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流控芯片中金属离子印迹整体柱集成及用于Cd2+富集和在线检测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娜娜 苏利进 +1 位作者 康勤书 黄卫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以Cd2+为模板,丙烯酰胺和4-乙烯吡啶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环己醇/十二醇为致孔剂,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芯片中定位合成了Cd2+印迹整体柱。建立了微流控芯片中金属离子的富集-电泳-在线... 以Cd2+为模板,丙烯酰胺和4-乙烯吡啶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环己醇/十二醇为致孔剂,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芯片中定位合成了Cd2+印迹整体柱。建立了微流控芯片中金属离子的富集-电泳-在线检测方法。通过扫描电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合成的印迹整体柱进行了表征,证明合成的印迹整体柱具有良好的孔结构。将Cd2+印迹整体柱与固相萃取联用,优化了Cd2+印迹整体柱富集Cd2+的条件,并研究了Cd2+印迹整体柱的吸附性能和富集能力。在此基础上将Cd2+印迹整体柱与芯片电泳、鲁米诺-过氧化氢化学发光检测体系联用,实现了微流控芯片中Cd2+富集、分离以及检测的集成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金属离子印迹整体柱 化学发光 镉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Te/CdS/SiO_(2)量子点在小鼠体内的毒性及器官分布特征
2
作者 蒙海妹 房志家 +3 位作者 李勇斌 孙力军 邓旗 赵云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82,共8页
CdTe/CdS/SiO_(2)量子点因其明亮的发光特性和优异的光稳定性而在生物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其生物安全问题仍不清楚。该研究通过低剂量(0.4 mg/kg)和高剂量(4 mg/kg)的单次腹腔注射来评估CdTe/CdS/SiO_(2)量子点对小鼠的亚急性毒性... CdTe/CdS/SiO_(2)量子点因其明亮的发光特性和优异的光稳定性而在生物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其生物安全问题仍不清楚。该研究通过低剂量(0.4 mg/kg)和高剂量(4 mg/kg)的单次腹腔注射来评估CdTe/CdS/SiO_(2)量子点对小鼠的亚急性毒性,同时监测42 d的体重、脏器系数、血细胞计数、氧化指数、组织病理学变化和生物分布。结果表明,注射CdTe/CdS/SiO_(2)量子点后,小鼠体重和脏器系数无显著差异。荧光观察显示,CdTe/CdS/SiO_(2)量子点在器官中的早期积累为肺>脾>肝>肾>心,在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偏好。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显示,CdTe/CdS/SiO_(2)量子点注射后在小鼠主要器官积累42 d,且早中期主要分布在脾和肺,后期主要分布在肝和肾。量子点处理组与对照组间的大部分血细胞计数和氧化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此外,与对照组相比,经CdTe/CdS/SiO_(2)量子点处理的小鼠未发现明显的组织病理学异常。简而言之,CdTe/CdS/SiO_(2)量子点在小鼠体内体现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这些发现为量子点的安全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cdS/SiO_(2)量子点 毒性 分布 蓄积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CD2v蛋白胞内域与胞外域的原核表达及其抗原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艳蕊 任静 +6 位作者 崔锦蔷 袁晨 王云霄 马亚娟 刘志昌 李永社 宋勤叶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0-1670,共11页
【目的】应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CD2v蛋白胞外域(N-端,CD2v-N)与胞内域(C-端,CD2v-C)并分析两者的抗原性,为ASFV检测方法的研发提供试验依据和指导。【方法】构建CD2v-N和CD2v-C的重组... 【目的】应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CD2v蛋白胞外域(N-端,CD2v-N)与胞内域(C-端,CD2v-C)并分析两者的抗原性,为ASFV检测方法的研发提供试验依据和指导。【方法】构建CD2v-N和CD2v-C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在体外表达并纯化CD2v-N和CD2v-C蛋白,通过Western blotting对表达蛋白进行鉴定;用表达的CD2v-N和CD2v-C蛋白分别肌内接种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每次免疫后14 d,应用ELISA方法测定CD2v-N或CD2v-C的特异性抗体水平;用纯化后的CD2V-N和CD2v-C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ELISA方法检测95份ASFV感染猪的血清CD2v-N或CD2v-C特异性抗体,比较CD2v-N和CD2v-C在猪体内诱导的免疫反应水平。