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UR模型的遵义市PM2.5浓度空间分布模拟及分析
1
作者 况桃 刘定梅 +1 位作者 杨彦 袁艺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4期198-202,共5页
基于LUR模型模拟遵义市PM2.5浓度空间分布,分析其影响因素。利用ArcGIS软件对遵义市区域进行网格嵌套,生成2 km×2 km网格,通过前期建立的PM2.5土地利用回归(LUR)模型预测网格点中心PM2.5浓度,然后进行空间插值,生成浓度空间分布模... 基于LUR模型模拟遵义市PM2.5浓度空间分布,分析其影响因素。利用ArcGIS软件对遵义市区域进行网格嵌套,生成2 km×2 km网格,通过前期建立的PM2.5土地利用回归(LUR)模型预测网格点中心PM2.5浓度,然后进行空间插值,生成浓度空间分布模拟图,分析PM2.5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M2.5浓度在遵义地区的相对空间分布不会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整体呈现城区中部和北部浓度较高、东部和南部浓度较低的分布特征,西部存在小范围的高浓度区域。基于LUR模型能够实现PM2.5浓度高分辨率空间分布模拟,揭示城市污染物空间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有助于精准定位,为大气PM2.5污染防治、人群污染暴露评估和健康影响分析提供科学决策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R模型 pm2.5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网尺度的黄河中游地区经济城镇化与PM_(2.5)浓度的脱钩关系研究
2
作者 沈威 曹威威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39,共8页
针对当前经济城镇化参量公里网格数据的缺乏,以黄河中游地区为例,提出一种利用1995—2018年高精度土地利用栅格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的经济城镇化参量空间化模拟方法,并分析格网尺度下黄河中游地区经济城镇化与PM2.5浓度的脱钩关系演变。... 针对当前经济城镇化参量公里网格数据的缺乏,以黄河中游地区为例,提出一种利用1995—2018年高精度土地利用栅格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的经济城镇化参量空间化模拟方法,并分析格网尺度下黄河中游地区经济城镇化与PM2.5浓度的脱钩关系演变。结果表明:(1)黄河中游地区经济城镇化水平呈现出以兰西城市群、西安城市圈、太原城市圈、郑州—洛阳城市带为核心的多核心圈层结构。(2)在空间格局演变上,不同区域经济城镇化的扩张模式存在差异。受地形限制和水文条件限制,洛河流域、汾河流域、关中平原、太原城市圈经济城镇化呈现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带状扩张特征;兰西城市群、郑州—洛阳城市带、呼和浩特市呈现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圈层式扩张特征。(3)2005年之后,黄河中游中东部地区开始出现脱钩转折点;2010年之后,黄河中游西部地区开始出现脱钩转折点,但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导致2015—2018年甘肃和宁夏南部扩张负脱钩区面积显著增加,经济城镇化与环境污染的脱钩关系再次发生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城镇化 土地利用 回归模型 pm2.5浓度 脱钩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F模型的北京市PM_(2.5)来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70
3
作者 王琴 张大伟 +4 位作者 刘保献 陈添 魏强 李金香 梁云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917-2924,共8页
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对北京市定陵、车公庄、东四、石景山、通州、房山、亦庄和榆垡等8个站点的大气细颗粒物PM2.5进行了12个月次的同步采样观测,并测定了其中元素碳、有机碳、水溶性离子和无机元素的浓度水平.利用PMF模型对PM2.5的... 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对北京市定陵、车公庄、东四、石景山、通州、房山、亦庄和榆垡等8个站点的大气细颗粒物PM2.5进行了12个月次的同步采样观测,并测定了其中元素碳、有机碳、水溶性离子和无机元素的浓度水平.利用PMF模型对PM2.5的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北京市PM2.5的主要来源为二次源、燃煤、地面扬尘、机动车排放、工业源和建筑尘等,年均贡献率分别为42%、19%、19%、10%、6%和4%.PM2.5的来源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春季大风天气频繁、地面扬尘源为主要来源,而夏、秋、冬季均以二次源为主,尤其是夏季二次源贡献达56%,冬季燃煤源对PM2.5的贡献显著提升为25%.污染源贡献也存在一定空间差异,冬春季燃煤源对郊区点的贡献显著高于城区点,而二次污染源具有区域性污染特征.在区域性积累型重污染日,二次源对PM2.5的贡献均占主要地位,对气态前体物NOx、SO2和VOCs等的控制对PM2.5的减少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pmF模型 源解析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PM_(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陈强 梅琨 +2 位作者 朱慧敏 蔡贤雷 张明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5-112,共8页
