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_(2)MgTiO_(6)∶Dy^(3+),Eu^(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及能量传递
1
作者 蒋小康 高峰 周恒为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3-359,共7页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Y_(2(0.97-x))Dy_(0.06)MgTiO_(6)∶2xEu^(3+)(YMT∶0.06Dy^(3+),2xEu^(3+))荧光粉,并研究了Dy^(3+)、Eu^(3+)掺杂对样品物相、显微结构及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YMT∶0.06Dy^(3+),2xEu^(3+...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Y_(2(0.97-x))Dy_(0.06)MgTiO_(6)∶2xEu^(3+)(YMT∶0.06Dy^(3+),2xEu^(3+))荧光粉,并研究了Dy^(3+)、Eu^(3+)掺杂对样品物相、显微结构及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YMT∶0.06Dy^(3+),2xEu^(3+)荧光粉均为双钙钛矿结构(P2_(1)/n),颗粒大小为1~2μm。当激发光波长为262 nm时,荧光粉的发射光谱表现出典型的Dy^(3+)、Eu^(3+)线状特征光谱,发射主峰分别为483(^(4)F_(9/2)→^(6)H_(15/2))、579(^(4)F_(9/2)→^(6)H_(13/2))和619 nm(^(5)D_(0)→^(7)F_(2))。Dy^(3+)和Eu^(3+)之间存在明显的能量传递,机制为电偶极子-电偶极子(d-d)相互作用。该荧光粉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在498 K下发光强度仍保持为室温的74.36%。通过改变Eu^(3+)浓度,荧光粉的发光颜色可实现从黄色到橙红色,YMT∶0.06Dy^(3+),2xEu^(3+)荧光粉在固态LED照明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_(2)MgTiO_(6) Dy^(3+)、Eu^(3+)共掺杂 溶胶-凝胶法 发光性能 热稳定性 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颜色可调Ca_(2)LaTaO_(6)∶Dy^(3+),Tb^(3+)荧光粉的制备、发光性能及能量传递 被引量:2
2
作者 袁博 祁超超 +1 位作者 张相挺 栾国颜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15-1722,共8页
本文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高效黄绿色多色发光荧光粉Ca_(2)LaTaO_(6)∶Dy^(3+),Tb^(3+),其主要窄发射带来自Tb^(3+)的547 nm处,并且由于Dy^(3+)的敏化作用而在250~400 nm区域具有宽激发带,将Dy^(3+)和Tb^(3+)共掺到Ca_(2)LaTaO_(6)(... 本文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高效黄绿色多色发光荧光粉Ca_(2)LaTaO_(6)∶Dy^(3+),Tb^(3+),其主要窄发射带来自Tb^(3+)的547 nm处,并且由于Dy^(3+)的敏化作用而在250~400 nm区域具有宽激发带,将Dy^(3+)和Tb^(3+)共掺到Ca_(2)LaTaO_(6)(CLTO)基质中,构建能量传递体系。通过激发/发射光谱及寿命衰减曲线测试证实了Dy^(3+)到Tb^(3+)的能量传递过程。Dy^(3+)→Tb^(3+)的能量传递以偶极-四极相互作用为主,能量传递效率可达80%甚至更高。基于该能量传递过程,在Dy^(3+)的特征激发下,通过改变Dy^(3+)和Tb^(3+)的相对掺杂浓度,可以使发光颜色由黄色渐变为绿色,说明发光颜色可调的多色发光荧光粉Ca_(2)LaTaO_(6)∶Dy^(3+),Tb^(3+)在荧光粉转换的白光LED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_(2)latao_(6)∶Dy^(3+) Tb^(3+) 能量传递 多色发光 高温固相 色坐标 白光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传递可调光色荧光粉Ca_(2)LaTaO_(6)∶Dy^(3+),Sm^(3+)的发光性质及其发光二极管器件应用
3
作者 袁博 祁超超 +2 位作者 张相挺 栾国颜 邹海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717-2724,共8页
通过固相反应法设计了Dy^(3+),Sm^(3+)共掺杂双钙钛矿结构Ca_(2)LaTaO_(6)(CLTO)光色可调的白光发光二极管(LED)荧光粉.通过Rietveld精修计算,确定了Ca_(2)LaTaO_(6)的晶体结构参数和Dy^(3+),Sm^(3+)离子的晶格占位,并用密度泛函理论(D... 通过固相反应法设计了Dy^(3+),Sm^(3+)共掺杂双钙钛矿结构Ca_(2)LaTaO_(6)(CLTO)光色可调的白光发光二极管(LED)荧光粉.通过Rietveld精修计算,确定了Ca_(2)LaTaO_(6)的晶体结构参数和Dy^(3+),Sm^(3+)离子的晶格占位,并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禁带宽度.激发/发射光谱和荧光衰减行为证实了共掺杂体系中Dy^(3+)到Sm^(3+)的能量传递.Dy^(3+)→Sm^(3+)的能量传递机制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离子间的临界距离为1.176 nm.