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5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een synthesis of MIL⁃101/Au composite particles and their sensitivity to Raman detection of thiram
1
作者 LIU Huihui ZHAO Baichuan +2 位作者 WANG Chuanhui WANG Zhi ZHANG Congyun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21-2030,共10页
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MIL⁃101 and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supported gold nanoparti⁃cles(Au NPs)hybrid systems were developed as a highly sensitive and reproducible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d... 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MIL⁃101 and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supported gold nanoparti⁃cles(Au NPs)hybrid systems were developed as a highly sensitive and reproducible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detection platform,in which a green electrostatic self⁃assembly technology was adopted to construct the substrate.In an aqueous solution,the electronegativity of the particles can be used to prepare the composite sub⁃strate without any surface modifier.Due to the enrichment capacity of MIL⁃101 and the electromagnetic enhance⁃ment from Au NPs,the well⁃designed MIL⁃101/Au composites possessed ultrahigh sensitivity with the detection limit of Rhodamine 6G(R6G)as low as 10^(-10) mol·L^(-1).Meanwhile,the substrate exhibits high stability,excellent reproduc⁃ibility,and recyclability.Additionally,the novel substrate can be explored for direct capture,and sensitively detect pesticide residues such as thir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101 Au nanoparticle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thir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银纳米粒子可视化检测药材中多菌灵的研究
2
作者 古满磊 熊梅 +2 位作者 尤金坤 余宇燕 张红艳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0-666,共7页
该研究采用柠檬酸三钠作为保护剂合成银纳米粒子(AgNPs),通过将对氨基苯硫酚(PATP)修饰于AgNPs表面,建立了一种基于PATP-AgNPs的多菌灵可视化检测方法,并优化了PATP浓度、缓冲溶液pH值和浓度及反应时间等参数。在最优条件下,建立的可视... 该研究采用柠檬酸三钠作为保护剂合成银纳米粒子(AgNPs),通过将对氨基苯硫酚(PATP)修饰于AgNPs表面,建立了一种基于PATP-AgNPs的多菌灵可视化检测方法,并优化了PATP浓度、缓冲溶液pH值和浓度及反应时间等参数。在最优条件下,建立的可视化检测方法对多菌灵的检出限为0.0527μg/mL,多菌灵在1~3μg/mL、3~5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对山药、天麻和太子参3种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1.1%~108%,相对标准偏差为1.1%~5.7%。该方法具有快速、简单、特异性高等优点,适用于药材中多菌灵的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菌灵 银纳米粒子 可视化 中药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不同地区油菜菌核病菌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
3
作者 易冬银 袁善奎 +1 位作者 毕扬 马春英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359,共6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湖北、安徽和江苏3个不同地区共146株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菌核净、腐霉利、啶酰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共有6株病菌对多菌灵产生了抗性,占4.1%,多菌灵对其余140株敏感菌株的EC_(50)为0.0194~0.3447μg/...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湖北、安徽和江苏3个不同地区共146株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菌核净、腐霉利、啶酰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共有6株病菌对多菌灵产生了抗性,占4.1%,多菌灵对其余140株敏感菌株的EC_(50)为0.0194~0.3447μg/mL,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7.77倍;菌核净和腐霉利对146株油菜菌核病菌的EC_(50)分别为0.0525~0.5786μg/mL和0.0555~0.3741μg/mL,最大值是最小值11.02倍和6.74倍,未检测到对这2种药剂敏感性下降的菌株;啶酰菌胺对146株油菜菌核病菌的EC_(50)为0.0011~0.2108μg/mL,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91.64倍,出现了敏感性下降的病菌亚群体,但整体敏感性仍然较高;3个地区之间的油菜菌核病菌对同一药剂的敏感性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菌 多菌灵 菌核净 腐霉利 啶酰菌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洲坚果黑果病药剂防治不同方法效果比较
