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栓法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的改良 被引量:13
1
作者 蒋海山 陆兵勋 +2 位作者 姬仲 王立新 张素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56-1159,共4页
目的研究一种线栓法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的改良术式。方法结扎颈总动脉(CCA),不结扎颈外动脉和翼腭动脉,用头皮针于CCA结扎的远端穿刺导入3-0线栓造成缺血,通过拔出线栓形成再灌注。结果栓线长度(20.0±1.8)mm,造模成功率近7... 目的研究一种线栓法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的改良术式。方法结扎颈总动脉(CCA),不结扎颈外动脉和翼腭动脉,用头皮针于CCA结扎的远端穿刺导入3-0线栓造成缺血,通过拔出线栓形成再灌注。结果栓线长度(20.0±1.8)mm,造模成功率近70%,造模动物临床表现及病理表现典型。结论本术式简便,术者不需具备显微手术操作技巧,造模成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线栓法 再灌注脑损伤 动物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芍药内酯苷的PK-PD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巩仔鹏 李梅 +4 位作者 胡建春 吴林霖 王爱民 李勇军 李月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7期1-3,共3页
[目的]建立芍药内酯苷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方法]首先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予辛芍组方后的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芍药内酯苷的药物浓度,获得药时曲线;同时采用试剂盒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 [目的]建立芍药内酯苷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方法]首先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予辛芍组方后的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芍药内酯苷的药物浓度,获得药时曲线;同时采用试剂盒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获得时效曲线。然后用Win Non Lin软件采用房室模型的分析方法对芍药内酯苷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拟合,获得PK参数。在此基础之上,固定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时效关系进行拟合,得到相关的PD参数,根据PD参数,建立辛芍组方中芍药内酯苷的PK-PD模型。[结果]当以SOD为药效指标时,可得辛芍组方中芍药内酯苷的PK-PD模型为E=21.04+(7.16×Ce)/(Ce+372.4);当以LDH为药效指标时,可得辛芍组方中代表成分芍药内酯苷的PK-PD模型为E=216.83-(37.31×Ce)/(Ce+0.04)。[结论]SOD和LDH的浓度与芍药内酯苷的浓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芍药内酯苷可通过提高SOD、降低LDH发挥抗氧化作用来实现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辛芍组方 芍药内酯苷 PK-P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iCam PSI血流灌注成像系统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吴超 陈国仙 +2 位作者 赵刘阳 李曙 洪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研究Peri Cam PSI血流灌注成像系统指导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构建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成年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70只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n=6)、PSI监测组(n=34)和传统方法组(n=30)。参照改良ZeaLonga栓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 目的:研究Peri Cam PSI血流灌注成像系统指导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构建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成年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70只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n=6)、PSI监测组(n=34)和传统方法组(n=30)。参照改良ZeaLonga栓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建模后,手术对照组和PSI监测组(缺血2 h、再灌注24 h)分别用PSI对脑部血流进行实时监测,记录观察结果。恢复再灌24 h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进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和HE染色。结果:PSI监测组大鼠的存活率和建模成功率均高于传统方法组(均P<0.05)。手术对照组大鼠脑血流灌注图像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脑部血流灌注情况和血管分布,各项数据正常。PSI监测组缺血2 h,右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出现中断,中动脉供血区血流灌注量较手术对照组下降(P<0.05);恢复再灌注24 h,右侧大脑中动脉恢复血流灌注,但是仍然有部分区域的血流灌注量下降,无法恢复到正常水平。TTC染色结果显示,PSI监测组大鼠右侧脑组织存在明显的梗死灶,且脑梗死区域较传统方法组稳定。HE病理染色结果显示,手术对照组脑组织结构正常,神经细胞形态规则,无明显异常;PSI监测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可见皮质区和缺血半暗带区,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胶质纤维崩解、液化,缺血中心区淡染、呈筛网状,部分区域呈灶性坏死。