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对Caco-2单细胞层穿透性的QSPR研究
1
作者 胡桂香 张长会 +1 位作者 赵文娜 俞庆森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4-308,共5页
Caco-2单细胞层用于模拟或预测体内小肠吸收均较剥离的小肠膜效果好.利用偏最小二乘分析方法研究VolSurf参数与药物透过Caco-2单细胞层的渗透系数之间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得到较好的结果(r2=0.95,q2=0.75).对其它类药物的预测结... Caco-2单细胞层用于模拟或预测体内小肠吸收均较剥离的小肠膜效果好.利用偏最小二乘分析方法研究VolSurf参数与药物透过Caco-2单细胞层的渗透系数之间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得到较好的结果(r2=0.95,q2=0.75).对其它类药物的预测结果表明,用结构不同的化合物所建立的模型对肽类药物以及同系物分子均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但是当分子的柔性键多,可能形成分子内氢键时,模型的预测能力大大下降.参数分析表明对Caco-2单细胞层渗透性高的药物分子必须具有合适的氢键给体和受体;分子内局部能量极小值越大,对渗透越有利;在一定范围内体积大且球形性高的分子对渗透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2单细胞层 VOLSURF 偏最小二乘分析(PLS) QS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单细胞层短期培养法及其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祝欣刚 杨青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利用丁酸建立一种短期培养人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human colon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单细胞层的方法。方法使用不同成分的含丁酸培养基培养Caco-2单细胞层,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特点、测定跨膜电阻(transepithelial elect... 目的利用丁酸建立一种短期培养人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human colon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单细胞层的方法。方法使用不同成分的含丁酸培养基培养Caco-2单细胞层,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特点、测定跨膜电阻(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和荧光黄通透量等指标,评价其完整性;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性,评价其细胞极化程度;通过RT-PCR评价其对主要药物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使用短期培养法获得的Caco-2单细胞层形态完整,TEER>500Ω.cm2,漏出标志物荧光黄表观分配系数(apparent permeability,Papp)<5×10-5 cm/s,表明单细胞层的完整性良好。同时肠腔侧(apical,AP)AKP活性显著升高,表明单细胞层出现明显的极性分化。短期培养与21天培养所得的Caco-2单细胞层中,药物转运蛋白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2,MRP2)的RNA表达水平基本一致。结论含丁酸的无血清培养基可促进Caco-2单细胞层的快速形成,利用该法建立的Caco-2细胞模型符合各项指标的要求,可用于研究口服药物转运的吸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2 单细胞 短期培养 丁酸 药物转运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o-2细胞单层模型形态学的电镜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陆敏 孙银强 +8 位作者 袁琳 胡娜 林敏 钟霄毓 刁琪龙 李硕 方龙娟 姜逸 陆雄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1-375,共5页
透射电镜下观察Caco-2细胞形态,是大多数实验室评价Caco-2细胞单层模型完整性的常用方法,但其对Caco-2细胞表面形态的观察上存在某些不足,特别是在微绒毛的观察上。扫描电镜能更直观清晰地观察到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表面形态结构特征... 透射电镜下观察Caco-2细胞形态,是大多数实验室评价Caco-2细胞单层模型完整性的常用方法,但其对Caco-2细胞表面形态的观察上存在某些不足,特别是在微绒毛的观察上。扫描电镜能更直观清晰地观察到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表面形态结构特征。本文详细描述了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的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形态结构,并认为将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的Caco-2细胞极性、连接复合体以及微绒毛形态,与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的Caco-2细胞形态、大小和排列以及微绒毛长度、密度,两者进行结合与补充,对Caco-2细胞单层模型形态学方面的评价,将会更为全面和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2细胞模型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制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水飞蓟宾吸收机制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胡林 童焕 +3 位作者 丁茹 王湛博 尤淋君 杨劲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2-208,共7页