4
作者 高竞 杨丽萍 +4 位作者 孔祥东 蒋桂芝 郑承梅 王进强 贺熙勇 《热带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7-21,共5页
探究不同施药方式(喷施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地面撒施多菌灵、地面撒施甲基硫菌灵)和附加措施(增喷乙蒜素、增施植物保护膜、撒施生石灰、地面覆盖塑料薄膜)对澳洲坚果黑果病防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均显著低于对... 探究不同施药方式(喷施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地面撒施多菌灵、地面撒施甲基硫菌灵)和附加措施(增喷乙蒜素、增施植物保护膜、撒施生石灰、地面覆盖塑料薄膜)对澳洲坚果黑果病防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防治效果在27.59%~85.30%。不同施药方式中,喷施处理的黑果病发病率和发病指数最低,防治效果最好,达85.30%,显著高于撒施处理;附加措施各处理对防治效果均无显著提升,和正常喷施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相比,增喷乙蒜素、地面覆盖塑料薄膜会显著降低防治效果;种植区土壤磷元素(111.75 mg/kg)远高于澳洲坚果适宜种植范围(10~20 mg/kg),钙、镁、硼等元素缺乏。对澳洲坚果黑果病喷施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无需附加其他防治措施,不同植区可根据地力情况合理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黑果病 土壤养分 多菌灵 甲基硫菌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菌灵对青贮玉米产量和真菌群落的影响
5
作者 武丹 徐庆标 +5 位作者 杨秋 邓彩欢 杨兴业 张小龙 蒙元燕 许留兴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3,共8页
多菌灵常被用于预防和治疗玉米叶面病害,但不同浓度多菌灵对青贮玉米产量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设置3个多菌灵(80%有效成分,可湿性粉剂)浓度(低浓度、中浓度和高浓度,即稀释1500倍、稀释1000倍、稀释500倍)和3个生育... 多菌灵常被用于预防和治疗玉米叶面病害,但不同浓度多菌灵对青贮玉米产量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设置3个多菌灵(80%有效成分,可湿性粉剂)浓度(低浓度、中浓度和高浓度,即稀释1500倍、稀释1000倍、稀释500倍)和3个生育期(大喇叭口期、乳熟期和蜡熟期)处理,探究其对青贮玉米农艺性状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大喇叭口期相比,乳熟期和蜡熟期青贮玉米的株高和叶面积显著增加(P<0.05)。与低浓度处理相比,中浓度和高浓度多菌灵处理的青贮玉米单株鲜重分别降低了22.04%和11.82%。与大喇叭口期和乳熟期相比,青贮玉米蜡熟期的总酚、还原糖、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磷含量和霉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多菌灵浓度对青贮玉米总酚、脯氨酸、还原糖、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磷含量等无显著影响。真菌多样性分析表明,低、中和高浓度多菌灵处理分别有186、186和202个OTU。在属水平上,相对丰度最高的5种真菌属是Symmetrospora、Papiliotrema、Hannaella、Filobasidium和Cladosporium。不同多菌灵浓度处理下Symmetrospora、Phoma和Hypoxylon相对丰度差异显著(P<0.05)。维生素C含量对霉菌数量的决定系数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对酵母菌的决定系数最高,游离氨基酸含量对酵母菌和霉菌的决定系数最低。综合考虑产量、利用方式以及附着真菌的种类和相对丰度,推荐使用低浓度的多菌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真菌 产量 化学特性 多菌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的多种植物油中多菌灵残留测定
6
作者 肖健 夏阿林 黄炜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88,共8页
[目的]开发一种适用于植物油中多菌灵残留的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植物油中残留多菌灵进行定量分析。在多菌灵中添加3种不同植物油提取物来制备样本,并测其三维荧光光谱。采用平行因子(PARAF... [目的]开发一种适用于植物油中多菌灵残留的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植物油中残留多菌灵进行定量分析。在多菌灵中添加3种不同植物油提取物来制备样本,并测其三维荧光光谱。采用平行因子(PARAFAC)、满秩平行因子(FPA-PARAFAC)和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3种算法对样本中的多菌灵进行分析,比较3种算法的选择性、灵敏度、检出限、定量限等品质因子(FOM),并采用椭圆联合置信区间(EJCR)进行检验。[结果]PARAFAC、FPA-PARAFAC和ATLD对多菌灵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98%~112.64%,97.05%~112.36%,93.07%~104.47%,ATLD的平均回收率最接近100%。在FOM及EJCR分析中,ATLD相比其他两种算法有着更好的表现。[结论]采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测定植物油中残留多菌灵,可获得优秀的定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化学计量学 植物油 多菌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菌灵对青贮玉米生理特性和细菌群落的影响
