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冬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翔 刘庆华 +4 位作者 王奎玲 刘庆超 王建萍 唐启和 刘天裕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1078-1080,共3页
采用TTC法测定“长柱耐冬”、“深红皱瓣”、“花团锦簇”、“霜红”4个耐冬山茶品种的花粉活力和寿命,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4个耐冬山茶品种柱头的可授性。结果表明,‘深红皱瓣’花粉活力在开花期间显著优于‘长柱耐冬’、‘花... 采用TTC法测定“长柱耐冬”、“深红皱瓣”、“花团锦簇”、“霜红”4个耐冬山茶品种的花粉活力和寿命,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4个耐冬山茶品种柱头的可授性。结果表明,‘深红皱瓣’花粉活力在开花期间显著优于‘长柱耐冬’、‘花团锦簇’、‘霜红’3个品种,4个品种的花粉寿命最长可达到37d。4个品种的耐冬山茶柱头在开花1~7d内均具可授性。在1~4d可授性较强,不同的耐冬山茶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冬山茶 花粉活力 柱头 可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茶属华东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丕睿 刘永芝 +1 位作者 翟敏 郭忠仁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22-1030,1035,共10页
山茶属华东山茶(Camellia japonica)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从生殖生物学、细胞染色体、遗传多样性、育种方法、繁殖技术、化学成分、园林观赏价值、生态价值、食用、油用及药用价值等方面对华东山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华东山茶未来的... 山茶属华东山茶(Camellia japonica)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从生殖生物学、细胞染色体、遗传多样性、育种方法、繁殖技术、化学成分、园林观赏价值、生态价值、食用、油用及药用价值等方面对华东山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华东山茶未来的育种方向和开发前景进行展望。将现代分子育种与传统育种手段结合运用,同时进一步深入挖掘华东山茶的油用和药用价值并对其合理地开发利用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山茶 遗传多样性 育种 药用 油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冬山茶酵母双杂交文库构建及CjCBF1互作蛋白筛选与分析
3
作者 侯茂洋 杨金霖 +4 位作者 崔灿 陈博 李伟 殷恒福 孙迎坤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67,共8页
低温是影响山茶在我国北方分布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扩大山茶的分布范围,提升北方园林植物的多样性,以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耐冬山茶岛城春早的叶片为材料,通过Gateway重组技术构建酵母文库,获得的初级文库总克隆数为1.44×10^(7)cfu,次... 低温是影响山茶在我国北方分布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扩大山茶的分布范围,提升北方园林植物的多样性,以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耐冬山茶岛城春早的叶片为材料,通过Gateway重组技术构建酵母文库,获得的初级文库总克隆数为1.44×10^(7)cfu,次级文库总克隆数为1.12×10^(7)cfu,重组阳性率为100%,酵母文库滴度为1.00×10^(8) cfu/mL,酵母克隆平均插入片段>1000 bp,符合建库标准。利用双酶切同源重组方式构建诱饵载体pGBKT7-CjCBF1,其在酵母细胞中无毒性及自激活活性。使用质粒共转法进行筛库,获得46个与CjCBF1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功能涉及植物生长发育、开花结实及响应胁迫等多个方面,选取CjRAV1作为候选蛋白。参考耐冬山茶转录组数据库和茶树基因组数据库设计引物,克隆得到CjRAV1基因,该基因CDS全长为1023 bp。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341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37.99 ku,蛋白质等电点9.10,不稳定指数34.74,脂肪指数76.60。选取与CjRAV1同源性较近的物种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其与狭叶油茶、君迁子以及中华猕猴桃亲缘关系较近。为了降低筛库的假阳性概率,构建pGADT7-CjRAV1载体,与pGBKT7-CjCBF1进行点对点验证,证实二者之间存在互作关系,为后续深入研究耐冬山茶低温应答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冬山茶 酵母双杂交 CjCBF1 低温胁迫 蛋白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茶花花香成分鉴定及相关基因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艺荃 林榕燕 +3 位作者 孔兰 方能炎 樊荣辉 钟淮钦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81-2293,I0001,共14页
为了探究山茶花品种香太阳、香妃和赤丹不同花期花瓣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鉴定关键香气成分。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探究山茶花花香生物合成途径及花... 为了探究山茶花品种香太阳、香妃和赤丹不同花期花瓣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鉴定关键香气成分。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探究山茶花花香生物合成途径及花香差异形成相关基因。结果表明,3个山茶花品种的主要花香成分由单萜和苯环型/苯丙素类化合物构成,单萜种类最多,品种间成分和含量有明显差异。共鉴定出16种特征香气成分,其中,芳樟醇为关键香气成分,对山茶花整体香气的表达起主控作用。从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出7个甲羟戊酸(MVA)途径结构基因和8个甲基赤藓醇磷酸(MEP)途径结构基因,其中CaDXS2、CaDXS3为单萜合成关键结构基因。