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锰掺杂ZnS量子点磷光体系的构建及用于Pb(Ⅱ)的传感识别
1
作者 董一帆 艾秋爽 +4 位作者 俞熙仁 张莉 梁经天 张大文 邱素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4-970,共7页
磷光发光寿命长,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之间有更宽的间距,并能有效避免来自系统和光散射的干扰,因此磷光传感技术在近几年备受关注。采用反应釜水热法合成出水溶性的Mn^(2+)掺杂ZnS量子点,对合成出的量子点进行表征,从XRD衍射结果、高倍透... 磷光发光寿命长,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之间有更宽的间距,并能有效避免来自系统和光散射的干扰,因此磷光传感技术在近几年备受关注。采用反应釜水热法合成出水溶性的Mn^(2+)掺杂ZnS量子点,对合成出的量子点进行表征,从XRD衍射结果、高倍透射电镜形貌图和TEM-mapping图中都可以得出结论,Mn^(2+)成功掺杂进ZnS晶格内部。该量子点在580 nm处出现明显的磷光发射峰,且远远高于420 nm处的荧光峰强度。同时还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下,该量子点的磷光性质,发现当前驱体溶液pH为11、反应时间为30 min和Mn^(2+)掺杂比例为4%时,其量子点磷光特征峰最高。与传统制备方法相比,该反应釜水热法能够有效将Mn^(2+)掺杂至ZnS量子点内部,而非表面,导致其主要以磷光发射为主,而非荧光,有利于提高传感技术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该研究还发现Pb^(2+)能够选择性猝灭Mn掺杂ZnS量子点的磷光,并考察了缓冲液pH、体系反应时间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建立了一种高灵敏识别Pb^(2+)离子的磷光传感技术,其线性范围为0.02~20μmol·L^(-1),检测限低至6.6 nmol·L^(-1),同时其他常见金属离子对该传感技术无明显干扰作用,对实际样品进行了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91.9%~114.1%,准确率在83.0%~109.8%之间,证实该传感技术可以用于湖水样品中Pb^(2+)的快速识别,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掺杂硫化锌量子点 水热合成法 磷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壳层掺杂工程改善CuInS_(2)/ZnS近红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性能
2
作者 陈卓 陈一鸣 +3 位作者 张倩倩 刘振洋 王大伟 李旭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20-1429,共10页
近红外铜铟硫(CIS)基量子点(QDs)因不含有重金属元素,在生物相容性和环境友好性上显著优于传统近红外镉基(CdSe)及铅基(PbS)量子点,但其荧光量子产率(PLQY)低和稳定性差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包覆ZnS壳层可提升CIS QDs的PLQY和稳定性,但是C... 近红外铜铟硫(CIS)基量子点(QDs)因不含有重金属元素,在生物相容性和环境友好性上显著优于传统近红外镉基(CdSe)及铅基(PbS)量子点,但其荧光量子产率(PLQY)低和稳定性差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包覆ZnS壳层可提升CIS QDs的PLQY和稳定性,但是CIS/ZnS QDs的光致发光(PL)峰位相对本征CIS QDs存在较大蓝移;而且CIS/ZnS核壳结构因界面合金化导致其电致发光器件(QLED)的电致发光(EL)峰位相较于PL峰位显著蓝移。本研究结合降低CIS/ZnS QDs的PL相对CIS QDs蓝移的严格壳层结构的合成方法,提出壳层掺杂Al的方法。通过掺入50%Al/Zn量比的异丙醇铝(Al(IPA)3),我们成功构筑了CIS/Al-ZnS(CIS/AZS)严格核壳结构量子点,降低了QLED器件EL相对PL的蓝移,平衡了载流子注入。实验表明,CIS/AZS QLED的EL峰位蓝移量降至7 nm(963 nm处发光),最大外量子效率达2.61%,器件寿命提升80%。本研究为解决CIS/ZnS体系的EL相对PL蓝移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使器件保留了更有价值的近红外区域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S/zns量子点 电致发光器件 AL掺杂 近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trate-stabilized CdSe/CdS quantum dots as fluorescence probe for protein determination 被引量:3
3
作者 傅昕 黄可龙 刘素琴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4期720-725,共6页
