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riations in bark thickness and sapwood density of Calophyllum inophyllum provenances in Australia and in Sri Lanka 被引量:2
1
作者 Subhash Hathurusingha Nanjappa Ashwath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99-402,共4页
Sapwood density and bark thickness of Calophyllum inophyllum L. (a multipurpose durable timber species) were studied in various locations in Northern Australia and in Sri Lanka. Measurements were taken non-destructi... Sapwood density and bark thickness of Calophyllum inophyllum L. (a multipurpose durable timber species) were studied in various locations in Northern Australia and in Sri Lanka. Measurements were taken non-destructively by using core sampling and bark gauge. From each provenance, 4–15 mature trees having girth at breast height over bark (GBHOB) at 100–150 cm were sele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population size. Significant (p0.05) hemispheric and provenance variations in bark thickness were found. Variations in the bark thickness are influenced by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Variations in sapwood density were less pronounced compared to that of bark thickness. Variations in sapwood density are likely to be governed by genotypic vari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k thickness calophyllum inophyllum provenance variations sapwood dens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ophyllum inophyllum: recalcitrant or intermediate seed? 被引量:1
2
作者 Subhash Hathurusingha Nanjappa Ashwath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03-107,共5页
We studied seed storage behaviour of a multipurpose tree Calophyllum inophyllum (Clusiaseae). Seeds were collected at Roslyn bay (2307′60" S, 150°43′60" E) Central Queensland. Seed drying and desieeation ... We studied seed storage behaviour of a multipurpose tree Calophyllum inophyllum (Clusiaseae). Seeds were collected at Roslyn bay (2307′60" S, 150°43′60" E) Central Queensland. Seed drying and desieeation toleranc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Seed Testing Association (ISTA) rules. We found C. inophyllum seeds to be recalcitrant and vulnerable to chilling injury, hence, unsuited for cold storage. C. inophyllum seeds maintained their viability for an appreciable period (〉 8 months) if stored in wanner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ophyllum inophyllum GERMINATION moisture content RECALCITRANT storage longevity seed storage behaviou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productive phenology of Calophyllum inophyllum in Yeppoon, Australia and Meegoda Western Province, Sri Lanka
3
作者 Subhash Hathurusingha Nanjappa Ashwath +1 位作者 Kolitha Wijesekara David Midmore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615-619,共5页
Reproductive phenology of multiple use native plant Calo- phyllum inophyllum L. was studied in Yeppoon (23°7'60" S, 150°43'60" E), northern Australia (southern hemisphere) and in Meegoda (6°18... Reproductive phenology of multiple use native plant Calo- phyllum inophyllum L. was studied in Yeppoon (23°7'60" S, 150°43'60" E), northern Australia (southern hemisphere) and in Meegoda (6°18'51"N, 80°31'3"E), Sri Lanka (northern hemisphere). C. inophyllum trees in Yeppoon, Australia had relatively shorter flowering periods, shorter floral life spans, longer fruit life spans, smaller flowers and larger fi'uits compared to those in Meegoda, Sri Lanka. Although the number of flower buds/ inflorescence was comparatively higher in Meegoda, C. inophyllum trees in both locations had similar mean number of mature fruits/cluster due to the higher floral abscission in C. inophyllum trees at Meegoda. Despite having a comparatively lower fruit yield (664 000 fruts·ha^-1·a^-1), C. inophyllum trees in Yeppoon hdd lligher kernel weights (2988.0±853.2 kg·ha^-1·a^-1) and oil yields (1 33226±380.5 kg·ha^-1·a^-1) compared to those in Meego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ophyllum inophyllum FLOWERING F ruCting INFLORESCENCE PHEN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桐泪的生理功能及在面粉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马秋洁 王伟华 《现代食品》 2024年第8期91-93,共3页