筛选出萜类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CaLIS/NES1和CaLIS/NES2及苯环型/苯丙素类化合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CaPAR和CaSAMT,推测上述基因在花香关键成分芳樟醇、2-苯乙醇和水杨酸甲酯的合成中发挥关键作用。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RNA-seq验证,结果显示二者拟合度较高,因此认为RNA-seq测序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研究结果为山茶花花香形成机理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花 花香 差异表达基因 萜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冬山茶叶结构与耐寒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奎玲 黄鑫 +3 位作者 刘庆超 唐启和 刘庆华 孙玉林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89-192,共4页
对18个耐冬山茶品种的叶结构进行了比较解剖研究,测定了其半致死温度,探讨了叶片结构与耐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叶肉组织中栅栏组织所占的比例越大,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越大,品种耐寒性越强,反之亦然。叶肉组织结构及其比例关系可... 对18个耐冬山茶品种的叶结构进行了比较解剖研究,测定了其半致死温度,探讨了叶片结构与耐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叶肉组织中栅栏组织所占的比例越大,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越大,品种耐寒性越强,反之亦然。叶肉组织结构及其比例关系可作为不同品种抗寒性的形态结构指标。耐冬山茶各品种的半致死温度介于-13.1^-17.6℃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冬山茶 叶结构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冬山茶叶组织结构与品种分类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奎玲 黄鑫 +3 位作者 刘庆华 牟少华 刘庆超 张启翔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1-296,共6页
对14个耐冬山茶品种的叶组织结构进行了比较解剖研究,探讨了叶组织结构与品种分类的关系.结果表明,耐冬山茶叶表皮、气孔、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晶细胞等可以作为品种分类的依据.
关键词 耐冬山茶 叶结构 品种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茶花叶片DNA提取及RAPD反应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析丰 查笑君 +1 位作者 范文杰 马伯军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8-223,共6页
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 L.)是我国特产的名贵花卉之一,由于其品种繁多,在系统分类和品种鉴定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本研究针对山茶花的DNA提取方法和RAPD扩增体系进行了摸索,旨在为山茶花在DNA水平的分类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打下... 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 L.)是我国特产的名贵花卉之一,由于其品种繁多,在系统分类和品种鉴定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本研究针对山茶花的DNA提取方法和RAPD扩增体系进行了摸索,旨在为山茶花在DNA水平的分类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实验采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山茶花叶片DNA,得到的DNA纯度较高,OD260/OD230值为1.90~2.0,OD260/OD280值为1.80~1.83,得率也较高,一般在150~200μg·g-1左右,片段完整性较好,大于20kb,符合分子遗传实验的要求;在山茶花RAPD扩增条件的研究中,发现20μL反应体系中加入100ng DNA、125 μmol·L-1dNTP(each)、1.2μmol·L-1Mg2+、1×Buffer、0.5μmol·L-1引物、1 U Taq酶最为合适,退火温度一般设为37℃左右,扩增产物的电泳条带数多、清晰、明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花 DNA提取 RAPD 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茶花花色苷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永强 杨士花 +2 位作者 高斌 李凌飞 启有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12-314,共3页
山茶花花色苷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色素资源,由于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以山茶花为材料,用1%盐酸/甲醇提取花色苷,探讨了光照、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对山茶花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茶花花色苷对光线、铁离子、铝离子、过... 山茶花花色苷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色素资源,由于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以山茶花为材料,用1%盐酸/甲醇提取花色苷,探讨了光照、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对山茶花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茶花花色苷对光线、铁离子、铝离子、过氧化氢比较敏感,镁离子和钙离子对其稳定性有一定影响,而锌离子和铜离子对其影响不明显。亚硫酸钠、山梨酸钾、柠檬酸、维生素C和蔗糖对山茶花花色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花 花色苷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RAPD分析的微量山茶DNA提取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9
