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秆生物质炭对土壤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智超 王鑫岚 +11 位作者 王戈 王娜 杜宇 周鹏 白羽祥 邓志雄 付品山 门思润 夏凯 高志豪 徐赛 张锦韬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12-20,共9页
【目的】探明烟秆生物质炭对植烟土壤理化特性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影响,为烟秆生物炭的科学运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室内盆栽试验,以不施用烟秆生物质炭的常规施肥为对照,设置常规施肥添加生物质炭处理,在移栽30 d后,利用... 【目的】探明烟秆生物质炭对植烟土壤理化特性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影响,为烟秆生物炭的科学运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室内盆栽试验,以不施用烟秆生物质炭的常规施肥为对照,设置常规施肥添加生物质炭处理,在移栽30 d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根际土壤细菌16S rDNA序列,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结果】添加生物质炭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显著提升土壤有效磷、有机质、速效钾和水解性氮含量;能提高土壤酶活性,烟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土壤变形菌门、鞘氨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相对丰度。方差分解分析表明,土壤有效磷含量、土壤速效钾、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细菌群落贡献度较大。FAPROTAX功能预测表明,烟秆生物质炭施用后土壤细菌光合自养生物相对丰度增加。【结论】生物质炭能有效提高土壤养分与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对调节植烟土壤微生物环境和改善土壤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烟草 烟秆 微生物 酶活性 群落结构 生长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秆炭基肥对植烟土壤氮组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东明 郭宇轩 +3 位作者 童晨晓 魏圆慧 杨曦 毛艳玲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2-941,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用量烟秆炭基肥对植烟土壤氮组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为烟秆炭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植烟土壤氮素固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对照(CK,不施肥)、烟草专用肥(F,750 kg/ha)、低量烟秆炭基肥(LB... 【目的】研究不同用量烟秆炭基肥对植烟土壤氮组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为烟秆炭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植烟土壤氮素固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对照(CK,不施肥)、烟草专用肥(F,750 kg/ha)、低量烟秆炭基肥(LBF,525 kg/ha)、中量烟秆炭基肥(MBF,1050 kg/ha)和高量烟秆炭基肥(HBF,1575kg/ha)共5个处理,其中MBF与F处理的氮(N)、磷(P)、钾(K)养分含量相同。烟叶成熟期采集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氮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相关指标,分析不同用量烟秆炭基肥处理对土壤有机氮和无机氮含量、土壤氮循环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施用烟秆炭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的全氮、可溶性有机氮、颗粒有机氮及铵态氮含量(P<0.05,下同),且各指标随烟秆炭基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同等肥力下,与F处理相比,MBF和HBF处理的全氮含量提高5.41%和7.43%、可溶性有机氮含量提高35.65%和62.45%,颗粒有机氮含量提高26.83%和37.71%,铵态氮含量提高109.59%和200.65%。与CK相比,LBF、MBF和HBF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22.13%、35.66%和48.43%,脲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37.72%、45.50%和62.08%;与F处理相比,MBF和HBF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21.29%和32.70%,脲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5.33%和17.33%。施用肥料后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显著提高,各处理由高到低排序为HBF>MBF>LBF>F>CK,LBF、MBF和HBF处理的微生物量氮含量较F处理分别提高31.83%、44.32%和59.84%。施用烟秆炭基肥增加了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且与施用量有关,其中HBF处理的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最高,较CK分别显著提高4.38%和5.92%,较F处理分别显著提高2.68%和3.46%。