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秦岭南召盆地太山庙组下部凝灰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1
作者 刘超 梁天 +5 位作者 杨文涛 陈浩 刘萧萧 安海花 李昕 马强分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9,共12页
晚三叠世卡尼期全球古气候发生明显转变,全球降水量增加,海水温度上升了6~8℃,大量陆源碎屑物质输入海洋,导致海洋中出现碳酸盐生产危机。北秦岭南召盆地太山庙组可能记录了卡尼期洪水事件。目的为精确限定太山庙组沉积时代,凸显其地质... 晚三叠世卡尼期全球古气候发生明显转变,全球降水量增加,海水温度上升了6~8℃,大量陆源碎屑物质输入海洋,导致海洋中出现碳酸盐生产危机。北秦岭南召盆地太山庙组可能记录了卡尼期洪水事件。目的为精确限定太山庙组沉积时代,凸显其地质意义,方法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对太山庙组下部凝灰岩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凝灰岩锆石颗粒呈粒状、短柱状,无磨圆;阴极发光图像显示振荡环带结构明显;根据阴极发光图像和Th/U,认为太山庙组下部凝灰岩中18颗锆石均为火山来源,剔除轻稀土富集的锆石后,选择其中15颗锆石进行计算,得到其加权平均年龄为(241.4±1.3)Ma(1σ;MSWD=0.27),代表凝灰岩中锆石的结晶年龄;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计算出太山庙组下部平均沉积速率为20.6 m/Ma,太山庙组底界年龄约246 Ma,因此,太山庙组至少自中三叠世安尼期就开始沉积,至晚三叠世卡尼期末结束;根据南召盆地遗迹化石组合演化规律和植物孢粉变化,认为太山庙组沉积时期古气候发生了明显转变,由干旱炎热气候转变为温暖、湿润气候。结论研究结果对北秦岭南召盆地三叠纪地层划分产生了新认识,有助于研究探讨南召盆地对卡尼期洪水事件的沉积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尼期洪水幕 U-PB同位素定年 三叠纪 南召盆地 太山庙组 陆相沉积 火山凝灰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三叠世卡尼期梅雨事件(CPE)在陆相盆地中的沉积学响应——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相博 朱如凯 +10 位作者 惠潇 苏明军 邱振 黄军平 张艳 王菁 刘化清 李士祥 李树同 杨占龙 郭精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1-526,共16页
卡尼期梅雨事件(CPE事件)是三叠纪地球上最显著的气候突变事件之一,而气候环境突变对内陆湖盆沉积物特征具有重要控制作用。以我国陆上最主要的含油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为例,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有关全球古气候、事件沉积... 卡尼期梅雨事件(CPE事件)是三叠纪地球上最显著的气候突变事件之一,而气候环境突变对内陆湖盆沉积物特征具有重要控制作用。以我国陆上最主要的含油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为例,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有关全球古气候、事件沉积、陆相盆地烃源岩发育机理及异整合面等最新研究进展基础上,对延长组沉积与成藏问题重新思考与研究,取得了如下3点新认识:1)重新厘定了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卡尼期时限,明确了延长组CPE事件的沉积响应,认为卡尼阶底界大致相当于延长组长7与长8之间的地层界限,顶界相当于长4+5与长3之间的地层界限,CPE事件大致与“长7黑色页岩事件”沉积相对应;2)在卡尼期及CPE事件期间,延长组沉积期湖盆表现为“快速湖侵、震荡式缓慢湖退”特点,十分有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3)受卡尼期古气候及CPE事件影响,延长组内部发育上下两个由于气候环境突变而形成的异整合面,它们对油气分布均具有明显控制作用。该研究对于深入探讨延长组湖盆形成演化机理、沉积层序充填演化特征及指导油气勘探实践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尼期梅雨事件(cpe) 古气候 沉积响应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关岭地区法郎组瓦窑段菊石类新材料
3
作者 马知恒 李世鑫 +2 位作者 陈镜文 何犇 张廷山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9-776,共8页
本文对采自于贵州关岭地区上三叠统卡尼阶法郎组瓦窑段上部的齿菊石目化石进行了研究,共识别出3属3种,其中包含一新种Arctosirenites mingqingensissp.nov.。Arctosirenites mingqingensis sp.nov.以具有细密横肋及粗壮腹缘瘤为特征,属K... 本文对采自于贵州关岭地区上三叠统卡尼阶法郎组瓦窑段上部的齿菊石目化石进行了研究,共识别出3属3种,其中包含一新种Arctosirenites mingqingensissp.nov.。Arctosirenites mingqingensis sp.nov.以具有细密横肋及粗壮腹缘瘤为特征,属Klipsteinia在华南为首次发现。根据Klipsteinia和Arctosirenites组合特征判断贵州关岭地区上三叠统法郎组瓦窑段底部时代为晚三叠世早卡尼期早期(Julian 1),上部时代归属于晚卡尼期早期(Tuvalian 1),并且认为造成法郎组瓦窑段底部的岩性变化是由于构造因素导致,而并非受到卡尼期湿润幕事件(CPE,Carnian Pluvial Episode)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tosirenites mingqingensis sp.nov. 菊石类 卡尼期湿润幕事件 晚三叠世 贵州关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马鞍塘组上部黑色页岩成因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邓涛 李勇 +1 位作者 董顺利 胡文超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7,共10页
通过剖面实测、黄铁矿粒径分析、页岩有机碳同位素、锶同位素、黏土矿物种类和含量以及全岩主、微量元素的测定,综合研究四川盆地马鞍塘组上部黑色页岩成因机制。结果表明:页岩段草莓状黄铁矿直径4μm、U/Th≥0. 75共同揭示其沉积于贫... 通过剖面实测、黄铁矿粒径分析、页岩有机碳同位素、锶同位素、黏土矿物种类和含量以及全岩主、微量元素的测定,综合研究四川盆地马鞍塘组上部黑色页岩成因机制。结果表明:页岩段草莓状黄铁矿直径4μm、U/Th≥0. 75共同揭示其沉积于贫氧—缺氧水体中。化学蚀变指数CIA集中在80~90,层位中部w(87Sr)/w(86Sr)具有最小值0. 707 550,I/S突然增大,均表明源区化学风化作用强烈,板块构造活跃,气候湿热,降雨量激增。有机碳同位素的突然负漂移(最大2‰),表征火山活动造成的大气圈有大量轻碳注入。该套黑色页岩是龙门山前陆盆地发育的早期沉积记录,具有全球一致性的前陆盆地地层沉积建造模式,其形成机制主要受控于前陆盆地导致的构造挠曲沉降,在此基础上叠加了全球性的卡尼期洪水事件CPE这一气候扰动事件。东特提斯域边缘(松潘甘孜海盆)上升洋流、超级季风气候和降雨增加导致的陆源营养物质注入,促进了盆内水体表面初级生产力的提高,水体的分层缺氧条件利于有机质的保存,有机地化数据表明黑色页岩生烃潜量大。马鞍塘组黑色页岩是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的潜力勘探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页岩 成因机制 龙门山前陆盆地 马鞍塘组 卡尼期洪水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