本文综述了胡桐泪的主要成分、活性物质对面粉功能特性的影响、安全性以及在面粉加工中的应用前景,并展望了未来面粉产业的发展,旨在推动胡杨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面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面粉 胡桐泪 主要成分 功能特性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涂膜对海红果贮藏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贾小丽 张平 +2 位作者 马涛 王莉 阎瑞香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153,共3页
以壳聚糖为成膜物质制得可食性涂膜保鲜剂,研究其不同浓度(1%、1.5%、2%)对海红果贮藏生理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涂膜处理可以明显抑制果实的叶绿素分解、硬度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Vc含量下降和酸含量下降。其中以1.5%壳聚糖... 以壳聚糖为成膜物质制得可食性涂膜保鲜剂,研究其不同浓度(1%、1.5%、2%)对海红果贮藏生理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涂膜处理可以明显抑制果实的叶绿素分解、硬度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Vc含量下降和酸含量下降。其中以1.5%壳聚糖涂膜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涂膜 海红果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棠果油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夏秋瑜 李瑞 +3 位作者 陈卫军 蒋盛军 陈华 赵松林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8-82,共5页
采用浸提法对海南海棠果种仁油脂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海棠果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提取海棠果油的适宜条件为:将海棠果种仁粉碎并干燥至水分含量在4.75%以下,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液料比为8,30℃提取12 h,重复提... 采用浸提法对海南海棠果种仁油脂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海棠果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提取海棠果油的适宜条件为:将海棠果种仁粉碎并干燥至水分含量在4.75%以下,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液料比为8,30℃提取12 h,重复提取2次,出油效率可达95.86%。所得海棠果油酸价为26.90 mgKOH/g,过氧化值为1.41 mmol/kg,碘值为55.54 gI2/100 g,皂化值为166.42。经过GC-MS分析,共检出了14种脂肪酸,占总脂肪酸质量的99.92%,其中油酸占42.05%,亚油酸占26.57%,棕榈酸占13.62%,硬脂酸占15.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棠果油 提取工艺 理化性质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厚壳茎叶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丹 李占林 +2 位作者 李艳芝 华会明 刘明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23-626,共4页
目的研究红厚壳(Calophyllum inophyllumL.)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Sephadex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1)、豆甾醇(sti... 目的研究红厚壳(Calophyllum inophyllumL.)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Sephadex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1)、豆甾醇(stigmasterol,2)c、lovane-2β,9-αdi-ol(3)、12-methoxyinophyllum D(4)、calophyllic acid和isocalophyllic acid(5)i、nophyllum D(6)、calo-phyllolide(7)、莽草酸(shikimic acid,8)、没食子酸(gallic acid,9)、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10)。结论化合物1和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厚壳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厚壳高空压条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军 刘蕊 +1 位作者 范海阔 杨锦昌 《农学学报》 2013年第5期56-57,65,共3页
为了研究红厚壳无性快繁技术,以植物激素萘乙酸(NAA)为生根剂,对红厚壳高空压条进行处理,设置50、100、200、400mg/L4种浓度,并以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用蒸馏水和萘乙酸处理都能获得较高的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但以蒸馏水处理... 为了研究红厚壳无性快繁技术,以植物激素萘乙酸(NAA)为生根剂,对红厚壳高空压条进行处理,设置50、100、200、400mg/L4种浓度,并以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用蒸馏水和萘乙酸处理都能获得较高的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但以蒸馏水处理为最好,生根率和移栽的成活率都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厚壳 高空压条 繁殖 生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南红厚壳的造林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任盘宇 肖文祥 +1 位作者 邹寿青 刘祖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9-192,共4页
Calophyllum polyanthum is a climax tree species in the tropical rain forest of south Yunnan, China. It has excellent timber qualities and straight and orbicular bole which be favored by the local residents and be prep... Calophyllum polyanthum is a climax tree species in the tropical rain forest of south Yunnan, China. It has excellent timber qualities and straight and orbicular bole which be favored by the local residents and be prepared for selection in afforestation. But so far, the research on the afforestation techniques of this species is scarce. In this paper, we demonstrated the silviculture characters of C. polyanthum through the researches of its seed and seedling biology, the techniques of nursery, and the ecological and geographic adaptability experients in different climate zon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①The seeds of C. polyanthum are not resistant to storage, less than 40% of the seeds can germinate after 3 months storag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oom temperature, so, it should be collected and sowed as soon as the fruits are ripe.