施用烟秆炭基肥也影响了细菌群落组成,与CK相比,LBF、MBF和HBF处理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降低11.14%~15.16%,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提高6.50%~10.89%,根微菌属(Rhizomicrobium)相对丰度提高177.00%~203.00%。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可溶性有机氮、颗粒有机氮和铵态氮含量及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放线菌门、单糖菌门(Sacchari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呈正相关,与变形菌门、绿弯菌门(Chloroflexi)、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呈负相关。【结论】施用烟秆炭基肥可提高土壤氮组分含量,调节细菌群落结构,以中、高量烟秆炭基肥处理效果较优。同等肥力下,施用烟秆炭基肥的效果优于烟草专用肥。在实际生产中考虑到生产成本及施用效果,以中量烟秆炭基肥处理(1050 kg/ha)较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秆炭基肥 氮组分 酶活性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植烟土壤养分和碳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肖庆礼 李学芹 +6 位作者 魏子博 袁明 谭奇忠 彭奎 王建林 傅佩周 姚鹏伟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6,共9页
【目的】探明不同粒径生物炭对酸性和碱性土壤养分和碳矿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室内培养试验,设置河南碱性土壤不添加生物炭(HB0)、HB0添加20目(HB20)、HB0添加100目生物炭(HB100)、重庆酸性土壤不添加生物炭(CB0)、CB0添加20... 【目的】探明不同粒径生物炭对酸性和碱性土壤养分和碳矿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室内培养试验,设置河南碱性土壤不添加生物炭(HB0)、HB0添加20目(HB20)、HB0添加100目生物炭(HB100)、重庆酸性土壤不添加生物炭(CB0)、CB0添加20目(CB20)和CB0添加100目生物炭(CB100)6个处理,分析不同粒径生物炭对不同类型土壤碳矿化的影响。【结果】(1)培养7 d和28 d,添加100目生物炭显著增加两种类型土壤有效磷、全氮和有机碳含量;生物炭与土壤类型对速效钾含量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培养28 d和102 d,CB100处理较CB0显著降低了土壤铵态氮含量35.29%和22.53%。(2)HB100处理较HB0显著增加CO_(2)排放总量29.93%,CB100较CB0显著降低CO_(2)排放总量22.22%。(3)通径分析表明,对碱性土壤CO_(2)排放速率有较大直接影响的是土壤有效磷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对酸性土壤CO_(2)排放速率有显著直接正效应的是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有显著直接负效应的是土壤pH、速效钾和铵态氮含量。【结论】添加生物炭促进河南碱性土壤碳矿化,但抑制重庆酸性土壤的碳矿化,且生物炭粒径越小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粒径 酸性植烟土壤 碱性植烟土壤 土壤养分 土壤碳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废弃茄科植物的纳米铁/生物炭制备及其对含铬(Ⅵ)废水的吸附净化研究
4
作者 桂超 宋晨浩 +4 位作者 钱文敏 刘泽 张伟 文瀚 陈玉保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53-261,共9页
利用农业废弃物烟梗为原料,选用两种改性方法制备改性生物炭,对比前体混合法和共沉淀法制备的生物炭对铬的吸附效果。利用SEM、EDS、FT-IR、BET、XRD、TEM对生物炭进行表征。探究反应pH、反应时间、Cr(Ⅵ)初始浓度、生物炭添加量等单因... 利用农业废弃物烟梗为原料,选用两种改性方法制备改性生物炭,对比前体混合法和共沉淀法制备的生物炭对铬的吸附效果。利用SEM、EDS、FT-IR、BET、XRD、TEM对生物炭进行表征。探究反应pH、反应时间、Cr(Ⅵ)初始浓度、生物炭添加量等单因素对生物炭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利用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等拟合参数。结果表明:pH=2时,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效果最好,反应时间为4 h时对Cr(Ⅵ)的吸附接近饱和,Cr(Ⅵ)初始浓度越低吸附效果越好,生物炭添加量在0.1 g时吸附效果接近饱和更利于节约成本。Fe_(2)SO_(4)改性的生物炭对Cr(Ⅵ)的去除率高达97%,吸附过程更接近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吸附理论值也更接近实际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梗废弃物 纳米铁改性 动力学 生物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秆生物炭与钾肥配施对烤烟生长与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涛 杨亚腾 +2 位作者 张荣辉 赵琴 张勋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36-42,共7页
