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冬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翔 刘庆华 +4 位作者 王奎玲 刘庆超 王建萍 唐启和 刘天裕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1078-1080,共3页
采用TTC法测定“长柱耐冬”、“深红皱瓣”、“花团锦簇”、“霜红”4个耐冬山茶品种的花粉活力和寿命,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4个耐冬山茶品种柱头的可授性。结果表明,‘深红皱瓣’花粉活力在开花期间显著优于‘长柱耐冬’、‘花... 采用TTC法测定“长柱耐冬”、“深红皱瓣”、“花团锦簇”、“霜红”4个耐冬山茶品种的花粉活力和寿命,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4个耐冬山茶品种柱头的可授性。结果表明,‘深红皱瓣’花粉活力在开花期间显著优于‘长柱耐冬’、‘花团锦簇’、‘霜红’3个品种,4个品种的花粉寿命最长可达到37d。4个品种的耐冬山茶柱头在开花1~7d内均具可授性。在1~4d可授性较强,不同的耐冬山茶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冬山茶 花粉活力 柱头 可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冬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花粉活力测定及人工授粉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成利 刘庆华 +3 位作者 王奎玲 刘庆超 张永帅 闫伟强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70-72,75,共4页
通过天然授粉、人工杂交授粉、不去雄套袋及去雄不套袋4种方法对耐冬山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的结实膨大率最高,人工授粉次之,不去雄套袋的结实膨大率最低为0。综合试验结果,可见耐冬山茶是以异花授粉为主的,并且人工授... 通过天然授粉、人工杂交授粉、不去雄套袋及去雄不套袋4种方法对耐冬山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的结实膨大率最高,人工授粉次之,不去雄套袋的结实膨大率最低为0。综合试验结果,可见耐冬山茶是以异花授粉为主的,并且人工授粉结实膨大率并不高的植物。耐冬山茶的花粉生活力从35.71%~90.29%不等,不同耐冬山茶品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冬山茶 去雄 授粉 杂交 花粉生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茶属华东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丕睿 刘永芝 +1 位作者 翟敏 郭忠仁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22-1030,1035,共10页
山茶属华东山茶(Camellia japonica)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从生殖生物学、细胞染色体、遗传多样性、育种方法、繁殖技术、化学成分、园林观赏价值、生态价值、食用、油用及药用价值等方面对华东山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华东山茶未来的... 山茶属华东山茶(Camellia japonica)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从生殖生物学、细胞染色体、遗传多样性、育种方法、繁殖技术、化学成分、园林观赏价值、生态价值、食用、油用及药用价值等方面对华东山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华东山茶未来的育种方向和开发前景进行展望。将现代分子育种与传统育种手段结合运用,同时进一步深入挖掘华东山茶的油用和药用价值并对其合理地开发利用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山茶 遗传多样性 育种 药用 油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玫(Camellia japonica)作为扦插砧木的评价
4
作者 韩文炎 《中国茶叶》 2004年第3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茶玫 camellia japonica 扦插砧木 品种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冬山茶酵母双杂交文库构建及CjCBF1互作蛋白筛选与分析
5
作者 侯茂洋 杨金霖 +4 位作者 崔灿 陈博 李伟 殷恒福 孙迎坤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67,共8页
低温是影响山茶在我国北方分布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扩大山茶的分布范围,提升北方园林植物的多样性,以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耐冬山茶岛城春早的叶片为材料,通过Gateway重组技术构建酵母文库,获得的初级文库总克隆数为1.44×10^(7)cfu,次... 低温是影响山茶在我国北方分布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扩大山茶的分布范围,提升北方园林植物的多样性,以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耐冬山茶岛城春早的叶片为材料,通过Gateway重组技术构建酵母文库,获得的初级文库总克隆数为1.44×10^(7)cfu,次级文库总克隆数为1.12×10^(7)cfu,重组阳性率为100%,酵母文库滴度为1.00×10^(8) cfu/mL,酵母克隆平均插入片段>1000 bp,符合建库标准。利用双酶切同源重组方式构建诱饵载体pGBKT7-CjCBF1,其在酵母细胞中无毒性及自激活活性。使用质粒共转法进行筛库,获得46个与CjCBF1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功能涉及植物生长发育、开花结实及响应胁迫等多个方面,选取CjRAV1作为候选蛋白。参考耐冬山茶转录组数据库和茶树基因组数据库设计引物,克隆得到CjRAV1基因,该基因CDS全长为1023 bp。