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殖细胞核抗原和caspase-3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里 宫亮 吴玉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3489-3493,共5页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aspase-3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2011年5—12月选取清洁级Wistar大鼠48只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模型组(UUO组)各24只,sham组分离输...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aspase-3在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2011年5—12月选取清洁级Wistar大鼠48只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模型组(UUO组)各24只,sham组分离输尿管不结扎,UUO组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每组术后3、7、14 d分为3组,每组8只,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尿β2微球蛋白和血肌酐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观察肾脏病理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PCNA和caspase-3的表达。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3、7 d两组尿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两组尿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14 d两组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sham组大鼠肾脏肾小管排列紧密、整齐;UUO组术后3 d,可见肾小管肿胀,部分肾小管轻度扩张,小管间质区域出现炎性浸润;术后7 d肾小管壁扩张,肾间质水肿;术后14 d肾小管结构已经完全被破坏,管腔塌陷。SABC法结果显示,两组术后3、7、14 d,肾小管内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间质内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7、14 d,肾小管内caspase-3阳性细胞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间质内caspase-3阳性细胞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sham组肾皮质中有微量PCNA、caspase-3表达;UUO组术后PCNA、caspase-3表达增加,梗阻时间延长表达增加。结论 PCNA表达增加导致肾间质细胞过度增殖,参与梗阻性肾病病理过程。caspase-3活性明显增强,加速细胞凋亡,在梗阻性肾病中对起着重要作用。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参与UUO大鼠模型肾纤维化过程,PCNA和caspase 3是这一过程的两个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梗阻 大鼠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肺鳞癌caspase-3基因表达水平与其细胞增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洪雷 刁路明 +4 位作者 陈福春 刘绚 张玉霞 叶波 刘铭球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40-443,共4页
目的 探讨caspase 3在大鼠肺鳞癌癌变转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 60只 ,其中 5 0只用化学致癌物 3 甲基胆蒽 (MCA)及二乙基亚硝胺 (DEN)碘油溶液于左肺叶支气管灌注诱发大鼠肺鳞状细胞癌 ,10只作为对照... 目的 探讨caspase 3在大鼠肺鳞癌癌变转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 60只 ,其中 5 0只用化学致癌物 3 甲基胆蒽 (MCA)及二乙基亚硝胺 (DEN)碘油溶液于左肺叶支气管灌注诱发大鼠肺鳞状细胞癌 ,10只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促凋亡基因caspase 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癌变过程中的表达。结果  3 4例大鼠肺鳞癌中 15例 (4 4 .12 % )有caspase 3的阳性表达 ,阳性系数为 1.3 8± 0 .95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大鼠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 (P =0 .0 0 7,P <0 .0 1)和癌前病变 (P <0 .0 5 ,P <0 .0 5 )。对照组大鼠支气管粘膜上皮区、实验组大鼠癌前病变区与肺癌区PCNA的平均增殖指数 (PC NA LI)分别为 :14 .10± 5 .0 2、2 8.13± 8.72、41.88± 14 .2 4,两两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Caspase 3与PCNA LI呈显著负相关 (r =-0 .73 0 6,P <0 .0 1)。结论 Caspase 3失表达促进了肿瘤细胞的生长 ,可能在大鼠肺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联合检测caspase 3和PCNA蛋白可作为肺鳞癌癌变的主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癌 基因表达 细胞增殖 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caspase-3基因 PCNA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小细胞癌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与Survivin Ki67的相关性 被引量:3
3
作者 买玲 马杰 +2 位作者 汤翔忠 王燕芳 乔思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94-696,共3页
目的:探讨凋亡关键蛋白酶Caspase-3在食管小细胞癌中细胞凋亡的病理过程及与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aspase-3、Survivin、Ki67蛋白在食管小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39例食... 目的:探讨凋亡关键蛋白酶Caspase-3在食管小细胞癌中细胞凋亡的病理过程及与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aspase-3、Survivin、Ki67蛋白在食管小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39例食管小细胞癌中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1.50%,Survivin和Ki67分别为25.60%和46.20%。Caspase-3阳性表达与Survivin呈负相关,P<0.05;与Ki67呈显著负相关,P<0.001。Survivin阳性表达与Ki67呈正相关,P<0.001。