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10基因对转录因子NF-κB、AP1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曹晓敏 庞战军 +1 位作者 全松 邢福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01-904,共4页
目的:研究F10基因对转录因子NF-κB、AP1活性的影响。方法:质脂体共转染F10基因和报道质粒NF-κB-Luc、AP1-Luc,通过测定荧光素酶的活性以确定F10基因对NF-κB和AP1转录活性的影响;提取各实验组不同时点细胞核蛋白,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 目的:研究F10基因对转录因子NF-κB、AP1活性的影响。方法:质脂体共转染F10基因和报道质粒NF-κB-Luc、AP1-Luc,通过测定荧光素酶的活性以确定F10基因对NF-κB和AP1转录活性的影响;提取各实验组不同时点细胞核蛋白,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AP1、NF-κB和DNA的结合活性。结果:F10基因瞬间转染A549细胞48h NF-κB-Luc和AP1-Luc荧光素酶的活性较其对照组分别下降0.3和上升2倍、AP1和NF-κB与DNA的结合活性分别上升23%和下降49%。结论:F10基因上调AP1活性、下调NF-κB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胎 基因 F10 NF-ΚB 转录因子A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0、E_(26)转录因子1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宫颈癌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琪 马冬 +5 位作者 常凌雅 张丽杰 闫錫钊 王洋 陈丽蓉 李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7期3306-3310,共5页
背景宫颈癌是女性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白介素10(IL-10)作为一种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对宫颈癌变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E26转录因子1(Ets1)均可促进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迁移。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IL... 背景宫颈癌是女性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白介素10(IL-10)作为一种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对宫颈癌变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E26转录因子1(Ets1)均可促进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迁移。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IL-10、Ets1和TAM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3月唐山工人医院住院部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72例为CIN组,宫颈鳞癌患者76例为鳞状细胞癌(SCC)组,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良性病变患者40例为正常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3例SCC组宫颈组织及3例正常组宫颈组织进行基因芯片杂交测序;采用RT-q PCR法检测所有患者宫颈组织中IL-10、Ets1 mRNA表达水平,免疫双荧光共定位法检测宫颈组织中TAM情况及表达IL-10、Ets1的TAM(IL-10^+TAM、Ets1^+TAM)水平,分析IL-10^+TAM、Ets1^+TAM水平与SCC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宫颈组织比较,IL-10在SCC组宫颈组织中表达上调3.4倍,Ets1表达上调2.9倍(P<0.05)。CIN组、SCC组IL-10、Ets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SCC组IL-10、Ets1 mRNA表达水平高于CIN组(P<0.05)。CIN组、SCC组IL-10 mRNA表达水平与Ets1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453,P<0.01;r=0.456,P<0.01)。正常组、CIN组、SCC组宫颈组织中TAM逐渐增多。CIN组、SCC组IL-10^+TAM、Ets1^+TAM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SCC组IL-10^+TAM、Ets1^+TAM水平高于CIN组(P<0.05)。SCC组患者IL-10^+TAM、Ets1^+TAM水平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SCC组患者IL-10^+TAM、Ets1+TAM水平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IL-10、Ets1和TAM表达水平随宫颈病变进展而升高,TAM及其分泌的IL-10、Ets1可能与宫颈癌及临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白细胞介素10 E26转录因子1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小鼠肺泡上皮细胞吞噬功能和白细胞介素10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凤娇 母迷迷 +3 位作者 何晶 马华 郭术俊 宋传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3-257,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对小鼠肺泡上皮细胞株MLE-12细胞吞噬功能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产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MLE-12细胞,在有或无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对小鼠肺泡上皮细胞株MLE-12细胞吞噬功能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产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MLE-12细胞,在有或无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抑制剂wortmannin存在下用IGF-1刺激48 h;加入荧光微球孵育2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吞噬荧光微球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GF-1刺激MLE-12细胞24 h后上清液中IL-10的含量。