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背接触层与背电极的匹配对CdTe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鄢强 冯良桓 +6 位作者 宋慧瑾 郑家贵 武莉莉 张静全 黎兵 李卫 雷智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3-137,共5页
本文研究Ni和Au两种背电极在有、无ZnTe/ZnTe:Cu背接触层时对碲化镉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没有ZnTe/ZnTe:Cu复合背接触层时,Ni和Au相比,输入特性的填充因子(FF)较差,短路电流密度(Jsc)较大,转换效率(η)较低;在有... 本文研究Ni和Au两种背电极在有、无ZnTe/ZnTe:Cu背接触层时对碲化镉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没有ZnTe/ZnTe:Cu复合背接触层时,Ni和Au相比,输入特性的填充因子(FF)较差,短路电流密度(Jsc)较大,转换效率(η)较低;在有ZnTe复合背接触层时,Ni和Au相比,FF相差较小,而η因Jsc较大而较高。通过暗特性的测试,可以看到,在有了ZnTe复合背接触层以后,Ni作背电极的碲化镉太阳电池,其二极管因子(A)、暗饱和电流(J0)和旁路电阻(Rsh)等三个参数降低的幅度都比Au作背电极的大。这和ZnTe复合背接触层使Ni背电极碲化镉太阳电池效率有更大提高是吻合的。分析表明,这主要是由于光生电流的增大导致了Jsc的增大。这样用Ni代替Au作背电极会带来降低成本和效率提高的双重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背接触层 金属背电极 短路电流密度 转换效率 cdte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制冷的新型太阳能电池——CdS/CdTe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高斌 冯庆 +1 位作者 刘亚静 王万录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5-57,共3页
CdS CdTe多晶薄膜电池是一种利用CdS的优良窗口效应和CdTe良好的光电转换而做成的一种层叠的异质结薄膜太阳电池 ,是适用于制冷、新型、高效率、低成本的太阳能电池 ,具有低缺陷、能隙大、稳定性好的特点 ,并且制作工艺简单、经济 ,易... CdS CdTe多晶薄膜电池是一种利用CdS的优良窗口效应和CdTe良好的光电转换而做成的一种层叠的异质结薄膜太阳电池 ,是适用于制冷、新型、高效率、低成本的太阳能电池 ,具有低缺陷、能隙大、稳定性好的特点 ,并且制作工艺简单、经济 ,易于大面积沉积 ,而且还具有环保价值。综述了CdS CdTe多晶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特性及它的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 CdS/cdte太阳能电池 多晶薄膜 转换效率 硫化镉 碲化镉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光电子能谱研究CdTe太阳电池的背接触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慧瑾 郑家贵 +6 位作者 冯良桓 张静全 李卫 黎兵 武莉莉 雷智 鄢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737-2740,共4页
CdTe太阳电池的背电极须采用高功函数金属。通过采用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高功函数金属Au和Ni分别作为背电极的CdTe太阳电池背接触特性,发现在背电极剥离后,Au在ZnTe/ZnTe∶Cu背接触层表面以Au单质形式存在,扩散深度较浅;Ni扩散到ZnTe/... CdTe太阳电池的背电极须采用高功函数金属。通过采用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高功函数金属Au和Ni分别作为背电极的CdTe太阳电池背接触特性,发现在背电极剥离后,Au在ZnTe/ZnTe∶Cu背接触层表面以Au单质形式存在,扩散深度较浅;Ni扩散到ZnTe/ZnTe∶Cu复合层的深度比Au大,且大多呈离子态,与ZnTe/ZnTe∶Cu复合层中的富Te离子形成NixTe,提高了掺杂浓度,使电池性能获得改善。在两样品中还发现,不论是Te的峰还是Zn的峰,其峰的位移变化都很小,说明两样品中Te和Zn的存在形式没有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PS 背接触特性 cdte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Te/CdS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沃银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34,共4页
