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陶瓷核废物固化体的制备及化学稳定性
1
作者 刘缘 范林杰 +4 位作者 刘昆奇 刘蝶 宋江 刘吉 王军霞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1,共9页
为同时固化高放废物中的模拟放射性核素Sr、Ce和Sm,采用一步微波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采用XRD、Raman、SEM-EDS和密度表征研究了其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致密性,并利用PC... 为同时固化高放废物中的模拟放射性核素Sr、Ce和Sm,采用一步微波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采用XRD、Raman、SEM-EDS和密度表征研究了其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致密性,并利用PCT法评估了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Sr_(0.5)Zr_(2)(PO_(4))_(3)相和(Ce,Sm)PO_(4)独居石相兼容性好,两相间不发生相互反应;所制备的复相陶瓷固化体晶粒尺寸小,相对密度高于96%,改变Sm/Ce比对固化体的微观结构和致密性无明显影响;PCT测试结果表明Sr、Ce和Sm的元素归一化元素浸出率都较低,与单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相比,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具有较为优异的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_(0.5)Zr_(2)(PO_(4))_(3)-(ce sm)PO_(4)复相陶瓷固化体 微波烧结 致密性 化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Ce^(3+)/Sm^(3+)共掺玻璃和微晶玻璃的发光特性及能量传递研究(英文) 被引量:6
2
作者 江青云 李晨霞 +5 位作者 叶仁广 陈鸿 华有杰 邓德刚 赵士龙 徐时清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1-376,共6页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一系列Ce3+/Sm3+共掺透明微晶玻璃,并研究了其发光特性。在微晶玻璃中Ce3+呈现出基于4f-5d跃迁的较强的宽带蓝光发射,通过调节Ce3+/Sm3+离子的掺杂浓度,Ce3+/Sm3+离子共掺微晶玻璃发光的色度逐渐发生变化,当CeO2/Sm...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一系列Ce3+/Sm3+共掺透明微晶玻璃,并研究了其发光特性。在微晶玻璃中Ce3+呈现出基于4f-5d跃迁的较强的宽带蓝光发射,通过调节Ce3+/Sm3+离子的掺杂浓度,Ce3+/Sm3+离子共掺微晶玻璃发光的色度逐渐发生变化,当CeO2/Sm2O3掺杂的量比为1∶1时,制得的微晶玻璃发光色坐标为(0.315,0.296)。通过光谱和荧光衰减曲线,研究了Ce3+离子到Sm3+离子的能量传递,在SAZKNGC0.6S0.6微晶玻璃中,Ce3+离子向Sm3+离子传递能量效率约为20%。结果表明,Ce3+/Sm3+共掺微晶玻璃是白光LED的一种潜在基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3+/sm3+离子 发光 能量传递 微晶玻璃 白光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0.5)RE_(0.3)Sr_(0.2)FeO_(3-δ)(RE=Nd、Ce、Sm)体系双稀土阴极材料的制备与电性能 被引量:8
3
作者 陈永红 魏亦军 +3 位作者 仲洪海 高建峰 刘杏芹 孟广耀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57-1362,共6页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GNP)合成了La0.5RE0.3Sr0.2FeO3-δ(RE=Nd、Ce、Sm)系列复合氧化物粉体.用X射线衍射(XRD)和TG-DSC分析了样品钙钛矿物相的形成过程,用Archimedes排水法测量体积密度并计算烧结样品的相对密度,用四端子技术测量电导...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GNP)合成了La0.5RE0.3Sr0.2FeO3-δ(RE=Nd、Ce、Sm)系列复合氧化物粉体.用X射线衍射(XRD)和TG-DSC分析了样品钙钛矿物相的形成过程,用Archimedes排水法测量体积密度并计算烧结样品的相对密度,用四端子技术测量电导率.