A rapid, ultrasensitive and convenient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enhancement of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resulting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functionalized CdSe/CdS quantum dots (QDs) with bov... A rapid, ultrasensitive and convenient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enhancement of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resulting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functionalized CdSe/CdS quantum dots (QDs) with bov/ne serum albumin (BSA) was proposed. The citrate-stabilized CdSe/CdS (QDs) were synthesized by using Se powder and Na2S as precursors instead of any pyrophoric organometallic precursors. The modified CdSe/CdS QDs are brighter and more stable against photobleaching in comparison with organic fluorophores. At pH 7.0, the fluorescence signal of CdSe/CdS is enhanced by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BSA in the range of 0.1-10 μg/mL, and the low detection limit is 0.06 μg/mL.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hanced fluorescence peak intensity (△F) and BSA concentration (c) is established using equation △F=50.7c+16.4 (R=0.996 36). Results of determination for BSA in three synthetic samples are identical with the true values, and the recovery (98.9%-102.4%) and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1.8%-2.5%) are satisfac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e/CdS quantum dots bovine serum albumin PROTEIN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e/ZnS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电子注入与光伏性能表征 被引量:8
4
作者 郭旭东 马蓓蓓 +3 位作者 王立铎 高瑞 董豪鹏 邱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40-1246,共7页
合成了Cd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QDs),将其作为光敏剂吸附在TiO2纳米晶薄膜上,组装成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SCs),从电子注入速率和电池性能两方面对QDSSCs进行了表征.为了定量研究ZnS层包覆对电子注入的影响,运用飞秒瞬态光谱技术,测... 合成了Cd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QDs),将其作为光敏剂吸附在TiO2纳米晶薄膜上,组装成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SCs),从电子注入速率和电池性能两方面对QDSSCs进行了表征.为了定量研究ZnS层包覆对电子注入的影响,运用飞秒瞬态光谱技术,测试了包覆ZnS前后,CdSe-TiO2体系的电子注入速率.实验测得ZnS包覆前后电子注入速率分别为7.14×1011和2.38×1011s-1,可以看出包覆后电子注入速率明显降低,仅为包覆前的1/3.电池器件J-V性能测试表明,ZnS作为绝缘层包覆在CdSe的表面有效提高了QDSSCs的填充因子和稳定性,但同时也导致了效率的降低.上述结果说明了电子注入速率的降低是导致电池电流和效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为今后优化核壳结构QDSSCs的电流和效率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e zns量子点 zns包覆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 电子注入速率 飞秒瞬态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偶联过程对于聚合物包覆的水溶性CdSe/ZnS核壳量子点发光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友林 曾庆辉 孔祥贵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104,共4页