基于Dy^(3+)→Sm^(3+)的能量传递,可通过调节Dy^(3+)/Sm^(3+)离子的掺杂浓度比,使发光颜色从黄色转变为黄红色,并实现白光发射.利用该荧光粉与紫外芯片结合制作成白光发光二极管器件,并确定了这些LED器件的发光效率、CIE色度坐标、相关色温(CCT)和显色指数(CRI)等.结果表明,这些荧光粉在紫外激发的白光LED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_(2)latao_(6) 能量传递 色点调谐 发光二极管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粒度对CA_(6)轻质陶瓷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申天姿 李文凤 +3 位作者 郭会师 曹金金 侯永改 杜娟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50-2255,共6页
为研究Al_(2)O_(3)粒度对CA_(6)轻质陶瓷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本文以平均粒径分别为80、61、45和38μm的α-Al_(2)O_(3)为氧化铝源,以平均粒径为15μm的轻质碳酸钙为氧化钙源,采用发泡法结合原位烧成工艺,经1550℃保温5 h烧成后获得CA_... 为研究Al_(2)O_(3)粒度对CA_(6)轻质陶瓷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本文以平均粒径分别为80、61、45和38μm的α-Al_(2)O_(3)为氧化铝源,以平均粒径为15μm的轻质碳酸钙为氧化钙源,采用发泡法结合原位烧成工艺,经1550℃保温5 h烧成后获得CA_(6)轻质陶瓷材料,研究不同粒度的Al_(2)O_(3)原料对其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α-Al_(2)O_(3)粒度的减小,CA_(6)轻质陶瓷的线收缩率、体积密度和热导率逐渐变小,显气孔率增大,压缩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综合考虑,以平均粒径为45μm的α-Al_(2)O_(3)为氧化铝源所制试样的综合性能较佳,更能满足使用需求,其显气孔率、热导率和压缩强度分别为87.8%、0.149 W·m^(-1)·K^(-1)和0.29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_(6)轻质陶瓷材料 Al_(2)O_(3)粒度 物相组成 显微结构 压缩强度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_(2)O_(3)加入量和热处理温度对CA_(6)-MA材料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安佳瑞 张锐 +2 位作者 范冰冰 王刚 杜鹏辉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9-322,共4页
为提高CA_(6)-MA(六铝酸钙-镁铝尖晶石)的性能,以CaO、MgO、Al_(2)O_(3)和Sm_(2)O_(3)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烧结法制备CA_(6)-MA复合材料,研究了Sm_(2)O_(3)加入量(外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2%、4%、6%)和热处理温度(1400、1500、1600℃)对C... 为提高CA_(6)-MA(六铝酸钙-镁铝尖晶石)的性能,以CaO、MgO、Al_(2)O_(3)和Sm_(2)O_(3)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烧结法制备CA_(6)-MA复合材料,研究了Sm_(2)O_(3)加入量(外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2%、4%、6%)和热处理温度(1400、1500、1600℃)对CA_(6)-MA复合材料物相组成、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常温抗折强度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适当提高热处理温度,可促进CA_(6)合成反应,热处理温度为1600℃时,试样中只有CA_(6)和MA;2)Sm_(2)O_(3)的引入促进了MA的晶体发育,CA_(6)趋向等轴晶型转变,显著提高试样的致密度;3)添加6%(w)Sm_(2)O_(3)的试样经1600℃热处理后综合性能最佳,其体积密度为3.26 g·cm^(-3),显气孔率为13.4%,常温抗折强度为13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_(2)O_(3) ca_(6) MA 显微结构 常温抗折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Ca_3Al_2O_6:Eu^(3+)红色荧光粉及其发光性能 被引量:8
6
作者 肖宗梁 黄昕 +3 位作者 游维雄 赖凤琴 叶信宇 段龙飞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6年第2期43-47,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Ca_3Al_2O_6:Eu^(3+)红色荧光粉,通过XRD、SEM、荧光光谱分别对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表征,讨论煅烧温度、Eu^(3+)掺杂浓度以及电荷补偿剂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所得样品的结构与Ca_3Al_2O_...