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醉重症监护室是践行围术期医学的重要平台 被引量:2
1
作者 吴云 汪玉雯 +3 位作者 陈红 张晔 胡宪文 张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9-432,共4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和外科技术的发展,进行手术治疗的高危患者逐渐增加。而麻醉科医师传统的围麻醉期工作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发展的需求。麻醉学科正通过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逐渐向围术期医学转变。麻醉重症监护...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和外科技术的发展,进行手术治疗的高危患者逐渐增加。而麻醉科医师传统的围麻醉期工作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发展的需求。麻醉学科正通过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逐渐向围术期医学转变。麻醉重症监护室(AICU)是为围术期危重症患者提供复苏、监护和救治等麻醉医疗服务的场所,也是践行围术期医学的重要平台。本文将阐述建设发展AICU的必要性和学科优势,为手术患者围术期优质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重症监护室 麻醉与围术期医学 术后快速康复 危重症救治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EIT技术监测ICU心外科术后患者肺部通气情况及其价值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文佳 周润奭 +4 位作者 李尊柱 苏龙翔 崔文博 隆云 何怀武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3-579,共7页
目的 应用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EIT)技术监测ICU心外科术后患者的肺部通气情况,并分析其在患者术后短期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2023年1月—11月收治的心外科术后患者临... 目的 应用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EIT)技术监测ICU心外科术后患者的肺部通气情况,并分析其在患者术后短期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2023年1月—11月收治的心外科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应用EIT技术监测患者肺部通气情况,分析患者4个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肺通气百分比对患者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插管时间的影响。结果 共4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29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8.2±9.5)岁。手术时长≥5 h的患者肺平行ROI 4区(背侧)通气更差(P=0.022)。而ROI 4区通气<9%的患者其氧合指数更低(P=0.025),呼吸机使用时间(P=0.004)、插管时间(P=0.010)、ICU住院时间(P=0.018)均更长。在控制年龄、性别、手术时长和入室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评分的影响后,肺平行ROI 4区通气增加是患者术后短期预后的保护性因素(OR=0.743,95%CI:0.587~0.941,P=0.014)。以9.5%为截点,肺平行ROI 4区肺通气百分比预测患者预后差的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56.2%,曲线下面积为0.752(95%CI:0.599~0.905,P=0.007)。结论 应用EIT监测技术,可观察到ICU心外科手术后患者肺部通气情况与手术时长有关,改善患者肺部ROI 4区通气或可提高患者术后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ICU 肺通气 电阻抗断层成像 患者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心外科监护病房规范化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伟英 王万娟 +2 位作者 涂岚 苏传芹 沈美芳 《中国护理管理》 2012年第11期71-73,共3页
目的:通过构建规范化胸心外科监护病房健康教育管理模式,提高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和满意度。方法:分析健康教育现状,确定存在的问题,制定术前健康教育内容和监护期间健康教育路径,由监护病房护士在术前、监护期间、转出病房当... 目的:通过构建规范化胸心外科监护病房健康教育管理模式,提高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和满意度。方法:分析健康教育现状,确定存在的问题,制定术前健康教育内容和监护期间健康教育路径,由监护病房护士在术前、监护期间、转出病房当天实施健康教育,确立质量评价标准并予评价。结果: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对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胸心外科监护病房规范化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健康教育满意度,进而提高对手术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心外科 监护病房 手术 健康教育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物理治疗对于患者的干预效应和结局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毛玉瑢 黄东锋 +2 位作者 管向东 李晓鹏 陈正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50-853,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物理治疗在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实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对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手术后进入SICU中的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后,病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一般术后24h内),实施早期物理治疗,观察患者治疗中的反应,并... 目的:探讨早期物理治疗在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实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对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手术后进入SICU中的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后,病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一般术后24h内),实施早期物理治疗,观察患者治疗中的反应,并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氧分压(PO2)、通气与血氧饱和度(FiO2/SpO2)比例,生命体征,心肺功能情况变化,患者在SICU停留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物理治疗前后PO2、FiO2/SpO2及各项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P>0.05),但肺部X片检查显示浸润性炎症吸收较快,停留在SICU时间缩短,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结论:早期物理治疗应用于术后SICU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并能缩短患者在SICU住院时间以减少医疗费用,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手术 早期物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患者ICU停留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丹 张连生 +1 位作者 陈晓英 郭雪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3-208,共6页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主动脉瓣合并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ICU停留时间延长(ICU时间≥3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武汉市亚洲心脏病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695例施行心脏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先对纳入的31个备选的危险...