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eCo_(2)O_(4)/g-C_(3)N_(4)/CA的光电协同去除小球藻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张甲 王晓波 +4 位作者 赵文静 陈田田 田立平 李晓晨 姜瑞雪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8,共9页
有害藻华的频繁爆发会对水生态、水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传统的除藻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光电协同催化是一种光催化和电氧化高效结合的新型技术,可弥补传统除藻技术的不足。本文以小球藻为模式生物,采用光电协同催化技术进行... 有害藻华的频繁爆发会对水生态、水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传统的除藻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光电协同催化是一种光催化和电氧化高效结合的新型技术,可弥补传统除藻技术的不足。本文以小球藻为模式生物,采用光电协同催化技术进行藻类去除试验。考察了FeCo_(2)O_(4)不同掺杂比、电流密度、电解质浓度、催化剂投加量和藻生物量对叶绿素a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密度越高、电解质浓度越大、催化剂投加量越多和藻生物量越低时除藻效果最好。当电流密度为2.0 mA/cm^(2)、电解质浓度为0.10 M和催化剂投加量为0.30 g时,对藻生物量(6.0×10^(6)cells/mL)的去除率达到93.71%。因此,本研究可以为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爆发的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协同 小球藻 叶绿素A 钴酸铁/石墨相氮化碳/醋酸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_3(PO_4)_2:Dy^(3+)纳米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那莹 陈巧玲 +2 位作者 孙硕 李影 王晓春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35-1339,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出Ca_3(PO_4)_2:Dy^(3+)纳米荧光粉,通过XRD、SEM和荧光光谱对样品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了制备工艺以及Dy^(3+)离子掺杂浓度对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初始溶液pH值为7,反应釜填充度为80%,在180℃条件下反应... 采用水热法制备出Ca_3(PO_4)_2:Dy^(3+)纳米荧光粉,通过XRD、SEM和荧光光谱对样品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了制备工艺以及Dy^(3+)离子掺杂浓度对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初始溶液pH值为7,反应釜填充度为80%,在180℃条件下反应24 h所得的Ca_3(PO_4)_2:0.02 Dy^(3+)纳米荧光粉发光性能最佳。SEM分析表明荧光粉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00 nm,分散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3(po4)2:Dy^3+ 水热合成 稀土掺杂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Gd_(4)Ga_(2)O_(9):Dy^(3+)白光发射荧光粉及其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官春艳 郑启泾 +1 位作者 万正环 杨锦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3-88,共6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白光发射的Gd_(4)Ga_(2)O_(9):x%Dy^(3+)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荧光光谱等对产物的物相结构、形貌、组分和光学性能进行研究...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白光发射的Gd_(4)Ga_(2)O_(9):x%Dy^(3+)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荧光光谱等对产物的物相结构、形貌、组分和光学性能进行研究,并分析了Dy^(3+)掺杂量对样品的影响。XRD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为Dy^(3+)掺杂的Gd_(4)Ga_(2)O_(9)单斜晶体和少量Ga_(2)O_(3)杂质相的混合物。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结果表明制备的Dy^(3+)掺杂Gd_(4)Ga_(2)O_(9)晶体是一种光学带隙为5.29 eV的直接带隙半导体。