【结果】重组蛋白CD2v-N和CD2v-C分别以包涵体和可溶性形式表达,分子质量分别为22.9和34.0 ku,均能与猪抗ASFV血清特异性结合;用CD2v-N蛋白首免家兔后14 d,血清中未检测到特异性抗体,而在CD2v-C首免的家兔血清中检测到了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三免后14 d,CD2v-N和CD2v-C蛋白免疫家兔的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分别为1∶125000和1∶107;ELISA检测结果显示,ASFV感染猪的血清中CD2v-C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高于CD2v-N(P<0.05)。【结论】本研究表达了ASFV CD2v蛋白胞内域和胞外域,前者的抗原性比后者高,CD2v胞内域作为ASFV免疫学检测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靶标更具优势。该研究结果对ASFV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ASFV) cd2v蛋白 胞外域 胞内域 蛋白表达 抗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4、SOX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4
作者 孙景毅 张涛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0期1499-1501,共3页
目的探讨CD44、SOX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及同期手术治疗的结肠腺瘤患者50例,采集癌/瘤组织和癌/瘤旁正常黏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组织标本中CD4... 目的探讨CD44、SOX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及同期手术治疗的结肠腺瘤患者50例,采集癌/瘤组织和癌/瘤旁正常黏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组织标本中CD44、SOX2的表达情况;随访2年,采用Cox回归分析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CD44、SOX2表达水平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率。结果结直肠癌组织的CD44、SOX2阳性表达率高于结肠腺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TMN分期、分化程度、淋巴转移、CD44、SOX2表达情况是结直肠癌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CD44、SOX2双阳性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率低于单阳性和阴性患者(P<0.05)。结论CD44、SOX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异常表达,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进展,或可成结直肠癌潜在的CSC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cd44、SOX2 疾病进展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作物秸秆生物炭对溶液中Pb^(2+)、Cd^(2+)的吸附 被引量:125
5
作者 李瑞月 陈德 +3 位作者 李恋卿 潘根兴 陈建清 郭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01-1008,共8页
为研究秸秆生物质炭的性质特征对其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在限氧条件下将粉碎的小麦、水稻、玉米秸秆于450℃热裂解制备三种秸秆炭。研究了三种秸秆炭对溶液中Pb2+、Cd2+的吸附特性,并对其性质特征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秸秆炭对Pb2... 为研究秸秆生物质炭的性质特征对其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在限氧条件下将粉碎的小麦、水稻、玉米秸秆于450℃热裂解制备三种秸秆炭。研究了三种秸秆炭对溶液中Pb2+、Cd2+的吸附特性,并对其性质特征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秸秆炭对Pb2+、Cd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小麦、水稻、玉米三种秸秆炭对Pb2+的吸附速率分别为0.044、0.019、0.012 mg·g-1·h-1,对Cd2+的吸附速率分别为0.195、0.164、0.070 mg·g-1·h-1。三者对不同浓度下Pb2+、Cd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小麦、水稻、玉米三种秸秆炭对Pb2+的吸附容量分别为99.65、110.31、88.82 mg·g-1,对Cd2+的吸附容量分别为30.64、29.39、21.47 mg·g-1;在溶液p H 2.5~3.5时,三者对溶液中Pb2+、Cd2+的去除率急剧增加。小麦和水稻秸秆炭含有较高的碳酸盐、磷酸盐等无机矿物组分以及相对较高的阳离子交换量,对溶液中的Pb2+、Cd2+的去除可能是由于化学沉淀作用较强烈,而玉米秸秆炭的有机碳及官能团含量较高,孔隙结构较好,比表面积大,可能主要通过表面吸附及官能团的络合作用去除溶液中Pb2+、Cd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秸秆 生物炭 PB2+ cd2+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对狗牙根、假俭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岑画梦 彭玲莉 +5 位作者 杨雪 吴亚娇 廖源林 李西 陈其兵 蔡仕珍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0-107,共8页
