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份青梗菜苗期耐热性评价
1
作者 岳嘉欣 李翠萍 +1 位作者 宇军 惠麦侠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30-35,共6页
为综合评价青梗不结球白菜的耐热性,通过在光照培养箱中对10份青梗菜幼苗进行高温胁迫,研究高温胁迫对材料幼苗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并利用热害指数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材料的耐热性。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普遍降低了幼苗的株高、株幅、... 为综合评价青梗不结球白菜的耐热性,通过在光照培养箱中对10份青梗菜幼苗进行高温胁迫,研究高温胁迫对材料幼苗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并利用热害指数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材料的耐热性。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普遍降低了幼苗的株高、株幅、干鲜重及根冠比等生长指标,同时高温胁迫导致青梗菜幼苗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普遍增加,丙二醛含量相对增加,但可溶性蛋白含量却相对降低。基于热害指数和隶属函数值对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2份高耐热材料和2份热敏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梗菜 苗期 耐热性 热害指数 隶属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热、抗根肿病、萝卜胞质雄性不育(Ogura CMS)大白菜材料的创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雅兰 胡靖锋 +2 位作者 杨红丽 董相书 和江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81-86,104,共7页
为获得耐热、抗根肿病的Ogura胞质雄性不育(Ogura CMS)大白菜(Brassica rapa L.ssp.Pekinensis)材料,以耐热大白菜为母本,抗根肿病娃娃菜为父本获得F_(1),经鉴定后和抗根肿病Ogura胞质雄性不育娃娃菜杂交,获得CMSF_(1),再将F_(1)自交获... 为获得耐热、抗根肿病的Ogura胞质雄性不育(Ogura CMS)大白菜(Brassica rapa L.ssp.Pekinensis)材料,以耐热大白菜为母本,抗根肿病娃娃菜为父本获得F_(1),经鉴定后和抗根肿病Ogura胞质雄性不育娃娃菜杂交,获得CMSF_(1),再将F_(1)自交获得的F_(2)经鉴定筛选后作为父本,CMSF_(1)鉴定筛选后作为母本进行回交,得到BC_(1)。抗根肿病表型鉴定结果显示F_(1)、CMSF_(1)、BC_(1)表现为抗病,分子标记鉴定结果显示,F_(1)植株均携带根肿病抗性基因,CMSF_(1)和BC_(1)大部分植株携带根肿病抗性基因。耐热鉴定结果表明,F_(1)、CMSF_(1)、BC_(1)在高温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增幅大于迷您黄1号。CMSF_(1)和BC_(1)花器官观察结果表明雄蕊败育无花粉,是Ogura胞质雄性不育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Brassica rapa L.ssp.Pekinensis) 根肿病 耐热 Ogura胞质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39个中稻品种2022年度耐热性鉴定与利用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宋超新 黄意 +8 位作者 李洪洲 杨淑惠 杨俊武 牟枭 毛灏桦 徐俊英 肖本泽 顾见勋 杨隆维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1,共8页
为鉴定评价2022年度湖北省已进入第二年区试的39个中稻品种的耐热性,利用江汉平原抽穗开花至灌浆结实期自然高温的气候特点,通过分期播种,采用田间自然鉴定与玻璃温室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本年度高温时段很好地覆盖了供... 为鉴定评价2022年度湖北省已进入第二年区试的39个中稻品种的耐热性,利用江汉平原抽穗开花至灌浆结实期自然高温的气候特点,通过分期播种,采用田间自然鉴定与玻璃温室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本年度高温时段很好地覆盖了供试材料田间第1播期的开花期,以及第2、3播期的孕穗期和开花期,完全达到了鉴定条件要求;玻璃温室的温度也完全达到了鉴定条件要求,鉴定结果有效。39份供试材料耐热性总体表现优良。佳稻2806、贡两优17和荃优803等3个耐热性强的品种可优先审定后在热害常发稻区进行推广应用,其中佳稻2806还可作为耐热性种质资源进行育种利用。29个耐热性较强的品种可根据其他性状综合表现进行审定,并在热害常发稻区推广应用,其中扬辐糯4号、襄中稻2号、金籼占925、华珍166、襄中稻3号、楚晶丝苗、福香288和黄华占等8个耐热性较强的常规品种(系),在耐热性育种种质资源较少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7个品种耐热性表现一般至较弱,其中源两优888、CD3A/宜恢80和19香等3个耐热性较弱的品种应优先淘汰。华两优2134、华两优8620、沪研优1017和南红3号等4个耐热性表现一般的品种,在推广应用中也要特别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性 自然高温鉴定 玻璃温室鉴定 利用评价 中稻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耐热性鉴定方法 被引量:30