利用统计学原理和GIS技术,对郑州市2013年8月17—12月31日期间PM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气象资料与前一日污染数据,建立人工神经网络反向传播算法模型(BP-ANN)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于该市细颗粒物污染的短期预测。结果表... 利用统计学原理和GIS技术,对郑州市2013年8月17—12月31日期间PM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气象资料与前一日污染数据,建立人工神经网络反向传播算法模型(BP-ANN)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于该市细颗粒物污染的短期预测。结果表明,郑州市PM2.5浓度日变化呈单峰模式,随逆温现象的发生和交通的密集于上午11:00达到峰值,午后逐步下降。在工作日、周末与国庆节的对比中,国庆节期间颗粒物污染浓度高出平日32.8%,表明人为活动的加剧影响PM2.5的排放;周末与工作日期间无显著差异。在空间分布上,金水区、管城回族区污染最为严重,工业燃煤、地铁施工等源排放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位于远郊的岗里水库,受秸秆焚烧和市区污染输送等影响,PM2.5浓度亦维持较高水平。最后,研究将所构建的BP-ANN预测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比,结果发现两模型在建模阶段预测值与真实值的拟合一致性指标分别为0.944、0.918,均方根误差分别为59.788、70.611;验证阶段拟合一致性指标分别为0.854、0.794,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25.298、32.775,表明BP-ANN模型在预测郑州市PM2.5污染过程中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预测模拟 BP—ANN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GIS 郑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AX的PM_(2.5)小时浓度跟踪预测模型 被引量:21
5
作者 余辉 袁晶 +2 位作者 于旭耀 张力新 陈文亮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5-111,共7页
针对目前缺乏小时尺度上PM_(2.5)浓度统计预测模型以及已有模型预测精度对训练数据的依赖问题,利用天津市环保物联网监测到的污染物及气象数据,建立了PM_(2.5)小时浓度预测的多元时间序列模型(ARMAX),并提出一种模型在线自适应改进方法... 针对目前缺乏小时尺度上PM_(2.5)浓度统计预测模型以及已有模型预测精度对训练数据的依赖问题,利用天津市环保物联网监测到的污染物及气象数据,建立了PM_(2.5)小时浓度预测的多元时间序列模型(ARMAX),并提出一种模型在线自适应改进方法:设定模型评价指标并实时监测,当模型预测精度超标时对模型进行在线更新.将改进后的模型应用于天津市的9个监测站点,用2013—2014年的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20,μg,平均绝对误差MAE<20,μg,拟合优度R2>0.9,能够在小时尺度下有效地预测PM_(2.5)浓度,可以为突发性PM_(2.5)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小时浓度预测 多元时间序列模型 跟踪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IMA模型的PM_(2.5)预测 被引量:57
6
作者 彭斯俊 沈加超 朱雪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5-128,共4页
PM2.5的精确预测是大气污染评价和治理的关键性工作。本文针对PM2.5浓度变化的时间序列分布特征,结合环境监测站提供的相关数据,应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p,d,q))预测短期PM2.5的日平均浓度。结果表明:由于PM2.5浓度变化受气象场... PM2.5的精确预测是大气污染评价和治理的关键性工作。本文针对PM2.5浓度变化的时间序列分布特征,结合环境监测站提供的相关数据,应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p,d,q))预测短期PM2.5的日平均浓度。结果表明:由于PM2.5浓度变化受气象场、排放源、复杂下垫面、理化生过程的耦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时段内的变化模式存在巨大差异,因此采用分时段序列预测模型可以提高PM2.5的预测精度;通过将分时段序列模型与灰色GM(1,1)模型和全年时间序列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该模型预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时间序列 ARIMA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PERT Ⅳ模型的机动车PM_(2.5)排放来源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黄建彰 刘永红 +2 位作者 程晓梅 李红霞 赖迪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7,共5页
以广东省佛山市为研究范围,主要采用COPERTⅣ模型研究了重点车型排气管与非排气管排放的PM2.5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了佛山2012年机动车排放PM2.5的排放来源。分析表明:非排气管排放PM2.5随车重增加而增加,随车速提升而降低;排气管排... 以广东省佛山市为研究范围,主要采用COPERTⅣ模型研究了重点车型排气管与非排气管排放的PM2.5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了佛山2012年机动车排放PM2.5的排放来源。分析表明:非排气管排放PM2.5随车重增加而增加,随车速提升而降低;排气管排放PM2.5随车速和排放标准的提升而降低;随着排放标准的提升,排气管和非排气管排放差异越来越小;2012年佛山市机动车非排气管排放的PM2.5占机动车PM2.5总排放的28.9%,且随着未来黄标车淘汰等机动车污染控制措施的执行,非排气管PM2.5排放将成为大气环境控制污染治理的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非排气管排放 COPERT模型 佛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PM(10)浓度四季遥感模型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薛 龚绍琦 +7 位作者 付东洋 张莹 刘大召 丁又专 李懿超 孙庆飞 顾超 许智棋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6-132,共7页
