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中Cd离子地球化学行为模拟实验--以山西的典型土壤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亚平 周继华 +3 位作者 李艳艳 王建武 许春雪 王苏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2-221,共10页
土壤样品分别采于山西省大同、太原和临汾3个地区。实验分成吸附解吸、竞争吸附和运移实验3个部分。其中吸附实验又分成砂粒土壤和粘粒土壤2个粒级分别实验。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下,3种土壤对Cd的吸附用Langmuir模式来拟合较合适,土壤... 土壤样品分别采于山西省大同、太原和临汾3个地区。实验分成吸附解吸、竞争吸附和运移实验3个部分。其中吸附实验又分成砂粒土壤和粘粒土壤2个粒级分别实验。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下,3种土壤对Cd的吸附用Langmuir模式来拟合较合适,土壤粘粒的吸附能力大于土壤砂粒的吸附能力。Zn2+与Cd2+共存时,Cd的吸附受到抑制,在本实验浓度下,腐殖酸对土壤吸附Cd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解吸过程显示土壤对Cd离子的解吸与有机碳、阳离子代换量成负相关。Cd在土壤中的穿透曲线是Cd在土壤中吸附、解吸、络合、迁移等作用的综合体现,Cd在各种土壤中的运移时间顺序为:大同土壤>临汾土壤>太原土壤,从而得出Cd在壤质砂土中运移得最快、在粉土中运移得最慢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cd离子的地球化学行为 吸附-解吸-运移 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吸附低温水体中Cr(Ⅵ)、Cd(Ⅱ)离子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玉玲 张兰英 +3 位作者 王显胜 杜连柱 孙立波 杨雪梅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8-21,共4页
利用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纯化、筛选得到的霉菌,进行吸附水体中Cr(Ⅵ)、Cd(Ⅱ)离子研究。结果表明:在Cr(Ⅵ)、Cd(Ⅱ)质量浓度分别为300mg/L时,菌种生长良好。吸附水体中Cr(Ⅵ)、Cd(Ⅱ)的最佳条件:pH值5.0,时间1h,温度10℃。吸附规律符合L... 利用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纯化、筛选得到的霉菌,进行吸附水体中Cr(Ⅵ)、Cd(Ⅱ)离子研究。结果表明:在Cr(Ⅵ)、Cd(Ⅱ)质量浓度分别为300mg/L时,菌种生长良好。吸附水体中Cr(Ⅵ)、Cd(Ⅱ)的最佳条件:pH值5.0,时间1h,温度10℃。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由回归方程得到Cr(Ⅵ)的表观最大吸附量为14mg/g;Cd(Ⅱ)的表观最大吸附量为52mg/g。对菌种吸附低温水体中两种重金属离子时pH值变化影响及其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证明该菌可以有效地去除低温水体中Cr(Ⅵ)、Cd(Ⅱ)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 吸附 Cr(Ⅵ)、cd(Ⅱ)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Cd^2+对棕尾别麻蝇血细胞数量、包囊作用和形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艳敏 方琦 +1 位作者 胡萃 叶恭银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69-977,共9页
为了揭示重金属对昆虫细胞免疫的影响及其机理,本文采用血细胞计数、台盼蓝染色、延展与包囊率测定,以及显微与超微结构观察等方法,以经重金属Cd2+(浓度为150μg/g)处理的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a及其对照为研究对象,分别测... 为了揭示重金属对昆虫细胞免疫的影响及其机理,本文采用血细胞计数、台盼蓝染色、延展与包囊率测定,以及显微与超微结构观察等方法,以经重金属Cd2+(浓度为150μg/g)处理的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a及其对照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处理组与对照组血细胞的数量与存活率、延展与包囊率,观察其形态结构,并比较了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棕尾别麻蝇初产幼虫经连续喂饲含Cd2+的饲料24,48,72和96h后,与对照相比其血细胞总数和存活率显著下降,而血细胞的延展率和包囊作用的显著下降则分别出现于取食72和48h之内,此后则下降不显著;由Cd2+处理幼虫发育形成蛹的血细胞包囊作用也显著低于对照。形态结构观察结果表明,Cd2+处理对幼虫的原血细胞、浆血细胞、颗粒血细胞和类绛色血细胞的显微形态影响不大,但可导致部分浆血细胞不能产生伪足;但均能导致各类血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主要变化包括:细胞膜受损或破裂,染色质呈现凝聚,线粒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明显减少,以及胞质内出现空囊泡。结果说明重金属Cd2+对棕尾别麻蝇的血细胞可具有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尾别麻蝇 重金属污染 细胞免疫 cd离子 血细胞 包囊作用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substrate temperature and oxygen plasma treatment on the properties of magnetron-sputtered CdS for solar cell applications