通过建立Caco-2细胞单层模型考察了不同浓度水平的水飞蓟宾和水飞蓟宾葡甲胺的双向跨膜通透性并研究其吸收机制。开发HBSS缓冲液中水飞蓟宾、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的LC/MS/MS检测方法,检测实验样品的浓度,并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_(app))。当... 通过建立Caco-2细胞单层模型考察了不同浓度水平的水飞蓟宾和水飞蓟宾葡甲胺的双向跨膜通透性并研究其吸收机制。开发HBSS缓冲液中水飞蓟宾、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的LC/MS/MS检测方法,检测实验样品的浓度,并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_(app))。当Caco-2细胞培养到第21天时,对所建立的Caco-2细胞模型进行验证:跨膜电阻值(TEER)大于350Ω·cm2,荧光黄的P_(app)远远小于1×10^(-7)cm/s,阳性对照药阿替洛尔和普萘洛尔的P_(app)与文献中报道的相近,表明Caco-2细胞单层模型建立成功。3个浓度水平的水飞蓟宾(5,20,50μg/m L)P_(app(AP-BL))均大于2×10^(-6)cm/s,证明水飞蓟宾的通透性良好。P_(app)(BL-AP)与P_(app(AP-BL))的比值大于2,说明在水飞蓟宾吸收过程中有外排转运体的参与。水飞蓟宾葡甲胺的P_(app)与水飞蓟宾的基本一致,成盐对于水飞蓟宾的跨膜通透性没有改变。结果表明,水飞蓟宾为跨膜通透性良好药物,其溶解度低,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分类上为Ⅱ类。水飞蓟宾在胃肠道中的释放是其吸收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宾 水飞蓟宾葡甲胺 跨膜渗透性 caco-2细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在Caco-2单层细胞模型上的跨膜吸收和甲基化代谢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素云 李峥 +3 位作者 王立芹 高蔚娜 张振清 郭长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3-280,共8页
目的基于人小肠吸收模型,研究槲皮素的跨膜吸收和甲基化代谢。方法人小肠吸收模型选用Caco-2单层细胞,分别于基底侧或腔侧加入槲皮素9.0和18.0 mg·L-1(终浓度),于30,60,90,120和150 min采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C-MS)法测定加... 目的基于人小肠吸收模型,研究槲皮素的跨膜吸收和甲基化代谢。方法人小肠吸收模型选用Caco-2单层细胞,分别于基底侧或腔侧加入槲皮素9.0和18.0 mg·L-1(终浓度),于30,60,90,120和150 min采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C-MS)法测定加载侧和透过侧样品中槲皮素、异鼠李亭和柽柳黄素的含量。先于腔侧加入外排蛋白P-糖蛋白(P-pg)或多药耐药蛋白2(MRP2)的特效抑制剂环孢菌素A(CysA)10 mmol·L-1或MK571 1 mmol·L-1(pH=7.2),孵育15 min后,再于腔侧加入槲皮素(终浓度9.0和18.0 mg·L-1),同法测定透过侧样品中槲皮素含量。结果双向转运过程中,在150 min孵育时间内,加载侧槲皮素剩余量的动态变化表现为随孵育时间持续下降(相邻时间点之间比较P<0.05);透过侧槲皮素透过量则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特征,120 min达峰,150 min下降(相邻时间点之间比较P<0.05);在透过侧和加载侧均检测到槲皮素的甲基化产物异鼠李亭和柽柳黄素,两侧的动态变化特征与槲皮素相似;不同的是,无论腔侧还是基底侧加载槲皮素,在30~60 min后,腔侧异鼠李亭和柽柳黄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基底侧。分析双侧槲皮素、异鼠李亭和柽柳黄素占槲皮素加载量的百分比,发现孵育30 min时,加载侧槲皮素剩余量不足加载量的20%~25%,透过侧槲皮素含量仅为加载量的约1%;150 min时加载侧槲皮素剩余量下降至不足加载量的10%,而透过侧槲皮素含量仅为加载量的6%~7%;槲皮素甲基化产物异鼠李亭和柽柳黄素在两侧的产生量也仅为槲皮素加载量的0.1%~0.3%。与槲皮素对照组比较,预先加入CysA或MK571,均明显增加槲皮素从腔侧到基底侧的转运(P<0.05)。结论槲皮素在Caco-2单层细胞模型上的转运具有先升后降的趋势特征,并发生甲基化代谢;P-pg和MRP2的外排作用对槲皮素跨膜转运可能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异鼠李亭 柽柳黄素 caco-2细胞模型 跨膜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果酸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跨膜转运 被引量:3
6
作者 程晓华 熊玉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18-1119,共2页
关键词 caco-2细胞 熊果酸 跨膜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杆菌S-层蛋白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黏附Caco-2细胞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鹏成 杨倩 侯继波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共5页