以传统的戊二醛交联的方法实现了聚丙烯酸包覆的CdSe/ZnS量子点和人IgG蛋白分子的偶联,同时研究了偶联过程对量子点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证明量子点和蛋白分子偶联成功。通过稳态光谱和时间分辨光谱研究了偶联过程对... 以传统的戊二醛交联的方法实现了聚丙烯酸包覆的CdSe/ZnS量子点和人IgG蛋白分子的偶联,同时研究了偶联过程对量子点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证明量子点和蛋白分子偶联成功。通过稳态光谱和时间分辨光谱研究了偶联过程对量子点荧光性质的影响。发现偶联到量子点表面的戊二醛分子能够破坏量子点的表面从而增加其表面缺陷,使量子点发光效率降低;上述产物进一步与人IgG偶联增强了量子点的荧光强度,这是由于连接到量子点上的蛋白分子修复了量子点的表面,从而降低了表面缺陷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e/zns 量子点 生物偶联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的CdSe/CdS/ZnS量子点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芳芳 于俊生 谢颖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42-1147,共6页
用L-半胱氨酸盐(Cys)作为稳定剂,合成了水溶性的双壳结构的CdSe/CdS/ZnS半导体量子点。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双壳结构的CdSe/CdS/ZnS纳米微粒比单一的CdSe核纳米粒子和单核壳结构的CdSe/CdS纳米粒子具有更优异的发光特性。用透... 用L-半胱氨酸盐(Cys)作为稳定剂,合成了水溶性的双壳结构的CdSe/CdS/ZnS半导体量子点。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双壳结构的CdSe/CdS/ZnS纳米微粒比单一的CdSe核纳米粒子和单核壳结构的CdSe/CdS纳米粒子具有更优异的发光特性。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ED、XRD、XPS和FTIR等方法对CdSe核和双壳层的CdSe/CdS/ZnS纳米微粒的结构、分散性及形貌分别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半胱氨酸 cdse cdse/CdS/zns 量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e/ZnSe/ZnS多壳层结构量子点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庆彬 曾庆辉 +3 位作者 郑金桔 孔祥贵 曲玉秋 宋凯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2-846,共5页
展示了一种简捷的多壳层量子点合成路线。在含有过量Se源的CdSe体系中直接注入Zn源,"一步法"合成了CdSe/ZnSe量子点;进一步以CdSe/ZnSe为"核",表面外延生长ZnS壳层制备了核/壳/壳结构CdSe/ZnSe/ZnS量子点。相对于... 展示了一种简捷的多壳层量子点合成路线。在含有过量Se源的CdSe体系中直接注入Zn源,"一步法"合成了CdSe/ZnSe量子点;进一步以CdSe/ZnSe为"核",表面外延生长ZnS壳层制备了核/壳/壳结构CdSe/ZnSe/ZnS量子点。相对于以往报道的多壳层结构量子点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减少壳层的生长步骤有效地简化了实验操作,缩短了实验周期,同时减少对原料的损耗。对量子点进行高温退火处理,能够大幅提高CdSe/ZnSe/ZnS量子点的发光量子产率。透射电镜、XRD以及光谱研究表明:所制备的量子点接近球形,核与壳层纳米晶均为闪锌矿结构,最终获得的CdSe/ZnSe/ZnS量子点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达到53%。为了实现量子点的表面生物功能化,通过巯基酸进行了表面配体交换修饰,使量子点表面具有水溶性的羧基功能团,并且能够维持较高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e/znse/zns量子点 外延生长 配体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钝化提高CdSe/ZnS量子点的发光稳定性 被引量:4
8
作者 宁平凡 刘宏伟 +4 位作者 牛萍娟 刘国旭 李晓云 韩丽丽 高轶群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9-114,共6页
光诱导功能退化是胶体量子点在应用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使用磁控溅射沉积SiO_2薄膜形成钝化层来提高CdSe/ZnS量子点发光稳定性的方法。首先,通过三正辛基膦辅助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方法合成了615 nm发光的红色Cd... 光诱导功能退化是胶体量子点在应用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使用磁控溅射沉积SiO_2薄膜形成钝化层来提高CdSe/ZnS量子点发光稳定性的方法。首先,通过三正辛基膦辅助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方法合成了615 nm发光的红色CdSe/ZnS量子点。然后将量子点旋涂在SiO_2/Si基片上,再通过磁控溅射方法在量子点上沉积了厚度为20 nm的SiO_2薄膜作为钝化层。使用连续波激光光源分别在空气气氛和真空条件下照射样品,研究了经过不同照射时间后钝化和未钝化量子点的稳态光致发光光谱。结果表明,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没有SiO_2钝化的量子点的PL强度显著降低、PL峰值发生蓝移、FWHM不断增大。对比研究发现,由于SiO_2薄膜能够阻挡空气中的水和氧,减缓了量子点表面的光诱导氧化现象,因此显著提高了CdSe/ZnS量子点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量子点 cdse/zns 发光稳定性 SiO2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CdSe/ZnS量子点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谱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闫海珍 程成 张庆豪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6-170,共5页
