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前循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行开颅手术患者早期脑灌注的影响
1
作者 吴侑煊 王博 +2 位作者 侯璇 梁发 韩如泉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70-877,共8页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对前循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行开颅手术患者早期脑灌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早期SGB对a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effect of early s...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对前循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行开颅手术患者早期脑灌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早期SGB对a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effect of early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in cerebral vasospasm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BLOCK-CVS)研究的事后分析,分析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1年7月—2023年5月纳入的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并于术前接受早期SGB治疗的前循环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检测了aSAH患者在接受SGB前、SGB后15 min、SGB后30 min、手术结束即刻阻滞侧和对照侧的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brain oxygen saturation,rSO_(2)),以及SGB前、SGB后30 min、手术结束即刻阻滞侧和对照侧大脑中动脉的脑血流速度(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CBFV),观察SGB对脑灌注的瞬时影响。记录了术后1~3 d大脑中动脉CBFV及SGB前、SGB后3~5 d CTP参数(达峰时间、平均通过时间)的变化情况,观察SGB对脑灌注的长时改善效果。记录患者住院期间脑血管痉挛和出院后3个月复查诊断为迟发性脑缺血的发生率,评估SGB改善预后的潜在作用。结果研究共纳入早期接受SGB治疗的aSAH患者20例。SGB后15 min,阻滞侧rSO_(2)较同侧基线水平显著改善[(72±6)%vs.(65±5)%,P=0.001],rSO_(2)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相较于同侧基线水平,手术结束即刻rSO_(2)最高[(78±8)%vs.(65±5)%,P<0.001]。然而,对照侧rSO_(2)较基线水平变化不明显。SGB后30 min,阻滞侧CBFV较基线水平降低[(107±27)cm/s vs.(117±33)cm/s,P=0.265],对照侧CBFV无明显变化([108±37)cm/s vs.(107±34)cm/s,P=0.968]。术后,对照侧CBFV增长速度快于阻滞侧。手术结束即刻,对照侧CBFV与同侧基线水平的差异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而阻滞侧在术后第3天才与基线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CTP检查发现7例接受SGB患者术前合并脑局部区域灌注异常(达峰时间、平均通过时间延长),SGB后3~5 d复查显示相应脑区域灌注异常的情况均得到缓解或减轻。患者住院期间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和出院后3个月复查诊断为迟发性脑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0.0%和21.1%。2例患者在SGB后5 min出现单侧喉返神经阻滞,未发现其他与SGB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早期对前循环aSAH患者实施SGB可改善阻滞侧rSO_(2),降低同侧CBFV,改善脑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灌注 局部脑氧饱和度 脑血流速度 星状神经节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核磁共振探讨抑郁症患者的神经血管耦合研究
2
作者 赵越 郭媛媛 +2 位作者 李成龙 章娟娟 田仰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8-784,共7页
目的:使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和动脉自旋标记灌注磁共振,分析抑郁症(depression,DEP)患者的神经血管耦合改变,并探究其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5例DEP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和多模态磁共振扫... 目的:使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和动脉自旋标记灌注磁共振,分析抑郁症(depression,DEP)患者的神经血管耦合改变,并探究其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5例DEP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和多模态磁共振扫描。通过动脉自旋标记灌注磁共振计算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通过功能磁共振计算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最后计算CBF和ReHo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以获得神经血管耦合。结果:在全脑水平,与HC相比,DEP患者CBF-ReHo耦合降低。在脑区水平,DEP患者CBF-ReHo耦合降低的有26个脑区,主要位于视觉网络、默认网络和听觉网络。进一步相关性分析发现,左侧枕下回、左侧角回、左侧丘脑的耦合值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呈负相关。结论:DEP患者存在明显降低的神经血管耦合,并且与抑郁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磁共振成像 脑血流量 局部一致性 神经血管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瑞克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半暗带脑血流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5
3