4
作者 康俊根 翟依仁 +2 位作者 张京社 秦海明 卜晓东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共4页
比较了在不同高温条件下 6个甘蓝育种材料的热害表现 ,对其进行了幼苗的电解质渗透率测定、人工气候箱高温胁迫鉴定以及夏季日光温室高温鉴定 ,结果表明 ,电解质渗透率测定、夏季日光温室高温鉴定基本能反映甘蓝耐热性差异 ,但难以区分... 比较了在不同高温条件下 6个甘蓝育种材料的热害表现 ,对其进行了幼苗的电解质渗透率测定、人工气候箱高温胁迫鉴定以及夏季日光温室高温鉴定 ,结果表明 ,电解质渗透率测定、夏季日光温室高温鉴定基本能反映甘蓝耐热性差异 ,但难以区分耐热和较耐热品种的差异。而以甘蓝叶片发黄萎蔫为热害指标的人工气候箱高温胁迫鉴定方法可以明显地反映出甘蓝的耐热性差异 ,并确定在 36 .5℃恒温下对甘蓝幼苗进行 6d(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定方法 甘蓝 热害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85
5
作者 尹贤贵 罗庆熙 +4 位作者 王文强 张贇 潘光辉 杨琦凤 尹诗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62-65,共4页
对 6个有代表性的番茄材料在高温胁迫下植物形态学和生理学的一些变化进行了研究 ,旨在探索快速、可靠、简便的番茄耐热性鉴定技术。调查重庆地区夏季田间种植的不同品种番茄 ,田间对自然高温的反应 ,发现统计座果率、果实商品性、产量... 对 6个有代表性的番茄材料在高温胁迫下植物形态学和生理学的一些变化进行了研究 ,旨在探索快速、可靠、简便的番茄耐热性鉴定技术。调查重庆地区夏季田间种植的不同品种番茄 ,田间对自然高温的反应 ,发现统计座果率、果实商品性、产量、单果种子数等性状是鉴定番茄耐热性最可靠的方法。室内测定花粉活力、细胞膜热稳定性、SOD活性变化、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 ,结合人工模拟高温条件鉴定热害指数 ,能较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耐热 鉴定 座果率 热害指数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白菜苗期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胡俏强 陈龙正 +4 位作者 张永吉 徐海 宋波 苏小俊 袁希汉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6-61,共6页
采用人工气候箱高温处理方法,分别于春、秋和夏季,在6种不同的高温条件下对10份普通白菜材料进行连续7d的高温处理研究其耐热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高温胁迫下,各供试材料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热害症状,如叶片反卷、失绿等,并随着温度的... 采用人工气候箱高温处理方法,分别于春、秋和夏季,在6种不同的高温条件下对10份普通白菜材料进行连续7d的高温处理研究其耐热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高温胁迫下,各供试材料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热害症状,如叶片反卷、失绿等,并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热害症状加剧。以春季和秋季采用37℃/27℃(昼/夜)处理幼苗4d后调查其热害指数,可以显著反映出普通白菜各品种间的耐热性差异。而夏季采用自然温度育苗后在37℃/27℃(昼/夜)下不能显著区分普通白菜各品种间耐热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白菜 耐热性 鉴定 热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处理对秦岭高山杜鹃耐热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7
作者 赵冰 付玉梅 +2 位作者 丁惠惠 张欣欣 杜宇科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9-32,共4页