IGF-1预处理2 h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刺激MLE-12细胞24 h,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质中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hosphorylated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IGF-1刺激浓度的增加,MLE-12细胞吞噬荧光微球的能力增强;在50 ng/mL的IGF-1的刺激下,MLE-12细胞吞噬荧光微球的能力达到峰值。wortmannin阻断PI3K/蛋白激酶B(Akt)途径,IGF-1促进MLE-12细胞吞噬荧光微球的能力消失。IGF-1促进MLE-12细胞分泌IL-10并抑制LPS诱导的STAT3激活。结论·IGF-1通过PI3K/Akt途径促进MLE-12细胞的吞噬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MLE-12细胞 吞噬功能 白细胞介素10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S10对HCC细胞周期、凋亡、生长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王雪婷 齐欣 +2 位作者 魏小军 杨爱清 周钢桥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0-300,共11页
为了探究整合因子复合物亚基10(integrator complex subunits 10,INTS10)对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周期、凋亡、生长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利用慢病毒感染法获得稳定过表达或敲低INTS10的HCC... 为了探究整合因子复合物亚基10(integrator complex subunits 10,INTS10)对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周期、凋亡、生长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利用慢病毒感染法获得稳定过表达或敲低INTS10的HCC细胞系,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INTS10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接着采用CCK-8法、克隆形成和BrdU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情况,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流式分析术检测细胞的周期和凋亡.结果显示:过表达INTS10可显著抑制HCC细胞的凋亡、生长和迁移能力,促进G1期细胞数量的增加,而敲低INTS10则呈现相反的表型.通过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周期相关通路被显著富集,过表达INTS10后,CDC25A和CDK4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显著减少,而CDKN1A的水平显著增加,敲低INTS10则呈现相反趋势.综上,本研究初步揭示了INTS10在HCC细胞中可能通过影响G1/S期相关蛋白质的表达而发挥抑癌基因的功能,为下一步更为深入的功能和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HCC) 整合因子复合物亚基10(INTS10) cdc25A CDKN1A CDK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感应系统基因lasR/rhlR对大鼠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感染气管插管模型肺组织Foxp3、TGF-β_1和IL-1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向青青 芦起 +4 位作者 余加林 王政力 冯蕾 艾青 张云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野生株(PAO1)及其密度感应(QS)系统基因las R/rhl R缺失株(Δlas RΔrhl R)生物膜感染对气管插管模型鼠肺组织Foxp3、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 21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n...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野生株(PAO1)及其密度感应(QS)系统基因las R/rhl R缺失株(Δlas RΔrhl R)生物膜感染对气管插管模型鼠肺组织Foxp3、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 21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n=7):PAO1组、Δlas RΔrhl R组及无菌对照组。体外培养生物膜(BF)并经导管置入气管,7d后行肺组织HE染色及肺部组织匀浆菌落计数(cfu),并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0、肺组织TGF-β_1、肺组织细胞Foxp3 m RNA表达情况。结果 PAO1组、Δlas RΔrhl R组肺组织均培养出细菌(cfu分别为10 400.00±6313.70、975.00±559.97/g肺组织),显著高于无菌对照组(未培养出细菌,P<0.05),且PAO1组肺部细菌量明显高于Δlas RΔrhl R组(P<0.05);肺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无菌对照组局部轻微充血,无明显炎症改变;PAO1组血管及支气管周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局部脓肿、坏死;Δlas RΔrhl R组肺组织病理改变较PAO1组减轻。