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程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谷李欣 马孝宝 +4 位作者 金玉莲 陈向平 郑贵亮 杨军 陈建勇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病程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患者成功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 目的 探讨不同病程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orizontal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HC-BPPV)患者成功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HC-BPPV患者49例,根据发病至复位时间分为短病程组33例和长病程组1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转椅辅助下的Barbecue或Gufoni耳石复位治疗,成功复位后7~10 d进行复诊,复位前后均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复位前后DH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差异。结果 复位前后,长病程组DHI总分均高于短病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前,长病程组DHI-F评分高于短病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后,长病程组DHI-F评分、DHI-P评分、DHI-E评分均高于短病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前后,两组DHI各维度评分差值及总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BPPV复位后,出现残余症状的风险与复位前病程有关,病程越长,复位后出现残余症状的风险越大,残余症状可表现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障碍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病程 耳石复位 残余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眩晕障碍量表在BPPV患者生活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10
2
作者 修世国 邢东升 +3 位作者 胡玮 樊新 张雪 李东洙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汉化的英文版DHI分别对120例施行管石复位法(canalith repositioning procedure,... 目的探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汉化的英文版DHI分别对120例施行管石复位法(canalith repositioning procedure,CRP)治疗的BPPV患者(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和6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功能、情感、躯体三个方面的得分及总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功能、情感、躯体评分分别为22.60±6.54、18.50±8.28、17.90±5.0分,总分为59.00±14.32分,对照组功能、情感、躯体分别为1.35±1.74、1.00±1.01、1.37±1.86分,总分为3.72±3.46分,治疗前治疗组DHI各项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功能、情感、躯体评分分别为1.10±1.42、1.50±1.70、1.45±1.46分,总分为4.05±3.66分,均较治疗前分值降低(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CRP治疗BPPV有效,汉化DHI量表能够应用于BPPV患者QOL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管石复位法 生活质量 眩晕障碍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章燕幸 吴承龙 +1 位作者 钟芳芳 肖桂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征及各种类型对管石复位术的反应。方法对563例BPPV患者的临床表现、类型、合并症及管石复位术治疗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3例患者,男196例(34.8%),女367例(65.2%),男女构成比比较,...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征及各种类型对管石复位术的反应。方法对563例BPPV患者的临床表现、类型、合并症及管石复位术治疗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3例患者,男196例(34.8%),女367例(65.2%),男女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27~86岁。后半规管BPPV519例(92.2%),其中右耳受累311例(59.9%),左耳受累189例(36.4%),双耳受累19例(3.7%)。水平半规管BPPV 28例,前半规管BPPV 4例,后半规管合并水平半规管BPPV 12例。384例(68.2%)BPPV为特发性,179例(31.8%)为继发性,特发性与继发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继发性患者中78例有偏头痛,47例有头部创伤史,31例有梅尼埃病,18例有前庭神经炎,5例曾患突发性耳聋。管石复位术后1周429例患者症状缓解,缓解率为76.2%,半年内复发者67例,复发率为11.9%。结论后半规管BPPV是最常见的类型,且右侧优势,女性好发。特发性BPPV为多,继发性BPPV中偏头痛、头部创伤和梅尼埃病是主要病因。管石复位术后症状缓解率较高,半年复发率达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性眩晕 管石复位术 耳石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2
4
作者 熊彬彬 吴子明 +1 位作者 刘兴健 张素珍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8-211,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131例BPPV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回顾性分析131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追踪随访3个月。结果 131例患者中,男51例,女80例,年龄20~82岁,平均47.7岁,其... 目的分析总结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131例BPPV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回顾性分析131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追踪随访3个月。结果 131例患者中,男51例,女80例,年龄20~82岁,平均47.7岁,其中单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75例,单侧水平半规管BPPV39例,单侧水平嵴顶结石BPPV4例,前半规管BPPV1例,混合型BPPV8例,主观性BPPV3例。其中,原发性BPPV103例,继发性BPPV28例。结论 BPPV患者有其自身的临床特征,通过对其临床特征的认识和把握,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性眩晕 半规管 手法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7