综述了 CdTe 和 CdTe 材料的制备方法、后续处理工艺、缺陷和界面问题,指出了 CdTe/CdS 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几个设想。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材料 cdte CDS 研究进展 制备方法 处理工艺 界面问题 未来研究 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Te/CdS异质结太阳电池的电特性——关于“CdTe/CdS异质结特性”一文同郭江等商榷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庭金 马逊 +2 位作者 夏朝凤 王履芳 刘祖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37-642,共6页
笔者认为郭 江等关于"CdTe/CdS异质结特性"一文,对CdTe/CdS太阳电池的CdS/CdTe异质结特性的讨论时存在理论上的错误和设计思想不妥。例如,求解CdTe/CdS异质结空间电荷区电势满足的泊松方程时,所给的边界条件有错,因而所得的... 笔者认为郭 江等关于"CdTe/CdS异质结特性"一文,对CdTe/CdS太阳电池的CdS/CdTe异质结特性的讨论时存在理论上的错误和设计思想不妥。例如,求解CdTe/CdS异质结空间电荷区电势满足的泊松方程时,所给的边界条件有错,因而所得的电势分布亦有错;关系式ΔEv=(Eg2-Eg1)-ΔEc=0有错;CdTe/CdS异质结能带结构不妥等。据此,我们针对上述CdS/CdTe异质结太阳电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和讨论,所得到的相应研究结果,与郭 江等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cdte异质结 太阳电池 能带结构 I-V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合成CdTe量子点及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兰宇卫 易其磊 +2 位作者 黄艳桃 刘锦玲 谭言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4-110,共7页
以CdCl2和Na2TeO3为反应物,巯基丙酸作为稳定剂和还原剂,通过微波辅助法快速合成高质量CdTe量子点,用CdTe量子点和染料N719共敏化TiO2纳米管阵列,以此为光阳极组装敏化太阳能电池。采用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扫描电... 以CdCl2和Na2TeO3为反应物,巯基丙酸作为稳定剂和还原剂,通过微波辅助法快速合成高质量CdTe量子点,用CdTe量子点和染料N719共敏化TiO2纳米管阵列,以此为光阳极组装敏化太阳能电池。采用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最后测定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相对于传统CdTe量子点制备过程,采用巯基丙酸同时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可以将以往的两步反应简化为一步,不需要复杂操作和氮气保护,减少了实验过程中有毒气体的排放;同时采用微波辅助法制备,还可以使量子点的生长更加快速。随着微波加热时间的增加,制得的量子点粒径增大,荧光发射峰红移,紫外可见吸收峰红移,量子产率最高达到63.6%。以CdTe量子点和染料N719共敏化TiO2纳米管阵列为光阳极的太阳能电池短路电流密度达到3.82mA/cm2,开路电压为0.518V,填充因子为0.32,光电转换效率达到0.63%,比未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高出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法 cdte量子点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Te-HgCdTe叠层太阳电池CdS窗口层透射光谱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郭珉 朱秀荣 李贺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8-113,共6页
CdS窗口层光谱透射率的提高对cdTe-HgCdTe叠层太阳电池有效利用入射太阳光并增大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有重要的影响。通过研究化学水浴法、近空间升华法和磁控溅射法制备的CdS薄膜在CdCl2退火前后的光谱平均透过率和短路电流密度损失表明... CdS窗口层光谱透射率的提高对cdTe-HgCdTe叠层太阳电池有效利用入射太阳光并增大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有重要的影响。通过研究化学水浴法、近空间升华法和磁控溅射法制备的CdS薄膜在CdCl2退火前后的光谱平均透过率和短路电流密度损失表明:在光谱区520-820nm,化学水浴法制备的CdS薄膜在退火前后具有最高的光谱平均透过率,对应的CdTe顶电池有最小的短路电流密度损失;在光谱区820—1150和520-l150nm,磁控溅射法制备的CdS薄膜在退火前后均具有最高的光谱平均透过率,对应的HgCdTe底电池和CdTe-HgCdTe叠层太阳电池有最小的短路电流密度损失。在光谱区520—820、820—1150和520-1150nm,CdCl2退火可以显著增大cds薄膜的光谱平均透过率,降低对应CdTe顶电池、HgCdTe底电池和CdTe-HgCdTe叠层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薄膜 cdte-Hgcdte叠层太阳电池 可见和近红外光谱 光谱透过率 短路电流密度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电池中CdTe多晶薄膜沉积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郑华靖 张静全 +3 位作者 冯良桓 蔡伟 郑家贵 谢二庆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9-62,共4页