荧光检测结果表明Dy^(3+)掺杂Gd_(4)Ga_(2)O_(9)荧光粉可被属于Gd^(3+)激发带的275 nm紫外光有效激发,并在490 nm和575 nm附近分别发射出属于Dy^(3+)的^(4)F_(9/2)→^(6)H_(15/2)和^(4)F_(9/2)→^(6)H_(13/2)跃迁的蓝色和黄色的强烈光,证实在Gd_(4)Ga_(2)O_(9):Dy^(3+)样品中存在显著的由Gd^(3+)到Dy^(3+)的能量传递发光现象。同时,对其发光机制进行了讨论。样品的发光强度随着Dy^(3+)掺杂量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影响着样品的发光颜色,Dy^(3+)掺杂量为1.5%和2%时制备的荧光粉可在紫外光激发下分别发射出CIE色坐标为(0.3362,0.3512)和(0.3381,0.3523)、相关色温为5340 K和5263 K的白色光。研究结果表明Gd_(4)Ga_(2)O_(9):Dy^(3+)是一种潜在的紫外光激发白光发射荧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_(4)Ga_(2)O_(9) Dy^(3+)掺杂 白光发射 荧光性能 能量传递 直接带隙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3+)离子掺杂的全色荧光粉Ca_9La(PO_4)_7的制备及发光特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胡正发 孟涛 +3 位作者 张伟 崔跃鹏 罗莉 王银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271-2275,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9La(PO4)7:Dy3+发光材料.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尺寸由X射线粉末衍射(XRD)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定.光致激发和发射光谱发光揭示了材料的光学特性.实验结果显示:Ca9La(PO4)7:Dy3+能够有效吸收紫外-可见光(30...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9La(PO4)7:Dy3+发光材料.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尺寸由X射线粉末衍射(XRD)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定.光致激发和发射光谱发光揭示了材料的光学特性.实验结果显示:Ca9La(PO4)7:Dy3+能够有效吸收紫外-可见光(300 460 nm)而被激发,呈现一系列的吸收峰.样品在350 nm近紫外光激发下,有较强的蓝光(481 nm)和黄光(573 nm)两个窄带发射,混合成优质的白光发射,该白光色坐标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色品图中分布在无色点D65(0.313,0.329)周围.随着掺杂Dy3+离子的摩尔分数的增加,两种发射均发生浓度猝灭现象,Dy3+离子的最佳掺杂为0.05(摩尔分数),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是主要的猝灭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9La(po4)7 Dy3 荧光粉 高温固相反应 发光特性 浓度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Ca_8Mg(SiO_4)_4Cl_2:Eu^(2+),Dy^(3+)发光粉的发光性能 被引量:15
5
作者 沈超 邵起越 +2 位作者 韩学林 董岩 蒋建清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48,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白光LED用Ca8Mg(SiO4)4Cl2:Eu和Ca8Mg(SiO4)4Cl2:Eu,Dy绿色发光粉。研究发现:共掺Dy可以明显地提高Ca8Mg(SiO4)4Cl2:Eu发光粉的发光性能,表明Dy3+和Eu2+之间存在着能量传递过程。当Dy3+的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0.02时...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白光LED用Ca8Mg(SiO4)4Cl2:Eu和Ca8Mg(SiO4)4Cl2:Eu,Dy绿色发光粉。研究发现:共掺Dy可以明显地提高Ca8Mg(SiO4)4Cl2:Eu发光粉的发光性能,表明Dy3+和Eu2+之间存在着能量传递过程。当Dy3+的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0.02时,发光粉505nm处绿光发射的强度约提高12%。通过对Dy3+和Eu2+光谱特性的分析,Dy3+和Eu2+之间的能量传递机制可归因于无辐射交叉弛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ca8Mg(SiO4)4Cl2:Eu2+ Dy3+ 发光性能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红色荧光粉Na_2Ca_4(PO_4)_2SiO_4∶Eu^(3+),Bi^(3+)的制备及发光特性 被引量:6
6
作者 肖全兰 刘关喜 +5 位作者 邹少瑜 彭文芳 杨创涛 张蕤 谢丽娟 孟建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2-336,共5页