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主动脉瓣合并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ICU停留时间延长(ICU时间≥3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武汉市亚洲心脏病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695例施行心脏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先对纳入的31个备选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ICU停留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ICU停留时间延长31例,停留时间延长的发生率为4.4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肺动脉压力、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二次手术、合并心律失常、再次气管插管、合并冠心病史、感染性心内膜炎(3个月内)、心脏有赘生物、左房大小、左室舒张期末径、左室收缩期末径和术前使用静脉扩管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二次手术、累计呼吸机辅助时间≥48h、术前左房大、合并冠心病史、体外循环时间≥3h、心脏有赘生物形成和左室收缩末径大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ICU停留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视影响患者ICU停留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缩短ICU停留时间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手术 危险因素 ICU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减压床垫预防心外ICU术后患者压疮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晓慧 江娇 +2 位作者 魏媛媛 王孝艳 王希臻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4期12-14,共3页
目的预防心外ICU术后患者发生压疮,为临床减压床垫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心外ICU 160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使用交替式减压床垫,观察组使用自动压力交替床垫,其他护理措施相同,观察术后住ICU期间压疮发生率和分... 目的预防心外ICU术后患者发生压疮,为临床减压床垫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心外ICU 160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使用交替式减压床垫,观察组使用自动压力交替床垫,其他护理措施相同,观察术后住ICU期间压疮发生率和分期。结果对照组压疮发生率(16.25%)显著高于观察组(5.00%)(P<0.05)。结论自动压力交替减压床垫预防压疮效果优于交替式减压床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 ICU 减压床垫 压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术后病人低活动型谵妄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王玲 张红彩 +4 位作者 孙建华 谢铃莉 李尊柱 罗红波 井杰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4483-4486,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术后病人低活动型谵妄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9月—2022年3月入住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的369例术后病人,采用重症监护意识混乱评估法(CAM-ICU)联合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ASS)评估病人...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术后病人低活动型谵妄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9月—2022年3月入住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的369例术后病人,采用重症监护意识混乱评估法(CAM-ICU)联合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ASS)评估病人的谵妄发生率并分析低活动型谵妄的影响因素。结果:ICU术后病人谵妄发生率为51.76%,其中低活动型谵妄占37.1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史及急诊手术是低活动型谵妄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ICU术后病人谵妄发生率高,且低活动型谵妄的占比较大,医护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识别低活动型谵妄的重要性,并采取最优的预防策略,减少不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低活动型谵妄 影响因素 年龄 饮酒 急诊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赵霞 尤颢 +6 位作者 廖崇先 杨谦 舒涛 单忠贵 邱风 孙勇 林智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5年第6期331-334,共4页
目的研究心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ICU)中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科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1 263例心脏手术后患者,对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不同病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CICU入住时间与医院感染发生关系以及细菌学培养结果进... 目的研究心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ICU)中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科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1 263例心脏手术后患者,对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不同病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CICU入住时间与医院感染发生关系以及细菌学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血管组及冠心组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2.3%和26.2%,明显高于风心组与先心组,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为4.9%,高于其他系统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体外循环术后医院感染率13.2%,高于非体外循环术后感染率6.2%(P<0.01)。手术时间长于4 h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39.3%,高于手术时间小于4 h者(P<0.01)。