结果显示,掺Nd的样品1200℃烧结2h成为单一立方钙钛矿结构,掺Ce样品有明显的CeO2立方相析出,掺Sm样品主相为钙钛矿结构伴有微弱的杂峰.1250℃烧结2h的La0.5Nd0.3Sr0.2FeO3-δ在600℃时电导率高达100S·cm-1以上,明显高于La0.5Ce0.3Sr0.2FeO3-δ及La0.5Sm0.3Sr0.2FeO3-δ样品的电导率,预示着La0.5Nd0.3Sr0.2FeO3-δ可能是一种良好的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阴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0.5RE0.3Sr0.2FeO3-δ(RE=Nd、cesm)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钙钛矿 阴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_(0.98)Ce_(0.9)Y_(0.1)O_(3-α)固体电解质的离子导电性 被引量:5
4
作者 马桂林 陈蓉 仇立干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8-419,421,共3页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非化学计量性固体电解质Ba0 .98Ce0 .9Y0 .1O3 -α,分别用氢浓差电池及氧浓差电池方法研究了在 60 0~ 10 0 0℃范围Ba0 .98Ce0 .9Y0 .1O3 -α的离子导电特性。结果表明 ,Ba0 .98Ce0 .9Y0 .1O3 -α固体电解质在...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非化学计量性固体电解质Ba0 .98Ce0 .9Y0 .1O3 -α,分别用氢浓差电池及氧浓差电池方法研究了在 60 0~ 10 0 0℃范围Ba0 .98Ce0 .9Y0 .1O3 -α的离子导电特性。结果表明 ,Ba0 .98Ce0 .9Y0 .1O3 -α固体电解质在氢气气氛中几乎为纯质子导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0.98ce0.9Y0.1O3 固体电解质 离子导电性 钙钛矿型氧化物 质子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_(0.95)Ce_(0.9)Y_(0.1)O_(3-α)固体氧化物的离子导电性及其燃料电池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马桂林 贾定先 +2 位作者 仇立干 石慧 陈蓉 《电化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21-326,共6页
以Ba0 .95Ce0 .9Y0 .1O3-α氧化物陶瓷为固体电解质 ,以多孔性Pt为电极材料 ,分别组成氢、氧浓差电池和氢_空气燃料电池 ,测定了 6 0 0~ 10 0 0℃范围内的浓差电池电动势 ,燃料电池的放电性能和电极极化性能 .结果表明 ,Ba0 .95Ce0 .9Y... 以Ba0 .95Ce0 .9Y0 .1O3-α氧化物陶瓷为固体电解质 ,以多孔性Pt为电极材料 ,分别组成氢、氧浓差电池和氢_空气燃料电池 ,测定了 6 0 0~ 10 0 0℃范围内的浓差电池电动势 ,燃料电池的放电性能和电极极化性能 .结果表明 ,Ba0 .95Ce0 .9Y0 .1O3-α在氢气氛中几乎是一个纯质子导体 ,在氧气氛中是氧离子与电子空穴的混合导体 ,氧离子迁移数在 0 .3~ 0 .5之间 ,在氢_空气燃料电池条件下显示出混合离子 (质子 +氧离子 )导电性 ,总离子迁移数大于 0 .9.该燃料电池性能良好 ,Pt电极极化性能很小 ,最大输出电流密度为 6 80mA·cm- 2 (10 0 0℃ ) ,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 16 0mW·cm- 2 (10 0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导电性 性能 复合氧化物 Ba0.95ce0.9Y0.1O3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质子导体 氧化物陶瓷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_(1.03)Ce_(0.8)Dy_(0.2)O_(3-α)固体电解质的合成及其离子导电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蓉 马桂林 李宝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200-1204,共5页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首次合成了非化学计量组成的Ba1.03Ce0.8Dy0.2O3-α固体电解质样品,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测定,该样品为钙钛矿型斜方晶单相结构。分别用气体浓差电池方法和氢泵(氢的电化学透过)方法研究了它在600~1000℃下的...