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Hydraulic Engine Mounts
1
作者 DUAN Shanzhong Marshall McNea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共11页
关键词 摘要 编辑部 编辑工作 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主动隔振的分布式与集中式控制
2
作者 莫鑫 杨柳 +2 位作者 黄刚 连华东 林喆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5,共12页
面向超精密加工、精密测量仪器对环境振动的隔离需求,针对对称布局的四足主动隔振平台,分析研究集中控制和分布控制方式在六自由度方向上的隔振性能。文章首先构建了四足隔振平台的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和振动传递模型,分别给出了集中式... 面向超精密加工、精密测量仪器对环境振动的隔离需求,针对对称布局的四足主动隔振平台,分析研究集中控制和分布控制方式在六自由度方向上的隔振性能。文章首先构建了四足隔振平台的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和振动传递模型,分别给出了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主动隔振控制方法,给出了对应的振动传递解耦条件和振动传递函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振动传函分析,导出了六自由度隔振频率与阻尼系数的参数调整方法,最后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两种控制方式的有效性。理论分析与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集中式控制可独立调控六自由度隔振性能,通过8个控制增益独立改变三个线振动方向上的隔振阻尼与刚度,通过6个控制增益独立调整3个角振动隔振频率,实现振动速率功率谱的50%至90%以上的大幅衰减。分布式控制针对每个支撑足进行独立调控,便于调试与组合应用,可通过三组6个控制增益独立调整三个线振动方向上的隔振频率与阻尼,通过交叉关联性来调控角振动自由度方向上的隔振性能,实现振动速率功率谱90%以上的大幅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振动隔离 分布式控制 六自由度振动控制 四足隔振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结构风效应流固耦合机器学习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泽宇 周旭曦 +7 位作者 许楠 王浩炜 杨子鉴 庄简 黎善武 赖马树金 陈文礼 李惠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77,共25页
随着计算技术与数据科学的迅速发展,机器学习为解决大型结构风效应中复杂流固耦合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范式。本文系统综述了机器学习在大型结构风效应领域的研究进展,涵盖了结构表面风压预测、结构风致响应分析与建模、气动力方程智能... 随着计算技术与数据科学的迅速发展,机器学习为解决大型结构风效应中复杂流固耦合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范式。本文系统综述了机器学习在大型结构风效应领域的研究进展,涵盖了结构表面风压预测、结构风致响应分析与建模、气动力方程智能识别以及基于强化学习的结构振动控制4个主要研究方向。具体而言,结构表面风压预测方面,机器学习能够精准地挖掘结构表面复杂非线性风压场特征;结构风致响应分析与建模中,机器学习有效实现了大型结构异常大幅振动识别与精细化建模;对于气动力方程智能识别领域,基于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方法大幅提高了非线性方程识别的自动化程度与准确性;在结构振动控制方面,强化学习实现了实时、高效的主动控制策略优化。然而,当前研究在数据融合、模型泛化性与物理可解释性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未来的研究需进一步融合物理机制与数据驱动模型,构建具备高泛化性、鲁棒性和物理解释能力的机器学习模型,推动结构风工程进一步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风工程 大型结构 风效应 流固耦合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元件耦合隔振系统冲击响应特性研究
4
作者 胡蜜 李应刚 +4 位作者 龚榆峰 李茂 赵鹏铎 王琪 李晓彬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64,共7页
[目的]针对舰船设备隔振系统抗冲击需求,研究多种弹性元件耦合隔振系统冲击响应特性。[方法]首先,建立考虑隔振器、限位器和外接柔性管道等弹性元件耦合隔振系统物理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弹性元件耦合隔振系统冲击响应特性,并开展隔... [目的]针对舰船设备隔振系统抗冲击需求,研究多种弹性元件耦合隔振系统冲击响应特性。[方法]首先,建立考虑隔振器、限位器和外接柔性管道等弹性元件耦合隔振系统物理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弹性元件耦合隔振系统冲击响应特性,并开展隔振系统冲击试验,验证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弹性元件刚度对隔振系统冲击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结果表明,弹性元件耦合隔振系统冲击响应特性有限元仿真计算结果与冲击试验测试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可靠性。[结论]弹性元件冲击刚度的增大降低了隔振系统位移响应,同时加速度幅值随之升高;弹性元件耦合对设备抗冲击性能具有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可为舰船设备冲击防护设计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隔振系统 减振装置 振动控制 冲击载荷 冲击响应特性 弹性元件 耦合 冲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激励下的机车车体振动控制研究
