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狭窄程度及血hs-CRP水平对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吕向洋 孙可健 帅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90-493,共4页
目的通过颈部血管彩色超声(carotid ultrasound)、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血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测定分析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探讨不同hs-CRP水平对狭窄侧颈动脉供血区... 目的通过颈部血管彩色超声(carotid ultrasound)、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血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测定分析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探讨不同hs-CRP水平对狭窄侧颈动脉供血区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颈部血管彩色超声证实的114例单侧颈部血管狭窄病变,行头颅CT以明确狭窄侧颈动脉供血区中有无梗死灶。通过血hs-CRP水平测定,将病例分为hs-CRP水平升高组和正常组,分析两组中梗死灶发生率的差异。通过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测量值计算狭窄程度,将狭窄程度分为≤50%,50%~70%及≥70%三个级别,分析狭窄程度与病变同侧梗死灶发生的相关性,同时分析相同狭窄程度时不同hs-CRP水平与发生梗死灶的相关性。结果 hs-CRP升高组51例,其中有梗死灶的为37例;hs-CRP正常组病例共63例,其中有梗死灶的为33例;两组间梗死灶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72.55%对52.38%P=0.028)。颈动脉狭窄程度≤50%有62例,50%~70%有36例,≥70%有16例,三个级别狭窄程度中梗死灶的发生率分别为59.68%、63.89%、62.50%,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颈动脉狭窄程度≤50%的62病例中,hs-CRP升高26例,正常36例,分别有20例和17例发生梗死灶,梗死灶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76.92%对47.22%,P=0.019)。结论针对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病例,hs-CRP升高组在狭窄侧颈动脉供血区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较hs-CRP正常组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超敏C反应蛋白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28
2
作者 徐庆东 贺光辉 +1 位作者 宋磊 武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对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分析,探讨其与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分别对30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30例有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和超敏C-反应蛋白量测定。结果3组... 目的对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分析,探讨其与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分别对30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30例有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和超敏C-反应蛋白量测定。结果3组受检者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内膜粗糙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稳定斑块发生率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硬化斑块的性质及超敏C-反应蛋白与无症状性脑梗死有一定的相关性;超敏C-反应蛋白能较准确地反映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性脑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