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nturion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系统对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中房水迷流的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建辉 林力平 林青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Centurion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系统处理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中房水迷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12眼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中出现房水迷流的患者资料,术中应用Centurion的前节玻璃体切割程序应对房水迷流,观察手术前后... 目的探讨Centurion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系统处理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中房水迷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12眼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中出现房水迷流的患者资料,术中应用Centurion的前节玻璃体切割程序应对房水迷流,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滤过泡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中出现不同程度房水迷流,进行前节玻璃体切割后前房深度恢复,均顺利完成超声乳化;术后前房均形成;术后1周,1眼出现脉络膜脱离前房浅Ⅰ度,予以激素治疗及加压包扎,1周后前房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未再有浅前房情况出现。治疗前患者眼压为(39.75±13.19)mmHg(1 kPa=7.5 mmHg),术后1个月眼压为(13.23±2.68)mmHg、术后3个月眼压为(14.19±1.79)mmHg,随访期间不需要辅助抗青光眼滴眼液治疗。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期间未见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滤过泡无功能等并发症出现。结论Centurion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系统作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中房水迷流的快速有效应对手段,可降低浅前房操作下角膜内皮损伤的风险,规避了因房水迷流引起的术中、术后浅前房并发症,节省了手术时间和治疗费用,使得该手术更加安全、经济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水迷流 centurion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系统 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屈光预测误差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孔佳怡 张自峰 +2 位作者 李曼红 田超伟 王雨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0-375,共6页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预测误差(PE)。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5月至2022年1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IOL植入...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预测误差(PE)。方法本研究纳入2014年5月至2022年1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IOL植入术的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96例(96眼)。分析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实际等效球镜度(SE),计算PE和绝对屈光误差(ARE),并分析PE与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平坦角膜曲率(K f)、陡峭角膜曲率(Ks)、平均角膜曲率(Km)、角膜散光度(Cyl)、眼压(IOP)、BCVA、角膜散光轴向、黄斑疾病诊断分类和术中玻璃体内填充物种类的相关性。结果术后早期(术后3 d内),96例患者BCV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例患者术后早期实际SE与术前预测屈光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E为(1.47±2.54)D,其中近视漂移患者61例,PE为(-1.81±3.07)D,远视漂移患者35例,PE为(0.87±0.96)D。术后1个月,12例随访患者BCV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例随访患者术后1个月实际SE与术前预测屈光度、术后早期实际SE之间以及术后早期实际SE与术前预测屈光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随访时间大于1年(术后长期)的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BCV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近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术前AL、Cyl均呈负相关(均为P<0.05);近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黄斑疾病诊断分类相关(P<0.05),且病理性近视黄斑裂孔患者较其他类型黄斑疾病患者近视漂移程度更大(P<0.05);近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术前ACD、TL、Kf、Ks、Km、IOP、BCVA,玻璃体内填充物种类以及角膜散光轴向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远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术前Cyl呈正相关(P<0.05);远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玻璃体内填充物种类存在相关性(P<0.05),且术中玻璃体内硅油填充患者较玻璃体内无填充物患者远视漂移程度更大(P<0.05)。远视漂移患者术后早期PE与术前AL、ACD、TL、Kf、Ks、Km、IOP、BCVA,黄斑疾病诊断分类以及角膜散光轴向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黄斑疾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IOL植入术后早期存在以近视漂移为主的PE,其漂移程度随时间的增加可逐渐减轻。屈光漂移的方向和程度可能与患眼术前AL、Cyl,黄斑疾病诊断分类和术中玻璃体内填充物种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疾病 白内障 联合手术 玻璃体切割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 屈光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nturion白内障超声乳化系统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曦 刘肖艺 刘庆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49-1751,共3页
目的:探讨Centurion白内障超声乳化系统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32例(32眼),应用Centurion白内障超声乳化系统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情况... 目的:探讨Centurion白内障超声乳化系统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32例(32眼),应用Centurion白内障超声乳化系统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情况、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术后1周及3个月眼压均在正常范围,角膜内皮计数较术前下降,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Centurion白内障超声乳化系统对玻璃体切除术后的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术安全有效,可以维持眼压稳定,降低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urion白内障超声乳化系统 白内障 超声乳化 玻璃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晓鹏 焦军杰 +2 位作者 王爽 李彦 刘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4-376,共3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ediabetic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我科住院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PDR患者56例(75眼),术后随访6~6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ediabetic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我科住院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PDR患者56例(75眼),术后随访6~60(28.24±5.47)个月。