作者 石秦东 张军峰 +6 位作者 张蓬勃 王雪 陈新林 田玉梅 杨蓬勃 张建水 刘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13-416,共4页
目的研究尤瑞克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半暗带血流量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经颅测量脑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带脑血流量,1%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脑缺血半暗带局... 目的研究尤瑞克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半暗带血流量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经颅测量脑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带脑血流量,1%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脑缺血半暗带局部脑血流(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在大、中剂量尤瑞克林给药后5min开始上升,在20min达峰值,小剂量尤瑞克林对缺血半暗带rCBF变化则无明显影响。脑缺血24h后生理盐水组、大中小剂量尤瑞克林治疗组梗塞面积分别为30.38%±2.76%,16.44%±3.17%,16.61%±2.76%,28.58%±2.38%,大中剂量尤瑞克林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小剂量尤瑞克林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尤瑞克林可以减少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梗塞面积,其治疗作用可能与增加缺血半暗带局部脑血流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局部脑血流 激肽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皂甙对脑组织血液供应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84
4
作者 马丽焱 王春兰 +3 位作者 张琪 杜力军 陈建民 肖培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研究三七皂甙(PNS)对脑组织血液供应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流量仪动态监测软脑膜微循环的变化以及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脑组织中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含量。结果PNS25、50mgkg-1iv明显扩张麻醉小鼠软... 目的研究三七皂甙(PNS)对脑组织血液供应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流量仪动态监测软脑膜微循环的变化以及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脑组织中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含量。结果PNS25、50mgkg-1iv明显扩张麻醉小鼠软脑膜微血管,增加局部血流量,加快血流速度;但对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引起的脑血流量的减少没有作用。PNS(50、100mgkg-1ip,×3d)明显延缓缺血组织ATP的分解,改善能量负荷。结论PNS可通过增加组织血液供应改善能量代谢,从而保护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甙 脑缺血 血流量 能量代谢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麻醉犬脑循环及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30
5
作者 贾莹 颜天华 +2 位作者 王秋娟 马莹 杨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麻醉犬脑循环及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的影响。方法:以电磁流量计测定麻醉犬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血流量,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血压、心率(HR)的变化;采用Pulsinelli四动脉结扎法略加改良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记...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麻醉犬脑循环及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的影响。方法:以电磁流量计测定麻醉犬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血流量,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血压、心率(HR)的变化;采用Pulsinelli四动脉结扎法略加改良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记录脑电图(EEG)和翻正反射恢复时间以及脑组织匀浆伊文思蓝(EB)含量。结果:静脉滴注红景天苷(8,4,2mg/kg)能明显增加麻醉犬的脑血流量(CBF)和降低脑血管阻力(CVR)对平均动脉压(MAP)和HR无明显影响;静脉注射红景天苷(24,12,6mg/kg)能明显缩短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EEG和翻正反射恢复时间,降低脑匀浆EB含量。结论:红景天苷可通过增加CBF和降低CVR改善脑血液循环,并且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全脑缺血再灌注 脑血流量 脑血管阻力 脑电图 翻正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光量子疗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局部血流量和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37
6
作者 闵宝珍 杨世方 于占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0-22,共3页
本文动态观测了光量子疗法治疗血栓栓塞性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局部血流量(rCBF)及脑水肿的变化。结果:缺血6小时经光量子血液治疗2小时后,rCBF于注后30min明显增加,达19.78%(P<0.01),以后各点维持在一定水平,2小时增加到19.30(P<... 本文动态观测了光量子疗法治疗血栓栓塞性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局部血流量(rCBF)及脑水肿的变化。结果:缺血6小时经光量子血液治疗2小时后,rCBF于注后30min明显增加,达19.78%(P<0.01),以后各点维持在一定水平,2小时增加到19.30(P<0.05)。脑组织比重:缺血中心区未见明显改善(P>0.1)而半暗区组织比重非常明显增加(P<0.001),可见水肿明显减轻。说明光量子疗法增加rCBF,减轻半暗区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大脑皮层 血流量 脑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中药脑络欣通促进脑缺血气虚血瘀证大鼠脑血管再生及机制 被引量:9