设计3种黏附试验分别研究了嗜酸乳酸杆菌和S-层蛋白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黏附Caco-2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置换试验中,嗜酸乳酸杆菌及S-层蛋白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黏附Caco-2细胞没有影响;但在排斥试验和竞争试验中,嗜酸乳酸杆菌及S-层... 设计3种黏附试验分别研究了嗜酸乳酸杆菌和S-层蛋白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黏附Caco-2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置换试验中,嗜酸乳酸杆菌及S-层蛋白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黏附Caco-2细胞没有影响;但在排斥试验和竞争试验中,嗜酸乳酸杆菌及S-层蛋白均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黏附Caco-2细胞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在排斥试验中嗜酸乳酸杆菌及S-层蛋白分别增加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黏附数量95.23%±4.22%(P<0.01)和352.30%±2.26%(P<0.01),在竞争试验中分别增加389.06%±3.35%(P<0.01)和55.57%±5.81%(P<0.05);并且S-层蛋白在排斥试验中,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协同黏附作用大于竞争试验中的协同黏附作用。可见,乳酸杆菌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协同黏附作用关键在于S-层蛋白,S-层蛋白可能起到"连接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酸杆菌 S-蛋白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caco-2细胞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金属配合物d-[Co(EDTA)]^-和l-[Co(EDTA)]^-经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转运吸收
8
作者 牟永平 吴刚 +3 位作者 乔秀文 高愈希 周立社 和彦苓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21-1324,共4页
采用动力学研究方法测定了手性金属配合物d-[Co(EDTA)]-和l-[Co(EDTA)]-跨Caco-2细胞单层的转运速率.研究发现,由于金属配合物的手性差异,导致d-[Co(EDTA)]-和l-[Co(EDTA)]-经Caco-2细胞单层的转运速率明显不同;手性金属配合物经Caco-2... 采用动力学研究方法测定了手性金属配合物d-[Co(EDTA)]-和l-[Co(EDTA)]-跨Caco-2细胞单层的转运速率.研究发现,由于金属配合物的手性差异,导致d-[Co(EDTA)]-和l-[Co(EDTA)]-经Caco-2细胞单层的转运速率明显不同;手性金属配合物经Caco-2细胞单层转运吸收时存在手性选择性,表明小肠对手性金属配合物药物可能有选择性吸收;d-[Co(EDTA)]-和l-[Co(EDTA)]-经Caco-2细胞单层的转运依赖浓度梯度驱动,说明该对映体配合物经Caco-2细胞单层转运吸收时存在简单扩散的转运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 金属配合物 caco-2细胞 转运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co-2细胞单层模型对盐酸氨溴索吸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梁秋玲 朱叶萌 +5 位作者 麦子盈 王凤姬 龙淑娴 王弋 饶子亮 邝少松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7-53,共7页
目的通过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盐酸氨溴索(ambroxol hydrochloride,AMB)的吸收机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方法通过跨上皮电阻(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v,TEER)、低渗透性药物阿昔洛韦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AP→BL)和罗丹明... 目的通过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盐酸氨溴索(ambroxol hydrochloride,AMB)的吸收机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方法通过跨上皮电阻(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v,TEER)、低渗透性药物阿昔洛韦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AP→BL)和罗丹明123的外排率(efflux ratio,ER)验证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完整性和功能性。考察浓度、药物相互作用、体液p H对AMB的Papp(AP→BL)和ER值的影响。结果整个实验过程中Caco-2细胞单层的TEER>200Ω·cm^2,阿昔洛韦的Papp(AP→BL)<10^-6cm/s,罗丹明123的ER>2。与高渗透性对照组比较,AMB低剂量组的Papp(AP→BL)显著降低(P<0. 01),ER值无显著差异(P> 0. 05)。与AMB单独给药组比较,联合给药组的AMB Papp(AP→BL)值显著降低(P <0. 05),ER值无显著差异(P> 0. 05)。与AMB低p H组比较,AMB中、高p H组的Papp(AP→BL)显著增高(P<0. 01)。结论 AMB为易化扩散转运方式,与METO联合给药不利于AMB的吸收,提高肠液p H可促进AMB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 吸收机制 药物相互作用 PH caco-2细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评价P-糖蛋白对安妥沙星转运的影响
10
作者 邵克花 贾超 +1 位作者 赵秀丽 魏敏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5-467,I0001,共4页