通过分析2001—2012年上海市PM_(10)浓度(由API(Air Pollution Index)转化得到)的变化规律,构建了上海市PM_(10)浓度的遥感反演模型。结果表明:1)上海市PM_(10)浓度存在季节性变化,应分别建立遥感反演模型。2)分析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A... 通过分析2001—2012年上海市PM_(10)浓度(由API(Air Pollution Index)转化得到)的变化规律,构建了上海市PM_(10)浓度的遥感反演模型。结果表明:1)上海市PM_(10)浓度存在季节性变化,应分别建立遥感反演模型。2)分析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产品与PM_(10)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发现,AOD须经过垂直和湿度订正才可与PM_(10)建立较好的关系。3)结合垂直和湿度订正分别建立的上海市PM_(10)浓度春夏秋冬四季的遥感反演模型均通过了拟合度检验,其中春季模型采用指数函数、夏季和秋季模型采用二次多项式函数、冬季采用幂函数、全年采用二次多项式函数,利用此四季模型反演上海市PM_(10)浓度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I pm10浓度 MODIS AOD 遥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建筑外窗缝隙通风的室外PM_(2.5)渗透与沉降特性评价模型 被引量:6
9
作者 王亚峰 陈超 +2 位作者 陈紫光 万亚丽 赵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60-1966,共7页
室外PM_(2.5)可以通过建筑外窗缝隙通风进入室内,对室内环境造成污染.穿透系数、沉积率和通风换气次数是评价受室外细颗粒物渗入影响室内人群细颗粒物暴露量的重要参数.目前这些参数大多通过实验室实测或理论推导方法获得.本文结合质量... 室外PM_(2.5)可以通过建筑外窗缝隙通风进入室内,对室内环境造成污染.穿透系数、沉积率和通风换气次数是评价受室外细颗粒物渗入影响室内人群细颗粒物暴露量的重要参数.目前这些参数大多通过实验室实测或理论推导方法获得.本文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数理统计方法和控制变量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大量室内外PM_(2.5)质量浓度实时监测数据的穿透系数P、沉积率k和缝隙通风换气次数a推算模型,该模型的求解结果具有一般性;依据所提方法推算得到了2个实测办公建筑的穿透系数P和沉降率k分别为0.97和0.12、0.97和0.24.研究结果为建筑外窗缝隙渗透特性、室外PM_(2.5)对室内环境影响预测、以及室内人员PM_(2.5)暴露量定量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外窗渗透通风 pm 2.5 渗透特性 沉降特性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RF模型与气溶胶光学厚度的PM_(2.5)近地面浓度卫星反演 被引量:10
10
作者 薛文博 武卫玲 +3 位作者 许艳玲 易爱华 任阵海 王金南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51-1758,共8页
为了反演高分辨率的PM_(2.5)近地面浓度,利用WRF(中尺度气象模型)模拟的大气相对湿度、风速、边界层高度等气象因子对AOD(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别进行订正,以逐步提高AOD与近地面ρ(PM_(2.5))间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反演模型的统计学特征,优... 为了反演高分辨率的PM_(2.5)近地面浓度,利用WRF(中尺度气象模型)模拟的大气相对湿度、风速、边界层高度等气象因子对AOD(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别进行订正,以逐步提高AOD与近地面ρ(PM_(2.5))间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反演模型的统计学特征,优选反演模型,并利用最优模型反演中国中东部地区2014年年均ρ(PM_(2.5))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AOD经相对湿度订正后,其与近地面ρ(PM_(2.5))的相关性显著提高,相关系数达到0.77;同时引入相对湿度、风速2个气象因子,AOD与近地面ρ(PM_(2.5))的相关系数升至0.79(n=145,P<0.01);同时引入相对湿度、风速和边界层高度3个气象因子,AOD与近地面ρ(PM_(2.5))的相关系数进一步升至0.80(n=145,P<0.01).模型反演表明,研究区域内ρ(PM_(2.5))年均值大于35μg/m3的面积高达334.49×104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83.2%,并且高污染地区与人口密度高度重合.分析表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及河南等典型重污染省、直辖市分别有96.30%、100%、78.16%、98.86%、100%面积的ρ(PM_(2.5))超标,分别约有99.97%、100%、96.41%、98.88%、100%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超标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反演 WRF(中尺度气象模型) AOD(气溶胶兴学厚度) p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州市市区环境空气中PM2.5的多模型联用来源解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微娜 谢松青 +2 位作者 陶志华 王俏丽 李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84-1392,共9页
