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加速蠕变断裂试验的12%Cr钢高温螺栓安全可靠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晓昱 欧阳杰 +2 位作者 吴楠 柯浩 张晋丽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8-320,共3页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高温螺栓是汽轮机组的重要部件,在长期运行过程中,高温螺栓要承受蠕变、疲劳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机组的启停、振动以及螺栓的制造质量等均对螺栓的使用寿命产生重要影响。在初步了解不同运行时间段的12%Cr钢高温螺栓材...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高温螺栓是汽轮机组的重要部件,在长期运行过程中,高温螺栓要承受蠕变、疲劳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机组的启停、振动以及螺栓的制造质量等均对螺栓的使用寿命产生重要影响。在初步了解不同运行时间段的12%Cr钢高温螺栓材料性能状况的基础上,采用加速蠕变断裂试验法对运行35×104h的高温螺栓安全使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在评价高温部件安全可靠性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cr钢高温螺栓 强度 冲击韧性 加速蠕变断裂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Cr大轴断裂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春 杨国权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33-35,共3页
对冶金矿山某产品的 4 0Cr材料制作的大轴热处理后发生断裂现象 ,进行了理化检验及综合分析 ,找出了造成大轴断裂原因———首先是由于存在淬火应力 ,而未得到及时回火 ,其次是原材料中存在严重的冶金缺陷。
关键词 40cr 大轴 热处理 断裂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不同部位心脏破裂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6
3
作者 吕明芳 薛凌 +5 位作者 杨雪苹 陈少辉 童裕维 李景隆 李莹莹 秦志慧 《现代医院》 2019年第3期421-424,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不同部位心脏破裂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5年3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游离璧破裂及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超声定位,将75例入选患者分为游离璧破裂组1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不同部位心脏破裂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5年3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游离璧破裂及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超声定位,将75例入选患者分为游离璧破裂组10例、室间隔心尖段穿孔组40例、室间隔其它部位穿孔组(包括后室间隔基底段、室间隔中下段等部位) 25例。比较3组患者间一般临床资料、住院相关检验、检查结果、住院用药、冠脉造影、手术治疗、预后转归等情况。结果 3组患者间在年龄、性别(女性)、糖尿病、吸烟、AMI起病至诊断心脏破裂时间等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MI合并高血压患者,3组间比较有差别,室间隔心尖段穿孔组合并高血压比例高(P=0. 007)。3组患者间在下璧心梗、前壁心梗、右室心梗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罪犯血管为前降支比例最高,组间比较无差别(P> 0. 05)。游离璧破裂组波立维、阿司匹林使用率高于其它2组(P <0. 05)。3组间康复出院患者中,室间隔心尖段穿孔患者比例最高(4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 003)。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中更易出现室间隔心尖段穿孔,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达标,改善心室重构。游离璧破裂患者病死率极高,阿司匹林、波立维的使用,在游离璧破裂组中使用率最高,考虑与患者疾病本身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室间隔穿孔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诊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特殊类型的心脏破裂病例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谭国娟 刘宏斌 +5 位作者 刘宏伟 肖湖南 肖苍松 吴扬 王荣 智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32-835,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特殊类型的价值。方法2017年4月6日以"急性左心室前壁心肌梗死、心脏破裂?"收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患者男性,75岁,行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观测心室壁梗死...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特殊类型的价值。方法2017年4月6日以"急性左心室前壁心肌梗死、心脏破裂?"收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患者男性,75岁,行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观测心室壁梗死、心脏功能受损、心脏压塞、心脏瓣膜及乳头肌情况。结果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能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的心脏破裂进行准确检出及分型,及时发现心脏压塞,指导临床进行心包穿刺等。胸部X线仅对心脏破裂起辅助诊断作用。心外科心肌修补术则是最根本治疗方法,并对床旁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做出最终判定。结论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能对临床医师快速准确抢救患者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急诊室 医院 心脏压塞 心包穿刺术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外周血炎症细胞分类计数和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危险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马姗 白玲 +3 位作者 刘平 宋安齐 杜晓军 卢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45-1051,共7页