7
作者 谭辉 尹婷婷 +3 位作者 邓勇 何玲 李凤 王玉凤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12-718,共7页
目的探讨脑络欣通对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再灌注(MCAO-R)气虚血瘀证大鼠脑血管再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脑络欣通高剂量组[1200 mg/(kg·d)]、脑络欣通中剂量组[800 mg/(kg·d)... 目的探讨脑络欣通对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再灌注(MCAO-R)气虚血瘀证大鼠脑血管再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脑络欣通高剂量组[1200 mg/(kg·d)]、脑络欣通中剂量组[800 mg/(kg·d)]、脑络欣通低剂量组[400 mg/(kg·d)],各12只,改良线栓法结合多因素复合模拟建立MCAO-R气虚血瘀证模型。根据模型生物学特征评分量化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气虚证和血瘀证评分,运用激光多普勒仪动态监测局部脑血流量(rCBF),HE染色观察缺血脑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缺血脑组织Wnt5a、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β联蛋白(β-caten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蛋白表达。结果脑络欣通能改善模型大鼠神经功能,降低气虚血瘀证评分,恢复rCBF;脑络欣通高、中剂量组病变减轻最为明显,且这两组对Wnt5a mRNA表达的上调作用最为明显,但对模型大鼠GSK-3βmRNA无明显影响;脑络欣通高、中剂量组β-catenin、VEGF、AngⅡ表达显著升高。结论脑络欣通能促进脑血管再生而提高rCBF,可能与激活Wnt通路而影响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络欣通 脑缺血 WNT通路 血管再生 局部脑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八肽胆囊收缩素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世方 凌亦凌 +2 位作者 凌毅群 段国辰 王建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2-476,共5页
目的 :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 (CCK - 8)对局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观察侧脑室 (icv)注射CCK - 8或其受体拮抗剂 -丙谷胺对脑缺血 1h再灌注 2 4h大鼠脑梗死体积、局部脑血流... 目的 :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 (CCK - 8)对局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观察侧脑室 (icv)注射CCK - 8或其受体拮抗剂 -丙谷胺对脑缺血 1h再灌注 2 4h大鼠脑梗死体积、局部脑血流量 (rCBF)、不同脑区一氧化氮 (NO)、丙二醛 (MDA)含量的影响。结果 :( 1)脑缺血前给予不同剂量的CCK - 8均可缩小脑梗死体积 ,但只有CCK - 8剂量为 1 0 μg、2 0 μg时这种差别才有显著性 (均P <0 0 5 )。预先给予丙谷胺可完全拮抗CCK - 8的作用 ;单纯给予丙谷胺可加重脑缺血损伤。 ( 2 )CCK - 8可显著抑制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引起的梗死区、半暗区NO水平的升高 ;抑制梗死区MDA含量的增加 (P <0 0 5 ) ;再灌注 2 4h时 ,CCK - 8组rCBF显著高于正常值 (P <0 0 5 )。结论 :中枢内、外源性CCK - 8均具有减轻局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和抑制脑缺血或再灌注时的自由基损伤及增加rCBF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肽胆囊收缩素 大鼠 局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氧化氮 丙二醛 脑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时脑膜血流量的变化及尼莫地平的作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杜力军 於兰 +2 位作者 马丽焱 孙绍美 金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观察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后脑血流的变化。方法:结扎双侧颈总动脉观察小鼠不完全性脑缺血及其再灌注时脑膜血流量的变化。结果:结扎颈总动脉后小鼠脑膜血流量在几秒钟内骤然下降,血流量较结扎前降低约85.9%±6.45%... 目的:观察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后脑血流的变化。方法:结扎双侧颈总动脉观察小鼠不完全性脑缺血及其再灌注时脑膜血流量的变化。结果:结扎颈总动脉后小鼠脑膜血流量在几秒钟内骤然下降,血流量较结扎前降低约85.9%±6.45%。同时血管中红细胞运动近停滞状态,血管再通时脑血流处于低灌注状态,血流量下降34.47%±11.69%,此时脑缺血再灌后脑组织实际上处于一种慢性缺血状态。再灌注10d后,小鼠脑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数明显减少。尼莫地平可以解除再灌注时的脑血流低灌状态。并防止由此所引起的脑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缺失。结论:缺血后及时给予尼莫地平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脑膜血流量 尼莫地平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的SPECT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徐伊 徐浩 +1 位作者 贾艳滨 徐安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6-209,i014,共5页
