金属粘结相在高速切削中易引发粘附磨损、扩散及高温软化等问题,导致刀具性能下降,限制了该材料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技术被认为是改善Ti(C,N)基金属陶瓷性能的重要手段。为此,本文采用阴极弧蒸发法在Ti(C,N)基金属陶瓷表面分别沉积AlTiN和AlTiN/AlCrN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洛氏硬度计、纳米压痕仪、摩擦磨损试验、氧化试验以及车削试验,系统研究了表面涂层对金属陶瓷力学性能、摩擦性能、抗氧化性能以及切削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AlTiN和AlTiN/AlCrN涂层呈现出单相面心立方结构,硬度分别为33.9±0.8 GPa和36.1±1.6 GPa,显著高于Ti(C,N)基金属陶瓷基体的27.4±1.7 GPa。同时,表面涂层可有效改善Ti(C,N)基金属陶瓷的断裂韧性,使其从9.8±0.18 MPa·m^(1/2)分别提升至10.5±0.08 MPa·m^(1/2)(AlTiN)和10.8±0.05 MPa·m^(1/2)(AlTiN/AlCrN)。较高硬度和H^(3)/E^(2)值的表面涂层显著提升了Ti(C,N)基金属陶瓷的耐磨性,其中AlTiN/AlCrN涂层的Ti(C,N)基金属陶瓷的磨损率最低,仅为2.8×10^(-6)mm^(3)/(N·m)。此外,经过沉积AlTiN和AlTiN/AlCrN涂层的Ti(C,N)基金属陶瓷表现出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在800℃下氧化5 h后其氧化层厚度分别降低至~185 nm和~65 nm。由于具有更高的硬度、低的摩擦因数以及优异抗氧化性,经过沉积AlTiN/AlCrN涂层后金属陶瓷刀具的切削寿命较无涂层刀具提升了~75%。本研究揭示了表面涂层对Ti(C,N)基金属陶瓷耐磨性、高温抗氧化性以及切削寿命的影响规律,有效改善了Ti(C,N)基金属陶瓷的综合性能,为高性能金属陶瓷刀具的开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有望进一步推动其在高速切削加工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基金属陶瓷 物理气相沉积(PVD)涂层 力学性能 摩擦性能 切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港口区域生物污损涂层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威 张鹏 +2 位作者 杨胜发 焦亮 陈松贵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40-749,共10页
生物污损一直是困扰沿海港口生产作业的难题,港口区域生物污损还会造成港口设施关键构件和传感器等监测设备的加速腐蚀,降低使用年限。因此,深入研究海洋生物污损涂层防控技术,对提升沿海港口区域设施的安全水平、延长设备维护周期和使... 生物污损一直是困扰沿海港口生产作业的难题,港口区域生物污损还会造成港口设施关键构件和传感器等监测设备的加速腐蚀,降低使用年限。因此,深入研究海洋生物污损涂层防控技术,对提升沿海港口区域设施的安全水平、延长设备维护周期和使用寿命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港口区域污损生物资料调研,总结了我国四大海区沿海较浅水域污损生物的优势种类和附着过程,并根据防污涂层的作用机制,将现有防污涂层技术划分为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仿生/智能方法3类。着重分析了防污涂层技术在静态防污和多元复杂环境下的应用难题,以期为今后生物污损涂层防控技术在沿海港口区域的应用提供科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港口区域 海洋生物污损 防污涂料 涂层防控技术 静态防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实验设计法优化大气等离子喷涂氧化铝涂层工艺参数
10
作者 宋厚生 孔令杰 +6 位作者 张伟平 张峰 王泽鑫 陈靓瑜 章君 Dobuvyy Oleksand 芦笙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5-246,259,共13页
目的研究大气等离子喷涂工艺参数对氧化铝涂层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制,以获得一组优化的喷涂工艺参数。方法使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在GCr15轴承钢表面制备镍-铝黏接层和氧化铝工作层,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改变喷涂工艺参数中的电... 目的研究大气等离子喷涂工艺参数对氧化铝涂层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制,以获得一组优化的喷涂工艺参数。方法使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在GCr15轴承钢表面制备镍-铝黏接层和氧化铝工作层,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改变喷涂工艺参数中的电流、氩气流量、喷涂距离和预热道次,使用热电偶测量喷涂过程中涂层和基体的温度,并对所制备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硬度、结合强度进行表征。结果涂层的温度主要受到电流和氩气流量的影响。在喷涂后期,涂层的温度趋于稳定,预热道次对涂层的平衡温度无显著影响。