分别以清水、5、10、20 mmol·L^(-1)的CaCl_2溶液喷洒高山杜鹃幼苗叶片10 d后,将其幼苗置于人工气候箱进行96 h 40℃昼/夜32℃的温度处理,每隔24 h进行一次热害指数的测定,前48h内每隔24 h测定幼叶相关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Ca^(2+... 分别以清水、5、10、20 mmol·L^(-1)的CaCl_2溶液喷洒高山杜鹃幼苗叶片10 d后,将其幼苗置于人工气候箱进行96 h 40℃昼/夜32℃的温度处理,每隔24 h进行一次热害指数的测定,前48h内每隔24 h测定幼叶相关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Ca^(2+)处理20 mmol·L^(-1)能有效抑制高温胁迫引起的秦岭高山杜鹃幼苗叶片内丙二醛含量的快速积累,促进叶片内游离脯氨酸含量的积累,延缓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并使热害指数降低约75%,Ca^(2+)处理能一定程度提高高山杜鹃的耐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杜鹃 CA^2+ 生理指标 热害指数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品种耐热性的鉴定方法 被引量:82
8
作者 罗少波 李智军 +2 位作者 周微波 飞弹健一 中岛武彦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18,共3页
通过对电导法、人工模拟气候鉴定法、叶绿素测定法的鉴定结果与夏季自然鉴定结果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前两种方法能基本反映大白菜品种的耐热性。叶片细胞电解质渗透率及热害指数与高温结球率之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而高温处理后叶绿素... 通过对电导法、人工模拟气候鉴定法、叶绿素测定法的鉴定结果与夏季自然鉴定结果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前两种方法能基本反映大白菜品种的耐热性。叶片细胞电解质渗透率及热害指数与高温结球率之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而高温处理后叶绿素含量变化率没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作为一个耐热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鉴定 结球率 耐热性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耐热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热害指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9
作者 苏小俊 袁希汉 徐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6-458,共3页
选用耐热性呈梯度差异、能代表典型区域的5个大白菜品种,进行了过氧化物酶活性、热害指数与耐热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大白菜品种的耐热性呈正相关关系,耐热品种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与热敏品种间差异极显著。热害指数... 选用耐热性呈梯度差异、能代表典型区域的5个大白菜品种,进行了过氧化物酶活性、热害指数与耐热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大白菜品种的耐热性呈正相关关系,耐热品种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与热敏品种间差异极显著。热害指数与大白菜品种的耐热性呈负相关关系,耐热品种的热害指数与较耐热品种间差异极显著,较耐热品种与热敏品种间差异极显著;耐热品种与热敏品种间差异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耐热性 过氧化物 热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菜耐热性鉴定及其耐热性分析 被引量:31
10
作者 张景云 赵晓东 +3 位作者 万新建 熊德桃 胡新龙 缪南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6-153,共8页
以68份小白菜为试材,通过田间表型鉴定,筛选出耐热性不同的材料,并对不同耐热性材料的丙二醛含量、叶片质膜透性和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通过田间表型鉴定,筛选出5份耐热材料和5份不耐热材料,高温胁迫下,随着时间的延长,耐热材... 以68份小白菜为试材,通过田间表型鉴定,筛选出耐热性不同的材料,并对不同耐热性材料的丙二醛含量、叶片质膜透性和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通过田间表型鉴定,筛选出5份耐热材料和5份不耐热材料,高温胁迫下,随着时间的延长,耐热材料和不耐热材料的丙二醛含量、叶片质膜透性和脯氨酸含量呈升高的趋势,且两者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因此,丙二醛含量、叶片质膜透性和脯氨酸含量可以作为小白菜耐热性鉴定的间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耐热性 鉴定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种质资源耐热性鉴定 被引量:13
11
作者 车江旅 周生茂 +5 位作者 尚小红 米军红 刘文君 梁任繁 文俊丽 黄如葵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8-813,共6页