目的研究表明,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中旨在明确联合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及CK-MB对AMI患者发生心脏破裂(CR)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次AMI后于西安交通大... 目的研究表明,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中旨在明确联合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及CK-MB对AMI患者发生心脏破裂(CR)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次AMI后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CR的患者79例,并纳入同期入院的AMI后非CR患者316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入院时快速获得的相关临床指标,逐步纳入变量,构建不同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AMI患者总的CR发生率为1.1%(79/7159),CR患者院内病死率为77.2%(61/79),占院内AMI死亡患者的34.9%(61/175)。年龄≥65岁(OR=4.49,95%CI:2.48~8.14,P<0.001)、女性(OR=2.03,95%CI:1.06~3.89,P=0.032)、起病至入院时间>12 h(OR=2.34,95%CI:1.29~4.24,P=0.005)、入院时较高的中性粒细胞计数(OR=2.67,95%CI:1.43~4.98,P=0.002)、单核细胞计数(OR=2.08,95%CI:1.15~3.78,P=0.016)及CK-MB水平(OR=2.42,1.36~4.31,P=0.003)均为预测C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逐步纳进入院时获得的临床基本特征:年龄≥65岁、女性、起病至入院时间>12 h、高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及心肌组织特异性较高的CK-MB变量,其回归模型预测CR发生概率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逐步增大,最终模型预测概率值的AUC为0.81(95%CI:0.75~0.86,P<0.001)。结论年龄≥65岁、女性、起病至入院时间>12 h、高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及CK-MB可影响AMI患者CR发生。联合上述指标构建回归型,可在患者入院时获得较好的高危CR患者的判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炎症细胞 肌酸激酶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新生儿PICC管道断裂入心脏的急诊手术护理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新芳 谢庆 +2 位作者 李双梅 陈晓霞 林碧妹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10期955-956,共2页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具有方便、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以及耐高渗等优点。但因为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体重低,所置入PICC管道细,而且患儿有多条管道和监护连接线,如固定不牢固或患...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具有方便、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以及耐高渗等优点。但因为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体重低,所置入PICC管道细,而且患儿有多条管道和监护连接线,如固定不牢固或患儿哭闹躁动时,极有可能将管道扯出甚至将管道折断入体内。PICC体内断管一旦发生,处理不及时,会对患者产生极大危害[1]。可导致血液不畅,引起深静脉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管道断裂 新生儿 心脏手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腱索断裂295例超声与手术结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吴伟春 罗晓亮 +2 位作者 王浩 郑平 王吴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55-557,56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大样本二尖瓣腱索断裂(MCTR)的超声心动图和手术特点,探讨MCTR疾病分布特点、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特征,并明确其在指导手术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5年以来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的295例MCTR患者病例资料,记录所有患... 目的通过观察大样本二尖瓣腱索断裂(MCTR)的超声心动图和手术特点,探讨MCTR疾病分布特点、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特征,并明确其在指导手术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5年以来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的295例MCTR患者病例资料,记录所有患者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手术结果,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95例MCTR患者中,前叶腱索断裂100例,后叶腱索断裂182例,前后叶腱索均断裂13例;腱索完全断裂26例,部分断裂269例;进行换瓣手术110例,修补手术132例。本组MCTR的主要超声特点为二尖瓣叶脱垂、出现连枷样或挥鞭样改变、二尖瓣中~重度反流、心脏扩大、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根据手术结果判断,TTE对MCTR的诊断符合率为96.7;判断前后叶脱垂和腱索断裂的诊断符合率为92.5,准确判断为完全和部分腱索断裂的诊断符合率为89.3。TTE的主要误诊原因是在判断腱索摆动与断裂腱索、二级腱索断裂部位仍有缺陷和缺少经验。经过统计学分析,MCTR是进行换瓣还是修补手术,与附着瓣叶的部位有关(P<0.05),而腱索是否部分或完全断裂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无关(P>0.05)。