目的用SPECT测定抑郁症患者的局部脑血流(rCBF),比较乙酰唑胺脑负荷试验后脑血流灌注变化,观察抑郁症患者脑血管的调节能力,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缺血灶。方法以18例未经抗抑郁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19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行单光子发... 目的用SPECT测定抑郁症患者的局部脑血流(rCBF),比较乙酰唑胺脑负荷试验后脑血流灌注变化,观察抑郁症患者脑血管的调节能力,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缺血灶。方法以18例未经抗抑郁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19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查。抑郁症患者48h后口服乙酰唑胺2g,再行SPECT检查。观察服用乙酰唑胺前后脑内血流的变化。结果抑郁组患者双侧额叶、颞叶的rCBF显著下降(P<0.01~0.05),左顶叶、右基底节rCBF也明显降低(P<0.05);同时,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低灌注存在不对称性,左侧灌注更低。服用乙酰唑胺后,原脑内各血流灌注下降部位恢复正常血供,未发现潜在缺血病灶。结论抑郁症患者某些特定部位存在脑血流灌注下降;乙酰唑胺脑负荷SPECT试验未发现抑郁症患者存在潜在缺血部位,而且使其局部脑血流低灌注状态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局部脑血流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乙酰唑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芍总苷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和脑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马仁强 朱邦豪 +2 位作者 陈健文 邱灿华 刘培庆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5-838,共4页
目的:观察赤芍总苷(TPG)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及脑缺血大鼠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栓线阻断大脑中动脉闭塞法(MCA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各组动物预先注射给药2 d,并于造模前0.5 h,造模后4 h、12 h再分别给药3次。造模2... 目的:观察赤芍总苷(TPG)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及脑缺血大鼠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栓线阻断大脑中动脉闭塞法(MCA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各组动物预先注射给药2 d,并于造模前0.5 h,造模后4 h、12 h再分别给药3次。造模24 h后进行行为学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和脑梗塞面积百分比测定及进行病理学检查,并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MCAO大鼠脑血流量。结果:模型组动物较假手术组动物出现明显的缺血性神经损伤症状,脑血流量明显减少。50、100 mg/kg赤芍总苷注射液能改善脑缺血大鼠的行为学症状、减轻脑水肿、降低其脑梗塞面积和减轻缺血所致组织病理改变;100 mg/kg TPG可明显增加MCAO大鼠缺血部位的脑血流量。结论:赤芍总苷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增加脑血流量可能为治疗作用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总苷 大脑中动脉闭塞法 脑缺血 局部脑血流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被引量:5
12
作者 邱维加 白雪 +2 位作者 何卓凯 罗敏 梁桂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8期984-986,共3页
目的 探讨灌注CT成像在缺血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 15例伴有急性脑血管意外症状和体征的患者 ,起病至就诊时间约为 5~ 2 0h。常规CT检查后立即行CT灌注检查 ,所有图像传送到独立工作站进行处理 ,并用CTPerfusion软... 目的 探讨灌注CT成像在缺血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 15例伴有急性脑血管意外症状和体征的患者 ,起病至就诊时间约为 5~ 2 0h。常规CT检查后立即行CT灌注检查 ,所有图像传送到独立工作站进行处理 ,并用CTPerfusion软件分别计算出下列参数图像 :脑血容量 ,脑血流量 ,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 ,造影剂达到峰值时间。结果 4/ 15例患者 (发病时间均大于 12h)CT平扫图像能隐约或能较明确地显示出脑梗死灶 ,CT灌注扫描的参数图像能够明确显示出病灶区 ;6/ 15例患者 (发病时间均小于 12h)平扫未发现脑梗死灶 ,但灌注CT检查均显示了参数图像的异常改变 ;5 / 15例患者平扫和灌注CT检查均未发现明显脑梗死灶。结论 脑CT灌注成像是一个新型的功能性影像学检查手段 ,能较好地评价脑的灌注状态 ,可理想地应用于缺血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局部血流 脑缺血 缺血性脑梗死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周围组织脑血流变化CT灌注成像与早期缺血性损伤的动物实验 被引量:22
13
作者 周剑 高建华 +1 位作者 高培毅 李小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9-672,共4页
目的 探讨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变化与周围组织早期缺血性损伤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70 只,随机分为注血组和对照组,采用自体血注射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利用GE LightSpeed螺旋CT扫描机灌注成像及计算机辅助系统制作大鼠脑CT灌注参数... 目的 探讨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变化与周围组织早期缺血性损伤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70 只,随机分为注血组和对照组,采用自体血注射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利用GE LightSpeed螺旋CT扫描机灌注成像及计算机辅助系统制作大鼠脑CT灌注参数图,对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定量测量,并与大鼠脑TTC染色和HE 染色进行比较。结果 血肿周围存在不同程度低灌注,低灌注梯度依色阶变化表现为多层彩色环绕带,呈“靶样”改变;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量呈波动性改变,血肿周围rCBF和rCBV在注血后1 h降至最低,其后逐渐回升。TTC染色血肿周围未见白色梗死区;HE 染色可见血肿周围组织疏松,细胞不同程度水肿,星形细胞肿胀,神经细胞变性。