为了筛选出耐热性强的黄瓜种质资源用于耐热黄瓜新品种的选育,本研究以来源不同的38份黄瓜种质为材料,分别在种子萌发期和苗期进行40℃以上的高温处理,通过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幼苗耐热指数,并用隶属函数法对38份材料的耐热性进行了综合评... 为了筛选出耐热性强的黄瓜种质资源用于耐热黄瓜新品种的选育,本研究以来源不同的38份黄瓜种质为材料,分别在种子萌发期和苗期进行40℃以上的高温处理,通过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幼苗耐热指数,并用隶属函数法对38份材料的耐热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黄瓜的耐热性在种子萌发期与苗期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获得了强耐热黄瓜材料3份,热敏黄瓜材料11份。以上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均可用作黄瓜耐热性的鉴定,所得耐热材料将为黄瓜耐热育种打下种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Cucumis SATIVUS L.) 耐热性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基因型花期耐热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雷 王强 +7 位作者 张晓丽 高国庆 吕荣华 陶伟 潘英华 江立庚 唐茂艳 梁天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641-2649,共9页
【目的】筛选花期耐热性强、产量水平高的水稻品种,为水稻花期耐热性鉴定与评价及应对高温热害的品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高温胁迫(高温38℃,每天处理6 h,连续处理3 d),以Y两优1号为对照品种,以相... 【目的】筛选花期耐热性强、产量水平高的水稻品种,为水稻花期耐热性鉴定与评价及应对高温热害的品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在人工气候室内模拟高温胁迫(高温38℃,每天处理6 h,连续处理3 d),以Y两优1号为对照品种,以相对耐热指数为评价指标,同时结合产量水平,对100个不同水稻基因型的花期耐热性进行鉴定与评价。【结果】不同水稻基因型的花期耐热性差异明显,高温胁迫下颖花结实率为3.6%~64.3%,相对结实率为9.5%~80.0%。以相对耐热指数为评级标准,耐热性级别达到1(强)、3(较强)、5(中等)、7(较弱)和9(弱)级的水稻品种数量分别为4、13、42、26和15份。采用聚类分析法将100个基因型分为6种不同耐热性和产量水平的水稻类型,其中第一类在高温热害易发区推广种植安全生产性高。相对结实率是不同水稻基因型分类的主要因子,其次为产量,根据相对结实率和产量之间的二维象限分布特征,进一步筛选出耐热性较强、产量水平较高等综合性状好的品种。【结论】通过对100个不同水稻基因型花期耐热性进行鉴定和评价,筛选出特优837、云光14号、Q优8号、国稻7号、Y两优865、汕优63和黄华占等7个耐热性较强且产量水平较高的品种,这些品种可在高温易发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花期 耐热性 相对耐热指数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耐热种质筛选试验 被引量:12
13
作者 林毓娥 于远 +4 位作者 黄河勋 梁肇均 周向阳 王瑞 程志学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1,共3页
将17份黄瓜种质材料的幼苗叶片放入50℃水浴中热处理15 min后,采用电导法测定叶片的伤害度(ID值),并结合夏季田间主要经济性状调查结果进行耐热性比较,结果显示黄瓜幼苗叶片的伤害度与始雌花节位、第一坐果节位及产量显著相关,从中筛选... 将17份黄瓜种质材料的幼苗叶片放入50℃水浴中热处理15 min后,采用电导法测定叶片的伤害度(ID值),并结合夏季田间主要经济性状调查结果进行耐热性比较,结果显示黄瓜幼苗叶片的伤害度与始雌花节位、第一坐果节位及产量显著相关,从中筛选出07-5、614、Y5、07-1等4份黄瓜耐热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耐热性 伤害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大白菜品种苗期耐热性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6
14
作者 曾小玲 方淑桂 +2 位作者 陈文辉 钟开勤 林翮飞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用人工气候箱中模拟高温条件,通过测定大白菜5份自交系和4份F1苗期的8个生理生化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大白菜的耐热性强弱。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8个指标集约于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0.921;通过隶属函数值... 用人工气候箱中模拟高温条件,通过测定大白菜5份自交系和4份F1苗期的8个生理生化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大白菜的耐热性强弱。