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花茶多糖单一成分的化学结构特征解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林华娟 田晓春 +2 位作者 秦小明 路垚 杨基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1-146,共6页
目的:对金花茶粗多糖经过离子交换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法得到分子质量为4.15×106u的多糖单一成分(TPS3-1)的化学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旨为金花茶多糖的构效关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构成糖分析、红外光谱(IR)分析、核磁共振(NMR)分... 目的:对金花茶粗多糖经过离子交换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法得到分子质量为4.15×106u的多糖单一成分(TPS3-1)的化学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旨为金花茶多糖的构效关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构成糖分析、红外光谱(IR)分析、核磁共振(NMR)分析以及阶梯式部分酸水解分析等手段对其毛发区域的化学结构特征进行解析。结果:构成糖分析结果显示,TPS3-1中中性糖约为半乳糖醛酸的2倍,其中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与葡萄糖质量比为1:4.2:3.0:0.4,另外,62.58%的半乳糖醛酸残基以甲酯化形式存在。阶梯式部分酸水解分析结果显示,约有73%的中性糖降解至0.01mol/L三氟乙酸溶液中,推测该分子片段主要由葡萄聚糖支链、阿拉伯聚糖支链和半乳聚糖支链组成。约5%的中性糖降解于0.05mol/L三氟乙酸溶液中,推测该分子片段主要由葡萄糖或半乳糖与阿拉伯糖交替连接的寡糖支链组成。约13%的中性糖降解于0.5mol/L三氟乙酸溶液中,该分子片段主要由半乳糖和阿拉伯糖交替连接的寡糖支链以及零散分散于聚半乳糖醛酸链上的阿拉伯糖残基组成。结论:TPS3-1由高度酯化的半乳糖醛酸平滑区域和3类不同化学结构特征的毛发区域片段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多糖 果胶 化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沉淀法提取金花茶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谢爱泽 邹登峰 +2 位作者 章艳 陈艺 叶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5268-15269,共2页
[目的]确定丙酮沉淀法提取花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金花茶为研究对象,以水为溶剂,在一定的条件下提取金花茶多糖,提取液用丙酮进行沉淀,选取沉淀剂用量、沉淀时间和离心时间3个因素做单因... [目的]确定丙酮沉淀法提取花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金花茶为研究对象,以水为溶剂,在一定的条件下提取金花茶多糖,提取液用丙酮进行沉淀,选取沉淀剂用量、沉淀时间和离心时间3个因素做单因素试验,然后以离心时间、丙酮加入量、沉淀时间作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来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丙酮沉淀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离心时间为15 min,丙酮加入量为20 ml、沉淀时间为12 h,在此条件下的所得粗茶多糖含量量为0.003 7 g。[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 多糖 丙酮沉淀法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叶多糖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和含量测定 被引量:20
3
作者 许子竞 廖敏富 +2 位作者 陈海燕 江燕 林翠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58,共6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金花茶叶多糖(PCCT),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PCCT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以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使用苯酚-硫酸法测定PCCT含量。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水料比46:1(mL/g)、温度87℃、提取时间5...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金花茶叶多糖(PCCT),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PCCT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以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使用苯酚-硫酸法测定PCCT含量。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水料比46:1(mL/g)、温度87℃、提取时间54min、共提3次,测得PCCT的提取率4.39%,鲜叶PCCT含量66.8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叶多糖 提取 响应面分析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金花茶茶花粉体物理特性 被引量:25
4
作者 黄梅华 吴儒华 +7 位作者 何全光 杨泉光 潘鸿 张娥珍 黄瑞斌 杨海娟 张洪 潘子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6-82,共7页