目的评价P-糖蛋白抑制剂酮康唑对安妥沙星转运的影响。方法利用人源结肠腺癌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对安妥沙星进行双向转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安妥沙星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加入酮康唑后,低浓度安妥沙星(100μ... 目的评价P-糖蛋白抑制剂酮康唑对安妥沙星转运的影响。方法利用人源结肠腺癌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对安妥沙星进行双向转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安妥沙星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加入酮康唑后,低浓度安妥沙星(100μmol/L)Papp(B-A)/Papp(A-B)由4.12降至1.23(P<0.01),高浓度安妥沙星(500μmol/L)Papp(B-A)/Papp(A-B)由3.54降至1.22(P<0.01)。结论安妥沙星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转运机制可能以主动转运为主,P-糖蛋白参与其从细胞基底侧向管腔面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2细胞模型 安妥沙星 表观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柯霉素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转运特性研究
11
作者 温泽宇 肖红芝 +8 位作者 孙攀 刘羽 杨宇欣 王悦 李靖 张璐 龚晓会 周德刚 曹兴元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094-5103,共10页
【目的】研究莱柯霉素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转运特性,为进一步深入了解莱柯霉素在体内的吸收过程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建立Caco-2细胞单层模型,通过测定跨膜电阻(TEER)值、低渗透性药物荧光素钠通透性试验的表观渗透率Papp(AP-BL... 【目的】研究莱柯霉素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转运特性,为进一步深入了解莱柯霉素在体内的吸收过程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建立Caco-2细胞单层模型,通过测定跨膜电阻(TEER)值、低渗透性药物荧光素钠通透性试验的表观渗透率Papp(AP-BL)来验证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致密性并进行模型筛选。考察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莱柯霉素从顶侧(apical side,AP)到基底侧(basolateral side,BL)及基底侧到顶侧的转运特性,分析药物浓度、pH及外排转运蛋白(P-gp、MRP2和BCRP)抑制剂3种因素对莱柯霉素转运的影响。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检测药物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率和外排率。【结果】连续20 d的跨膜电阻值检测及荧光素钠通透性试验显示,随培养时间增加,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跨膜电阻值逐渐增加,在20 d时达到400Ω·cm 2左右;荧光素钠在0.1~6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1),计算荧光素钠AP侧向BL侧的表现渗透率(Papp(AP-BL))为(1.57×10^(-7)±9.92×10^(-9))cm/s,小于试验规定的0.5×10^(-6) cm/s,表明Caco-2细胞单层模型建立成功,可用于莱柯霉素的转运特性研究。莱柯霉素Papp(AP-BL)值随时间无明显变化且水平较低,而BL侧向AP侧的表现渗透率(Papp(BL-AP))值随时间递增,在孵育120 min时达到最高水平(2.0350×10^(-6) cm/s),表明肠道外排莱柯霉素的能力较强。随莱柯霉素浓度递增,Papp(BL-AP)值呈上升趋势,具有浓度依赖性。当溶液pH为8.0时,Papp(BL-AP)值(39.3871×10^(-6) cm/s)明显高于pH为6.5和7.4的溶液,表明碱性环境可加速莱柯霉素外排。维拉帕米、丙磺舒和GF1209183种转运蛋白抑制剂均能显著抑制莱柯霉素由BL侧向AP侧的转运,外排率均>1.5,可能有外排蛋白参与转运。【结论】莱柯霉素在体外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上的转运较差,吸收率低,表现为低渗透性化合物;随着浓度和pH的升高,莱柯霉素外排增强;外排转运蛋白P-gp、MRP2及BCRP可能参与莱柯霉素转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2细胞模型 莱柯霉素 转运 表观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测定灯盏花素经Caco-2细胞模型的转运 被引量:10
12
作者 齐云 王敏 +3 位作者 蔡润兰 谢忱 王翔岩 李晓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31-833,共3页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经Caco-2细胞模型转运的特性。方法用培养于Transwell上的Caco-2单层细胞模型研究灯盏花素双向转运;采用生物活性测定及HPLC的方法测定介质中灯盏花素或灯盏乙素的转运量。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显示灯盏花素与灯盏乙素...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经Caco-2细胞模型转运的特性。方法用培养于Transwell上的Caco-2单层细胞模型研究灯盏花素双向转运;采用生物活性测定及HPLC的方法测定介质中灯盏花素或灯盏乙素的转运量。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显示灯盏花素与灯盏乙素的双向转运Papp具有高度一致性,两者Papp(A-B)均小于1×10-6cm.s-1,流出率ER均大于2。