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首次合成了非化学计量组成的Ba1.03Ce0.8Dy0.2O3-α固体电解质样品,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测定,该样品为钙钛矿型斜方晶单相结构。分别用气体浓差电池方法和氢泵(氢的电化学透过)方法研究了它在600~1000℃下的质子和氧离子导电特性,并与化学计量组成的BaCe0.8Dy0.2O3-α固体电解质样品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Ba1.03Ce0.8Dy0.2O3-α的质子导电性优于BaCe0.8Dy0.2O3-α。Ba1.03Ce0.8Dy0.2O3-α在600~1000℃下氢气氛中的质子迁移数约为1,几乎是一个纯质子导体,而BaCe0.8Dy0.2O3-α在氢气氛中600~800℃下是一个纯质子导体,在高于800℃时是一个质子与电子的混合导体。这两个样品在氧气氛中均是氧离子与电子空穴的混合导体,具有几乎相同的氧离子迁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解质 合成 离子导电性 Ba1.03ce0.8Dy0.2O3 Bace0.8Dy0.2O3 铈酸钡 气体浓差电池 非化学计量性 固体 氧化物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3+)和Sm^(3+)共掺杂钒酸钇荧光粉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肖尊宏 邓琦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91,共3页
用均相共沉淀法将铈离子(Ce^(3+))、钐离子(Sm^(3+))共掺杂钒酸钇(YVO_4)制得(Sm_(0.01)Y_(0.99-x))VO_4∶Ce_x^(3+)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仪(PL)对制得荧光粉的晶体结构、颗粒形貌以及发光特性进行... 用均相共沉淀法将铈离子(Ce^(3+))、钐离子(Sm^(3+))共掺杂钒酸钇(YVO_4)制得(Sm_(0.01)Y_(0.99-x))VO_4∶Ce_x^(3+)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仪(PL)对制得荧光粉的晶体结构、颗粒形貌以及发光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e^(3+)、Sm^(3+)掺入YVO_4荧光粉的相结构仍为四方锆型结构,随着Ce^(3+)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大,XRD的衍射峰更加明显,SEM显示Ce^(3+)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大,荧光粉颗粒团聚更加严重,颗粒尺寸约80nm。荧光粉的激发峰在460nm,与蓝光LED的发射峰吻合,发射峰在580nm左右,属于橙光,且随着Ce^(3+)浓度的增加,荧光变强,有利于提高LED的显色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sm0.01 Y0.99-x)VO4∶ce3+x LED ce^3+、sm^3+共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l_2O_3掺杂对Ce_(0.8)Y_(0.2)O_(2-δ)晶界离子电导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毅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78-981,共4页
研究了纳米A l2O3第2相掺杂对Ce0.8Y0.2O2-δ固体电解质晶界离子电导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掺杂少量纳米A l2O3可降低固体电解质的晶界电导活化能,中低温下的晶界离子电导率显著上升。分析表明,掺杂第2相在晶界处的偏聚改善了晶界的离子... 研究了纳米A l2O3第2相掺杂对Ce0.8Y0.2O2-δ固体电解质晶界离子电导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掺杂少量纳米A l2O3可降低固体电解质的晶界电导活化能,中低温下的晶界离子电导率显著上升。分析表明,掺杂第2相在晶界处的偏聚改善了晶界的离子导电通道结构,是导致晶界离子电导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0.8Y0.2O2-δ固体电解质 AL2O3 晶界离子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lF∶Sm^(2+),Ce^(3+)微晶中Sm^(2+)发光光谱研究
9
作者 卢强华 高英俊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2-24,共3页
对微晶 Ba Cl F∶ Sm2 + ,Ce3 +低温光谱的测量 ,观察到 Sm2 +发光中心的 5D2 ,5D1发射的温度猝灭现象 ,以及谱线半宽度随温度升高而非均匀增宽 ,这种非均匀增宽只与电子跃迁的基态 7F0 ,7F1,7F2 有关 .
