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7至2023年邯郸市肺癌死亡趋势及减寿分析
1
作者 房念珍 赵阳 杨阳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7-433,共7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位居我国癌症死亡的首位,严重损害居民的生命健康。通过分析邯郸市2017至2023年肺癌死亡趋势及其导致的寿命损失情况,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收集2017至2023年邯郸市因肺癌导致的死亡资料,应用Excel 2010、SP... 背景与目的肺癌位居我国癌症死亡的首位,严重损害居民的生命健康。通过分析邯郸市2017至2023年肺癌死亡趋势及其导致的寿命损失情况,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收集2017至2023年邯郸市因肺癌导致的死亡资料,应用Excel 2010、SPSS 26.0和Joinpoint 4.9.0.0软件分析肺癌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去死因期望寿命(cause eliminated life expectancy,CELE)、去死因期望寿命增长年(potential gains in life expectancy,PGLEs)、Fulfillment指数、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潜在减寿率(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PYLLR)、标化潜在减寿率(standardized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SPYLLR)等指标。结果2017至2023年邯郸市肺癌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7.10%,P<0.01)。肺癌CELE增长了2.49岁(AAPC=0.48%,P<0.05);寿命损失率下降21.43%(AAPC=-4.61%,P<0.05)。2017至2023年肺癌的Fulfillment指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2017至2023年邯郸市因肺癌导致的PYLL为134,219.75人年,PYLLR为2.03‰,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tandardized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SPYLL)为98,735.63人年,SPYLLR为1.49‰,历年PYLLR和SPYLLR均呈下降趋势(AAPC=-6.34%和-9.34%,P均<0.01)。结论2017至2023年邯郸市肺癌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肺癌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有所减轻。不同年龄及分性别的肺癌死亡率存在差异,应针对男性和高年龄组人群做好肺癌的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去死因期望寿命 Fulfillment指数 潜在减寿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杨永芳 邵英 +2 位作者 陈杨 肖义泽 秦明芳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0-494,共5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分布特点,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凡2014年发生在疾病监测点的常住人口死亡个案均由辖区各级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按要求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并通过国家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进行网络... 目的了解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分布特点,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凡2014年发生在疾病监测点的常住人口死亡个案均由辖区各级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按要求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并通过国家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和审核,下载审核无误的监测点2014年网络直报死亡数据进行清理汇总,通过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期望寿命等指标分析云南省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 2014年云南省疾病监测点报告死亡总数57 257例,死亡率606.24/10万(标化死亡率为496.14/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和伤害,占全死因的81.06%;恶性肿瘤、伤害和脑血管病的减寿顺位位居前3位,减寿率依次为11.64‰、10.62‰和9.40‰,是造成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为76.07岁,去除前5位死因的影响,居民期望寿命提高了11.37岁。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是构成监测点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恶性肿瘤和伤害是监测点青壮年过早死亡(早亡)的主要原因,慢性病和伤害是威胁云南省监测点居民健康、影响人均期望寿命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将其纳入疾病预防控制规划,进行有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 死亡率 死因顺位 潜在减寿年数 减寿率 期望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重庆市渝北区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黄文捷 王文 +2 位作者 冯为 韩令力 陈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5-99,共5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渝北区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ICD-10方法对该区居民死亡资料统一编码分类,用DeathReg2005死因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及潜在寿命损失... 目的了解重庆市渝北区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ICD-10方法对该区居民死亡资料统一编码分类,用DeathReg2005死因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及潜在寿命损失等指标分析了解该区居民的死亡特点。结果该区居民2012年的死亡率为605.02/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0.72/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227.87,P<0.001)。主要死因顺位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这5类死因死亡人数之和占总死亡人数的95.15%。导致潜在寿命损失前6位的疾病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围生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不同年龄段的主要死因各有特点。结论 2012年该区居民的主要死因以循环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损伤和中毒,尤其是交通事故引起的死亡更集中在青壮年。应根据该区居民的死因特点制定预防策略和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死因分析 死因顺位 潜在寿命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伤害死亡特征及潜在减寿年数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代银 李辉 +3 位作者 赵佳 丁一波 韩雪 殷建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2-257,共6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杨浦区居民因伤害死亡情况及其死亡特征和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制定伤害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居民伤害死因登记资料,应用Excel 2010、SPSS 21.0软件对数据信息整理分析,死亡率时间变化趋... 