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前循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行开颅手术患者早期脑灌注的影响
1
作者 吴侑煊 王博 +2 位作者 侯璇 梁发 韩如泉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70-877,共8页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对前循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行开颅手术患者早期脑灌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早期SGB对a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effect of early s...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对前循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行开颅手术患者早期脑灌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早期SGB对a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effect of early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in cerebral vasospasm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BLOCK-CVS)研究的事后分析,分析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1年7月—2023年5月纳入的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并于术前接受早期SGB治疗的前循环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检测了aSAH患者在接受SGB前、SGB后15 min、SGB后30 min、手术结束即刻阻滞侧和对照侧的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brain oxygen saturation,rSO_(2)),以及SGB前、SGB后30 min、手术结束即刻阻滞侧和对照侧大脑中动脉的脑血流速度(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CBFV),观察SGB对脑灌注的瞬时影响。记录了术后1~3 d大脑中动脉CBFV及SGB前、SGB后3~5 d CTP参数(达峰时间、平均通过时间)的变化情况,观察SGB对脑灌注的长时改善效果。记录患者住院期间脑血管痉挛和出院后3个月复查诊断为迟发性脑缺血的发生率,评估SGB改善预后的潜在作用。结果研究共纳入早期接受SGB治疗的aSAH患者20例。SGB后15 min,阻滞侧rSO_(2)较同侧基线水平显著改善[(72±6)%vs.(65±5)%,P=0.001],rSO_(2)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相较于同侧基线水平,手术结束即刻rSO_(2)最高[(78±8)%vs.(65±5)%,P<0.001]。然而,对照侧rSO_(2)较基线水平变化不明显。SGB后30 min,阻滞侧CBFV较基线水平降低[(107±27)cm/s vs.(117±33)cm/s,P=0.265],对照侧CBFV无明显变化([108±37)cm/s vs.(107±34)cm/s,P=0.968]。术后,对照侧CBFV增长速度快于阻滞侧。手术结束即刻,对照侧CBFV与同侧基线水平的差异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而阻滞侧在术后第3天才与基线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CTP检查发现7例接受SGB患者术前合并脑局部区域灌注异常(达峰时间、平均通过时间延长),SGB后3~5 d复查显示相应脑区域灌注异常的情况均得到缓解或减轻。患者住院期间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和出院后3个月复查诊断为迟发性脑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0.0%和21.1%。2例患者在SGB后5 min出现单侧喉返神经阻滞,未发现其他与SGB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早期对前循环aSAH患者实施SGB可改善阻滞侧rSO_(2),降低同侧CBFV,改善脑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灌注 局部脑氧饱和度 脑血流速度 星状神经节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对脑血流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绍辉 黄宇光 +3 位作者 黄一宁 徐仲煌 张秀华 杨克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目的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监测大脑中动脉 (MCA)血流速率 ,观察地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三种吸入麻醉药对平均血流速率 (Vm)的影响。方法  42例 18~ 6 0岁、ASAⅠ~Ⅱ级、择期非颅脑手术病人 ,随机接受地氟醚、异氟醚或七氟醚吸... 目的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监测大脑中动脉 (MCA)血流速率 ,观察地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三种吸入麻醉药对平均血流速率 (Vm)的影响。方法  42例 18~ 6 0岁、ASAⅠ~Ⅱ级、择期非颅脑手术病人 ,随机接受地氟醚、异氟醚或七氟醚吸入麻醉。机械通气维持PETCO2 在 40± 1mmHg。当呼气末吸入麻醉药浓度分别为 :1 0MAC平衡 15分钟后 ,快速 (2分钟内 )从 1 0MAC升高至 1 5MAC即时 ,1 5MAC平衡 15分钟后 ,以及稳定于 1 5MAC并且维持和 1 0MAC平衡下相似的MAP时 ,记录Vm、MAP和心率。结果  (1)吸入浓度从 1 0MAC上升至 1 5MAC ,且MAP维持相同水平的情况下 ,地氟醚和异氟醚使Vm增加非常显著 (分别从 5 6cm/s上升至 6 1cm/s,从47cm/s上升至 5 2cm/s,P <0 0 1) ,而七氟醚无显著变化 (从 6 0cm/s至 6 0cm/s,P >0 0 5 )。 (2 )当吸入浓度快速从 1 0MAC上升至 1 5MAC时 ,地氟醚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同时 ,脑血流速率显著增加 (从 5 6cm/s上升至 6 1cm/s,P <0 0 1)。而异氟醚和七氟醚在MAP显著下降的同时使Vm无显著变化 (从 47cm/s升至 49cm/s,P >0 0 5 ) ,或显著下降 (从 6 0cm/s降至 5 6cm/s,P <0 0 1)。