PAO1组、Δlas RΔrhl R组IL-10含量(分别为188.07±57.01ng/ml、93.31±17.26ng/ml)明显高于无菌对照组(57.43±22.13ng/ml),且PAO1组明显高于Δlas RΔrhl R组(P<0.05)。PAO1组、Δlas RΔrhl R组TGF-β_1累积光密度值明显高于无菌对照组,且PAO1组明显高于Δlas RΔrhl R组(P<0.05)。PAO1组、Δlas RΔrhl R组Foxp3 m RNA表达量(分别为4.62±1.07、2.15±1.43)明显高于无菌对照组(0.65±0.32),且PAO1组明显高于Δlas RΔrhl R组(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las R/rhl R基因可促进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引起的气管插管模型大鼠的炎症反应,促进肺组织Foxp3表达上调,伴随TGF-β_1、IL-10分泌增多,促使感染迁延化和慢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密度感应 生物膜 叉头转录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0a通过靶向作用E2F3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3
6
作者 赵锴 王春梅 曹雪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3-388,共6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0a(microRNA-10a,miR-10a)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科2001年10月至2005年7月144例肝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癌灶组织边缘2~5 cm)标本,Real-ti... 目的:探讨微小RNA-10a(microRNA-10a,miR-10a)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科2001年10月至2005年7月144例肝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癌灶组织边缘2~5 cm)标本,Real-time PCR法分析144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0a的表达量。在肝癌细胞(QGY-7701、Huh7、PCL/PRF/5)中转染miR-10a模拟物,Real-time PCR法检测转染后细胞miR-10a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过表达miR-10a的肝癌细胞的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miR-10a的肝癌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周期;生物信息学预测并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过表达miR-10a的肝癌细胞中转录因子E2F3的表达量。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肝癌组织中的miR-10a显著低表达[(-9.89±1.68)vs(-7.84±1.97),P=0.000]。转染miR-10a模拟物后肝癌细胞系中miR-10a的表达量是转染对照小RNA组或空白组细胞的16倍左右。过表达miR-10a可显著抑制7种肝癌细胞(QGY-7701、QGY-7703、Huh7、PCL/PRF/5、HepG2、BeL-7402、SMMC-7721)的增殖(均P〈0.05),并引起肝癌细胞细胞周期G1/S期阻滞,但并不能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凋亡。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E2F3是miR-10a可能的靶分子,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过表达miR-10a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中E2F3的表达[(0.50±0.12)vs(0.79±0.21),P〈0.05]。结论:人肝癌组织中低表达miR-10a,转染miR-10a模拟物后多种肝癌细胞的增殖均受到明显抑制,其机制可能与miR-10a靶向作用转录因子E2F3并阻滞肝癌细胞细胞周期于G1/S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微小RNA-10a 增殖 转录因子 E2F3 G1 S期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酸通过JAK/STAT1通路抑制IFN-γ诱导HaCaT细胞CXCL10的产生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漫远 闵仲生 魏跃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08-713,共6页
目的研究甘草酸(GL)对IFN-γ诱导HaCaT细胞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aCaT细胞,以10 ng/m Lγ干扰素(IFN-γ)刺激HaCaT细胞,分别用0. 5 mmol/L GL、15 nmol/L CYT387及二者联合处理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检... 目的研究甘草酸(GL)对IFN-γ诱导HaCaT细胞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aCaT细胞,以10 ng/m Lγ干扰素(IFN-γ)刺激HaCaT细胞,分别用0. 5 mmol/L GL、15 nmol/L CYT387及二者联合处理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XCL10 mRNA水平,ELISA检测CXCL10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Janus激酶1(JAK1)、JAK2、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1(STAT1)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GL抑制IFN-γ对HaCaT细胞的损伤,且对HaCaT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GL与JAK1/2抑制剂CYT387均可下调IFN-γ诱导HaCaT细胞的CXCL10表达;且与CYT387处理相比,GL及联合CYT387处理显著下调CXCL10 mRNA表达。GL下调JAK/STAT1信号通路中JAK1、JAK2以及STAT1蛋白磷酸化水平。结论推测GL可能通过阻断IFN-γ介导的JAK/STAT1信号活化,从而抑制IFN-γ诱导HaCaT细胞分泌CXCL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γ干扰素(IFN-γ) 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 Janus激酶1/2(JAK1/2) 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1(STA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t1和Mcm6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星 宋志刚 +1 位作者 尹东芳 李朝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862-864,共3页