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视力提高者70眼(93.33%),视力不变者3眼(4.00%),视力下降者2眼(2.67%)。术后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眼压分别为(20.3±9.2)mmHg(1kPa=7.5mmHg)、(17.1±7.3)mmHg、(19.2±8.5)mmHg,与术前的(12.7±6.1)mmHg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后囊膜混浊8眼,角膜轻度水肿5眼,前房渗出5眼,玻璃体再出血2眼,视网膜脱离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眼。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安全有效,术后视力提高较明显,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超声乳化 玻璃体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与房角分离治疗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泳 冯松福 邓金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7-47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和钝性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晶体半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和钝性房角分离法治疗18例(18眼)伴有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的闭角...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和钝性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晶体半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和钝性房角分离法治疗18例(18眼)伴有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手术技巧、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及并发症进行探讨。结果 18例(18眼)患者术后1d、1周和3个月的平均视力分别为0.30±0.41、0.37±0.32和0.52±0.36,较术前平均视力0.15±0.19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d、1周、3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8.3±7.8)mmHg(1kPa=7.5mmHg)、(15.8±3.9)mmHg、(16.2±2.6)mmHg,与术前用药前平均眼压(30.7±6.5)mmHg及药物治疗后平均眼压(17.2±4.8)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前房深度(3.04±0.38)mm较术前(1.98±0.31)mm显著增加(P<0.05);术后患者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房角粘连关闭象限不同程度开放,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和钝性房角分离治疗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玻璃体切割 白内障 晶体半脱位 闭角型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应用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帅飞 陈彬川 李佳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61,64,共4页
目的分析1.8 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眼前后节联合手术中的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 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玻璃体切割术57例(57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完成后仅作水密封角膜切口,眼... 目的分析1.8 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眼前后节联合手术中的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 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玻璃体切割术57例(57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完成后仅作水密封角膜切口,眼后节手术操作结束时,根据预后评估及后续治疗方案决定是否人工晶状体植入和硅油填充,需要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者,3.0 mm穿刺刀扩大主切口,囊袋内植入可折叠人工晶状体1枚,观察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术中、术后早期、远期并发症,随访1~24个月。结果 57眼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均无角膜切口渗漏、前房消失及后囊膜破裂发生,气-液交换时前房出现气泡1眼。人工晶状体植入且硅油填充10眼,人工晶状体植入但未硅油填充15眼,硅油填充但未人工晶状体植入32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改善51眼(89.5%),视力不变6眼(10.5%),术后早期一过性低眼压2眼(3.5%)。末次随访时手术切口均密闭良好,前房中深,晶状体缺如或人工晶状体在位,无人工晶状体夹持及移位发生。结论在眼前后节联合手术中,1.8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角膜切口无需缝合,术中前房稳定,手术安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随着人工晶状体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选用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切口超声乳化 白内障 玻璃体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袋外超声乳化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疗效 被引量:7
7
作者 丁刚 韩旭光 +1 位作者 于涛 张玉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74-1375,共2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玻璃体切割手术极大地改善了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的症状。但术后白内障的发生,影响了患者的视力及眼底的观察及治疗。目前传统白内障手术方式为囊袋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但玻切术后导致眼内结构的改变:小瞳...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玻璃体切割手术极大地改善了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的症状。但术后白内障的发生,影响了患者的视力及眼底的观察及治疗。目前传统白内障手术方式为囊袋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但玻切术后导致眼内结构的改变:小瞳孔,悬韧带松弛,后囊易破裂,玻璃体缺失改变了眼内液体动力学等[1-2],使白内障手术时难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囊袋 并发性白内障 玻璃体切割 白内障手术 玻璃体缺失 小瞳孔 玻璃体切割手术 后囊 眼内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PDR临床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陈明 蔡小军 +2 位作者 胡梅 张启明 王永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70-872,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年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PDR合并白内障患者30例(40眼),均采用超...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年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PDR合并白内障患者30例(40眼),均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5个月,观察患者随访末期视力变化、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中央角膜厚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患者视力光感至数指者22眼,0.02~0.10者12眼,〉0.10~0.20者6眼:术后光感至数指者8眼,0.02~0.10者6眼,〉0.10~0.20者8眼,〉0.20~0.30者12眼,〉0.30者6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965.15±328.45)μm,术后为(2697.22±289.65)μ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中央角膜厚度为(523.25±33.15)μm,术后为(524.78±15.63)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术中6眼出现手术操作区出血,未发生后囊膜破裂及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8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6眼出现不同程度角膜水肿,4眼出现前房内纤维素性渗出,4眼出现后囊膜混浊,4眼出现虹膜后粘连,2眼出现暂时性玻璃体积血。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合并白内障能更好地提高患眼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玻璃体切割 白内障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后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谭娅 周希瑗 +1 位作者 徐智勇 王秀青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3-376,共4页