结论:1)Caspase-3、Surivivin和Ki67共同参与了食管小细胞癌的凋亡调控过程,可能在食管小细胞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在食管小细胞癌中,凋亡关键蛋白酶表达水平较高,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表达下调,细胞增殖水平相对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小细胞 caspase-3增殖细胞核抗原 凋亡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3联合紫杉醇协同抗胃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袁国荣 叶再元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2期380-383,共4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联合紫杉醇是否具有协同抗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将人胃癌BGC—823细胞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人参皂苷Rg3组[GS-Rg3:10mg/(kg.d)灌胃],紫杉醇组(紫杉醇10mg/kg腹腔内注入,每周2次),联合组...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联合紫杉醇是否具有协同抗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将人胃癌BGC—823细胞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人参皂苷Rg3组[GS-Rg3:10mg/(kg.d)灌胃],紫杉醇组(紫杉醇10mg/kg腹腔内注入,每周2次),联合组(人参皂苷Rg3+紫杉醇,用法同上),对照组(生理盐水组)。连续用药3周。用药结束后脱颈处死裸鼠,统计各组抑瘤率;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联合组(人参皂苷Rg3+紫杉醇)抑瘤率明显大于人参皂苷Rg3组和紫杉醇组(P<0.01);联合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活性最低,与人参皂苷Rg3组、紫杉醇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和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联合紫杉醇能协同抗胃癌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人参皂苷RG3 紫杉醇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髓质素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人牙髓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文静 李浩渤 +3 位作者 王菲菲 刘从娜 郭晗 王燕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700-2704,2710,共6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对人牙髓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培养并鉴定牙髓干细胞。将牙髓干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肾上腺髓质素组和肾上腺髓质素+抑制剂(LY294002)组。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对人牙髓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培养并鉴定牙髓干细胞。将牙髓干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肾上腺髓质素组和肾上腺髓质素+抑制剂(LY294002)组。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测定牙髓干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牙髓干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测定牙髓干细胞中PCNA、Cleaved Caspase-3和PI3K、p-Akt、Akt蛋白水平。结果:培养1 d各组牙髓干细胞吸光度(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3 d和7 d,与对照组比较,肾上腺髓质素组和肾上腺髓质素+抑制剂组牙髓干细胞A值升高(P<0.05),与肾上腺髓质素组比较,肾上腺髓质素+抑制剂组牙髓干细胞A值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肾上腺髓质素组和肾上腺髓质素+抑制剂组牙髓干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PCNA、PI3K、p-Akt蛋白水平升高(P<0.05),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肾上腺髓质素组比较,肾上腺髓质素+抑制剂组牙髓干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PCNA、PI3K、p-Akt蛋白水平降低(P<0.05),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升高(P<0.05)。各组牙髓干细胞Akt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上腺髓质素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人牙髓干细胞增殖、抑制牙髓干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髓质素 牙髓干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增殖细胞核抗原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αvβ_3对体外骨肉瘤细胞增殖与侵袭力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曾恒 陈安民 +1 位作者 李锋 杨彩虹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1期1292-1294,共3页
目的研究整合素αvβ3在骨肉瘤细胞增殖和侵袭性生长中的作用,为以整合素αvβ3为靶点治疗人骨肉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①采用MTT比色法和PCNA免疫组化检测法,观察不同浓度的整合素αvβ3抗体对体外培养的MG-63骨肉瘤细胞增殖的影响;②建... 目的研究整合素αvβ3在骨肉瘤细胞增殖和侵袭性生长中的作用,为以整合素αvβ3为靶点治疗人骨肉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①采用MTT比色法和PCNA免疫组化检测法,观察不同浓度的整合素αvβ3抗体对体外培养的MG-63骨肉瘤细胞增殖的影响;②建立Boyden小室细胞侵袭模型,观察不同浓度的整合素αvβ3抗体对体外培养的骨肉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①整合素αvβ3抗体对体外培养的MG-63骨肉瘤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表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P<0.05);②整合素αvβ3抗体显著降低体外培养的MG-63骨肉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其作用亦表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P<0.05)。结论整合素αvβ3对骨肉瘤细胞的恶性增殖和侵袭性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为抗整合素αvβ3治疗骨肉瘤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ΑVΒ3 骨肉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细胞增殖 侵袭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多糖对结直肠癌小鼠肿瘤生长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伟 王敏 +1 位作者 成敏敏 张婷婷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0-675,共6页
