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草海颗粒物和沉积物有机碳氮同位素特征及来源研究
1
作者 廖敏 姜鑫 +1 位作者 黄先飞 夏品华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7,共8页
探究湖泊有机质来源,为从源头上控制草海营养盐负荷提供参考。在草海湖泊及入湖河流上设置13个采样点,于2023年3月采集并测定湖泊和河流中颗粒物和沉积物的有机碳同位素(δ^(13)C)、有机氮同位素(δ^(15)N)、C/N及总有机碳(POC、TOC)和... 探究湖泊有机质来源,为从源头上控制草海营养盐负荷提供参考。在草海湖泊及入湖河流上设置13个采样点,于2023年3月采集并测定湖泊和河流中颗粒物和沉积物的有机碳同位素(δ^(13)C)、有机氮同位素(δ^(15)N)、C/N及总有机碳(POC、TOC)和总氮(PON、TON),结合MixSIAR同位素模型分析颗粒物和沉积物的有机碳氮来源及贡献率。结果表明:颗粒物δ^(13)C为-27.56‰~-23.64‰,δ^(15)N为3.12‰~10.93‰,颗粒物有机碳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21.1%)和水生植物(20.7%),氮来源主要为土壤有机质(25.6%)和水生植物(25.3%);沉积物δ^(13)C为-28.18‰~-20.53‰,δ^(15)N为1.70‰~6.58‰,沉积物有机碳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34.4%)和水生植物(33%),氮主要来源于化肥(24%)。颗粒物和沉积物之间有机氮来源的差异反映出土壤有机质和水生植物来源的有机氮易降解,而化肥来源的氮则易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沉积物 MixSIAR同位素模型 有机碳氮来源 草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海高原湿地湖泊水质时空变化及水质分区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周晨 喻理飞 +2 位作者 蔡国俊 安苗 夏品华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30,共7页
针对草海水质污染状况,开展水质季节变化特征研究,为草海湿地污染治理及保护提供依据。在草海湿地湖泊设置了15个采样点,于2014年8月、11月和2015年1月、4月,分4季进行水样采集。以所测水质参数为基础,运用水质综合评价和GIS空间分析方... 针对草海水质污染状况,开展水质季节变化特征研究,为草海湿地污染治理及保护提供依据。在草海湿地湖泊设置了15个采样点,于2014年8月、11月和2015年1月、4月,分4季进行水样采集。以所测水质参数为基础,运用水质综合评价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草海湿地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并基于营养状态对湖泊水体进行了分区。研究表明:(1)草海TP、TN、CODMn、Chl-a 4种主要水质指标浓度在春季高于其他3个季节,浓度分别达到0.03、0.98、6.30和0.025 mg/L,空间分布呈现由东至西逐渐降低的趋势,草海入水口及码头区域要明显高于湖泊其他区域。(2)草海湖泊营养状态为中营养级别,按4个季度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平均值分为3个区域,A区为东北角入水口及西海游客码头,长年处于富营养状态,为富营养状态区,53.9≤TLI≤63.0,水质处于Ⅳ与Ⅴ类等级;B区为临近县城及入水口区域,季节性富营养状态,为中营养状态区,41.2≤TLI≤46.6;C区为草海湖泊中心延续到阳关山的下游出水口区域,为贫中营养状态区,35.8≤TLI≤39.7;B区和C区水质全年为Ⅲ类等级。(3)各区域主要污染物指标以Chl-a、TN为主,A区形成的主因是城市污水注入,B区形成的主因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城市污水和农药、化肥施用量是治理草海湖泊水环境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 水质变化 水质分区 喀斯特高原 高原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海鲫DNA含量与倍性 被引量:8
3
作者 安苗 周棋春 +1 位作者 王金娜 姚俊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共5页
为研究草海鲫的倍性及核DNA含量特性,以鸡(Gallus sp.)红细胞DNA含量(2.5 pg/N)为标准、鲫(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和普安鲫(C.auratus gibelio(Bloch))子一代为参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25尾草海鲫的红细胞核DNA含量。结果显示:2... 为研究草海鲫的倍性及核DNA含量特性,以鸡(Gallus sp.)红细胞DNA含量(2.5 pg/N)为标准、鲫(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和普安鲫(C.auratus gibelio(Bloch))子一代为参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25尾草海鲫的红细胞核DNA含量。结果显示:25尾草海鲫的核DNA检测直方图明显分为两种类型,其核DNA绝对含量分为3.92 pg/N和5.44 pg/N两种值,DNA指数(DI)分别为0.99和1.37,其核DNA含量与鲫和普安鲫子一代接近,符合二倍体和三倍体特征。综合分析表明草海鲫是由多种倍体组成、具有核DNA含量特性的混合群体,是贵州省已知除普安鲫和正安鲫外的又一种独特的鲫鱼类型,加强其繁殖方式和资源增殖保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鲫(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 DNA含量 倍性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海浮游植物的调查及其富营养化评价 被引量:18
