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南北方过渡带水源涵养服务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豫南地区为例
1
作者 祁玉馨 董孝斌 +2 位作者 肖晓民 闫逸晨 叶巧茹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7-347,共11页
[目的]探讨豫南地区水源涵养服务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国南北方过渡带水资源管理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InVEST模型对2000—2020年豫南地区的产水服务和水源涵养服务进行了定量评估,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水源涵养的空间聚集... [目的]探讨豫南地区水源涵养服务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国南北方过渡带水资源管理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InVEST模型对2000—2020年豫南地区的产水服务和水源涵养服务进行了定量评估,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水源涵养的空间聚集情况,借助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探究水源涵养服务的主要影响因子,结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在局部空间上揭示了不同因子对水源涵养服务的影响程度及方向。[结果]①2000—2020年豫南地区产水量和水源涵养量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产水量由3.56×10^(10) m^(3)下降至2.65×10^(10) m^(3),水源涵养量由1.87×10^(9) m^(3)下降至1.23×10^(9) m^(3)。②豫南地区水源涵养服务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聚集情况,以“高—高”聚类和“低—低”聚类为主。③气候因素是水源涵养服务空间异质性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其影响较小。④在局部空间上,降水量,NDVI和GDP对豫南地区水源涵养服务呈现正向作用,而实际蒸散发和人口密度呈现负向作用。[结论]应注重优化豫南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关注南水北调中段工程,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保障其水生态安全和水环境健康,促进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服务 产水量 豫南地区 地理探测器 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南稻区再生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控
2
作者 赵海英 钟思志 +6 位作者 刘祥臣 丰大清 余贵龙 谷梦轩 李歌星 吕未 付强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5年第2期8-14,54,共8页
近年来,一些次要病虫害的发生给豫南稻区再生稻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豫南稻区再生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为“三病三虫”,即立枯病、纹枯病、稻瘟病、稻水象甲、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各县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特别是立枯病已成为制约豫南稻... 近年来,一些次要病虫害的发生给豫南稻区再生稻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豫南稻区再生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为“三病三虫”,即立枯病、纹枯病、稻瘟病、稻水象甲、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各县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特别是立枯病已成为制约豫南稻区再生稻发展的主要障碍,其他如大螟、稻飞虱、恶苗病、稻曲病等病虫害发生程度极轻或基本不发生。结合理论与实践提出了强化农业防治、重视物理防治、加强生物防治、利用化学防治的绿色综合防控建议,以期为再生稻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南 再生稻 发生规律 防控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度法和DTOPSIS法的豫南地区紫云英种质资源综合评价与筛选
3
作者 张琳 丁丽 +9 位作者 杜光辉 魏一苗 程捷 张丽霞 聂良鹏 史鹏飞 刘耀 申培林 祝孔馨 吕玉虎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8期28-34,共7页
为筛选出适宜豫南地区的紫云英新品种,为紫云英品种推广提供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度法、DTOPSIS法对11个紫云英品种的10个主要性状开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度分析中,排序前5位品种依次为信紫3号、信紫2号、宁波大桥、闽紫8号、湘... 为筛选出适宜豫南地区的紫云英新品种,为紫云英品种推广提供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度法、DTOPSIS法对11个紫云英品种的10个主要性状开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度分析中,排序前5位品种依次为信紫3号、信紫2号、宁波大桥、闽紫8号、湘紫4号;DTOPSIS法排序前5位依次为信紫3号、信紫2号、闽紫8号、宁波大桥、湘紫4号;种子产量排序前5位品种依次为信紫3号、信紫2号、弋江紫、信紫1号、闽紫8号。综合3种方法可见,信紫3号、信紫2号、桂早紫1号排名稳定,其余品种综合评价的位次存在差异。各参试品种种子产量排名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DTOPSIS法排序的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691和0.764,表明2种分析方法均能反映紫云英品种的优劣。其中,DTOPSIS法C_(i)值最大差异率达81.59%、区分度为0.6890,其区分能力要优于灰色关联度法。依据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初步筛选出适宜豫南地区的高产紫云英品种为信紫3号、信紫2号、弋江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种质资源 灰色关联度法 DTOPSIS法 综合评价 豫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县域集市村特征及其对村镇规划的启示——以河南省宁陵县为例