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Ca_3Al_2O_6:Eu^(3+)红色荧光粉,通过XRD、SEM、荧光光谱分别对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表征,讨论煅烧温度、Eu^(3+)掺杂浓度以及电荷补偿剂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所得样品的结构与Ca_3Al_2O_6相同,Eu^(3+)掺杂并没有改变其晶体结构.合成的荧光粉在394 nm近紫外光激发下发出615 nm明亮的红光.样品的红光强度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弱,最佳烧结温度为1 200℃.同样红光强度也随着Eu^(3+)掺杂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弱,最佳Eu^(3+)掺杂浓度为4%(摩尔分数).加入电荷补偿剂后样品的发光强度均增强,其中加入K^+后发光增强的效果最显著.该铝酸盐红色荧光粉性质稳定,在白光LED近紫外芯片激发中具有潜在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ca_3Al_2O_6:Eu^3+ 红色荧光粉 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荧光粉Ba3Y2B6O15∶Dy^3+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戚世梅 周卫新 +1 位作者 赵文玉 刘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3-76,共4页
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白光荧光粉Ba3Y2B6O15∶Dy^3+,并利用XRD和光致发光光谱分别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Dy^3+作为发光中心取代Y3+进入基质Ba3Y2B6O15的晶格中并未改变其晶体结构。样品的激发光谱是由Dy^3+的f-f... 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白光荧光粉Ba3Y2B6O15∶Dy^3+,并利用XRD和光致发光光谱分别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Dy^3+作为发光中心取代Y3+进入基质Ba3Y2B6O15的晶格中并未改变其晶体结构。样品的激发光谱是由Dy^3+的f-f特征激发跃迁组成,主峰为353nm。样品的发射光谱由Dy^3+的两个特征发射跃迁4F9/2→6 H15/2(483nm)和4F9/2→6 H13/2(575nm)组成;由于Dy^3+主要处于高对称性的格位,Dy^3+发射以磁偶极跃迁4F9/2→6 H15/2为主。发生浓度淬灭的主要原因是Dy^3+离子之间的双极子-双极子相互作用。样品Ba3Y2B6O15∶0.06Dy^3+的发光强度最高,其CIE色坐标和相关色温分别为(0.3122,0.3676)和6282K,位于白光区域,接近于标准白光源D65。随着温度的升高,由于热猝灭,样品的发光强度逐渐下降;当温度达到140℃时,样品的发光强度下降50%。基于Arrhenian公式计算,相对应的热活化能为0.3056eV,高于白光Na3GdP2O8∶Dy^3+。实验表明,单基质的Ba3Y2B6O15∶Dy^3+可作为白光荧光粉应用于UV-LED器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光致发光 Ba3Y2B6O15∶Dy^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钙钛矿型Ca_(2)Gd_(1-x)TaO_(6):xTb^(3+)绿色荧光粉的合成与荧光性质
8
作者 彭光怀 温和瑞 +1 位作者 韩卓 廖金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93-1899,共7页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双钙钛矿型Ca_(2)Gd1-xTaO_(6):xTb^(3+)(CGTO:xTb^(3+))绿色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荧光光谱、荧光衰减曲线、量子效率(η)测试分别表征了 CGTO:xTb^(3+)荧光粉的物相、形貌和荧光性质。在紫外光激发下...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双钙钛矿型Ca_(2)Gd1-xTaO_(6):xTb^(3+)(CGTO:xTb^(3+))绿色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荧光光谱、荧光衰减曲线、量子效率(η)测试分别表征了 CGTO:xTb^(3+)荧光粉的物相、形貌和荧光性质。在紫外光激发下,CGTO:xTb^(3+)荧光粉实现了较强的绿光发射,绿光为Tb^(3+)离子的5D4-7F5跃迁。通过变温发射光谱研究发现CGTO:0.15Tb^(3+)荧光粉的热猝灭活化能为0.181 9 eV。在2.55 nm的激发下,最佳Tb^(3+)掺杂浓度的CGTO:0.15Tb^(3+)荧光粉的量子效率为32.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粉 ca_(2)GdTaO_(6) 发光 Tb^(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红色荧光粉Ca_(2)GdNbO_(6)∶Sm^(3+),Na^(+)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鑫 崔瑞瑞 +1 位作者 袁高峰 邓朝勇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62-2268,共7页