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用于白光LED的Na2Ca4(1-x-y)(PO4)2SiO4∶xEu3+,yBi3+红色荧光粉。研究了助熔剂H3BO3、二次煅烧时间和稀土掺杂量等制备条件对样品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200℃、助熔剂H3BO3加入量为样品质量的3.8%时可得到... 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用于白光LED的Na2Ca4(1-x-y)(PO4)2SiO4∶xEu3+,yBi3+红色荧光粉。研究了助熔剂H3BO3、二次煅烧时间和稀土掺杂量等制备条件对样品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200℃、助熔剂H3BO3加入量为样品质量的3.8%时可得到更有利于发光的α-NCPS基质,而且掺入Eu3+、Bi3+之后,基质的晶格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适宜的二次煅烧时间为1.5 h。Bi3+的共掺杂可以通过能量传递大幅提高Eu3+的发光强度,当Eu3+、Bi3+的摩尔分数分别为x=0.04和y=0.01时,粉体具有最强的红光发射。表明这种荧光粉是一种可很好用于近紫外芯片的白光LED的红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2ca4(po4)2SiO4∶Eu3+ Bi3+ 高温固相法 白光LED 红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Zn_2(PO_4)_2∶Eu^(3+)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被引量:8
7
作者 杨志平 赵青 +3 位作者 潘飞 宋延春 韩月 马淑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09-1013,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Zn2(PO4)2∶Eu3+橙红色荧光粉,研究了其发光特性。该荧光粉在350~410nm处有一个宽带激发,其激发主峰位于394 nm。在紫外激发下,发射峰分别由Eu3+的5 D0→7 F1(585,595nm)、5 D0→7 F2(615、622 nm)、5 D0→7 F3(...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Zn2(PO4)2∶Eu3+橙红色荧光粉,研究了其发光特性。该荧光粉在350~410nm处有一个宽带激发,其激发主峰位于394 nm。在紫外激发下,发射峰分别由Eu3+的5 D0→7 F1(585,595nm)、5 D0→7 F2(615、622 nm)、5 D0→7 F3(645 nm)及5 D0→7 F4(687,700 nm)4组线状峰构成,其中以595 nm发射峰最强。探讨了Eu3+的掺杂浓度对样品发光强度的影响以及Eu3+发射的橙/红光比值随浓度的变化关系,确定Eu3+的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10%。实验结果表明,加入不同电荷补偿剂Li+,Na+,K+均能使发光强度得到提高,其中以Li+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 荧光粉 caZn2(po4)2∶Eu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荧光粉Zn_2Ca(PO_4)_2:Tb^(3+)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杨志平 马淑媛 +1 位作者 于红伟 马欣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28-1231,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绿色荧光粉Zn2Ca(PO4)2:Tb3+,测定了该荧光粉的XRD图谱、激发光谱及发射光谱。XRD图谱表明在高温还原气氛下合成了纯相的荧光粉Zn2Ca(PO4)2:Tb3+。该荧光粉的激发谱位于340~400nm。在紫外激发下主要发射峰位于490...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绿色荧光粉Zn2Ca(PO4)2:Tb3+,测定了该荧光粉的XRD图谱、激发光谱及发射光谱。XRD图谱表明在高温还原气氛下合成了纯相的荧光粉Zn2Ca(PO4)2:Tb3+。该荧光粉的激发谱位于340~400nm。在紫外激发下主要发射峰位于490、544、584、622nm,对应于Tb3+的5D4→7F6、5D4→7F5、5D4→7F4、5D4→7F3的特征发射。考察了Tb3+的掺杂浓度对样品发光效率的影响,分析了Tb3+的544nm发射的自身浓度猝灭机理并探讨了敏化剂Ce3+离子的加入对荧光粉发光的影响。此绿色荧光粉Zn2Ca(PO4)2:Tb3+是一种很有潜力的适于UVLED管芯激发的发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 荧光粉 猝灭 Zn_2ca(po_4)_2:Tb^(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燃烧法制备不球磨CaAl_2O_4:Eu^(2+),Dy^(3+)蓝色长余辉材料 被引量:6
9
作者 孙家跃 李庚申 杜海燕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共3页