结论  (1)吸入浓度从 1 0MAC增加到 1 5MCA时 ,地氟醚、异氟醚使脑血流速率显著增加 ,而七氟醚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氟醚 异氟醚 七氟醚 脑血流速率 经颅多谱勒超声 T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留针时间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何扬子 韩冰 +5 位作者 林秀华 王丽娜 陈卓铭 胡静 李静铭 彭菊秀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2-266,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的影响,以探索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时效关系的机理。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的患者34例,按轻、中和重度随机分成留针20、40和60 m in 3组。在针刺治疗的疗程前后,对患...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的影响,以探索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时效关系的机理。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的患者34例,按轻、中和重度随机分成留针20、40和60 m in 3组。在针刺治疗的疗程前后,对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针刺可提高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以留针60 m in作用最为明显。结论:针刺留针时间与脑血管血流速度之间有一定的时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留针时间 缺血性中风 脑血管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萌 郑宇 +6 位作者 张鸿祺 支兴龙 张鹏 焦立群 莫大鹏 华扬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348-351,共4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高灌注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别是术中和术后的 血压管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脑血流速度和最终的治疗及转归。 结...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高灌注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别是术中和术后的 血压管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脑血流速度和最终的治疗及转归。 结果 2例患者经严 格控制血压1~3 d后,脑血流速度恢复正常,脑高灌注状态得以缓解。1例患者因血压控制不佳, 导致脑高灌注状态,诱发脑出血而死亡。 结论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高灌注综合征有潜在的危 险,经严格控制血压后,多于术后1—3 d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血压 血流速度 脑出血 高灌注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或异丙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脑血流量和脑血管自身调节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田复波 黄绍强 梁伟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5-718,共4页
目的研究妇科腹腔镜术中七氟醚或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对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和脑血管自身调节能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n=20)和异丙酚组(P组,n=20)。两组分别采用七氟醚或异丙... 目的研究妇科腹腔镜术中七氟醚或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对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和脑血管自身调节能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n=20)和异丙酚组(P组,n=20)。两组分别采用七氟醚或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麻醉,在诱导前水平仰卧位(T1)、水平截石位(T2)、诱导插管后即刻(T3)、诱导插管后5 min(T4),气腹头低位后即刻(T5)、气腹头低位后15 min(T6)、气腹放气后10 min(T7)观察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PaCO2、PETCO2、大脑中动脉时间平均峰值流速(time-average peak flow velocity,TAP)和脑短暂充血反应(transient hyperaemic response,THR)。结果与TI时点相比,P组TAP在T2、T5、T6时点均无显著变化,而在T3、T4、T7时点明显降低,S组仅在T4、T7时点明显下降,T3时点明显高于P组,且与T1时点无显著差异;S组THR反应率(THRR)在T3时点与TI时点相比显著下降,且低于P组。结论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和维持时,异丙酚可降低CBF,但对脑血管自身调节能力无明显影响,而七氟醚在吸入高浓度时能明显降低脑血管自身调节能力;CO2气腹与头低截石体位可显著升高CBF,其作用明显强于临床常用剂量的麻醉药物,但对脑血管自身调节能力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七氟醚 腹腔镜 脑血流速率 经颅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类型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及神经功能评分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6