关键词 光谱 微晶 BACLF sm^2+ ce^3+ 温度猝灭 发光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_(0.9)La_(0.1)Ce_(0.9)Nd_(0.1)O_(3-α)陶瓷的离子导电性(英文)
10
作者 仇立干 王茂元 孙玉凤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38-844,共7页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a0.9La0.1Ce0.9Nd0.1O3-α质子导电性陶瓷,粉末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该陶瓷为单一钙钛矿型斜方晶结构。在500~900℃温度范围内,分别用气体浓差电池方法和交流阻抗谱技术研究了材料在不同气体气氛中的...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a0.9La0.1Ce0.9Nd0.1O3-α质子导电性陶瓷,粉末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该陶瓷为单一钙钛矿型斜方晶结构。在500~900℃温度范围内,分别用气体浓差电池方法和交流阻抗谱技术研究了材料在不同气体气氛中的离子导电性,并与Ba0.9La0.1Ce0.9Nd0.1O3-α材料的离子导电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500~900℃温度范围内、湿润氢气中,Ba0.9La0.1Ce0.9Nd0.1O3-α材料的质子迁移数为1,是一个纯的质子导体。在干燥空气中,该材料是一个氧离子和电子空穴的混合导体.氧离子迁移数为0.295~0.081,氧离子电导率高于Ba0.9La0.1Ce0.9Nd0.1O3-α。在湿润空气中,该材料是一个质子、氧离子和电子空穴的混合导体,质子迁移数为0.151~0.009,氧离子迁移数为0.300~0.107,质子电导率低于Ba0.9La0.1Ce0.9Nd0.1O3-α材料。在氢-空气燃料电池条件下,Ba0.9La0.1Ce0.9Nd0.1O3-α。材料是一个质子、氧离子和电子的混合导体,离子迁移数为0.964~0.853,离子电导率与Ba0.9La0.1Ce0.9Nd0.1O3-α,材料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0 9La0 1ce0 9Nd0 1O3 气体浓差电池 阻抗谱 离子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_(0.9)Sr_(0.1)Ce_(0.9)Nd_(0.1)O_(3-α)陶瓷的离子导电性
11
作者 王茂元 仇立干 孙玉凤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5-290,共6页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质子导电性陶瓷Ba0.9Sr0.1Ce0.9Nd0.1O3-α。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该陶瓷材料进行了表征;用交流阻抗谱技术和气体浓差电池方法研究了材料在500~900℃温度范围内、不同气体气氛中的...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质子导电性陶瓷Ba0.9Sr0.1Ce0.9Nd0.1O3-α。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该陶瓷材料进行了表征;用交流阻抗谱技术和气体浓差电池方法研究了材料在500~900℃温度范围内、不同气体气氛中的离子导电性,并与BaCe0.9Nd0.1O3-α和Ba0.9Ca0.1Ce0.9Nd0.1O3-α材料的导电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陶瓷材料为单一钙钛矿型BaCeO3斜方晶结构,具有良好的致密性,在高温下、CO2或水蒸气气氛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湿润氢气气氛中、500~800℃温度范围内,材料的质子迁移数为1,是一个纯的质子导体;在900℃下,质子迁移数为0.964,是一个质子与电子的混合导体,质子迁移数高于BaCe0.9Nd0.1O3-α(在700~900℃温度范围内,质子迁移数为0.95)。在湿润空气气氛中,材料的质子迁移数为0.019~0.032,氧离子迁移数为0.093~0.209,是一个质子、氧离子和电子空穴的混合导体,总电导率高于Ba0.9Ca0.1Ce0.9Nd0.1O3-α。在氢-空气燃料电池条件下,材料的离子迁移数为0.957~0.903,是一个质子、氧离子和电子的混合导体,离子电导率高于Ba0.9Ca0.1Ce0.9Nd0.1O3-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0.9Sr0.1ce0.9Nd0.1O3 化学稳定性 离子导电性 阻抗谱 气体浓差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PO-离子液体体系对Ce^(3+)的萃取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磊 黄卫 +3 位作者 付海英 吴国忠 郭治军 吴王锁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9-673,共5页
