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胁迫对甜椒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PSⅡ光化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天翔 林宗铿 林艺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66-1773,共8页
采用不同浓度的NaNO_3、Na_2SO_4及其混合盐模拟次生盐胁迫,对甜椒种子和幼苗进行处理,研究次生盐分胁迫对甜椒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光系统Ⅱ(PSⅡ)光化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分胁迫显著抑制了甜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为盐分胁... 采用不同浓度的NaNO_3、Na_2SO_4及其混合盐模拟次生盐胁迫,对甜椒种子和幼苗进行处理,研究次生盐分胁迫对甜椒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光系统Ⅱ(PSⅡ)光化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分胁迫显著抑制了甜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为盐分胁迫下甜椒种子发芽指数、胚根长度和侧根数、幼苗株高和根长显著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大,且盐分浓度越大,甜椒所受抑制程度越强。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大,甜椒叶片PS最大光化学效率(φ_(Po))、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_(Eo))、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超过Q_A^-的其它电子受体的概率(φo)、光合性能指数(PI_(ABS))、光合推动力(DF_(ABS))逐渐降低,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用于热耗散的量子比率(φ_(Do))逐渐升高。与φ_(Po)相比,PI_(ABS)能更好地反应盐分胁迫对甜椒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椒 次生盐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辣型灯笼椒新品种海丰25号的选育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树根 邢永萍 +4 位作者 王振泉 蒋钟仁 李春林 张军民 李春玲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1-32,共2页
海丰25号是以优良自交系M-12-3为母本,以花药培养品系Y-49-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微辣型灯笼椒一代杂种。早熟,始花节位第9节左右,植株生长势旺,果实膨大速度快,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长方灯笼形,果面光滑,略有皱褶,果皮绿色,有光泽,成熟果红... 海丰25号是以优良自交系M-12-3为母本,以花药培养品系Y-49-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微辣型灯笼椒一代杂种。早熟,始花节位第9节左右,植株生长势旺,果实膨大速度快,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长方灯笼形,果面光滑,略有皱褶,果皮绿色,有光泽,成熟果红色,微辣,果实纵径15cm左右,横径7~8cm,果肉厚0.5~0.6cm,单果质量180g,最大果可达400g,每667m2产量4500kg左右,适宜辽宁、河北、山西、北京等地露地及保护地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笼椒 海丰25号 一代杂种 花药培养 微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椒花药培养及再生植株技术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天翔 林宗铿 +2 位作者 蔡坤秀 杨俊杰 曹明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6-301,共6页
为建立甜椒(Capsicum annuum var.grossum)花药培养及再生植株技术体系,对影响花药胚状体诱导和分化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组成对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以NAA>基本培养基>椰乳>KT,最佳胚状体诱导培养基为NTH+0.1 mg L... 为建立甜椒(Capsicum annuum var.grossum)花药培养及再生植株技术体系,对影响花药胚状体诱导和分化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组成对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以NAA>基本培养基>椰乳>KT,最佳胚状体诱导培养基为NTH+0.1 mg L–1 NAA+10%椰乳+1 mg L–1 KT+50μmol L–1 Ag NO3+30 g L–1蔗糖+5 g L–1琼脂+2 g L–1活性炭。花药经过24 h低温预处理和8 d高温预培养后,胚状体诱导率可达23.38%。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胚状体出芽率的影响为6-BA>NAA>IAA,最佳胚状体分化培养基为NTH+1 mg L–1 6-BA+0.3 mg L–1 NAA+0.1 mg L–1 IAA+30 g L–1蔗糖+5 g L–1琼脂。胚芽转入1/2MS+0.5 mg L–1 IBA+30 g L–1蔗糖+5 g L–1琼脂培养基后,生根率可达9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椒 花药培养 胚状体 再生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后拮抗木霉菌处理及不同厚度PE膜包装对辣椒货架期品质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胡青霞 陈延惠 +2 位作者 栗燕 李向伟 韩珂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9-429,共11页
对辣椒品种湘研16号进行了不同采后处理,研究了该品种辣椒在采后用不同浓度拮抗木霉菌(稀释600、800、1000倍)处理、不同厚度薄膜包装(0.02、0.03mmPE膜)处理后在室温条件下其腐烂率、VC、叶绿素变化的情况,以期找到适宜的辣椒采后处理... 对辣椒品种湘研16号进行了不同采后处理,研究了该品种辣椒在采后用不同浓度拮抗木霉菌(稀释600、800、1000倍)处理、不同厚度薄膜包装(0.02、0.03mmPE膜)处理后在室温条件下其腐烂率、VC、叶绿素变化的情况,以期找到适宜的辣椒采后处理方法以延长其在常温下的货架期。结果表明:经稀释600、800倍的木霉菌处理后的辣椒无论何种包装,贮藏4d,其腐烂率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且腐烂率低于10%。0.02mmPE膜包装,稀释600倍的木霉菌处理腐烂指数上升最慢,且各个时期腐烂指数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0.03mmPE膜包装时,稀释600、800倍的腐烂指数发展均较慢。用600倍木霉菌稀释液处理的辣椒,用0.03mmPE薄膜效果要显著优于0.02mmPE膜;用800、1000倍木霉菌稀释液、5×10-66-BA处理的辣椒及CK,0.02mmPE膜包装的辣椒腐烂指数总体低于0.03mm包装的辣椒。在保持VC方面,稀释1000倍处理的优于800倍的,800倍的又优于600倍的。510×10-66-BA处理的则略逊于不同稀释浓度的木霉菌处理的辣椒。而CK对VC的保存率则更差一些。不用任何保鲜剂处理,0.03mm厚的PE膜在VC的保存率上极显著优于0.02mm厚的PE膜。0.03mmPE膜包装对于抑制叶绿素分解和比0.02mmPE膜包装效果好。另外,发现拮抗木霉菌处理的辣椒保绿效果比果蔬采后处理中常用于保绿的6-BA的效果要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拮抗木霉菌 采后病害 生物防治 腐烂率 货架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生大果朝天椒新品种湘辣712的选育 被引量:3
5
作者 赵群英 缪武 《辣椒杂志》 2017年第3期8-11,共4页
朝天椒湘辣712是以细胞核质互作不育系NO4583-5-2-4A为母本、多代自交定向选育的优良株系R0767-1-1-1-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中晚熟,单生,植株生长势强,株型较开展,叶色深绿色。青熟果深绿色,红果鲜艳光亮,果表较光滑,果纵径8.4 c... 朝天椒湘辣712是以细胞核质互作不育系NO4583-5-2-4A为母本、多代自交定向选育的优良株系R0767-1-1-1-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中晚熟,单生,植株生长势强,株型较开展,叶色深绿色。青熟果深绿色,红果鲜艳光亮,果表较光滑,果纵径8.4 cm、果横径约1.2 cm、果肉厚0.15 cm,平均单果质量5.4 g,一般情况下每667 m^2鲜椒产量2 000~2 200 kg。耐热耐旱性强,耐湿,高抗疫病、炭疽病和病毒病,适合全国大部分地区露地丰产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天椒 品种 湘辣712 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