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梗死后锥体束Wallerian变性的DTI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敏 于春水 李坤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95-2197,共3页
运动通路缺血性脑卒中可导致病灶远端的锥体束发生Wallerian变性,扩散张量成像技术显示Wallerian变性不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能在活体定量监测其演变过程,这对判断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脑卒中后锥体束... 运动通路缺血性脑卒中可导致病灶远端的锥体束发生Wallerian变性,扩散张量成像技术显示Wallerian变性不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能在活体定量监测其演变过程,这对判断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脑卒中后锥体束Wallerian变性的扩散张量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锥体束 wallerian变性 扩散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对脑梗死继发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汤敏 张鑫 +3 位作者 吴小红 闵智乾 刘鹏 张小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90-493,共4页
目的利用MRI观察脑梗死继发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的变化规律,探讨早期华勒变性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特点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认识华勒变性提供影像学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狭窄闭塞致脑梗死患者,依据脑... 目的利用MRI观察脑梗死继发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的变化规律,探讨早期华勒变性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特点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认识华勒变性提供影像学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狭窄闭塞致脑梗死患者,依据脑梗死后所致皮质脊髓束变性DWI呈高信号和等信号分为两组,所有患者于发病后1 d、1个月、6个月、12个月均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测量患侧与健侧大脑脚宽度比,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比较两组大脑脚宽度比及NIHSS评分。结果随访1个月、6个月、12个月,急性期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DWI高信号组NIHSS评分均高于等信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发病后1 d 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急性期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DWI高信号组患侧大脑脚宽度比小于等信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高信号组大脑脚萎缩更明显;两组发病后1 d、随访1个月、6个月患侧大脑脚宽度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1~6个月以轴突肿胀、髓鞘崩解、T2WI高信号为特征,6~12个月以有髓纤维容积减少、脑干不对称萎缩、胶质增生为特征。皮质脊髓束华勒变性DWI早期高信号提示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WALLER变性 锥体束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扩散加权成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扩散张量成像研究脑梗死后早期皮质脊髓束Waller变性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4
3
作者 方珉 谢瑞满 +1 位作者 周林江 李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梗死后早期皮质脊髓束(CST)Waller变性与神经运动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起病至DTI检查时间在14d内的单侧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16例纳入研究,按间隔时间分为两组:组一,间隔3~7d;组二,间隔8~14d。...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梗死后早期皮质脊髓束(CST)Waller变性与神经运动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起病至DTI检查时间在14d内的单侧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16例纳入研究,按间隔时间分为两组:组一,间隔3~7d;组二,间隔8~14d。通过放置感兴趣区(ROI)的方式获得CST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平均扩散系数(MD)值,并计算出rFA和r MD。所有患者于DTI检查前2h及发病后3个月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NI HSS)、运动功能指数(MI)和修正的Rankin评分(mRS)。结果:与健侧相比,病侧CST在第1周未见有明显的FA值与MD值的改变(t=-1.759,P=0.12;t=-1.475,P=0.18),而第2周FA值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t=-3.725,P=0.007),但MD值变化不明显(t=-1.891,P=0.10)。脑梗死第2周的rFA与DTI检查时的NI HSS和MI无相关性,而与梗死后3个月的NI HSS和mRS呈负相关(r=-0.756,P=0.030;r=-0.741,P=0.035),与MI呈正相关(r=0.731,P=0.040)。结论:脑梗死第2周CST的FA值变化有助于预测梗死3个月后运动功能受损的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皮质脊髓束 WALLER变性 扩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平均扩散系数 神经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后早期锥体束华勒氏变性的弥散张量成像 被引量:20
4
作者 方珉 谢瑞满 周林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测脑梗死后早期锥体束华勒氏变性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起病14 d内的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23例,在入院时行MRI与DTI检查。采用工作站之Functool软件,重建出平均弥散系数(mean d... 目的探讨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测脑梗死后早期锥体束华勒氏变性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起病14 d内的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23例,在入院时行MRI与DTI检查。采用工作站之Functool软件,重建出平均弥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的参数图。通过放置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方式获得FA和MD值。ROI放置的部位包括:脑梗死区、脑梗死同侧内囊后支前部和大脑脚,以及上述部位对侧相应区域。结果最早在起病后第3天即可见脑梗死同侧锥体束FA值下降,自起病7 d后所有患者均出现脑梗死同侧锥体束FA下降,与对侧锥体束FA比率为(0.89±0.0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同侧锥体束MD无明显变化,与对侧锥体束MD比率平均为(0.96±0.1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可以在脑梗死后早期检测到锥体束的华勒氏变性,最早为发病后第3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锥体束华勒氏变性弥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