5
作者 区永康 郑亿庆 +3 位作者 陈玲 杨海弟 梁象逢 许耀东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004年4月—2006年3月就诊的BPPV病人131例,应用红外线视频眼动记录分析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分型、定侧,并采用相...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004年4月—2006年3月就诊的BPPV病人131例,应用红外线视频眼动记录分析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分型、定侧,并采用相应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结果(1)后半规管BPPV94例(71.8%),随机分组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和Semont管石解脱法各47例。(2)水平半规管BPPV29例(22.1%),水平向地性眼震者16例,另13例为水平背地性眼震者,自行或采用Gufoni疗法后转换为水平向地性9例,方向不能转换4例。采用barbecue翻滚和/或强迫侧卧体位疗法。(3)前半规管BPPV6例(4.6%),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4)混合型BPPV2例(1.5%),行上述相应半规管的疗法。1周后随访总有效率85.5%(112/131),3个月后92.4%(121/131)。结论BPPV的诊断和治疗应根据不同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征判别不同半规管及不同发病机理类型,并选择合适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性眩晕 前庭疾病 半规管 耳石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弋 黄魏宁 +1 位作者 宋海涛 高波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87-289,共3页
目的观察管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长期效果,探讨影响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疗和随访结果,并对管石复位法治疗成功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目的观察管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长期效果,探讨影响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疗和随访结果,并对管石复位法治疗成功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59例患者中有54例(91.5%)治愈。治愈的54例患者在随访中有21例(38.9%)复发,其中有10例患者伴有半规管轻瘫。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病因、半规管功能等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只有半规管轻瘫一项指标进入COX模型,说明半规管轻瘫是影响治疗预后的因素。结论半规管轻瘫是影响BPPV患者管石复位法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石复位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冷热试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4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治疗 被引量:37
7
作者 刘秋玲 王跃建 +3 位作者 周晓娓 林枫 梁海荣 虞幼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4期427-430,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1999年12月至2008年9月期间124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应用管石复位治疗后的短期和长期疗效。方法对1240例BPPV患者应用改良Epley手法和Barbecue 360°体位翻滚复位... 目的总结分析1999年12月至2008年9月期间124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应用管石复位治疗后的短期和长期疗效。方法对1240例BPPV患者应用改良Epley手法和Barbecue 360°体位翻滚复位法进行手法复位治疗,并于一周后复查,随访一年。结果 1240名患者中,男500例,女740例,年龄5~92岁,平均(46.5±2.3)岁。其中单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1149例,单侧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69例,同时性双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17例,同时性双侧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2例,同时性后半规管与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3例;特发性BPPV 968例,继发性BPPV 472例,继发病因包括头部外伤、感染、各种耳部疾病、高血压、手术等。利用手法复位治疗后,首次治愈率85.6%(1062/1240),其中后半规管BPPV 86.2%(991/1149),水平半规管BPPV 81.2%(56/69),混合性半规管BPPV 68.2%(15/22);观察随访1年后,总治愈率94.2%(1168/1240),复发率5.7%。结论 BPPV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疗效肯定,见效快,方法简单,短期复发率低,可作为治疗BPPV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手法复位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患者残余症状的前庭康复训练 被引量:34
8
作者 金曼 王斌全 +2 位作者 于文永 郑智英 杨捷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0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患者残余症状的影响。方法将90例手法复位治疗后有残余症状的BPPV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前庭康复训练(前庭康复组,n=29)、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药物组,n=30)及联合前庭康...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训练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患者残余症状的影响。方法将90例手法复位治疗后有残余症状的BPPV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前庭康复训练(前庭康复组,n=29)、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药物组,n=30)及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及药物治疗(联合组,n=31),干预6周。于入组时及干预2、4、6周末进行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结果干预后前庭康复组与药物组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DHI评分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前庭康复训练与甲磺酸倍他司汀对BPPV手法复位后伴残余症状患者治疗效果相当,两种方法联合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耳石手法复位 残余症状 前庭康复训练 药物治疗 甲磺酸倍他司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0°滚转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被引量:16