涂层主要由α-Al_(2)O_(3)、γ-Al_(2)O_(3)组成,涂层中的γ-Al_(2)O_(3)含量与电流、氩气流量呈正相关。较高的电流、较低的氩气流量及较近的喷涂距离可以提高涂层的沉积效率,但过高的电流和氩气流量会增大涂层的孔隙率。涂层的硬度与γ-Al_(2)O_(3)含量、涂层温度呈正相关。结论综合考虑了涂层的孔隙率、平均硬度和结合强度,确定了一组最佳工艺参数,电流为650 A,氩气流量为30 L/min,喷涂距离为120 mm,预热2道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 氧化铝陶瓷涂层 涂层性能优化 正交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表面陶瓷涂层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硕博 刘可立 +6 位作者 宋运泽 王兵 杨超 董健 柳彦博 刘玲 王琴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共15页
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抗氧化烧蚀的陶瓷涂层,将超高温、高冲刷、含氧的服役环境与基体隔离开来,是延长其在极端环境下使用寿命的有效方法之一。表面涂层技术种类丰富,工艺简单,耗时短,制备成本相对较低,既能赋予基体抗氧化和耐烧蚀性能... 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抗氧化烧蚀的陶瓷涂层,将超高温、高冲刷、含氧的服役环境与基体隔离开来,是延长其在极端环境下使用寿命的有效方法之一。表面涂层技术种类丰富,工艺简单,耗时短,制备成本相对较低,既能赋予基体抗氧化和耐烧蚀性能,又不会显著影响基体的高温力学性能,有力地促进了C/C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本文从涂层的结构和成分出发,对现有涂层体系进行了梳理,再结合涂层的化学组成特点,系统综述了表面陶瓷涂层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多种纳米结构增强涂层策略进行分析,最后展望了表面涂层技术面临的新挑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防护 C/C复合材料 陶瓷涂层 表面涂层技术 抗氧化 耐高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核体系酵母文库的构建及ToCV CP互作蛋白的筛选
12
作者 王利娜 高亢 +5 位作者 康忱 田哲娟 李亚栋 王鹏 李朝炜 吴志明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3,共10页
旨在从cDNA文库中筛选潜在与番茄褪绿病毒(ToCV)外壳蛋白(CP)互作的蛋白,探究ToCV的侵染机制及CP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以应对当前越夏、秋延后番茄生产中因番茄褪绿病毒病大肆传播而致使番茄产量和品质严重受影响的状况。以感染ToCV的Mon... 旨在从cDNA文库中筛选潜在与番茄褪绿病毒(ToCV)外壳蛋白(CP)互作的蛋白,探究ToCV的侵染机制及CP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以应对当前越夏、秋延后番茄生产中因番茄褪绿病毒病大肆传播而致使番茄产量和品质严重受影响的状况。以感染ToCV的Moneymaker番茄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Gateway技术构建感染ToCV的番茄核体系酵母cDNA文库,并构建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CP(CP-BD)。以CP为诱饵蛋白,通过核体系酵母文库筛选出上百种参与多种生理过程的潜在互作蛋白,并进一步通过一对一的酵母双杂交验证以及NCBI BLAST比对确定与ToCV CP互作的相关蛋白。构建了核体系酵母文库,初级文库总克隆数为1.60×10^(7),重组率达100%,平均插入片段长度超过1000 bp;次级文库总克隆数同样为1.60×10^(7),重组率为100%,平均插入片段长度大于1000 bp,达到质量标准,满足后续酵母杂交试验的条件。由文库筛选得到的ToCV CP互作蛋白涵盖了细胞过程、生物调节、细胞物质运输等类别,其中在病毒复制和运输、侵染宿主细胞以及调节宿主细胞的代谢和细胞周期等生物过程相关的蛋白数量较多。此外,还涉及蛋白质结合、核酸结合、水解酶活性等相关蛋白,其中RNA酶最为丰富,在病毒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最终确定了HSPs、DnaJ与TCPs等30种与ToCV CP互作的蛋白,为后续深入研究ToCV的侵染机制及CP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褪绿病毒 外壳蛋白 GATEWAY技术 酵母双杂交 核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防污技术研究进展
13
作者 姜涛 李思宁 +8 位作者 曹红波 王倩倩 户胜越 许康威 陈令杰 谢述锋 李龙 王喆 田佳佳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31,共17页