研究3种不同粒径范围金花茶茶花粉体的流动性、溶解性、功能成分皂苷溶出量等物理特性,并结合激光粒度分布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直观分析。结果表明:普通粉(平均直径133.90μm)、超微粉(平均直径15.76μm)、纳米粉(平均直径201.50 nm... 研究3种不同粒径范围金花茶茶花粉体的流动性、溶解性、功能成分皂苷溶出量等物理特性,并结合激光粒度分布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直观分析。结果表明:普通粉(平均直径133.90μm)、超微粉(平均直径15.76μm)、纳米粉(平均直径201.50 nm)的粒径依次减小,细胞破碎程度、不规则度依次增加,差异显著;随粒径减小,粉体的流动性、松密度、润湿性、膨胀力先减小后增加,以普通粉最高;持水力普通粉最高,超微粉次之;水溶性、皂苷溶出量呈现先增大后略微减小的趋势。说明不同粒径金花茶茶花粉体特性各不相同,综合比较下,超微粉具有较高的溶解率、皂苷溶出量,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生物利用度高,加工方便,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粉体 粒径 物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外分光光度法的金花茶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5
5
作者 朱华 唐桂兴 +2 位作者 张可锋 邹登峰 杜正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559-4559,4561,共2页
[目的]建立金花茶材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材中总黄酮含量。[结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时,在0.00864~0.06912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100.4%,RSD=0.0180。... [目的]建立金花茶材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材中总黄酮含量。[结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时,在0.00864~0.06912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100.4%,RSD=0.0180。[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金花茶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叶 总黄酮 含量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叶水提物的降脂功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68
6
作者 宁恩创 秦小明 杨宏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50-352,共3页
用高脂饲料喂养Wistar大鼠15d,造成大鼠高血脂症模型,然后分别灌胃(ig)给予金花茶叶水提物每天0.8,0.4,0.2g/kg,以临床降血脂药物洛伐他汀(0.01g/kg)为阳性对照.灌胃实验第43天后取血清测定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 用高脂饲料喂养Wistar大鼠15d,造成大鼠高血脂症模型,然后分别灌胃(ig)给予金花茶叶水提物每天0.8,0.4,0.2g/kg,以临床降血脂药物洛伐他汀(0.01g/kg)为阳性对照.灌胃实验第43天后取血清测定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金花茶叶水提物高、中剂量组均能降低高血脂症模型大鼠血清中TC、TG和LDL-C含量,效果与阳性对照药洛伐他汀相当,与高脂对照组比较,经t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高剂量组和洛伐他汀还能升高高血脂症模型大鼠血清中HDL-C含量.表明金花茶叶水提物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高血脂症模型大鼠 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叶中叶绿素的提取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邹登峰 谢爱泽 +3 位作者 刘笑浦 陈艺 章艳 叶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2095-12097,共3页
[目的]研究金花茶叶中叶绿素的提取方法及温度、pH、光照等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考察了提取溶剂种类、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金花茶叶叶绿素提取的影响。此外,从光照时间、温度和pH三个方... [目的]研究金花茶叶中叶绿素的提取方法及温度、pH、光照等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考察了提取溶剂种类、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金花茶叶叶绿素提取的影响。此外,从光照时间、温度和pH三个方面来研究叶绿素稳定性。[结果]金花茶叶叶绿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剂为95%乙醇和丙酮的混合液(V/,V 1∶1),提取温度为50℃,料液比为1∶50,提取时间为3.0 h。影响金花茶叶叶绿素提取效率的主次因素顺序是,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而以超声波辅助提取更有优势。叶绿素在高温、强酸、强碱和光照下很不稳定。[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高效,可用于金花茶中叶绿素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 叶绿素 提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速溶茶的研制 被引量:11
8
作者 韦璐 宁恩创 +3 位作者 刘志新 杨继柱 唐妮 陈智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8-240,共3页