9
作者 单希征 孙勍 +3 位作者 马丽涛 李娜 李红云 赵龙珠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明确在后半规管平面360°旋转患者对治疗典型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否有效。方法回顾分析了46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其中25例采用三维滚轮360°滚转复位法进行复位治疗,21例采用Epley手法复位治疗... 目的明确在后半规管平面360°旋转患者对治疗典型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否有效。方法回顾分析了46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其中25例采用三维滚轮360°滚转复位法进行复位治疗,21例采用Epley手法复位治疗,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采用三维滚轮360°滚转复位法治疗的患者中第一次治疗后有23例患者(92%)治愈,2例患者经过第二次治疗治愈;采用Epley手法复位的患者中第一次治疗后有19例患者(91.5%)治愈,2例患者经过第二次治疗治愈。应用χ2检验(α=0.05,χ2=0.1173,P=0.7319)二者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维滚轮360°滚转复位法能有效的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其成功率及效果与Epley法一致,且操作简便、舒适度优于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360°滚转复位法 管石复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5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管石复位治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0
作者 宋海涛 高波 +2 位作者 彭好 龚霞 黄魏宁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83-286,共4页
目的评估BPPV患者管石复位治疗短期和长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后半规管和上半规管BPPV患者165例,男53例、女112例,年龄范围18岁至84岁(平均53岁),分为2组,手法复位治疗(治疗组)125例,非手法复位(对照组)40例。结果治疗组中,后半规管BPP... 目的评估BPPV患者管石复位治疗短期和长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后半规管和上半规管BPPV患者165例,男53例、女112例,年龄范围18岁至84岁(平均53岁),分为2组,手法复位治疗(治疗组)125例,非手法复位(对照组)40例。结果治疗组中,后半规管BPPV患者81例,上半规管BPPV患者31例,双侧后半规管BPPV13例。65岁以上老年BPPV患者41例。治疗结果分析,治疗组首次治愈83人(66.4%),其中后半规管BPPV60人(74.1%),上半规管BPPV14人(45.2%),双侧后半规管BPPV9人(69.2%),老年BPPV32人(78.0%)。对照组16人(40%)在一周后症状消失。在4个月至41个月的随访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2%和82.5%。有30人(24%)在随访中复发。有2例病史超过40个月的患者,手法复位治疗无效而进行后半规管阻塞术。结论手法复位治疗BPPV患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能有效的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其方法简单、易行且费用低,可以在临床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管石复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洪娟 毕涌 方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2-624,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1年9月本院治疗的192例单侧PC-BPPV患者,随机分为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组(EP+BE组)67例、改良Epley复位法治... 目的探讨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1年9月本院治疗的192例单侧PC-BPPV患者,随机分为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组(EP+BE组)67例、改良Epley复位法治疗组(EP组)61例、倍他司汀治疗组(BE组)64例,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治疗的有效率和平均有效时间。结果 EP+BE组治疗3 d和1周后有效率均高于EP组和BE组,EP组治疗3 d和1周后有效率高于BE组,EP+BE组3 d内的平均起效时间短于EP组和BE组。结论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倍他司汀治疗PC-BPPV安全有效,明显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管石复位法 倍他司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被引量:29
12
作者 许玉 庄丽萍 +1 位作者 柯水燕 陈千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8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及对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对耳石复位治疗的46例BPPV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病情评估、手法复位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复位中护理及复位后的体位、药物和宣传指...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及对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对耳石复位治疗的46例BPPV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病情评估、手法复位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复位中护理及复位后的体位、药物和宣传指导等。结果复位后1周、3个月进行随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3%、97.8%;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复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耳石复位治疗BPPV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耳石复位 护理干预 临床疗效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石复位次数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温晗光 林婷婷 陈缪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7-599,共3页