术后CICU中住院达1周以上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率约为58.4%,远高于术后CICU中住院日期小于1周者(P<0.001)。结论体外循环术后、手术时间大于4 h及在心外重症监护病房内时间超过1周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对此类患者注意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心脏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史松 易金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1082-1084,1091,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RI)、导管相关性菌血症(CRB)的发生率,以及CR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科学管理中心静脉导管,降低CRI、CRB的发病率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04年1月~2009年12月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300例...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RI)、导管相关性菌血症(CRB)的发生率,以及CR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科学管理中心静脉导管,降低CRI、CRB的发病率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04年1月~2009年12月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300例患者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尖端细菌培养,同时进行血培养。结果:300例中,发生CRI35例(11.7%),CRB5例(1.7%)。病原菌菌群分布:革兰阳性球菌19例(54.3%),革兰阴性杆菌12例(34.3%)。真菌占4例(11.4%)。前5位致病菌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白色念珠菌。CRI、CRB的危险因素包括:原发病种类、穿刺置管部位、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等。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6d,感染率明显增加。结论:CRI、CRB是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最严重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心脏外科手术 导管相关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贾会学 赵艳春 +2 位作者 任军红 林金兰 李六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61-265,共5页
目的了解通过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多重耐药菌(MDROs)医院感染控制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检验科报告的所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 目的了解通过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多重耐药菌(MDROs)医院感染控制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检验科报告的所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阳性的SICU住院患者进行调查。2008年7月1日—2010年12月31日,采用前瞻性方法调查,并对感染及定植患者采取"Bundle"控制措施(如手卫生、单间隔离、戴手套、穿隔离衣等)。2007年1月1日—2008年6月30日,对住SICU且上述5种病原体阳性患者(未采取"Bundle"控制措施)的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内容相同,分析采取"Bundle"控制措施的效果。结果 2007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SICU共收治3 526例患者,11 207患者住院日,共发生104例次MDROs感染,其中ICU相关的感染65例次(62.50%),非ICU相关的感染39例次(37.50%)。随着"Bundle"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实,ICU相关感染明显下降(18.75%),以MRSA和MDR-Ab医院感染控制效果最为显著(均P<0.05)。结论 SICU内MDROs医院感染严重,通过采取"Bundle"控制措施,ICU相关感染能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外科 多重耐药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鲍曼不动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量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媛园 周彩峰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4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了解小儿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CICU)护理工作量,探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对护士工作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小儿CICU入住的患儿209例,CICU护理人员15人,调查小儿CICU的患儿和护理人员的社会人口学资料以及护理人... [目的]了解小儿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CICU)护理工作量,探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对护士工作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小儿CICU入住的患儿209例,CICU护理人员15人,调查小儿CICU的患儿和护理人员的社会人口学资料以及护理人员工作情况,使用护理活动量表(NAS)评价小儿CICU的护理工作量,分析影响护理活动量表得分的因素。[结果]小儿CICU中每个病人的护理活动量表得分77.70分±5.63分,每日护理活动量表得分206.92分±155.75分;根据最高工作量测算,该CICU需配置护士21人;CICU患儿在入住当日和最后1d时护理活动量表得分高于入住次日得分(P<0.01);手术病人护理活动量表得分高于非手术病人(P<0.05)[结论]该CICU护理人员工作负荷较大,护理人员配置不足;病人入住监护室的时间段、是否手术及病人的病种影响护理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 护理工作量 护理活动评估量表 护理人力资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在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易慧敏 陆平兰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46,共6页
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指采用一系列围手术期的优化措施,以阻断或减轻机体的炎症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再入院率和病死率。肝移植作为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具有手术难度大、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指采用一系列围手术期的优化措施,以阻断或减轻机体的炎症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再入院率和病死率。肝移植作为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具有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大量输血、术后管理复杂等特点,术后恢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介绍ERAS在肝移植围手术期应用进展以及肝移植围手术期ERAS实施方案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加速康复外科 终末期肝病 重症监护室 住院时间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顺伟 管向东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20-422,433,共4页