5
作者 王志刚 丁军君 +3 位作者 杨毓康 Chien Tao Van 申孟浩 冯大年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0,共7页
为了对柴油机激励下的机车车体振动进行控制,利用SIMPACK建立考虑柔性车体的机车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利用SIMULINK建立经典地棚阻尼控制器和基于模糊控制的地棚阻尼控制器,通过联合仿真对机车车体振动进行控制及其对... 为了对柴油机激励下的机车车体振动进行控制,利用SIMPACK建立考虑柔性车体的机车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利用SIMULINK建立经典地棚阻尼控制器和基于模糊控制的地棚阻尼控制器,通过联合仿真对机车车体振动进行控制及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刚性车体,考虑柔性车体的机车模型仿真数据与现场实测数据吻合度更高;在机车静止状态下,两种控制策略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模糊地棚阻尼器振动控制效果比经典地棚阻尼器振动控制效果更佳,其车辆平稳性和舒适度指标分别改善16.67%和46.79%;机车在正常运行状态下,随着机车运行速度的提高,柴油机对车体振动的贡献比例逐渐减小,对于柴油机减振支座的控制效果逐渐减弱,但在实际运行速度范围内,改善效果仍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柴油机 车体振动 柔性车体 模糊控制 地棚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振动下航天电器件失效机理及疲劳寿命预测
6
作者 韩奕晨 肖策 +3 位作者 张晋岢 李哲 翟智 李光熙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2-1101,共10页
为解决航天发动机上电子元器件在大幅、宽频振动环境下频繁出现的结构失效问题,特别是发动机地面力学环境试验中电机控制器芯片引脚断裂失效的情况,开展了相关研究。通过扫描电镜下的断口形貌分析,定位了振动疲劳的失效模式。利用Simso... 为解决航天发动机上电子元器件在大幅、宽频振动环境下频繁出现的结构失效问题,特别是发动机地面力学环境试验中电机控制器芯片引脚断裂失效的情况,开展了相关研究。通过扫描电镜下的断口形貌分析,定位了振动疲劳的失效模式。利用Simsolid随机振动仿真平台,对单机级和系统级两种不同试验工况下,电机控制器及其内部芯片结构的动力学响应进行了预测。基于Simsolid与Matlab的联合使用,建立了一种时域-频域混合的芯片引脚随机振动寿命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减振结构优化方案,并对比分析了原方案与优化方案的振动特性,预测了减振结构优化前后电机控制器芯片的振动疲劳寿命。经试验验证,动力学响应预测值与试验测量值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寿命预测结果也与试验结果相符。该研究为航天电机控制器结构的动强度评估及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发动机 电机控制器 动力学响应 疲劳损伤 随机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抗风型TMD对车-桥耦合振动系统减振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修平 王涛 +2 位作者 杨克焕 冯宇 韩万水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130,共10页
为研究桥梁抗风型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 TMD)对车辆荷载引起结构振动的减振效果,并揭示车载作用下的TMD激振机理,提出了基于模态动能演化的多自由度结构TMD控制方法,确定了安装TMD的最优设计参数和布设位置;考虑桥梁有限... 为研究桥梁抗风型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 TMD)对车辆荷载引起结构振动的减振效果,并揭示车载作用下的TMD激振机理,提出了基于模态动能演化的多自由度结构TMD控制方法,确定了安装TMD的最优设计参数和布设位置;考虑桥梁有限元模型动力求解的通用性,基于桥梁三维动力分析系统BDANS软件建立了车-桥-TMD动力耦合分析系统;以经典单自由度移动弹簧质量过简支梁模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车-桥-TMD系统振动特性,结合某深水区非通航桥梁抗风型TMD工程实例分析了TMD对车致振动的减振效果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TMD行程幅值与减振效果呈现正相关特点,即行程幅值越大对车-桥动力效应引起的振动减振效果越好;安装TMD可以显著提高结构的等效阻尼比,满足等效阻尼比>1%的工程需求,提高桥梁结构振动的稳定性;TM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减小车辆通过时引发桥梁竖向位移冲击效应,最大可减少3%左右;TMD对车-桥2个子系统的加速度瞬态峰值均起到了一定的抑制效果,尤其对桥梁结构竖向振动加速度作用效果明显,安装TMD后的桥梁跨中竖向振动加速度RMS值减少约20%;对大跨钢箱桥梁而言,相比较小的车辆荷载冲击效应,一阶竖弯呈邻跨反对称特性的桥梁结构在车辆通行过程中更容易激起TMD,使桥梁结构获得更佳的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抗风型调谐质量阻尼器(TMD) 车-桥耦合 减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感信号采集的电控发动机振动故障监测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马晓 郑晅 柴艳娜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5-681,共7页