4
作者 吴娜琳 石博源 +1 位作者 李小建 武小妮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146,共8页
明确集市村空间分布特征、发展条件与潜力是科学定位其在村镇聚落体系中功能的前提。以豫东平原宁陵县为研究区域,从空间分布、资源规模等多个方面,采用空间分析法、景观分析法等多种手段,将72个集市村与274个非集市村进行对比研究,结... 明确集市村空间分布特征、发展条件与潜力是科学定位其在村镇聚落体系中功能的前提。以豫东平原宁陵县为研究区域,从空间分布、资源规模等多个方面,采用空间分析法、景观分析法等多种手段,将72个集市村与274个非集市村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平原县域集镇布局基本符合“六边形”格局;(2)集市村多位于行政边界地带,是二级中心地远距离辐射不足的补充;(3)集市村居民点用地更加集聚高效;(4)集市村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人力资源、土地资源更加丰富,非农产业发展基础更具优势,基础设施条件更利于现代农业发展,且综合发展潜力更大。鉴于此,在村镇规划与建设过程中,集市村可以作为仅次于集镇的重要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市 中心村 村镇规划 平原县域 河南省宁陵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南地区大樱桃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照银 王永菊 +3 位作者 杨丽丽 梁兰真 李明丽 高文胜 《中国果树》 2024年第7期139-142,共4页
鲁中南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发展大樱桃以来,经过40多年的实践探索,已成为山东省大樱桃核心产地,在富民增收和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露地种植和大棚种植搭配的种植格局,让该地区大樱桃供应时间有效延长,形成分季生产、分期... 鲁中南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发展大樱桃以来,经过40多年的实践探索,已成为山东省大樱桃核心产地,在富民增收和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露地种植和大棚种植搭配的种植格局,让该地区大樱桃供应时间有效延长,形成分季生产、分期上市的发展格局。分析了鲁中南地区大樱桃产业现状,该区域是全国四大樱桃集中产地之一和全国最大的大棚樱桃种植区域,淄博市沂源县燕崖镇建有全国最大的大樱桃交易市场,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大樱桃)”,潍坊市临朐县被授予“中国大棚樱桃第一县”称号。梳理了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市场营销链条建设滞后、品牌建设有待加强、数字化技术应用较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大樱桃高质量发展应确立的总体思路,提出了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优化栽植品种结构、推进标准集约生产、提升品质和品牌价值、加强产业融合发展、健全推广服务体系等6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实现大樱桃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南 大樱桃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龙王(石+童)碱性花岗岩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0
6
作者 陆松年 李怀坤 +4 位作者 李惠民 宋彪 王世炎 周红英 陈志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62-768,共7页
华北克拉通南缘发育一系列碱性岩体,前人曾划出3个碱性岩带,龙王碱性岩位于中带,对该岩体形成的确切时代仍有较大争议。一些学者将该岩体作为晋宁期伸展体制下形成的碱性岩,并认为这期岩浆活动与扬子北缘同时代的裂解型岩浆活动可以对... 华北克拉通南缘发育一系列碱性岩体,前人曾划出3个碱性岩带,龙王碱性岩位于中带,对该岩体形成的确切时代仍有较大争议。一些学者将该岩体作为晋宁期伸展体制下形成的碱性岩,并认为这期岩浆活动与扬子北缘同时代的裂解型岩浆活动可以对应。作者等进行了TIMS和SHRIMP法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样品(T26)采自河南省栾川县庙子镇之北的卢氏管村西的钠铁闪石正长花岗岩。TIMS法U-Pb上交点年龄为1637Ma±33Ma,SHRIMP法206Pb/238U和207Pb/206Pb表面年龄平均值分别为1611Ma±19Ma和1625Ma±16Ma,3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我们选择SHRIMP法207Pb/206Pb表面年龄平均值1625Ma±16Ma作为龙王正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因此,龙王碱性花岗岩是华北克拉通1.8~1.6Ga裂解过程中最晚期碱性岩浆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南缘 河南 栾川县 龙王Chuang碱性花岗岩 U—Pb年龄 中元古代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河南省中、北部冬小麦播期和越冬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郭瑞 季书勤 +3 位作者 王汉芳 李向东 张德奇 程芳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40,共4页