本文研究了CMPO[辛基(苯基)-N,N-二异丁基氨甲酰基甲基氧化膦]溶于疏水性离子液体BmimNTf2(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亚酰胺盐)和BmimPF6(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对硝酸水溶液体系中Ce3+的萃取行为,详细考察了稀释剂、酸度、... 本文研究了CMPO[辛基(苯基)-N,N-二异丁基氨甲酰基甲基氧化膦]溶于疏水性离子液体BmimNTf2(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亚酰胺盐)和BmimPF6(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对硝酸水溶液体系中Ce3+的萃取行为,详细考察了稀释剂、酸度、金属离子浓度、盐析剂、萃取剂浓度、温度等对萃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液体BmimNTf2体系中Ce3+的萃取率远高于BmimPF6体系;硝酸浓度、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会导致萃取率下降;温度升高萃取率降低;萃取剂CMPO浓度升高萃取率增大;而盐析剂(C=0.001~1 mol.L-1时)对Ce3+的萃取几乎没有影响。萃取机理的推测表明萃取反应形成三配位的配合物,其结构为Ce3+.3CMPO,萃取平衡常数为lgK=6.49,反应焓变为-47.29 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PO 离子液体 ce3+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VO4:Sm3+红色发光材料的熔盐法合成与光谱性能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蓉 梁玉军 +2 位作者 吴晓勇 李永周 公衍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27-2130,共4页
采用熔盐法合成了YVO4∶Sm3+红色发光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证实样品为具有锆石结构的YVO4相;测定了样品的激发与发射光谱;分析了不同的掺杂浓度和烧结温度对样品发光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熔盐法合成的样品均... 采用熔盐法合成了YVO4∶Sm3+红色发光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证实样品为具有锆石结构的YVO4相;测定了样品的激发与发射光谱;分析了不同的掺杂浓度和烧结温度对样品发光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熔盐法合成的样品均可以产生Sm3+的特征发射,但是与其它方法相比,熔盐法合成样品位于647 nm处Sm3+的4G5/26-H9/2发射明显得到加强,从而使得样品发出明亮的红光,而不是其它合成方法获得的橙色光.当掺杂浓度为1%(摩尔分数)且在500℃下烧结5 h后,熔盐法得到的YVO4∶Sm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VO4∶sm3+ 熔盐法 发光材料 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红色荧光粉Ca_3Y_2Si_3O_(12)∶Sm^(3+)的制备及发光特性 被引量:13
14
作者 吴疆 张萍 +1 位作者 蒋春东 邱泽忠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72-776,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1 400℃下经二次煅烧合成了橙红色荧光粉Ca3Y2-xSi3O12∶xSm3+,研究了Sm3+离子掺杂浓度及助熔剂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XRD结果显示,所合成的荧光粉的主晶相为Ca3Y2Si3O12。荧光光谱分析表明,Ca3Y2Si3O12∶Sm3+硅酸...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1 400℃下经二次煅烧合成了橙红色荧光粉Ca3Y2-xSi3O12∶xSm3+,研究了Sm3+离子掺杂浓度及助熔剂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XRD结果显示,所合成的荧光粉的主晶相为Ca3Y2Si3O12。荧光光谱分析表明,Ca3Y2Si3O12∶Sm3+硅酸盐荧光粉可以在320~500 nm范围内得到有效激发,并发射橙红光。在402 nm激发下,样品发射光谱中的主发射峰分别位于562 nm(4G5/2→6H5/2)、598 nm(4G5/2→6H7/2)和646 nm(4G5/2→6H9/2),其中598 nm处峰值最大。改变Sm3+离子掺杂浓度发现:荧光粉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最佳Sm3+掺杂量x(Sm3+)为5%,浓度猝灭机理为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讨论了几种助熔剂的影响,NH4F、CaF2和NaCl均降低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只有H3BO3能够显著增强样品的发光,其最佳掺杂质量分数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橙红色 sm3+离子掺杂 高温固相法 助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3+)/Ce^(3+)共掺TeO_2-Bi_2O_3-TiO_2玻璃的热稳定性和光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大刚 周亚训 +4 位作者 戴世勋 王训四 沈祥 徐铁峰 聂秋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4-469,共6页