向体系内添加分散剂、燃烧剂、发泡剂和矿化剂,采用微波燃烧法于家用微波炉内一步制备了不球磨的铝酸钙铕镝蓝色长余辉材料。XRD分析表明,相纯度较高,晶粒尺寸为约41.5nm。FS结果显示,产品有264.1nm和324.8nm 2个激发峰;发射峰位于441.2... 向体系内添加分散剂、燃烧剂、发泡剂和矿化剂,采用微波燃烧法于家用微波炉内一步制备了不球磨的铝酸钙铕镝蓝色长余辉材料。XRD分析表明,相纯度较高,晶粒尺寸为约41.5nm。FS结果显示,产品有264.1nm和324.8nm 2个激发峰;发射峰位于441.2nm,余辉时间达数小时。该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合成温度低,产物发光亮度好,不用球磨就能得到粉体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燃烧法 不球磨 长余辉 蓝色 caAl2O4:Eu^2+ Dy^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基质白色荧光粉Ca_9Al(PO_4)_7:Ce^(3+),Dy^(3+)的制备与发光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志平 吕梁 +3 位作者 刘鹏飞 赵引红 王灿 刘利鹏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5-399,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还原气氛下合成了Ca9(1-x-y)Al(PO4)7:xCe3+,yDy3+荧光材料,并对其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XRD测试表明所合成样品为纯相Ca9Al(PO4)7晶体。在268 nm紫外光激发下,Ca9Al(PO4)7:Ce3+呈现峰值位于363 nm的宽带发射。在350 nm...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还原气氛下合成了Ca9(1-x-y)Al(PO4)7:xCe3+,yDy3+荧光材料,并对其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XRD测试表明所合成样品为纯相Ca9Al(PO4)7晶体。在268 nm紫外光激发下,Ca9Al(PO4)7:Ce3+呈现峰值位于363 nm的宽带发射。在350 nm近紫外光激发下,Ca9Al(PO4)7:Dy3+发射光谱为窄带谱,主峰分别位于483 nm和574 nm,对应Dy3+的4F9/2→6H15/2和4F9/2→6H13/2特征跃迁,呈黄白光发射。荧光光谱表明:Ce3+,Dy3+共掺之后,Ce3+不仅对Dy3+的特征发射有明显的敏化作用,而且通过调节Ce3+和Dy3+的掺杂比例,可实现从黄白光到白光的颜色变化。研究发现:Ca9(1-x-y)Al(PO4)7:xCe3+,yDy3+样品中,掺杂离子的最佳摩尔分数为x=0.02,y=0.02,此时色坐标为(0.306,0.3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9Al(po4)7 Ce3+ Dy3+ 白色荧光粉 发光 色坐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渍Ca_3(PO_4)_2溶液对SiC窑具材料抗氧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阮玉忠 吴万国 +2 位作者 詹红兵 王成勇 叶东忠 《中国陶瓷》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6,13,共4页
SiC窑具材料浸渍Ca3(PO4 ) 2 饱和溶液 ,能填充气孔 ,降低气孔率 ,阻碍O2 的扩散 ,能增加SiC窑具抗氧化性和延长使用寿命。浸渍次数越多 ,氧化速度越小 ,其中浸渍 4次最佳 ,浸渍 1 -4次氧化速度常数的比值 =K1∶K2 ∶K3∶K4 =1 0 .30... SiC窑具材料浸渍Ca3(PO4 ) 2 饱和溶液 ,能填充气孔 ,降低气孔率 ,阻碍O2 的扩散 ,能增加SiC窑具抗氧化性和延长使用寿命。浸渍次数越多 ,氧化速度越小 ,其中浸渍 4次最佳 ,浸渍 1 -4次氧化速度常数的比值 =K1∶K2 ∶K3∶K4 =1 0 .30× 1 0 -7∶8.94× 1 0 -7∶4 .1 7×1 0 -7∶2 .65× 1 0 -7=3.89∶3.37∶1 .5 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3(po4)2 SIC 窑具 抗氧化性 碳化硅 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HAp-(β-Ca_3(PO_4)_2)-Si_3N_4生物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爱红 李爱民 孙康宁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17,共4页