7
作者 唐国建 杨秋 +4 位作者 徐庆标 杨金梅 蒙元燕 张小龙 许留兴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6-105,共10页
选取青贮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多菌灵浓度和3个生育期处理,比较分析不同浓度的多菌灵对不同生育期青贮玉米生理特性和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乳熟期相比,大喇叭口期和蜡熟期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分别下降了9.50mmol/(m^(2)... 选取青贮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多菌灵浓度和3个生育期处理,比较分析不同浓度的多菌灵对不同生育期青贮玉米生理特性和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乳熟期相比,大喇叭口期和蜡熟期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分别下降了9.50mmol/(m^(2)·s)和15.20μmol/(m^(2)·s)、1.75mmol/(m^(2)·s)和2.59mmol/(m^(2)·s);乳熟期的保水性比大喇叭口期和蜡熟期分别提高了24.50%和13.20%;与大喇叭口期相比,乳熟期和蜡熟期的好氧细菌、大肠杆菌和乳酸菌数量都显著降低。多菌灵浓度对青贮玉米叶片的生理特性和细菌数量影响不显著。在属水平上,相对丰度最高的4种细菌分别是Sphingomonas、Massilia、Rhodococcus和Frigoribacterium。不同多菌灵浓度对假单胞菌属(Pseudonocardia)、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弗莱德门菌属(Friedmanniella)、未分类的蓝藻菌属(unclassified_o_Micrococcales)、藤黄单胞菌属(Luteimonas)、类固醇杆菌属(Steroidobacter)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的相对丰度具有显著影响。基于青贮玉米的利用方式和避免耐药性细菌的增加,本研究推荐在青贮玉米上施用低浓度的多菌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多菌灵 生育期 生理特性 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NPs@PDA@Gr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对多菌灵的测定
8
作者 常惟丹 杨源 +2 位作者 李超凡 鲍长俊 陈威风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9-1025,共7页
本文制备了一种基于AgNPs@PDA@Gr复合纳米材料修饰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多菌灵的痕量检测,其中多菌灵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氢氧化钠为洗脱液。采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对传感器进行表征。在1.0... 本文制备了一种基于AgNPs@PDA@Gr复合纳米材料修饰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多菌灵的痕量检测,其中多菌灵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氢氧化钠为洗脱液。采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对传感器进行表征。在1.0×10^(-12)~1.0×10^(-6)mol/L范围内,多菌灵浓度与电流变化值呈正相关,线性方程为:ΔI(μA)=5.86 lgC+71.56(mol/L),相关系数R为0.9949,检出限为2.37×10^(-13)mol/L。在实际样品西红柿和苹果的检测中,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6.0%~105.9%之间。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多菌灵具有良好的识别检测能力,在食品检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Ps@PDA@Gr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多菌灵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菌灵对链格孢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
9
作者 孟倩 《辽宁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43-45,共3页
为探究多菌灵对链格孢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机理,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多菌灵对链格孢菌生长状况、抗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菌灵对链格孢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一方面,病原菌链格孢菌的抗氧化防御机制被激活,CAT... 为探究多菌灵对链格孢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机理,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多菌灵对链格孢菌生长状况、抗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菌灵对链格孢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一方面,病原菌链格孢菌的抗氧化防御机制被激活,CAT与SOD的升高表明病原菌的抗氧化系统正在积极应对杀菌剂引起的氧化胁迫,维持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另一方面,CAT与SOD的升高是病原菌对杀菌剂胁迫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提高了病原菌的耐受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菌 多菌灵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子液体功能化Fe_(3)O_(4) 比色传感器用于多菌灵的快速检测