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Er3+/Ce3+共掺新型碲酸盐玻璃(TeO2-Bi2O3-TiO2).采用差热分析方法研究了玻璃的热稳定性,测试并分析了不同Ce3+离子掺杂浓度下Er3+离子的吸收光谱、上转换光谱和荧光光谱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碲酸盐玻璃具有很好... 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Er3+/Ce3+共掺新型碲酸盐玻璃(TeO2-Bi2O3-TiO2).采用差热分析方法研究了玻璃的热稳定性,测试并分析了不同Ce3+离子掺杂浓度下Er3+离子的吸收光谱、上转换光谱和荧光光谱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碲酸盐玻璃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玻璃析晶温度Tx与玻璃转变温度Tg之差(ΔT=Tx-Tg)达到了185℃,高于其它文献的报道;同时,Ce3+离子共掺引入的能量转移(Ce3+∶2F5/2+Er3+∶4I11/2→Ce3+∶2F7/2+Er3+∶4I13/2)有效地抑制了Er3+离子上转换发光并显著增强了1.53μm波段荧光强度,而发射截面随着Ce3+离子掺杂浓度相应增大.优异的热稳定性以及光谱性能揭示Er3+/Ce3+共掺碲酸盐玻璃是一种潜在的制备宽带掺铒光纤放大器的理想增益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酸盐玻璃 热稳定性 光谱特性 Er3+离子 ce3+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0.9Ca0.1Al1-xGaxO3-δ钙钛矿氧化物的合成和电学化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向军 卫婷 +3 位作者 刘道明 张淼 王冠洋 伍兴权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17-1122,共6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含少量杂质的四方钙钛矿氧化物陶瓷Sm0.9Ca0.1Al1-xGaxO3-δ(x=0.1-0.5)。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交流复阻抗谱以及氧浓差电池等技术研究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电化学性能和电输运行为。结果表明:Ca、Ga...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含少量杂质的四方钙钛矿氧化物陶瓷Sm0.9Ca0.1Al1-xGaxO3-δ(x=0.1-0.5)。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交流复阻抗谱以及氧浓差电池等技术研究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电化学性能和电输运行为。结果表明:Ca、Ga双掺杂能显著提高样品的电化学性能,其电导率随Ga掺杂量z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x=0.3时达到最大值;在1550℃保温6h制得的Sm0.9Ca0.1Al1-xGaxO3-δ样品的相对密度为95.5%,900℃时的总电导率为1.83S/m:Sm0.9Ca0.1Al1-xGaxO3-δ的In(σT)与T^-1之间近似呈线性,说明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定律,总电导活化能为111.09kJ/mol;在空气气氛中,该样品是一个氧离子和电子空穴的混合导体,以氧离子导电为主;在测量温度范围内,氧离子迁移数在0.8左右,且随温度升高略微增大;氧离子电导活化能和空穴电导活化能分别为101.08和92.92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0.9Ca0.1Al1-xGaxO3 离子-电子 混合导体 电化学性能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3+/Dy^3+掺杂太阳能电池盖板玻璃的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苏俊 张振华 +1 位作者 赵会峰 姜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2-936,共5页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稀土离子Sm^(3+)和Dy^(3+)掺杂的硅酸盐玻璃,研究了该玻璃的光学性能和光电转换性能,测试了其用作太阳能电池盖板时对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并与空白玻璃样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稀土玻璃样品可见光透过率良好,...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稀土离子Sm^(3+)和Dy^(3+)掺杂的硅酸盐玻璃,研究了该玻璃的光学性能和光电转换性能,测试了其用作太阳能电池盖板时对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并与空白玻璃样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稀土玻璃样品可见光透过率良好,其在紫外光区域内不同波段光的激发下,以下转换的方式辐射出多个可见光发射峰,其中主要的发射峰波长为484、574、600和646nm等;样品用作电池盖板后,单/非晶硅电池片光电转换效率均有所提高,较相应的空白玻璃/电池组件分别增加了0.07%及0.013%,即稀土玻璃具有将紫外光转换为可见光并提高电池片光电转换效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sm3+、Dy3+ 下转换 玻璃盖板 AM1.5太阳光模拟 光电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_(1.03)Ce_(0.9-x)Zr_xTm_(0.1)O_(3-α)固体电解质的化学稳定性和电性能(英文)
18