目的探讨红花多糖对结直肠癌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接种结直肠癌SW480... 目的探讨红花多糖对结直肠癌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接种结直肠癌SW480细胞建立结直肠癌肿瘤小鼠模型,将建模成功小鼠分为模型组、红花多糖低剂量组[15 mg/(kg·d)]、红花多糖中剂量组[45 mg/(kg·d)]、红花多糖高剂量组[135 mg/(kg·d)],给药结束后,测定小鼠肿瘤体积、质量和抑瘤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肿瘤组织形态;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PI3K、Akt、mTOR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各肿瘤组织c-Myc、Bcl-2关联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PI3K/Akt/mTOR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红花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肿瘤质量和肿瘤体积、PI3K、Akt、mTOR mRNA及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表达水平、c-Myc蛋白降低,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随红花多糖浓度升高,抑瘤率也呈升高趋势(P<0.05)。模型组小鼠肿瘤组织中有较多的PCNA阳性细胞;TUNEL染色阳性细胞(绿色)表达很少,细胞凋亡率较低;肿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体积较大,分化程度较低;红花多糖各剂量组小鼠肿瘤组织中PCNA表达显著减少,TUNEL染色阳性细胞(绿色)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肿瘤组织细胞排列松散,细胞核皱缩,有较多坏死细胞。结论红花多糖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来抑制结直肠癌小鼠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多糖 结直肠癌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肿瘤生长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细胞凋亡 C-MYC Bcl-2关联X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组织中Glypican-3基因表达及其调控机制 被引量:5
8
作者 缪辉来 邱志东 +3 位作者 温继育 谢贵林 陈念平 陈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30-1733,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中Glypican-3(GPC3)基因表达及调控机制。方法:采用RT-PCR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分别检测48例肝细胞癌的癌组织、39例癌旁组织和31例正常肝组织中GPC3 mRNA的表达和基因突变;免疫组化S-P法检测G...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中Glypican-3(GPC3)基因表达及调控机制。方法:采用RT-PCR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分别检测48例肝细胞癌的癌组织、39例癌旁组织和31例正常肝组织中GPC3 mRNA的表达和基因突变;免疫组化S-P法检测GPC3、P53和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GPC3 mRNA在肝细胞癌的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7.1%,但其在癌旁和正常肝组织中不表达;肝细胞癌的癌组织中未发现GPC3基因突变;GPC3与P53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12574,P>0.05),肝细胞癌的癌组织中GPC3表达阳性和阴性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平均指数分别为(46.32±27.54)%、(39.83±21.47)%,P>0.05。结论:肝细胞癌组织中GPC3 mRNA高表达与基因突变无关,没有直接影响P53和PCNA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GLYPICAN-3 基因突变 P53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基因Stat3与非小细胞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孙亚欣 张志超 +1 位作者 许传杰 于春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0-112,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癌基因Stat3、CyclinD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NSCLC中 Stat3蛋白、CyclinD1蛋白及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45例... 目的:观察癌基因Stat3、CyclinD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NSCLC中 Stat3蛋白、CyclinD1蛋白及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45例NSCLC中32例Stat3蛋白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1.1%;NSCLC不同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Stat3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不同大小及不同组织学分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Stat3与CyclinD1蛋白及PCNA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 0.531,P<0.01;r=0.618,P<0.01)。结论:Stat3在NSCLC中异常表达,并可能参与NSCLC中CyclinD1蛋白的调节,促进细胞增殖,Stat3可能促进NSCLC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 STAT3 CYCLIND1 增殖细胞核抗原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it-Robo信号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冰 王丽京 +3 位作者 王静 张洁 赵媛 亓翠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39,45,共4页