目的通过对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医院感染(NI)病原菌的特点分析,指导SICU医生经验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方法对某院SICU 2006年发生NI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ICU患者NI率为11.67%(70/600),其中单纯细菌感染42例(60.00%),单纯真... 目的通过对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医院感染(NI)病原菌的特点分析,指导SICU医生经验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方法对某院SICU 2006年发生NI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ICU患者NI率为11.67%(70/600),其中单纯细菌感染42例(60.00%),单纯真菌感染2例(2.86%).混合感染(真菌+细菌)13例(18.57%),微生物学培养阴性13例(18.57%)。常见细菌前5位依次为屎肠球菌(18.4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7.65%)、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7.65%)、铜绿假单胞菌(9.24%)、大肠埃希菌(7.56%);G^+球菌占52.90%。常见真菌前3位依次为曲霉菌(31.58%)、白假丝酵母菌(26.32%)和光滑假丝酵母菌(21.05%);发生真菌感染者住SICU时问明显延长(P<0.05),且住院病死率高达46.67%(7/1 5)。结论 SICU患者NI率较高,以细菌感染为主,混合真菌感染次之。感染的细菌中,以G^+球菌为主;真菌感染以曲霉菌、白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为主。SICU发生真菌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重症监护室 医院感染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术后患者ICU早期康复锻炼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17
14
作者 葛伟婷 刘飞跃 姚惠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85-89,共5页
目的提取并总结心脏术后患者ICU早期康复锻炼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早期康复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Up To Date、PubMed、Cochrane Library、CINAHL、JBI循证卫生保健数据库及万方、知网、医脉通数据库,根据纳排标准选取... 目的提取并总结心脏术后患者ICU早期康复锻炼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早期康复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Up To Date、PubMed、Cochrane Library、CINAHL、JBI循证卫生保健数据库及万方、知网、医脉通数据库,根据纳排标准选取临床指南、专家共识、最佳证据总结、系统评价等,由2名研究人员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提取证据。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从组建多学科团队、康复前评估、制订康复计划、心脏早期康复方案、康复过程动态评估、康复后评估、心理干预、健康教育8个方面对心脏术后患者早期康复进行总结,共34条证据。结论本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制订ICU心脏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方案提供参考,建议证据转化时,应结合我国的医疗文化背景和证据应用场所,以及患者的需求和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重症监护病房 心脏康复 最佳证据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外科手术患者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平 吴念悦 +4 位作者 张浩天 李功利 刘加林 李科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0-505,共6页
心外科患者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和预测有利于住院患者的早期干预和成本控制,对心脏外科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IV作为实验数据集,纳入7 567名患者数据,采用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 心外科患者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和预测有利于住院患者的早期干预和成本控制,对心脏外科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重症监护数据库MIMIC-IV作为实验数据集,纳入7 567名患者数据,采用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从126个影响因子中筛选出41个重要预测因子。基于梯度增强决策树GBDT算法构建了心外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预测模型。实验结果显示,训练全部预测因子的GBDT模型平均准确率为0.688,高于传统逻辑回归LR算法平均准确率0.603,基于筛选出的重要预测因子的GBDT算法与基于全体因子的GBDT算法在最终平均准确率上效果相同,说明该方法可优化数据采集,准确预测住院时间,为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提供算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重症监护室 住院时间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肺移植术后手术室内气管拔管方案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延然 董庆龙 +9 位作者 杨汉宇 刘辉 陈磊 李颖芬 吴蕾 徐鑫 杨超 彭桂林 刘梦杨 梁丽霞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6-252,共7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单肺移植术后手术室内气管拔管方案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因终末期COPD行单肺移植的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本院制定的手术室内气管拔管评估指标进行评估,符合条件、在手术室完成... 目的探讨终末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单肺移植术后手术室内气管拔管方案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因终末期COPD行单肺移植的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本院制定的手术室内气管拔管评估指标进行评估,符合条件、在手术室完成气管拔管的为手术室拔管组(OR拔管组,17例),在重症监护室(ICU)完成气管拔管的为ICU拔管组(40例)。比较两组术中气管拔管评估结果和术后康复情况。结果与ICU拔管组比较,OR拔管组受者的氧合指数较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乳酸水平较低,血压波动幅度较小,术中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例数较少(均为P<0.05)。OR拔管组2例受者分别于返回ICU 6、8 h再次气管插管,术后6、9 d拔除气管导管。OR拔管组受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入住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ICU拔管组受者短(均为P<0.05)。两组受者术后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PGD)3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例数和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本院制定的COPD患者单肺移植术后手术室内气管拔管方案安全可行,可减少受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术后ICU入住时间及住院时间,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麻醉管理 加速康复外科 气管拔管 机械通气 手术室 重症监护室 氧合指数 体外膜肺氧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外科术后肺部并发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霞 马华怡 +1 位作者 赖军华 莫小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0-513,共4页