测量了分散于正己烷溶液和甲苯溶液中的CdSe/ZnS量子点在室温到近溶液沸点温度间的吸收与光致发光光谱,比较了两种不同的CdSe/ZnS量子点的光谱特性,讨论了温度对吸收和光致发光光谱峰值波长以及相对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10... 测量了分散于正己烷溶液和甲苯溶液中的CdSe/ZnS量子点在室温到近溶液沸点温度间的吸收与光致发光光谱,比较了两种不同的CdSe/ZnS量子点的光谱特性,讨论了温度对吸收和光致发光光谱峰值波长以及相对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100℃范围内,CdSe/ZnS量子点激子吸收峰波长有微小红移,最大约为4nm;光致发光光谱峰值波长略有红移,但最大不超过6nm。根据光致发光光谱测量的结果,确定了Varshni定律中关于CdSe/ZnS量子点禁带宽度的两个经验参数:α=(2.0±0.2)×10^-4eV/K和β=(200±30)K。温度对CdSe/ZnS量子点吸收强度影响不大,荧光发射强度与温度呈线性关系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e/zns 溶液温度 吸收光谱 光致发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CdSe/ZnS的浓度对其荧光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晋敏 黄玉华 罗吉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0-423,共4页
影响量子点荧光特性除了量子点尺寸因素外,其溶液浓度也会对其荧光特性起很重要的作用。但到目前,还未见到有关量子点CdSe/ZnS在溶液中浓度对其荧光影响的详细报道。为了掌握影响量子点CdSe/ZnS荧光特性的因素及其物理机制,利用紫外-可... 影响量子点荧光特性除了量子点尺寸因素外,其溶液浓度也会对其荧光特性起很重要的作用。但到目前,还未见到有关量子点CdSe/ZnS在溶液中浓度对其荧光影响的详细报道。为了掌握影响量子点CdSe/ZnS荧光特性的因素及其物理机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和荧光光谱仪测量了尺寸为4nm的量子点CdSe/ZnS在氯仿中不同浓度下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并侧重研究了量子点CdSe/ZnS的浓度对其发光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其物理机制。结果表明量子点对光谱的吸收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其发光却具有一个最佳浓度2μmol·L-1。当量子点的浓度>2μmol·L-1时,量子点的荧光强度随着量子点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当量子点的浓度<2μmol·L-1时,量子点的发光强度则随其浓度的降低而降低。其原因主要有两个:(1)荧光猝灭效应;(2)荧光发射与光吸收的竞争效应。当量子点的浓度>2μmol·L-1时,由于量子点之间相距太近(仅为94nm)而引起了荧光猝灭效应,且其荧光猝灭效应随量子点间距的减小而增大,且因为吸收过大,导致受激的量子点并未增加,因此,其荧光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当量子点的浓度<2μmol·L-1时,因为量子点之间的距离足够大,不再引起荧光猝灭效应,其荧光强度取决于单位体积内的量子点的个数,单位体积内量子点的个数越多,其发光强度越强。因此其发光强度随量子点溶液的浓度降低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cdse/zns 浓度 荧光 物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UV胶为纤芯本底的CdSe/ZnS量子点光纤光致荧光光谱的传光特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程成 林彦国 严金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8-893,共6页
制备了一种以紫外(UV)固化胶为纤芯本底的CdSe/ZnS量子点掺杂光纤.通过测量不同掺杂浓度和光纤长度下的量子点光致荧光光谱,得到了荧光峰值强度与量子点掺杂光纤浓度和长度的关系,确定了UV胶纤芯本底下的量子点的吸收系数、合适的掺杂... 制备了一种以紫外(UV)固化胶为纤芯本底的CdSe/ZnS量子点掺杂光纤.通过测量不同掺杂浓度和光纤长度下的量子点光致荧光光谱,得到了荧光峰值强度与量子点掺杂光纤浓度和长度的关系,确定了UV胶纤芯本底下的量子点的吸收系数、合适的掺杂浓度和光纤长度.结果表明:UV胶在光纤中具有吸收小、收缩率低、与石英光纤包层折射率匹配、性能稳定等特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实验室制备量子点光纤纤芯本底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e/zns量子点 UV胶 量子点掺杂光纤 光致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振光散射法(RLS)研究外源刺激对CdSe/ZnS量子点/TiO_2纳米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月生 杜纪富 +1 位作者 孙绍发 赵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40-1044,共5页