目的探讨Slit-Robo信号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c3细胞生长与增殖作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流式细胞术细胞内因子检测法检测Mc3细胞Slit2及Robo1蛋白的表达;在Robo1受体胞外区的单克隆抗体R5作用下,以细胞计数法与... 目的探讨Slit-Robo信号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c3细胞生长与增殖作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流式细胞术细胞内因子检测法检测Mc3细胞Slit2及Robo1蛋白的表达;在Robo1受体胞外区的单克隆抗体R5作用下,以细胞计数法与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观察Mc3细胞生长变化及用流式细胞术细胞内因子检测法检测增殖相关蛋白PCNA的表达。结果 Mc3细胞表达Slit2及Robo1蛋白,并且在R5单克隆抗体作用下,Mc3细胞体外生长能力受到抑制,增殖能力明显减弱,PCNA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Slit-Robo信号可能影响Mc3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对肿瘤细胞内的PCNA有正调控作用,提示该信号可能参与粘液表皮样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液表皮样癌 Slit-Robo信号 Mc3细胞 R5mAb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PCNA、IL-6、IL-11和galectin-3的表达 被引量:6
11
作者 毛文哲 许超 +4 位作者 李扬秋 陈少华 柳菁 刘俊 廖继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51-1056,共6页
目的:探讨长期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1(IL-11)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为hUC-MSCs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资料和理论依据。... 目的:探讨长期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1(IL-11)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为hUC-MSCs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取剖宫产新生儿脐带,分离、传代培养hUC-MSCs;收集第3、8、18、28和33代细胞及培养上清,用qRT-PCR、ELISA及Western bloting检测PCNA、IL-6、IL-11和galectin-3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1)hUC-MSCs PCNA、IL-6、IL-11 mRNA及IL-6、IL-11蛋白的表达随培养传代次数增加而减少,第33代较第3代分别降低了33%、56%、37%和50.3%、58.9%,差异显著(均P<0.01)。(2)各代间galectin-3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且各代间蛋白表达亦无明显差异。结论:(1)体外长期传代培养过程中hUC-MSCs增殖能力和支持造血能力可能逐渐减弱甚至丧失。(2)体外长期传代培养可能对hUC-MSCs的免疫调节功能无显著影响,这有待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长期培养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细胞介素6 细胞介素11 半乳糖凝集素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托蒽醌对大鼠胃癌基因PCNA、Caspase-3和p53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宏梅 邢影 郑美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8-591,共4页
目的研究米托蒽醌对胃癌大鼠病变胃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aspase-3和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发的大鼠胃癌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模型对照组(M组)、小剂量米托蒽醌干预组(ML组)... 目的研究米托蒽醌对胃癌大鼠病变胃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aspase-3和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发的大鼠胃癌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模型对照组(M组)、小剂量米托蒽醌干预组(ML组)及大剂量米托蒽醌干预组(MH组),每组25只动物。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分光光度计法检测Caspase-3活性,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p5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N组PCNA表达阴性,ML组和MH组的PCNA阳性率显著低于M组(P<0.01,P<0.05)。M组和MH组的Caspase-3活性均显著低于N组(P<0.01,P<0.05);但ML组和MH组的Caspase-3活性又显著高于M组(P<0.01,P<0.05)。M组的p53基因表达明显高于N组(P<0.01);ML组和MH组的p53基因表达逐渐降低(P<0.01,P<0.05),但仍高于N组。p53蛋白的表达量在M组、ML组和MH组中依次下降。结论米托蒽醌可能通过改变基因的表达达到治疗胃癌的效果,对抑制或逆转癌症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托蒽醌 增殖细胞核抗原 caspase-3 p53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甲煎丸对HepG2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瘤体组织中β-catenin、Tbx3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文彬 孙海涛 +3 位作者 贺松其 腊蕾 安海燕 庞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0-214,219,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鳖甲煎丸对人肝癌Hep G2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鳖甲煎丸抗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方法裸鼠成瘤实验观察鳖甲煎丸对人肝癌Hep G2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目的通过研究鳖甲煎丸对人肝癌Hep G2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鳖甲煎丸抗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方法裸鼠成瘤实验观察鳖甲煎丸对人肝癌Hep G2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人肝癌Hep G2裸鼠移植瘤组织中PCNA的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人肝癌Hep G2裸鼠移植瘤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人肝癌Hep G2裸鼠移植瘤组织中β-catenin和Tbx3的表达水平。结果鳖甲煎丸能够显著抑制人肝癌Hep G2裸鼠移植瘤的生长(P<0.05);和阴性对照(NC)组(5.5±0.90)相比,高剂量(H)组(22.9±1.22)、中剂量(M)组(14.7±0.50)移植瘤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H(40.9±2.31)、M(53.5±2.41)、低剂量(L)组(62.3±1.80)与NC组(93.5±1.70)相比,PCNA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同时,鳖甲煎丸能够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信号分子β-catenin和Tbx3的表达。结论鳖甲煎丸抗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CNA的表达以及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甲煎丸 裸鼠移植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Β-CATENIN Tbx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皮肤与瘢痕疙瘩增殖-凋亡差异性的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莹 尚经轩 +2 位作者 白定群 许川山 虞乐华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9-90,共2页