结论:Peri Cam PSI血流灌注成像系统可以指导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构建,提高建模的成功率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Sprague-Dawley 梗死 大脑中动脉/病理学 再灌注损伤/病理学 激光 信号处理 计算机辅助 血流动力学 方案评价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甲素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PK-PD结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巩仔鹏 李梅 +4 位作者 胡建春 吴林霖 李月婷 李勇军 王爱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4-558,共5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辛芍组方中灯盏甲素的PK-PD结合模型。首先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药后的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灯盏甲素的药物浓度,获得药时曲线;同时采用试剂盒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的两种药效指标(... 本研究旨在建立辛芍组方中灯盏甲素的PK-PD结合模型。首先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药后的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灯盏甲素的药物浓度,获得药时曲线;同时采用试剂盒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的两种药效指标(SOD和LDH),获得时效曲线。然后用Win Non Lin软件采用房室模型的分析方法对灯盏甲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拟合,获得PK参数。在此基础之上,固定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时效关系进行拟合,得到相关的PD参数,根据PD参数,建立辛芍组方中灯盏甲素的PK-PD结合模型。当以SOD为药效指标时,可得辛芍组方中灯盏甲素的PK-PD模型为E=20.67+(1.22×Ce)/(Ce+5.58);当以LDH为药效指标时,可得辛芍组方中代表成分灯盏甲素的PK-PD模型为E=214.17-(32.72×Ce)/(Ce+0.08)。结果表明,SOD和LDH的浓度与灯盏甲素的浓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辛芍组方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灯盏甲素可通过提高SOD、降低LDH发挥抗氧化作用来实现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辛芍组方 灯盏甲素 PK-P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小血管病临床脑血流特点构建并评估不完全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珊珊 徐昊 +3 位作者 侯培媚 李泽康 周丽娟 葛金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30-1338,共9页
目的:基于脑小血管病(CSVD)的脑血流特点构建和评估不完全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以期为CSVD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提供理想的大鼠实验模型。方法:将1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轻损伤模型组(minor组)和重损伤... 目的:基于脑小血管病(CSVD)的脑血流特点构建和评估不完全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以期为CSVD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提供理想的大鼠实验模型。方法:将1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轻损伤模型组(minor组)和重损伤模型组(serious组),每组42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开放循环操作的方法,构建大鼠不完全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评估脑血流实时变化;于造模后2、24和72 h,评估造模动物存活率和动物行为学(平衡木实验,BBT)评分;于造模2、24和72 h取材,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不同脑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并运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模型大鼠血浆和脑皮质区差异代谢物,评估模型损伤程度。结果:(1)与sham组比较,minor组和serious组大鼠总存活率平均值分别为83.2%和73.7%(P<0.05);(2)残存脑血流量平均值分别为56.3%和40.9%;(3)神经功能检查显示,与sham组比较,minor组和serious组造模后2、24和72 h的BBT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4)HE染色镜下可见广泛脑皮质(M1区和RSA区最为明显)、腹内测下丘脑腹外侧部(VMHvl)和海马C2区神经细胞形态发生不同程度改变。(5)非靶向代谢组学结果显示,sham组和serious组大鼠血浆差异性代谢物总数45个,上调代谢物总数33个,下调代谢物总数12个;脑皮质RSA区差异性代谢物总数19个,上调代谢物总数6个,下调代谢物总数13个,提示造模导致了大鼠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紊乱。结论: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开放循环造模方法可导致大鼠脑皮质、VMHvl和海马C2区散在性广泛损伤,其损伤机制可能与代谢紊乱、氧化应激损伤等有关。该模型为研究CSVD反复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了新的大鼠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再灌注损伤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颅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良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孙伟 樊海艇 +4 位作者 唐小杭 赵文霞 黄怡文 张泽安 田雪松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1-596,共6页