②It is harder to be survived by planting naked root seedlings due to its flourishing and less fibrous root taproot.③The seedlings can not bear the direct sunlight, but the full sunlight is needed after several years growing. Therefore, one year old seedlings must be planted in shade or the understory of the forest, 2 years old seedlings can be planted in open area. ④1/2 of each leaf should be cut before planting if some fineroots are damaged. ⑤Good irrigation and fertilization condition are needed for the growth of C. polyanthum seedlings, and the major limitation of the plantation is low temperature the plants will die if the temperature is under 0℃ for continuous 7 days. We conclude that C. polyanthum can be planted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characterized by semi shade or shade slope at 500~1 000 m above sea level to the north of the tropic of cancer, such as Southern Yunnan, Southern Guangxi and the whole Hainan Is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南红厚壳 造林技术 种子育苗 立地条件 叶面修剪 造林保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红厚壳不同种源种子表型性状和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瑾 刘强 +2 位作者 罗炘武 魏玉峰 张晓楠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3期48-53,共6页
对海南岛东北部海岸海口、文昌和琼海3个不同种源地的红厚壳种子表型性状和种子萌发特性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红厚壳种子和果核的长、宽、厚和果核的风干重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海口>文昌>琼海;文昌红厚... 对海南岛东北部海岸海口、文昌和琼海3个不同种源地的红厚壳种子表型性状和种子萌发特性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红厚壳种子和果核的长、宽、厚和果核的风干重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海口>文昌>琼海;文昌红厚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2月龄幼苗株高均最大;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与果核的风干重、长、宽、厚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00 mg/LGA3处理的红厚壳种子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最大。可见,不同种源红厚壳种子的表型性状和萌发特性有显著差异,且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当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利于红厚壳种子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厚壳 种子 种源 表型性状 萌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厚壳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7
11
作者 贾瑞丰 尹光天 +2 位作者 杨锦昌 李荣生 邹文涛 《广东林业科技》 2011年第2期85-90,共6页
文章对红厚壳形态生物学、生理、生长、化学成分特性及潜在利用价值主要是生态、油用、药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红厚壳的应用及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红厚壳 研究进展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南红厚壳的特性及育苗造林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邹寿青 任盘宇 肖文祥 《云南林业科技》 2002年第2期25-27,共3页
滇南红厚壳是云南新发掘出来的一种优质造林树种 ,其树干通直圆满 ,材质优良 ,是制作刨切单板的优质材料。其树形优美 ,也是一种优质的绿化树种。人工造林后生长较快 ,年平均高生长量可达 0 83m ,直径年增长 1 5cm。 2 0 2 5年可采伐... 滇南红厚壳是云南新发掘出来的一种优质造林树种 ,其树干通直圆满 ,材质优良 ,是制作刨切单板的优质材料。其树形优美 ,也是一种优质的绿化树种。人工造林后生长较快 ,年平均高生长量可达 0 83m ,直径年增长 1 5cm。 2 0 2 5年可采伐利用。通过对滇南红厚壳的分布、生态及生长习性、木材性质、种子特性和育苗造林技术的论述 ,以便全面了解该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南红厚壳 育苗 造林技术 树种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海岸带红厚壳资源分布及生态防护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瑾 刘顿 刘强 《热带林业》 2014年第2期11-14,共4页
结合作者的实地系统调查结果,介绍了海南岛海岸带红厚壳资源的分布情况,综述了红厚壳的生态功能和生态防护应用上的有关研究,包括红厚壳的生物学特性、繁殖技术、栽培抚育技术和抗逆性,分析了红厚壳作为乡土树种在海南岛构建混交林型海... 结合作者的实地系统调查结果,介绍了海南岛海岸带红厚壳资源的分布情况,综述了红厚壳的生态功能和生态防护应用上的有关研究,包括红厚壳的生物学特性、繁殖技术、栽培抚育技术和抗逆性,分析了红厚壳作为乡土树种在海南岛构建混交林型海防林上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厚壳 资源分布 生态防护 海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红厚壳果实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姜欣 韩丙军 +2 位作者 林靖凌 张家明 彭黎旭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共5页
研究海南红厚壳果实正己烷、无水乙醇、三氯甲烷、乙酸乙酯4种不同溶剂粗提液的抗氧化活性,筛选确定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进一步测定海南红厚壳果实乙醇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还原力、抗脂质体过氧化活性、过氧化氢清... 研究海南红厚壳果实正己烷、无水乙醇、三氯甲烷、乙酸乙酯4种不同溶剂粗提液的抗氧化活性,筛选确定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进一步测定海南红厚壳果实乙醇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还原力、抗脂质体过氧化活性、过氧化氢清除能力,并与抗氧化剂BHT和VC进行比较,对海南红厚壳果实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海南红厚壳果实的乙醇粗提液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在某些抗氧化性能方面优于BHT,但总体不如强抗氧化剂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厚壳 果实 提取物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嫁接方式对红厚壳成活率及抽芽数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覃国铭 任征 +3 位作者 于彬 杨锦昌 施国政 林明平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9年第2期62-66,共5页