4
作者 Runxuan Zang Haolin Wang +9 位作者 Xiaoqi Peng Ke Li Yuehao Gu Yizhe Dong Zhihao Yan Zhiyuan Cai Huihui Gao Shuwei Sheng Rongfeng Tang Tao Chen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33,I0010,共13页
Cadmium sulfide(CdS)is an n-type semiconductor with excelle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that is widely used as an electron transport material(ETM)in solar cells.At present,numerous methods for preparing CdS thin films h... Cadmium sulfide(CdS)is an n-type semiconductor with excelle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that is widely used as an electron transport material(ETM)in solar cells.At present,numerous methods for preparing CdS thin films have emerged,among which magnetron sputtering(MS)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vacuum techniques.For this type of technique,the substrate temperature is one of the key deposition parameters that affects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between the target film and substrate,determining the specific growth habits of the films.Herein,the effect of substrate temperatur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magnetron-sputtered CdS(MS-CdS)films was studied and appli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hydrothermally deposited antimony selenosulfide(Sb_(2)(S,Se)_(3))solar cells.Adjusting the substrate temperature not only results in the design of the flat and dense film with enhanced crystallinity but also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an energy level arrangement with a Sb_(2)(S,Se)_(3)layer that is more favorable for electron transfer.In addition,we developed an oxygen plasma treatment for CdS,reducing the parasitic absorption of the device and resulting in an increase in the short-circuit current density of the solar cell.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feasibility of MS-CdS in the fabrication of hydrothermal Sb_(2)(S,Se)_(3)solar cells and provides interfac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to improve device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ron sputtering cdS substrate heating plasma treatment Sb_(2)(S Se)_(3) thin film solar c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亚胺微球的制备及对Cd^(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艳 张继国 +1 位作者 李淑君 方桂珍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5-100,共6页