利用近30 a气象资料,分析了小麦生育期内气温变化趋势,结合多年多点多品种播期试验,确定了河南省中、北部地区适宜的播种期。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内气温呈升高趋势,小麦生育期平均气温每年增加0.088 8℃;冬前气温也呈升高的趋势,冬前平... 利用近30 a气象资料,分析了小麦生育期内气温变化趋势,结合多年多点多品种播期试验,确定了河南省中、北部地区适宜的播种期。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内气温呈升高趋势,小麦生育期平均气温每年增加0.088 8℃;冬前气温也呈升高的趋势,冬前平均气温每年约增加0.054 5℃;越冬气温亦呈上升趋势,每年约增加0.078 8℃。综合理论与田间试验结果,河南省中北部地区冬小麦适宜播期应控制在10月7-10日,最晚不宜超过10月15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气候变化 中、北部地区 小麦 播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施用对豫南稻茬小麦群体质量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谢迎新 谢旭东 +3 位作者 白雪莹 周国勤 马冬云 王晨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5-170,共6页
为了研究豫南稻茬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的障碍因子及小麦群体质量指标,在豫南稻茬麦区田间条件下,系统研究了氮肥施用(0,150,225 kg/hm^2)对扬麦15和兰考1 982个冬小麦品种群体质量指标及产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2个冬小... 为了研究豫南稻茬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的障碍因子及小麦群体质量指标,在豫南稻茬麦区田间条件下,系统研究了氮肥施用(0,150,225 kg/hm^2)对扬麦15和兰考1 982个冬小麦品种群体质量指标及产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2个冬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均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说明在当前豫南稻茬麦区氮肥仍是影响小麦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并且在相同氮肥供应条件下,兰考198小麦籽粒产量明显高于扬麦15品种。研究还发现,实现该地区小麦产量6 000 kg/hm^2左右,产量构成需达到以下指标:成穗数490万~620万穗/hm^2,穗粒数42粒,千粒质量37 g以上。进一步分析发现,达到上述产量目标,小麦起身期群体茎蘖数为680万~780万穗,起身、拔节和开花期的适宜叶面积指数分别为2.89~3.20,4.08~5.60,6.09~7.61,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13 025~16 568 kg/hm^2,20 888~24 090 kg/hm^2,且开花期和成熟期粒数叶比和粒重叶比分别应高于0.38粒/cm^2和9.45 mg/cm^2。根据本试验结果,初步认为,兰考198较扬麦15更适宜当前豫南稻茬麦区种植,实现6 000 kg/hm^2产量水平,全生育期氮肥用量应在225 kg/hm^2左右,并达到主要生育时期适宜的群体质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南 冬小麦 稻茬 氮肥 群体质量指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豫中地区冬小麦旗叶生理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姜丽娜 贺远 +4 位作者 邵云 赵艳岭 余海波 祁诗月 李春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75-881,共7页
为探讨豫中地区冬小麦合理高效的氮肥运筹模式,以百农矮抗5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及运筹模式对冬小麦旗叶生长生理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运筹对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及... 为探讨豫中地区冬小麦合理高效的氮肥运筹模式,以百农矮抗5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及运筹模式对冬小麦旗叶生长生理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运筹对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随施氮总量的增加,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升高,硝酸还原酶活性也保持较高值。在基肥相同的条件下,增加拔节期追氮量能显著提高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施氮总量相同时,拔节期追氮量较多的处理对基施氮肥较少的处理有一定的补偿效应。氮肥运筹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其中N120+150模式下的穗粒数及粒重最高,N120+210模式下小麦成穗数及籽粒产量最高。综上,豫中地区生态环境下,施纯氮270 kg.hm-2,其中基施氮肥120 kg.hm-2、拔节期追施氮肥150 kg.hm-2的N120+150处理是较为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中地区 冬小麦 氮肥运筹 旗叶生理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部重点农区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37
10
作者 朱媛媛 汪紫薇 +1 位作者 罗静 崔家兴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47-1958,共12页