背景 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的发生率增加,而玻璃体切割术后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难度更大,且手术并发症更多.对玻璃体切割术后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有助于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目的 分析和比较玻... 背景 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的发生率增加,而玻璃体切割术后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难度更大,且手术并发症更多.对玻璃体切割术后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有助于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目的 分析和比较玻璃体切割术后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纳入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收治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者193例200眼,依据白内障术前是否行玻璃体切割术分为玻璃体切割组及非玻璃体切割组,前者依据患眼是否有硅油亚分为硅油眼组和无硅油眼组.对各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眼的术中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玻璃体切割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后囊膜破裂、悬韧带松弛、瞳孔不易扩大及虹膜弹性差的发生率分别为7.84%、3.92%、1.96%和1.96%,非玻璃体切割组分别为5.37%、0.67%、7.38%和1.34%,2个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06、0.160、0.303、1.000);硅油眼组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00%、3.57%、3.57%和3.57%,无硅油眼组分别为17.39%、4.35%、0.00%和0.00%,硅油眼组后囊膜破裂的发生率高于无硅油眼组,2个组间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2).非玻璃体切割组、硅油眼组和无硅油眼组术中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4.77%、10.71%和21.74%,硅油眼组和无硅油眼组与非玻璃体切割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70、0.392).各组均未见虹膜损伤及脉络膜出血.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眼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与非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眼相比无明显增加,但与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眼比较,术中无硅油眼的后囊膜更容易破裂,术中应仔细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并发症 白内障/手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并发症 晶状体 后囊膜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并发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被引量:8
10
作者 荣华 张美萍 +1 位作者 陈建梅 崔红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62-1065,共4页
目的探讨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8月96例(106眼)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均行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 目的探讨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8月96例(106眼)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均行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改善程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91眼(占85.85%),视力不变15眼(占14.15%);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前房反应和一过性高眼压。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为9.43%,前房反应的发生率为8.49%,术后一过性高眼压(术后1个月内眼压高于25mmHg,1kPa=7.5mmHg)的发生率为19.81%;术后6个月有12眼(11.32%)发生后囊膜混浊,其中5眼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结论2.2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并发白内障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 微切口超声乳化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新成 陈晨 +3 位作者 贾砚文 卢国华 谢阳 潘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80-983,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保守治疗无效的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12例患者采用囊袋拉钩辅助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玻璃体手术处...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保守治疗无效的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12例患者采用囊袋拉钩辅助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23G玻璃体手术处理半脱位晶状体,之后进行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对术前及术后视力、眼压、散光度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术后人工晶状体情况及手术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12例12眼患者均顺利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摘除脱位晶状体,同时行巩膜层间固定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显著,裸眼视力从治疗前0.14±0.12提高至治疗后0.44±0.17(t=-5.031,P<0.001);最佳矫正视力从治疗前0.29±0.17提高至治疗后0.57±0.15(t=-4.366,P<0.001);术前眼压为(28.30±8.87)mmHg(1kPa=7.5mmHg),术后3个月眼压为(14.70±3.4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P<0.05);术后3个月总散光度为(-1.35±0.73)D,角膜散光度为(-1.48±0.70)D,两者具有相关性(r=0.91,P<0.01)。术后1眼发生人工晶状体襻与光学区分离,取出人工晶状体再次使用相同方法治疗。术后3个月所有人工晶状体位置稳定,无偏心、扭曲等,术后眼前节炎症反应轻。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效果较好,手术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 巩膜层间固定 玻璃体切割 超声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斑前膜合并白内障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前后屈光状态改变 被引量:15
12
作者 余盈盈 黎晓新 鲍永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25-1029,共5页