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341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37.99 ku,蛋白质等电点9.10,不稳定指数34.74,脂肪指数76.60。选取与CjRAV1同源性较近的物种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其与狭叶油茶、君迁子以及中华猕猴桃亲缘关系较近。为了降低筛库的假阳性概率,构建pGADT7-CjRAV1载体,与pGBKT7-CjCBF1进行点对点验证,证实二者之间存在互作关系,为后续深入研究耐冬山茶低温应答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冬山茶 酵母双杂交 CjCBF1 低温胁迫 蛋白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茶WRKY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在花色形成中的表达分析
6
作者 宋志欣 范梦龙 +2 位作者 姜泓 张莹 李辛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8-196,共9页
【目的】WRKY基因家族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山茶是重要的观赏植物,花色丰富,鉴定分析山茶WRKY基因家族成员并探讨其在不同颜色山茶花瓣中的表达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山茶全基因组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山茶W... 【目的】WRKY基因家族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山茶是重要的观赏植物,花色丰富,鉴定分析山茶WRKY基因家族成员并探讨其在不同颜色山茶花瓣中的表达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山茶全基因组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山茶WRKY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分析,并基于山茶花色相关转录组数据,分析CjWRKYs在不同颜色山茶花瓣中的表达模式。【结果】在山茶全基因组中鉴定出94个WRKY基因家族成员,命名为CjWRKY1~CjWRKY94;系统发育树将其分为Ⅰ、Ⅱ和Ⅲ 3组,Ⅱ组又分为Ⅱ-a、Ⅱ-b、Ⅱ-c、Ⅱ-d和Ⅱ-e5个亚群;Ⅰ组成员含有2个WRKY结构域,Ⅱ组和Ⅲ组成员仅含有1个WRKY结构域;共鉴定出10个保守基序和5个保守结构域,同一亚群内CjWRKYs成员具有相似的保守基序、保守结构域和基因结构;CjWRKYs启动子区域含有光响应、胁迫、激素响应等38种作用元件,包括调控类黄酮生物合成的MYB结合位点;94个CjWRKYs不均匀分布于15条染色体上,存在13对基因串联重复事件;共线性分析表明,94个CjWRKYs基因中存在72个片段复制事件,片段复制基因Ka/Ks值均小于1;与拟南芥WRKY基因家族存在116个共线基因对;CjWRKYs在不同山茶花色中的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87个CjWRKYs呈现表达差异,其中32个CjWRKYs随山茶花瓣颜色加深显著上调表达,6个CjWRKYs下调表达,推测这些CjWRKYs在山茶花青苷合成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推测CjWRKY48、CjWRKY53和CjWRKY66通过与MYB转录因子互作正向调控花青苷合成,进而影响山茶花色。【结论】在山茶全基因组中鉴定出94个CjWRKYs基因,大多数CjWRKYs参与山茶花青苷合成,在山茶花色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 WRKY基因家族 花色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山茶叶片内生细菌的分离及生物学性质研究
7
作者 肖扬 王贺 +6 位作者 王欣玥 陈帅 李维波 段如意 谢晓玲 符常笑 叶文雨 《青海农林科技》 2025年第2期71-76,共6页
本试验从山茶中筛选出一株具有解硅酸盐和有机磷能力的内生细菌,命名为XJX-3,并对其进行了形态学、16S rRNA分子鉴定、菌株生理生化性质研究,还探究了菌株对生菜营养品质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菌株XJX-3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具有... 本试验从山茶中筛选出一株具有解硅酸盐和有机磷能力的内生细菌,命名为XJX-3,并对其进行了形态学、16S rRNA分子鉴定、菌株生理生化性质研究,还探究了菌株对生菜营养品质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菌株XJX-3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具有淀粉水解、产接触酶、固氮等多种性能。生菜营养品质及叶绿素含量检测结果表明,菌液XJX-3灌根对生菜的维生素C、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总量较对照均有所提高。本试验可为山茶的合理种植以及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农业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 内生细菌 生理生化性质 解淀粉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茶CjRAV1调控开花延迟的功能研究
8
作者 郭涛 艾丽皎 +2 位作者 邹世慧 周玲 李学梅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8-217,共10页
