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波辅助提取茶粕多糖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丽美 杨婷婷 +2 位作者 胡蒋宁 刘志刚 邓泽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36-40,共5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油茶饼粕中的茶籽多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然后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总糖含量,PMP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单糖组成,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籽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油茶饼粕中的茶籽多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然后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总糖含量,PMP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单糖组成,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籽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150W、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45min、料液比1:15(g/mL),在此条件下茶粕多糖的得率为(14.22±0.51)%。茶粕多糖主要由葡萄糖、鼠李糖以及甘露糖组成,同时还含有少量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阿拉伯糖及木糖,其总糖含量约为81.2%。抗氧化实验表明,茶粕多糖清除·OH及DPPH自由基的能力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当茶粕多糖质量浓度为5mg/mL时,对·OH及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84.6%和73.5%;但其几乎没有还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粕多糖 超声波提取 正交试验 单糖组成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茶籽多糖中蛋白质含量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68
2
作者 王艾平 周丽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0-153,共4页
为建立高效、快速测定茶籽多糖中蛋白质含量的方法,以吸光度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茶籽多糖溶液中蛋白质含量的试验条件(考马斯亮蓝G-250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法... 为建立高效、快速测定茶籽多糖中蛋白质含量的方法,以吸光度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茶籽多糖溶液中蛋白质含量的试验条件(考马斯亮蓝G-250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法为:精确吸取茶籽多糖溶液1.0mL,加入考马斯亮蓝G-250溶液(0.01%)4.0mL,以蒸馏水补至总体积为10.0mL,混匀,25℃条件下放置35min,于595nm处测定其吸光度。该方法的精密度RSD为0.506%;稳定性RSD为0.836%;重现性RSD为1.57%;样品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19%,RSD为0.86%,表明该方法是测定茶籽多糖溶液中蛋白质含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多糖 蛋白质 考马斯亮蓝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籽多糖Ⅰ的分离纯化、单糖组分及降脂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宽朝 文汉 +1 位作者 陶俊 王海林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9-335,共7页
对油茶籽多糖Ⅰ(Camellia Oleifera Seed PolysaccharideⅠ,CPSI)的分离纯化、单糖组分分析及其降脂作用进行研究。从油茶籽中提取水溶性粗多糖,采用DE-52纤维素柱层析、Sephadex G-100柱层析和亲和层析纯化得油茶籽多糖Ⅰ(CPSI),毛细... 对油茶籽多糖Ⅰ(Camellia Oleifera Seed PolysaccharideⅠ,CPSI)的分离纯化、单糖组分分析及其降脂作用进行研究。从油茶籽中提取水溶性粗多糖,采用DE-52纤维素柱层析、Sephadex G-100柱层析和亲和层析纯化得油茶籽多糖Ⅰ(CPSI),毛细管电泳法研究CPSI的单糖组分。使用高血脂小鼠模型,测定CPSⅠ对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 A)和粪固醇的影响,研究CPSI的潜在降脂机制。油茶籽多糖Ⅰ(CPSI)为具有多种磷酸基团的复合多糖。CPSⅠ由木糖、半乳糖组成,CPSⅠ水解液中半乳糖和木糖的摩尔比为4.6∶5.57。与高血脂组相比,CPSI处理组小鼠血清T-CHO和LDL-C显著下降,粪固醇摩尔质量浓度升高,但HDL-C和HMG-Co A还原酶活性没有变化,CPSI对预防小鼠高血脂有一定疗效,其可能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 多糖 纯化 组分分析 降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籽多糖抗氧化性及其对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桂冰 孙培冬 +1 位作者 宁奇 曹光群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49-954,共6页
采用水提醇沉法从油茶籽中提取多糖,研究了茶籽多糖的单糖及氨基酸组成,并探究了茶籽多糖体外抗氧化性能及其对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茶籽多糖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3种单糖组成;并且含有谷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 采用水提醇沉法从油茶籽中提取多糖,研究了茶籽多糖的单糖及氨基酸组成,并探究了茶籽多糖体外抗氧化性能及其对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茶籽多糖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3种单糖组成;并且含有谷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等17种氨基酸。抗氧化实验表明,茶籽多糖对羟基自由基、过氧化氢、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5.47、4.03、0.54 mg/m L。荧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的研究,表明了茶籽多糖对·OH和H_2O_2引起的DNA氧化损伤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 多糖 抗氧化活性 DNA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籽多糖羧甲基化修饰及其对油脂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周丽明 张勇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5-49,72,共6页