【目的】探明钾、镁养分平衡供给对烤烟生长与产质量的影响,为优质烟叶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云烟87为供试材料,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设置CK:常规施肥(复合肥600 kg/hm^(2));T_(1):常规施肥+烟秆生物炭(600 kg/hm^(2));T_(2):常规施肥+... 【目的】探明钾、镁养分平衡供给对烤烟生长与产质量的影响,为优质烟叶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云烟87为供试材料,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设置CK:常规施肥(复合肥600 kg/hm^(2));T_(1):常规施肥+烟秆生物炭(600 kg/hm^(2));T_(2):常规施肥+硫酸钾(600 kg/hm^(2));T_(3):常规施肥+烟秆生物炭+硫酸钾;T_(4):常规施肥+缓释钾(1200 kg/hm^(2));T_(5):常规施肥+烟秆生物炭+缓释钾肥共5个处理,在常规施肥基础上研究烟秆生物炭配施钾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烤后烟叶化学成分与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施用烟秆生物炭处理(T_(1)、T_(3)和T_(5))土壤的pH分别较常规施肥降低4.00%、7.18%和11.06%,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提高。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烟株的株高、茎围、有效叶数、最大叶长均增加,以T_(5)处理农艺性状最好。与对照和单增施烟秆生物炭处理相比,烟秆生物炭与钾肥配施处理(T_(3)、T_(5))烤后中部叶钾离子含量均提高,总糖、还原糖和总氮升高,氯离子降低,氮碱比、钾氯比升高,化学成分更协调;上部叶钾离子含量升高,总糖含量降低,总氮升高。施用烟秆生物炭处理上等烟和中上等烟比例总体呈增加趋势,产量分别较CK增加1.88%、8.58%和10.34%,产值分别增收0.67%、13.43%和15.95%,以T_(5)处理的经济效益最优。【结论】烟秆生物炭能改良土壤,促进烟株生长,增效益、优品质。相比硫酸钾肥,缓释钾肥可缓释钾素,满足烤烟生长的同时,更利于烟株后期吸收,提升烟叶品质。烟秆生物炭与钾肥配施协同增效,尤其与缓释钾肥共施效果最佳,显著促进烤烟生长及产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秆生物炭 钾肥 土壤 理化性质 生长发育 经济性状 烟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烟杆水蒸气法制活性炭工艺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利波 彭金辉 +2 位作者 张世敏 范兴祥 郭胜惠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77-80,共4页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木质活性炭性能的因素如微波辐射的功率、辐射时间、水蒸气流量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微波辐射功率700W,辐射时间6min,水蒸气流量为3.09mL/min。利用该工艺条件所制备的木质活性炭产率为20.74%,...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木质活性炭性能的因素如微波辐射的功率、辐射时间、水蒸气流量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微波辐射功率700W,辐射时间6min,水蒸气流量为3.09mL/min。利用该工艺条件所制备的木质活性炭产率为20.74%,亚甲基蓝脱色率为160mL/g,碘吸附值为1018.7mg/g。该木质活性炭的微观孔隙呈蜂窝状,并向内部延伸,同时,柱状管壁上也有微细孔,将各柱状管道连为一体。结果表明:微波辐射法制备的活性炭比市售一级活性炭具有更发达的微孔隙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烟杆 水蒸气法 制备工艺 活性炭 烟草 固体废弃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利用烟杆废料制取优质活性炭 被引量:27
7
作者 彭金辉 张利波 +2 位作者 张世敏 范兴祥 郭胜惠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85-87,共3页
研究了以烟杆废料为原料 ,在微波辐照和传统加热下氯化锌法制取活性炭的方法。经对比实验得出 ,用微波辐照 9min即可完成传统工艺中预热、干燥、炭化和活化 4个阶段 ,活性炭产品的亚甲基蓝脱色力为 170mL/ g ,微波辐照工艺的加热时间仅... 研究了以烟杆废料为原料 ,在微波辐照和传统加热下氯化锌法制取活性炭的方法。经对比实验得出 ,用微波辐照 9min即可完成传统工艺中预热、干燥、炭化和活化 4个阶段 ,活性炭产品的亚甲基蓝脱色力为 170mL/ g ,微波辐照工艺的加热时间仅为传统工艺的 1/ 2 0 ;用传统加热方法 ,炭化温度 6 80℃ ,炭化时间1h,活化温度 80 0℃ ,活化时间 2h ,活性炭的亚甲基蓝脱色力为 150mL/ g。 2种方法制得的活性炭的亚甲基蓝脱色力均超过国家标准一级产品的指标 ( 12 0mL/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利用 烟杆废料 活性炭 微波辐照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生物炭对烤烟生长发育、土壤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2
8
作者 张继旭 张继光 +8 位作者 张忠锋 王瑞 高林 戴衍晨 孟贵星 王树键 马强 许倩 申国明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21,共6页