【目的】探究山茶Related to ABI3 and VP1(CjRAV1)基因在开花调控中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为四季山茶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模式分析、转基因技术和DAP-seq等多种实验手段,系统研究CjRAV1的功能... 【目的】探究山茶Related to ABI3 and VP1(CjRAV1)基因在开花调控中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为四季山茶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模式分析、转基因技术和DAP-seq等多种实验手段,系统研究CjRAV1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CjRAV1的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及其系统进化关系。利用RT-qPCR技术分析CjRAV1在外源激素诱导下、不同组织以及花苞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构建CjRAV1过表达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观察其表型变化,尤其是开花时间的改变。最后,采用DAP-seq技术筛选CjRAV1下游潜在的DNA结合位点及其调控基因,揭示CjRAV1的分子调控网络。【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jRAV1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101 bp,共编码366个氨基酸,具有AP2和B3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山茶CjRAV1蛋白与茶树CsRAV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表明两者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亚细胞定位分析证实,CjRAV1转录因子定位于细胞核,提示其可能在转录调控中发挥直接作用。表达模式分析显示,CjRAV1在山茶叶中表达量最高;在花苞成熟过程中,CjRAV1的表达量总体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CjRAV1的过表达转基因拟南芥表现出晚花的表型。通过DAP-seq筛选出潜在的下游调控基因CjERF。【结论】CjRAV1过表达导致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表现出晚花的表型,且这一功能可能与潜在的调控基因CjERF协作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 RAV转录因子 基因功能 花期调控 转基因 DAP-seq 晚花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茶花花香成分鉴定及相关基因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艺荃 林榕燕 +3 位作者 孔兰 方能炎 樊荣辉 钟淮钦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81-2293,I0001,共14页
为了探究山茶花品种香太阳、香妃和赤丹不同花期花瓣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鉴定关键香气成分。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探究山茶花花香生物合成途径及花... 为了探究山茶花品种香太阳、香妃和赤丹不同花期花瓣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鉴定关键香气成分。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探究山茶花花香生物合成途径及花香差异形成相关基因。结果表明,3个山茶花品种的主要花香成分由单萜和苯环型/苯丙素类化合物构成,单萜种类最多,品种间成分和含量有明显差异。共鉴定出16种特征香气成分,其中,芳樟醇为关键香气成分,对山茶花整体香气的表达起主控作用。从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出7个甲羟戊酸(MVA)途径结构基因和8个甲基赤藓醇磷酸(MEP)途径结构基因,其中CaDXS2、CaDXS3为单萜合成关键结构基因。筛选出萜类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CaLIS/NES1和CaLIS/NES2及苯环型/苯丙素类化合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CaPAR和CaSAMT,推测上述基因在花香关键成分芳樟醇、2-苯乙醇和水杨酸甲酯的合成中发挥关键作用。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RNA-seq验证,结果显示二者拟合度较高,因此认为RNA-seq测序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研究结果为山茶花花香形成机理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花 花香 差异表达基因 萜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梵净山山茶属2种植物根系真菌群落结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龙 余波 刘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102,共7页
为研究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山茶属(Camellia)植物根系真菌群落结构特征,以梵净山常绿阔叶林中山茶属2种常见植物山茶(Camellia japonica)和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系真菌群落组... 为研究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山茶属(Camellia)植物根系真菌群落结构特征,以梵净山常绿阔叶林中山茶属2种常见植物山茶(Camellia japonica)和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系真菌群落组成,并探讨根系真菌群落与宿主植物种类、土壤性质、细根性状和叶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山茶属植物根系真菌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优势门,球囊霉科(Glomeraceae)为优势科。山茶根系真菌显著差异类群为糙孢孔目(Trechisporales)和刺盾炱科(Chaetothyriaceae),油茶根系真菌显著差异类群为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丝孢酵母目(Trichosporonales)、毛壳菌科(Chaetomiaceae)和丝孢酵母科(Trichosporonaceae)。