目的探讨管石复位术次数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疗效的影响。方法对68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每日行一次管石复位术,连续复位治疗3天,对照组仅行管石复位术治疗一次,两组患者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配... 目的探讨管石复位术次数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疗效的影响。方法对68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每日行一次管石复位术,连续复位治疗3天,对照组仅行管石复位术治疗一次,两组患者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配合服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盐酸氟桂利嗪治疗。1周及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治愈率为82.4%,对照组治愈率为5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治愈率为91.2%,对照组治愈率为85.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准确判断BPPV分型的基础上,采用多次手法复位术治疗并配合药物治疗,可提高BPPV的短期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管石复位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治疗在良性阵发性眩晕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国庆 唐月英 +3 位作者 陈宇 曾屹生 许亚桦 王丽云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4-706,共3页
目的探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对水平背地性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apo-geotropic nystagmus 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apogeotropic HSC-BPPV)患者健康相关... 目的探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对水平背地性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apo-geotropic nystagmus 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apogeotropic HSC-BPPV)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评估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确诊为apogeotropicHSC-BPPV的40例患者,采用汉化的英文版眩晕障碍量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进行QOL的调查和评估,比较采用不同耳石重置法的两组患者功能、情感、躯体三个方面的得分和总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DHI各项分值和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比较,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DHI各项分值和总分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法耳石复位全部成功。结论水平背地性眼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改良Nuti法和Gufoni法均能改善患者的QOL,汉化的英文版DHI在BPPV患者QOL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管石复位法 生活质量 眩晕障碍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ley加Semont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杨燕珍 黄静辉 余怀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Epley与Semont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n positional vertigo,PC-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8例PC-BPPV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手法治疗(Epley管石复位法)与联合... 目的探讨Epley与Semont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n positional vertigo,PC-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8例PC-BPPV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手法治疗(Epley管石复位法)与联合手法治疗(Epley加Semont联合复位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8例经1次手法复位治疗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一次治疗有效率为83.3%,其中单纯组为78.3%,联合组为88.0%。无效患者继续重复相应手法治疗,至第三次复诊时统计总治疗有效率为93.8%,其中单纯组为91.3%,联合组为96.0%。随访3个月,共计有7例患者复发,总复发率为14.6%,其中单纯组为21.7%,联合组为8.0%。结论Epley加Semont联合手法复位治疗PC-BPPV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性眩晕 半规管 耳石 耳石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锡温 张庆泉 王强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4期431-433,共3页