结论 大鼠脑注血后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显著降低可引发周围组织早期缺血性损伤,CT灌注成像可在活体下显示血肿周围异常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为脑出血临床救治提供有价值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血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 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脑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厥宝 叶祥明 +2 位作者 程瑞动 朱根应 杨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研究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 CBF)的影响。方法将21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n=11)和药物组(n=10)。电针组取双侧合谷、太冲穴,每天1次;药物组口服盐酸氟西汀分散片20 mg,每天1次,均连续治疗8周。患者... 目的研究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 CBF)的影响。方法将21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n=11)和药物组(n=10)。电针组取双侧合谷、太冲穴,每天1次;药物组口服盐酸氟西汀分散片20 mg,每天1次,均连续治疗8周。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观察r CBF的变化。结果电针组治疗后2周时HAMD低于药物组(P<0.05),而治疗后4周、8周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电针组r CBF较药物组改善更佳(P<0.05)。结论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明确,可能与改善卒中后脑灌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电针 脑局部血流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EG和rCBF监测在大鼠非开颅SAH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金清东 林秋泉 +6 位作者 陈志 朱刚 王宪荣 吴国材 杨慧 John.H.Zhang 冯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1282-1284,共3页
目的了解头皮导联脑电图及局部脑血流量监测在制备大鼠非开颅SAH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SD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SAH组,参照Bederson方法建立大鼠非开颅SAH模型,对各实验组大鼠行头皮导联脑电图及局部脑血... 目的了解头皮导联脑电图及局部脑血流量监测在制备大鼠非开颅SAH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SD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SAH组,参照Bederson方法建立大鼠非开颅SAH模型,对各实验组大鼠行头皮导联脑电图及局部脑血流量监测并观察大体病理解剖。结果各实验组术前脑电图和局部脑血流量无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监测24h无明显变化;假手术组术后脑电图相对波幅轻微下降(8.48±2.01)%,5min后恢复达术前水平,局部脑血流量术后也轻度下降(7.60±0·60)%,10min后恢复达术前水平;SAH组大鼠术后1min内出现脑电图δ波增多,波幅显著下降,下降幅度达(77.86±3.25)%,24h脑电图与术前比较仍有差异(P<0.01),其下降幅度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量及出血速度有关;SAH后局部脑血流量呈双相改变,出血后立刻下降,下降幅度为(78.00±2·39)%,10min时恢复为术前(89.85±5.72)%,随后又渐下降,2h后相对稳定在(52.41±2.72)%,并持续24h。结论头皮导联脑电图及局部脑血流量监测在大鼠非开颅血管内线穿刺法制备的SAH模型中可以有效判断是否成功穿刺血管,而且间接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量与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电图 局部脑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CT脑血流灌注测量及临床初步应用 被引量:16
16
作者 高培毅 林燕 张红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 探讨动态CT脑血流灌注测量的临床应用。方法  13名正常成人、5名临床疑有脑缺血患者和 2名临床初诊为继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动态CT脑血流测量。结果 正常脑灰质血流灌注量为 5 9.3~ 96 .8ml·min-1·10 0 g-1,平均 ... 目的 探讨动态CT脑血流灌注测量的临床应用。方法  13名正常成人、5名临床疑有脑缺血患者和 2名临床初诊为继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动态CT脑血流测量。结果 正常脑灰质血流灌注量为 5 9.3~ 96 .8ml·min-1·10 0 g-1,平均 76 .2ml·min-1·10 0 g-1;正常脑白质血流灌注量为 2 7.1~ 43.1ml·min-1·10 0 g-1,平均 33.9ml·min-1·10 0 g-1。 5例临床疑有缺血性脑血管病中 ,4例发现局部脑血流灌注量下降 ,1例见局部脑血流灌注量增加。 2例临床初诊继发性帕金森病中 ,1例见左侧壳核血流灌注量下降 ,1例双侧脑血流灌注量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动态CT脑血流灌注测量可以显示正常脑组织以及病变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流 局部血流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99m)Tc-ECD SPECT/CT感兴趣区成像局部脑血流的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罗章伟 李天资 +5 位作者 李雪斌 黄俊芳 蒙兰青 李清锋 梁烨 李近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948-2951,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SPECT/CT病灶率,局部脑血流(rCBF)变异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分析67例C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脑部感兴趣区(ROI)rCBF变化特征。结果:67例患者观察ROI共804处,发现阳性251处,阳性率为31.2%。左侧阳性率高于右侧(38.1%vs...