目的:探讨Cdc10依赖性转录因子1(Cdt1)和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6(Mcm6)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中的表达及其与Rb分化程度和视神经浸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6例Rb常规石蜡标本中Cdt1和Mcm6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二者与肿瘤分化... 目的:探讨Cdc10依赖性转录因子1(Cdt1)和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6(Mcm6)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中的表达及其与Rb分化程度和视神经浸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6例Rb常规石蜡标本中Cdt1和Mcm6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二者与肿瘤分化程度及视神经浸润的关系。结果:Cdt1和Mcm6在所有Rb中呈阳性表达,在瘤旁正常视网膜中不表达;二者在未分化组中的表达高于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视神经浸润组中Cdt1的表达低于未浸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m6的表达与视神经浸润不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t1和Mcm6与Rb的分化程度有关,Cdt1与视神经浸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cdc10依赖性转录因子1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通过激活Cdk5抑制FOXO1的神经元损伤及其机制 被引量:8
9
作者 杨慧丽 陈星宇 郑维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9-405,共7页
目的探究氧化应激通过激活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 5, Cdk5)抑制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家族蛋白1(forkhead box O1, FOXO1)的神经元损伤的具体机制。方法在HEK细胞中,共同转染过表达P39/Cdk5和FOXO1-WT或者FOXO1-S... 目的探究氧化应激通过激活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 5, Cdk5)抑制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家族蛋白1(forkhead box O1, FOXO1)的神经元损伤的具体机制。方法在HEK细胞中,共同转染过表达P39/Cdk5和FOXO1-WT或者FOXO1-S249A突变体,利用特异性磷酸化抗体pS249-FOXO1能够特异识别FOXO1的Ser249位点磷酸化特点,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dk5/p39对FOXO1的磷酸化。通过体外培养HEK细胞中过表达Cdk5、p39和FOXO1,免疫共沉淀探究Cdk5和FOXO1以及Cdk5和p39的相互作用。在原代神经元过表达不同的Cdk5激活因子(p25、p35、p39)以及Cdk5激酶复合物,使用双荧光素酶实验探究其不同组合对FOXO1转录活性的影响。用Cdk5抑制剂rocovitine干预,观察其对FOXO1出入的影响;同时通过核质分离的方法对比了Cdk5杂合小鼠和野生型大脑皮层组织的FOXO1核质定位。分别用H_2O_2、glutamate处理神经元,通过Western blot观察氧化应激对Cdk5的活性调节,同时用双荧光素酶实验探究其对FOXO1转录因子的影响;最后通过caspase-3染色观察H_2O_2、glutamate的不同时间梯度处理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结果 Cdk5和p39能够直接与FOXO1相互作用,并磷酸化FOXO1的Ser249位点。激活Cdk5能够显著抑制FOXO1的转录活性,而用Cdk5抑制剂(roscovitine)能够显著提高FOXO1的转录活性并诱导FOXO1入核。与野生型对比,在Cdk5杂合子中,FOXO1蛋白在细胞核中定位显著提高。H_2O_2和glutamate处理诱导p35切割形成p25,同时抑制FOXO1的转录活性,而敲低Cdk5能够缓解H_2O_2和glutamate对FOXO1的转录活性的抑制。通过H_2O_2和glutamate处理的原代神经元,caspase3染色显著增加。结论 Cdk5/p39可以磷酸化FOXO1-ser249位点,并抑制FOXO1的转录活性;而氧化应激能够通过激活Cdk5,抑制FOXO1的转录活性,并诱导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激活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Cdk5) 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家族蛋白1(FOXO1)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骨骼肌PGC-1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海峰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9-45,共7页