作者 范晶 李仲芳 +1 位作者 高明辉 伏秦超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7-72,共6页
为建立一种满足RAPD-PCR分析的简便且高产率微量山茶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探索了在无液氮条件下,采用简化试验步骤的改良CTAB、SDS和Triton X-100方法分别提取山茶新鲜和干燥叶片DNA,通过光谱扫描和测定DNA在波长230 nm,260 nm和280 nm时... 为建立一种满足RAPD-PCR分析的简便且高产率微量山茶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探索了在无液氮条件下,采用简化试验步骤的改良CTAB、SDS和Triton X-100方法分别提取山茶新鲜和干燥叶片DNA,通过光谱扫描和测定DNA在波长230 nm,260 nm和280 nm时的吸光度,比较不同DNA提取方法、材料保存方法以及材料用量对DNA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叶片比新鲜叶片更适合作为DNA提取材料,改良CTAB法在提取干燥山茶DNA时纯度和产率较理想,其A260/A280值为1.595-1.736,每克叶片可得到230-295μg DNA,高质量DNA经RAPD-PCR扩增可获得清晰扩增条带。100 mg干燥山茶叶片适合获得高纯度和高产率的DNA,增加材料用量可增大DNA总量,但也增加了DNA中杂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提取 RAPD 山茶 改良CTAB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南山夏季主要生态因子动态及川山茶叶片耐热反应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浴 王琨 +3 位作者 张艳丽 杨晓红 鞠学勇 何炜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8-74,共7页
对重庆南山植物园山茶园树体周围的3个主要生态因子(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在8月份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动态观察,从叶部的形态变化系统记录了30个川山茶品种在8月份的热害生态反应特征.结果表明:川山茶大多数品种叶片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热害... 对重庆南山植物园山茶园树体周围的3个主要生态因子(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在8月份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动态观察,从叶部的形态变化系统记录了30个川山茶品种在8月份的热害生态反应特征.结果表明:川山茶大多数品种叶片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热害,上中旬最热,是集中受害的时间,下旬逐渐降温,树体开始恢复,少数品种在下旬才表现出热害;耐热能力较强的品种是"重庆红"、"川玛瑙"、"吊钟茶"、"红六方"、"牡丹茶"、"三学士"和"十八学士",没有发生热害;中等耐热能力的品种是"小红莲"、"怒春红"、"绒团茶"等14个品种;对热中等敏感的是"紫金冠"、"白玉片"、"红海螺"和"七心白";对热敏感的品种是"花洋红"、"花五宝"、"小桃红"、"焦渴鱼血牡丹"和"七心红",没有整株热死的现象.认为川山茶具有较强的耐热性,重庆南山保存川山茶资源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夏季 川山茶 品种 生态因子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山茶品种光合荧光参数日变化对春季低温的响应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建慧 周蕴薇 戴思兰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4,共5页
为了了解山茶在低温下光合作用的机理及其耐寒性,在室外自然低温条件下,测定了抗寒性不同的2个山茶品种("Red Aurora"抗寒性高于"April Pink")光合和荧光参数的日变化,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个山茶品种叶片的... 为了了解山茶在低温下光合作用的机理及其耐寒性,在室外自然低温条件下,测定了抗寒性不同的2个山茶品种("Red Aurora"抗寒性高于"April Pink")光合和荧光参数的日变化,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个山茶品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具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山茶品种Red Aurora光合午休是受非气孔因素的影响,而April Pink光合午休既受气孔限制方面的影响,也受非气孔限制方面的影响;2个山茶品种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2个山茶品种在春季低温下均不同程度地发生光抑制,随着白天温度升高和光照时间的延长,Red Aurora光抑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而April Pink基本没有恢复。2个品种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都表现出"升高-降低-升高"波动的变化趋势,Red Aurora的变化幅度大于April Pink。与抗寒性弱的April Pink相比,Red Aurora具有较强的光能利用能力和避免强光低温伤害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 光合参数 荧光参数 日变化 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冬山茶野生资源保护与利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奎玲 刘庆华 +2 位作者 刘庆超 唐启和 赵振冲 《中国城市林业》 2007年第1期54-56,共3页
对耐冬山茶野生资源状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耐冬山茶的野生分布区仅剩长门岩岛、大管岛和崂山顶三处,共有植株506株,生存环境受到极大破坏。由于近年来的保护,残存野生植株生长状况良好。
关键词 野生资源保护 耐冬山茶 植株生长状况 资源状况 分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花无土盆栽基质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路梅 费春琴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825-2828,共4页