4
作者 潘静 陈椽 +1 位作者 宁爱丽 龙胜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2期7309-7312,共4页
于2010年10月调查了草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分布、群落结构、数量和生物量及其水平分布。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植物130种(含变种和变形),分属于5门7纲13目22科44属,主要是绿藻门和硅藻门。浮游植物数量的平均值为0.494×106个/L;... 于2010年10月调查了草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分布、群落结构、数量和生物量及其水平分布。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植物130种(含变种和变形),分属于5门7纲13目22科44属,主要是绿藻门和硅藻门。浮游植物数量的平均值为0.494×106个/L;生物量为0.448 mg/L;叶绿素a为3.72 mg/m3。认为草海水质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 浮游植物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联合对滇池草海水质的净化作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琦 刘高慧 +3 位作者 肖能文 史娜娜 韩煜 全占军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9-97,共9页
为了解不同沉水植物种植密度、不同沉水植物组合、沉水植物和鲫组合对滇池草海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于2017年9—12月在滇池草海东风坝试验平台,选取4种滇池现存土著沉水植物(篦齿眼子菜(Stuckenia pectinata)、轮叶黑藻(Hydrilla ver... 为了解不同沉水植物种植密度、不同沉水植物组合、沉水植物和鲫组合对滇池草海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于2017年9—12月在滇池草海东风坝试验平台,选取4种滇池现存土著沉水植物(篦齿眼子菜(Stuckenia pectinata)、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wrightii))、1种鱼(鲫(Carassius auratus))进行不同组合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0.63±0.06)g/L的篦齿眼子菜和轮叶黑藻对于TP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0.33±0.05)g/L的种植密度;不同沉水植物组合均能够提高水体中的氮磷比,对草海富营养化水体的TN、TP、Chl-a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试验组TN、TP、Chl-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49.67%、9.06%、39.41%;鲫对于轮叶黑藻和篦齿眼子菜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加入鲫的穗花狐尾藻和马来眼子菜组合TN去除率提高了87.48%,且试验结束后,水体TN、TP去除效果稳定;沉水植物组合中,穗花狐尾藻和轮叶黑藻在高营养盐水体中生长状况最好,同时能有效控制水体中的TN、TP和Chl-a的质量浓度;鲫+穗花狐尾藻+马来眼子菜组合对草海富营养化水体的SS、TN、TP、Chl-a都具有较高的去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富营养化 水质净化 滇池草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海水体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刘丰 穆祥鹏 +1 位作者 崔巍 白音包力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76-2182,共7页
利用GC-MS测定草海水体15个样品中16种优先控制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分析其组成和来源特征,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水体中PAHs总量的变化范围为13.40~694.93 ng·L-1,平均值为334.73 ng·L-1,高于太湖、巢湖、鄱阳湖等... 利用GC-MS测定草海水体15个样品中16种优先控制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分析其组成和来源特征,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水体中PAHs总量的变化范围为13.40~694.93 ng·L-1,平均值为334.73 ng·L-1,高于太湖、巢湖、鄱阳湖等国控重点湖泊;草海水体中PAHs组成以2、3环为主,占PAHs总体含量的68.59%;空间分布表现为湖心区浓度最低,受附近居民影响较大的近岸区南侧浓度最高。源解析结果显示草海水体中PAHs的主要来源为煤和木材、柴薪等生物质的燃烧,主要通过生活污水排放进入草海。通过风险商值的方法对PAHs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PAHs在12个采样点呈现低风险水平,2个中等风险,1个高风险,其中5、6环PAHs的平均风险商值占总体的64.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 多环芳烃 来源解析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威宁草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17