心脏外科手术对人体进行了重大、显著的血流动力学以及生理学改变,使患者发生病理生理变化。心脏术后肺部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住院时间延长和重返ICU的主要原因,增加医疗资源的消耗及公共卫生系统的负担。该类患者术后的... 心脏外科手术对人体进行了重大、显著的血流动力学以及生理学改变,使患者发生病理生理变化。心脏术后肺部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住院时间延长和重返ICU的主要原因,增加医疗资源的消耗及公共卫生系统的负担。该类患者术后的护理需要详细了解其心肺系统改变,及时有效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早期预防以及干预。本综述描述了心脏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其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胸外科 术后肺部并发症 重症监护 并发症 重症护理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手术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18
作者 胡文莉 侯登榜 +4 位作者 王粮山 贾明 来永强 侯晓彤 王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09-914,共6页
目的探讨包含颈动脉超声参数的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手术的491例成人患者资料,选择其中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为病例组(脑梗死组),诊断... 目的探讨包含颈动脉超声参数的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手术的491例成人患者资料,选择其中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为病例组(脑梗死组),诊断为非脑梗死的患者为对照组(非脑梗死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因素。结果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在住院期间脑梗死的总发生率为1.8%,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住院存活率约为77.8%。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European System for Cardiac Operative Risk Evaluation,EuroSCORE)Ⅱ高(OR=1.585,95%CI:1.043~2.409)、双侧颈+椎动脉均有斑块(OR=14.513,95%CI:2.538~82.978)、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OR=112.518,95%CI:8.967~1411.907)和术后新发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OR=20.800,95%CI:3.639~118.902)是心脏手术后脑梗死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EuroSCOREⅡ高、ECMO辅助和术后新发房颤之外,颈动脉超声发现双侧颈动脉和椎动脉斑块是心脏外科术后并发脑梗死的风险因素,有必要实施心脏术前颈动脉超声筛查并对有风险的患者严格术中、术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 心脏手术 重症监护室 脑梗死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HON量表和Braden量表在ICU纵隔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中的比较 被引量:23
19
作者 任家驹 王艳 +3 位作者 魏中原 王益凡 郑宇欣 周勇安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49-52,共4页
目的比较COMHON量表和Braden量表在ICU纵隔手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中的预测效能。方法便利选取胸腔外科行纵隔手术治疗后入住ICU的2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OMHON量表和Braden量表对其进行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结果在72 h观察期... 目的比较COMHON量表和Braden量表在ICU纵隔手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中的预测效能。方法便利选取胸腔外科行纵隔手术治疗后入住ICU的2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OMHON量表和Braden量表对其进行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结果在72 h观察期内共29例(12.5%)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分期均为1期。使用两种量表评估时,压力性损伤组与非压力性损伤组量表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raden量表ROC曲线下面积为0.747,当总分为13.5分时,约登指数为0.522,预测价值最大;COMHON量表ROC曲线下面积为0.976,当总分为9.5分时,约登指数为0.828,预测价值最大。结论Braden量表和COMHON量表均可有效评估ICU纵隔手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而COMHON量表的预测效能高于Braden量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纵隔手术 ICU BRADEN量表 COMHON量表 评估工具 预测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氧驱动湿化缓解重症监护室胃肠道术后病人口渴感的效果 被引量:9
20
作者 冯亚婷 邱昌翠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3526-3529,共4页
目的:探讨间歇氧驱动湿化缓解重症监护室胃肠道术后病人口渴感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4月收治入我院外科ICU的胃肠道术后病人61例为对照组,2019年5月—2019年8月收治入我院外科ICU的胃肠道术后病... 目的:探讨间歇氧驱动湿化缓解重症监护室胃肠道术后病人口渴感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4月收治入我院外科ICU的胃肠道术后病人61例为对照组,2019年5月—2019年8月收治入我院外科ICU的胃肠道术后病人61例为观察1组,2019年9月—2019年12月收治入我院外科ICU的胃肠道术后病人61例为观察2组。对照组病人口渴时使用棉签蘸水给予湿润口唇,观察1组在病人入科后即刻、2 h、4 h、6 h、8 h、10 h、12 h给予氧驱动湿化,观察2组在病人入科后即刻、4 h、8 h、12 h给予氧驱动湿化。采用数字评分量表(NRS)评估病人进入监护室后口渴程度,同时统计病人入科12 h内口渴相关护理工作量。结果:入科后10 min、4 h、8 h、12 h时3组病人N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1组和观察2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入科12 h内观察1组和观察2组护理工作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胃肠道术后病人口渴感普遍存在,4 h间歇氧驱动湿化1次治疗能够有效缓解ICU胃肠道术后病人口渴症状,减轻护士处理病人口渴带来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胃肠道手术 氧驱动湿化 口渴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