通过对比方法进行茶花(Camellia japonica L)无土盆栽研究,以茶花品种六角大红(C.japonica L.cv.Liujiaodahong)为试验材料,以较为廉价的泥炭、珍珠岩、木屑等为基质,对混合基质理化性质的变化和植株主要生理指标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 通过对比方法进行茶花(Camellia japonica L)无土盆栽研究,以茶花品种六角大红(C.japonica L.cv.Liujiaodahong)为试验材料,以较为廉价的泥炭、珍珠岩、木屑等为基质,对混合基质理化性质的变化和植株主要生理指标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基质(泥炭∶珍珠岩=2∶1)基本满足了无土盆栽茶花的生长需求,而木屑则不适合同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花 无土栽培 混合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长日晒茶花品种的调查筛选 被引量:1
14
作者 过聪 张庆华 +3 位作者 向发云 曾祥国 宋粤君 韩永超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A02期124-128,共5页
2018年夏季,持续40 d的高温晴热导致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保存的茶花品种出现晒伤症状。通过对引进的28个茶花品种共170份露地栽培材料进行栽培表型观测和灾后调查,研究了茶花晒伤程度、晒后30 d恢复程度与植株品种、生长类型、株高、冠幅... 2018年夏季,持续40 d的高温晴热导致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保存的茶花品种出现晒伤症状。通过对引进的28个茶花品种共170份露地栽培材料进行栽培表型观测和灾后调查,研究了茶花晒伤程度、晒后30 d恢复程度与植株品种、生长类型、株高、冠幅、分枝数、分枝角度等性状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茶花晒伤程度与植株冠幅、分枝数和生长类型更相关,与品种较不相关;茶花植株在晒伤后的恢复生长速度与品种密切相关。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说明植株表型性状和晒后恢复程度都是茶花栽培品质评价的主要指标,并以此筛选出8个较耐高温长日晒的茶花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 主成分分析 系统聚类 耐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法提取山茶花红色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蒋益花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1-24,共4页
应用微波技术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和Duncan法检验,确立了山茶花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用1:8(g/mL)的95%乙醇水溶液,微波功率684W,提取时间110s,提取次数3次,提取效率较好。在此条件下色素的提取率为84.7%,产率为2.7%。与溶剂... 应用微波技术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和Duncan法检验,确立了山茶花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用1:8(g/mL)的95%乙醇水溶液,微波功率684W,提取时间110s,提取次数3次,提取效率较好。在此条件下色素的提取率为84.7%,产率为2.7%。与溶剂浸提法相比,微波法提取每次提取时间由常规浸提的2h减小为110s,提取率从81.8%增加到8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提取 山茶花 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对小鼠学习记忆的损伤及山茶花提取物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尹明华 洪森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5-247,共3页
目的:探讨山茶花提取物(ECJ)对缺血性记忆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与炎症和血脑屏障损伤的关系。方法: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银杏叶提取物,EGB,35mg·kg-1,ip)和山茶花提取物治疗组(ECJ,50,15,5mg·kg-1,ip)。... 目的:探讨山茶花提取物(ECJ)对缺血性记忆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与炎症和血脑屏障损伤的关系。方法: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银杏叶提取物,EGB,35mg·kg-1,ip)和山茶花提取物治疗组(ECJ,50,15,5mg·kg-1,ip)。山茶花提取物治疗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分别注射山茶花提取物和银杏叶提取物,连续给药9d。给药后第7d,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重复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第7d用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伊文思蓝(EB)含量;同时测定脑组织的含水量。结果:模型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P<0.01),同时伴随脑内MPO活性上升(P<0.01),脑组织EB及水分量升高(P<0.01)。ECJ预防和治疗给药可提高缺血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使脑组织EB含量下降(P<0.05和P<0.01),脑水分含量减少(P<0.05),血脑屏障损伤程度有所减轻;同时伴随MPO活性下降(P<0.05和P<0.01),炎症反应减弱。结论:ECJ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改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该作用可能与其提高脑组织抗血脑屏障损伤和抗炎症反应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花提取物 脑缺血再灌注 学习记忆 血脑屏障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冬山茶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朱向涛 刘庆华 +3 位作者 王奎玲 刘庆超 刘红 孙学武 《山东林业科技》 2007年第2期30-31,29,共3页