结论采用生物活性法测定灯盏花素Papp具可行性。灯盏花素在Caco-2细胞单层吸收上存在明显外排,这可能是其生物利用度极低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caco-2细胞模型 表观通透系数 向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生物碱类成分经Caco-2细胞模型转运的协同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伯莎 安叡 +1 位作者 王跃 王新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研究来源于中药黄连中的4种生物碱成分盐酸黄连碱、盐酸药根碱、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经Caco-2细胞模型共同转运后的吸收特征。方法利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4种黄连生物碱从绒毛面到基底面的共同转运特征,并与4种生物碱单独进... 目的研究来源于中药黄连中的4种生物碱成分盐酸黄连碱、盐酸药根碱、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经Caco-2细胞模型共同转运后的吸收特征。方法利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4种黄连生物碱从绒毛面到基底面的共同转运特征,并与4种生物碱单独进行的转运过程进行比较。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种生物碱的浓度,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及吸收率(%),并与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进行比较。结果经Caco-2细胞单层共同转运后黄连碱、药根碱、小檗碱、巴马汀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及吸收率(%)均是其单独转运时的1.63倍,1.28倍,1.55倍及1.05倍。结论 黄连4种生物碱类成分共同作用可促进其肠道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生物碱 caco-2细胞模型 表观渗透系数 U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总黄酮在Caco-2细胞上的吸收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蕾 冯志强 +1 位作者 陈孝健 姚美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Caco-2细胞模型中黄芩苷、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和千层纸素A的HPLC法,探讨黄芩总黄酮在Caco-2细胞上的吸收机制。方法利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黄芩苷、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和千层纸素A由肠腔侧(AP侧...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Caco-2细胞模型中黄芩苷、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和千层纸素A的HPLC法,探讨黄芩总黄酮在Caco-2细胞上的吸收机制。方法利用人源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黄芩苷、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和千层纸素A由肠腔侧(AP侧)到基底侧(BL侧)和BL侧到AP侧两个方向的转运过程。应用HPLC-UV对上述4个黄酮成分进行分析,计算转运参数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黄芩总黄酮给药后,黄芩苷、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和千层纸素A由AP→BL侧的Papp分别为(1.65±0.38)×10-6、(1.58±0.21)×10-6、(1.57±0.15)×10-6和(5.74±0.18)×10-6cm/s,由BL→AP侧的Papp分别为(1.23±0.24)×10-6、(1.22±0.16)×10-6、(1.27±0.07)和(5.13±0.19)×10-6cm/s;表观渗透率(PDR)分别为0.75、0.77、0.80和0.89。结论 4个黄酮类主要以被动吸收方式进入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2细胞 黄芩总黄酮 黄芩苷 汉黄芩苷 汉黄芩素 纸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对Caco-2细胞P-gp表达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安鹏 牟宏芳 +3 位作者 姚菀腾 常熙雯 李文斌 王荣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1-498,共8页
目的:低氧会改变许多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其中也包括多种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底物(药物),提示低氧可能影响肠上皮细胞P-gp的功能。Caco-2细胞单层膜模型是当前研究肠上皮P-gp功能的经典模型。本研究通过结合Caco-2细胞单... 目的:低氧会改变许多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其中也包括多种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底物(药物),提示低氧可能影响肠上皮细胞P-gp的功能。Caco-2细胞单层膜模型是当前研究肠上皮P-gp功能的经典模型。本研究通过结合Caco-2细胞单层膜模型与低氧处理,研究低氧对Caco-2细胞P-gp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有助于阐明高原低氧环境改变肠上皮药物转运的机制。