目的:改良传统的开颅造模法,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与缺血再灌注组,每组10只,分别行假手术操作及改良模型制作。改良模型为,大鼠开颅后暴露左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 目的:改良传统的开颅造模法,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与缺血再灌注组,每组10只,分别行假手术操作及改良模型制作。改良模型为,大鼠开颅后暴露左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将直径0.12 mm的不锈钢丝放置于MCA下,近其主干,钢丝两端架于颞骨表面120 min,撤去钢丝即再灌注。假手术仅暴露MCA,不进行缺血及再灌注。大鼠再灌注24 h,通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TTC染色,神经元计数及病理形态学的方法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改良后的造模成功率为100%,梗死灶位于额、顶叶皮层,病理形态学表现为典型的缺血性改变,正常神经元数减少(P<0.01)。神经功能缺失评分1.3±0.5,脑梗死体积比率为5.32%±1.28%,与假手术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这一改良模型阻断及恢复MCA血流明确,梗死灶的大小、位置稳定,死亡率低,为脑缺血再灌注机制的研究及治疗方法的探讨提供了有益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模型 大脑中动脉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芎化瘀胶囊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一氧化氮合酶亚型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崔晓雅 刘斌 +3 位作者 陈晓艳 罗永伟 苗玉超 王新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52-1557,共6页
目的:观察参芎化瘀胶囊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一氧化氮合酶(NOS)亚型内皮型(eNOS)、神经元型(nNOS)及诱导型(iNOS)表达的影响,探讨参芎化瘀胶囊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 目的:观察参芎化瘀胶囊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一氧化氮合酶(NOS)亚型内皮型(eNOS)、神经元型(nNOS)及诱导型(iNOS)表达的影响,探讨参芎化瘀胶囊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参芎化瘀胶囊高、中、低剂量预处理组(480、240、120 mg·kg-1),各组又分为缺血2 h再灌注后3、6、12、24、48、72 h组,每组6只。灌胃给药7天,每天1次,第7天灌胃2 h后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NOS、nNOS和iNOS蛋白表达。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各时间点(3、6、12、24、48、72 h)eNOS、nNOS和iNOS表达均增强(P<0.05或P<0.01);2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参芎化瘀胶囊预处理组各时间点eNOS表达均增强(P<0.05或P<0.01),nNOS和iNOS表达均减少(P<0.05或P<0.01),其中均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参芎化瘀胶囊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NOS分型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氧化氮合酶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参芎化瘀胶囊 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泰通组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的影响及保护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乐金海 林湘东 +2 位作者 向茗 张强 胡哲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5期2142-2147,2153,共7页
目的:观察脑泰通组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构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中药组、联合用药组,另选取健康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作为假手术组。观察并评... 目的:观察脑泰通组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构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中药组、联合用药组,另选取健康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作为假手术组。观察并评估各组大鼠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2(Bcl-2)的平均光密度值,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实时定量PCR(QT-PCR)检测脑组织叉头框转录因子3a(FoxO3a)基因、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核因子κB(NF-κ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NIH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缺血体积百分比,脑组织FoxO3a、HIF-1α、NF-κB、BDNF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Bax、Bcl-2平均光密度值以及Bax/Bcl-2值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药物干预各组的NIH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Bax平均光密度值、Bax/Bcl-2值、脑组织NF-κB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其中联合用药组的降低程度最大(均P<0.05),Bcl-2平均光密度值,脑组织FoxO3a、HIF-1α、BDNF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其中联合用药组的升高程度最大(均P<0.05)。