近似生理条件下,采用共振光散射法研究了CdSe/ZnS量子点/TiO_2纳米复合物同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通过分析影响二者相互作用的纳米复合物浓度、pH、NaCl浓度、反应温度、检测时间、共存离子、表面活性剂、加样顺序等外源刺激因素,结... 近似生理条件下,采用共振光散射法研究了CdSe/ZnS量子点/TiO_2纳米复合物同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通过分析影响二者相互作用的纳米复合物浓度、pH、NaCl浓度、反应温度、检测时间、共存离子、表面活性剂、加样顺序等外源刺激因素,结果表明:新形成的复合体系可能加强蛋白质的疏水腔,使在水溶液中形成的疏水界面趋于集中,从而导致其共振光散射强度增强;体系受pH的影响变化非常灵敏;适当的NaCl浓度可以提高体系的I_(RLS)值灵敏度;共存离子改变了体系的离子强度,从而导致体系的△I_(RLS)值的改变;反应时间为5 min时,体系I_(RLS)值基本稳定;同一种表面活性剂对于不同的体系的I_(RLS)值的作用不完全一致,带相反电荷的表面活性剂与纳米复合物有很强的静电作用;对于与HSA相互作用的多元复合体系,加样顺序的不同对体系的I_(RLS)值的影响很明显;体系的I_(RLS)值随温度的改变呈不完全单调增加的趋势。这些信息为纳米材料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理论支撑,有助于深入了解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光散射法 外源刺激 cdse zns量子点 TIO2 人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Resonance light scattering (RLS) cdse zns(quantum dots) 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多相体系中制备核壳型CdSe/ZnS量子点 被引量:3
13
作者 杜保安 焦永静 +2 位作者 李正平 倪梅 严景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102,共3页
在多相体系中制得了CdSe/ZnS半导体量子点,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电子透射显微镜(TEM)等测试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dSe/CdS量子点尺寸均一、形貌规则,具有立方晶体结构。初步研究了此体系的反应机理,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 在多相体系中制得了CdSe/ZnS半导体量子点,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电子透射显微镜(TEM)等测试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dSe/CdS量子点尺寸均一、形貌规则,具有立方晶体结构。初步研究了此体系的反应机理,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产物的光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CdSe量子点外面包覆一定厚度的ZnS壳层后,其激子发射强度和量子效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e/zns 量子点 LSS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的非线性光学吸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鹏 马红 马国宏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23-1228,共6页
利用开孔Z扫描技术研究了吸收峰分别为553nm和503nm的两种尺寸Cd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溶液的非线性吸收性质.对于532nm,6ns激光脉冲,两种材料均表现出饱和吸收向反饱和吸收转化的现象.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吸收峰波长大于激光波长时,饱... 利用开孔Z扫描技术研究了吸收峰分别为553nm和503nm的两种尺寸Cd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溶液的非线性吸收性质.对于532nm,6ns激光脉冲,两种材料均表现出饱和吸收向反饱和吸收转化的现象.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吸收峰波长大于激光波长时,饱和吸收过程由快、慢两种机制组成,分别对应基态载流子被激发至不同的激发态,而强光下的反饱和吸收与快过程相关;当吸收峰波长小于激光波长时,饱和吸收主要由快过程机制引起,强光下的反饱和吸收源自激发态吸收和双光子吸收.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半导体量子点是研制光开关和光限制器件的理想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cdse/zns 非线性吸收 量子点 Z-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dSe/ZnS核壳型量子点的高灵敏、快速细菌计数新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傅昕 张何 +1 位作者 胡家义 石敏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23-728,共6页