10
作者 谷思恬 吴洁 +3 位作者 许刘润姿 刘倩文 杨庆利 侯秀丹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32-138,共7页
构建一种基于AuPt改性的Fe_(3)O_(4)磁性纳米酶比色传感器,用于多菌灵的可视化、快速、灵敏检测。采用不锈钢网作为比色生物传感器基底,并将适配体附着在SSM表面。通过离子液体的交联,将AuPt纳米颗粒沉积在Fe_(3)O_(4)材料表面,获得了... 构建一种基于AuPt改性的Fe_(3)O_(4)磁性纳米酶比色传感器,用于多菌灵的可视化、快速、灵敏检测。采用不锈钢网作为比色生物传感器基底,并将适配体附着在SSM表面。通过离子液体的交联,将AuPt纳米颗粒沉积在Fe_(3)O_(4)材料表面,获得了具有高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的磁性纳米酶。通过多菌灵和cDNA与适配体的竞争作用,分离AuPt@IL@Fe_(3)O_(4)信号探针,催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过氧化氢体系,肉眼观察颜色,紫外分光光度计记录652 nm处的吸光度。通过米氏方程,计算得到AuPt@IL@Fe_(3)O_(4)纳米酶的最大反应速度(V max)为6.45×10^(-8) mol/(L·s),米氏常数(K m)为0.36 mmol/L,在优化条件下,多菌灵在5~200 ng/mL范围内与652 nm处的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A=0.0032 C+0.0031(r^(2)=0.9983),检出限为2.40 ng/mL。以生姜和苹果为实际样品,测定加标样品中多菌灵的含量,加标样品的回收率分别为83.37%~100.32%和93.71%~102.29%。结果表明,构建的离子液体Fe_(3)O_(4)传感器对多菌灵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配体 纳米酶 Fe_(3)O_(4) 离子液体 多菌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检测土壤农药残留
11
作者 胡佩雷 王本龙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5期157-159,164,共4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检测土壤中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丙环唑残留的方法。[方法]以超声辅助0.1%乙腈-甲酸提取目标物,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μm)分离目标物,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检测土壤中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丙环唑残留的方法。[方法]以超声辅助0.1%乙腈-甲酸提取目标物,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μm)分离目标物,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体系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多反应监测(MRM)扫描。[结果]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丙环唑3种目标物在0.1~100.0μg/L线性关系良好(R2≥0.998),方法检出限为0.003~0.019μg/kg,RSD为0.33%~8.03%,加标回收率为66.0%~105.0%,实际样品测试RSD≤4.82%。[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检出限低、精密度和准确度高,适用于土壤中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丙环唑残留的测定,可为土壤中痕量农药残留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 土壤 多菌灵 甲基托布津 丙环唑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EA19与多菌灵复配防治小麦赤霉病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文肖 刘美玲 +7 位作者 阙亚伟 郑磊 张强 喻大昭 杨立军 龚双军 曾凡松 李利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7-126,共10页
为明确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EA19与化学药剂复配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平板菌落计数法、Horsfall法筛选最佳复配比例,并通过离体麦穗和田间试验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不同浓度梯度的EA19发酵液喷雾... 为明确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EA19与化学药剂复配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平板菌落计数法、Horsfall法筛选最佳复配比例,并通过离体麦穗和田间试验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不同浓度梯度的EA19发酵液喷雾粉和冻干粉对赤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22.53%~93.96%,EC50分布在5.7944~10.9164 cfu/mL。