海洋生物污损是海洋装备设施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显著威胁装备设施的服役性能和安全可靠性,研发能够显著提升装备设施防污性能的高性能、长期效、绿色环保防污技术是当前海洋防污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现有常见防污技术的研究进展,在... 海洋生物污损是海洋装备设施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显著威胁装备设施的服役性能和安全可靠性,研发能够显著提升装备设施防污性能的高性能、长期效、绿色环保防污技术是当前海洋防污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现有常见防污技术的研究进展,在介绍海洋生物污损形成过程及危害的基础上总结了传统有机防污涂料的发展历程及优缺点;重点总结污损脱附型防污技术、污损阻抗型防污技术、仿生型防污技术以及新型环境友好型防污技术的研究现状,对其防污机理及特性进行概述,并指出各类防污技术存在的问题;从激光熔覆防污涂层及热喷涂防污涂层等入手介绍新型无机防污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方向;对海洋防污技术发展面临的难点及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展望,可为高性能、长期效、环境友好海洋防污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污损 防污 长效环保 有机防污涂料 环保型防污技术 无机防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无机材料的仿生涂层技术在水生态保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探析
14
作者 李志鹏 詹政法 +1 位作者 赵进勇 丁洋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4-265,共12页
【目的】评估仿生涂层技术在水生态保护修复中的防污、防腐及抗生物附着性能,分析其在复杂水环境下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多层喷涂工艺制备仿生涂层,测试其抗菌性能、物理性能指标及水质安全指标,综合评估涂层在水生态环境中的防护... 【目的】评估仿生涂层技术在水生态保护修复中的防污、防腐及抗生物附着性能,分析其在复杂水环境下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多层喷涂工艺制备仿生涂层,测试其抗菌性能、物理性能指标及水质安全指标,综合评估涂层在水生态环境中的防护能力。结合典型案例,验证涂层的长期稳定性及防护效果。【结果】仿生涂层技术通过多层喷涂工艺在表面涂覆形成致密保护层,在防污、防腐及耐久性方面表现优异,抗菌率超过95%,VOC排放量≤23 g/L,在酸碱和盐水环境中保持稳定,工程应用表明,耐沾污性≤2%,清洁维护频率降低1~3倍,设施使用寿命显著延长。【结论】仿生涂层技术在水生态保护修复中展现出优异的防污、防腐和抗生物附着能力,可有效减少生物污染,延长设施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为水工结构提供高效、可持续的防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技术 水生态保护修复 着生生物防控 仿生涂层技术 防腐抗污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涂层研究进展
15
作者 华佳俊 孙志平 +1 位作者 卓恩逵 艾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2-1079,共18页
TiAl合金具有低密度、高熔点、良好的阻燃能力和优异的力学性能,成为航空航天领域具有竞争力的结构材料之一。但是TiAl合金在高温服役过程中抗氧化能力不足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发展。近年来,众多学者在TiAl合金表面高温抗氧化涂层方面开... TiAl合金具有低密度、高熔点、良好的阻燃能力和优异的力学性能,成为航空航天领域具有竞争力的结构材料之一。但是TiAl合金在高温服役过程中抗氧化能力不足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发展。近年来,众多学者在TiAl合金表面高温抗氧化涂层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主要从铝及铝化物涂层、硅改性铝化物涂层、MCrAlY涂层、Ti-Al-Cr涂层和氧化物涂层五种不同的涂层体系出发,系统总结了各类涂层常见的制备工艺、组织形成机理、氧化行为及其失效机制,并对抗氧化涂层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合金 制备技术 氧化行为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技术及其在热障涂层改性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温强 李向成 +2 位作者 花银群 关庆丰 蔡杰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6-186,共11页