目的分析上海市杨浦区居民因伤害死亡情况及其死亡特征和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制定伤害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居民伤害死因登记资料,应用Excel 2010、SPSS 21.0软件对数据信息整理分析,死亡率时间变化趋势采用Joinpoint线性回归分析,标化采用1985年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果2002-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累计报告伤害死亡6377例,年均粗死亡率为31.03/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15.00/10万,伤害粗死亡率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45,P>0.05),而男性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Z=2.171,P<0.05)。伤害粗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2.0,P<0.01)及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4.4,P<0.01)整体均呈下降趋势。伤害死亡原因中居前5位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及意外中毒,合计占伤害死亡总数的89.85%(5730/6377)。伤害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0~14岁年龄组的死亡率最低(4.12/10万),≥65岁年龄组的死亡率最高(110.00/10万)。PYLL的前5位伤害类型为自杀、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意外中毒及溺水,共计46325人年,占总PYLL的80.12%。结论伤害是影响上海市杨浦区居民健康和寿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应根据不同人群的伤害类型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因伤害而造成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死亡率 死亡原因 潜在减寿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疾病监测点1981~1987年死因资料的减寿年数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金秀媛 张建国 +1 位作者 刘兵 杜伯勤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0-13,共4页
本文利用PYLL指标对山东省疾病长期监测点1981~1987年死因资料进行分析,描述了疾病减寿的时间、地点和人群间的分布,比较了城乡疾病减寿的差异。结果表明,城市居民七年问不仅总死亡水平有所降低,而且死亡年龄重心后移,寿命损失逐年下降... 本文利用PYLL指标对山东省疾病长期监测点1981~1987年死因资料进行分析,描述了疾病减寿的时间、地点和人群间的分布,比较了城乡疾病减寿的差异。结果表明,城市居民七年问不仅总死亡水平有所降低,而且死亡年龄重心后移,寿命损失逐年下降,各种主要死因减寿情况均控制在稳定或降低的水平上,而农村各类疾病减寿情况较严重,七年间全死因标化PYLL率和标化死亡率变化不大,各种主要死因的寿命损失不仅明显高于城市,而且有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减寿年数 死因 疾病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中地区农村人口1997~2000年死亡原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龙泳 黄久仪 +5 位作者 徐德忠 闫永平 郭秀娥 杨军 胡继新 高保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0-512,共3页
目的 了解汉中市农村人口 1997~ 2 0 0 0年死亡原因及潜在寿命损失 ,以便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应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对资料进行编码、归类、统计。结果 总死因分布中 ,居前五位的是 :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呼吸系... 目的 了解汉中市农村人口 1997~ 2 0 0 0年死亡原因及潜在寿命损失 ,以便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应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对资料进行编码、归类、统计。结果 总死因分布中 ,居前五位的是 :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 ,潜在寿命损失年居前五位的是 :损伤和中毒、肿瘤、其他疾病、新生儿病、循环系统疾病和传染病。结论 必须着力于改善农村的医疗条件及卫生观念 ,加强农药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 死亡原因 潜在寿命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重庆市常住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罗琳 陈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1-436,共6页
目的分析2013年重庆市常住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潜在寿命损失,了解其死因特点,为制定合理的卫生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2013年重庆市常住居民死因资料统一编码归类,用DeathReg 2005死因分析软件及S... 目的分析2013年重庆市常住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潜在寿命损失,了解其死因特点,为制定合理的卫生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2013年重庆市常住居民死因资料统一编码归类,用DeathReg 2005死因分析软件及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平均减寿年数等指标描述重庆市常住居民的死因特点。结果重庆市2013年常住居民死亡率为671.08/10万,标准化死亡率为475.72/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8 128.081,P=0.000);死因顺位前5位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不同死因的死因顺位有差异(χ^2=3 562.187,P=0.000),这5类死因占全人群死因的92.88%;肺癌死亡数占肿瘤死亡数的47.01%,超过2012年全国平均水平;不同年龄组的死因顺位不同;潜在寿命损失分析显示:肿瘤、损伤与中毒、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导致居民早死的前5位死因。结论 2013年重庆市常住居民的主要死因以循环系统和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损伤与中毒,特别是交通事故是导致儿童、青壮年死亡的重要原因;应根据重庆市居民不同的死因特点制定相应的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死因顺位 潜在寿命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人群死亡谱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谭旭辉 张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75-1077,共3页
目的分析广州市人群死亡谱及潜在寿命损失。方法根据广州市卫生局提供的20032005年广州市7个区的全部70201例死亡个案资料和相应年份的人口统计资料,分析前10位死因,并用死亡率无残差分解法对粗死亡率进行分解以及计算潜在寿命损失。结... 目的分析广州市人群死亡谱及潜在寿命损失。方法根据广州市卫生局提供的20032005年广州市7个区的全部70201例死亡个案资料和相应年份的人口统计资料,分析前10位死因,并用死亡率无残差分解法对粗死亡率进行分解以及计算潜在寿命损失。结果 20032005年广州市居民前3位死因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以及呼吸系统。人口老龄化是粗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因素。造成寿命损失较多的死因有肿瘤、循环系统疾病以及损伤及中毒。结论循环系统疾病仍然是广州市疾病防治的重点,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死亡谱 潜在寿命损失 粗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16年上海市某社区恶性肿瘤相关死亡及减寿情况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徐华 李小攀 +4 位作者 陈易晨 傅丽云 顾伟刚 杨春丽 钱梦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3期4137-4141,共5页