为探讨秸秆生物炭在植烟土壤的应用效果,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土壤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适量生物炭(0.2%-1.0%)有助于烤烟的生长发育,表现为株高、叶面积及地上部茎、叶生物量的... 为探讨秸秆生物炭在植烟土壤的应用效果,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土壤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适量生物炭(0.2%-1.0%)有助于烤烟的生长发育,表现为株高、叶面积及地上部茎、叶生物量的增加,而较高的添加量(5.0%)则有抑制作用;但烟株根系发育与此不同,其根系生物量与根冠比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以添加量5.0%时烤烟根系生物量及根冠比最高。此外,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但活性有机碳的增加效果没有总有机碳明显。土壤脲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有不同程度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则下降或变化不大。因此,生物炭施用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土壤生物活性具有重要影响,由于生物炭与土壤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长期过程,后续还需通过长期定位试验来系统研究其对烟草生长发育的正负效应及其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烤烟 生物量 有机碳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用量对植烟土壤碳库及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6
9
作者 叶协锋 李志鹏 +5 位作者 于晓娜 牛瑜德 李先锋 管赛赛 宗胜杰 孟琦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3-41,共9页
以云烟97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于2013年在陕西汉中研究了花生壳生物炭不同用量对植烟土壤碳库及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生物炭提高了植烟土壤全碳、易氧化活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有机碳矿化速率、土壤碳库活度、... 以云烟97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于2013年在陕西汉中研究了花生壳生物炭不同用量对植烟土壤碳库及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生物炭提高了植烟土壤全碳、易氧化活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有机碳矿化速率、土壤碳库活度、碳库活度指数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2)添加生物炭增加了烤后烟叶中Nic、K+和Cl-的含量,其含量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适量添加生物炭可以改善烤后烟叶单料烟评吸质量。(3)以常规施肥配施生物炭用量600kg/hm2的处理效果最好。(4)过量的生物炭可能会对烤后烟叶品质造成负面影响,需进一步开展增施生物炭配减氮肥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碳库 烤烟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秆生物质炭对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志刚 张继光 +5 位作者 申国明 高林 王瑞 孟贵星 张继旭 戴衍晨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22,共7页
为优化烟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烟秆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机碳、有机氮矿化特征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生物质炭添加质量分数为0.0%)相比,添加烟秆生物质炭后能一定程度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矿化,且1.0%添加量处理的... 为优化烟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烟秆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机碳、有机氮矿化特征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生物质炭添加质量分数为0.0%)相比,添加烟秆生物质炭后能一定程度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矿化,且1.0%添加量处理的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最高,其次为0.5%及2.0%的添加量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2.0%添加量处理能显著降低土壤总有机碳的累积矿化率,促进土壤中有机碳的积累;添加烟秆生物质炭对土壤无机氮含量、有机氮的矿化及硝化速率均无显著影响。说明较高量的烟秆生物质炭(2.0%)添加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对于烟田土壤的增碳固氮效应及废弃烟秆的资源化利用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秆生物质炭 土壤 碳矿化 氮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炭用量对湘西植烟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宋亮 任天宝 +4 位作者 李敏 周亚军 杨永锋 云菲 刘国顺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3-48,共6页