方法:正常培养的Caco-2细胞在1%的O_(2)浓度条件下分别培养24、48、72 h,提取膜蛋白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gp的表达水平,选择表达变化最显著的缺氧时间用于后续研究。于transwell小室中培养Caco-2细胞21 d,建立Caco-2细胞单层膜模型后,将其分为常氧对照组与低氧组,常氧对照组以正常条件继续培养72 h,低氧组在1%的O_(2)浓度条件下继续培养72 h,通过跨膜电阻(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荧光黄表观渗透系数(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Pap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性及透射电镜下观察微绒毛与紧密连接结构,评价Caco-2细胞单层膜的完整性和极化状态。采用双向转运实验检测P-gp特异性底物罗丹明123(rhodamine 123,Rh123)的Papp,计算外排率。将Caco-2细胞在塑料培养瓶中连续培养21 d形成Caco-2细胞单层膜,在1%O_(2)浓度条件下处理72 h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膜蛋白中P-gp的表达水平。结果:1%的O_(2)浓度处理下调Caco-2细胞P-gp的表达,其中处理72 h下调最为显著(P<0.01);低氧组Caco-2细胞单层膜TEER大于400Ω·cm^(2),荧光黄Papp小于5×10^(-7)cm/s,肠腔侧与基底侧AKP活性比值大于3。表明Caco-2细胞单层膜模型建立成功,且低氧处理未影响模型的完整性与极化状态。与常氧对照组相比,低氧组Caco-2细胞单层膜Rh123的外排率显著降低(P<0.01);1%的O_(2)浓度培养72 h,下调Caco-2细胞单层膜P-gp的表达(P<0.01)。结论:低氧抑制Caco-2细胞P-gp功能,其可能与P-gp表达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2细胞 P糖蛋白 低氧 药物转运蛋白 药物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新型Pim-1激酶抑制剂KY-C002的表观渗透系数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雁 徐绍辉 +1 位作者 于坤宏 郭圣荣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6-240,共5页
目的利用人结肠癌Caco-2细胞模型研究新型Pim-1激酶抑制剂KY-C002的表观渗透系数,为药物制剂设计提供生物药剂学依据。方法建立Caco-2细胞单层模型,通过细胞形态观察,跨上皮细胞电阻测定和酚红通透性实验验证Caco-2细胞单层完整性。考... 目的利用人结肠癌Caco-2细胞模型研究新型Pim-1激酶抑制剂KY-C002的表观渗透系数,为药物制剂设计提供生物药剂学依据。方法建立Caco-2细胞单层模型,通过细胞形态观察,跨上皮细胞电阻测定和酚红通透性实验验证Caco-2细胞单层完整性。考察不同浓度Pim-1激酶抑制剂KY-C002从绒毛面(AP侧)到基底面(BL侧),BL侧到AP侧两个方向的转运情况。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P_(app))。结果建立的Caco-2细胞单层完整,适用于转运实验。Pim-1激酶抑制剂KY-C002浓度为5、10、20μg/ml时,Pim-1激酶抑制剂KY-C002从AP侧到BL侧的P_(app)分别为(4.72±0.05)×10^(-5)、(5.29±0.20)×10^(-5)、(2.10±0.41)×10^(-5)cm/s(P<0.05);从BL侧到AP侧的P_(app)分别为(7.59±0.78)×10^(-6)、(1.08±0.04)×10^(-5)、(6.23±0.63)×10^(-6)cm/(P<0.05)。结论成功构建Caco-2细胞单层模型并用于考察Pim-1激酶抑制剂KY-C002的透过细胞单层的性能。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无论从AP侧到BL侧,还是从BL侧到AP侧,Pim-1激酶抑制剂KY-C002的P_(app)均与其浓度有关,浓度为10μg/ml时的P_(app)大于5μg/ml和20μg/ml时的P_(a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Y-C002 caco-2细胞模型 表观渗透系数 药物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co-2细胞模型的齿叶白鹃梅降糖机制研究
17
作者 刘玉强 贾蕊 +1 位作者 刘阳芷 才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932-1934,共3页
目的:采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齿叶白鹃梅的降糖作用机制。方法:建立caco-2单层细胞模型,采用CCK-8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齿叶白鹃梅水提物和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黄酮单体的细胞毒性,以此确定药物最大毒性剂量。以蔗糖酶和麦芽糖酶作为底物... 目的:采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齿叶白鹃梅的降糖作用机制。方法:建立caco-2单层细胞模型,采用CCK-8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齿叶白鹃梅水提物和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黄酮单体的细胞毒性,以此确定药物最大毒性剂量。以蔗糖酶和麦芽糖酶作为底物,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葡萄糖质量浓度,计算抑制率。结果:齿叶白鹃梅水提物可以有效地抑制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上α-糖苷酶的活性,其抑制率较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黄酮单体的抑制率高。齿叶白鹃梅中的黄酮单体对蔗糖酶和麦芽糖酶也有抑制作用,其中芹菜素7-O-β-D-新橙皮糖苷与木犀草素的抑制率要高于其它单体。结论:齿叶白鹃梅水提物及黄酮单体降血糖作用可能与抑制α-糖苷酶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叶白鹃梅 caco-2细胞模型 Α-葡萄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吸收细胞模型研究进展及其在类胡萝卜素上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帆 陈楠 +2 位作者 吴雨卿 倪元颖 温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7-336,共10页