以乙酰丙酮镉和硬脂酸锌为前驱体,合成了巯基丙酸修饰的CdSe/ZnS核壳型量子点(QDs)。并将其作为荧光探针,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为目标细菌,建立了一种高灵敏的、简单快速的细菌计数新方法,并借助荧光显微镜成功的进行成像探测研... 以乙酰丙酮镉和硬脂酸锌为前驱体,合成了巯基丙酸修饰的CdSe/ZnS核壳型量子点(QDs)。并将其作为荧光探针,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为目标细菌,建立了一种高灵敏的、简单快速的细菌计数新方法,并借助荧光显微镜成功的进行成像探测研究。通过考察量子点浓度、孵育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确定了细菌定量检测的最佳条件。在最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体系的相对荧光强度随细菌数量的增加而增大。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2CFU/mL~106CFU/mL,检测限为102CFU/mL,线性回归方程为Y=427.586X-677.022(R=0.996 49)。本方法有效克服了传统的细菌计数方法存在的缺陷,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重现性(实际样品检测的RSD=3.6%~8.1%),且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成本低,有很好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e/zns核壳型量子点 细菌计数 荧光探针 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S-K和V-W模式生长ZnCdSe和ZnSeS量子点及其特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范希武 单崇新 +4 位作者 羊亿 张吉英 申德振 吕有明 刘益春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4,i001-i002,共8页
用低压金属有机化学气相外延(LP MOCVD)技术,以Stranski Krastanow(S K)模式,在GaAs衬底上生长了CdSe和ZnCdSe量子点(QDs)。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到了外延层低于临界厚度时,CdSe自组装量子点的形成过程,并把其机理归结为表面扩散效... 用低压金属有机化学气相外延(LP MOCVD)技术,以Stranski Krastanow(S K)模式,在GaAs衬底上生长了CdSe和ZnCdSe量子点(QDs)。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到了外延层低于临界厚度时,CdSe自组装量子点的形成过程,并把其机理归结为表面扩散效应和应变弛豫效应的联合作用。依据理论计算外延层临界厚度值的指导,用LP MOCVD技术在GaAs衬底上生长了ZnCdSe量子点,详细观测了ZnCdSe量子点的形成和演变,这些过程可用Ostwald熟化过程和形成过程的联合作用来解释。用LP MOCVD技术,以Volmer Weber(V W)模式,在GaAs衬底上生长了ZnSeS量子点,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量子点尺寸增大,而量子点密度减少,这些现象可用表面自由能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e量子点 zncdse量子点 znseS量子点 量子点的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掺杂CdSe/ZnS量子点光纤光致荧光光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程成 彭雪峰 严金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51-1756,共6页
制备了一种半导体量子点CdSe/ZnS低浓度掺杂的光纤,测量了不同掺杂浓度和不同光纤长度下光纤出射端的光致荧光光谱,分析了掺杂光纤长度和浓度对量子点光纤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掺入光纤前相比,光纤中的量子点荧光发射峰值波... 制备了一种半导体量子点CdSe/ZnS低浓度掺杂的光纤,测量了不同掺杂浓度和不同光纤长度下光纤出射端的光致荧光光谱,分析了掺杂光纤长度和浓度对量子点光纤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掺入光纤前相比,光纤中的量子点荧光发射峰值波长出现红移.在掺杂光纤长度为1~20cm和掺杂浓度为(0.33~2.5)×10-2mg/mL的实验范围内,红移量随着掺杂光纤长度的增加和掺杂浓度的提高而增大.对给定的激励功率,荧光发射峰值强度对应有一个最佳的量子点光纤长度.对于给定的量子点光纤长度,荧光发射峰值强度对应有一个最佳的量子点掺杂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e/zns量子点 量子点掺杂光纤 二次吸收-发射 光致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氟酸处理InP/GaP/ZnS量子点的光学性能及其发光二极管应用
18
作者 陈晓丽 陈佩丽 +3 位作者 卢思 朱艳青 徐雪青 苏秋成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7,共9页