通过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T1),常规施肥(T2),减氮5%、10%、15%、20%常规施肥基础上施生物炭450(T3)、900(T4)、1 350(T5)、1 800(T6)kg/hm^26个处理,研究生物炭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确定最适合湘西烤烟的生物炭用量。结果表明,随着生物... 通过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T1),常规施肥(T2),减氮5%、10%、15%、20%常规施肥基础上施生物炭450(T3)、900(T4)、1 350(T5)、1 800(T6)kg/hm^26个处理,研究生物炭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确定最适合湘西烤烟的生物炭用量。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各生育时期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均呈现增加的趋势,施用生物炭处理有机质含量均大于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总体以移栽后60 d时较大,此时T6处理有机质含量最高,达37.83 g/kg,比不施肥处理增加24.72%,比常规施肥处理增加22.11%;与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施用生物炭可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其随着生物炭用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总体上,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均以T4、T3处理较高,速效钾含量以T5处理效果最佳,T4处理次之;施用生物炭可以增加土壤pH值和C/N,且其均随生物炭用量增加而增加,施用生物炭处理土壤pH值平均各生育时期分别比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增加7.65%~13.75%和5.28%~11.25%。综合分析,施用生物炭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以T4处理效果最好,适宜在产区进行示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植烟土壤 碳氮比 土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烟杆氯化锌法制造活性炭工艺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利波 彭金辉 +2 位作者 张世敏 范兴祥 郭胜惠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51-53,共3页
提出了利用烟杆废料制造活性炭的新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活性炭性能的因素 ,如微波辐射的功率、辐射时间、氯化锌浓度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 :微波辐射功率 750 W,辐射时间 7min,氯化锌浓度为 50 % ,利用该工艺条... 提出了利用烟杆废料制造活性炭的新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活性炭性能的因素 ,如微波辐射的功率、辐射时间、氯化锌浓度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 :微波辐射功率 750 W,辐射时间 7min,氯化锌浓度为 50 % ,利用该工艺条件所制备活性炭的产率为 34.7% ,亚甲蓝脱色力为 1 7m L / 0 .1 g,碘吸附值为 1 0 93.4 mg/ g。对比该活性炭与市售一级活性炭的微观结构 ,发现其具有更发达的微观孔隙结构。同传统方法相比 ,微波辐射法缩短了工艺时间 ,提高了产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微波辐射 氯化锌 烟杆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水蒸气法制备烟杆基颗粒活性炭 被引量:15
13
作者 夏洪应 彭金辉 +3 位作者 张利波 马祥元 涂建华 张世敏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1,共4页
研究了以烟杆废弃物为原料,炭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木焦油为主的复合粘结剂,采用微波辐射-水蒸气法制备颗粒活性炭的可行性。探讨了微波功率、活化时间以及水蒸气质量流量对颗粒活性炭吸附性能和得率的影响。得到了微波辐射-水蒸气法制备颗... 研究了以烟杆废弃物为原料,炭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木焦油为主的复合粘结剂,采用微波辐射-水蒸气法制备颗粒活性炭的可行性。探讨了微波功率、活化时间以及水蒸气质量流量对颗粒活性炭吸附性能和得率的影响。得到了微波辐射-水蒸气法制备颗粒活性炭的最佳工艺:微波功率700 W,活化时间40 m in,水蒸气质量流量1.70 g/m in。此工艺条件制得的颗粒活性炭,碘吸附值1 060.81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175 mL/g,得率30.83%。同时,测定了该颗粒活性炭氮吸附,通过BET法计算了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并通过DFT表征了活性炭的孔结构。结果表明:该活性炭为微孔型,BET比表面积为1 109.22 m2/g,总孔容为0.613 1 m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颗粒活性炭 烟杆 水蒸气 孔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生物炭对烤烟碳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嘉炜 杨永霞 +4 位作者 冯小虎 贾宏昉 张松涛 张洪映 崔红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1-6,共6页