探讨了Cd2+浓度对狗牙根与假俭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草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以及幼苗长度均随Cd2+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随Cd2+浓度的升高略有降低;叶片丙二醛(MDA)含量随Cd2... 探讨了Cd2+浓度对狗牙根与假俭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草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以及幼苗长度均随Cd2+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随Cd2+浓度的升高略有降低;叶片丙二醛(MDA)含量随Cd2+浓度的升高呈先降后升趋势;狗牙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Cd2+浓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5.0mg/L时显著高于CK,假俭草各处理浓度的CAT活性均低于CK;两草种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Cd2+浓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并在10.0mg/L时达到峰值;Cd2+浓度在5.0,10.0,20.0,40.0mg/L时,狗牙根和假俭草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高于CK,两草种PPO活性随Cd2+浓度的升高都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两草种对Cd2+均有一定的耐受能力,狗牙根耐受能力大于假俭草,二者均可以应用于Cd2+轻度污染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 狗牙根 假俭草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柿子粉吸附剂对Cd^(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9
7
作者 郭学益 肖彩梅 +1 位作者 梁莎 田庆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12-417,共6页
以柿子粉为基体,经丙酮和硫酸缩合改性处理制备柿子生物吸附剂,并对柿子生物吸附剂和原始柿子粉进行红外光谱分析,考察柿子生物吸附剂吸附Cd2+的影响因素如初始pH、温度、时间等,研究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模型以及吸附剂的循环再生性能... 以柿子粉为基体,经丙酮和硫酸缩合改性处理制备柿子生物吸附剂,并对柿子生物吸附剂和原始柿子粉进行红外光谱分析,考察柿子生物吸附剂吸附Cd2+的影响因素如初始pH、温度、时间等,研究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模型以及吸附剂的循环再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处理增加了对重金属离子有吸附作用的活性官能团数目并降低了柿子粉的水溶性;柿子生物吸附剂对Cd2+的吸附过程可以很好地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改性柿子生物吸附剂对Cd2+的最大吸附量为82.78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子粉 化学改性 cd2+ 生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吸附Cd^(2+)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鲁敏 李彦英 +1 位作者 关晓辉 魏德洲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96-1199,共4页
以木葡糖酸醋杆菌为菌株,通过L18(37)正交试验优化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的条件.将制得的细菌纤维素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Cd2+,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模拟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纤维素制备的... 以木葡糖酸醋杆菌为菌株,通过L18(37)正交试验优化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的条件.将制得的细菌纤维素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Cd2+,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模拟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纤维素制备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玉米浆干粉5%,蔗糖6%,发酵液初始pH值6.0,菌种加入量12%,二级种子活化时间22 h及静态发酵时间7 d.在此条件下纤维素产量为12.36 g/L.pH值是影响细菌纤维素对Cd2+吸附效果的重要参数.对Cd2+的吸附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并具有良好的线性,说明细菌纤维素对Cd2+是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葡糖酸醋杆菌 细菌纤维素 重金属吸附 c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状态绿豆根边缘细胞对Cd^(2+)的响应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亚男 姜华 +3 位作者 王煜 马丹炜 李辛欣 汪利沙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5-170,共6页