在氩氧混合气氛下近空间升华技术(CSS)制备CdTe多晶薄膜中,薄膜的结构、性质决定于整个沉积过程。深入研究沉积过程中的热交换、物质输运,有助于制备薄而致密的具有进行良好光电性质CdTe薄膜。通过分析近空间沉积的物理机制,测量近空间... 在氩氧混合气氛下近空间升华技术(CSS)制备CdTe多晶薄膜中,薄膜的结构、性质决定于整个沉积过程。深入研究沉积过程中的热交换、物质输运,有助于制备薄而致密的具有进行良好光电性质CdTe薄膜。通过分析近空间沉积的物理机制,测量近空间沉积装置内温度分布,对升温过程、气压与薄膜初期成核的关系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气压下制备的样品,均有立方相CdTe,此外,还有CdS和SnO2:F衍射峰,CdTe晶粒随气压增加有减小趋势;随气压的增加,透过率呈下降趋势,相应的CdTe吸收边向短波方向移动。在此基础上制备出转换效率优良的结构为SnO2:F/CdS/CdTe/Au的串联集成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 近空间升华(CSS) 多晶薄膜 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CdTe多晶薄膜升温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郑华靖 郑家贵 +1 位作者 冯良桓 谢二庆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6,共4页
采用近空间升华沉积法CSS(Close space sublimation),在3种不同升温过程中沉积制备CdTe多晶薄膜,通过实验数据作出其升温曲线,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微电流高阻计等方法对沉积膜的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了在CSS法中控制... 采用近空间升华沉积法CSS(Close space sublimation),在3种不同升温过程中沉积制备CdTe多晶薄膜,通过实验数据作出其升温曲线,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微电流高阻计等方法对沉积膜的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了在CSS法中控制升温过程对CdTe生长沉积机制及其沉积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升温过程对CdTe多晶薄膜的沉积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其中,以氢气刻蚀后拉开衬底与升华源之间的设定温差,并保持固定温差至设定温度的升温过程的沉积质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多晶薄膜 近空间升华沉积法 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未掺杂SnO_2的CdS/CdTe异质结太阳电池均匀性研究
10
作者 曾广根 冯良桓 +4 位作者 张静全 黎兵 武莉莉 李卫 王文武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07-1310,共4页
为了提高CdS/CdTe多晶薄膜太阳电池转换效率,改善器件性能,制备出一种结构为玻璃/SnO2∶F/未掺杂SnO2/CdS/CdTe/ZnTe/ZnTe∶Cu/Ni的薄膜太阳电池。同时与无SnO2插入层的太阳电池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具有SnO2插入层的太阳电池填充因... 为了提高CdS/CdTe多晶薄膜太阳电池转换效率,改善器件性能,制备出一种结构为玻璃/SnO2∶F/未掺杂SnO2/CdS/CdTe/ZnTe/ZnTe∶Cu/Ni的薄膜太阳电池。同时与无SnO2插入层的太阳电池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具有SnO2插入层的太阳电池填充因子增加19.52%,开路电压提高3.23%,电池并联电阻增加56%,转换效率增加30%,电池的均匀性得到改善,有利于规模化大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效率 均匀性 未掺杂SnO2薄膜 CDS cdte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Te/CdS异质结特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江 王万录 +1 位作者 刘高斌 冯良桓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69-272,共4页