为探讨不同强度的急性跑台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表达,以及参与调节PGC-1α表达的信号分子骨骼肌内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转录激活因子-2(ATF-2)及环... 为探讨不同强度的急性跑台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表达,以及参与调节PGC-1α表达的信号分子骨骼肌内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转录激活因子-2(ATF-2)及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水平的影响,选8周龄的雄性Wistar大鼠(178g±4g)48只,按照体重随机分成安静对照组(C),低强度运动组(LE:12m/min,约55%VO2max),中等强度运动组(ME:28m/min,约75%VO2max)和高强度运动组(HE:34m/min,约85%VO2max)。运动组进行1h的0坡度跑台运动。安静对照组不施加运动负荷,在运动结束后3h取材。Western blot测定AMPK、p38MAPK、ATF-2、CREB磷酸化水平,Real-time PCR测定PGC-1αmRNA含量。结果显示,PGC-1α蛋白和PGC-1αmRNA表达均增多,且呈强度依赖性。PGC-1α蛋白(LE,1.8倍;ME,2.2倍;HE,3.9倍);PGC-1αmRNA(LE,2.1倍;ME,3.3倍;HE,5.5倍)。AMPK磷酸化水平呈强度依赖性增加(LE,2.4倍;ME,3.8倍;HE,6.6倍);各组p38表达均显著增加(3.4倍),不同强度组之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ATF-2及CREB磷酸化水平只有在中等强度和高强度运动下增多(ATF-2:ME,1.8倍;HE,2.6倍;CREB:1.9倍)。结果表明,运动引起的PGC-1α基因和蛋白表达增加具有强度依赖性;运动后PGC-1α呈强度依赖性增加可能主要受同样具有强度依赖性的AMPK以及ATF-2调节。p38及CREB的激活参与调节了运动后PGC-1α表达的增加,但并不是影响运动后PGC1呈强度依赖性增加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 转录激活因子-2 运动强度依赖性 大鼠 跑台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F1与CDK3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11
作者 刘小平 巩丽云 +2 位作者 王亮 谭志平 郑多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7-501,共5页
研究真核细胞转录激活因子1(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1,ATF1)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3(cyclin-dependent kinase3,CDK3)的相互作用机制,分别构建ATF1的激酶诱导区域(kinaseinducible domain,KID)结构域、谷氨酰胺富含域(g... 研究真核细胞转录激活因子1(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1,ATF1)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3(cyclin-dependent kinase3,CDK3)的相互作用机制,分别构建ATF1的激酶诱导区域(kinaseinducible domain,KID)结构域、谷氨酰胺富含域(glutamine rich domain,Q2)结构域及亮氨酸拉链区(basic leucine zipper domain,bZIP)结构域缺失体与VP16的融合表达载体,在HEK293细胞过表达,应用真核细胞双杂交系统,研究ATF1结构域与CDK3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ATF1全蛋白与CDK3蛋白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ATF1结构域缺失体与VP16的融合蛋白在HEK293细胞中可获得高表达,但ATF1的任何一种结构缺失体与CDK3蛋白结合都会严重减弱其与CDK3蛋白的相互作用,只有完整的ATF1蛋白才能实现与上游CDK3蛋白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转化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转录激活因子1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3 真核细胞双杂交系统 HEK29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4a-5p对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12
作者 李佳芮 杨振林 +2 位作者 高帆 郭晶晶 李今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9-947,共9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34a-5p(miR-34a-5p)对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5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R-34a-5p抑制剂组和抑制剂阴性对照组,每组13只。采用PONEMAH 6.X实验动物遥测平台... 目的:探讨微小RNA-34a-5p(miR-34a-5p)对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5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R-34a-5p抑制剂组和抑制剂阴性对照组,每组13只。采用PONEMAH 6.X实验动物遥测平台记录各组大鼠脑电图,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iR-34a-5p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形态表现,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DK6、p-Rb和E2F1蛋白阳性表达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CDK6)、磷酸化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和E2F转录因子1(E2F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大鼠无异常表现;模型组、miR-34a-5p抑制剂组和抑制剂阴性对照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流口水、颤抖、血泪、凝视和咀嚼震颤,随后点头眨眼,最后有前肢痉挛、直立及跌倒。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癫痫发作总时间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miR-34a-5p抑制剂组大鼠癫痫发作总时间缩短(P<0.01);与miR-34a-5p抑制剂组比较,抑制剂阴性对照组大鼠癫痫发作总时间延长(P<0.01)。