7
作者 秦趣 陈忠全 姚世美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33,共7页
为了掌握威宁草海湿地生态安全状况,为威宁草海湿地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在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以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依据,建立威宁草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7个指标);同时,采用模糊数学法建立评价模型,以... 为了掌握威宁草海湿地生态安全状况,为威宁草海湿地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在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以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依据,建立威宁草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7个指标);同时,采用模糊数学法建立评价模型,以均方差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权重,对威宁草海湿地的生态安全进行实例评价。结果显示,压力要素和响应要素处于不安全等级;状态要素处于极不安全等级;威宁草海湿地生态安全对应"安全、较安全、较不安全、不安全、极不安全"级别的隶属度值分别为0.0626、0.1197、0.2141、0.3312、0.2724,处于不安全的隶属度值最大(0.3312);根据模糊数学最大隶属度原理,威宁草海湿地生态安全处于不安全等级,湿地生态安全有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湿地 模糊数学 威宁草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草海越冬水鸟种类、数量与栖息环境调查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忠荣 刘越强 +2 位作者 刘菡 王俊华 韩联宪 《林业调查规划》 2008年第3期33-36,共4页
2007年1~4月,采取路线调查法和定点观察法对云南昆明滇池草海越冬水鸟的种类、数量以及栖息环境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越冬水鸟20种,隶属于6目7科.其中冬候鸟15种,占75%;留乌5种,占25%.雁鸭类水鸟多栖息于开阔水域,鹬类和鹭... 2007年1~4月,采取路线调查法和定点观察法对云南昆明滇池草海越冬水鸟的种类、数量以及栖息环境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越冬水鸟20种,隶属于6目7科.其中冬候鸟15种,占75%;留乌5种,占25%.雁鸭类水鸟多栖息于开阔水域,鹬类和鹭类则多在沼泽和浅水水域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冬水鸟 种类与数量 栖息环境 滇池草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草海区域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方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伟 杨文辉 +1 位作者 赵福玉 舒鸿燚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23,共5页
研究目的:草海是滇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草海区域与昆明市西南部的交通建设关系密切,对滇池的工程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研究草海区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不仅有利于草海区域的工程建设,而且对认识滇池的工程地质条件具有重要意义,对滇... 研究目的:草海是滇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草海区域与昆明市西南部的交通建设关系密切,对滇池的工程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研究草海区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不仅有利于草海区域的工程建设,而且对认识滇池的工程地质条件具有重要意义,对滇池片区的工程方案及措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研究结论:(1)滇池草海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泥炭质土、区域性大断裂及地震、高烈度地震区的砂土液化及软土震陷、浅层天然气等,对工程影响较大;(2)穿越草海可采用隧道方案和桥梁方案,综合比选采用隧道方案更好,隧道施工可采用明挖施工和盾构施工两种工艺,明挖施工又可采用围堰明挖和筑岛明挖两种施工方法,盾构施工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3)滇池的地质条件与草海区域相似,存在同样的工程地质问题,穿越滇池的道路工程宜采用盾构隧道方案;(4)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供软土地区的地下工程进行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草海 工程地质问题 泥炭质土 工程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海水生植被演替系列的数量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单保庆 王刚 《草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23-33,共11页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多元等级分划分类方法和无趋势对应分析(DCA)排序方法,对草海湖泊水生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及演替动态进行了研究,并以分类结果为基础,计测了典型群落的群落位,用来探讨植物群落在水分梯...