菌株EA19与25~100μg/mL多菌灵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与25~100μg/mL咪鲜胺和戊唑醇均不具有相容性。多菌灵与EA19喷雾粉和冻干粉按药液体积比6∶4、7∶3、8∶2复配时对禾谷镰孢菌和亚洲镰孢菌的联合毒力较大,各体积比下的最大毒性比率为1.15~1.36。EC50剂量的多菌灵与2种EA19菌粉按不同体积比复配后对室内离体麦穗赤霉病防效为47.91%~73.50%。田间试验中,EA19冻干粉与多菌灵联合施用,可使多菌灵在减量30%的情况下,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53.76%)、小麦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含量(0.50 mg/kg)、小麦理论产量(5994.35 kg/hm2)与全量多菌灵处理无显著差异。综上,贝莱斯芽孢杆菌EA19与多菌灵在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中具有协同效果,二者复配可减少多菌灵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贝莱斯芽孢杆菌 多菌灵 防治效果 复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太赫兹成像技术的茶叶基质表面多菌灵农残分布与检测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唐鑫 邹佳岐 +1 位作者 祝诗平 周胜灵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6-185,共10页
采用太赫兹(THz)成像技术实现茶叶复杂基质上多菌灵定位及质量浓度分析.首先提取多菌灵压片THz光谱,得到位于1.15 THz和1.32 THz处的特征吸收峰,证明了太赫兹光谱检测多菌灵成分的有效性.其次,对比不同茶叶基质上多菌灵成像效果,确定最... 采用太赫兹(THz)成像技术实现茶叶复杂基质上多菌灵定位及质量浓度分析.首先提取多菌灵压片THz光谱,得到位于1.15 THz和1.32 THz处的特征吸收峰,证明了太赫兹光谱检测多菌灵成分的有效性.其次,对比不同茶叶基质上多菌灵成像效果,确定最佳样本制备条件;制备800,1700,2300,3000,3700,4500,5000 mg/L 7个不同质量浓度的茶叶农残样本,采用时域切片法,选择时间延迟为13.98 ps进行成像,并进行超分辨率重建,实现多菌灵区域精确定位.鉴于THz叶片图像难以获得参考图像,采用自然图像质量评价(NIQE)、基于空间和光谱熵的无参考图像评估(SSEQ)和无参考空间域质量评估(BRISQUE)3种评价方法对重建前后的图像进行质量评估.结果表明,重建得到的图像评分更优,可以有效提高图像分辨率.最后,采用图像分割算法提取农残分布区域,建立光谱透射强度与农药质量浓度的关系方程,实现多菌灵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太赫兹 超分辨率 农药残留 多菌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同时检测果汁中的啶虫脒和福美双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立鑫 吴玮 +4 位作者 许骞 尹丽梅 韩恩 白竣文 蔡健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289,共7页
目的:基于优化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基底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同时检测果汁中啶虫脒和福美双。方法:对不同质量浓度的啶虫脒和福美双标准溶液及其混合物采集拉曼光谱并进行峰位归属分析,选择苹... 目的:基于优化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基底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同时检测果汁中啶虫脒和福美双。方法:对不同质量浓度的啶虫脒和福美双标准溶液及其混合物采集拉曼光谱并进行峰位归属分析,选择苹果汁作为代表果汁样本,对不同质量浓度梯度的混合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分析,利用两种农药的拉曼特征峰强度与农药残留质量浓度分别建立校正曲线。最后通过回收率实验评估此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结果:631 cm^(-1)处的拉曼特征峰作为啶虫脒的识别峰,1380 cm^(-1)处的拉曼峰作为福美双的识别峰,同时检测苹果汁中混合农药残留,得到啶虫脒和福美双的检测限分别为0.42231 mg/L和0.03556 mg/L,均低于国家规定的苹果中啶虫脒(0.8 mg/L)和福美双(5 mg/L)的农药残留限量。回收率实验显示苹果汁中福美双和啶虫脒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1.67%~101.25%和98.70%~119.36%,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分别为2.72%~7.68%和5.44%~15.15%。结论:利用SERS技术的峰尖锐、峰宽窄的特点,结合金银合金纳米颗粒基底可实现果汁中啶虫脒和福美双的同时定量检测。此方法可以进一步应用于其他多种污染物的现场同时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啶虫脒 福美双 同时检测 果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u@4-ATP@Au凸多面纳米颗粒的多菌灵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检测 被引量:5
15