以绿豆(Phaseolus radiatus)为材料,采用琼脂悬空培养法和培养皿滤纸培养法,以不同浓度的Cd2+处理洗脱根边缘细胞和未洗脱根边缘细胞的绿豆根尖,研究了离体状态和活体状态绿豆根边缘细胞对镉毒的响应。结果表明:在Cd2+的诱导下,离体状... 以绿豆(Phaseolus radiatus)为材料,采用琼脂悬空培养法和培养皿滤纸培养法,以不同浓度的Cd2+处理洗脱根边缘细胞和未洗脱根边缘细胞的绿豆根尖,研究了离体状态和活体状态绿豆根边缘细胞对镉毒的响应。结果表明:在Cd2+的诱导下,离体状态的绿豆根边缘细胞凋亡和分泌黏液,同时随着Cd2+浓度的升高,其存活率逐渐递减;Cd2+具有诱导根尖产生根边缘细胞的作用,根尖释放的根边缘细胞数量随着Cd2+浓度的增加先增多后减少,其中,50μmol L-1Cd2+处理在洗脱组和未洗脱组均呈现最大诱导效应;Cd2+对根边缘细胞的活性具有影响,随着Cd2+浓度的增加,根边缘细胞的存活率在未洗脱组逐渐降低,而洗脱组则先升高后降低。与对照相比,25μmol L-1,200μmol L-1,400μmol L-1Cd2+在各处理时间段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根冠果胶甲基酯酶活性(PME)随着Cd2+浓度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处理24 h高浓度Cd2+均会引起根冠PME活性的显著性升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受到Cd2+胁迫时,绿豆根尖可释放更多根边缘细胞,并通过离体根边缘细胞形成黏液层、凋亡等来抵御Cd2+对根尖的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cd2+ 根边缘细胞 PME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渣基生物质炭对水中Cd^(2+)Cu^(2+)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肖瑶 葛成军 +3 位作者 张丽 李昉泽 岳林 俞花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87-1594,共8页
以木薯渣为原料,制备不同温度(350、450、550℃)的生物质炭(BC350、BC450、BC550),对其性质进行表征,探究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温度、p H对生物质炭吸附Cd^(2+)、Cu^(2+)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对Cd^(2+)、Cu^(2+)的吸附平... 以木薯渣为原料,制备不同温度(350、450、550℃)的生物质炭(BC350、BC450、BC550),对其性质进行表征,探究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温度、p H对生物质炭吸附Cd^(2+)、Cu^(2+)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对Cd^(2+)、Cu^(2+)的吸附平衡时间随着生物质炭热解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吸附动力学特性(R2>0.983)。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但Freundlich模型拟合的线性更好,R2分别在0.951~0.998和0.992~0.998之间,说明生物质炭对Cd^(2+)、Cu^(2+)的吸附为多层吸附。lg KF值表示吸附能力,随生物质炭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BC550吸附效果最好,对Cd^(2+)、Cu^(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5.55和5.44 mg·g-1。生物质炭对Cd^(2+)、Cu^(2+)的吸附具有自发的特性,吸附量随p H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最适p H分别为5.5和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渣 生物质炭 cd^(2+) Cu^(2+)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氏酵母脱除水溶液中Cd^(2+)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莹 刘婍 +2 位作者 李春生 孙继鹏 汪东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56,共3页
研究了鲁氏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CICC1379作为吸附剂对水溶液中镉的脱除作用。结果表明:温度和振荡频率对Cd2+脱除率影响不大,初始pH和菌体浓度则影响很大。初始pH3-5,脱除率均随pH增大而增大。pH5-7是鲁氏酵母对低、高2组溶... 研究了鲁氏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CICC1379作为吸附剂对水溶液中镉的脱除作用。结果表明:温度和振荡频率对Cd2+脱除率影响不大,初始pH和菌体浓度则影响很大。初始pH3-5,脱除率均随pH增大而增大。pH5-7是鲁氏酵母对低、高2组溶液的脱除Cd2+的最适pH。Cd2+脱除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表明,酵母在10.22mg/L和53.39mg/LCd2+溶液中,在5min内完成大部分吸附并在30min内达到吸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鲁氏酵母 镉离子(cd2+) 脱除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SiO_2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对Cd^(2+)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乔永生 沈腊珍 +2 位作者 李晓琛 晋春 孙占国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3-347,353,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粒径为10nm左右、具有超顺磁性的Fe3O4纳米粒子,在Fe3O4纳米粒子外包覆SiO2合成了磁性Fe3O4/SiO2复合粒子,研究了该复合粒子对水溶液中Cd2+离子的吸附性能.