RT-qPCR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iR-34a-5p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miR-34a-5p抑制剂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iR-34a-5p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miR-34a-5p抑制剂组比较,抑制剂阴性对照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iR-34a-5p表达水平升高(P<0.01)。HE染色,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排列紊乱;与模型组比较,miR-34a-5p抑制剂组细胞排列整齐;与miR-34a-5p抑制剂组比较,抑制剂阴性对照组细胞形态不规整。TUNEL染色,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miR-34a-5p抑制剂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降低(P<0.05);与miR-34a-5p抑制剂组比较,抑制剂阴性对照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DK6、p-Rb和E2F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miR-34a-5p抑制剂组大鼠海马组织CA1区中CDK6、p-Rb和E2F1蛋白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与miR-34a-5p抑制剂组比较,抑制剂阴性对照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DK6、p-Rb和E2F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升高(P<0.05或P<0.01)。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DK6、p-Rb和E2F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miR-34a-5p抑制剂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DK6、p-Rb和E2F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miR-34a-5p抑制剂组比较,抑制剂阴性对照组大鼠海马组织中CDK6、p-Rb和E2F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结论: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中miR-34a-5p表达上调,神经元凋亡率升高,抑制miR-34a-5p表达能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与miR-34a-5p调控海马组织中CDK6、p-Rb和E2F1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34a-5p 癫痫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 磷酸化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 E2F转录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联合益生菌通过IL-22调控的JAK1/STAT3/BAX通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3
13
作者 祝娟娟 程明亮 +1 位作者 赵雪珂 穆茂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36-1944,共9页
目的研究蓝莓联合益生菌通过对IL-22调控的JAK1/STAT3/BAX信号通路的影响,进一步探明其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SD大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CG)、IL-22siRNA阴性对照组(IL-22SI-NC)、IL-22siRNA组(IL-22SI)... 目的研究蓝莓联合益生菌通过对IL-22调控的JAK1/STAT3/BAX信号通路的影响,进一步探明其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SD大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CG)、IL-22siRNA阴性对照组(IL-22SI-NC)、IL-22siRNA组(IL-22SI)、IL-22siRNA阴性对照+蓝莓益生菌组(IL-22SI-NC+BPG)、IL-22siRNA+蓝莓益生菌组(IL-22SI+BPG)。正常对照组予100%普通饮食,其余大鼠均采用复合高脂饲料制备脂肪肝模型,同时予IL-22siRNA阴性对照慢病毒及IL-22siRNA慢病毒腹部肝区注射(盲穿),隔日1次,共12周,取肝脏确认造模及siRNA封闭效果后予蓝莓益生菌原液灌胃,同时按上述分组后给予正常饮食,予蓝莓益生菌原液灌胃,共观察8周。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比较方差齐时采用SNK法(q检验),方差不齐时用Tamhane法(q'检验)。结果 IL-22SI组与IL-22SI-NC组比较,ALT、AST、TC、TG、LDL均显著升高(P值均<0.01),HDL显著降低(P<0.01),IL-22、JAK1、STAT3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弱(P值均<0.01)、BAX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IL-22SI-NC相比,IL-22SI-NC+BPG的ALT、AST、TC、TG、LDL均明显降低(P值均<0.01),HDL明显升高(P<0.01),IL-22、JAK1、STAT3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值均<0.01),BAX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IL-22SI+BPG较IL-22SI组ALT、AST、TC、TG、LDL均略有降低(P值均<0.05),HDL略有升高(P<0.05),IL-22、JAK1、STAT3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有所增加(P值均<0.05),BAX的表达略有减少(P<0.05)。