作者 赵新宇 华扬 +3 位作者 高明杰 杨洁 段春 夏明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14-419,F0003,共7页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闭塞(ICAO)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开放类型对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与临床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经颅多普勒超声(...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闭塞(ICAO)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开放类型对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与临床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或)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对颈部及颅内动脉诊断的ICAO住院患者363例,根据头部MRI或CT结果确诊患侧颈内动脉供血区新发脑梗死255例,无脑梗死108例。通过TCCS和(或)TCD检测记录患侧PSVMCA,并根据颅内侧支循环的开放类型为前交通动脉开放(Aco A组)、后交通动脉开放(Pco A组)、颈内-外动脉侧支开放(E-I组)及无交通支开放(None组)。对新发脑梗死患者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行神经功能评估,比较ICAO新发脑梗死患者不同侧支循环开放类型患侧PSVMCA及NIHSS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 (1)新发脑梗死组Aco A开放比例低于无脑梗死组[54.1%(138/255)比70.4%(76/108),P=0.004];PSVMCA低于无脑梗死组[(54±16)cm/s比(61±12)cm/s,P<0.01]。(2)不同侧支循环开放组间PSVMC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03,P<0.01),PSVMCA由高到低依次为ACo A组、PCo A组、E-I组、None组。(3)255例新发脑梗死患者,不同侧支循环类型PSVMCA(F=88.09,P<0.01)及NIHSS评分(Z=121.63,P<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o A开放组PSVMCA最高、NIHSS评分最低,与其他3组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PSVMCA与NIH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70,P<0.0 1)。结论 ICAO新发脑梗死患者ACo A侧支开放直接影响ICAO患者患侧PSVMCA及临床神经功能,PSVMCA越高则NIHSS评分越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也越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闭塞 侧支循环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大脑中动脉 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D在脑静脉系统血栓诊断及治疗监测中的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马欣 华扬 +2 位作者 贾建平 凌晨 段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脑静脉系统血栓(CVT)诊断及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采用TCD对经MRI以及DSA或MRV证实的35例CVT患者脑基底静脉(BVR)及其属支大脑中深静脉(DMCV)血流速度进行诊断性探测,并对其中13例经过溶栓治疗者进...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脑静脉系统血栓(CVT)诊断及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采用TCD对经MRI以及DSA或MRV证实的35例CVT患者脑基底静脉(BVR)及其属支大脑中深静脉(DMCV)血流速度进行诊断性探测,并对其中13例经过溶栓治疗者进行动态监测。结果BVR和DMCV流速分别为(64.1±21.9)cm/s和(70.1±27.4)cm/s,较正常值明显增高(P<0.01),但不受颅内压增高的影响(r=0.02,P>0.05)。经溶栓治疗后的两静脉血流速度明显下降(P<0.01)。结论TCD所显示的CVT患者BVR或DMCV血流速度的异常增高具有诊断意义,可为CVT的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提供无创而又费用低廉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 血栓形成 血流速度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脉泵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合并肩手综合征 被引量:13
8
作者 吕晓颖 赵迎娱 孙永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0-271,282,共3页
目的观察动静脉泵对脑卒中后合并肩手综合征(SHS)的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岁以下脑卒中后合并SHS的偏瘫患者60例。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动静脉泵治疗。5个月后评定上肢疼痛、水肿及综... 目的观察动静脉泵对脑卒中后合并肩手综合征(SHS)的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岁以下脑卒中后合并SHS的偏瘫患者60例。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动静脉泵治疗。5个月后评定上肢疼痛、水肿及综合性运动功能,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肘正中静脉的血流量和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约85%的患者患肢局部水肿、疼痛及运动功能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所有患者治疗后肘正中静脉血流量和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增加。结论对于脑卒中合并SHS的偏瘫患者,动静脉泵可以有效改善上肢水肿,有利于患肢的神经营养和功能活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泵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静脉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在治疗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宇 郭楠 +3 位作者 孔令博 姜尚上 张华 杨保林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9期2166-2170,共5页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东直门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8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调控血压...