背景 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是老年人常见的眼部疾病,其主要治疗方法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而确定术前计算IOL屈光度时所用的IOL 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的眼轴长度是... 背景 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是老年人常见的眼部疾病,其主要治疗方法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而确定术前计算IOL屈光度时所用的IOL 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的眼轴长度是否受黄斑前膜的影响对术眼术后获得准确的屈光度至关重要.目的 了解IMEM患者行白内障联合玻璃体手术后屈光变化的特征.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IMEM合并ARC的患者42例42眼为IMEM合并ARC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同期纳入单纯ARC患者47例47眼为单纯ARC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术前应用IOL 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术眼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应用SRK-T公式计算出IOL植入后的预期屈光度.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和医学验光,计算其等效球镜度数作为术后实际屈光度,并对术后实际屈光度与预期屈光度进行对比分析.对两个组间术眼手术前后屈光度的误差进行比较,对IMEM合并ARC患者术后屈光度误差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两个组间患者年龄、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63、0.704、0.770).IMEM合并ARC组和单纯ARC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0).IMEM合并ARC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实际屈光度绝对值均明显高于术前预期屈光度绝对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纯ARC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实际屈光度绝对值明显高于术前预期屈光度绝对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O01);但IMEM合并ARC组与单纯ARC组间手术前后的屈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417,P=0.520).IMEM合并ARC组术眼术后1个月、3个月的屈光度误差分别为(-0.727±0.666)D和(-0.628±0.627)D,单纯ARC组分别为(-0.664±0.644)D和(-0.642±0.550)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036,P=0.849;F时间=1.523,P=0.221);IMEM合并ARC组术前黄斑中心凹厚度为(474.89±135.76) μm,术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值为(-83.84±91.12)μm,术后3个月为(-158.53±113.03)μm.IMEM合并ARC组术眼术后1个月和3个月屈光度误差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间均无明显相关性(r=0.200,P=0.229;r=0.065,P=O.698).结论 IMEM合并ARC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玻璃体手术后呈现的近视漂移现象和程度与单纯ARC患者术后相似,证实IOLMaster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的眼轴长度不受黄斑前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 白内障/手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玻璃体切割 屈光度 眼轴 近视漂移 生物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怡 卢奕 +1 位作者 陆国生 褚仁远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特点、安全性和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9年 7月~2 0 0 0年 3月本中心对 2 1例 2 1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实施超声乳化手术 ,分析了术中的难点及并发症。共随访 6~12 m o。结果 玻...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特点、安全性和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9年 7月~2 0 0 0年 3月本中心对 2 1例 2 1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实施超声乳化手术 ,分析了术中的难点及并发症。共随访 6~12 m o。结果 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手术难度大 ,术中易出现并发症 :前房变浅瞳孔缩小者 8例 ;悬韧带断裂晶状体坠入玻璃体腔 2例 ;后囊膜破裂 2例。术后矫正视力提高者 19例 (90 .48% ) ,视力无改变 2例 (9.5 2 % )。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手术难度高、并发症多 ,采用超声乳化术易于调节和稳定眼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 手术后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罗毅 梅海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7-579,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PDR患者120例(142眼),均给予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 目的探讨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PDR患者120例(142眼),均给予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根据手术切口不同随机分为微创切口的观察组(60例70眼)和常规切口的对照组(60例72眼)。术中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术前和术后1周、2周、3周和4周检测两组患者的视力和角膜散光情况。结果两组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术后角膜水肿(8.33%)、角膜混浊(3.33%)、虹膜粘连(1.67%)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6.6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1周、2周、3周和4周视力较术前显著增加,角膜散光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术后1周、2周、3周和4周视力高于对照组,角膜散光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PDR能够促进视力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 超声乳化 微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梅海峰 邢怡桥 +1 位作者 杨安怀 艾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6期487-488,共2页
目的 评价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4 5例 4 5眼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2 5例 2 5眼行巩膜隧道... 目的 评价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4 5例 4 5眼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2 5例 2 5眼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术 ,2 0例 2 0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 ,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患眼视力、黄斑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 3月 ,所有患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最佳矫正视力 0 .0 1~ 0 .1者 6眼 ,0 .2~ 0 .3者 18眼 ,0 .4~ 1.0者 2 1眼 ,术后早期并发症为角膜水肿 3眼 ,黄斑区视网膜水肿 3眼 ,术后远期并发症为后发性白内障 11眼 ,需Nd :YAG激光治疗 ,黄斑裂孔重新裂开 2眼。结论 对于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安全、临床效果好、术后并发症轻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割 超声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后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探讨
16