结论蓝莓联合益生菌能一定程度拮抗IL-22siRNA所加剧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并可以增强IL-22的表达,提示IL-22可能为蓝莓联合益生菌影响NAFLD的关键作用因子。推测蓝莓联合益生菌能增强IL-22表达,激活JAK1/STAT3信号通路,抑制其下游凋亡因子BAX的表达,减少肝细胞凋亡,增强胆固醇代谢,减少脂质沉积,达到改善NAFLD的目的,是NAFLD的一个辅助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白细胞介素10 有益菌种 蓝莓 Janus激酶1 转录激活因子3 BCL-2相关X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XIST靶向miR-302a-3p对IL-1β诱导软骨细胞损伤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涛 方红育 +7 位作者 周少怀 卞峰 任敏 李宏亮 俞诗威 严锦曦 钱慧 李嘉琼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16-1421,1427,共7页
目的 探讨lncRNA 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因子(XIST)靶向miR-302a-3p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软骨细胞损伤的调控机制。方法 SW1353细胞分为Control组、IL-1β组、IL-1β+si-NC组、IL-1β+si-XIST组、IL-1β+si-PDK1组、IL-1β+si-XIS... 目的 探讨lncRNA 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因子(XIST)靶向miR-302a-3p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软骨细胞损伤的调控机制。方法 SW1353细胞分为Control组、IL-1β组、IL-1β+si-NC组、IL-1β+si-XIST组、IL-1β+si-PDK1组、IL-1β+si-XIST+miR-NC inhibitor组、IL-1β+si-XIST+miR-302a-3p inhibitor组。检测XIST、miR-302a-3p以及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mRNA表达;噻唑蓝(MTT)实验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qRT-PCR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β、IL-4、IL-6、IL-10)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证实miR-302a-3p与XIST或PDK1的靶向关系;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蛋白(Bcl-2、Bax)及PDK1蛋白表达。结果 与IL-1β组相比,IL-1β+si-XIST组XIST表达下调,细胞活力升高,凋亡率降低,Bax表达及TNF-α、IL-1β、IL-6水平下降,Bcl-2表达及IL-4、IL-10水平升高(P<0.05)。XIST直接靶向下调miR-302a-3p表达,miR-302a-3p下调可恢复si-XIST介导的促增殖、抗凋亡和炎症反应作用(P<0.05)。PDK1是miR-302a-3p的靶基因,沉默PDK1可抑制细胞的炎症反应(P<0.05)。结论 敲低XIST可提高IL-1β诱导软骨细胞的细胞活力,减轻OA样软骨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与靶向上调miR-302a-3p进而抑制PDK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因子 miR-302a-3p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 软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泼尼龙对低温体外循环后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克芳 姜桢 +2 位作者 曾真 张惠琴 王春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1-474,共4页
目的研究甲泼尼龙5mg/kg是否能有效抑制体外循环(CPB)诱发的炎症反应,并对肺血管内皮功能产生保护效应。方法健康家犬15只,随机分为3组,A组:不进行CPB,作为非体外对照组;B组:麻醉后注射生理盐水10mL,常规全麻和CPB,主动脉阻断90min;C组... 目的研究甲泼尼龙5mg/kg是否能有效抑制体外循环(CPB)诱发的炎症反应,并对肺血管内皮功能产生保护效应。方法健康家犬15只,随机分为3组,A组:不进行CPB,作为非体外对照组;B组:麻醉后注射生理盐水10mL,常规全麻和CPB,主动脉阻断90min;C组:麻醉后静脉给予甲泼尼龙5mg/kg,其余处理同B组。B、C组分别在手术前及主动脉开放前、开放后30min和90min4个时间点采动脉血,放免法测定血浆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0(IL-10)水平;手术结束时,A、B、C3组均取右肺动脉段,固定于张力传感器,测定血管环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扩张能力的变化。结果CPB前各细胞因子水平无统计学差异,CPB使IL-1β、TNF-α、IL-6、IL-8和IL-10产生增多,血浆水平明显升高(P<0.01);C组IL-1β、TNF-α、IL-6和IL-8升高幅度较小,与B组相比有明显差异,而IL-10水平明显高于B组。3组肺血管环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相似,ACh产生的最大舒张反应在CPB后的肺动脉环明显降低,只有A组的50%(P<0.001);体外前注射甲泼尼龙5mg/kg使ACh产生的最大舒张反应从31%升高到48%(P<0.01);各组动脉环对硝酸甘油产生的舒张反应相似,其Rmax和EC50在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前注射甲泼尼龙5mg/kg能有效抑制CPB诱发的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肺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管内皮功能 甲泼尼龙 体外循环后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素-1β(IL-1β)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统计学差异 IL-10 低温 细胞因子水平 去甲肾上腺素 舒张反应 炎症反应 IL-6 IL-8 CPB 主动脉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