为对台州市市区环境空气中PM 2.5的主要来源进行全面分析,运用CMAQ(空气质量模型)模型中的ISAM源追踪算法,计算了台州市本地各类污染源及外来源对PM 2.5的贡献,同时基于CMB模型的初步源解析结果,利用CMAQ模型解析二次前体物排放源的贡献... 为对台州市市区环境空气中PM 2.5的主要来源进行全面分析,运用CMAQ(空气质量模型)模型中的ISAM源追踪算法,计算了台州市本地各类污染源及外来源对PM 2.5的贡献,同时基于CMB模型的初步源解析结果,利用CMAQ模型解析二次前体物排放源的贡献,得到CMB-CMAQ联用模型的源解析结果,综合分析CMAQ模型和CMB-CMAQ联用模型解析结果最终获得台州市市区空气中PM2.5的贡献源数据.结果表明:①CMAQ模型和CMB-CMAQ联用模型解析结果均表明,台州市市区PM 2.5本地源中首要贡献源为工业源,两个模型中工业源贡献率分别为20.13%和26.94%,其次为扬尘源(贡献率分别为16.98%、19.37%)和道路移动源(贡献率分别为16.44%、18.14%).②CMB-CMAQ联用模型解析结果中工业源、扬尘源和道路移动源的贡献率均高于CMAQ模型解析结果,而外来源和电力源的贡献率均低于CMAQ模型解析结果.③CMAQ模型和CMB-CMAQ联用模型综合分析分配结果表明,外来源、工业源、扬尘源、道路移动源是对区域中PM 2.5贡献较大的4个污染源,贡献率分别为26.10%、22.38%、16.09%、15.07%.研究显示,台州市市区环境空气中PM 2.5污染呈以工业源、扬尘源为主,道路移动源污染突出的复合型污染特征,加强这三类源的排放管理对于台州市市区PM 2.5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源解析 CMB模型 CMAQ模型 CMB-CMAQ联用模型 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PM_(2.5)源解析“源清单化学质量平衡法(I-CMB)”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玉梅 张卫东 王军玲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9-284,共6页
针对受体模型对大气PM2.5中二次无机、有机气溶胶不能给出有效源贡献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污染源清单的化学质量平衡(Inventory-Chemical Mass Balance,I-CMB)颗粒物源解析受体模型,代入北京市近年的污染物排放数据进行了解析应用。结... 针对受体模型对大气PM2.5中二次无机、有机气溶胶不能给出有效源贡献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污染源清单的化学质量平衡(Inventory-Chemical Mass Balance,I-CMB)颗粒物源解析受体模型,代入北京市近年的污染物排放数据进行了解析应用。结果表明,燃煤是北京大气PM2.5的最大来源(占比约28.06%),其余依次为机动车(19.73%)、扬尘(17.88%)、工业(16.50%)、餐饮(3.43%)、植物(3.40%)。相比于传统的化学质量平衡法(Chemical Mass Balance,CMB),I-CMB的源解析过程对源成分谱的要求较低、抗干扰性更强,计算结果均衡、详尽,比较适合我国当前大气PM2.5控制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pm2.5 源清单 源解析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人体肺部PM浓度模型定量评估广州市夏、冬季抽样人群PM_(2.5)的暴露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虹 李顺诚 +3 位作者 曹军骥 邹长伟 陈新庚 范绍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75-378,共4页
为了定量评价细粒子PM2.5的人体肺部暴露水平,首先,对暴露、暴露量、剂量、暴露评价等多个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在此基础上,重点引入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的人体肺部PM浓度模型对人体肺部PM2.5的浓度进行了模拟,定量化研究了广州市... 为了定量评价细粒子PM2.5的人体肺部暴露水平,首先,对暴露、暴露量、剂量、暴露评价等多个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在此基础上,重点引入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的人体肺部PM浓度模型对人体肺部PM2.5的浓度进行了模拟,定量化研究了广州市抽样人群PM2.5的作用剂量,作用剂量直接反映了进入人体肺部污染物的量.结果表明,广州市抽样人群平均PM2.5的作用剂量在肺部咽喉以外部分(ET)、支气管部分(BB)、肺泡空隙区(AI)分别为576.8 ̄975.9μg·d-1、357.5 ̄619.8μg·d-1、154.4 ̄290.1μg·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人体肺部pm浓度模型 暴露评价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MLR模型的城市区域PM_(2.5)污染来源解析实证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0
14
作者 陈晓红 唐湘博 田耘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9-149,共11页