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地诊断大部分MCTR,并且能够协助外科医生进行初步分型和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闭锁不全 二尖瓣腱索断裂 超声检查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左室破裂七例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卫民 吴先球 +2 位作者 王奇 韦武利 向敏峰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6期37-39,共3页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左室破裂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发生左室破裂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中Ⅰ型破裂4例,Ⅱ型破裂3例;抢救成功1例,死亡6例。结论术后血压突然增高是发生左室破裂的常见诱因,而术中剪除过...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左室破裂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发生左室破裂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中Ⅰ型破裂4例,Ⅱ型破裂3例;抢救成功1例,死亡6例。结论术后血压突然增高是发生左室破裂的常见诱因,而术中剪除过多瓣膜组织及乳头肌、术中牵拉用力过度、缝针过深致心脏撕裂、植入的机械瓣膜直径过大,复搏时为了排气过分挤压心脏,特别是置换生物瓣膜时,瓣架高尖也是致左室破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左心室破裂 手术后并发症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游离壁破裂诱因的分析和护理干预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春雪 王兴萍 +1 位作者 李榕彬 钱赓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1期45-46,63,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并发心脏游离壁(简称心壁)破裂的诱发因素,为护士进行预见性评估、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某部队医院心内科监护室1993-2010年AMI病例资料4 545例,统计分析诱发心壁...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并发心脏游离壁(简称心壁)破裂的诱发因素,为护士进行预见性评估、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某部队医院心内科监护室1993-2010年AMI病例资料4 545例,统计分析诱发心壁破裂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病例共发生心壁破裂44例,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心率持续增快(45.45%)、血压不稳定(22.72%)、心绞痛和急性左心力衰竭(31.81%)、睡眠状态(22.72%)等。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心壁破裂明显高于下壁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结论心率持续增快是并发心壁破裂的主要诱因,而收缩压持续低于90 mmHg(1mmHg=0.133kPa)与收缩压持续高于140mmHg的患者并发心壁破裂的发生率相同;梗死后反复发作心绞痛和急性左心心力衰竭均可诱发心壁破裂;高危人群即使处于睡眠状态也有发生心壁破裂的可能,故要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病情观察,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早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游离壁破裂 诱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例心脏破裂伤治疗体会 被引量:3
10
作者 肖长波 王平凡 +3 位作者 张力 喻红霞 娄勇 卢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破裂伤的诊治要点,提高诊治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心脏破裂伤患者救治的临床资料。结果心脏破裂急诊手术10例,其中包括迟发型心脏破裂1例,抢救成功9例,1例术后昏迷,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8天死亡。结论早期正确诊断和... 目的探讨心脏破裂伤的诊治要点,提高诊治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心脏破裂伤患者救治的临床资料。结果心脏破裂急诊手术10例,其中包括迟发型心脏破裂1例,抢救成功9例,1例术后昏迷,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8天死亡。结论早期正确诊断和迅速开胸行心脏修补、解除心包压塞和止血是成功抢救心脏外伤的关键。对于极度危重,尤其是濒死或心脏已停跳的患者,主张心脏按压进手术室,紧急建立股动脉插管,同时行紧急开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破裂伤 心包压塞 自体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性猝死—4例主动脉瘤破裂的法医病理学鉴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鲍现宝 李永宏 +1 位作者 王成权 程利宝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296-298,314,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瘤破裂猝死的发病特点和病理学基础,为临床医师提供帮助。方法:对本系2002年12月至2006年l2月期间,所作450例法医病理检案的4例主动脉瘤破裂猝死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4例主动脉瘤破裂致死占尸体解剖总数的0.89%,占SCD... 目的:探讨主动脉瘤破裂猝死的发病特点和病理学基础,为临床医师提供帮助。方法:对本系2002年12月至2006年l2月期间,所作450例法医病理检案的4例主动脉瘤破裂猝死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4例主动脉瘤破裂致死占尸体解剖总数的0.89%,占SCD的4.1%,其中,DAA3例;2例DAA与AS有关。结论:主动脉瘤破裂病程短骤、凶险,是心性猝死的病因之一,早期症状与冠心病酷似,且病死率极高,因此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提高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心性猝死 尸体解剖 主动脉瘤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脏破裂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李永芳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0-131,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思 陈韵岱 +2 位作者 李宗斌 钱庚 石展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6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为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入选1995年1月至2010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M[患者2544例,将并发VSR的患者作为VSR组(n=4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为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入选1995年1月至2010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M[患者2544例,将并发VSR的患者作为VSR组(n=40);同时采用单纯随机抽取的方法,在同期住院的其余AMI患者中选出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n=120)。