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地理探测器等分析方法测度了中国中部重点农区—河南省2006—2018年各市域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的时空耦合协调水平及具体类型特征,并定量探测了两系统协调发展的影响要素。研究表明:(1) 2006—2018年河南省新型城镇... 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地理探测器等分析方法测度了中国中部重点农区—河南省2006—2018年各市域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的时空耦合协调水平及具体类型特征,并定量探测了两系统协调发展的影响要素。研究表明:(1) 2006—2018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从0.339稳步上升到0.784,基本实现了"濒临失调→中度协调"的跨越,空间上呈"北部高南部低、中部高东西低"的特征。(2)河南省各市域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特征分异明显,长期为粮食安全滞后型市域占比29%,长期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滞后型市域占比53%。(3)影响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的核心要素转向土地与劳动力资源,外部经济变化对其协调发展所带来的敏感性逐步降低,科技进步始终是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的促进力。研究旨为中部农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扛稳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担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供给的使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粮食安全 重点农区 中国中部农区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豫南雨养区土壤微环境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德奇 岳俊芹 +9 位作者 李向东 王汉芳 邵运辉 方保停 杨程 秦峰 马富举 时艳华 陈远凯 程红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32-38,共7页
针对豫南雨养农业区降水基本满足作物生长需求但年内和年际间分配不均、土壤耕性差的生态实际,为解决小麦播种期和冬春干旱以及改善耕层水、肥、气、热等因子提供理论依据。于2007—2015年,在豫南雨养农业区进行了连续9a的大田定位试验... 针对豫南雨养农业区降水基本满足作物生长需求但年内和年际间分配不均、土壤耕性差的生态实际,为解决小麦播种期和冬春干旱以及改善耕层水、肥、气、热等因子提供理论依据。于2007—2015年,在豫南雨养农业区进行了连续9a的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模式对小麦生长季土壤水分、容重、温度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T1(传统翻耕)、T2(不覆盖/不深松+覆盖/免耕)、T3(覆盖/不深松+不覆盖/免耕)、T4(不覆盖/深松+不覆盖/免耕)、T5(覆盖/深松+覆盖/免耕)以及T6(不覆盖/不深松+还田/旋耕)。结果表明,(覆盖/深松+覆盖/免耕)T5可以有效提高小麦播种期0~40cm土层的含水量,为麦播提供较好的水分基础,不同耕作方式处理对冬小麦越冬期和返青期土壤日平均温度影响较小,不足以对冬小麦发育进程产生影响。(覆盖/深松+覆盖/免耕)T5能够有效降低耕层0~20cm和0~40cm的土壤容重。覆盖/深松+覆盖/免耕处理的前3a,冬小麦产量较对照有所降低,从第4年开始较对照增产,2011—2015年增产幅度分别为2.02%、2.83%、10.93%、5.88%、1.97%。以上结果表明,通过T5(覆盖/深松+覆盖/免耕)的简耕覆盖技术可以有效利用降水资源、培肥地力,提高产量,具有节本增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秸秆 豫南雨养区 耕作方式 冬小麦 土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中烟区土壤因子分布状况及对烤烟糖碱比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肖艳霞 黄海棠 +5 位作者 许自成 朱金峰 高旭 罗玲 牛慧伟 赵瑞蕊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47,共5页
以豫中烟区407份土壤样品和对应的烤烟样品为材料,分析了豫中烟区几种土壤因子(土壤pH、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分布状况及对烤烟糖碱比的影响。结果表明:(1)豫中烟区土壤中性偏碱,有机质、速效钾和碱解氮均在适宜范围内,速... 以豫中烟区407份土壤样品和对应的烤烟样品为材料,分析了豫中烟区几种土壤因子(土壤pH、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分布状况及对烤烟糖碱比的影响。结果表明:(1)豫中烟区土壤中性偏碱,有机质、速效钾和碱解氮均在适宜范围内,速效磷较低。不同植烟市相比较,漯河土壤pH最低,土壤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均最高;许昌土壤pH最高;平顶山土壤速效钾最高。(2)豫中烟区烤烟糖碱比平均为12.11,不同植烟市变化规律为许昌>漯河>平顶山。(3)豫中烟区烤烟糖碱比与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之间均呈显著二次曲线关系,不同植烟市间土壤因子与烤烟糖碱比的回归关系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中烟区 烤烟 糖碱比 土壤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南烟区烟草青枯病菌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及其防病效果初探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小杰 李成军 +4 位作者 胡亚静 李淑君 邱睿 白静科 陈玉国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61,68,共6页