通过调理振动信号可以更高效地监测振动故障。为此,提出基于传感信号采集的电控发动机振动故障监测方法。首先,搭建电控发电机传感信号采集与处理架构,通过放大传感信号增益、滤波和转换信号模数的方式处理待监测信号,为提高监测准确性... 通过调理振动信号可以更高效地监测振动故障。为此,提出基于传感信号采集的电控发动机振动故障监测方法。首先,搭建电控发电机传感信号采集与处理架构,通过放大传感信号增益、滤波和转换信号模数的方式处理待监测信号,为提高监测准确性奠定可靠的数据基础。通过小波包分解与重构,获取信号的时域参数和小波能谱熵,并构建三维特征量。然后,利用“一对一”分解策略优化孪生支持向量机,构造多元分类器,使其更适用于振动故障监测这一多类别分类问题,再输入待监测信号的特征量,通过确定故障类别实现持续性监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训练耗时的最大值仅为897 ms,对于转子摩擦振动、不平衡振动等5种类型故障的监测准确率始终在97%以上,在缩减训练样本后准确率仍保持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与信息处理 振动故障监测 传感信号采集 电控发动机 信号调理 信号转换 小波能谱熵 孪生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悬置次级通道模型验证及减振性能测试
9
作者 未波 窦宇霏 范让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89-95,共7页
以电磁作动器式主动液阻悬置为研究对象,建立机-电-磁-液多物理场耦合的力学及数学模型,并推导次级通道传递特性,旨在分析和评估其在抑制车辆振动方面的性能。采用基于电压控制形式的次级通道传递特性的窄带复数滤波最小均方N-C-FxLMS(n... 以电磁作动器式主动液阻悬置为研究对象,建立机-电-磁-液多物理场耦合的力学及数学模型,并推导次级通道传递特性,旨在分析和评估其在抑制车辆振动方面的性能。采用基于电压控制形式的次级通道传递特性的窄带复数滤波最小均方N-C-FxLMS(narrowband complex filtered-x least mean square)算法对系统进行仿真,并且基于dSPACE半实物仿真平台和inova振动试验台进行试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25~200 Hz的频段内,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显著改善系统的减振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主动控制能将传递至车身端的振动减小17 dB~27 dB,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为主动悬置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试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机械 主动减振 主动液阻悬置 次级通道 快速控制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层橡胶-可滑动钢弹簧振震双控装置隔震(振)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颖 许岩 +3 位作者 兰日清 张成宇 汪志昊 王进沛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79,共7页
为解决传统水平隔震支座难以实现竖向减振的难题,研发叠层橡胶-可滑动钢弹簧振震双控装置,提出新型振震双控装置的设计原理及装配方法,结合振动台试验与有限元分析验证该装置的隔震性能,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讨论其竖向减振效果。结果表明... 为解决传统水平隔震支座难以实现竖向减振的难题,研发叠层橡胶-可滑动钢弹簧振震双控装置,提出新型振震双控装置的设计原理及装配方法,结合振动台试验与有限元分析验证该装置的隔震性能,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讨论其竖向减振效果。结果表明:由钢弹簧、摩擦滑移支座和叠层橡胶组成的新型振震双控装置,具有水平和竖向刚度低,抗倾覆能力强的优点;地震动作用下,水平向加速度峰值降低达80%;地铁竖向振动作用下,减振双控装置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响应减小90%,分频最大振级减小19.93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振震双控 振动台实验 滑动支座 钢弹簧支座 叠层橡胶支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非道路柴油机的现场动平衡试验技术研究
11
作者 郑蒙蒙 赵杰 +3 位作者 焦巨哲 陈胜 刘正瑞 张开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4年第6期19-23,42,共6页
聚焦某型非道路柴油机在额定转速范围内因挠性现场动不平衡导致的基频振动过大问题。研究通过锤击法精确测定曲轴固有频率,并结合现场动平衡测试技术,对曲轴轴系进行优化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振动控制指标。不仅成功解决了该机型的基频振... 聚焦某型非道路柴油机在额定转速范围内因挠性现场动不平衡导致的基频振动过大问题。研究通过锤击法精确测定曲轴固有频率,并结合现场动平衡测试技术,对曲轴轴系进行优化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振动控制指标。不仅成功解决了该机型的基频振动难题,更重要的是为测试人员提供了现场动平衡测试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测试方法和流程。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柴油机轴系平衡出现类似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方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道路柴油机 挠性现场动不平衡 基频振动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发动机悬置系统解耦方法研究 被引量:55