以金花茶鲜叶为原料,经过浸提、浓缩得浓缩液,配以适量辅料调配后经喷雾干燥生产金花茶速溶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金花茶速溶茶的最佳配方为:金花茶浓缩液添加量为10%,β-环状糊精添加量为0.4%,麦芽糖醇添加量为4.5%,海藻糖添加量为3.0%... 以金花茶鲜叶为原料,经过浸提、浓缩得浓缩液,配以适量辅料调配后经喷雾干燥生产金花茶速溶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金花茶速溶茶的最佳配方为:金花茶浓缩液添加量为10%,β-环状糊精添加量为0.4%,麦芽糖醇添加量为4.5%,海藻糖添加量为3.0%(均为质量体积比)。所得的产品呈浅黄棕色,颗粒细腻均匀,溶解速度快,具有金花茶独特的香气和滋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速溶茶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金花茶学名的订正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宏达 叶创兴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3期63-65,共3页
通过检查Camellia nitidissima Chi和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的命名模式,发现它们是完全一致的。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是不合法的异名,小果金花茶也就自然地被转移到Camellia nitidissima var.mic... 通过检查Camellia nitidissima Chi和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的命名模式,发现它们是完全一致的。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是不合法的异名,小果金花茶也就自然地被转移到Camellia nitidissima var.microcarpa Chang et Ye(C.chrysantha var.microcarpa Mo et Huang;C.microcarpa Mo et Hua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山茶属 植物 学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多糖的凝集反应特性初探 被引量:3
10
作者 路垚 林华娟 +1 位作者 秦小明 杨基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91,共4页
采用比色法分析比较了金花茶多糖与蓖麻凝集素、伴刀豆凝集素等凝集素的凝集反应特性。结果显示,不同凝集素均能与金花茶多糖发生凝集反应,但凝集反应程度有明显差异。特异结合糖残基为半乳糖的蓖麻凝集素与金花茶多糖的凝集反应效果最... 采用比色法分析比较了金花茶多糖与蓖麻凝集素、伴刀豆凝集素等凝集素的凝集反应特性。结果显示,不同凝集素均能与金花茶多糖发生凝集反应,但凝集反应程度有明显差异。特异结合糖残基为半乳糖的蓖麻凝集素与金花茶多糖的凝集反应效果最显著,而特异结合糖残基同样为半乳糖或其衍生物的海红豆凝集素、欧卫矛凝集素、怀槐凝集素和花生凝集素的凝集反应程度则比较弱。当金花茶多糖浓度上升至6.59 mg/mL时,蓖麻凝集素的凝集反应是其他凝集素的6~10倍。另一方面,特异结合糖残基为甘露糖的伴刀豆凝集素与金花茶多糖虽然有类似的凝集反应特征,但是其凝集反应程度明显弱于蓖麻凝集素。从以上结果推测,凝集素的分子形态对金花茶多糖的凝集反应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多糖 凝集素 凝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P-HPLC法的金花茶叶中槲皮素含量测定 被引量:5
11
作者 邹登峰 高雅 张可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0期14691-14692,共2页
[目的]建立金花茶叶中槲皮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药材中槲皮素含量。[结果]在3.0~16.7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8.27%,RSD=1.18%。[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金花茶药材的质... [目的]建立金花茶叶中槲皮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药材中槲皮素含量。[结果]在3.0~16.7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8.27%,RSD=1.18%。[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金花茶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槲皮素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微波辅助提取金花茶花多糖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茜 许子竞 胡旭飞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45,共6页
为优化金花茶花中水溶性多糖微波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了金花茶花多糖(CCFP)微波提取的二次响应曲面方程.试验的三因素(温度、时间和液料比)对CCFP提取有不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通过方差分析... 为优化金花茶花中水溶性多糖微波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了金花茶花多糖(CCFP)微波提取的二次响应曲面方程.试验的三因素(温度、时间和液料比)对CCFP提取有不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通过方差分析得出,微波提取温度对CCFP影响最大,其次为提取时间,液料比对CCFP提取率影响最小.试验因素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77℃,时间10 min,液料比为26 m L∶1 g.在此条件下,CCFP提取率可达3.40%,与模型预测值3.56%很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花 微波辅助浸提 多糖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胚和子叶离体培养诱导植株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程金水 熊和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6年第3期31-34,共4页