回顾性地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结果VSR组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62.5%vs36.4%,P〈0.01)和年龄[(66.85±10.92)VS(60.79±12.65)岁,P〈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VSR组的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血肌酐(SCr)、肌钙蛋白T(Tn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和红细胞计数(RB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高龄,CRP、D-二聚体、SCr、TnT升高,Hb、Hct、RBC降低,可作为A/vii并发VSR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心脏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G3232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金山 胡锐 +2 位作者 张绪虎 张铁邦 贾新潮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5-109,共5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RD和高温力学试验机,研究了固溶强化XG3232合金在1 100℃的恒温氧化及20~1 100℃的拉伸变形行为。结果显示,在氧化初始阶段,表面形成了Cr2O3,NiO和(Ni,Mn,Cr)3O4混合氧化膜。长时间氧化后,氧化膜由...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RD和高温力学试验机,研究了固溶强化XG3232合金在1 100℃的恒温氧化及20~1 100℃的拉伸变形行为。结果显示,在氧化初始阶段,表面形成了Cr2O3,NiO和(Ni,Mn,Cr)3O4混合氧化膜。长时间氧化后,氧化膜由单层转变为双层,在内层形成连续的Cr2O3膜,在外层形成可以抑制内层Cr2O3挥发的致密NiO氧化膜。在拉伸实验中,1 100℃时强度可达到131 MPa,延伸率可达66.2%。在650℃以下,随温度的升高,合金的抗拉和屈服强度缓慢减小,在650℃以上合金的抗拉强度迅速减小,屈服强度基本不变;在650℃以下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变化较小,在650℃以上则迅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r-W高温合金 高温氧化 拉伸性能 持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窦瘤破裂21例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智毅 李刚 +4 位作者 陈伟新 董卫欣 姜妮 杨建安 姬尚义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3期50-51,共2页
目的总结主动脉窦瘤破裂(RSVA)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92年12月至2007年11月,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CPB)下行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21例。同期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10例,行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3例,行主动脉瓣成形术(AVP)2例,行主动脉... 目的总结主动脉窦瘤破裂(RSVA)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92年12月至2007年11月,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CPB)下行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21例。同期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10例,行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3例,行主动脉瓣成形术(AVP)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VR)3例。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诊无复发。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的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术中确切修补窦瘤和加强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窦瘤破裂 外科手术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30~650℃超超临界汽轮机高温转子锻件研发难点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建强 张宏涛 +1 位作者 杨晓辉 冯永志 《热力透平》 2017年第2期132-137,共6页
介绍了630~650℃超超临界汽轮机高温转子锻件的研发难点。通过论述合金元素对9%~12%Cr铁素体耐热钢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超级铁素体耐热钢转子锻件研发存在的难点,如Ⅳ型裂纹失效、抗氧化性、N/B比例和组织稳定性问题等。分析表明,只有解... 介绍了630~650℃超超临界汽轮机高温转子锻件的研发难点。通过论述合金元素对9%~12%Cr铁素体耐热钢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超级铁素体耐热钢转子锻件研发存在的难点,如Ⅳ型裂纹失效、抗氧化性、N/B比例和组织稳定性问题等。分析表明,只有解决这些难点问题,才能保证转子在630~650℃下长期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30-650℃高温转子 超超临界 9%-12%cr铁素体耐热钢 蠕变持久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超超临界汽轮机高温转子锻件材料研发建议 被引量:5
17
作者 吕振家 彭建强 +1 位作者 鞠红霞 周立艳 《东方汽轮机》 2018年第4期56-60,共5页
文章论述欧洲、日本及国内超超临界高温转子锻件材料研发情况,结合国内9%~12%Cr铁素体耐热钢转子锻件的实际研发情况,给出我国超超临界汽轮机高温转子锻件材料的研发建议。