目的:比较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在增殖-凋亡方面的差异。方法:标本选取手术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各10例,分别用HE染色,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末端标记技术法(TdT-Mediated dUIP Nickendlabel... 目的:比较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在增殖-凋亡方面的差异。方法:标本选取手术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各10例,分别用HE染色,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末端标记技术法(TdT-Mediated dUIP Nickendlabeling,TUNEL)以及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法来比较瘢痕疙瘩与正常皮肤在增殖一凋亡方面的差异。结论:与正常皮肤相比,瘢痕疙瘩增殖明显增加,凋亡明显减弱,这可能与其形成机制及浸润性生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增殖细胞核抗原 TUNEL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 3蛋白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红 韩一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36-838,F003,共4页
目的 :分析 Stat 3蛋白的表达与肺癌临床分型、分期及 P5 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表达的关系 ,探讨 Stat 3蛋白在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 42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组织中 Stat 3蛋白、P5 3蛋白和 PCNA的... 目的 :分析 Stat 3蛋白的表达与肺癌临床分型、分期及 P5 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表达的关系 ,探讨 Stat 3蛋白在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 42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组织中 Stat 3蛋白、P5 3蛋白和 PCNA的表达。 结果 :肺癌组织中 Stat 3蛋白的阳性率为 81.0 % ;Stat 3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 T、N分期和临床分期无关 ,而与肺癌组织类型相关 ,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 ;Stat 3蛋白与 P5 3蛋白及 PC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Stat3蛋白在肺癌组织中有异常表达 ,它可能参与肺癌细胞中 p5 3基因的调节 ,促进肺癌细胞增殖 ,此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可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抑制 Stat3蛋白通路有望成为一条治疗肺癌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肿瘤 STAT3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P53基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的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α亚基胞内功能片段对HL-60细胞的生长调节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静 杨玲 刘厚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77-1280,共4页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受体α亚基胞内区在细胞内游离存在时,对HL-60细胞增殖分化的调节及相关信号转导机制。方法鉴定已构建的重组质粒pCDNA3.0-190CT2+3和PCDNA3.0-190CT3;用脂质体将质粒转染HL-60细胞,细胞培养基中加入G-418...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受体α亚基胞内区在细胞内游离存在时,对HL-60细胞增殖分化的调节及相关信号转导机制。方法鉴定已构建的重组质粒pCDNA3.0-190CT2+3和PCDNA3.0-190CT3;用脂质体将质粒转染HL-60细胞,细胞培养基中加入G-418来筛选阳性克隆。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组细胞中目的蛋白的表达。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和信号分子STAT3的磷酸化水平。结果免疫印迹法检测及目的蛋白条带,获得稳定表达目的蛋白的细胞株。与野生组细胞相比,190CT2+3和190CT3组的细胞体积增大,分叶核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增加,细胞增殖减慢,PCNA的表达减少,STAT3的磷酸化水平升高。结论LIF受体α亚基胞内区游离片段促进了HL-60细胞的分化,抑制了增殖,激活了信号分子STAT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抑制因子 受体 增殖细胞核抗原 信号转导 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T对SGC7901胃癌细胞凋亡及Bax蛋白和PC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国辉 杜晓宏 于金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5-447,I0003,共4页