本文报道了金花茶胚和子叶离体培养技术,探讨了胚离体培养取材的时间以及子叶离体培养的适当培养基、丛生苗和假珠芽的形成等,为克服金花茶杂交育种中常规播种繁殖困难和快速繁殖金花茶,开辟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 金花茶 子叶 离体培养 诱导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叶提取物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农微 韦金锐 +1 位作者 陈柏承 卫智权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823-2829,共7页
目的考察金花茶叶提取物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100μg/mL 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趋化THP-1人单核细胞,流式细胞术评估10%金花茶叶提取物含药血清对趋化过程的抑制作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UVEC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 目的考察金花茶叶提取物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100μg/mL 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趋化THP-1人单核细胞,流式细胞术评估10%金花茶叶提取物含药血清对趋化过程的抑制作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UVEC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粘附分子1(VCAM-1)、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P-选择素(P-selectin)蛋白表达。高脂饲喂ApoE基因敲除雄性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每天灌胃给予生药量5 g/kg的金花茶叶提取物,共8周,病理切片镜检评估其抑制主动脉弓粥样斑块形成的体内药效,免疫印迹法检测主动脉弓内膜组织ICAM-1、VCAM-1、MCP-1、P-selectin蛋白表达。结果金花茶叶提取物含药血清体外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趋化单核细胞,体内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粥样斑块形成,HUVEC与主动脉弓内膜的ICAM-1、VCAM-1、MCP-1、P-selectin过表达均被抑制。结论金花茶叶提取物可有效抑制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趋化单核细胞,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管内皮细胞ICAM-1、VCAM-1、MCP-1、P-selectin过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叶提取物 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 血管内皮细胞 单核细胞 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金花茶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被引量:8
15
作者 韦秀芝 张可锋 段小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0期5869-5869,5872,共2页
[目的]建立不同品种金花茶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乙醇水浴回流提取金花茶叶中的总黄酮,然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求得回归方程为Y=13.65X-0.004 5,表明在8.64~69.12μg/ml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 [目的]建立不同品种金花茶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乙醇水浴回流提取金花茶叶中的总黄酮,然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求得回归方程为Y=13.65X-0.004 5,表明在8.64~69.12μg/ml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40%,RSD为1.50%。[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金花茶药材的质量控制;不同品种金花茶材叶中总黄酮的含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品种 金花茶叶 总黄酮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素对金花茶空中压条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富福 邓朝佐 周竟冬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63-67,共5页