随着材料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表面改性技术在提升材料性能和功能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材料表面加工方法,以其独特的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加工特性,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其能够有效提高材料... 随着材料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表面改性技术在提升材料性能和功能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材料表面加工方法,以其独特的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加工特性,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其能够有效提高材料表面硬度、耐磨性、抗蚀性、抗高温氧化性等性能。本文综述了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技术的改性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其对材料微观结构演变及性能提升的影响机制,并重点探讨了该技术在热障涂层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技术为改善热障涂层微观结构和界面性能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对延长热障涂层高温寿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技术 表面改性 改性特征 热障涂层 材料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陶瓷基自润滑涂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17
作者 陈强 张而耕 +7 位作者 周琼 黄彪 梁丹丹 柯汉银 戴群 李朝明 潘文高 李想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共11页
硬质金属陶瓷涂层具有优异的性能,如高硬度、耐磨损、防腐蚀等,应用领域广泛,涉及精密加工、核电、航空、微电子、汽车及新能源等。然而,金属陶瓷涂层与自润滑涂层(DLC、MoS_(2)、WS_(2)等)的性能差异较大,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够相互替代... 硬质金属陶瓷涂层具有优异的性能,如高硬度、耐磨损、防腐蚀等,应用领域广泛,涉及精密加工、核电、航空、微电子、汽车及新能源等。然而,金属陶瓷涂层与自润滑涂层(DLC、MoS_(2)、WS_(2)等)的性能差异较大,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够相互替代。因此,若将金属陶瓷涂层与自润滑涂层进行系统设计,研发兼具金属陶瓷涂层及自润滑涂层优异性能的“第三类”硬质金属陶瓷自润滑涂层,使涂层具备“一机多能”的通用性特点,对于扩展涂层的应用范围、提高涂层的工程服役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指出了金属陶瓷涂层在应用中的不足,综述了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其强化机理、增韧机制;随后介绍了金属陶瓷自润滑涂层的研究现状以及设计方法,即涂层结构多层化、自润滑元素掺杂;接着分析了金属陶瓷自润滑涂层在应用中的局限性,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以非金属、金属掺杂金属陶瓷涂层作为固体润滑剂提高金属陶瓷自润滑涂层性能的方法,并强调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元素掺杂金属陶瓷的作用机制、涂层界面结合机理及金属陶瓷/金属复合结构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 自润滑 固体润滑剂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像技术下金属镀层表面缺陷无损检测方法
18
作者 刘婷 刘成涛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3-89,共7页
金属镀层具有复杂的形状和表面结构,非接触式检测可以更容易地适应这些复杂形状,实现全面、准确的检测。但当前非接触式检测方法主要基于图像的低级特征进行匹配和识别,缺乏对图像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难以捕捉图像中的高层语义信息,... 金属镀层具有复杂的形状和表面结构,非接触式检测可以更容易地适应这些复杂形状,实现全面、准确的检测。但当前非接触式检测方法主要基于图像的低级特征进行匹配和识别,缺乏对图像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难以捕捉图像中的高层语义信息,导致检测精度低。为精确高效地识别金属镀层表面缺陷,提出红外热像技术下金属镀层表面缺陷无损检测方法。采用红外测温热成像仪采集待检测目标红外图像样本,通过小波变换消除图像噪声,利用去除噪声后的图像样本创建红外图像温度场模型,观察镀层样本表面温度分布状况,推算缺陷部位和正常部位之间的温度差。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训练红外图像样本,提取金属镀层表面红外图像温度分布图中的高层语义信息,识别出金属镀层表面的缺陷类型,并求出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均方误差,以均方误差最小为前提完成网络收敛,获得金属镀层表面缺陷无损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证明:所提方法缺陷精准度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能完成不同种类和规格的金属镀层表面缺陷无损检测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像技术 金属镀层 缺陷识别 无损检测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基快堆用不锈钢结构材料耐LBE腐蚀涂层研究进展