利用2013年9月-10月长株潭城市群PM2.5浓度及颗粒物元素组分监测分析数据,联合运用富集因子法和PCA-MLR模型进行了PM2.5污染来源解析的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区域PM2.5防控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长沙市的PM2.5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 利用2013年9月-10月长株潭城市群PM2.5浓度及颗粒物元素组分监测分析数据,联合运用富集因子法和PCA-MLR模型进行了PM2.5污染来源解析的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区域PM2.5防控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长沙市的PM2.5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尘、建筑水泥尘、冶炼尘及农业污染;株洲市的PM2.5污染主要来源于冶炼尘、建筑水泥、煤烟尘及地面扬尘;湘潭市的PM2.5污染主要来源于地面扬尘、冶炼尘、煤烟尘及建筑水泥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源解析 PCA-MLR模型 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ERMOD模型评估公路交通源PM_(2.5)的浓度分布 被引量:13
15
作者 邱兆文 邓顺熙 郝艳召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69,共5页
PM2.5是公路机动车主要污染物之一,对沿线居民的呼吸健康有直接的危害,因此有必要在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中增加对交通源PM2.5扩散浓度的评估。本文通过分析空气质量模型AERMOD、PM2.5排放清单测算模型MOVES以及建模数据需求,在交通量... PM2.5是公路机动车主要污染物之一,对沿线居民的呼吸健康有直接的危害,因此有必要在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中增加对交通源PM2.5扩散浓度的评估。本文通过分析空气质量模型AERMOD、PM2.5排放清单测算模型MOVES以及建模数据需求,在交通量调查、气象数据预处理以及道路源PM2.5排放清单测算的基础上,应用AERMOD模型评估了我国某高速公路沿线PM2.5的浓度分布水平。结果表明:在研究路段沿线下风向距路肩400m范围内,均受到公路交通源PM2.5污染(PM2.5净浓度≥4μg/m3)的影响;AERMOD模型可以精细化地评估道路机动车PM2.5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为道路沿线PM2.5浓度分布评估提供了一套研究方法,其评估结果对道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MOD模型 MOVES模型 pm2 5浓度分布 公路交通源 空气质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像元二分模型参数确定方法对高分一号PMS数据估算植被覆盖度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庞国伟 杨勤科 +2 位作者 王春梅 山琳昕 王碧莲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33,共7页
纯裸土像元的NDVIsoil和纯植被像元的NDVIveg是像元二分模型的两个关键参数,影响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的精度。该文在基于实测法和置信度法确定像元二分模型参数的基础上,利用国产高分一号PMS数据估算了黄土高原典型区的植被覆盖度,并用... 纯裸土像元的NDVIsoil和纯植被像元的NDVIveg是像元二分模型的两个关键参数,影响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的精度。该文在基于实测法和置信度法确定像元二分模型参数的基础上,利用国产高分一号PMS数据估算了黄土高原典型区的植被覆盖度,并用实测植被覆盖度数据对两种估算结果进行了验证,最后分析了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利用实测法和置信度法确定的像元二分模型参数,估算得到的植被覆盖度与实测植被覆盖度之间均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但实测法估算精度优于置信度法;2)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从西北到东南逐渐增大,平均盖度为55.40%,植被覆盖度大于45%的面积比例在60%以上,植被覆盖整体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一号pmS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实测法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与BP神经网络的PM_(10)浓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勇 白云 李川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6年第5期24-28,共5页
应用小波分析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模型。首先,利用静态小波分解将原始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序列分解为不同频段的小波系数序列;其次,将重要的气象因子和各尺度上的小波系数序列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最后,对输... 应用小波分析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模型。首先,利用静态小波分解将原始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序列分解为不同频段的小波系数序列;其次,将重要的气象因子和各尺度上的小波系数序列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最后,对输出的各序列预测值重构,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使用该模型对重庆市主城区某国控监测站点的PM_(10)浓度预测,结果表明,与传统的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该预测模型的推广能力强、预测精密度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BP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pm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供暖期PM_(2.5)浓度监测及其预报模型 被引量:3