从理论上对CdTe/CdS太阳电池CdS/CdTe异质结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结果表明可以简单利用改变CdTe、CdS两种半导体材料的掺杂浓度来改变CdS/CdTe异质结的能带结构。针对不同的能带结构采用了不同的物理模型 ,得到的CdS/CdTe异质结伏... 从理论上对CdTe/CdS太阳电池CdS/CdTe异质结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结果表明可以简单利用改变CdTe、CdS两种半导体材料的掺杂浓度来改变CdS/CdTe异质结的能带结构。针对不同的能带结构采用了不同的物理模型 ,得到的CdS/CdTe异质结伏安特性曲线有一折点 ,且折点位置随异质结能带结构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cdte/cdte异质结 能带结构 伏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场均匀性对CdTe薄膜及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李愿杰 郑家贵 +2 位作者 冯良桓 黎兵 曾广根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9-123,共5页
采用近空间升华法(CSS)制备CdTe多晶薄膜,模拟制备过程中的温场变化,结合I-V、C-V特性及深能级瞬态谱研究温场均匀性对CdS/CdTe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场分布和薄膜厚度分布基本一致,温场均匀性对电池组件的开路电压影响不大,... 采用近空间升华法(CSS)制备CdTe多晶薄膜,模拟制备过程中的温场变化,结合I-V、C-V特性及深能级瞬态谱研究温场均匀性对CdS/CdTe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场分布和薄膜厚度分布基本一致,温场均匀性对电池组件的开路电压影响不大,对短路电流和填充因子有影响,CdTe薄膜的深中心对温度和频率的响应基本一致。580℃制备的样品暗饱和电流密度最小,载流子浓度较高,光电特性较好,而且空穴陷阱浓度较低,深中心复合作用较小。通过改进温场的均匀性能够制备出组件转换效率为8.2%的CdS/CdTe太阳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薄膜 CdS/cdte太阳电池 深能级瞬态谱(DL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CdTe异质结太阳电池串联电阻的理论研究
13
作者 郭江 王万录 +1 位作者 刘高斌 冯良桓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4-437,共4页
串联电阻是太阳电池中一个附加的功率损耗,对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填充因子输出性能等均有较大影响,尽可能的减小串联电阻是提高太阳电池效率和性能所要求的。该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太阳电池中串联电阻形成的各种因素,特别是对电池TCO层的... 串联电阻是太阳电池中一个附加的功率损耗,对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填充因子输出性能等均有较大影响,尽可能的减小串联电阻是提高太阳电池效率和性能所要求的。该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太阳电池中串联电阻形成的各种因素,特别是对电池TCO层的薄层横向电阻做了较为详尽的理论分析,导出了TCO层薄层横向电阻的理论计算公式,并讨论了减小串联电阻的途径。并将计算值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cdte异质结太阳电池 串联电阻 横向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CdTe异质结太阳电池极限效率的计算
14
作者 郭江 王万录 +1 位作者 刘高斌 冯良桓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4-38,共5页
讨论了CdS/CdTe异质结的电流电压特性,研究了CdS/CdTe太阳电池在AM1.5太阳光谱辐射下的转换效率,给出了不计所有损失的理想极限情况下,其电池转换效率可达27%。同时讨论了考虑部分材料参数影响的条件下,实际CdS/CdTe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 讨论了CdS/CdTe异质结的电流电压特性,研究了CdS/CdTe太阳电池在AM1.5太阳光谱辐射下的转换效率,给出了不计所有损失的理想极限情况下,其电池转换效率可达27%。同时讨论了考虑部分材料参数影响的条件下,实际CdS/CdTe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在所选定的参数下为23%,从近期实际制备的CdS/CdTe太阳电池的进展,以及较为合理的理论推论和分析来看,此效率将有可能达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cdte异质结太阳电池 光生电流 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Te包覆TiO_2纳米棒壳核结构有序阵列与P3HT杂化太阳电池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硕 李英品 +4 位作者 孙宝 范龙雪 王尚鑫 裴娟 郝彦忠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79-285,共7页