关键词 630℃~650℃高温转子 超超临界 超级9%~12%cr铁素体耐热钢 蠕变持久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护理体会
18
作者 张丽芳 肖竞 +3 位作者 张冬梅 韩力 李芳 李鲁光 《解放军护理杂志》 1999年第3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护理效果。方法:对1993年1月至1998年3月收治的2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对高龄患者重点护理,保证血压的稳定。有效的镇痛、镇静、避免劳力及心理护理。结果:1993年以后总死亡率,心... 目的:探讨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护理效果。方法:对1993年1月至1998年3月收治的2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期对高龄患者重点护理,保证血压的稳定。有效的镇痛、镇静、避免劳力及心理护理。结果:1993年以后总死亡率,心脏破裂发生率,心脏破裂占总死亡率分别为8.87%、0.68%、7.69%。比1993年以前16.85%、5.80%、344%、显著降低(三项比较Pwto.of)。结论:本研究采取对急性心肌梗死针对性治疗与护理手段,有效地预防心脏破裂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破裂 急性心肌梗死 预防 护理体会 并发 总死亡率 性治疗 针对性 结论 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
19
作者 高扬 王忠义 +2 位作者 纪志远 刘海军 秦昶 《临床医药实践》 2007年第2期96-97,共2页
目的:总结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95年2月-2005年2月,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CPB)下行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15例,同期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7例,行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2例,行主动脉瓣成形(AVP)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 目的:总结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95年2月-2005年2月,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CPB)下行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15例,同期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7例,行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2例,行主动脉瓣成形(AVP)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诊无复发。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的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术中确切修补窦瘤和加强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窦瘤破裂 心脏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小动脉瘤患者基于心动周期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其对瘤体破裂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琪 王云 +2 位作者 谢杰 赵天 李月峰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7期25-28,37,共5页
目的分析颅内小动脉瘤(瘤体直径<5 mm)患者基于心动周期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探讨其对瘤体破裂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698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每隔个6月复查头颅CTA或MRA,随访3年记录瘤体大小及破裂情况。入组后根据头颅CTA成像情况... 目的分析颅内小动脉瘤(瘤体直径<5 mm)患者基于心动周期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探讨其对瘤体破裂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698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每隔个6月复查头颅CTA或MRA,随访3年记录瘤体大小及破裂情况。入组后根据头颅CTA成像情况,应用数字医学计算机及有限元软件建立动脉瘤的解剖三维模型,并结合心动周期对模型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记录最后1个心动周期内快速射血期末(t1)、减慢射血期末(t_(2))和舒张期后期(t_(3))的壁面压力(P)、剪切力(WSS)、涡流数(Nv)。比较瘤体破裂与未破裂者的临床资料及心动周期不同时刻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差异性血流动力学参数与瘤体大小及破裂时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利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瘤体破裂的预测价值。结果698例患者中完成随访计划674例,其中3年内发生瘤体破裂38例、未破裂594例、瘤体增大42例(排除);与未破裂者比较,瘤体破裂者女性占比更高、年龄更大、阿司匹林药物服用率更低、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占比更多,t_(2) WSS较低而t_(3) WSS、t_(3) Nv较高(P均<0.05);瘤体破裂者t_(3) Nv与瘤体大小呈正相关(r=0.239,P<0.05)、破裂时间呈负相关(r=-0.275,P<0.05),t_(3) WSS与破裂时间呈正相关(r=0.21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_(2) WSS(OR=1.65,95%CI 1.460~3.879)和t_(3) Nv(OR=2.03,95%CI 1.714~4.296)是预测颅内小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颅内小动脉瘤破裂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3(95%CI 0.605~0.837)和0.707(95%CI 0.581~0.741),两者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842(95%CI 0.801~0.926)。结论颅内小动脉瘤瘤体破裂患者基于心动周期的血流动力学表现为较低的t_(2) WSS和较高的t_(3) WSS、t_(3) Nv,基于心动周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t_(2) WSS、t_(3) Nv可以较准确地预测颅内小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心动周期 血流动力学 瘤体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