本试验采用滤纸法经对比试验研究了混合生长素(萘乙酸和吲哚丁酸等量混合物)对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空中压条生根的影响。发现适量的混合生长素对促进金花茶压条提早生根具有显著的效果,且能大大地改善金花茶空中压条生... 本试验采用滤纸法经对比试验研究了混合生长素(萘乙酸和吲哚丁酸等量混合物)对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空中压条生根的影响。发现适量的混合生长素对促进金花茶压条提早生根具有显著的效果,且能大大地改善金花茶空中压条生根的质量,这对加速繁殖金花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使用混合生长素处理压条的最适用量是每枝1.0mg,可提早生根50~60天,在生产上具有经济适用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生长素 空中压条 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叶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许子竞 石谦 罗树常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48-1153,共6页
以金花茶叶为原料,以纯化水为溶剂提取金花茶叶粗多糖(Crude polysaccharides from dry leaves of Blumea riparia,CCTLP),经过D101大孔树脂脱色,上DEAE-纤维素柱分离,依次用水、0.15 mol/L Na Cl、0.3 mol/L Na Cl、0.45 mol/L Na Cl... 以金花茶叶为原料,以纯化水为溶剂提取金花茶叶粗多糖(Crude polysaccharides from dry leaves of Blumea riparia,CCTLP),经过D101大孔树脂脱色,上DEAE-纤维素柱分离,依次用水、0.15 mol/L Na Cl、0.3 mol/L Na Cl、0.45 mol/L Na Cl溶液梯度洗脱,得CCTLP-0、CCTLP-0.15、CCTLP-0.3和CCTLP-0.45四个洗脱部分;将CCTLP-0、CCTLP-0.15部分采用Sevage法脱蛋白、活水透析、Sephadex G-15柱层析脱盐,再经琼脂糖Sepharose6FF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CCTLP-0-1、CCTLP-0.15-1、CCTLP-0.15-2、CCTLP-0.15-3和CCTLP-0.15-4五个组份;经GPC检测其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和GPC峰型表明,确定它们为均一组份多糖;CCTLP-0、CCTLP-0.15酸解,经HPLC分析其组份结果显示,CCTLP-0和CCTLP-0.15洗脱部分主要由鼠李糖、果糖和半乳糖组成,其摩尔质量比大致为:1.00∶1.066∶0.384和1.00∶1.186∶0.5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叶多糖 DEAE-纤维素分离 凝胶色谱纯化 GPC检测 多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分析长柱金花茶脂溶性成分 被引量:5
18
作者 覃祖前 莫建光 +2 位作者 刘布鸣 林霄 黄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6期14053-14054,共2页
[目的]采用GC-MS分析长柱金花茶脂溶性成分。[方法]通过硅胶层析柱法分离纯化长柱金花茶石油醚部位,提取其脂溶性成分,并对其进行甲酯化预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鉴定出长柱金花茶石油醚部位中的25种脂溶性化合物... [目的]采用GC-MS分析长柱金花茶脂溶性成分。[方法]通过硅胶层析柱法分离纯化长柱金花茶石油醚部位,提取其脂溶性成分,并对其进行甲酯化预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鉴定出长柱金花茶石油醚部位中的25种脂溶性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有机酸类,占总量的39.53%,其中亚麻酸(11.16%)、棕榈酸(9.16%)、β-香树精(6.63%)、亚油酸(5.46%)含量最高。[结论]为开发利用金花茶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脂溶性成分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化学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许凡萍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23期67-68,75,共3页
金花茶是国家一级保护物种,同时也是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金花茶的花、叶及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保健成分,如茶多酚、黄酮类、皂苷类等活性成分,具有极高开发利用价值。综述了关于金花茶植物的多糖、多酚、黄酮类、皂苷与抗氧化活性的... 金花茶是国家一级保护物种,同时也是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金花茶的花、叶及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保健成分,如茶多酚、黄酮类、皂苷类等活性成分,具有极高开发利用价值。综述了关于金花茶植物的多糖、多酚、黄酮类、皂苷与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进展,为金花茶作为抗氧化、抗衰老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黄酮类 茶多酚 皂甙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花茶组培玻璃化苗的预防及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韦金梅 朱其伍 +2 位作者 俞建妹 钟柳 唐相红 《农业科学研究》 2022年第4期90-93,96,共5页
金花茶无菌芽苗接种于添加有CH 300 mg/L、琼脂粉6 g/L、蔗糖40 g/L的改良MS继代培养基(MS+Na2SO450.0 mg/L+6-BA3.0 mg/L+NAA1.0 mg/L),置于光照强度为2 000~3 000 lx的环境中培养,可有效预防及控制玻璃化现象,玻璃化率为0。丛芽长势均... 金花茶无菌芽苗接种于添加有CH 300 mg/L、琼脂粉6 g/L、蔗糖40 g/L的改良MS继代培养基(MS+Na2SO450.0 mg/L+6-BA3.0 mg/L+NAA1.0 mg/L),置于光照强度为2 000~3 000 lx的环境中培养,可有效预防及控制玻璃化现象,玻璃化率为0。丛芽长势均匀,无被压芽苗,平均苗高为6.0cm以上,能较好地进行壮苗及开展生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组培 玻璃化苗 预防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