作者 严霞 胡聪聪 +3 位作者 杨智远 赵航 史晓凤 马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43-1851,共9页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在农药残留的检测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但在痕量和定量分析方面仍存在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Au@4-ATP@Au凸多面纳米颗粒(NCPs-Au@4-ATP@Au)为增强基底的农药检测方法。XRD结果表明,由于探针分子对金前驱的选...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在农药残留的检测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但在痕量和定量分析方面仍存在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Au@4-ATP@Au凸多面纳米颗粒(NCPs-Au@4-ATP@Au)为增强基底的农药检测方法。XRD结果表明,由于探针分子对金前驱的选择性和诱导性,NCPs-Au@4-ATP@Au纳米颗粒与球形金纳米颗粒晶面结构信息有明显差异,具体体现在(200)处的强反射峰。结合扫描电镜与吸收光谱可以确定,NCPs-Au@4-ATP@Au同时具备球形与多面体结构特征。吸收峰较球形金纳米颗粒有明显红移,更加接近激发光波长,这在理论上更有利于SERS信号的增强。实验证明,以表面包覆高指数晶面,同时内嵌4-ATP作为探针分子的NCPs-Au@4-ATP@Au为增强基底,农药多菌灵(CBZ)的检测限(LODs)达到0.66 nmol·L^(-1)。通过对CBZ分子的拉曼与SERS光谱位移分析可以初步确定,CBZ分子是通过NH键和CO键吸附于金纳米颗粒上。Au@4-ATP@Au利用多凸面结构体提高灵敏度的同时,以4-ATP作为定标信号,归一后光谱稳定性和时效性也得到改善。内标峰强度矫正后光谱稳定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低至7.03%,半个月内信号强度仅降低5.87%,RSD为2.94%。结果表明,NCPs-Au@4-ATP@Au提高了SERS在农药检测方面的痕量和定量检测能力,该基底有望推动SERS在实际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多菌灵 凸多面纳米颗粒 定量分析 内定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美双造成斑马鱼胚胎脊索畸形及其与甲状腺素的关联
16
作者 蔡晓旭 于永利 +9 位作者 齐澈力木格 穆瑞 成曼溶 包姝姝 常旭 尤欢 张学富 康桂英 杨景峰 董武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8-817,共10页
福美双(tetramethyl thiram disulfide,thiram)是一种二硫代甲氨基甲酸盐类(dimethyldithiocarbamate,DTCs)农药,在我国使用较为广泛,因其高残留性引起广泛重视。本研究使用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作为动物模型,探讨了福美双造成斑马... 福美双(tetramethyl thiram disulfide,thiram)是一种二硫代甲氨基甲酸盐类(dimethyldithiocarbamate,DTCs)农药,在我国使用较为广泛,因其高残留性引起广泛重视。本研究使用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作为动物模型,探讨了福美双造成斑马鱼胚胎脊索弯曲及其与甲状腺素的关联。将受精后3 h(3 hours post-fertilization,3 hpf)斑马鱼胚胎分别短期(10和30 min)暴露或持续暴露于0.0024、0.024和0.24 mg/L的低质量浓度福美双中,并在24,48,72和96 hpf分别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HPLC检测结果显示,斑马鱼体内可检测的福美双含量为0.13 mg/kg(暴露从3 hpf至72 hpf)。形态学结果显示,即使短期(30 min)福美双暴露,也会引起斑马鱼胚胎死亡率的升高、孵化延迟,并造成脊索弯曲。福美双暴露会降低甲状腺素关联基因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基因(TPO)的表达。激素水平检测也发现福美双可造成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和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含量的降低。试验结果表明一次性短期福美双暴露仍对斑马鱼胚胎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这种作用也许与甲状腺激素之间存在关联,试验也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农药的生物监控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美双 斑马鱼胚胎 发育毒性 甲状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剂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对泥鳅的急性毒性及肝脏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婷 杨超超 +2 位作者 杨娜 王琪 雷忻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0-66,共7页
为了解甲基托布津(Methyltobuzine,TM)和多菌灵(Carbendazim,BCM)对水生动物的毒性效应,在水温(25±2)℃下,将平均体长(6.3±0.7)cm和平均质量(2.4±0.5)g的6月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置于65 mg·L^(-1)、8... 为了解甲基托布津(Methyltobuzine,TM)和多菌灵(Carbendazim,BCM)对水生动物的毒性效应,在水温(25±2)℃下,将平均体长(6.3±0.7)cm和平均质量(2.4±0.5)g的6月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置于65 mg·L^(-1)、85 mg·L^(-1)、112 mg·L^(-1)、146 mg·L^(-1)、191 mg·L^(-1)TM和26 mg·L^(-1)、34 mg·L^(-1)、45 mg·L^(-1)、58 mg·L^(-1)、76mg·L^(-1)BCM下,采用半静水实验法,研究TM和BCM的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24 h安全浓度(SC);并在0.05 mg·L^(-1)、0.50 mg·L^(-1)、5.00 mg·L^(-1)TM和0.02 mg·L^(-1)、0.10 mg·L^(-1)、0.50 mg·L^(-1)、2.50 mg·L^(-1)BCM中胁迫7 d、14 d、21 d、28 d,检测泥鳅肝脏过氧化物酶(POD)、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TM对泥鳅的24 h、48 h、72 h、96 h LC50分别为35.48 mg·L^(-1)、26.98 mg·L^(-1)、17.25 mg·L^(-1)和10.03 mg·L^(-1),24 h SC为6.16 mg·L^(-1);BCM对泥鳅的24 h、48 h、72 h、96 h LC50分别为23.53 mg·L^(-1)、17.66 mg·L^(-1)、6.54 mg·L^(-1)和3.58 mg·L^(-1),24 h SC为3.98 mg·L^(-1);TM和BCM胁迫下POD、GOT、GPT活性随浓度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各参数的活性呈下调趋势。