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4—12岁脑瘫儿童运动功能与生存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2014年4—6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上海市徐汇区华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康复科、上海市闵行区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康复科、上海市宝山区金惠...目的:分析4—12岁脑瘫儿童运动功能与生存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2014年4—6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上海市徐汇区华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康复科、上海市闵行区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康复科、上海市宝山区金惠康复医院和上海市浦东特殊教育学校接受康复干预的4—12岁的脑瘫儿童和家庭为研究对象,共90例脑瘫儿童和家长纳入研究,其中脑瘫儿童包括男性54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7.40±2.44)岁;4—7岁59例,8—12岁31例,采用中文版脑瘫儿童生存质量问卷(cerebral palsy quality of life,CPQOL)评价生存质量,采用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采用中文版脑瘫患儿手功能的分级系统(manual ability classification system,MACS)进行手功能分级,通过分析GMFCS、MACS与CPQOL各项分值之间的相关性明确脑瘫儿童运动功能与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GMFCS分级与7个CPQOL分区中的5个分区有着较弱的相关性,其中与社会福祉和受容度、功能、参与能力与躯体健康、情绪健康与自尊4个分区为负相关(r=-0.29—-0.38,P<0.05),表明GMFCS分级越高上述4个分区的分值就越低,也就是相关的生存质量就越低,此外GMFCS分级还与疼痛和残障的影响分区呈现较弱的正相关(r=0.28,P<0.05),表明GMFCS分级越高,脑瘫儿童受到疼痛和残障的影响就越明显。与GMFCS相比,MACS只有与CPQOL的社会福祉和受容度、功能两个分区呈现更弱的相关性(r=-0.27,P<0.01;r=-0.23,P<0.05)。与较小年龄脑瘫儿童(4—7岁)相比年龄较大脑瘫儿童(8—12岁)的GMFCS分级与CPQOL各分区的相关性更为明显。结论:粗大运动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脑瘫儿童的生存质量,与粗大运动功能相比手功能对生存质量的影响较小,较大年龄组脑瘫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与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家长的生活质量以及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家长的生活质量以及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60例脑瘫患儿家长(脑瘫组)及60名健康自愿者(对照组)进行评定,并对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作相关分析。结果:脑瘫患儿家长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SAS及SDS评分则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分均与SAS及SDS评分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结论:脑瘫患儿家长的生活质量较差,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其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展开更多
目的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的理论架构和方法,系统评价水中运动治疗对脑瘫儿童青少年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EDro、PubMed、Embase、Web of Knowledge、Web of Science、OVID、EBSCO、...目的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的理论架构和方法,系统评价水中运动治疗对脑瘫儿童青少年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EDro、PubMed、Embase、Web of Knowledge、Web of Science、OVID、EBSCO、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5月,筛选水中运动治疗应用于脑瘫儿童青少年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项研究,共162例。水中运动治疗能显著改善脑瘫儿童青少年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分(WMD=6.31,95%CI 2.57~10.06,P<0.001),对日常生活活动和生活质量也有改善作用。结论水中运动治疗有助于改善脑瘫儿童青少年的运动功能和活动,并可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4—12岁脑瘫儿童运动功能与生存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2014年4—6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上海市徐汇区华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康复科、上海市闵行区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康复科、上海市宝山区金惠康复医院和上海市浦东特殊教育学校接受康复干预的4—12岁的脑瘫儿童和家庭为研究对象,共90例脑瘫儿童和家长纳入研究,其中脑瘫儿童包括男性54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7.40±2.44)岁;4—7岁59例,8—12岁31例,采用中文版脑瘫儿童生存质量问卷(cerebral palsy quality of life,CPQOL)评价生存质量,采用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采用中文版脑瘫患儿手功能的分级系统(manual ability classification system,MACS)进行手功能分级,通过分析GMFCS、MACS与CPQOL各项分值之间的相关性明确脑瘫儿童运动功能与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GMFCS分级与7个CPQOL分区中的5个分区有着较弱的相关性,其中与社会福祉和受容度、功能、参与能力与躯体健康、情绪健康与自尊4个分区为负相关(r=-0.29—-0.38,P<0.05),表明GMFCS分级越高上述4个分区的分值就越低,也就是相关的生存质量就越低,此外GMFCS分级还与疼痛和残障的影响分区呈现较弱的正相关(r=0.28,P<0.05),表明GMFCS分级越高,脑瘫儿童受到疼痛和残障的影响就越明显。与GMFCS相比,MACS只有与CPQOL的社会福祉和受容度、功能两个分区呈现更弱的相关性(r=-0.27,P<0.01;r=-0.23,P<0.05)。与较小年龄脑瘫儿童(4—7岁)相比年龄较大脑瘫儿童(8—12岁)的GMFCS分级与CPQOL各分区的相关性更为明显。结论:粗大运动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脑瘫儿童的生存质量,与粗大运动功能相比手功能对生存质量的影响较小,较大年龄组脑瘫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与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文摘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家长的生活质量以及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60例脑瘫患儿家长(脑瘫组)及60名健康自愿者(对照组)进行评定,并对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作相关分析。结果:脑瘫患儿家长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SAS及SDS评分则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分均与SAS及SDS评分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结论:脑瘫患儿家长的生活质量较差,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其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
文摘目的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的理论架构和方法,系统评价水中运动治疗对脑瘫儿童青少年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EDro、PubMed、Embase、Web of Knowledge、Web of Science、OVID、EBSCO、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5月,筛选水中运动治疗应用于脑瘫儿童青少年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项研究,共162例。水中运动治疗能显著改善脑瘫儿童青少年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分(WMD=6.31,95%CI 2.57~10.06,P<0.001),对日常生活活动和生活质量也有改善作用。结论水中运动治疗有助于改善脑瘫儿童青少年的运动功能和活动,并可能改善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