为了获得烟草青枯病菌的稳定拮抗内生细菌菌株,从豫南烟区烟草栽培品种中烟100和云烟87的根茎中共分离到208株细菌,利用平板共培养法筛选出9株对烟草青枯病菌具有拮抗效果的菌株。其中菌株Rsa3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半径... 为了获得烟草青枯病菌的稳定拮抗内生细菌菌株,从豫南烟区烟草栽培品种中烟100和云烟87的根茎中共分离到208株细菌,利用平板共培养法筛选出9株对烟草青枯病菌具有拮抗效果的菌株。其中菌株Rsa3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半径达7 mm,且在转移5~6代后仍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依据16S r DNA序列,将拮抗菌Rsa3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该细菌发酵液对烟草青枯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主要在于菌体本身,在温室盆栽试验中发酵液的防病效果可达79.17%,同时具有促进烟苗根系生长的能力。以上结果表明,拮抗菌Rsa3对烟草青枯病具有较好的抑菌和防病作用,同时对烟苗的根系有明显的促生长效果,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南烟区 烟草青枯病菌 拮抗内生细菌 筛选 抑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中南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 被引量:14
14
作者 佟连军 张明祥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17-520,共4页
分析了辽中南地区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阐明了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密不可分的关系,资源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为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创造条件。
关键词 经济发展 资源环境 辽中南地区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南高压麻粒岩中富钛角闪石类的成因和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翟淳 林金辉 龚夏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3-69,共7页
作者用光学方法、电子探针分析方法、红外吸收光谱方法和 X射线粉晶衍射方法对豫南高压麻粒岩中的富钛角闪石类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富钛角闪石可分别属于钛角闪石类和成分近于镁绿钙闪石的富钛角闪石类。它们系幔源偏碱性镁铁... 作者用光学方法、电子探针分析方法、红外吸收光谱方法和 X射线粉晶衍射方法对豫南高压麻粒岩中的富钛角闪石类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富钛角闪石可分别属于钛角闪石类和成分近于镁绿钙闪石的富钛角闪石类。它们系幔源偏碱性镁铁质岩类成分相当的原岩于高压麻粒岩相变质条件下再平衡后的变质残余矿物和重结晶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钛角闪石 高压麻粒岩 豫南 岩石成因 麻粒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地区内部分异与河南省发展空间重整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延哲 张教平 +2 位作者 李世杰 杨文新 董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41,46,共6页
中部地区作为一个发展整体具有若干共性特征,但其内部各亚区之间的差异也十分明显,尤其是南北之间的差异,足以影响到区域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确定不同片区的核心发展区,实行有差别的区域政策十分必要。从讨论中部地区内部差异入手,提... 中部地区作为一个发展整体具有若干共性特征,但其内部各亚区之间的差异也十分明显,尤其是南北之间的差异,足以影响到区域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确定不同片区的核心发展区,实行有差别的区域政策十分必要。从讨论中部地区内部差异入手,提出将中原城市群区域作为中部地区北片区的核心发展区,而为了放大中原城市群的作用,应调整河南省的空间发展思路,将全省作为一个整体,加强中原城市群区域与周边城市的联动协同发展。在介绍河南现有区域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增长极、核心-边缘等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提出了较为符合河南发展实际的多重极化空间发展模式——涉及省、省辖市、县等不同层次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内部分异 核心发展区 多重极化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南地区双村岩溶水系统地下水中化学致癌物和非致癌物的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庆令 李清彩 +2 位作者 谢江坤 史启朋 陈丽娇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97,共8页
我国对水质的评价大多局限于各项指标与饮用水源标准的比较,关注的是超标情况,而对相关指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关注甚少。本文运用美国环境保护署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鲁中南地区的双村岩溶水系统中2种化学致癌物[As、Cr(Ⅵ)]和7... 我国对水质的评价大多局限于各项指标与饮用水源标准的比较,关注的是超标情况,而对相关指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关注甚少。本文运用美国环境保护署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鲁中南地区的双村岩溶水系统中2种化学致癌物[As、Cr(Ⅵ)]和7种非致癌物(Hg、F、CN^-、NO2^--N、NH4^+-N、NO3^--N、酚类)引起的健康风险作出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个别采样点的NO3^--N、NO2^--N含量超过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由基因毒物质通过饮水途径所致的个人年健康风险表现为Cr(Ⅵ)〉As,由躯体毒物质通过饮水途径所致的个人年健康风险表现为NO3^--N〉F〉NO2^--N〉Hg〉CN^-〉NH4^+-N〉酚类,且致癌毒物质的危害远远超过非致癌毒物质,Cr(Ⅵ)为首要污染物。研究区地下水的个人健康总风险值介于5.0×10^-5~10.0×10^-5a^-1之间,风险等级为Ⅳ级(一般),其作为饮用水源应给予必要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南地区 岩溶水系统 地下水 致癌物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植物配置模式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芦建国 郑国栋 张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11912-11913,共2页