目的探讨管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效果与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2006年4月至2010年3月间我院治疗的BPPV患者96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62例,年龄43~70岁(平均55.5岁),后半规管BPP... 目的探讨管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效果与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2006年4月至2010年3月间我院治疗的BPPV患者96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62例,年龄43~70岁(平均55.5岁),后半规管BPPV78例,水平半规管BPPV16例,同时合并同侧后、水平半规管BPPV2例,分别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Barbecue翻滚疗法及Brandt-Daroff习服疗法治疗。结果后半规管BPPV78例,经用Epley管石复位法治疗1~3次眩晕消失;水平半规管BPPV 16例,14例采用Barbecue翻滚疗法治疗1~2次眩晕消失,2例复位4次仍有眩晕,考虑嵴顶结石症,改用Brandt-Daroff习服疗法治疗半月眩晕消失;2例同时合并同侧后、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各复位2次眩晕消失。结论管石复位法治疗BPPV安全有效,可疑嵴顶结石症患者,改用Brandt-Daroff习服疗法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管石复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18例良性阵发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尹时华 韦顺莲 +1 位作者 舒竞铖 刘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7-711,703,共6页
目的收集在2008年1月~2013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确诊并治疗的2118例BPPV患者的资料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对2118例BPPV患者分别应用改良三步快速手法复位法、Epley复位法和Barbecue复位法进行复位治疗,于诊治... 目的收集在2008年1月~2013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确诊并治疗的2118例BPPV患者的资料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对2118例BPPV患者分别应用改良三步快速手法复位法、Epley复位法和Barbecue复位法进行复位治疗,于诊治后随访6个月。结果 12118名患者中男971例(45.85%),女1147例(54.15%);年龄8~87岁,发病平均年龄(49.36±11.73)岁,后半规管BBPV 2005例(94.66%)、水平半规管BBPV 88例(4.16%)、上半规管BBPV 14例(0.66%)、混合半规管BBPV 11例(0.52%)。2有1366例后半规管BPPV行传统Epley法治疗,639例行改良三步快速手法复位法治疗,两组首次有效率分别为90.6%、89.8%,远期(半年)有效率93.8%、95.8%,两组远期效率无统计学差异(χ~2=3.293,P〉0.05);水平半规管Barbecue和Gufoni治疗,首次有效率92.7%,远期(半年)有效率98.6%;上半规管Epley治疗,首次有效率78.6%,远期(半年)有效率85.7%;混合型半规管联合复位治疗,首次有效率78.6%,远期(半年)有效率85.7%;3传统Epley手法复位组复发率为19.39%,改良三步快速手法复位组复发率为18.3%,两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865,P〉0.005)。4复发患者回院治疗率,传统Epley手法复位组为100%,改良三步快速手法复位组为18.3%,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χ~2=1.865,P〉0.005)。5复发患者复发1~2次的所占比例传统Epley手法复位组及三步快速手法复位组分别为43.4%、71.2%,复发次数≥3次的比例两组分别为56.6%、27.9%。两组复发次数≥3次的比例进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32.34,P〈0.01)。结论 BPPV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疗效肯定,见效快,方法简单,远期疗效好,手法复位是BPPV患者的最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头位改变相关眩晕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秀兰 卢伟 +1 位作者 秦兆冰 郭爱宽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泔与头位改变相关的眩晕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12例与头位改变相关的眩晕患者进行体位试验及影像学检查,对确诊和可疑为BPPV的患者进行复位治疗,对诊断为颈性眩晕的患者采用戴颈托和全身应用扩血管、营养神经类药物治疗。结... 目的探泔与头位改变相关的眩晕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12例与头位改变相关的眩晕患者进行体位试验及影像学检查,对确诊和可疑为BPPV的患者进行复位治疗,对诊断为颈性眩晕的患者采用戴颈托和全身应用扩血管、营养神经类药物治疗。结果112例患者中,男45例,女67例,年龄12~75岁。确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88例,其中后半规管BPPV76例,水平半规管BPPV9例,上半规管BPPV3例;可疑BPPV9例,这97例均用耳石复位法治疗,1周后痊愈90例,有效4例,近期总有效率96.9%。确诊为颈性眩晕15例,治疗2周后眩晕消失4例.明显好转11例。结论体位试验及影像学检查是诊断与头位改变相关的眩晕最简明的方法,物理疗法和药物治疗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耳石复位法 半规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护理
19
作者 梅仕俊 张长国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5期1167-1168,共2页
目的探讨耳石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采用耳石复位技术对某院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就诊的40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进行治疗,并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心... 目的探讨耳石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采用耳石复位技术对某院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就诊的40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进行治疗,并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心理护理、头位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治疗1周后,40例患者中痊愈32例(80.0%),改善5例(12.5%),无效3例(7.5%),一次性治疗总有效率为92.5%。结论耳石复位法对大多数后半规管BPPV患者有效,护理上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认真配合操作,做好心理护理、头位护理及康复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半规管 耳石复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治进展 被引量:22
20
作者 张天琪 马大勇 刘岑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0-585,共6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近年来,国内外对其研究发展、病因、诊断标准、治疗手段等认识越来越多。对此本文将逐一综述。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前庭疾病 耳石复位法 新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