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东直门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8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调控血压、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和保护脑细胞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100 m L/d,输液泵泵入,20 m L/h,共14 d。治疗前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通过经颅多普勒(TCD)检测2组病变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提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可明显改善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内分水岭脑梗死责任动脉远端的血流速度及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狭窄 内分水岭脑梗死 参附注射液 经颅多普勒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临床疗效观察 血流速度 低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脑电双频指数与脑血流速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文度 欧阳川 +4 位作者 霍岩松 杨宝慧 张亮 裴馨 何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脑电双频指数(BIS)和脑血流速度的相关性。方法择期CEA患者35例,年龄54-80岁。采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和记录入室时(T1)、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2)、游离颈动脉10min(T3)、阻断颈动脉5mi...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脑电双频指数(BIS)和脑血流速度的相关性。方法择期CEA患者35例,年龄54-80岁。采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和记录入室时(T1)、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2)、游离颈动脉10min(T3)、阻断颈动脉5min(T4)、放置颈动脉转流管5min(T5)、开放颈动脉5min(T6)及60min(T7)时大脑左、右两侧脑血流峰值速度(Vp)、平均速度(Vm),以及相应时点的BIS值,分析相关性。结果35例患者均采集BIS值,其中17例患者采集Vp、Vm。T2、B、T4、T7时BIS与Vp、Vm呈显著正相关(P〈0.01);两侧Vp、Vm在T7时均呈显著正相关(r=0.542和r=0.649,P〈0.05)。T2时CEA侧BIS值与Vm呈显著正相关(r=0.498,P〈0.05);T1时非CEA侧BIS值与Vp呈显著正相关(r=0.556,P〈0.05)。T3、T4时CEA侧BIS值的变化与Vp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584,P〈0.05),而非CEA侧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CEA中,CEA侧与非CEA侧之间,其BIS值的变化因受到麻醉和脑血流量变化的双重影响而不完全一致。BIS值可反映脑血流速度的变化,在人手术室(非CEA侧)和麻醉诱导(CEA侧)时它们的变化方向一致,而在阻断颈动脉早期(CEA侧)的变化方向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脑电双频指数 脑血流速度 超声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预测高改良Fisher分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建维 郭军平 +3 位作者 贾娇坤 丁则昱 杨中华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9期781-785,共5页
目的观察在高改良Fisher分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比值(mean blood flow velocity ratio of the ipsilateral to contralateral middle cerebral arteries,I/C m BFV)对于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 目的观察在高改良Fisher分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比值(mean blood flow velocity ratio of the ipsilateral to contralateral middle cerebral arteries,I/C m BFV)对于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的预测价值是否高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m BFV)≥120 cm/s。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1年11月-2013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NICU住院的改良Fisher分级≥3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检查。记录大脑中动脉m BFV及双侧I/C m BFV。终点事件为DCI。计算I/C m BFV和大脑中动脉m BFV≥120 cm/s预测DC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共44例患者纳入研究,共18例患者发生了迟发性脑缺血,发生率为41%。以大脑中动脉m BFV≥120 cm/s为标准时,TCD诊断的敏感性是77.8%,特异性是50%,阳性预测值53.8%,阴性预测值为75%。以I/C m BFV≥1.5为标准时,TCD的敏感性是71.8%,特异性是41.7%,阳性预测值50%,阴性预测值为71.4%。结论对于高Fisher分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TCD仍是预测迟发性脑缺血的有利工具。与I/C m BFV≥1.5为标准相比,m BFV≥120 cm/s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速度 脑血管痉挛 迟发性脑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经颅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D高血流速与颅内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及MRA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爱琴 商淑芹 杨美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5期417-419,共3页