利用有机泡沫浸渍结合无压烧结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大孔径、高孔隙率,不同氮化硅含量的HAp-(-βCa3(PO4)2)-Si3N4生物复合材料。测定了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显微硬度和孔隙率等性能。发现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其孔隙率较高,均超过45... 利用有机泡沫浸渍结合无压烧结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大孔径、高孔隙率,不同氮化硅含量的HAp-(-βCa3(PO4)2)-Si3N4生物复合材料。测定了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显微硬度和孔隙率等性能。发现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其孔隙率较高,均超过45%。随着复合材料中氮化硅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孔隙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其显微硬度和抗压强度则先升高后降低。利用S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断口形貌,发现复合材料中孔径从几十微米到500μm左右,孔隙相互贯通,可满足工程支架材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HAp) β-TCP(β-ca3(po4)2) 氮化硅(Si3N4) 多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窑具材料浸渍Ca_3(PO_4)_2与AlPO_4混合溶液对材料抗氧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叶东忠 阮玉忠 《中国陶瓷》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4-57,共4页
SiC窑具材料浸渍Ca3(PO4)2与AlPO4混合饱和溶液,能填充气孔,降低气孔率,阻碍O2的扩散,能增加SiC窑具抗氧化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浸渍次数越多,氧化速度越小.浸渍1~4次的氧化速度常数比值为:Ki混:K2混:K3混:K4混=1.44×10-7:1.16 x 10... SiC窑具材料浸渍Ca3(PO4)2与AlPO4混合饱和溶液,能填充气孔,降低气孔率,阻碍O2的扩散,能增加SiC窑具抗氧化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浸渍次数越多,氧化速度越小.浸渍1~4次的氧化速度常数比值为:Ki混:K2混:K3混:K4混=1.44×10-7:1.16 x 10-7:1.02×10 7:0.87×107=1.66:1.33:1.1 7:1,浸渍混合饱和溶液的抗氧化能力比浸渍Ca3(PO4)2饱和溶液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3(po4)2 Alpo4 SIC窑具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_(10)Li(PO_4)_7∶Dy^(3+),Ce^(3+)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14
作者 杨志平 赵引红 +2 位作者 梁晓双 刘鹏飞 吕梁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79-1282,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a10Li(PO4)7∶Dy3+发光材料,研究了Dy3+在Ca10Li(PO4)7基质中的发光特性。XRD测量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为1 050℃时所制备的样品为纯相Ca10Li(PO4)7晶体。从激发谱可以看出样品主激发峰位于349 nm(6H15/2→6P7/2),363...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a10Li(PO4)7∶Dy3+发光材料,研究了Dy3+在Ca10Li(PO4)7基质中的发光特性。XRD测量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为1 050℃时所制备的样品为纯相Ca10Li(PO4)7晶体。从激发谱可以看出样品主激发峰位于349 nm(6H15/2→6P7/2),363 nm(6H15/2→6P5/2),385 nm(6H15/2→6M21/2),样品可被UVLED管芯有效激发。发射谱由位于481 nm(蓝)和572 nm(黄)的两个峰组成,对应的能级跃迁为4F9/2→6H15/2、6H13/2。研究了不同Dy3+掺杂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当Dy3+的摩尔分数为10%时发光最强。掺入Ce3+作为敏化剂,Ce3+→Dy3+发生共振能量传递,当掺杂量为10%Dy3+、14%Ce3+时,样品发光最强,其强度为单掺10%Dy3+时的13.4倍,发光颜色由黄白变为蓝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10Li(po4)7∶Dy3+ Ce3+ 发光 浓度猝灭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成温度对超细Ca_3(PO_4)_2表征的影响
15
作者 方厂云 傅圣利 +1 位作者 李义和 王本根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磷酸钙类 超细粉 温度试验 制备 烧成温度 ca3(po4)2 骨水泥粉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Al_2O_3法与CaO+KH_2PO_4法处理高氟饮用水的对比
16
作者 朱利霞 杨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1117-11118,共2页