红厚壳(Calophyllum inophyllum)是热带地区多功能的优良树种。为筛选出适宜的红厚壳嫁接技术,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不同嫁接方式、穗条类型、穗条存放时间等3因素不同水平的嫁接试验,分析不同嫁接处理组合对成活率和抽芽数... 红厚壳(Calophyllum inophyllum)是热带地区多功能的优良树种。为筛选出适宜的红厚壳嫁接技术,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不同嫁接方式、穗条类型、穗条存放时间等3因素不同水平的嫁接试验,分析不同嫁接处理组合对成活率和抽芽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劈接、合接、切接3种不同嫁接方式中切接的成活率最高,显著高于合接和劈接;半木质化穗条比木质化穗条嫁接成活率高3.5个百分点,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穗条存放0~2 d后嫁接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存放3 d;利用存放2 d的半木质化穗条进行切接,抽芽数最多,达到3.9个。综合分析,采用半木质化穗条存放0~2 d后进行切接有利于提高红厚壳嫁接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厚壳 嫁接 抽芽数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棠果酵素产品开发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杨志鹏 王婷 +2 位作者 袁峰 阮文婷 刘新利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8-51,83,共5页
以海棠果果汁为主要原料,通过益生菌菌株筛选及体外益生功能评价,优选出具有显著脱除胆固醇能力的鼠李糖乳杆菌217-3为发酵菌株。通过N源添加量、初始pH值等发酵条件优化,得出最佳发酵条件为乳清蛋白粉添加量为0.5%,发酵前pH值为7.0。... 以海棠果果汁为主要原料,通过益生菌菌株筛选及体外益生功能评价,优选出具有显著脱除胆固醇能力的鼠李糖乳杆菌217-3为发酵菌株。通过N源添加量、初始pH值等发酵条件优化,得出最佳发酵条件为乳清蛋白粉添加量为0.5%,发酵前pH值为7.0。伴随发酵过程,对发酵液pH和菌落活菌数进行定期检测,并对其总糖、多酚含量和发酵液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检测。文章所开发的海棠果酵素不仅完整保留了海棠果的营养价值,同时通过益生菌发酵,将蛋白质、多糖等大分子物质转化成益于人体吸收和代谢的小分子成分,结合酵素中所含的活性益生菌,具有潜在的调节肠道菌群和提高机体抗氧化水平的能力,酸甜可口,利于现代人群的膳食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棠果酵素 胆固醇脱除 总糖 多酚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崖海棠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郑联合 赵阔 王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0-63,共4页
以琼崖海棠籽为原料,机械压榨法制取琼崖海棠籽油,分析了琼崖海棠籽油的理化指标,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琼崖海棠籽油的酸值(KOH)27mg/g,过氧化值1.184 meq/kg,折光指数(n2D0)1.489 2,碘值(I)83.96... 以琼崖海棠籽为原料,机械压榨法制取琼崖海棠籽油,分析了琼崖海棠籽油的理化指标,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琼崖海棠籽油的酸值(KOH)27mg/g,过氧化值1.184 meq/kg,折光指数(n2D0)1.489 2,碘值(I)83.96 g/100 g,水分及挥发物0.070%,灰分0.029%,皂化值(KOH)192.3 mg/g,相对密度(d425)0.934 8;其主要脂肪酸组成是9-十八碳烯酸(27.67%),91,2-十八碳二烯酸(16.78%),9-十八碳烯酸(E)(13.54%),十八碳酸(12.92%),十六碳酸(10.77%),11,14-二十碳二烯酸(7.17%),正十六碳酸(5.24%),十七碳酸(5.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崖海棠籽油 理化指标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崖海棠籽油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易 陈艳 郑联合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6-89,共4页
琼崖海棠具有生长时间长、生存能力强、种仁含油量高、油中活性成分多等特点,近年来其琼崖海棠籽油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综述了琼崖海棠籽油的提取工艺、理化特性、脂肪酸组成和综合利用价值,并对琼崖海棠籽油的应用及研究前... 琼崖海棠具有生长时间长、生存能力强、种仁含油量高、油中活性成分多等特点,近年来其琼崖海棠籽油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综述了琼崖海棠籽油的提取工艺、理化特性、脂肪酸组成和综合利用价值,并对琼崖海棠籽油的应用及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为琼崖海棠籽油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崖海棠籽油 研究进展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崖海棠籽油的遗传毒性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钟文权 郑联合 +4 位作者 邹易 李豫强 张威 戴煌 肖安红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6-70,104,共6页
通过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Ames试验,对琼崖海棠籽毛油的遗传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琼崖海棠籽毛油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的中(1/4 LD50)、高(1/2 LD50)剂量组均较阴性对照组具有极显著差异(P<0... 通过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Ames试验,对琼崖海棠籽毛油的遗传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琼崖海棠籽毛油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的中(1/4 LD50)、高(1/2 LD50)剂量组均较阴性对照组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呈剂量-反应关系,为阳性结果;Ames试验各剂量组均为阴性结果。琼崖海棠籽毛油中所含呫吨酮类、香豆素类、萜类和生物碱等化学物质可能是遗传毒性为阳性的原因。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阴性结果剂量明显高于体重50 kg成年人的日推荐油脂摄入量(500~600 mg/kg)。因此,在推荐油脂摄入量下,琼崖海棠籽毛油对受试物不具有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崖海棠籽油 骨髓红细胞微核试验 精子畸形试验 AMES试验 遗传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