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多元等级分划分类方法和无趋势对应分析(DCA)排序方法,对草海湖泊水生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及演替动态进行了研究,并以分类结果为基础,计测了典型群落的群落位,用来探讨植物群落在水分梯度上的渐变过程。结果表明,草海湖相植物系列随着水分梯度的变化,呈现出有规律的替代性,群落带状分布十分明显;水生群落多为单优势种群落,组分种少,结构简单;内源性富氧化是水生群落演替的主要动力之一;人类活动对湖区景观格局和植物种群动态有着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 植被演替 TWINSPAN DCA 水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海湖湿地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负荷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珍明 林绍霞 +2 位作者 张清海 郭媛 林昌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9-284,共6页
该文测定了草海湿地土壤和草海表层沉积物中7种毒性重金属的含量,对比研究了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同时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对底泥、沼泽草地、农用地和林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本研究中7... 该文测定了草海湿地土壤和草海表层沉积物中7种毒性重金属的含量,对比研究了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同时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对底泥、沼泽草地、农用地和林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本研究中7种重金属中,Cd,Zn,Hg含量明显高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重金属Cd和Zn分布特征为:底泥>农用地>沼泽草地>林地;Cr的分布特征为:沼泽草地>林地>农用地>底泥;Pb和Cu含量的分布特征为:农用地>底泥>沼泽草地>林地;Hg的分布特征为:底泥>沼泽草地>农用地>林地;As的分布特征为:林地>农用地>沼泽草地>底泥;草海湖周边的农用地和沼泽湿地中Cd,Hg达到重污染程度,Zn为中度污染,Pb和As为轻度污染。草海底泥中Cd,Hg和Zn达到重污染水平,其余4种重金属尚未构成污染;草海底泥重金属污染水平为中等污染,枯水期污染略重,且靠近湖心的采样点污染较重,3个采样区都呈现距岸边越远污染越重的趋势。草海湿地底泥重金属污染较重,农用地次之,沼泽草地再次,林地无重金属污染。研究可为草海湿地重金属污染放置与治理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 湿地土壤 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草海水动力特性及牛栏江补水规模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姚云辉 崔松云 +2 位作者 马巍 班静雅 齐德轩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1-45,共5页
滇池草海具有浅水型湖泊的水流特点,风是湖泊水流运动的主驱动力,出入湖水流运动影响相对较弱。为加快草海水体循环与交换,促进草海水质的持续性改善,在研究草海水动力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牛栏江—草海补水的适宜规模。结果表明,牛栏江... 滇池草海具有浅水型湖泊的水流特点,风是湖泊水流运动的主驱动力,出入湖水流运动影响相对较弱。为加快草海水体循环与交换,促进草海水质的持续性改善,在研究草海水动力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牛栏江—草海补水的适宜规模。结果表明,牛栏江来水量与湖区水质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当前湖区TP浓度主要受牛栏江来水的影响与控制,TN浓度受入湖水质影响明显。从草海水质改善需求和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综合效益发挥的角度,推荐牛栏江—草海补水工程的适宜规模为3.0m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特性 水质改善 牛栏江—草海补水工程 草海 滇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草海水污染治理工程措施及其防治效果评估 被引量:19
13
作者 姚云辉 马巍 +2 位作者 崔松云 齐德轩 淦家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1-168,共8页