采用LCPro+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耐冬山茶春季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暗呼吸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规律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3月、4月、5月的净光合速率值分别为3.62umolm-2s-1、3.55 umolm-2s-1、3.69 umolm-2s-1,5月&g... 采用LCPro+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耐冬山茶春季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暗呼吸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规律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3月、4月、5月的净光合速率值分别为3.62umolm-2s-1、3.55 umolm-2s-1、3.69 umolm-2s-1,5月>3月>4月,蒸腾速率、暗呼吸速率、气孔导度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4月份>3月份>5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冬山茶 光合特性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诱导下山茶蛋白质的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蕴薇 戴思兰 《经济林研究》 2010年第3期118-121,共4页
为给山茶的抗寒机理的研究提供依据,通过差异蛋白质组学方法,利用2-DE差异显示和质谱分析法,研究了山茶在低温条件下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处理后有6个蛋白消失,分别是247、205、309、305、163、304号蛋白,有3个新出现的蛋白,... 为给山茶的抗寒机理的研究提供依据,通过差异蛋白质组学方法,利用2-DE差异显示和质谱分析法,研究了山茶在低温条件下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处理后有6个蛋白消失,分别是247、205、309、305、163、304号蛋白,有3个新出现的蛋白,分别是180、264、261号蛋白;经质谱鉴定,在低温处理后新出现的蛋白是264号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蛋白、261号推定的RING型锌指蛋白和180号的假想蛋白,消失的蛋白是205和247号2个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前体、163和309号2个假想蛋白、304号未知蛋白和305号未命名蛋白产物。这些蛋白都可能是与山茶抗寒性相关的蛋白网络中的一部分,它们在山茶抗寒性形成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 低温诱导蛋白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纤维素酶法提取茶花多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巩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97-201,共5页
目的:优化纤维素酶提取茶花多糖的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茶花多糖得率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液料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添加量为实验因素,采用响应面法建立数学模型,筛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自由基清除能力... 目的:优化纤维素酶提取茶花多糖的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茶花多糖得率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液料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添加量为实验因素,采用响应面法建立数学模型,筛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自由基清除能力体系评价茶花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通过二次回归模型响应面分析,影响茶花多糖得率的因素按主次顺序排列为: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液料比>酶添加量;确定纤维素酶酶解茶花多糖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5.0 mg/m L、液料比9∶1 m L/g、酶解温度48℃、酶解时间71 min,在此条件下茶花多糖得率为15.28%,模型方程理论预测值为15.91%,两者相对误差小于5%。茶花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和O-2·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0.974、1.342 mg/m L,但与维生素C比较,抗氧化活性较弱。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了茶花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该工艺方便可行,得到的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花 多糖 响应面 酶法提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山茶花黄化病的成因和防治对策 被引量:4
20
作者 皮广洁 杨新敏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1期33-37,共5页
调查和分析表明,重庆市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 L.)黄化病的成因是土壤有机质严重缺乏,土壤过酸、瘦导致土壤和植株缺铁症。植株体内锰含量过多,使Fe^(3+)不能还原为具有生理活性的Fe^(2+),更加剧了植株的黄化。施用有机铁可迅速改变... 调查和分析表明,重庆市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 L.)黄化病的成因是土壤有机质严重缺乏,土壤过酸、瘦导致土壤和植株缺铁症。植株体内锰含量过多,使Fe^(3+)不能还原为具有生理活性的Fe^(2+),更加剧了植株的黄化。施用有机铁可迅速改变山茶花黄叶的急性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花 黄花病 成因 防治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