目的 探讨TCD高血流速与颅内动脉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 ,以提高TCD诊断颅内血管病变的准确性。方法 对TCD出现一支以上血管血流速明显增高的 84例患者与其MRA或DSA结果相比较。结果  84例TCD血流速明显增高者其MRA及DSA检查结果有 80... 目的 探讨TCD高血流速与颅内动脉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 ,以提高TCD诊断颅内血管病变的准确性。方法 对TCD出现一支以上血管血流速明显增高的 84例患者与其MRA或DSA结果相比较。结果  84例TCD血流速明显增高者其MRA及DSA检查结果有 80例发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以及其他脑血管病变。结论 TCD高血流速对诊断颅内大动脉的狭窄或闭塞以及脑血管疾病鉴别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D高血流速 MRA 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及其正常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丁美修 罗其中 +4 位作者 陈文琴 杭春华 刘永戢 王捷敏 王秉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18-21,共4页
本文叙述了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及其对36例正常人颅内脑底动脉血流参数的测定结果。血流信号以快速傅里叶转换的实时频谱显示。血流参数包括峰速、平均包络线速度、S/D和PI。通过颈动脉压迫试验、血流方向及取样深度确定被测血管。... 本文叙述了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及其对36例正常人颅内脑底动脉血流参数的测定结果。血流信号以快速傅里叶转换的实时频谱显示。血流参数包括峰速、平均包络线速度、S/D和PI。通过颈动脉压迫试验、血流方向及取样深度确定被测血管。比较左右两侧脑底动脉平均速度的差异。分析大脑中动脉在不同取样深度血流速度的变化和年龄对血流速度的影响。简单介绍这些血流参数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脑血液动力学 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痰活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轻症椎动脉型颈椎病对于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冷安明 杨静 赵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17-1719,共3页
目的:探讨祛痰活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轻症椎动脉型颈椎病对于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气虚血瘀型轻症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口服服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 目的:探讨祛痰活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轻症椎动脉型颈椎病对于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气虚血瘀型轻症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口服服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祛痰活血汤治疗,都进行14 d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显效率是96.3%,对照组的总显效率是87.5%,在总显效率上,治疗组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的眩晕与头痛评分都明显下降(P<0.05),同时经过治疗,在眩晕与头痛评分上,治疗组比对照组低(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的颅内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和颈椎曲度、颈椎屈伸活动程度都明显上升(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收缩期峰、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和颈椎曲度、颈椎屈伸活动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痰活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轻症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增加颅内动脉血流速度,从而有利于颈椎病理状况的改善,提高总体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痰活血汤 气虚血瘀型 椎动脉型颈椎病 颅内动脉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正常新生儿颅内动脉血流速度 被引量:5
15
作者 毛健 顾荣燕 韩玉昆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67-269,273,共4页
应用彩色多普勤超声显像仪,以前囟及颞缝为声窗对71例正常新生儿颈内动脉(ICA)、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血流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 应用彩色多普勤超声显像仪,以前囟及颞缝为声窗对71例正常新生儿颈内动脉(ICA)、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血流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mV)与经后龄(PCA)高度正相关,尤以平均血流速度最为显著(P<0.001);生后日龄对Vs,mV有明显影响;搏动指数、阻力指数与PCA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颅内动脉 脑血流速度 超声波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矢状窦引流桥静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永超 邓雪飞 +4 位作者 韩卉 罗福成 连娟 陈训 章仁品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7-680,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上矢状窦引流桥静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为脑静脉血流动力学研究提供新的参考数据。