[目的]选择适宜的高氟饮用水处理方法。[方法]针对相同的高氟饮用水水质,利用活性Al2O3吸附法与CaO+KH2PO4沉淀法进行对比研究,并对2种除氟方法的除氟效果、处理成本、处理周期和出水量等方面作了对比。[结果]将氟化物浓度为1.75 mg/L... [目的]选择适宜的高氟饮用水处理方法。[方法]针对相同的高氟饮用水水质,利用活性Al2O3吸附法与CaO+KH2PO4沉淀法进行对比研究,并对2种除氟方法的除氟效果、处理成本、处理周期和出水量等方面作了对比。[结果]将氟化物浓度为1.75 mg/L的高氟水降至1.0 mg/L以下,吨水活性Al2O3和CaO+KH2PO4的投加量分别为20.0 kg和2.05 kg。确定了CaO/KH2PO4的最佳投药量为0.400/0.625,在该配比下得到的水质结果为:氟质量浓度为0.86 mg/L,pH值为7.02,总硬度144 mg/L,硫酸盐质量浓度68.5 mg/L,氯化物质量浓度为46.2 mg/L,达到了饮用水水质标准。活性Al2O3吸附法较CaO+KH2PO4沉淀法的处理周期短,设备和工程投资少,而CaO+KH2PO4沉淀法在处理效果、出水量以及能耗方面占优势。[结论]活性Al2O3吸附法适用于原水氟化物超标倍数低,且总硬度偏低的高氟水水质;CaO+KH2PO4沉淀法适用于原水K+和PO34-偏低的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Al2O3吸附法 caO+KH2po4沉淀法 高氟饮用水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H_(2)PO_(4))_(2)-H_(3)PO_(4)-K_(2)SO_(4)体系中石膏晶型及形貌调控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钦 杨林 +2 位作者 易芸 耿平兰 曹建新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04-1111,1122,共9页
为将Ca(H_(2)PO_(4))2制备KH_(2)PO_(4)过程中的石膏资源化利用,以H_(3)PO_(4)与CaCO_(3)反应制备Ca(H_(2)PO_(4))2溶液,并与K_(2)SO_(4)溶液反应,进行Ca(H_(2)PO_(4))_(2)-H_(3)PO_(4)-K_(2)SO_(4)体系中石膏晶型和形貌调控研究。结果... 为将Ca(H_(2)PO_(4))2制备KH_(2)PO_(4)过程中的石膏资源化利用,以H_(3)PO_(4)与CaCO_(3)反应制备Ca(H_(2)PO_(4))2溶液,并与K_(2)SO_(4)溶液反应,进行Ca(H_(2)PO_(4))_(2)-H_(3)PO_(4)-K_(2)SO_(4)体系中石膏晶型和形貌调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反应时间、反应温度、SO^(2-)/_(4)过量系数和CaO含量等参数可对Ca(H_(2)PO_(4))_(2)-H_(3)PO_(4)-K_(2)SO_(4)体系中石膏晶型和形貌进行调控,制得短柱状α-CaSO_(4)·0.5H_(2)O。体系在温度高于95℃和CaO含量为3.0%~5.0%(质量分数,下同)时形成α-CaSO_(4)·0.5H_(2)O,在CaO含量为5.5%主要形成CaSO_(4)·2H_(2)O;反应时间长于20 min和SO^(2-)/_(4)过量系数大于1.4将形成K_(2)SO_(4)(CaSO_(4))_(5)·H_(2)O,导致石膏晶体表面缺陷增加。本实验条件下,适宜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10 min、反应温度95℃、SO^(2-)/_(4)过量系数1.2和CaO含量5.0%,此条件下可制得长度42~70μm、直径13~24μm的短柱状α-CaSO_(4)·0.5H_(2)O,其抗折和抗压强度分别可达5.61 MPa和33.74 MPa,滤液中钾收率和脱钙率分别可达94.23%和83.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caSO_(4)·0.5H_(2)O ca(H_(2)po_(4))_(2)-H_(3)po_(4)-K_(2)SO_(4)体系 石膏 晶型 形貌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H_3PO_4 and Ca(H_2PO_4)_2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water resistance of thermally decomposed magnesium oxychloride cement 被引量:14
18
作者 文静 余红发 +3 位作者 李颖 吴成友 董金美 郑利娜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2期3729-3735,共7页
The effects of H3PO4 and Ca(H2PO4)2 on compressive strength, water resistance, hydration process of thermally decomposed magnesium oxychloride cement (TDMOC) pastes were studied.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hydration... The effects of H3PO4 and Ca(H2PO4)2 on compressive strength, water resistance, hydration process of thermally decomposed magnesium oxychloride cement (TDMOC) pastes were studied.