在滇池流域“六大工程”治理体系的共同作用下,近年来滇池外海和草海水质整体改善明显,草海作为滇池蓄清排污的载体功能已逐步转变为居民休闲娱乐场所和城市名片。为适应草海功能定位的转变并加快敏感湖区的水质改善,近期实施了牛栏江... 在滇池流域“六大工程”治理体系的共同作用下,近年来滇池外海和草海水质整体改善明显,草海作为滇池蓄清排污的载体功能已逐步转变为居民休闲娱乐场所和城市名片。为适应草海功能定位的转变并加快敏感湖区的水质改善,近期实施了牛栏江草海应急补水工程、新老运粮河水体净化生态工程和海埂大堤水体置换通道工程,其中新老运粮河水体净化生态工程实现了草海湖区清污水的物理隔离和清污分流,牛栏江草海应急补水工程为环湖截污和草海的清污分流提供了必要的水资源条件,海埂大堤水体置换通道工程进一步缩短了清流区的水体置换周期并为环境敏感区的水景观质量提供了动力学保障;从水质改善效果来看,清污分流可使清流区TN、TP指标水质改善15%~28%,水体置换通道工程将改善草海的内源累积状况并有利于草海水质持续向好的方向演变,并通过工程联合调度可促使草海水质持续向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治理 工程措施 清污分流 草海 滇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LI和PCA的贵州草海水质状况评价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丽华 喻记新 +2 位作者 李丽 吕文强 张建利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0-45,50,共7页
为了评价贵州草海水质状况,分别于2016年1,4,7,10月对草海阳关山和草海中部各3个样点的11项水体理化指标进行了监测,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并结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对监测区水质进行了评价,同时应用主成分分... 为了评价贵州草海水质状况,分别于2016年1,4,7,10月对草海阳关山和草海中部各3个样点的11项水体理化指标进行了监测,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并结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对监测区水质进行了评价,同时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分析了水质的污染程度和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1)11项参数在2个区域均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其中透明度(SD)和溶氧(DO)为冬季最优,悬浮物(SPM)在秋季最高,p H几乎均呈弱碱性(除秋季);TN,TP,NH_4^+-N,CODMn全年的水平分别为0.58~2.27,0.032~0.072,0.059~0.364,4.28~6.79mg/L,Chl.a水平为5.62~9.95 mg/m^3,其中TN在秋季最高,TP在秋冬季较高,CODMn和Chl.a在夏秋季较高。(2)TLI评价结果表明,阳关山和中部水体TLI值在秋季略超过50,为轻度污染状态,其他季节TLI值均为30~50,为中营养状态;《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评价结果表明阳关山全年主要为Ⅱ—Ⅲ类水质,而中部较差,全年主要为Ⅱ—Ⅳ类水质,影响水质类别的主要因子是TN和CODMn,TP和NH_4^+-N全年为Ⅱ类水平。(3)PCA结果显示阳关山水质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包括离子、氮素、有机质、DO和Chl.a,而中部则包括Chl.a,NH_4^+-N,SD,EC,TP,DO,WT,SPM。总之,氮素和有机质是影响草海阳关山和中部水质的最主要因子和根本原因,控制外源性的氮和有机质输入是管理和改善草海水质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草海 季节变化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 主成分分析(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海丰水期chl-a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相关关系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之明 王堃 +4 位作者 刘绥华 夏品华 宋善海 吴胜利 杨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34-39,共6页
水体富营养化是我国湖泊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能为湖泊水质评价提供可靠基础。以2017年7月草海丰水期水质数据为参考,对各监测点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TN,TP,NH_3-N,COD_(Mn),DO,WT)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预... 水体富营养化是我国湖泊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能为湖泊水质评价提供可靠基础。以2017年7月草海丰水期水质数据为参考,对各监测点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TN,TP,NH_3-N,COD_(Mn),DO,WT)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预测叶绿素a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草海丰水期叶绿素a的均值为8.07μg/L,处于中营养化状态;叶绿素a与TN,TP,NH_3-N,COD_(Mn)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他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显著,表明营养盐对浮游植物影响程度最大;将spearman秩相关系数及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的叶绿素a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相关性拟合,得到较好的相关性(R^2=0.85,P<0.01),表明该方法的预测结果能为预测草海叶绿素a变化趋势提供参考。草海上游及人类活动较大区域污染程度高,TP是草海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因此控制TP含量的输入是改善水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环境因子 相关分析 草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威宁草海湿地表层沉积物有机质时空分布及其来源辨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林蔚 吴攀 +3 位作者 曹星星 杨诗笛 刘闪 廖家豪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3-161,共9页