为了研究Na^(+)掺杂对Ca_(2)GdNbO_(6)∶0.03Sm^(3+)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Ca_(2)GdNbO_(6)∶0.03Sm^(3+),xNa^(+)(x=0.01、0.03、0.05、0.07、0.10;x为摩尔分数)荧光粉。XRD图谱和精修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Na^(+)掺杂对Ca_(2)GdNbO_(6)∶0.03Sm^(3+)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Ca_(2)GdNbO_(6)∶0.03Sm^(3+),xNa^(+)(x=0.01、0.03、0.05、0.07、0.10;x为摩尔分数)荧光粉。XRD图谱和精修结果表明,Na^(+)成功掺入Ca_(2)GdNbO_(6)∶0.03Sm^(3+)晶格。发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a^(+)的掺入提高了Ca_(2)GdNbO_(6)∶0.03Sm^(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其最佳掺杂浓度为5%。在406 nm波长激发下,荧光粉在602 nm(^(4)G_(5/2)→^(6)H_(7/2))处发射峰最强且发射出橙红光。浓度猝灭结果及热稳定性研究表明,Ca_(2)GdNbO_(6)∶0.03Sm^(3+),0.05Na^(+)基质中能量传递主要发生在最近邻离子之间,荧光粉的热猝灭激活能为0.119 eV。该荧光粉的色坐标位于橙红色区域(0.5935,0.4047),与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的标准色坐标(0.666,0.333)接近,表明Ca_(2)GdNbO_(6)∶0.03Sm^(3+),xNa^(+)荧光粉在白光LED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红色荧光粉 ca_(2)GdNbO_(6)∶0.03Sm^(3+) xNa^(+) 高温固相反应 发光性能 热稳定性 白光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_(6)、MA和β-Al_(2)O_(3)质浇注料抗K_(2)CO_(3)侵蚀研究
10
作者 许远超 张三华 +2 位作者 秦红彬 许应顺 黄志林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2-415,共4页
采用碱蒸气法,对不同温度(800、1000、1200和1350℃)热处理后的3种材质(六铝酸钙、镁铝尖晶石和β-Al_(2)O_(3))的浇注料试样,在对应温度(800、1000、1200和1350℃)下进行抗K_(2)CO_(3)侵蚀试验,然后检测其抗K_(2)CO_(3)侵蚀试验后的显... 采用碱蒸气法,对不同温度(800、1000、1200和1350℃)热处理后的3种材质(六铝酸钙、镁铝尖晶石和β-Al_(2)O_(3))的浇注料试样,在对应温度(800、1000、1200和1350℃)下进行抗K_(2)CO_(3)侵蚀试验,然后检测其抗K_(2)CO_(3)侵蚀试验后的显气孔率变化率、体积密度变化率和常温耐压强度变化率,并分析其抗K_(2)CO_(3)试验后的物相组成。结果表明:1800℃时,3种浇注料的抗K_(2)CO_(3)侵蚀性能都很好。21200℃时,六铝酸钙浇注料与K_(2)CO_(3)反应生成大量β-Al_(2)O_(3),抗K_(2)CO_(3)侵蚀性能较差;尖晶石浇注料与K_(2)CO_(3)反应生成的β-Al_(2)O_(3)较少,抗K_(2)CO_(3)侵蚀性能较好;β-Al_(2)O_(3)浇注料与K_(2)CO_(3)反应最弱,抗K_(2)CO_(3)侵蚀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_(6) MA β-Al_(2)O_(3) K_(2)CO_(3) 抗碱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_(2)ZnTiO_(6)∶Dy^(3+),Eu^(3+)单基质白光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蒋小康 周琦 周恒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71,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Dy^(3+),Eu^(3+)共掺杂Gd_(2)ZnTiO_(6)白光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PL)光谱对荧光粉的物相、形貌及荧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为双钙钛矿结构,属于单斜晶系...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Dy^(3+),Eu^(3+)共掺杂Gd_(2)ZnTiO_(6)白光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PL)光谱对荧光粉的物相、形貌及荧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为双钙钛矿结构,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形貌为2~5μm无规则形状的颗粒.在392 nm近紫外光的激发下,Gd_(2)ZnTiO_(6)∶Dy^(3+),Eu^(3+)荧光粉展现出Dy^(3+)的蓝光、黄光发射以及Eu^(3+)的特征红光发射.此外,通过调节Dy^(3+)和Eu^(3+)的掺杂浓度,可实现低色温的暖白光发射.