利用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将羧甲基纤维素(CMC)组装到Fe3O4上得到Fe3O4-羧甲基纤维素(Fe3O4-CMC),再用戊二醛将聚乙烯亚胺(PEI)交联到Fe3O4-CMC上,制备出Fe3O4-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亚胺(Fe3O4-CMC-PEI)微球。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 利用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将羧甲基纤维素(CMC)组装到Fe3O4上得到Fe3O4-羧甲基纤维素(Fe3O4-CMC),再用戊二醛将聚乙烯亚胺(PEI)交联到Fe3O4-CMC上,制备出Fe3O4-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亚胺(Fe3O4-CMC-PEI)微球。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震动样品磁强计对Fe3O4-CMC-PEI微球进行了表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其对Cd2+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CMC组装到Fe3O4表面,Fe3O4-CMC和PEI在戊二醛的作用下发生交联得到Fe3O4-CMC-PEI微球。Fe3O4-CMC-PEI微球的粒径为10~30nm,饱和磁化强度为55.20A·m2/kg。Fe3O4在微球中的结构没有发生改变,仍为纯单一相的反尖晶石型结构。Fe3O4-CMC-PEI微球对Cd2+离子表现出了良好的吸附性能,饱和吸附容量为69.44mg/g,吸附等温数据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 聚乙烯亚胺 磁性 cd2+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氏酵母脱除水溶液中Cd^(2+)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徐莹 刘婍 +2 位作者 李春生 孙继鹏 汪东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56,共3页
研究了鲁氏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CICC1379作为吸附剂对水溶液中镉的脱除作用。结果表明:温度和振荡频率对Cd2+脱除率影响不大,初始pH和菌体浓度则影响很大。初始pH3-5,脱除率均随pH增大而增大。pH5-7是鲁氏酵母对低、高2组溶... 研究了鲁氏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CICC1379作为吸附剂对水溶液中镉的脱除作用。结果表明:温度和振荡频率对Cd2+脱除率影响不大,初始pH和菌体浓度则影响很大。初始pH3-5,脱除率均随pH增大而增大。pH5-7是鲁氏酵母对低、高2组溶液的脱除Cd2+的最适pH。Cd2+脱除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表明,酵母在10.22mg/L和53.39mg/LCd2+溶液中,在5min内完成大部分吸附并在30min内达到吸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鲁氏酵母 离子(cd2+) 脱除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SiO_2微球对重金属Cd(II)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隋学叶 刘世权 +1 位作者 徐杰 程新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195-198,共4页
采用壳上具有纳米孔的中空SiO2微球从溶液中吸附重金属Cd(II)离子,研究了被吸附溶液的pH值、Cd(II)离子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对吸附Cd(II)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壳上具有纳米孔的中空SiO2微球可用于从溶液中吸附Cd(II)离子。在pH>3... 采用壳上具有纳米孔的中空SiO2微球从溶液中吸附重金属Cd(II)离子,研究了被吸附溶液的pH值、Cd(II)离子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对吸附Cd(II)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壳上具有纳米孔的中空SiO2微球可用于从溶液中吸附Cd(II)离子。在pH>3的弱酸性溶液中比在pH≤3的酸性条件下中空SiO2微球吸附Cd(II)离子的量要大得多。Cd(II)离子初始浓度小于0.4 mol.L-1时,Cd吸附量随Cd(II)离子初始浓度的影响较小,进一步增大Cd(II)离子初始浓度,吸附量大幅攀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孔 中空SiO2 微球 cd(Ⅱ)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渣对地下水中Cd^(2+)的吸附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玉玲 陈在星 +3 位作者 初文磊 司超群 邓志群 崔小顺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6-721,共6页