为探究岩溶湿地生态环境的营养状况及污染物来源,以贵州威宁草海岩溶湿地为例,通过对其不同水文期表层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的含量分布及其稳定碳同位素(δ^(13)C)、稳定氮同位素(δ^(15)N)和C/N的分析,探讨了沉积物有机质... 为探究岩溶湿地生态环境的营养状况及污染物来源,以贵州威宁草海岩溶湿地为例,通过对其不同水文期表层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的含量分布及其稳定碳同位素(δ^(13)C)、稳定氮同位素(δ^(15)N)和C/N的分析,探讨了沉积物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草海湿地表层沉积物丰水期TOC、TN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75%~32.71%和0.39%~2.90%,平均值分别为14.34%和1.52%;枯水期TOC、TN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26%~34.11%和0.18%~2.49%,平均值分别为12.46%和1.12%;丰水期TOC、TN含量略高于枯水期,这与丰水期大量降雨带来的陆源输入有关,同时在空间分布上二者在两个水文期均表现为西南和湖心区域大于东部和西北区域。草海湿地表层沉积物丰水期δ^(13)C、δ^(15)N分布范围分别在-2.55%~-1.97%和0.03%~0.37%,平均值分别为-2.23%和0.24%;枯水期δ^(13)C、δ^(15)N分布范围分别在-2.75%~-1.96%和0.10%~0.46%,平均值分别为-2.35%和0.30%;其中δ^(13)C的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东区较西区明显偏负,说明东区污染严重,这是由于东区毗邻县城,污染物来源复杂,沉水植物遭到破坏,使得湖泊自身生产力降低。通过端元混合模型对沉积物来源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草海湿地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为土壤有机质、浮游藻类及淡水水生植物,同时由于草海岩溶湿地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沉积物中有机质来自内源的贡献大于来自外源的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湿地 有机质 碳同位素(δ^(13)C) 氮同位素(δ^(15)N)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草海重污染区生态修复水质效果评估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芸 杨海全 +5 位作者 王敬富 余伟 殷超 徐丹 唐续尹 吴嘉曦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8-85,共8页
对比分析贵州草海重污染湖区沉水植物生态修复区与对照区沉积物内源磷释放通量,探讨外源负荷得到有效控制后草海重污染区沉水植物生态修复效果,为草海综合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2018年在草海修复区内和对照... 对比分析贵州草海重污染湖区沉水植物生态修复区与对照区沉积物内源磷释放通量,探讨外源负荷得到有效控制后草海重污染区沉水植物生态修复效果,为草海综合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2018年在草海修复区内和对照区各布设3个采样点,10月至次年10月每个月分别对修复区和对照区水质开展连续跟踪监测。利用薄膜梯度扩散技术(DGT)对比分析了修复区和对照区内源磷释放通量,综合评估了草海重污染区生态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沉水植物修复工程实施一年后,修复区水体氨氮(NH 3-N)、总磷(TP)和溶解活性磷(SRP)浓度分别降低为对照区的65%、42%和67%。修复区沉水植物生长茂盛,水体DO含量稳定在8 mg/L以上,透明度显著提高,水质明显改善,COD Mn、NH_(3)^(-)N、TP浓度分别降低至5.70、0.39、0.05 mg/L,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生态修复工程对内源磷释放量削减30%以上,修复区内源磷贡献率38%,远低于对照区(74%)。当草海流域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沉水植物生态系统恢复成为重污染区内源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修复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沉水植物 生态修复 效果评估 草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草海水质时空变化和水体营养状况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灿 袁婷 +3 位作者 张建利 喻记新 徐萌 刘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19,共6页
