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团杂化纳米SiO_2微球作为生物标记探针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曲会英 杨黄浩 +3 位作者 林鹏 李顺华 杨薇 许金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22-424,共3页
Recent advances in the nanomaterials, such as luminescent quantum dots, latex fluorescent nanospheres and dye-doped silica nanoparticles, have opened a promising field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luminescent biolabel. I... Recent advances in the nanomaterials, such as luminescent quantum dots, latex fluorescent nanospheres and dye-doped silica nanoparticles, have opened a promising field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luminescent biolabel.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 a kind of novel nanometer-sized fluorescent hybrid silica(NFHS) particles used as a sensitive and photostable fluorescent probe in biological staining and diagnostics. The NFHS particles are prepared by controlled hydrolysis of the fluorophore silica precursor using the reverse micelle technique. The fluorophores are dispersed homogeneously in the silica network of the NFHS particles and well protected from the environmental oxygen. In comparison with single organic fluorophores without incorporation, these nanoparticle probes are brighter, more stable against photobleaching and do not suffer from intermittent on/off light emission(blinking). The NFHS particles have also shown unique advantages over the existing common organic fluorophores, quantum dots, and latex-based fluorescent particles for biomolecule recognition in the following four major points: easy preparation, good photostability, high sensitivity, and low toxicity. The approach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for making NFHS nanoparticles is a general one, and it is not restricted to a particular type of fluorophore molecule as selected in thi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杂化 纳米SiO2微球 生物标记探针 荧光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Ran2小GTP结合蛋白抗血清的制备及其FITC荧光标记 被引量:2
2
作者 马立安 江涛 张忠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9-442,共4页
将原核表达、纯化的Ran2蛋白对新西兰兔进行免疫制备抗血清,ELISA测定其效价为1∶51 200。免疫印迹分析表明,原核表达、纯化的Ran2和拟南芥可溶性蛋白杂交带均在26 ku处。FITC荧光标记抗体检测Ran2绿色杂交带主要出现在细胞分裂间期的... 将原核表达、纯化的Ran2蛋白对新西兰兔进行免疫制备抗血清,ELISA测定其效价为1∶51 200。免疫印迹分析表明,原核表达、纯化的Ran2和拟南芥可溶性蛋白杂交带均在26 ku处。FITC荧光标记抗体检测Ran2绿色杂交带主要出现在细胞分裂间期的核膜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2小GTP结合蛋白 抗血清 免疫印迹 FITC荧光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适配体功能化荧光氧化石墨烯的免标记“Turn-off”型Hg2+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梅 张何 +3 位作者 雷湘玲 傅昕 王青 周宁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00-1206,共7页
利用湿化学法制备出具有一定荧光性能的氧化石墨烯(GO)负载金纳米颗粒(AuNPs)复合材料(GO@AuNPs),并将巯基化单链富T核酸适配体(aptamer)结合在该复合材料的金纳米颗粒表面,形成aptamer功能化氧化石墨烯-金纳米颗粒复合物(aptamer-GO@Au... 利用湿化学法制备出具有一定荧光性能的氧化石墨烯(GO)负载金纳米颗粒(AuNPs)复合材料(GO@AuNPs),并将巯基化单链富T核酸适配体(aptamer)结合在该复合材料的金纳米颗粒表面,形成aptamer功能化氧化石墨烯-金纳米颗粒复合物(aptamer-GO@AuNPs)。当汞离子存在时,由于7个T-Hg^2+-T结构的配位作用,aptamer折叠形成刚性的发夹状双链DNA结构,并使Hg 2+靠近石墨烯表面(少于1 nm),使得电子可沿着双链DNA通道从石墨烯转移到汞离子,从而猝灭氧化石墨烯的荧光,由此构建了一种基于石墨烯荧光猝灭的“turn-off”型荧光传感器。考察了多种因素对检测体系的影响,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此方法对Hg^2+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5~80 nmol/L,检出限为0.3 nmol/L。应用于环境水体样品中Hg^2+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6.0%~105%,相对标准偏差为1.4%~3.2%。该方法操作简单,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灵敏度和选择性高,不需要标记,检测快速,可用于环境水体样品中Hg^2+的高灵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核酸适配体 金纳米颗粒 标记 HG^2+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标记用Sr2MgSi2O7∶Eu(2+),Dy(3+)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樊婧 周雪松 +2 位作者 常石岩 蔡永丰 沈毅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83-2189,共7页