膳食化合物在维持人体生理功能和预防疾病等方面至关重要,但其必须被人体高效吸收利用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活性。肠道吸收细胞模型已成为体外模拟人体膳食化合物吸收利用及机制研究的有效手段。针对不同的膳食化合物,选取合理的肠道细胞... 膳食化合物在维持人体生理功能和预防疾病等方面至关重要,但其必须被人体高效吸收利用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活性。肠道吸收细胞模型已成为体外模拟人体膳食化合物吸收利用及机制研究的有效手段。针对不同的膳食化合物,选取合理的肠道细胞吸收模型以及在现有细胞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对于实现高效模拟人体对该膳食化合物的吸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概述了人体肠道上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系统地综述了体外肠道细胞吸收模型研究进展,并以类胡萝卜素为代表,阐述了其肠道吸收转运机制,重点探讨了Caco-2单细胞模型和Caco-2/HT29-MTX细胞共培养模型在其吸收利用上的应用,以期为更好地利用肠道细胞吸收模型体外模拟人体对不同膳食化合物的吸收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肠道细胞模型 caco-2单细胞模型 caco-2/HT29-MTX细胞共培养模型 类胡萝卜素 吸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源生物活性肽QEPV体内外的吸收转运(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婉如 陈静 +4 位作者 程志才 沈鹏 高扬 李锡安 张少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24-230,共7页
发酵乳作为一种长寿食品备受关注。多肽Gln-Glu-Pro-Val(QEPV)是一种来源于发酵乳,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生物活性肽。通过Caco-2细胞单层膜模型及小鼠模型,研究乳源性生物活性肽QEPV在体外和体内的转运吸收情况。结果表明:乳源性生物活性... 发酵乳作为一种长寿食品备受关注。多肽Gln-Glu-Pro-Val(QEPV)是一种来源于发酵乳,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生物活性肽。通过Caco-2细胞单层膜模型及小鼠模型,研究乳源性生物活性肽QEPV在体外和体内的转运吸收情况。结果表明:乳源性生物活性肽QEPV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且能够穿过由Caco-2细胞形成的转运模型,但当QEPV质量浓度高于3.00 mg/mL时穿膜速率趋于稳定。流式细胞术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结果表明Caco-2细胞不能吸收QEPV,由于QEPV是不具有空间结构的小肽,可以初步推测出QEPV主要通过胞旁转运方式透过Caco-2细胞单层膜模型的结论。同时,QEPV可以经过腹腔注射和灌胃方式被小鼠吸收,但肠道吸收效率较差,腹腔吸收效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肽 caco-2细胞膜模型 小鼠模型 转运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皂苷d的体内外肠道吸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邢媛月 任偲琪 +4 位作者 刘奇玮 杨晋妮 董海娟 宋瑞 张尊建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3-480,共8页
为揭示柴胡皂苷d(SSd)的体内外肠道吸收机制,采用Caco-2单层和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时间、浓度、温度、pH、肠段)、转运蛋白抑制剂、细胞旁途径增强剂、代谢酶抑制剂等因素对SSd体内外肠道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 为揭示柴胡皂苷d(SSd)的体内外肠道吸收机制,采用Caco-2单层和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时间、浓度、温度、pH、肠段)、转运蛋白抑制剂、细胞旁途径增强剂、代谢酶抑制剂等因素对SSd体内外肠道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Sd的表观渗透系数(P_(app))和有效渗透系数(P_(eff))分别为4.75×10^(-7)~6.38×10^(-7)cm/s和0.19×10^(-4)~0.27×10^(-4)cm/s,提示其属于低渗透性化合物,SSd的跨膜转运具有浓度(0.5~5μmol/L)和时间(0~180 min)依赖性,回肠是其主要吸收部位;P-糖蛋白抑制剂和细胞旁途径增强剂均显著增强SSd的体内外吸收(P<0.05);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s)抑制剂和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OCTs)抑制剂对SSd肠道吸收影响的体内外相关性较差,这可能与上述转运蛋白在空肠中表达量较低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SSd的肠道吸收涉及被动扩散、主动转运以及细胞旁通路途径等方式,P-糖蛋白在SSd的主动转运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皂苷D 吸收 caco-2 单向肠灌流 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