为探究添加生物炭对烤烟碳氮代谢的影响,以烟草品种K326为材料,从细胞组织结构、基因表达以及物质代谢3个层面进行了系统研究。超微结构分析表明:中部叶成熟早期,不施生物炭处理的烟叶淀粉粒积累较多,随着叶片成熟降解更快。基因表达分... 为探究添加生物炭对烤烟碳氮代谢的影响,以烟草品种K326为材料,从细胞组织结构、基因表达以及物质代谢3个层面进行了系统研究。超微结构分析表明:中部叶成熟早期,不施生物炭处理的烟叶淀粉粒积累较多,随着叶片成熟降解更快。基因表达分析显示:打顶后,糖、淀粉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逐渐增强,氮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减弱。中部叶成熟后期,添加生物炭越多,相关基因表达越强。物质代谢分析表明:打顶后,添加生物炭处理的总糖、还原糖含量降低,调制后,糖含量较高。打顶及调制后,添加600 kg/hm2生物炭处理的淀粉含量较高。添加生物炭后,总氮、烟碱含量增加,调制后差异变小,这说明添加生物炭对烟叶碳氮代谢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烟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碳氮代谢 生物炭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秆制活性炭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卢春兰 徐绍平 +3 位作者 刘淑琴 齐本东 刘长厚 池吉安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127-130,共4页
以烟秆为原料,经炭化后用水蒸气活化制备活性炭。系统考察了影响活性炭质量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以烟秆为原料,水蒸气为活化剂,在较温和的条件(活化温度750—800℃,水-炭质量比1.5—2.0:1.0)下可制取碘吸附值840—912mg... 以烟秆为原料,经炭化后用水蒸气活化制备活性炭。系统考察了影响活性炭质量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以烟秆为原料,水蒸气为活化剂,在较温和的条件(活化温度750—800℃,水-炭质量比1.5—2.0:1.0)下可制取碘吸附值840—912mg/g、BET比表面积为522~590m^2/g的活性炭;对烟秆炭化料活化有较大影响的因素是活化温度和活化剂用量,而炭化温度和升温速度对烟秆炭化料活化的影响较小,可采用流化床反应器一步法工艺制廉价粉状普通活性炭;烟秆原料中的灰分对活化反应过程有一定的催化作用。采用先水蒸气活化再用稀盐酸脱灰处理的工艺,可有效利用烟秆灰分的催化作用提高产品的吸附性能,同时使产品的灰分达到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秆 水蒸气活化 盐酸脱灰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配施有机菌肥对豫中烤烟生长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影 李斌 +5 位作者 刘芳 姜桂英 刘世亮 龙潜 董士刚 李小磊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41,48,共9页
在施用等量烟草专用肥(m(N)∶m(P_2O_5)∶m(K_2O)=10∶10∶20)750 kg·hm^(-2)的基础上,设置CK(不施有机物料)、T1(增施生物炭1 500 kg·hm^(-2))、T2(增施有机菌肥1 500 kg·hm^(-2))、T3(增施60%有机菌肥+40%生物炭)、T4... 在施用等量烟草专用肥(m(N)∶m(P_2O_5)∶m(K_2O)=10∶10∶20)750 kg·hm^(-2)的基础上,设置CK(不施有机物料)、T1(增施生物炭1 500 kg·hm^(-2))、T2(增施有机菌肥1 500 kg·hm^(-2))、T3(增施60%有机菌肥+40%生物炭)、T4(增施50%有机菌肥+50%生物炭)、T5(增施40%有机菌肥+60%生物炭)6个处理,研究了生物炭配施有机菌肥对烤烟生长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改善了整个生育期烟株的农艺性状;T2处理在30 d时显著提高了硝酸还原酶活性(10.85 mg·g^(-1)·h^(-1)),60 d(9.40 mg·g^(-1)·min^(-1))和90 d(3.36 mg·g^(-1)·min^(-1))和转化酶活性;T3处理在30 d时显著提高了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22.38 mg·g^(-1)·min^(-1))。T1处理提高了上部叶的总糖(215.4 g·kg^(-1))以及还原糖含量(200.3 g·kg^(-1));T3处理提高了中下部叶总糖(172.6,155.5 g·kg^(-1))、还原糖含量(149.0,131.0 g·kg^(-1))和钾含量(10.0,12.4 g·kg^(-1))。与对照相比,T2和T3处理烤后烟致香物质总量最高,分别达到874.80和818.26μg·g^(-1),并提高了烟叶的产值和产量及中上等烟的比例。综上所述,施用有机菌肥(T2)及60%有机菌肥配施40%生物炭(T3)有利于提高烤烟生长、品质及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有机菌肥 碳氮代谢 烤烟品质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OH活化制备烟杆基活性炭的炭化过程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利波 彭金辉 +4 位作者 李宁 夏洪应 李玮 曲雯雯 朱学云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62,共4页
为了揭示KOH活化烟杆制备活性炭中炭化阶段的反应机理,利用热重法对氮气气氛中烟杆和浸渍KOH的烟杆在不同升温速率下(分别为5,15,30 K/min)的热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KOH的加入,降低了烟杆主要成分的分解温度,为炭化之后的活... 为了揭示KOH活化烟杆制备活性炭中炭化阶段的反应机理,利用热重法对氮气气氛中烟杆和浸渍KOH的烟杆在不同升温速率下(分别为5,15,30 K/min)的热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KOH的加入,降低了烟杆主要成分的分解温度,为炭化之后的活化反应奠定了重要基础。采用Coats-Redfern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了烟杆和添加KOH的烟杆的热解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建立了热解动力学模型,发现烟杆及添加KOH的烟杆热解的主要阶段分别可由一段1级反应和2.5级反应过程描述,KOH的存在可将烟杆炭化阶段的活化能降低约30 kJ/mol,动力学参数存在补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杆 KOH 炭化过程 热解 动力学 动力学补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炭肥防治烟草青枯病及其土壤微生态学机理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万惠霞 冯小虎 +4 位作者 张文梅 裴建锋 焦永吉 李铭 蒋士君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92-97,共6页