19
作者 黄洪涛 李志刚 +5 位作者 李金凤 张宝 周娜 王倩文 薛云 赵弘韬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42,共13页
铅铋共晶(LBE)作为一种潜在核冷却剂材料,是铅冷快堆(LFR)和加速器次临界驱动(ADS)系统的候选冷却剂材料之一。LBE对不锈钢结构材料具有严重的侵蚀性,会导致不锈钢结构材料的性能恶化,在不锈钢结构材料表面制备耐腐蚀涂层是提高反应堆... 铅铋共晶(LBE)作为一种潜在核冷却剂材料,是铅冷快堆(LFR)和加速器次临界驱动(ADS)系统的候选冷却剂材料之一。LBE对不锈钢结构材料具有严重的侵蚀性,会导致不锈钢结构材料的性能恶化,在不锈钢结构材料表面制备耐腐蚀涂层是提高反应堆结构材料耐腐蚀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首先,系统总结了FeCrAl基涂层、高熵合金涂层、陶瓷涂层和ODS型合金涂层等多种耐LBE腐蚀涂层的制备策略,包括磁控溅射技术、热喷涂技术、脉冲激光沉积技术等,对多种耐LBE腐蚀涂层沉积策略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其次,总结对比了多种耐LBE腐蚀涂层在不同腐蚀环境下的性能,依靠FeCrAl基制备的合金涂层具有良好的耐LBE腐蚀性能,如添加一定量的Ti、Si元素;高熵合金涂层具有与大块高熵合金相似的优异性能,但是各种元素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交叉影响;陶瓷涂层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包括单涂层和复合陶瓷涂层;ODS型合金涂层是一种添加弥散氧化物颗粒的强化相涂层,少量Y2O3的加入能够显著提高结构材料的综合性能。相对于裸露基材,涂层材料在一定程度上为基材提供了良好的抗腐蚀和磨损保护,同时具有优异的耐辐照能力。最后对耐LBE腐蚀涂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推动铅基快堆用不锈钢结构材料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铋共晶 耐LBE腐蚀涂层 结构材料 辐照腐蚀 表面沉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的工艺探索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凯 盛颖航 +7 位作者 高鹏 崔彤 李复丽 王志全 孙步功 陈思颖 李博 国洪建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5-188,共14页
目的优化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的激光熔覆工艺参数,提升涂层的抗磨损和抗腐蚀性能。方法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基于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法对激光功率(600、800、1000 W)、扫描速度(6、7、8 mm... 目的优化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的激光熔覆工艺参数,提升涂层的抗磨损和抗腐蚀性能。方法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基于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法对激光功率(600、800、1000 W)、扫描速度(6、7、8 mm/s)、送粉速率(17、21、25 g/min)等3个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表征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通过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及电化学工作站考察涂层的相关性能。以涂层的稀释率、显微硬度、磨损率、耐腐蚀性为性能指标,探索不同工艺参数对其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以最佳工艺参数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涂层的物相主要由单一的FCC相构成,组织主要由等轴晶和柱状晶构成,工艺参数对涂层综合质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激光功率、扫描速度、送粉速率,激光功率是涂层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得到了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的最佳工艺参数,激光功率为600 W,扫描速度为6 mm/s,送粉速率为25 g/min。结论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可显著改善涂层的微观组织和性能,在最佳工艺参数下制备的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的性能得到较大提升,可为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高质量的FeCoCrNiMn高熵合金涂层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涂层 激光熔覆技术 工艺参数 FeCoCrNiMn 正交实验法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