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8个指标集约于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0.921;通过隶属函数值D评价耐热性的强弱,并利用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3类:夏秀-1、夏福2号和夏优-1为耐热类型;早杂5号、白阳、早5-1和早熟5号为中度耐热类型;020w-8、德阳01为不耐热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苗期耐热性 生理生化指标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隶属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耐热性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康俊根 翟依仁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3-95,共3页
选用2个耐热的甘蓝亲本(3A,5A)和3个不耐热的亲本(1A,11A,8A)按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设计方法Ⅱ,配制出15个杂交组合用于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在总的遗传变异中,代表加性遗传效应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占绝大部分,而特殊配合力方差比例很小... 选用2个耐热的甘蓝亲本(3A,5A)和3个不耐热的亲本(1A,11A,8A)按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设计方法Ⅱ,配制出15个杂交组合用于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在总的遗传变异中,代表加性遗传效应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占绝大部分,而特殊配合力方差比例很小,仅占总变异的4%,显性效应不显著。以两组耐热和不耐热的亲本材料(5A×1A,3A×8A)分别进行杂交、回交和自交,连同双亲获得P1,P2,F1,F2,B1,B2共6个世代的试验材料进行耐热性遗传模型分析和遗传参数的估算。结果表明,该性状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兼有上位性效应,显性效应不显著,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因此在耐热育种中单纯利用杂交优势试图获得超亲优势来显著提高耐热性是不现实的,而应该注重耐热亲本的定向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耐热性 遗传效应 配合力 方差分析 显性效应 杂交 回交 自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快菜品系萌发期耐热指标筛选及耐热性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庞强强 孙晓东 +2 位作者 蔡兴来 张文 周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92,共12页
[目的]确定快菜萌发期耐热评价指标,筛选萌发期耐热种质,为快菜大规模鉴定和耐热机理研究提供方法及优质资源。[方法]以耐热性不同的6份快菜品系(编号分别为B18、B33、B11、B15、B2、B36)为材料,在25(对照),35,37和42℃下进行萌发试验,... [目的]确定快菜萌发期耐热评价指标,筛选萌发期耐热种质,为快菜大规模鉴定和耐热机理研究提供方法及优质资源。[方法]以耐热性不同的6份快菜品系(编号分别为B18、B33、B11、B15、B2、B36)为材料,在25(对照),35,37和42℃下进行萌发试验,分析不同快菜品系对高温胁迫的响应,确定模拟萌发期高温胁迫的最适温度。在模拟高温胁迫下,以38份快菜品系(编号为B1-B38)为材料,测定12个与萌发期耐热性相关的指标,以各指标的耐热系数(γ)作为基础,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快菜品系萌发期耐热指标进行筛选,对耐热性进行评价。并对38份快菜品系苗期和成株期的田间热害指数及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着胁迫温度升高,6份快菜品系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对照相比均下降,37℃是模拟萌发期高温胁迫的最适温度。在37℃模拟高温胁迫下,12个快菜萌发指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关性分析发现,各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中5个综合指标可代表不同快菜品系萌发期耐热性原始信息量的92.64%。根据隶属函数中不同品系萌发期耐热性综合评价值(D值)可知,B3品系耐热性最强,B17品系耐热性最差。与快菜耐热性密切相关的指标是活力指数、芽长和根长。38份快菜材料按萌发期耐高温能力可分为3大类,其中20个品系对高温不敏感,8个品系对高温敏感,10个品系对高温有较强的耐受性。苗期和成株期耐热性田间鉴定结果与萌发期室内鉴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快菜萌发期模拟高温胁迫最适温度为37℃,活力指数、芽长和根长可作为快菜萌发期耐热性鉴定的首选指标,获取了38份快菜材料萌发期耐热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菜 萌发期 高温胁迫 耐热指标 耐热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田间耐热性的鉴定方法 被引量:12