18
作者 方镜尧 赵传燕 朱卫浩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0-84,共5页
利用兰州市2007-2009年供暖期PM2.5实测数据,统计分析观测期间PM2.5的超标率、超标倍数、浓度水平以及典型天气(浮尘、沙尘暴和灰霾)下PM2.5浓度日变化特征,并结合同期气象数据,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兰州市供暖期PM2.5浓度预... 利用兰州市2007-2009年供暖期PM2.5实测数据,统计分析观测期间PM2.5的超标率、超标倍数、浓度水平以及典型天气(浮尘、沙尘暴和灰霾)下PM2.5浓度日变化特征,并结合同期气象数据,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兰州市供暖期PM2.5浓度预报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兰州市2007-2009年供暖期PM2.5污染十分严重,2007-2009年PM2.5的超标率分别为59.2%、67.9%和68.8%,最大超标倍数分别达到2.88、3.17和3.60;2007-2009年供暖全期PM2.5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型,浮尘、沙尘暴和霾天气下PM2.5浓度均远高于平均值,霾天气下PM2.5日均浓度值最高;兰州市供暖期PM2.5浓度预报模型的预报值与实测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对高浓度PM2.5模拟结果较差,PM2.5预报浓度准确率和等级准确率分别为70.2%和8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供暖期 浓度监测 逐步回归 预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信息关联模型及植被对PM2.5浓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龚光彩 江晨阳 刘日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84-1190,共7页
选取北京24个PM2.5监测站点2017年8月17日至21日逐小时PM2.5质量浓度数据及16个市辖区的逐小时气象数据,建立了北京各区关于PM2.5质量浓度的环境信息关联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植被在PM2.5与气象因素及区域污染的关联中发挥的作用。... 选取北京24个PM2.5监测站点2017年8月17日至21日逐小时PM2.5质量浓度数据及16个市辖区的逐小时气象数据,建立了北京各区关于PM2.5质量浓度的环境信息关联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植被在PM2.5与气象因素及区域污染的关联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分析模型脉冲响应曲线的数值可以看出,绿化率与PM2.5对相对湿度扰动的响应相关性最高(R2=0.71),其次为风速(R2=0.54),但绿化率与PM2.5对温度扰动的响应的相关性不高。PM2.5对风速扰动的响应最为迅速。绿化率越高的市辖区,PM2.5对3种气象要素的响应越剧烈且越容易出现波动,PM2.5对气象要素总扰动的响应的滞后期与绿化率有较强的相关性(R2=0.62)。对各区域PM2.5质量浓度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植被覆盖的地区更不易受到其他区域污染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环境信息关联模型 pm2.5 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隐马尔可夫模型的PM_(2.5)浓度预测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浩 于君毅 +1 位作者 刘晓慧 雷洪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15-1220,共6页
近年来,以PM2.5为主要污染物的重霾污染事件频频发生,给我国国民经济和居民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失。在空气质量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善的情况下,对重霾污染的准确预警不仅能使公众合理回避污染危害,还能为政府实施应急管理提供时间裕量。针对影... 近年来,以PM2.5为主要污染物的重霾污染事件频频发生,给我国国民经济和居民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失。在空气质量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善的情况下,对重霾污染的准确预警不仅能使公众合理回避污染危害,还能为政府实施应急管理提供时间裕量。针对影响PM2.5浓度的前体物及气象因素的非高斯分布特点以及传统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必须已知隐含状态个数的缺点,采用广义隐马尔可夫模型(generalized hidden Markov model,GHMM)对北京市除去定陵外的11个国控站点2013年1月~2017年1月的PM2.5浓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GHMM对严重污染及以上PM2.5样本浓度预测准确率显著高于传统连续HMM,但针对中度污染及以下PM2.5样本浓度的预测准确率接近传统H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工程 环境 污染 pm2.5 预测 算法 广义隐马尔可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