采用氢氟酸(HF)原位注入法制备了InP/GaP/ZnS量子点。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光致发光光谱、透射电镜、球差校正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手段分析了HF对InP量子点的发光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F刻蚀减少了量... 采用氢氟酸(HF)原位注入法制备了InP/GaP/ZnS量子点。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光致发光光谱、透射电镜、球差校正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手段分析了HF对InP量子点的发光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F刻蚀减少了量子点表面氧化缺陷状态,有效控制了InP核表面的氧化,并且原子配体形式的F-钝化了量子点表面的悬挂键,显著提升了量子点的光学性能。HF处理的InP/GaP/ZnS量子点具有最佳的发光性能,PLQY高达96%。此外,用HF处理InP/GaP/ZnS量子点制备的发光二极管,其发光的电流效率为6.63 cd/A,最佳外量子效率(EQE)为3.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 InP/GaP/zns量子点 光学性能 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CdSe/ZnS量子点提高体异质结有机太阳电池的效率 被引量:3
19
作者 倪婷 邹凡 +1 位作者 蒋玉蓉 杨盛谊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3-459,共7页
通过掺杂吸收光谱在可见光波段的量子点可提高聚合物对可见光的吸收,因此掺杂Cd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CQDs)能提高聚(3-己基噻吩):[6,6]-苯基-C61-丁酸甲酯(P3HT:PCBM)体异质结太阳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本文研究了CdSe/ZnS量子点在P3HT:... 通过掺杂吸收光谱在可见光波段的量子点可提高聚合物对可见光的吸收,因此掺杂Cd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CQDs)能提高聚(3-己基噻吩):[6,6]-苯基-C61-丁酸甲酯(P3HT:PCBM)体异质结太阳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本文研究了CdSe/ZnS量子点在P3HT:PCBM中的不同掺杂比例及其表面配体对太阳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优化器件ITO(氧化铟锡)/PEDOT:PSS(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3HT:PCBM:(CdSe/ZnS)/Al的能量转换效率达到了3.99%,与相同条件下没有掺杂量子点的参考器件ITO/PEDOT:PSS/P3HT:PCBM/Al相比,其能量转换效率提高了4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异质结太阳电池 cdse zns核-壳结构胶体量子点 聚合物 配体置换 能量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e/ZnS量子点在倏逝波光纤pH传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婷 王文琪 +2 位作者 刘志群 赵艳丽 易定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44-1948,共5页
将新型量子点荧光传感技术与光纤倏逝波传感技术相结合,发展了一种基于量子点荧光效应并结合倏逝波传导进行溶液酸碱度检测的新型传感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便于微环境检测、可实现远程探测、实时监测和原位分析等特点。详细... 将新型量子点荧光传感技术与光纤倏逝波传感技术相结合,发展了一种基于量子点荧光效应并结合倏逝波传导进行溶液酸碱度检测的新型传感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便于微环境检测、可实现远程探测、实时监测和原位分析等特点。详细介绍了用于倏逝波传感的锥柱组合型光纤荧光探头的制备方法,量子点在光纤探头表面的修饰流程,光谱与强度两种光纤pH传感平台的建立,并分别从响应范围、线性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对CdSe/ZnS量子点应用于光纤pH传感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pH值为2~12的范围内,CdSe/ZnS量子点的荧光光谱信号的峰位在强酸和强碱的情况下都会产生红移,且红移量随pH值的变化呈线性关系,其量子点荧光强度信号随pH值的减小呈线性降低关系,通过在强酸和强碱下交替测试的实验表明其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利用荧光强度传感平台进行实时监测的实验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因此,将CdSe/ZnS量子点用于倏逝波光纤pH传感具有可行性,在生物化学、环境监测、医学临床、食品安全等领域的pH值测量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e/zns量子点 倏逝波 光纤pH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