基于样品优异的荧光性能,该荧光粉在近紫外激发白光LED中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Dy^(3+) Eu^(3+)共掺杂Gd_(2)ZnTiO_(6) 白光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3+)掺杂Y_(2)MgTiO_(6)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小康 张王曦月 +1 位作者 高峰 周恒为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09-1815,共7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一系列Dy^(3+)掺杂的Y_(2)MgTiO_(6)(YMT∶Dy^(3+))荧光粉,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仪对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发光性质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YMT∶Dy^(3+)荧光粉为双钙钛矿结...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一系列Dy^(3+)掺杂的Y_(2)MgTiO_(6)(YMT∶Dy^(3+))荧光粉,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仪对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发光性质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YMT∶Dy^(3+)荧光粉为双钙钛矿结构,Dy^(3+)掺杂不改变样品的晶体结构。在近紫外光(352 nm)的激发下,样品的发射光谱显示出典型的Dy^(3+)特征发射峰,分别是485 nm处的蓝光、578 nm处的黄光,以及650~700 nm的红光。当Dy^(3+)摩尔浓度x=0.03时,荧光粉出现浓度猝灭效应,其浓度猝灭机制为电偶极子-电偶极子相互作用(d-d)。YMT∶Dy^(3+)荧光粉的CIE色坐标明显受到Dy^(3+)的浓度影响,其中YMT∶0.02Dy^(3+)荧光粉的CIE色坐标为(0.406,0.407),位于暖白光区,可作为一种暖白光荧光粉应用于近紫外激发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Dy^(3+)掺杂 Y_(2)MgTiO_(6) 双钙钛矿结构 暖白光 白光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色长余辉材料CaxMgSi2O5+x:Dy^3+系列的发光性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永虎 程学瑞 +2 位作者 戚泽明 刘淼 施朝淑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9-123,共5页
制备并研究了一系列具有白色长余辉的钙镁硅酸盐材料,CaxMgSi2O5+x∶Dy3+(x=1,2,3)。在紫外激发的发射谱中观察到来自Dy3+的4f组态内发射:对应4F9/2→6H15/2跃迁的蓝色发射(480nm)以及对应4F9/2→6H13/2跃迁的黄色发射(575nm)。低压汞灯... 制备并研究了一系列具有白色长余辉的钙镁硅酸盐材料,CaxMgSi2O5+x∶Dy3+(x=1,2,3)。在紫外激发的发射谱中观察到来自Dy3+的4f组态内发射:对应4F9/2→6H15/2跃迁的蓝色发射(480nm)以及对应4F9/2→6H13/2跃迁的黄色发射(575nm)。低压汞灯(254nm)辐照后产生的长余辉光谱成分与发射谱相同,蓝光与黄光的混合组成白色光。对所研究的大部分样品,白色长余辉发射持续时间超过1h。研究了发射光强度对Dy3+浓度的依赖以及黄光与蓝光强度比与Dy3+掺杂浓度之间的关系,发现不同的基质有不同Dy3+浓度的依赖关系。室温以上的热释光谱表明所研究材料在室温以上具有丰富的热释光峰,因此有潜力进一步改善其长余辉性能。结合实验结果和以往研究,简要讨论了这一类材料的陷阱来源和长余辉发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 长余辉材料 发光 caMgSi2O6:Dy^3+ ca2MgSi2O7:Dy^3+ ca3MgSi2O8:Dy^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3+)、Tm^(3+)共掺杂Ca2MgSi2O7的发光特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胡莲莲 艾尔肯·斯地克 +2 位作者 万英 苏晓娜 王琇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48-954,共7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系列Ca_2MgSi_2O_7∶Dy^(3+),Tm^(3+)发光材料。对样品进行了XRD结构表征,测量了激发光谱、发射光谱、色温和荧光寿命。研究结果表明,Ca_2MgSi_2O_7∶Tm^(3+)在355 nm激发下显示出蓝色发光,在CIE1931中的色坐标为x=...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系列Ca_2MgSi_2O_7∶Dy^(3+),Tm^(3+)发光材料。对样品进行了XRD结构表征,测量了激发光谱、发射光谱、色温和荧光寿命。研究结果表明,Ca_2MgSi_2O_7∶Tm^(3+)在355 nm激发下显示出蓝色发光,在CIE1931中的色坐标为x=0.165 9,y=0.082 2,色纯度为89%。通过Dy^(3+)和Tm^(3+)的叠加激发谱带激发,即在349,353,365 nm激发下,Ca_2MgSi_2O_7∶Dy^(3+),Tm^(3+)显示出青白、冷白和暖白光,相关色温值分别为5 193,9 672,4 685 K。300~500 nm区域间可以有效地激发Ca_2MgSi_2O_7∶Dy^(3+),Tm^(3+),并在400~600 nm之间产生蓝光和黄光复合产生的白光,表明该体系可用作白光LED的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_(2)MgSi_(2)O_(7)∶Dy^(3+) Tm^(3+)荧光粉 光致发光 白光LED 叠加激发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