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FTIR...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粒径为10nm左右、具有超顺磁性的Fe3O4纳米粒子,在Fe3O4纳米粒子外包覆SiO2合成了磁性Fe3O4/SiO2复合粒子,研究了该复合粒子对水溶液中Cd2+离子的吸附性能.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FTIR)、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对样品进行表征,考察了SiO2不同包覆量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iO2包覆量的增大,SiO2壳层厚度增大,内核中包埋的Fe3O4粒子数量增多,Fe3O4/SiO2复合粒子尺寸随着增大,由50nm左右增大到300 nm左右;Fe3O4纳米粒子表现出了良好的磁性能,比饱和磁化强度达73.6A·m2·kg-1,Fe3O4/SiO2复合粒子的比饱和磁化强度随SiO2包覆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Fe3O4/SiO2复合粒子的吸附率随着SiO2包覆量的增多而逐渐增大,最大吸附率为9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纳米粒子 Fe3O4/SiO2复合粒子 cd2+离子 吸附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dTe量子点荧光探针测定水样中痕量Cd^(2+) 被引量:4
13
作者 陶慧林 黎舒怀 +2 位作者 徐铭泽 周素莲 何宗辉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9-642,共4页
本文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水溶性的CdTe量子点(CdTe QDs),并基于QDs荧光增强原理,建立了QDs荧光探针测定水中痕量Cd2+的新方法。研究表明,在pH为7.8的硼酸-硼砂缓冲溶液和吐温-40的存在下,Cd2+能够显著增强CdTe QDs的荧光强... 本文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水溶性的CdTe量子点(CdTe QDs),并基于QDs荧光增强原理,建立了QDs荧光探针测定水中痕量Cd2+的新方法。研究表明,在pH为7.8的硼酸-硼砂缓冲溶液和吐温-40的存在下,Cd2+能够显著增强CdTe QDs的荧光强度,且Cd2+浓度在2.0×10-7~5.5×10-5g/L范围内与CdTe QDs荧光增强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8,检出限(3s/k)为3.2×10-8 g/L。该方法简单便捷,灵敏度高,应用于实际水样的检测,回收率为96.0%~1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 荧光探针 荧光增强 c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两性修饰土对Cd^(2+)的吸附动力学 被引量:5
14
作者 秦普学 孟昭福 +4 位作者 郑萍英 刘源辉 白俊风 刘灿灿 韩德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5-1110,共6页
以两性表面修饰剂十八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8)修饰的塿土土样为研究对象,在Cd2+单一条件和与苯酚共存的复合条件下,通过不同的速度参数研究了修饰土样对Cd2+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并对吸附机制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在20℃和40℃温度下单一... 以两性表面修饰剂十八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8)修饰的塿土土样为研究对象,在Cd2+单一条件和与苯酚共存的复合条件下,通过不同的速度参数研究了修饰土样对Cd2+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并对吸附机制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在20℃和40℃温度下单一、复合两种处理的条件下,不同修饰比例BS-18修饰土样的各速度参数均大于未修饰土样,且总体上均随着修饰比例的增加而增大,表明修饰可以显著加快塿土土样对Cd2+的吸附速度;吸附反应分为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2个阶段,总反应平均速度Vt由快速吸附反应速度Vf和慢速吸附反应速度Vs共同决定;温度升高,单一处理Cd2+的总反应平均速度基本不变,复合处理则下降;加入苯酚可以加快Cd2+的总反应平均速度,40℃时则表现为抑制效应。Cd2+吸附速度的描述以双常数方程动力学模型为最佳模型,模型参数A、B值可以用来描述吸附速度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动力学 两性修饰 双常数方程模型 c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对海滨木槿种子萌发及根伸长抑制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崔大练 马玉心 +1 位作者 俞兴伟 翁米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591-4593,共3页