作者 童剑萍 楼定华 王竞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2-642,共1页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 术后 超声乳化 白内障摘出术 回顾性研究 患者 白内障手术 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全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擎 项奕 彭婧利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757-759,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全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全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14例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观察患者视力、眼压及合并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矫正视力高于术前矫正视...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全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全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14例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观察患者视力、眼压及合并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矫正视力高于术前矫正视力(P<0.05);术后7 d眼压(17.78±2.63)mmHg低于术前眼压(21.85±4.80)mmHg;术后10眼(71.4%)矫正视力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闪辉情况加重8眼(57.1%),在使用地塞米松+万古霉素球旁注射7 d后,闪辉情况得到控制;14例中均未出现玻璃体出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黄斑囊样水肿。结论: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是一种行之有效、安全、经济且减少患者痛苦的治疗全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玻璃体切割 全葡萄膜炎 继发性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IOL计算公式对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度预测准确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林丽 陈亦棋 沈丽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4-208,共5页
目的评估不同人工晶状体(IOL)计算公式预测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前后联合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屈光度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临床研究设计。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 目的评估不同人工晶状体(IOL)计算公式预测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前后联合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屈光度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临床研究设计。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在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拟行前后联合术的ARC合并IMEM患者(ARC+IMEM组)共30例30眼,ARC患者(ARC组)共32例32眼,术中均植入Adapt-AO IOL。IOL度数使用IOL-Master以SRK-T公式及Haigis公式计算所得。使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术前及术后黄斑中心凹的厚度。计算各组不同公式计算IOL度数的术后平均屈光预测误差(ME)和平均绝对屈光预测误差(MAE);分析术后各公式屈光误差与黄斑厚度变化值的相关性。结果ARC+IMEM组患者术后Haigis公式ME和MAE分别为(-0.47±0.66)D、(0.63±0.44)D,SRK-T公式ME和MAE分别为(-0.60±0.59)D和(0.73±0.41)D;ARC组患者术后Haigis公式ME和MAE分别为(-0.18±0.74)D和(0.68±0.65)D;SRK-T公式ME和MAE分别为(-0.23±0.85)D和(0.75±0.69)D;各组间ME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5.093,P=0.026),不同公式间ME和MAE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E:F公式=0.393,P=0.532;MAE:F公式=0.695,P=0.406)。ARC+IMEM组术后Haigis公式MAE≤0.25 D、≤0.5 D及≤1.0 D的患者比例与AR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RC+IMEM组患者术后SRK-T公式MAE≤0.25 D的患者比例较ARC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4,P=0.007)。ARC+IMEM组术后3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值为(-97.4±115.3)μm,与Haigis公式和SRK-T公式术后ME均呈正相关(r=0.369,P=0.045;r=0.421,P=0.021)。结论在参数未优化条件下,ARC+IMEM患者Haigis公式计算IOL度数测量ME值略小于SRK-T公式。近视漂移程度可能与黄斑厚度的变化值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白内障 屈光 生物测量 超声乳化摘出术 玻璃体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治疗晶状体脱位 被引量:2
19
作者 田锁成 雷建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77-778,共2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治疗晶状体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晶状体脱入玻璃体内的患者30例(30眼),其中眼球钝挫伤引起的晶状体全脱位25眼,针拨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全脱位2眼,白内障摘出术中晶状体核脱入玻璃体...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治疗晶状体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晶状体脱入玻璃体内的患者30例(30眼),其中眼球钝挫伤引起的晶状体全脱位25眼,针拨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全脱位2眼,白内障摘出术中晶状体核脱入玻璃体内3眼。根据脱入玻璃体内的晶状体核硬度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及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必要时行硅油填充。术后随访0.5~1a,观察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及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19例(19眼);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10例(10眼);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及硅油充填术1例(1眼)。术后视力:0.1~0.3者16眼,0.3~0.5者9眼,0.5以上者5眼;术后继发青光眼3眼,经降眼压治疗后恢复正常范围。术后随访期间未发现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人工晶状体偏位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治疗晶状体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 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 晶状体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nturion白内障智能超声乳化手术系统处理晶状体半脱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叶向彧 王艳 +2 位作者 胡颖峰 关照 王铮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39-841,共3页
目的评价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Centurion白内障智能超声乳化手术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应用Centurion白内障智能超声乳化手术系统的效果,观察术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黄... 目的评价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Centurion白内障智能超声乳化手术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应用Centurion白内障智能超声乳化手术系统的效果,观察术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人工晶状体位置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10眼(66.7%)最佳矫正视力≥0.6,其余5眼最佳矫正视力≥0.2~0.6,矫正不良的主要原因是由高度近视或外伤所致的黄斑病变。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复查均未发现视网膜脱离、人工晶状体脱位、脉络膜上腔出血、黄斑囊样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Centurion白内障智能超声乳化手术系可安全、有效地完成晶状体半脱位的超声乳化手术,避免玻璃体视网膜并发症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半脱位 超声乳化 centurion白内障智能超声乳化手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