油茶根系真菌丰富度显著高于山茶,根系真菌群落组成在山茶和油茶间存在显著差异,且油茶根系真菌群落相似性显著高于山茶。根生物量、比叶面积和宿主植物种类是影响根系真菌群落的显著因子,且根生物量和比叶面积与根系真菌群落呈显著正相关。宿主植物种类对根系真菌群落变异的贡献率最高,其次是叶性状,细根性状和土壤性质的贡献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 油茶 根系真菌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茶各部位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提取物成分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熊诗蓓 邓闯 +1 位作者 范益飞 杨灵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68-179,共12页
目的:优化山茶花瓣、叶和花蕊三部位的黄酮提取量,比较抗氧化活性并分析其化学成分。方法:以总黄酮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酶解法黄酮提取工艺。采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和还原力实验评价优化... 目的:优化山茶花瓣、叶和花蕊三部位的黄酮提取量,比较抗氧化活性并分析其化学成分。方法:以总黄酮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酶解法黄酮提取工艺。采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和还原力实验评价优化后总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MS)分析各部位的化学成分。结果:在最优提取工艺下,山茶各部位总黄酮提取量依次为叶(63.14 RE mg/g)>花蕊(58.77 RE mg/g)>花瓣(20.26 RE mg/g)。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花瓣、叶、花蕊中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7.28、2.51、1.15 mg/mL,清除ABTS+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2.85、0.95、0.59 mg/mL,还原力分别为63.25、214.11、475.90 Trolox mg/g,其抗氧化强弱顺序为:花蕊>叶>花瓣。通过UPLC-QTOF-MS/MS从花瓣、叶、花蕊三部位共鉴定出29种化合物,且B型原花青素二聚体、表儿茶素、槲皮素-3-O-半乳糖苷等黄酮单体化合物在三个部位中的分布规律与总黄酮提取量一致。结论:超声波辅助酶法能够有效提高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量,且山茶的叶和花蕊部位具有较高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 不同部位 黄酮类化合物 超声波辅助酶法 抗氧化活性 UPLC-QTOF-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中地区不同山茶品种抗寒性评价——以信阳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晓 彭爽 +3 位作者 段晓慧 闫世贤 关追追 马天晓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6期65-72,共8页
为筛选出抗寒性较强的山茶Camellia japonica品种,提高栽培效率,选取信阳地区6个山茶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为‘龙火珠’C.japonica′Long-huo-zhu′、‘贝拉玫瑰’C.japonica′Bei-la-mei-gui′、‘赤丹’C.japonica′Chi-dan′、‘耐冬... 为筛选出抗寒性较强的山茶Camellia japonica品种,提高栽培效率,选取信阳地区6个山茶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为‘龙火珠’C.japonica′Long-huo-zhu′、‘贝拉玫瑰’C.japonica′Bei-la-mei-gui′、‘赤丹’C.japonica′Chi-dan′、‘耐冬’C.japonica′Nai-dong′、‘七星球’C.japonica′Qi-xingqiu′以及‘帕克斯’C.japonica′Pa-ke-si′,在3个温度下(-3、0、3℃)进行采样,测定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对山茶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0℃和3℃条件相比,低温(-3℃)显著提高了‘龙火珠’‘贝拉玫瑰’和‘七星球’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显著增加了‘七星球’和‘帕克斯’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了‘龙火珠’‘贝拉玫瑰’和‘耐冬’的MDA含量(P<0.05)。主成分分析显示,山茶不同品种的耐寒性主要由保护酶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共同作用决定。利用隶属函数法对6个山茶品种进行综合分析得到耐寒性强弱顺序依次为‘贝拉玫瑰’>‘龙火珠’>‘赤丹’>‘七星球’>‘耐冬’>‘帕克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 抗寒性 隶属函数法 生理指标 低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茶花SEPALLATA(SEP)家族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13
作者 赖恭梯 潘若 +4 位作者 贺丽媛 林俊璇 郭奥琳 车建美 赖呈纯 《福建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28-36,共9页