采用水热法在含氟二氧化锡导电玻璃(FTO)上制备了有序的金红石型TiO2纳米棒阵列,在TiO2纳米棒阵列上电沉积CdTe纳米晶构成了CdTe包覆TiO2壳核式纳米棒阵列(CdTe/TiO2),然后将聚3-己基噻吩(P3HT)的氯苯溶液旋涂到CdTe/TiO2壳核式纳米棒... 采用水热法在含氟二氧化锡导电玻璃(FTO)上制备了有序的金红石型TiO2纳米棒阵列,在TiO2纳米棒阵列上电沉积CdTe纳米晶构成了CdTe包覆TiO2壳核式纳米棒阵列(CdTe/TiO2),然后将聚3-己基噻吩(P3HT)的氯苯溶液旋涂到CdTe/TiO2壳核式纳米棒阵列上构成P3HT包覆CdTe/TiO2壳核式纳米棒阵列的复合结构(P3HT/CdTe/TiO2),在P3HT/CdTe/TiO2壳核式纳米棒阵列复合结构上使用离子溅射法喷镀Au膜构制Au-P3HT/CdTe/TiO2结构的杂化太阳电池,实验测得以Au-P3HT/CdTe/TiO2结构组装的杂化太阳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为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化太阳电池 核壳式纳米结构 金红石型TiO 纳米棒阵列 cdte纳米晶 P3H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空间升华沉积CdTe多晶薄膜过程的研究
16
作者 郑华靖 张静全 +2 位作者 冯良桓 郑家贵 谢二庆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8-62,共5页
研究了近空间升华(CSS)沉积CdTe多晶薄膜的物理机制,测量了近空间沉积装置内的温度分布,分析了升温过程、气压与薄膜的初期成核的关系,优化了升温过程,在此基础上制备出了转换效率优良的结构为SnO2:F/CdS/CdTe/Au的串联集成太阳电池.同... 研究了近空间升华(CSS)沉积CdTe多晶薄膜的物理机制,测量了近空间沉积装置内的温度分布,分析了升温过程、气压与薄膜的初期成核的关系,优化了升温过程,在此基础上制备出了转换效率优良的结构为SnO2:F/CdS/CdTe/Au的串联集成太阳电池.同时结果表明:近空间升华制备CdTe多晶薄膜的物理过程主要是,CdTe升华前升温,CdTe源升华分解为Cd、Te2,Cd、Te2在衬底上化合沉积以及衬底上的CdTe反升华等过程.在正常的近空间升华过程中,CdTe的蒸汽压远小于保护气体的气压.后者对对成核的晶粒方向几乎没有影响,但它通过改变分子平均自由程来影响Cd、Te2分子的扩散,从而影响薄膜的生长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太阳电池 近空间升华 多晶薄膜 沉积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O_x缓冲层对backwall型超薄CdTe太阳电池性能的模拟
17
作者 陈文超 冯晓东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60-1362,1397,共4页
采用SCAPS模拟软件对backwall型结构(glass/ITO/MoO_x/CdTe/CdS/SnO_2/Ag)的超薄CdTe太阳电池的性能进行了模拟研究。在backwall型超薄CdTe电池中,CdTe吸收层为迎光面,入射光从CdTe层进入,而非经典CdTe电池结构中的CdS层,避免了CdS层对... 采用SCAPS模拟软件对backwall型结构(glass/ITO/MoO_x/CdTe/CdS/SnO_2/Ag)的超薄CdTe太阳电池的性能进行了模拟研究。在backwall型超薄CdTe电池中,CdTe吸收层为迎光面,入射光从CdTe层进入,而非经典CdTe电池结构中的CdS层,避免了CdS层对短波段的吸收,提高了短波段光子的响应。添加MoO_x缓冲层后,降低了ITO与CdTe层间的接触势垒,同时,形成了电子反射层,还降低了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几率。因此,这一结构不仅提高了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J_(sc)),还将电池的开路电压(V_(oc))提高到了1V以上。在模拟中当MoO_x缓冲层为2nm时,有赖于较理想的ITO功函数和界面复合速率,得到了最高效率达25.5%的超薄CdTe太阳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化镉 氧化钼 backwall结构 薄膜太阳电池 SCAPS-1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_2-甲醇蚀刻对CdTe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覃文治 郑家贵 +9 位作者 蔡伟 冯良桓 蔡亚平 张静全 李卫 黎兵 武莉莉 李阳华 岳磊 郑华靖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6-258,共3页