12
作者 孙蓓蓓 张启军 +3 位作者 孙庆鸿 李玉麟 张茂勋 李守成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4年第3期240-245,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对汽车发动机悬置系统刚度矩阵解耦而实现系统解耦的新方法,应用该法对悬置参数进行优化计算,可以实现发动机悬置系统沿z向和θx向的振型解耦,以达到控制整车振动的目的。
关键词 解耦 振动控制 发动机 悬置系统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发动机悬置隔振性能与模糊PID控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史文库 侯锁军 +2 位作者 王雪婧 王少华 李海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50-57,共8页
为了改善发动机悬置低频隔振特性,结合磁流变液体的流变特性,该文设计了一种磁流变发动机悬置,推导流动工作模式下液体液阻的表达式,运用键合图理论建立其键合图模型,推导磁流变悬置动刚度和阻尼角的表达式,应用Matlab软件编制程序对悬... 为了改善发动机悬置低频隔振特性,结合磁流变液体的流变特性,该文设计了一种磁流变发动机悬置,推导流动工作模式下液体液阻的表达式,运用键合图理论建立其键合图模型,推导磁流变悬置动刚度和阻尼角的表达式,应用Matlab软件编制程序对悬置低频动态特性进行仿真,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建模的准确性;建立了考虑悬架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的发动机车架二自由度振动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模块搭建其仿真模型,并采用模糊PID控制方法对二自由度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磁流变发动机悬置的隔振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磁流变悬置结合模糊PID控制方法能有效地降低车身加速度和传递到车架的力。该文为磁流变悬置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振动控制 模糊控制 磁流变液体 键合图 发动机悬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控制设计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33
14
作者 上官文斌 黄天平 +1 位作者 徐驰 顾彦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7-583,共7页
建立了含有液阻悬置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控制分析模型,当动力总成在路面激励和绕曲轴扭转方向激励下,给出了动力总成质心位移和悬置支承点动反力频响特性的计算公式;计算了一轿车动力总成质心位移和悬置支承点动反力的幅频响应,由此... 建立了含有液阻悬置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控制分析模型,当动力总成在路面激励和绕曲轴扭转方向激励下,给出了动力总成质心位移和悬置支承点动反力频响特性的计算公式;计算了一轿车动力总成质心位移和悬置支承点动反力的幅频响应,由此阐述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中液阻悬置滞后角峰值频率和滞后角峰值大小设计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设计的液阻悬置的动态特性,可以有效地控制动力总成在垂直方向的振动和绕曲轴方向扭转振动,减小悬置支承点动反力的幅值,从而减小车身的振动和降低车内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液阻悬置 振动控制 设计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曲轴扭振减振器优化设计 被引量:20
15
作者 柴国英 黄树和 +3 位作者 岳文忠 杨贵春 梁兴雨 舒歌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5-108,共4页
为提高扭振减振器设计的速度和精度,建立了一种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减振器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模型。通过考察减振器结构参数对振动性能影响的关系,探讨了减振器各个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然后通过扭振模型灵敏度分析以及设计导数的选择,对实际... 为提高扭振减振器设计的速度和精度,建立了一种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减振器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模型。通过考察减振器结构参数对振动性能影响的关系,探讨了减振器各个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然后通过扭振模型灵敏度分析以及设计导数的选择,对实际减振器进行了优化设计。将优化结果所得的扭振与经验设计结果进行对比,优化计算结果的共振峰向高频方向移动,共振的振幅大小比经验设计方法的结果更小,说明了上述优化设计方法的快捷和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敏度分析 振动控制 曲轴 优化设计 内燃机 减振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总成悬置元件特性对整车振动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史文库 林逸 +3 位作者 吕振华 孔祥瑞 陈晓梅 赵化民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3-107,102,共6页