17
作者 苏小俊 袁希汉 徐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8-80,共3页
关键词 大白菜 耐热性 播期 田间鉴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欧洲型黄瓜苗期耐热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11
18
作者 但忠 木万福 +5 位作者 龙洪进 苏银玲 杨长楷 杨龙 麻继仙 李易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12-2318,共7页
为研究欧洲型黄瓜幼苗对高温的适应性,准确鉴定和筛选耐热种质,加快欧洲型黄瓜耐热性育种进程。以20份欧洲型黄瓜的高代自交系为材料,在人工高温(42℃)胁迫处理下,研究欧洲型黄瓜芽期和幼苗在高温胁迫过程中的形态、生理及生化指标的变... 为研究欧洲型黄瓜幼苗对高温的适应性,准确鉴定和筛选耐热种质,加快欧洲型黄瓜耐热性育种进程。以20份欧洲型黄瓜的高代自交系为材料,在人工高温(42℃)胁迫处理下,研究欧洲型黄瓜芽期和幼苗在高温胁迫过程中的形态、生理及生化指标的变化,应用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不同欧洲型黄瓜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对高温胁迫反应差异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结果,将9个单项指标转成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并结合聚类分析法将供试20份种质划分为3类;通过逐步回归建立欧洲型黄瓜苗期的耐热性评价数学模型D=0.517 49-0.001 13 RL-0.000 53 MDA+0.000 19 POD,估算精度大于92.11%,可用于对不同欧洲型黄瓜幼苗的耐热性评价和预测,从而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型黄瓜 耐热性 鉴定指标 综合评价 预测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耐热性的生理研究*Ⅱ.叶片水分和蛋白质代谢与耐热性 被引量:92
19
作者 叶陈亮 柯玉琴 陈伟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490-493,共4页
通过测定耐热性不同的3个大白菜品种在高温胁迫下发生的水分和蛋白质代谢的变化,表明耐热的亚蔬1号比不耐热的“106”品种叶细胞具有更高的含水量和束缚水、较大的气孔密度和蒸腾速率、较低的蛋白质降解速率,较耐热的华湘1号的... 通过测定耐热性不同的3个大白菜品种在高温胁迫下发生的水分和蛋白质代谢的变化,表明耐热的亚蔬1号比不耐热的“106”品种叶细胞具有更高的含水量和束缚水、较大的气孔密度和蒸腾速率、较低的蛋白质降解速率,较耐热的华湘1号的各项生理指标均居于中间水平.高温使细胞膜透性稍有增大,耐热与不耐热品种膜透性增大可能有不同机理.高温胁迫使耐热品种脯氨酸含量迅速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高温胁迫 耐热性 水分 脯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球甘蓝幼苗耐热性鉴定方法及耐热生理 被引量:12
20
作者 闫圆圆 曾爱松 +1 位作者 宋立晓 严继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85-890,共6页
为了筛选出一套适用于甘蓝苗期耐热性鉴定的方法,以耐热性不同的6份甘蓝材料为试验材料,通过采用不同的胁迫温度、胁迫时间和胁迫苗龄对甘蓝苗期耐热性进行评价,并测定不同材料的生理指标。结果显示,4-5片真叶的甘蓝幼苗在380℃/290℃(... 为了筛选出一套适用于甘蓝苗期耐热性鉴定的方法,以耐热性不同的6份甘蓝材料为试验材料,通过采用不同的胁迫温度、胁迫时间和胁迫苗龄对甘蓝苗期耐热性进行评价,并测定不同材料的生理指标。结果显示,4-5片真叶的甘蓝幼苗在380℃/290℃(昼/夜)人工模拟气候箱中处理3 d,可以准确评价不同类型甘蓝材料的耐热性差异。高温处理3 d后,甘蓝幼苗相对电导率大幅升高,其中耐热材料启夏的增幅小于热敏感材料W410。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启夏和W410的MDA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呈升高的趋势,且两者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两种类型材料的SOD活性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启夏的SOD活性始终高于W410。POD活性变化与耐热性无明显相关性。因此,相对电导率、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均可以作为甘蓝苗期耐热性鉴定的间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耐热性鉴定 相对电导率 MDA含量 游离脯氨酸含量 SOD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