花型特征是山茶花重要的观赏性状之一,为了揭示山茶花SEP基因结构特征及其与山茶花重瓣花型的关系,采用同源克隆结合RACE方法进行山茶花SEP基因克隆,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EP基因在不同花型山茶花品种中的... 花型特征是山茶花重要的观赏性状之一,为了揭示山茶花SEP基因结构特征及其与山茶花重瓣花型的关系,采用同源克隆结合RACE方法进行山茶花SEP基因克隆,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EP基因在不同花型山茶花品种中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从山茶花胭脂牡丹中克隆得到3个SEP基因CjSEP1a(1235 bp)、CjSEP3(967 bp)、CjSEP4a(1725 bp),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OP172861、OP172863、OP172864,分别编码249、185和243个氨基酸。山茶花3个SEP基因的编码蛋白均呈不稳定、亲水、细胞核定位特征,具有MADS-box和K-box保守结构域,与同属物种茶树的SEP蛋白具有高度同源性。qPCR分析表明,完全重瓣型品种胭脂牡丹3个SEP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次为半重瓣品种和单瓣型品种,3个特异重瓣花型品种的SEP表达量总体较低,因此,随着花型规则重瓣程度的加深,SEP基因的表达量呈上调表达。CjSEP基因与山茶花规则重瓣性状存在紧密关联性,不同CjSEP成员具有协同表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花 重瓣 E类基因 SEPALLATA(SEP) RACE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质和生长调节剂对山茶扦插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权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6期45-48,共4页
为探讨不同基质和生长调节剂对山茶扦插生根的作用,本试验以山茶品种‘金盘荔枝’嫩枝为插穗,分别研究3种不同基质类型(河沙、珍珠岩以及园土+河沙)和3种生长调节剂处理(NAA、IBA和ABT-1号)对山茶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园土+河沙作... 为探讨不同基质和生长调节剂对山茶扦插生根的作用,本试验以山茶品种‘金盘荔枝’嫩枝为插穗,分别研究3种不同基质类型(河沙、珍珠岩以及园土+河沙)和3种生长调节剂处理(NAA、IBA和ABT-1号)对山茶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园土+河沙作为基质的山茶扦插生根率最高,珍珠岩作为基质的山茶扦插生根率最低;3种基质下的山茶插穗生根指数和根系生物量干质量均表现为园土+河沙>河沙>珍珠岩。3种生长调节剂处理下,IBA处理下不定根数量最多,NAA处理下不定根数量最少,IBA处理下插穗的平均根长最长,ABT-1号处理下插穗的最长根长最长,各处理对山茶扦插的生根指数和根系生物量干质量表现一致,均为ABT-1号>IBA>NAA>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 插穗生根 基质 生长调节剂 嫩枝扦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山茶品种的耐晒性研究
15
作者 李鑫 田学义 +3 位作者 赵鸿杰 殷爱华 王冰清 万利鑫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140-144,共5页
为筛选出耐晒性较强的山茶花品种,以烈香、六角大红、克瑞墨、金花茶、五色赤丹、迪斯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全光照、遮阴率50%、遮阴率70%、遮阴率90%)对植物形态指标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生长特性、叶绿素... 为筛选出耐晒性较强的山茶花品种,以烈香、六角大红、克瑞墨、金花茶、五色赤丹、迪斯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全光照、遮阴率50%、遮阴率70%、遮阴率90%)对植物形态指标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生长特性、叶绿素含量、生物量积累等方面来看,全光照条件下品种迪斯、克瑞墨的生长表现最好,不同程度的遮阴处理均影响各品种的生长。最终筛选出品种迪斯、克瑞墨作为耐晒性较强的山茶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 光照强度 耐晒性 遮阴处理 生长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冬山茶叶结构与耐寒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王奎玲 黄鑫 +3 位作者 刘庆超 唐启和 刘庆华 孙玉林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89-192,共4页
对18个耐冬山茶品种的叶结构进行了比较解剖研究,测定了其半致死温度,探讨了叶片结构与耐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叶肉组织中栅栏组织所占的比例越大,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越大,品种耐寒性越强,反之亦然。叶肉组织结构及其比例关系可... 对18个耐冬山茶品种的叶结构进行了比较解剖研究,测定了其半致死温度,探讨了叶片结构与耐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叶肉组织中栅栏组织所占的比例越大,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越大,品种耐寒性越强,反之亦然。叶肉组织结构及其比例关系可作为不同品种抗寒性的形态结构指标。耐冬山茶各品种的半致死温度介于-13.1^-17.6℃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冬山茶 叶结构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冬山茶叶组织结构与品种分类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奎玲 黄鑫 +3 位作者 刘庆华 牟少华 刘庆超 张启翔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1-296,共6页
对14个耐冬山茶品种的叶组织结构进行了比较解剖研究,探讨了叶组织结构与品种分类的关系.结果表明,耐冬山茶叶表皮、气孔、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晶细胞等可以作为品种分类的依据.