方法:选择20例神经外科开颅术后1年的患者,经术后骨窗彩超观测上矢状窦引流桥静脉。结果:桥静脉呈节段性集中分布,分为前段组和后段组两... 目的:通过对上矢状窦引流桥静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为脑静脉血流动力学研究提供新的参考数据。方法:选择20例神经外科开颅术后1年的患者,经术后骨窗彩超观测上矢状窦引流桥静脉。结果:桥静脉呈节段性集中分布,分为前段组和后段组两组。前段组桥静脉数目为(3.1±1.4)支,直径为(2.7±0.7)mm,注入角度为(96±33)°,平均血流速度为(10.0±2.8)cm/s。后段组桥静脉数目为(5.8±1.0)支,直径为(3.2±1.2)mm,注入角度为(41±24)°,平均血流速度为(11.4±2.8)cm/s。与前段组相比较,后段组桥静脉的数目较多,直径较大,注入角度较小,血流速度较快。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术后骨窗能够观测到上矢状窦引流桥静脉的形态和血流速度,为脑静脉血流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数据,并为神经外科术后监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 血流速度 多普勒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过度换气指数评价脑血管反应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欣 华扬 凌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505-508,共4页
目的探讨在过度换气试验中,应用过度换气指数(HVI)评价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7名健康体检者,采用自身配对设计,应用TCD监测屏气试验及过度换气试验前、后的双侧MCA平均血流速度。计算屏气时间及过度换气时间均为10^-... 目的探讨在过度换气试验中,应用过度换气指数(HVI)评价脑血管反应性(CVR)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7名健康体检者,采用自身配对设计,应用TCD监测屏气试验及过度换气试验前、后的双侧MCA平均血流速度。计算屏气时间及过度换气时间均为10^-30s时的屏气指数(BHI)、过度换气流速下降率(HVR);建立包含时间因素的过度换气指数(HVI)计算公式,HVI=(静息状态平均血流速度-过度换气后平均血流速度)×100/(静息状态平均血流速度×过度换气秒数)。以BHI为标准,评价以HVI反映CVR的可行性。结果①过度换气时间30s以内,MCA血流速度变化随时间延长呈线性降低,30s后进入平台期。②HVI为1.48±0.24,BHI为1.47±0.2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且呈正相关(r=0.72,P=0.00),回归方程为Y(BHI)=0.000+0.984X(HVI)。HVR为(30.3±5.5)%,与HVI具有相关性(r=0.536,P=0.00),但与BHI无相关性(r=0.07,P=0.34)。结论过度换气及屏气时间为10^-30s时,运用HVI及BHI作为评价CVR的指标具有相同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血流速度 屏气试验 过度换气试验 脑血管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颅内灌注与升主动脉血流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龚方戚 孙眉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62-163,共2页
作者应用二维脉冲多普勒,对24例正常新生儿在生后24h、48h、72h以内及1周,连续4次测定大脑前动脉最大血流过度(Vmax),舒张末血流速度(Ved)和升主动脉峰值血流速度(PFVAO)。发现Vmax,Ved,V... 作者应用二维脉冲多普勒,对24例正常新生儿在生后24h、48h、72h以内及1周,连续4次测定大脑前动脉最大血流过度(Vmax),舒张末血流速度(Ved)和升主动脉峰值血流速度(PFVAO)。发现Vmax,Ved,Vmax/PFVAO和Ved/PFVAO随着时间推延而逐渐增高,提示颅内灌注随日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其生后前7天的平均值分别为28.00~43.40cm/s,10.60~16.80cm/s,0.40~0.62和0.16~0.24。PFVAO和大脑前动脉阻力指数(PI)则保持稳定,其平均值分别为68~71cm/s和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颅内灌注 升主动脉血流 测定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脊髓损伤患者大脑动脉血流检测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胜军 李雪梅 张贵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10期618-619,共2页
目的检测高位脊髓损伤患者伤后不同时期大脑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特点。方法对 47例不同时期高位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伤后 3— 6个月与 6个月以上患者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有显著差异。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大脑动脉血流改... 目的检测高位脊髓损伤患者伤后不同时期大脑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特点。方法对 47例不同时期高位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伤后 3— 6个月与 6个月以上患者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有显著差异。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大脑动脉血流改变 ,对临床治疗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 超声检查 大脑动脉 血流速度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大脑中动脉深度对血流值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广生 王丽萍曲 +1 位作者 方何祥 王耀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1-92,共2页
的探讨不同检测深度时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180例健康成人。结果提示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值,不但与年龄、性别有关,还与检测样本深度有密切相关性。
关键词 检测深度 大脑中动脉 血液流速 超声波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