为了解和改善草海水质现状,于2017年分季度监测了12个样点的11项水质指标,并分别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和ArcGIS软件对全湖水体进行了营养状况评价和分区,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水质进行了类别划分。研究表... 为了解和改善草海水质现状,于2017年分季度监测了12个样点的11项水质指标,并分别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和ArcGIS软件对全湖水体进行了营养状况评价和分区,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水质进行了类别划分。研究表明:①除pH值和溶氧(DO)外,其他指标季节差异显著,悬浮物(SPM)在秋季最高,TN,TP浓度在春季最高,CODMn,NH4^+-N和Chl.a浓度在夏季最高;TN,TP,NH4^+-N和SPM浓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降低;②草海水体呈中营养-轻度富营养化(45.3≤TLI(∑)≤57.7);根据TLI(∑)值将全湖分为入水口(轻度富营养化)、近县城和入水口(主要为轻度富营养化)、湖中部(中营养-轻度富营养化)、中下游至近出水口(中营养水平)4个区;③草海水质主要为Ⅱ—Ⅳ类,TN和CODMn是影响水质类别的主要指标。因此,草海水质保护的关键是周边污水排放治理,重点区域是湖区上游和入湖河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保护 草海 时空变化 营养状况分区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草海水质等级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玉妃 杨昆 +2 位作者 罗毅 喻臻钰 邓琼飞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共8页
综合考虑影响水质的不同类别因子之间的关系,为水质等级预测提供平均预测精度更高的模型。选取的p H、DO、CODMn、NH3-N、历史水质等级5个水质因子数据来源于中国环境保护部官方发布的水质数据,降雨量、光照时间2个气象因子数据来源于... 综合考虑影响水质的不同类别因子之间的关系,为水质等级预测提供平均预测精度更高的模型。选取的p H、DO、CODMn、NH3-N、历史水质等级5个水质因子数据来源于中国环境保护部官方发布的水质数据,降雨量、光照时间2个气象因子数据来源于云南省气象局官方发布的气象数据。首先利用改进的灰色模型(Adaptive Grey Model,AGM)进行单因子预测,从而获取BP人工神经网络(BP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ANN)训练集和水质等级残差序列;然后使用经过训练集训练后的BPANN进行水质等级残差纠正;最后利用AGM模型得到未来水质等级,以滇池草海2006-2013年水质周报资料和气象资料为数据基础进行了仿真分析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1)AGM模型对水体因子和气象因子的单项指标预测理想,保证了作用于BP人工神经网络数据的可靠性,同时降低了预测误差的传输;(2)来源于中国环境保护部与云南省气象局的数据保证了水质等级预测中数据的权威性,采用AGM-BPANN组合模型预测滇池草海水质等级精度达到90.2%,说明模型适用于同一地区短时间内的水质变化研究;(3)AGM-BPANN组合模型借助BP网络的高维非线性克服了数据突变对预测的影响,在AGM预测基础上,通过纠正预测残差获得最终的水质等级值,实现了对滇池草海短时间内水质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等级 预测模型 滇池草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海湿地区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任金铜 杨可明 +3 位作者 王志红 莫世江 陈群利 冯图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8-23,共6页
采用3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对草海湿地区域近20 a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20 a间,草海湿地区域林地、草地景观类型面积呈下降趋势,水域、建设用地景观类型面积大幅增加,耕地景观类型面积总体有所增加;(2)从景观... 采用3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对草海湿地区域近20 a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20 a间,草海湿地区域林地、草地景观类型面积呈下降趋势,水域、建设用地景观类型面积大幅增加,耕地景观类型面积总体有所增加;(2)从景观类型转换来看,研究区景观类型转换以草地、耕地景观类型的转入转出变化最大,草地退化较为严重;(3)从景观类型斑块密度和平均斑块面积变化情况来看,研究区各类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越来越严重;(4)从景观斑块形状和景观多样性变化情况分析,研究区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景观斑块形状趋于规则,景观优势度明显,在整个研究区中占绝对的优势地位。总体来看,草海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后,由于人为因素的干预,对湿地区域保护力度较大,一系列湿地保护、修复和恢复工程的实施,使得草海湖区面积持续增加,湿地得以较好的保护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生态学 景观格局 草海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