背景 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显著上升且有明显地区差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环境与习惯发生巨大变化的城市郊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谱的变化值得重点关注.目的 了解2010-2016年上海市某社区居民恶性肿瘤相关死亡流行病学特点及其... 背景 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显著上升且有明显地区差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环境与习惯发生巨大变化的城市郊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谱的变化值得重点关注.目的 了解2010-2016年上海市某社区居民恶性肿瘤相关死亡流行病学特点及其趋势,为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6-11月,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六灶社区户籍人口为研究对象,死因资料来源于浦东新区2010-2016年户籍人口死亡数据库.死因分类根据2010年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统一编码,其中恶性肿瘤的ICD-10编码范围包括C00-97,以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PYLL率、平均减寿年数(AYLL)为主要分析指标.结果 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5.44%,Z=2.750,P=0.040〕;2010-2013年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13.00%,Z=4.380,P=0.048);2013-2016年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无明显变化(APC=-4.74%,Z=-1.740,P=0.224).2010-2016年男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高于女性(u=5.60,P<0.001);男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6.79%,Z=3.383,P=0.020),标化死亡率无明显变化(APC=1.57%,Z=0.572,P=0.591);女性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无明显变化(APC=1.27%,Z=0.996,P=0.365),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7.54%,Z=2.843,P=0.036).2010-2016年恶性肿瘤PYLL为2865.20人年,PYLL率为11.72‰,AYLL为5.32年/人;PYLL呈现逐年上升趋势(APC=6.79%,Z=3.383,P=0.019),AYLL无明显变化趋势(APC=1.27%,Z=0.996,P=0.394).结论 该社区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及PYLL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提示应加强针对的恶性肿瘤的防控措施,深入推进恶性肿瘤社区早发现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死亡 死亡率 潜在减寿年数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2015-201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潜在减寿年数的地区差异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叶卿云 秦明芳 +5 位作者 杨中婷 邓睿 焦锋 李本燕 张毅 黄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5期3227-3232,共6页
背景过去几十年里中国政府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城乡之间仍存在差异。目的分析云南省不同地区2015-2019年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和减寿情况。方法按2017年贫困发生率将云南省129个区(县)划分为深度贫困、一般贫困... 背景过去几十年里中国政府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城乡之间仍存在差异。目的分析云南省不同地区2015-2019年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和减寿情况。方法按2017年贫困发生率将云南省129个区(县)划分为深度贫困、一般贫困和非贫困三类地区;以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为数据来源,采用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减寿率、平均减寿年数5个健康测量指标对2015-2019年云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数据进行统计描述;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估计云南省各类地区死亡率的变化趋势;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类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地点在不同年份间的差异。结果云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变化幅度为-28.23%,年均变化为-7.60%〔95%CI(-8.52%,-6.76%)〕。深度贫困地区、一般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幅度分别为-29.51%、-13.34%、-42.66%,年均变化分别为-6.95%〔95%CI(-8.51%,-5.45%)〕、-3.15%〔95%CI(-4.59%,-1.69%)〕、-13.76%〔95%CI(-15.38%,-12.10%)〕。5岁以下儿童在深度贫困地区的主要死亡地点为家中,但有下降趋势;一般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的主要死亡地点为医疗机构,亦有下降趋势。贫困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地点在不同年份间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云南省5岁以下儿童2015年和2019年的前三位死因均为出生产伤和窒息、下呼吸道感染及先天性心脏异常,但平均减寿年数值较高的主要为出生低体质量及出生产伤和窒息。结论云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在三类地区均呈下降趋势。但鉴于贫困与非贫困地区间仍存在差异,以及早死带来的寿命损失,未来仍需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持续提升脱贫地区的卫生服务能力,同时强化围生期保健和意外死亡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死亡率 5岁以下儿童 死亡原因 潜在寿命损失 贫困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宁市市区居民近三年死亡谱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传东 黄德苓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4年第5期304-306,共3页
目的 分析济宁市市区居民 2 0 0 0~ 2 0 0 2年的死因构成比及潜在寿命损失年 (PYLL) ,以探讨社区人群的死因顺位和主要的卫生问题。方法 用SPSS 10 .0统计分析软件计算各主要死因的构成比、PYLL和PYLL相对比 ,并分别进行死因排序。... 目的 分析济宁市市区居民 2 0 0 0~ 2 0 0 2年的死因构成比及潜在寿命损失年 (PYLL) ,以探讨社区人群的死因顺位和主要的卫生问题。方法 用SPSS 10 .0统计分析软件计算各主要死因的构成比、PYLL和PYLL相对比 ,并分别进行死因排序。结果 全死因死亡率 4 .5 3% ,男性高于女性。按照死因构成比排序 ,前五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 ;按照PYLL构成比排序 ,前五位死因为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按照PYLL相对比排序 ,前五位依次是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结论 济宁市市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和卫生问题应是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而造成早死的主要疾病是损伤与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宁市 市区 居民 潜在寿命损失 死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