在烟草移栽时穴施不同生态炭肥,研究了生态炭肥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并分析生态炭肥处理对烟苗移栽后根围土壤有机碳含量(SOC)、土壤淀粉酶、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以及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生态炭肥处理均能显... 在烟草移栽时穴施不同生态炭肥,研究了生态炭肥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并分析生态炭肥处理对烟苗移栽后根围土壤有机碳含量(SOC)、土壤淀粉酶、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以及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生态炭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烟株对青枯病的抗性;(2)施用生态炭肥后1周、8周、17周烟株根围SOC、土壤蔗糖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CK;(3)施用生态炭肥后能够明显增加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其变化趋势与土壤SOC、3种土壤转化酶活性变化趋势极其一致;(4)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纤维素酶、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均存在较高正相关,且随着植物生长其相关性逐步增强,而青枯病病情指数则与上述5个测定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炭肥 烟草 青枯病 防治 土壤微生态 土壤有机碳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二氧化碳法制备烟秆基颗粒活性炭 被引量:6
19
作者 夏洪应 彭金辉 +3 位作者 张利波 涂建华 马祥元 涂欣达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84,共4页
研究了以烟秆废弃物为原料,木焦油为主的复合黏结剂,采用微波辐射二氧化碳法制备颗粒活性炭的可行性.系统探索了微波功率,活化时间以及二氧化碳流量对颗粒活性炭吸附性能和产率的影响,得到了微波辐射二氧化碳法制备颗粒活性炭的最佳工... 研究了以烟秆废弃物为原料,木焦油为主的复合黏结剂,采用微波辐射二氧化碳法制备颗粒活性炭的可行性.系统探索了微波功率,活化时间以及二氧化碳流量对颗粒活性炭吸附性能和产率的影响,得到了微波辐射二氧化碳法制备颗粒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微波功率700W,活化时间70min,二氧化碳流量0.15L/min.用此工艺条件制得的颗粒活性炭,碘吸附值为960.30mg/g,亚甲基蓝吸附值13mL/0.1g,产率为43.37%.同时,测定了该颗粒活性炭氮气吸附,通过BET法计算了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并通过DFT表征了活性炭的孔径结果.结果表明,该活性炭为微孔型,BET比表面积为986.65m2/g,总孔容为0.5152m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活性炭 烟秆 微波 孔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杆炭化过程中结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利波 涂建华 +3 位作者 彭金辉 张世敏 普靖中 马祥元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44-48,共5页
为了研究烟杆炭化过程和产物炭的结构特征,采用热重分析(TGA)考察了烟杆的热解行为,并用X射线衍射对产物烟杆炭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同时还讨论了炭化温度(773~1 773 K)对烟杆炭结构的影响,提出了烟杆炭化过程的结构模型,探讨了烟杆... 为了研究烟杆炭化过程和产物炭的结构特征,采用热重分析(TGA)考察了烟杆的热解行为,并用X射线衍射对产物烟杆炭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同时还讨论了炭化温度(773~1 773 K)对烟杆炭结构的影响,提出了烟杆炭化过程的结构模型,探讨了烟杆的炭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烟杆在N2气氛中的热分解开始于 433 K 左右,在470~660 K 范围内热解最为剧烈,且在 943 K 时热解反应基本结束,烟杆在 1 273 K 下热分解后的残炭率为 27.15 %;烟杆炭的XRD谱图中只存在(002)、(100)和(110)3个弥散的衍射峰,是一种典型的难石墨化炭材料,并且炭化温度越高,烟杆炭中的石墨状微晶其平均层间距d002越小,随炭化温度的变化,微晶层面沿c轴方向的堆积厚底(Lc)和沿a轴方向的微晶直径(La)分别在0.66~1.24 nm 和2.64~4.26 nm 之间变化,表明烟杆炭中的石墨状微晶c轴方向平均可堆积2~4层六角碳网层面,而a轴方向约含有10~18个芳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杆 热重分析 X射线衍射 炭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