结论:脑泰通组方能有效保护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脑组织损伤,改善局部脑缺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脑泰通组方调控FoxO3a/HIF-1α/NF-κB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脑泰通组方 叉头框转录因子3a/低氧诱导因子-1α/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脑缺血保护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的四血管间断阻塞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被引量:6
9
作者 孙伟 陈平 +2 位作者 唐小杭 谷颖敏 田雪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94-1203,共10页
目的改良Pulsinelli与Brierley建立的经典四血管阻塞(4VO)模型。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其中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4VO-Con10组、I4VO-Int10组和I4VO-Int15组。假手术组暴露双侧椎动脉与颈总动脉但不夹闭;I4VO-Con10为持续缺血组,夹闭... 目的改良Pulsinelli与Brierley建立的经典四血管阻塞(4VO)模型。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其中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4VO-Con10组、I4VO-Int10组和I4VO-Int15组。假手术组暴露双侧椎动脉与颈总动脉但不夹闭;I4VO-Con10为持续缺血组,夹闭双侧椎动脉与颈总动脉10 min,再灌注24 h;I4VO-Int10组和I4VO-Int15组为间断缺血组,I4VO-Int10组进行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及5 min缺血,然后再灌注24 h;I4VO-Int15组缺血5 min、再进行2次5 min/5 min的再灌注/缺血循环,随即再灌注24 h。激光多普勒监测局部脑血流量,观察大鼠生存情况,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改变,以此确定最优改良方法;48只大鼠按照最优改良方法(I4VO-Int15)建立I4VO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5个I4VO模型组。5个I4VO模型组根据再灌注时间点(1、3、7、14、28 d)分为I4VO-D1、I4VO-D3、I4VO-D7、I4VO-D14和I4VO-D28组。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与生存状况,HE染色观察海马、视网膜与视束形态学改变;Y迷宫实验、明暗箱实验评估I4VO-D28组大鼠认知功能与视功能。结果I4VOInt15是最优改良方法;I4VO-D1组、I4VO-D3组、I4VO-D7组、I4VO-D14组和I4VO-D28组体质量较对应时间点假手术组的体质量明显降低,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海马神经元损伤、丢失进行性加重;I4VO-D28组大鼠出现认知障碍;I4VO-D28组大鼠视网膜、视束未见明显缺血性损伤。结论改良的I4VO模型能够成功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病理过程;改良的I4VO模型未引起视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血管阻塞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动物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皮层氨基酸在大鼠感染性脑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
10
作者 陈翔 杨于嘉 +1 位作者 陶永光 虞佩兰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5期429-431,共3页
采用邻苯二甲醛衍生法测定大脑皮层的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ln)、甘氨酸(Gly)及γ-氨基丁酸(GABA)浓度在大鼠感染性脑损伤(感脑)中的变化及意义。结果示:注菌4h组Gln和GABA浓度均显著高于对应盐水... 采用邻苯二甲醛衍生法测定大脑皮层的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ln)、甘氨酸(Gly)及γ-氨基丁酸(GABA)浓度在大鼠感染性脑损伤(感脑)中的变化及意义。结果示:注菌4h组Gln和GABA浓度均显著高于对应盐水组或手术对照组(P<0.01),并分别与含水量和伊文思蓝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Glu,Gln和Gly在感脑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感染性 氨基酸 大脑皮质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感染性脑损伤中神经细胞内游离钙的变化
11
作者 陈翔 杨于嘉 +2 位作者 陶永光 虞佩兰 陈立华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353-355,共3页
采用荧光法测定负载Fura-2/AM大脑皮层突触体内游离钙[Ca2+]i浓度在大鼠感染性脑损伤(感脑)中的变化及其意义。结果显示:百日咳菌液组(0.5h,4h,24h)的[Ca2+]i,含水量(WC)及伊文思蓝(EB... 采用荧光法测定负载Fura-2/AM大脑皮层突触体内游离钙[Ca2+]i浓度在大鼠感染性脑损伤(感脑)中的变化及其意义。结果显示:百日咳菌液组(0.5h,4h,24h)的[Ca2+]i,含水量(WC)及伊文思蓝(EB)含量均高于对应盐水对照组(P<0.05或<0.01);菌液组[Ca2+]i增高呈时效关系,以24h组含量最高(4hvs0.5h,P<0.05;24hvs4h,P<0.01),并分别与WC及EB含量呈高度正相关(0.5h,4h,P<0.01)及无相关(24h,P>0.05)。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神经细胞 动物模型 游离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