[目的]探讨Cd2+对海滨木槿种子萌发及根伸长的抑制效应。[方法]以海滨木槿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Cd2+浓度下海滨木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根伸长量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低浓度的Cd2+能够促进海滨木槿种子萌发,但对Cd2+浓度的增加不敏... [目的]探讨Cd2+对海滨木槿种子萌发及根伸长的抑制效应。[方法]以海滨木槿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Cd2+浓度下海滨木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根伸长量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低浓度的Cd2+能够促进海滨木槿种子萌发,但对Cd2+浓度的增加不敏感,只有较高浓度的Cd2+才可抑制种子的萌发;Cd2+对海滨木槿种子发芽的抑制效应远小于对根伸长和生物量的抑制效应;随着Cd2+浓度的升高,海滨木槿根的伸长量及生物量明显降低,且Cd2+对海滨木槿根伸长的抑制率与其浓度呈极好的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海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 海滨木槿 种子萌发 抑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秸秆和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对低质量浓度Cd^(2+)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青 齐学斌 +2 位作者 赵志娟 李中阳 樊涛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19,共8页
针对再生水灌溉镉污染问题,研发新型低成本高效重金属吸附材料。以农业废弃小麦秸秆和小麦秸秆生物质炭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麦秆和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对低质量浓度Cd^(2+)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麦秆和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对Cd^(2+)... 针对再生水灌溉镉污染问题,研发新型低成本高效重金属吸附材料。以农业废弃小麦秸秆和小麦秸秆生物质炭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麦秆和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对低质量浓度Cd^(2+)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麦秆和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对Cd^(2+)的吸附特性符合Langmuir方程,且吸附作用主要发生在吸附开始的10 min,试验条件下,生物质炭对Cd^(2+)去除率达90%以上,麦秆对Cd^(2+)去除率为70%左右;pH值对麦秆吸附Cd^(2+)影响显著,对生物质炭吸附Cd^(2+)影响极显著,pH值为3~6时生物质炭对Cd^(2+)的吸附效果较好。温度显著影响麦秆对Cd^(2+)的吸附,温度对生物质炭吸附Cd^(2+)无显著影响,当吸附材料投加量大于0.5 g/L即固液比大于0.45 g/mg时,增大二者投加量对其吸附Cd^(2+)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生物质炭 吸附 c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Zn^(2+)、Cd^(2+)对厚颌鲂幼鱼的联合致毒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程霄玲 郑永华 +2 位作者 唐洪玉 金素雅 谢全志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4-59,共6页
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方法与加和等毒性溶液法,分别研究了Cu2+、Zn2+、Cd2+对厚颌鲂(M 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结果显示:3种重金属离子对厚颌鲂幼鱼的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Cu2+、Cd2+、Zn2+,其中Cu2... 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方法与加和等毒性溶液法,分别研究了Cu2+、Zn2+、Cd2+对厚颌鲂(M 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结果显示:3种重金属离子对厚颌鲂幼鱼的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Cu2+、Cd2+、Zn2+,其中Cu2+对厚颌鲂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0.54 mg/L、0.38 mg/L、0.27 mg/L、0.23 mg/L;Cd2+对厚颌鲂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14.32 mg/L、8.34 mg/L、6.36 mg/L、4.44 mg/L;Zn2+对厚颌鲂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21.95 mg/L、17.56 mg/L、15.33 mg/L、14.62 mg/L。Cu2+、Cd2+、Zn2+对厚颌鲂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56 mg/L、0.849 mg/L、3.372 mg/L。