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hydration products and hydration heat release were analyzed by XRD, FT-IR, SEM and TAM air isothermal calorimeter, etc. After being modified by H3PO4 and Ca(HzPO4)2, the properties of the TDMOC are improved obviously.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increases from 14.8 MPa to 48.1 MPa and 37.1 MPa, respectively. The strength retention coefficient (Kn) increases from 0.38 to 0.99 and 0.94, respectively. The 24 h hydration heat release decreases by 10% and 4% and the time of hydration peak appearing is delayed from 1 h to about 10 h. The XRD, FT-IR and SEM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composition is 5Mg(OH)z'MgCIz'8H20 in the modified TDMOC pastes. The 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e strength enhancement was discussed. The purposes are to extend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the salt lake magnesium resources and to improv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DM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ly decomposed magnesium oxychloride cement (TDMOC) H3po4 ca(H2po4)2 STRENGTH water resistance hydration he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H_(2)PO_(4))_(2)-H_(3)PO_(4)-K_(2)SO_(4)体系两步法制备KH_(2)PO_(4)过程中硫酸钙晶型和形貌调控
19
作者 叶文财 吴钦 +2 位作者 易芸 于文 曹建新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69-1178,共10页
在Ca(H_(2)PO_(4))_(2)-H_(3)PO_(4)-K_(2)SO_(4)体系中,通过调控较低温度下CaSO_(4)·2H_(2)O结晶和较高温度下CaSO_(4)·2H_(2)O向CaSO_(4)·0.5H_(2)O转晶的两步法晶化反应,制备KH_(2)PO_(4)及副产品α型半水硫酸钙。研... 在Ca(H_(2)PO_(4))_(2)-H_(3)PO_(4)-K_(2)SO_(4)体系中,通过调控较低温度下CaSO_(4)·2H_(2)O结晶和较高温度下CaSO_(4)·2H_(2)O向CaSO_(4)·0.5H_(2)O转晶的两步法晶化反应,制备KH_(2)PO_(4)及副产品α型半水硫酸钙。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两步晶化过程中CaSO_(4)晶型和形貌、磷钾收率和脱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K_(2)SO_(4)溶液浓度、SO_(4)^(2-)过量系数、CaO/P_(2)O_(5)摩尔比和P_(2)O_(5)含量等参数的变化对CaSO_(4)晶型形貌、磷钾收率和脱钙率具有明显影响。一步反应和结晶温度为70℃、反应和结晶时间为60 min、二步转晶温度为102℃、转晶时间为5.0 h、K_(2)SO_(4)质量分数10%、SO_(4)^(2-)过量系数1.2、CaO/P_(2)O_(5)摩尔比0.20、P_(2)O_(5)质量分数25%条件下,滤液钾收率、磷收率和脱钙率分别达98.35%,91.43%和89.74%,制得石膏样品晶型为α-CaSO_(4)·0.5H_(2)O、形貌呈六棱形锥面短柱状、2 h抗折强度和绝干抗压强度分别达5.70 MPa和35.07 Mpa、强度等级达到JC/T 2038-2010《α型高强石膏》α30要求。制得的磷酸二氢钾纯度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H_(2)po_(4))_(2)-H_(3)po_(4)-K_(2)SO_(4)体系 一步结晶 二步转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β—Ca_3(PO_4)_2制骨灰瓷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德正 张伟 +3 位作者 李维友 纪元玉 马同刚 宋兴连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9,共6页
本文通过合成β-Ca3(PO4)2标准原料,提供骨灰瓷中有效成份磷酸钙,在配方设计中,充分利用“汶南土”的特性,减少了干燥收缩,提高了泥料可塑性。其产品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GB/T13522—92骨灰瓷标准。
关键词 骨灰瓷 陶瓷 磷酸钙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