在镀上金属电极前 ,对CdTe表面进行化学蚀刻是制备高效率碲化镉薄膜太阳电池的关键技术之一。本实验用Br2 甲醇对热处理后的CdTe薄膜进行蚀刻 ,并利用XRD、AFM研究其结构、成分和形貌。结果表明 :蚀刻后的CdTe薄膜获得一银灰色的光洁表... 在镀上金属电极前 ,对CdTe表面进行化学蚀刻是制备高效率碲化镉薄膜太阳电池的关键技术之一。本实验用Br2 甲醇对热处理后的CdTe薄膜进行蚀刻 ,并利用XRD、AFM研究其结构、成分和形貌。结果表明 :蚀刻后的CdTe薄膜获得一银灰色的光洁表面 ,并发现CdTe薄膜表面产生一富Te层 ,蚀刻厚度达到 1μm获得性能最好的太阳电池。用Br2 甲醇蚀刻后的CdTe薄膜 ,采用ZnTe ZdTe:Cu复合层作为背接触层的过度层 ,已获得了转换效率为 13.38%的太阳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2-甲醇 蚀刻 cdte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Cl_2热处理对CdS/CdTe界面扩散和界面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侯泽荣 万磊 +1 位作者 白治中 王德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18-726,共9页
采用在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结构Glass/FTO/CdS/CdTe基础上制备的Glass/FTO/CdS/CdTe/CdS体系,通过XRD,SEM,Raman,XPS研究了不同温度CdCl2空气热处理对CdS/CdTe界面互扩散、界面反应和重结晶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样品的表面形貌在不同温... 采用在CdTe薄膜太阳能电池结构Glass/FTO/CdS/CdTe基础上制备的Glass/FTO/CdS/CdTe/CdS体系,通过XRD,SEM,Raman,XPS研究了不同温度CdCl2空气热处理对CdS/CdTe界面互扩散、界面反应和重结晶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样品的表面形貌在不同温度热处理后有剧烈的差异,经300~350℃热处理后,CdS晶粒从室温时的20nm迅速增大至70nm左右,这与CdS从立方相到六方相的相变温度符合.CdS/CdTe界面在350℃左右就开始比较明显地互扩散,550℃时界面已生成具有六方纤锌矿结构的CdS0.85Te0.15.CdS因与CdTe的相互扩散并生成CdSxTe1-x而被迅速消耗.450℃以上CdS/CdTe界面部分被氧化生成CdTeO3.拉曼光谱中CdS的1LO峰在350℃左右由强变弱同时向低波数移动表明开始生成CdSxTe1-x.光电子能谱验证了CdSxTe1-x和CdTeO3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形成.CdCl2防止了界面的氧化和促进了CdS/CdTe界面扩散以及CdSxTe1-x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扩散 CDS cdte CdSxTe1-x cdte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温过程和气压在近空间升华沉积CdTe多晶薄膜中的作用
20
作者 郑华靖 郑家贵 +1 位作者 冯良桓 谢二庆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0-64,共5页
近空间升华技术制备 CdTe 多晶薄膜具有薄膜质量好、沉积速率高、设备简单、生产成本低等优点.采用近空间升华法(CSS)制备的 CdTe 多晶薄膜,薄膜的结构、性质与整个沉积过程密切相关,其过程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要实现对沉积过程的控制... 近空间升华技术制备 CdTe 多晶薄膜具有薄膜质量好、沉积速率高、设备简单、生产成本低等优点.采用近空间升华法(CSS)制备的 CdTe 多晶薄膜,薄膜的结构、性质与整个沉积过程密切相关,其过程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要实现对沉积过程的控制,必须对沉积过程中的热交换、物质输运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近空间沉积的物理机制,通过对装置内的温度进行测量,对升温曲线进行实验研究,优选了温度分布与升温曲线,研究了气压对 CdTe 薄膜结构、性质的影响.讨论了升温过程、气压与薄膜的初期成核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气压下沉积的样品均为立方相 CdTe,且还出现 CdS 和 SnO_2∶F 的衍射峰,随着气压增加,CdTe 晶粒减小,薄膜的透过率下降,相应的吸收边向短波方向移动.采用衬底温度500℃,源温度620℃,沉积时间4min 的沉积条件获得了性能优良的 CdTe 多晶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多晶薄膜 近空间升华 太阳电池 升温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