通过对河南省主要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植物配置模式的调查,总结出中央分隔带植物配置的5种模式和主要应用植物,分析存在的问题,从植物配置理念、植物选择、配置层次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 河南省 高速公路 中央分隔带 植物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中南部16个饲用燕麦品种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峰 李文龙 +4 位作者 李雪 张仲鹃 白林坡 赵雨霏 陶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2-92,共11页
为了筛选出适宜黑龙江中南部种植的春播饲用燕麦品种,助力该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对16个国内外燕麦品种的生育期、倒伏情况、产量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了监测分析,并应用灰色关联法对不同品种燕麦在黑龙江中南部的生产性能进行了... 为了筛选出适宜黑龙江中南部种植的春播饲用燕麦品种,助力该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对16个国内外燕麦品种的生育期、倒伏情况、产量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了监测分析,并应用灰色关联法对不同品种燕麦在黑龙江中南部的生产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个燕麦品种从播种至刈割(乳熟期)需83~97 d,期间猛士1号、青引1号、青引2号、魅力、太阳神以及科纳未倒伏;各品种株高、干草产量、鲜草产量、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脂肪(EE)、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以及相对饲草质量(RFQ)的变化范围分别为96.40~131.13 cm、7287.73~14635.76 kg·hm^(-2)、19366.97~36905.00 kg·hm^(-2)、8.61%~11.39%干物质(DM)、42.86%~57.84%DM、23.52%~34.99%DM、1.19%~1.88%DM、3.52%~10.18%DM和128.28~208.78;所有评价指标在不同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青引1号、青海甜燕麦和黑贝的株高显著大于其他品种,猛士1号、科纳、白燕7号和大汉的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蓝鸟1号的CP含量显著大于其他品种,白燕7号、猛士1号和蓝鸟1号的NDF含量显著低于魅力和爱沃,猛士1号、白燕7号、领袖和蓝鸟1号的ADF含量显著低于爱沃,白燕7号的RFQ显著大于其他品种。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各指标中株高、CP和NDF的权重系数位列前三,为该地区燕麦生产力评价的重要指标;白燕7号、猛士1号、科纳、青引2号和青海甜燕麦评分较高,综合生产性能较好,适宜在试验区及相同类型区域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中南部 春播 饲用燕麦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陆块南、北缘铅锌矿床成矿特征对比 被引量:17
20
作者 段士刚 薛春纪 +3 位作者 燕长海 刘国印 宋要武 张德会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3-398,共16页
华北陆块北缘是中国重要铅锌成矿带,对其南缘地区铅锌矿的勘查近年进展明显,对比南、北缘成矿地质环境和矿床地质特征,有助于南缘地区铅锌找矿方向的进一步明确。对比分析表明,华北陆块南、北缘地质特征相似:南、北缘印支期铅锌成矿作... 华北陆块北缘是中国重要铅锌成矿带,对其南缘地区铅锌矿的勘查近年进展明显,对比南、北缘成矿地质环境和矿床地质特征,有助于南缘地区铅锌找矿方向的进一步明确。对比分析表明,华北陆块南、北缘地质特征相似:南、北缘印支期铅锌成矿作用都不太发育,均在燕山期铅锌成矿明显;以与岩浆作用有关的接触交代、热液充填和变质热液成矿以及对早先形成的矿床或矿源层的变质改造作用为主,出现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脉型及蚀变岩型等矿床类型;南、北缘铅锌矿都有由"层控"向"岩控"变化的趋势,成矿元素组合也由简单变得复杂。但华北陆块南、北缘不同的地质时代成矿的主导作用有所不同:北缘有太古宙VMS型矿床,而南缘发现的都是中元古代以来的矿床;北缘主要是元古宙和燕山期成矿作用,特别是中元古代Sedex型成矿作用更为显著,形成多个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而南缘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古生代和燕山晚期,矿床规模多为中、小型,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栾川断裂以北的裂谷系中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有寻找MVT矿床的前景,宽坪岩群分布区可以作为今后寻找Sedex型铅锌矿床的重要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华北陆块南缘和北缘 铅锌矿床 成矿特征对比 找矿方向 豫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