作者 仇立干 王茂元 +1 位作者 孙玉凤 王婷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643-2649,共7页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非化学计量组成的Ba1.03Ce0.9-xZrxTm0.1O3-a固体电解质。分别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方法表征了这两种材料的相组成和断面形貌,测定了它们在900℃下,CO2以及水蒸气气氛中的化学稳定性。在50...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非化学计量组成的Ba1.03Ce0.9-xZrxTm0.1O3-a固体电解质。分别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方法表征了这两种材料的相组成和断面形貌,测定了它们在900℃下,CO2以及水蒸气气氛中的化学稳定性。在500~900℃温度范围内.分别用气体浓差电池方法和交流阻抗谱技术研究了材料在不同气体气氛中的离子导电性,研究了以这两种材料为固体电解质的氢一空气燃料电池性能。结果表明,Ba1.03Ce0.7Zr0.2Tm0.1O3-a材料为单一钙钛矿型斜方晶结构,Ba1.03Ce0.5Zr0.4Tm0.1O3-a。材料为单一钙钛矿型立方晶结构。2种材料均具有较高的致密性和化学稳定性。在500—900℃温度范围内、湿润氢气中,Ba1.03Ce0.7Zr0.2Tm0.1O3-a材料表现为纯的离子导电性,而Ba1.03Ce0.5Zr0.4Tm0.1O3-a材料表现为离子和电子的混合导电性;在湿润空气中,两种材料均表现为质子、氧离子和电子空穴的混合导电性;在氢-空气燃料电池条件下,均表现为质子、氧离子和电子的混合导电性。以这两种材料为固体电解质的氢-空气燃料电池均能稳定地工作。在相同实验条件下,Ba1.03Ce0.7Zr0.2Tm.01O3-a。材料的离子导电性及其氢一空气燃料电池性能均高于Ba1.03Ce0.5Zr0.4Tm0.1O3-a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1.03ce0.9-xZrxTm0.1O3 化学稳定性 离子导电性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Ce、Yb共掺钇铝石榴石稀土荧光粉及其在光伏电池中的应用
19
作者 周卫新 娄朝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78-82,共5页
通过多场耦合实现快速低温烧结的放电等离子技术具有快速、节能和环保等显著优势,在诸多工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利用该技术合成Ce^(3+)、Yb^(3+)共掺钇铝石榴石稀土荧光粉,通过物相结构、形态和光谱特性对稀土荧光粉进行综合分析。结... 通过多场耦合实现快速低温烧结的放电等离子技术具有快速、节能和环保等显著优势,在诸多工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利用该技术合成Ce^(3+)、Yb^(3+)共掺钇铝石榴石稀土荧光粉,通过物相结构、形态和光谱特性对稀土荧光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有利于Ce^(3+)和Yb^(3+)嵌入钇铝石榴石的晶格中,晶格常数为1.2005 nm。经研磨后的稀土荧光粉颗粒粒径为1~2μm,YAG:Ce^(3+),Yb^(3+)稀土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峰值为552 nm和720 nm。具有光转换功能的光伏电池的测试结果表明,光伏电池相对外量子响应在500~1000 nm波长范围内有明显改善,同时短路电流密度高达35.95 mA/cm^(2),增益达0.51 mA/cm^(2),光电转换效率相对提高1.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稀土荧光粉 YAG:ce3+ YB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矿浮选中Ce^(3+)对萤石的活化作用机理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介良 曹钊 +3 位作者 王建英 张雪峰 李解 冯宏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6-1203,共8页
通过纯矿物浮选、Zeta电位测试、溶液化学计算、红外光谱分析及XPS测试,研究以羟肟酸为捕收剂浮选稀土时Ce^(3+)离子对萤石的活化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矿浆中Ce^(3+)离子浓度低于羟肟酸时在p H 6~12对萤石都具有活化作用,其活化机理为Ce^... 通过纯矿物浮选、Zeta电位测试、溶液化学计算、红外光谱分析及XPS测试,研究以羟肟酸为捕收剂浮选稀土时Ce^(3+)离子对萤石的活化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矿浆中Ce^(3+)离子浓度低于羟肟酸时在p H 6~12对萤石都具有活化作用,其活化机理为Ce^(3+)离子吸附提高萤石表面的正电性,增强萤石表面与阴离子羟肟酸捕收剂的静电吸附作用,且在萤石表面形成F-Ce(OH)_2/Ce(OH)^+活性位点。红外光谱和XPS测试表明,无Ce^(3+)离子活化时,辛基羟肟酸在萤石表面主要生成不稳定的四元环络合物—C—O—Ca—N—,羟肟酸与Ca^(2+)离子结合能小,直接在萤石表面的吸附作用弱;被Ce^(3+)离子活化后,辛基羟肟酸与萤石表面Ce^(3+)离子反应生成稳定的五元环络合物—C=O—Ce—O—N—,羟肟酸与Ce^(3+)离子结合能大,加强羟肟酸在萤石表面的吸附作用,从而使萤石被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浮选 ce3+离子 萤石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