针对水体中Cd^(2+)污染问题,采用生态安全型火山渣进行吸附低温水体中Cd^(2+)的实验研究,分析火山渣吸附Cd^(2+)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火山渣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Cd^(2+)吸附剂,1.00g火山渣对10℃,0.5mg/L水体中Cd^(2+)的去... 针对水体中Cd^(2+)污染问题,采用生态安全型火山渣进行吸附低温水体中Cd^(2+)的实验研究,分析火山渣吸附Cd^(2+)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火山渣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Cd^(2+)吸附剂,1.00g火山渣对10℃,0.5mg/L水体中Cd^(2+)的去除率达97.10%;接近中性环境有利于吸附Cd^(2+);Ca^(2+),Mg^(2+),NO_3^-对火山渣吸附Cd^(2+)有抑制作用,Fe^(2+)和Mn^(2+)的抑制作用较小;当NH_4^+和NO_2^-的质量浓度低于50mg/L时,对吸附无影响,当其质量浓度大于50mg/L时,对吸附有抑制作用;SO24-对吸附作用无影响;质量浓度较大的HCO_3^-对吸附Cd^(2+)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渣 地下水 吸附 cd离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镉高抗性及吸附性的鲁氏酵母突变株的选育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春生 徐莹 +2 位作者 姜维 刘文磊 汪东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9-53,共5页
利用紫外线诱变选育鲁氏酵母(CICC1379)镉高抗性及其生物吸附能力的菌株。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测定鲁氏酵母菌的镉抗性,用含Cd2+的平板筛选出3株明显高于亲株镉抗性的突变株,即Cd102、Cd103、Cd104,这些突变体的镉抗性分别为26、12... 利用紫外线诱变选育鲁氏酵母(CICC1379)镉高抗性及其生物吸附能力的菌株。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测定鲁氏酵母菌的镉抗性,用含Cd2+的平板筛选出3株明显高于亲株镉抗性的突变株,即Cd102、Cd103、Cd104,这些突变体的镉抗性分别为26、12、14 mg/L,明显高于亲株的镉抗性(6 mg/L)。遗传稳定实验证明,突变株Cd102的镉抗性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突变株Cd102的生物吸附性也有相应的提高,并且在中低浓度Cd2+脱除方面表现出更强的吸附能力,对Cd2+浓度为0.775、3.205、6.843、36.335 mg/L溶液的脱除率分别为76.47%、69.99%、64.01%和51.79%,较亲株分别提高了7.01%、12.85%、15.3%和8.65%。突变株Cd102在中低浓度镉溶液的脱除方面表现出更强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氏酵母 离子(cd2+) 紫外诱变 生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芹菜品种镉吸收和运转差异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瑞深 乜兰春 +3 位作者 王珊珊 李潘 王政 王若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21-1329,共9页
【目的】研究镉胁迫下芹菜生长、镉吸收和向上运转品种间差异,为筛选镉低积累型芹菜品种减少镉对人体的危害提供依据。【方法】以10个芹菜品种为试材进行基质无土栽培试验,基质为蛭石,营养液采用1/2华南农业大学叶菜类营养液配方,以只... 【目的】研究镉胁迫下芹菜生长、镉吸收和向上运转品种间差异,为筛选镉低积累型芹菜品种减少镉对人体的危害提供依据。【方法】以10个芹菜品种为试材进行基质无土栽培试验,基质为蛭石,营养液采用1/2华南农业大学叶菜类营养液配方,以只浇灌营养液的处理作为对照,浇灌含15 mg/L氯化镉(CdCl2)的营养液为Cd胁迫处理;每3 d浇灌一次,每次浇灌0.2 L,累计浇灌15次,每盆Cd施用量为45 mg。移栽45 d后,测定生长指标与根、叶柄和叶片Cd含量。计算相对生长量(relative growth yield,RGY)和转运系数(translocation factor,TF),并筛选出高、低Cd积累品种。分别对高、低Cd积累品种进行穴盘基育苗,14d后采用华南农业大学叶菜类营养液配方进行营养液栽培,21 d后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on-invasive micro-test technology,NMT)测定根系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Cd^(2+)离子流速。【结果】与非Cd胁迫相比,Cd胁迫使‘速生四季西芹王’、文图拉西芹’、‘四季小香芹’、‘实心香芹’、‘雪白芹菜’地下部受到显著抑制,对地上部无显著影响;Cd胁迫促进了‘四季小香芹’地上部生长;而‘种都金黄芹菜’、‘红芹’、‘鲍芹’地上部受到显著抑制,对地下部则无显著影响;‘马家沟芹菜’和‘速生香芹’地上部和地下部均生长均受到抑制。食用器官叶柄中Cd含量以‘种都金黄芹菜’和‘雪白芹菜’最高;‘速生香芹’和‘实心香芹’最低。地上部Cd含量高的‘种都金黄芹菜’和‘雪白芹菜’对Cd转运能力也最高;Cd含量低的‘速生香芹’对Cd转运能力也最低。在根系成熟区(根毛区),‘种都金黄芹菜’较‘速生香芹’有更高Cd^(2+)离子流速。【结论】Cd胁迫下,芹菜不同品种生长、Cd吸收、转运和积累存在显著差异。‘四季小香芹’、‘速生四季西芹王’、‘文图拉芹菜’、‘实心香芹’和‘雪白芹菜’较为耐镉;而‘种都金黄芹菜’、‘红芹’、‘鲍芹’、‘马家沟芹菜’和‘速生香芹’对镉敏感。‘雪白芹菜’和‘种都金黄芹菜’为高Cd积累型,‘实心香芹’和‘速生香芹’为低Cd积累型,其中‘实心香芹’表现为低Cd含量和高生长量。高Cd积累型芹菜较低Cd积累型芹菜有更强Cd^(2+)吸收能力和Cd转运能力,根部Cd^(2+)流速可用于低积累品种的快速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胁迫 芹菜 生长 cd积累 非损伤微测技术 根部cd2+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