以羧甲基化茶籽多糖对O2-·的比清除率作为茶籽多糖羧甲基化修饰的衡量指标,优化NaOH、一氯乙酸钠反应体系对茶籽多糖进行羧甲基化修饰的条件,并探讨羧甲基化茶籽多糖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乙醇体积分数... 以羧甲基化茶籽多糖对O2-·的比清除率作为茶籽多糖羧甲基化修饰的衡量指标,优化NaOH、一氯乙酸钠反应体系对茶籽多糖进行羧甲基化修饰的条件,并探讨羧甲基化茶籽多糖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乙醇体积分数,茶籽多糖与NaOH、一氯乙酸钠的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羧甲基化茶籽多糖对O2-·的比清除率的影响;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羧甲基化茶籽多糖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茶籽多糖羧甲基化修饰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茶籽多糖与NaOH、一氯乙酸钠的质量比1∶3∶2,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 h。在最佳条件下,羧甲基化茶籽多糖对O2-·的比清除率为0.600 mL/mg,取代度为0.624。羧甲基化茶籽多糖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较茶籽多糖有明显提高。茶籽多糖羧甲基化修饰有利于提高茶籽多糖的抗氧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多糖 羧甲基化 比清除率 油脂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酶-蜗牛酶提取茶籽多糖及其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周丽明 张勇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4-118,123,共6页
以油茶籽饼为原料,优化脂肪酶-蜗牛酶提取茶籽多糖的条件,探讨酶提茶籽多糖的抗氧化作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酶解温度和p H、酶解时间、酶添加量、脂肪酶和蜗牛酶质量比对茶籽多糖得率的影响;测定和比较酶提茶籽多糖与水提... 以油茶籽饼为原料,优化脂肪酶-蜗牛酶提取茶籽多糖的条件,探讨酶提茶籽多糖的抗氧化作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酶解温度和p H、酶解时间、酶添加量、脂肪酶和蜗牛酶质量比对茶籽多糖得率的影响;测定和比较酶提茶籽多糖与水提茶籽多糖对O2-·、DPPH·、·OH、ABTS^(+)·4种自由基的清除率;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酶提茶籽多糖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脂肪酶-蜗牛酶提取茶籽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35℃、p H 7.0、酶解时间2.5 h、酶添加量2.0%、脂肪酶和蜗牛酶质量比2∶3,在此条件下茶籽多糖得率可达5.83%;酶提茶籽多糖的抗氧化作用强于水提茶籽多糖。酶提茶籽多糖具有作为油脂抗氧化剂的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多糖 脂肪酶 蜗牛酶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粕多糖的分级纯化及结构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小如 张丽美 +5 位作者 胡蒋宁 刘蓉 李红艳 范亚苇 李静 邓泽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96-102,共7页
目的:分级纯化油茶粕多糖(CSP),并对纯化组分进行结构分析。方法:脱蛋白后的油茶粕多糖透析冻干,再经DEAE-Sephadex A-25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层析分级纯化,并以紫外扫描光谱、Sephacryl S-20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和HPLC测定所得不同多糖组分... 目的:分级纯化油茶粕多糖(CSP),并对纯化组分进行结构分析。方法:脱蛋白后的油茶粕多糖透析冻干,再经DEAE-Sephadex A-25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层析分级纯化,并以紫外扫描光谱、Sephacryl S-20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和HPLC测定所得不同多糖组分的纯度;采用柱前衍生化HPLC法分析单糖组成,再以红外光谱扫描及核磁共振对多糖构型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分级纯化得CSP1、CSP2和CSP3 3个多糖组分,经鉴定CSP1和CSP2为中性多糖,CSP3为酸性多糖;纯度测定表明CSP1和CSP2是杂多糖,而CSP3是均一多糖;CSP1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甘露糖及鼠李糖,物质的量比为6.29:1.00:0.15;CSP2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物质的量比为3.13:1.00:0.03;CSP3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和少量鼠李糖,物质的量比为0.42:1.00:1.09:0.96:0.43: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粕 多糖 分级纯化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提取3种油茶籽粕多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瑞麟 杜超 +2 位作者 鞠雪莹 吴玉雯 臧延青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2-127,共6页
以3种油茶籽为原料,油茶籽粕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对3种多糖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粕多糖提取最优工艺为:超声波功率90 W、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55 min、料液比1∶25,在此条件... 以3种油茶籽为原料,油茶籽粕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对3种多糖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粕多糖提取最优工艺为:超声波功率90 W、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55 min、料液比1∶25,在此条件下油茶籽粕多糖提取率为长林(14.08±0.23)%、红花(14.03±0.32)%和白花(13.11±0.21)%。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O_(2)^(-)·自由基的清除效果与油茶籽粕多糖质量浓度呈正相关。3种油茶籽粕多糖清除自由基效果由强至弱为长林、红花、白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粕 多糖 正交实验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籽多糖的提取及脱蛋白工艺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桂冰 孙培冬 +2 位作者 季晓彤 宁奇 黎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4-77,共4页