Cu2+、Cd2+、Zn2+两两共存时对厚颌鲂幼鱼96 h的联合毒性效应均表现为毒性增强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Zn2+ cd2+ 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 幼鱼 联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bpy)_2(NCS)_2染料敏化CdS/Zn^(2+)TiO_2复合半导体纳米多孔膜的光电化学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莉 王艳芹 +2 位作者 杨迈之 高恩勤 蔡生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1075-1079,共5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Zn2 + 离子掺杂的TiO2 纳米粒子 [Zn2 + 掺杂量 0 .5 % (物质的量的比 ) ],并用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经Ru(bpy) 2 (NCS) 2 (bpy =2 ,2′ bipyridine 4,4′ dicarboxylicacid)分别敏化的掺杂Zn2 + 的TiO2电极 (简写为Zn2 +...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Zn2 + 离子掺杂的TiO2 纳米粒子 [Zn2 + 掺杂量 0 .5 % (物质的量的比 ) ],并用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经Ru(bpy) 2 (NCS) 2 (bpy =2 ,2′ bipyridine 4,4′ dicarboxylicacid)分别敏化的掺杂Zn2 + 的TiO2电极 (简写为Zn2 + TiO2 )和CdS/Zn2 + TiO2 复合半导体纳米多孔膜电极的光电化学行为 .实验证明Ru(bpy) 2 (NCS) 2 敏化CdS/Zn2 + TiO2 复合半导体纳米多孔膜电极比单独敏化Zn2 + TiO2 电极的光电转换效率高 ,且敏化Zn2 + TiO2 电极和敏化CdS/Zn2 + TiO2 复合半导体纳米多孔膜电极比Zn2 + TiO2 电极的光电流产生的起始波长都向长波方向移动 .在 36 0 6 0 0nm范围内 ,Ru(bpy) 2 (NCS) 2 敏化CdS/Zn2 + TiO2 复合半导体纳米多孔膜电极光电转换效率最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多孔膜电极 光电化学 cds/Zn^2+-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59-linker-CD2融合基因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6
19
作者 钟丹丹 高美华 +1 位作者 李伟伟 张蓓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 CD59和CD2都是重要的淋巴细胞膜表面分子,参与T细胞信号转导。文中构建CD59和CD2融合基因真核表达系统,探讨CD59向T细胞传递信号的机制及CD59与CD2的相互作用。方法在CD59基因和CD2基因间加入一段柔性链接头(linker)基因序列,构建C... 目的 CD59和CD2都是重要的淋巴细胞膜表面分子,参与T细胞信号转导。文中构建CD59和CD2融合基因真核表达系统,探讨CD59向T细胞传递信号的机制及CD59与CD2的相互作用。方法在CD59基因和CD2基因间加入一段柔性链接头(linker)基因序列,构建CD59-linker-CD2融合基因真核表达系统。利用RT-PCR法从人T细胞白血病细胞系Jurkat细胞总RNA中扩增CD59和CD2基因,分别构建CD59-T和CD2-T重组克隆载体,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后与pIRES质粒进行重组,构建pIRES-CD59-linker-CD2融合基因真核表达系统。结果测序证实CD59和CD2基因扩增成功;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PCR和测序鉴定表明携带CD59-linker-CD2融合基因的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结论构建CD59-linker-CD2真核表达系统为在真核细胞中表达CD59与CD2并进一步探讨其在T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59基因 cd2基因 融合基因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剩余污泥吸附Cu^(2+)、Cd^(2+)试验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雨霏 王英伟 +1 位作者 马小凡 孙文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82-1286,共5页
为研究剩余污泥的有效利用,通过实验室静态吸附试验,研究剩余污泥对Cu2+、Cd2+溶液的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中pH值、污泥量、吸附时间和初始溶液质量浓度对吸附效率均有影响,pH值是吸附过程的最重要因素,增加投泥量和提... 为研究剩余污泥的有效利用,通过实验室静态吸附试验,研究剩余污泥对Cu2+、Cd2+溶液的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中pH值、污泥量、吸附时间和初始溶液质量浓度对吸附效率均有影响,pH值是吸附过程的最重要因素,增加投泥量和提高pH值可以明显提高吸附量,而温度对污泥吸附的影响并不显著.吸附热力学数据表明,污泥对Cu2+、Cd2+的吸附较好地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32.4mg/g和30.2mg/g.剩余污泥能够作为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资源利用 重金属废水 吸附 CU2+ c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