关键词 耐冬山茶 叶结构 品种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荫对茶花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9
18
作者 翟玫瑰 李纪元 +2 位作者 徐迎春 李辛雷 李玉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3-537,共5页
通过遮荫处理,研究不同透光率(100%、48.5%、22.4%)对茶花品种‘大海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8月份,随着透光率的降低,茶花株高增长量呈上升趋势,但对地径的影响不大;而继续遮荫则会抑制茶花幼苗的生长。夏季高温时... 通过遮荫处理,研究不同透光率(100%、48.5%、22.4%)对茶花品种‘大海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8月份,随着透光率的降低,茶花株高增长量呈上升趋势,但对地径的影响不大;而继续遮荫则会抑制茶花幼苗的生长。夏季高温时期(7月10日)透光率为48.5%时,茶花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细胞内CO2浓度最高;透光率为22.4%处理下严重影响气孔导度和细胞内CO2浓度,因此光合速率也明显下降;3种处理的蒸腾速率差异不显著。长期遮荫处理后,随着透光率的降低,‘大海伦’叶片含水量上升,比叶质量显著下降;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浓绿,但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因此,在夏季高温时期,透光率为48.5%的遮荫处理有利于茶花生长及光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花 遮荫处理 生长 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冬山茶花粉储藏条件及其活力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2
19
作者 贾文庆 王少平 +1 位作者 范正琪 李纪元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74-379,共6页
以山东青岛耐冬山茶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离体培养基法研究了花粉的萌发特性,并探讨了不同贮藏温度与贮藏时间对花粉萌发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耐冬山茶花粉萌发的最适宜培养... 以山东青岛耐冬山茶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离体培养基法研究了花粉的萌发特性,并探讨了不同贮藏温度与贮藏时间对花粉萌发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耐冬山茶花粉萌发的最适宜培养基为:150 g·L-1蔗糖+0.05 g·L-1硼酸+100 mg·L-1GA3+900 g·L-1Ca(NO3)2;花粉最佳贮藏温度为-80℃;-80℃贮藏360 d后,花粉萌发率仍达到原来的58.19%,3种保护酶活性较高,花粉抗氧化、衰老能力较强;贮藏过程中,3种保护酶活性出现最高峰值前后花粉萌发率出现大幅度下降;不同贮藏温度下,3种保护酶的作用不同,室温下POD、CAT为敏感性保护酶,4℃下SOD为敏感性保护酶,-20℃、-80℃下CAT为敏感性保护酶;3种保护酶活性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依次为:SOD>POD>C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冬山茶 花粉 萌发 贮藏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物酶(POD) 过氧化氢酶(C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茶花叶片DNA提取及RAPD反应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陈析丰 查笑君 +1 位作者 范文杰 马伯军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8-223,共6页
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 L.)是我国特产的名贵花卉之一,由于其品种繁多,在系统分类和品种鉴定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本研究针对山茶花的DNA提取方法和RAPD扩增体系进行了摸索,旨在为山茶花在DNA水平的分类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打下... 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 L.)是我国特产的名贵花卉之一,由于其品种繁多,在系统分类和品种鉴定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本研究针对山茶花的DNA提取方法和RAPD扩增体系进行了摸索,旨在为山茶花在DNA水平的分类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实验采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山茶花叶片DNA,得到的DNA纯度较高,OD260/OD230值为1.90~2.0,OD260/OD280值为1.80~1.83,得率也较高,一般在150~200μg·g-1左右,片段完整性较好,大于20kb,符合分子遗传实验的要求;在山茶花RAPD扩增条件的研究中,发现20μL反应体系中加入100ng DNA、125 μmol·L-1dNTP(each)、1.2μmol·L-1Mg2+、1×Buffer、0.5μmol·L-1引物、1 U Taq酶最为合适,退火温度一般设为37℃左右,扩增产物的电泳条带数多、清晰、明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花 DNA提取 RAPD 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