目的:研究端粒酶抑制剂3′-叠氮3′-脱氧胸腺核苷(AZT)对SGC 7901胃癌细胞凋亡及Bax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GC 7901胃癌细胞分为对照组及1.0 mmol.L-1AZT处... 目的:研究端粒酶抑制剂3′-叠氮3′-脱氧胸腺核苷(AZT)对SGC 7901胃癌细胞凋亡及Bax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GC 7901胃癌细胞分为对照组及1.0 mmol.L-1AZT处理组,应用AZT 6 d后,采用MG-P-MY组合染色法检测SGC 7901胃癌细胞凋亡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SGC 7901胃癌细胞Bax蛋白及PCNA的表达。结果:AZT组及对照组SGC 7901胃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6.421±0.713)%和(3.366±0.271)%,AZT处理组SGC 7901胃癌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Bax蛋白及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16.851±10.064)%和(63.332±22.767)%,AZT处理组Bax蛋白及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为(47.389±18.042)%和(23.446±13.055)%,与对照组比较,AZT处理组Bax蛋白表达率明显增加(P<0.05),PCNA表达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AZT能促进SGC 7901胃癌细胞Bax蛋白的表达,抑制PCNA表达,增加SGC 7901胃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叠氮3′-脱氧胸腺苷 SGC7901胃癌细胞 细胞凋亡 BAX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重组蛋白2对NCI-H1688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机制
18
作者 陈艳 潘殿柱 +2 位作者 刘忠 马艳梅 张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1-758,共8页
目的:探讨T细胞淋巴瘤常见重排蛋白2(Frat2)通过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小细胞肺癌NCI-H1688细胞增殖的影响,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人小细胞肺癌NCI-H1688细胞和正常支气管上皮样细胞HBE细胞,采用Weste... 目的:探讨T细胞淋巴瘤常见重排蛋白2(Frat2)通过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小细胞肺癌NCI-H1688细胞增殖的影响,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人小细胞肺癌NCI-H1688细胞和正常支气管上皮样细胞HBE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qPCR)法分别检测NCI-H1688细胞和HBE细胞中Frat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NCI-H1688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Frat2-siRNA组和Frat2-siRNA+XAV组。空白对照组细胞不转染,阴性对照组细胞转染阴性对照慢病毒,Frat2-siRNA组转染Frat2-siRNA慢病毒,Frat2-siRNA+XAV组转染Frat2-siRNA慢病毒并同时加入4μmol·L^-1 Wnt信号通路抑制剂XAV939。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Real-Time RT-qPCR法分别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中Frat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细胞周期细胞百分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myc、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β-catenin和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HBE细胞比较,NCI-H1688细胞中Frat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Frat2-siRNA组NCI-H1688细胞中Frat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NCI-H1688细胞中Frat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Frat2-siRNA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5),G 0/G 1期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S期和G 2/M期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PCNA、c-myc、Cyclin D1、β-catenin和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Frat2-siRNA组比较,Frat2-siRNA+XAV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5),G 0/G 1期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S期和G 2/M期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PCNA、c-myc、Cyclin D1、β-catenin和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沉默Frat2可抑制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蛋白2 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 细胞肺癌 细胞增殖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细胞周期蛋白D1 糖原合成酶激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改善IMQ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症状的初步探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朱震宇 周逸颉 +3 位作者 陈霭如 吉丽娜 郑伟娟 华子春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2-1000,共9页
银屑病是一种以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和异常分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非甾体类免疫抑制剂雷公藤多苷是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银屑病的主要药物之一.雷公藤内酯醇能够抑制人永生化表皮细胞株HaCaT细胞的增殖,因此可能通过增殖... 银屑病是一种以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和异常分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非甾体类免疫抑制剂雷公藤多苷是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银屑病的主要药物之一.雷公藤内酯醇能够抑制人永生化表皮细胞株HaCaT细胞的增殖,因此可能通过增殖抑制作用来减缓银屑病的症状.利用5%咪喹莫特乳膏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对雷公藤内酯醇抑制表皮细胞增殖的作用进行初步探究.经腹腔注射20μg·kg-1及100μg·kg-1雷公藤内酯醇后,银屑病模型小鼠背部皮肤的红斑和皮肤鳞屑等症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轻.皮损区HE(hematoxylineosin)染色结果证实雷公藤内酯醇能明显抑制表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雷公藤内酯醇抑制了表皮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对皮损区进行Western blot和RT-PCR分析,结果提示雷公藤内酯醇抑制了STAT3和PD-L1的激活.此外雷公藤内酯醇还抑制了TNF-α和IL-17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银屑病模型 咪喹莫特 STAT3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