采用热水浸提法从油茶籽粕中提取茶籽多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茶籽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并对比了Sevage法、三氯乙酸法、聚酰胺法、酶法脱蛋白的效果。结果表明:茶籽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3 h,在最佳提... 采用热水浸提法从油茶籽粕中提取茶籽多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茶籽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并对比了Sevage法、三氯乙酸法、聚酰胺法、酶法脱蛋白的效果。结果表明:茶籽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3 h,在最佳提取条件下茶籽多糖得率为30.31%;采用碱性蛋白酶酶法脱蛋白效果最佳,其蛋白质脱除率为74.38%,茶籽多糖保留率为75.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 茶籽多糖 脱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籽粕多糖不同分子修饰产物的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建安 张超 +1 位作者 文焱炳 方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3-148,共6页
为比较不同修饰方法对油茶籽粕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通过硫酸酯化、羧甲基化及乙酰化3种方法对纯化的油茶籽粕多糖(COP)进行分子修饰,以制备具有不同取代度的COP。采用体外实验法,以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 为比较不同修饰方法对油茶籽粕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通过硫酸酯化、羧甲基化及乙酰化3种方法对纯化的油茶籽粕多糖(COP)进行分子修饰,以制备具有不同取代度的COP。采用体外实验法,以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及DPPH自由基(DPPH·)清除率为指标,探究COP及其分子修饰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较低取代度的硫酸酯化修饰能提高COP对·OH、·O_(2)^(-)以及DPPH·的清除能力;高取代度的羧甲基化修饰能提高COP对·OH的清除能力,低取代度的羧甲基化修饰则能提高COP对DPPH·的清除能力;高取代度的乙酰化修饰COP对·OH和DPPH·的清除效果更好;羧甲基化修饰和乙酰化修饰COP均会削弱其对·O_(2)^(-)的清除能力。总之,适度的分子修饰能提高COP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粕 多糖 分子修饰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籽粕多糖羧甲基化、乙酰化修饰及其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建安 张超 +1 位作者 文焱炳 方芳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4-49,共6页
目的:研究羧甲基化油茶籽粕多糖(CM-COP)和乙酰化油茶籽粕多糖(Ac-COP)的修饰工艺,并研究其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取代度为指标,采用氢氧化钠—氯乙酸法和乙酸酐法分别对油茶籽粕多糖(COP)进行羧甲基化和乙酰化修饰。结果:CM-... 目的:研究羧甲基化油茶籽粕多糖(CM-COP)和乙酰化油茶籽粕多糖(Ac-COP)的修饰工艺,并研究其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取代度为指标,采用氢氧化钠—氯乙酸法和乙酸酐法分别对油茶籽粕多糖(COP)进行羧甲基化和乙酰化修饰。结果:CM-COP最佳修饰工艺为氢氧化钠浓度1.5 mol/L,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60℃;Ac-COP最佳修饰工艺为乙酸酐用量3.0 mL,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60℃;COP、CM-COP、Ac-COP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率分别为78.0%,90.3%,92.2%。结论:COP、CM-COP、Ac-COP对透明质酸酶均具抑制作用,且CM-COP和Ac-COP的抑制活性高于COP,说明改性修饰能增加COP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粕 多糖 羧甲基化:乙酰化 透明质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籽饼粕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结构鉴定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玉华 徐云 +1 位作者 张雪茹 金日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167-170,189,共5页
[目的]以油茶籽饼粕为原料,优化油茶籽饼粕多糖提取工艺,并对纯化后的多糖进行结构鉴定。[方法]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以超声时间10、15、20 min;料液比1∶15、1∶20、1∶25;浸提温度50、60、70℃;浸提时间60、90、120 min为影响因素,多... [目的]以油茶籽饼粕为原料,优化油茶籽饼粕多糖提取工艺,并对纯化后的多糖进行结构鉴定。[方法]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以超声时间10、15、20 min;料液比1∶15、1∶20、1∶25;浸提温度50、60、70℃;浸提时间60、90、120 min为影响因素,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粗多糖经脱色,脱蛋白处理后,再经过DEAE-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树脂纯化,并对纯化多糖组分进行紫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超声时间10 min,料液比1∶20,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120 min为最佳工艺条件,此条件下油茶籽饼粕多糖的平均得率16.76%。粗多糖经脱色、脱蛋白、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层析得到纯化组分CCP。紫外光谱表明CCP为较纯的均一多糖组分,高效液相色谱表明CCP的单糖组成为甘露糖和葡萄糖,其物质的量比为:1.91∶1.00。同时还含有少量的鼠李糖。[结论]该工艺优化合理,多糖的结构得到了初步的确证。研究为油茶籽饼粕多糖的后续理化活性分析、结构表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饼粕 多糖 工艺优化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籽粕多糖的硫酸酯化修饰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建安 张超 +1 位作者 文焱炳 方芳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3-136,158,共5页
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将油茶籽粕多糖(COP)修饰成硫酸酯化油茶籽粕多糖(S-COP),以取代度为指标,研究硫酸酯化多糖的最佳工艺,并对比分析COP和S-COP的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氯磺酸与吡啶体积比1∶4、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 h,... 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将油茶籽粕多糖(COP)修饰成硫酸酯化油茶籽粕多糖(S-COP),以取代度为指标,研究硫酸酯化多糖的最佳工艺,并对比分析COP和S-COP的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氯磺酸与吡啶体积比1∶4、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 h,最高取代度为1.235,COP与硫酸基成功形成了稳定的硫酸酯化合物;硫酸酯化修饰可明显改善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COP和S-COP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抑制能力其质量浓度呈正相关,且S-COP的抑制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粕 多糖 硫酸酯化修饰 降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