本文建立了轿车整车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和实车测试分析了怠速工况下液压悬置和橡胶悬置元件对整车振动的影响。试验测试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吻合,证明所建模型与分析方法是正确的,可用于分析轿车动力学问题。
关键词 汽车 振动 仿真 悬置元件 动力学 模型 动力总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振动引起的车内噪声控制研究 被引量:39
17
作者 张立军 周鋐 +1 位作者 余卓平 靳晓雄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2001年第1期59-64,共6页
系统研究了某轿车发动机振动引起的车内噪声控制问题。通过试验分析 ,确定发动机二阶振动是引起车内噪声的主要原因 ,识别出发动机固体振动向车内传递的传递途径 ,并且确定了对车内噪声有较大贡献的车身板件。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发动机... 系统研究了某轿车发动机振动引起的车内噪声控制问题。通过试验分析 ,确定发动机二阶振动是引起车内噪声的主要原因 ,识别出发动机固体振动向车内传递的传递途径 ,并且确定了对车内噪声有较大贡献的车身板件。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发动机、副车架橡胶支承元件弹性特性的修改 ,控制发动机振动向车内的传递 ,通过对车身顶棚结构板件的动力修改控制车身板件的振动。经样车试验得到满意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内噪声 声源识别 振动控制 噪声控制 发动机振动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解耦法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21
18
作者 沈志宏 郭福祥 +2 位作者 方德广 梁天也 史文库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37,171,共4页
以南汽IVECO某轻型客车为例,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根据能量解耦法推导了有关公式,对动力总成悬置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合理地选择动力总成的悬置参数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的振动向车内传递,进而提高车辆乘坐的... 以南汽IVECO某轻型客车为例,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根据能量解耦法推导了有关公式,对动力总成悬置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合理地选择动力总成的悬置参数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的振动向车内传递,进而提高车辆乘坐的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发动机悬置 优化 能量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总传递力最小的发动机悬置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33
19
作者 周冠南 蒋伟康 吴海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6-58,共3页
对某车型四缸直列发动机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使用SQP(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优化算法,通过选择各个悬置的刚度,使传递到车身的动反力最小。同时保证各个悬置有足够的刚度,在各种工况下其静变形和振动幅值都限制在允许... 对某车型四缸直列发动机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使用SQP(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优化算法,通过选择各个悬置的刚度,使传递到车身的动反力最小。同时保证各个悬置有足够的刚度,在各种工况下其静变形和振动幅值都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优化后悬置系统隔振性能显著提高,传递力仅为原系统的50%。最后分析了优化后系统的隔振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悬置 优化 隔振 传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轿车车内减振降噪控制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邢世凯 闻德生 +1 位作者 潘景昇 吕世君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03年第4期26-28,共3页
本文分析了轿车车内噪声产生的机理,并对主动控制方法在汽车减振降噪领域的应用作了探讨和展望。
关键词 轿车 噪声控制 机理 传声结构 被动控制 主动控制 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