BCM处理组较TM处理组变化趋势更显著。综上所述,TM对6月龄泥鳅具有低毒性作用,BCM对6月龄泥鳅则具有中等毒性作用;一定剂量TM和BCM长期胁迫对泥鳅造成严重影响,对POD、GPT、GOT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随胁迫时间延长抑制加剧,其中BCM较TM抑制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甲基托布津 多菌灵 急性毒性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菌灵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其鼠源性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宇彤 李洋洋 +1 位作者 郑佳慧 艾金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合成多菌灵人工抗原,制备多菌灵多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特性。方法利用混合酸酐法引入羧基制备多菌灵半抗原。将小分子半抗原与大分子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合成多菌灵人工抗原和包被抗原,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 目的合成多菌灵人工抗原,制备多菌灵多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特性。方法利用混合酸酐法引入羧基制备多菌灵半抗原。将小分子半抗原与大分子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合成多菌灵人工抗原和包被抗原,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人工抗原进行鉴定。用制备的人工抗原免疫小鼠获得抗多菌灵多克隆抗体,利用间接ELISA对抗体效价以及特异性进行测定。结果成功制备多菌灵人工抗原。免疫小鼠后获得的抗体效价可达1:12800。抗体对多菌灵的半数抑制剂量(IC_(50))为0.107μg/mL,且与苯菌灵、噻菌灵的交叉反应率均<1%。结论成功获得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为多菌灵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菌灵 人工抗原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黑翅土白蚁翅膀的银膜制备及对有害物的SERS检测
19
作者 田恬 常发仙 +2 位作者 张德清 司民真 杨永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3-1238,共6页
基于磁控溅射系统制备银纳米薄膜的方法,在黑翅土白蚁(俗称飞蚂蚁)翅膀上沉积银膜制备了三维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基底。所制成的基底是聚集了银纳米粒子且保留了黑翅土白蚁翅膀纳米结构的银膜基底。通过优化制备条件,得到... 基于磁控溅射系统制备银纳米薄膜的方法,在黑翅土白蚁(俗称飞蚂蚁)翅膀上沉积银膜制备了三维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基底。所制成的基底是聚集了银纳米粒子且保留了黑翅土白蚁翅膀纳米结构的银膜基底。通过优化制备条件,得到在沉积时间为7.5 min时,所制备基底的增强效果最好。用FDTD仿真对不同沉积时间的黑翅土白蚁翅膀银膜基底的增强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清楚地表明溅射时间为7.5 min基底具有更强的电场分布,得到溅射时间为7.5 min基底具有最好的增强效果。这与用罗丹明6G(R6G)探针分子对不同沉积时间的黑翅土白蚁翅膀基底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利用该基底对R6G进行了检测,得到对R6G的检测浓度可达10^(-9)mol·L^(-1),表明该基底具有较好地增强效果。将该基底应用于检测福美双农药,实验结果表明黑翅土白蚁翅膀银膜基底对福美双的检测浓度可达5.0×10^(-8)mol·L^(-1),已经超过了2021年国家制定的福美双溶液残留(4.16×10^(-7)mol·L^(-1))的检测标准,可用于对福美双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另外该基底也有望对其他有害物残留进行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翅土白蚁翅膀 磁控溅射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 福美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乡市油菜菌核病减药增效防治
20
作者 沈玉元 姚张良 +2 位作者 张倩倩 杨风帆 金新梅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1888-1891,共4页
为明确浙北桐乡地区油菜菌核病在不同栽培方式下的防治情况,开展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在直播田块较移栽田块重。腐霉利与多菌灵在不同栽培方式的田块下防治效果不同,腐霉利防治效果均好于多菌灵。每667 m^(2)腐霉利的农药使用... 为明确浙北桐乡地区油菜菌核病在不同栽培方式下的防治情况,开展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在直播田块较移栽田块重。腐霉利与多菌灵在不同栽培方式的田块下防治效果不同,腐霉利防治效果均好于多菌灵。每667 m^(2)腐霉利的农药使用量仅为多菌灵的五分之一,单位面积减少农药用量明显。腐霉利可以推广代替多菌灵用于防治油菜菌核病,这可为防治油菜菌核病减药增效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 多菌灵 腐霉利 减药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