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SPECT/CT病灶率,局部脑血流(rCBF)变异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分析67例C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脑部感兴趣区(ROI)rCBF变化特征。结果:67例患者观察ROI共804处,发现阳性251处,阳性率为31.2%。左侧阳性率高于右侧(38.1%vs.24.4%,χ2=17.522,P<0.01);正常组左侧r CBF平均值与右侧比较,额叶、颞叶、枕叶、丘脑、基底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顶叶r CBF平均值较右侧低(P<0.01);异常组r CBF平均值较同侧正常组低(P<0.01);异常组rCBF指数平均值较同侧正常组高(P<0.01);正常组额叶、顶叶低,丘脑、基底节高(P<0.01),异常组额叶、颞叶、顶叶、枕叶、丘脑、基底节rCBF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 CBF指数≥0.7是异常ROI的临床标志。结论:CI患者有30%的ROI有病灶,左侧阳性率高于右侧,额叶、颞叶、顶叶、枕叶、丘脑和基底节在生理上的rCBF值有所差异,用rCBF指数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ROI正常与否,rCBF指数≥0.7可成为临床定性异常ROI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SPECT/CT 脑血流灌注显像 局部脑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川芎嗪、丹参注射液对大脑中动脉阻断大鼠脑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18
作者 王世军 姬广臣 +3 位作者 史仁华 李心沁 张栋 简隆磊 《中成药》 CSCD 2000年第6期426-428,共3页
目的 :探讨葛根素、川芎嗪、丹参注射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机理。方法 :采用穿线法阻断大脑中动脉 (MCAO)复制大鼠脑缺血模型 ,应用激光微循环动态分析仪 ,观察上述药物对脑微循环灌流量的影响。结果 :大鼠MCAO后微循环灌流量下降至结扎前的... 目的 :探讨葛根素、川芎嗪、丹参注射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机理。方法 :采用穿线法阻断大脑中动脉 (MCAO)复制大鼠脑缺血模型 ,应用激光微循环动态分析仪 ,观察上述药物对脑微循环灌流量的影响。结果 :大鼠MCAO后微循环灌流量下降至结扎前的 17%左右 ,各用药组用药后微循环血流量均较MCAO组明显升高 ,其中丹参作用最为显著。结论 :葛根素、川芎嗪、丹参可明显改善MCAO后脑微循环血流量 ,是其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 葛根素 川芎嗪 脑血管病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电神经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脑局部血流量的影响初报 被引量:8
19
作者 燕铁斌 郭友华 +1 位作者 卢献平 Hui-Chan CWY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499-501,共3页
目的观察单次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对脑卒中患者脑局部血流量的影响。方法4例初发脑卒中患者(男、女各2人,55—73岁,发病42—131天)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对象分别接受2次脑局部血流量(rCBF)的检测,2次检测间隔60min,治疗组在2次... 目的观察单次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对脑卒中患者脑局部血流量的影响。方法4例初发脑卒中患者(男、女各2人,55—73岁,发病42—131天)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对象分别接受2次脑局部血流量(rCBF)的检测,2次检测间隔60min,治疗组在2次检测之间接受60min的TENS治疗。用不对称指数和变化率分析治疗前后患侧病灶及其周边半暗带区以及病灶对应的健侧脑组织及其周边区域(镜像部位)rCBF的变化。结果单次TENS治疗后,治疗组不对称指数增加,患侧和健侧rCBF变化率增加,虽然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的变化较对照组明显。结论单次TENS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患侧和健侧半球的rCBF,推测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改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局部血流 TENS 治疗组 对照组 患侧 神经刺激 结论 变化率 不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稀释对局部脑缺血大鼠脑血流及脑梗死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梅弘勋 王恩真 +2 位作者 翟晶 张辉 张家瑾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68-172,共5页
为探讨中度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ANHD)对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的脑血流和脑梗死面积的影响 ,将Wistar脑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n =8)和ANHD组 (n =8) ,于缺血前和缺血 1 2 0min内 ,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连续测定缺血周边皮质的局部脑血... 为探讨中度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ANHD)对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的脑血流和脑梗死面积的影响 ,将Wistar脑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n =8)和ANHD组 (n =8) ,于缺血前和缺血 1 2 0min内 ,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连续测定缺血周边皮质的局部脑血流 (LCBF)变化 ,缺血后 2 4h测定脑梗死面积。结果显示 2组在脑缺血后LCBF均显著下降 (P <0 .0 1 )。ANHD组下降的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 .0 1 ) ,并且缺血 2 4h后的脑梗死面积也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提示中度ANHD可增加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的缺血周边区的LCBF ,缩小脑梗死面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稀释 脑缺血 脑血流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