通过水热共沉淀法制备了Sr_2MgSi_2O_7∶Eu^(2+),Dy^(3+)纳米发光材料并对其进行表面修饰,研究了添加不同金属络合剂对样品粒径、分散性、发光性能的影响及表面修饰后样品的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激发发射光谱及余辉性能测试研究了... 通过水热共沉淀法制备了Sr_2MgSi_2O_7∶Eu^(2+),Dy^(3+)纳米发光材料并对其进行表面修饰,研究了添加不同金属络合剂对样品粒径、分散性、发光性能的影响及表面修饰后样品的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激发发射光谱及余辉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金属络合剂对Sr_2MgSi_2O_7∶Eu^(2+),Dy^(3+)结晶性能、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SEM和TEM图分析研究了不同金属络合剂对颗粒粒径、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EDTA时样品结晶与发光性能良好且粒径为50~200 nm,为制备Sr_2MgSi_2O_7∶Eu^(2+),Dy^(3+)纳米发光颗粒的最佳添加剂。此外,将样品进行表面修饰后,通过红外光谱、Zeta电势分析研究了其官能团的连接情况和电势大小,通过纳米粒度分析、SEM和TEM图谱分析研究了表面修饰后样品的粒径分布、形貌以及核壳结构,结果表明样品表面修饰后成功包裹了SiO_2壳层,并通过悬浮测试证明了SiO_2包覆后的长余辉纳米粒子悬浮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标记 Sr2MgSi2O7∶Eu2+ Dy3+纳米发光材料 金属络合剂 表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dTe量子点荧光探针对CS_(2)生物标记物2-硫代噻唑烷-4-羧酸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文涛 包军伟 +3 位作者 常瑞佰 赵文浩 王蓉蓉 尚可霞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7-502,共6页
2-硫代噻唑烷-4-羧酸(TTCA)是CS_(2)在人体内与谷胱甘肽反应形成的一种杂环化合物,通过对尿液中TTCA浓度的检测,可以评估其接触有毒化工原料CS_(2)的情况。我们以合成的碲化镉量子点(CdTe QDs)作为荧光探针,并基于TTCA对CdTe QDs的荧光... 2-硫代噻唑烷-4-羧酸(TTCA)是CS_(2)在人体内与谷胱甘肽反应形成的一种杂环化合物,通过对尿液中TTCA浓度的检测,可以评估其接触有毒化工原料CS_(2)的情况。我们以合成的碲化镉量子点(CdTe QDs)作为荧光探针,并基于TTCA对CdTe QDs的荧光猝灭效应,建立了CS_(2)生物标记物TTCA的快速定量检测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CdTe QDs猝灭强度与TTCA浓度在0.04975~1.5254 m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 2=0.9980,检出限为0.045 mmol/L。采用标准加入法对尿液进行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6.9%~122.8%。该研究有望用于接触CS_(2)相关人员尿液中TTCA的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2-硫代噻唑烷-4-羧酸 生物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Ca^(2+)对模拟微重力环境中鱼腥藻细胞质膜透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根保 王高鸿 +2 位作者 李敦海 宋立荣 刘永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6-139,共4页
以鱼腥藻为材料 ,研究了外源Ca2 +对模拟微重力环境中微藻细胞膜透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提高培养基中的Ca2 +浓度可减轻由模拟微重力造成的膜透性增大 ,有助于稳定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同时 ,外源Ca2 +降低了藻细胞光系统Ⅱ (PSⅡ )... 以鱼腥藻为材料 ,研究了外源Ca2 +对模拟微重力环境中微藻细胞膜透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提高培养基中的Ca2 +浓度可减轻由模拟微重力造成的膜透性增大 ,有助于稳定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同时 ,外源Ca2 +降低了藻细胞光系统Ⅱ (PSⅡ )的光化学效率 (以荧光参数Fv/Fm表示 )下降的幅度 ,表明外源Ca2 +对模拟微重力环境下鱼腥藻细胞光合作用的损伤 ,有良好的防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2+ 膜透性 叶绿素a荧光 微重力 鱼腥藻PCC71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酮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及其Ca^(2+)/CaMKII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孙臣友 刘能保 +7 位作者 李宏莲 张敏海 刘少纯 刘向前 程少容 李晓恒 洪小平 李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63,共5页
 在培养液中加入 10 7、10 6和 10 5浓度(mol/L)的皮质酮,采用MTT染色测定、Fura 2 /AM的荧光标记以及Western印迹的方法,观察了不同浓度的皮质酮作用下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和细胞存活率的变化以及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 [Ca2+ ]i和CaMKII...  在培养液中加入 10 7、10 6和 10 5浓度(mol/L)的皮质酮,采用MTT染色测定、Fura 2 /AM的荧光标记以及Western印迹的方法,观察了不同浓度的皮质酮作用下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和细胞存活率的变化以及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 [Ca2+ ]i和CaMKII表达的变化规律, 探讨其对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及其Ca2+ /CaMKII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结果发现: 10 6、10 5浓度的皮质酮对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影响较大,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 [Ca2+ ]i分别为 113. 1022±16. 9716、155.3794±20. 7727;CaMKII的表达也明显减少;三者的变化均显著 (P<0. 01 ),而 10 7浓度的皮质酮对上述指标影响不大 (P>0.05)。此外,相关性分析表明: [Ca2+ ]i和CaMKII的表达呈现负相关(P<0. 05)。以上结果提示,皮质酮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作用存在浓度依赖效应,浓度越高,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越大,同时也验证了皮质酮是啮齿类动物的主要的应激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酮 CA^2+ 海马神经元 大鼠海马 表达 原代培养 细胞存活率 啮齿类动物 荧光标记 负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BR1MCS2-Tac-EGFP广宿主载体适宜标记Ralstonia solanacearum 被引量:1
8
作者 肖熙鸥 林文秋 +3 位作者 陈卓 邹春香 金辉 邹华芬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00-1705,共6页
利用标记基因追踪病原菌在植物体内的入侵和定殖,是研究病原菌-寄主互作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利用电转化法将广宿主载体pBBR1MCS2-Tac-EGFP导入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GMI1000菌株中,获得了青枯雷尔氏菌带绿色荧光标记的转... 利用标记基因追踪病原菌在植物体内的入侵和定殖,是研究病原菌-寄主互作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利用电转化法将广宿主载体pBBR1MCS2-Tac-EGFP导入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GMI1000菌株中,获得了青枯雷尔氏菌带绿色荧光标记的转化子。转接试验结果表明,转化子的抗生素抗性和绿色荧光强度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pBBR1MCS2-Tac-EGFP不影响GMI1000菌株的致病力,且EGFP蛋白能够在植物中稳定表达。灌根法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在第1天即完成对根系的侵染,并在第6天扩散至其他组织,随后造成植株萎蔫。研究结果表明所获转化子可用于后续的病原菌侵染机理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雷尔氏菌 绿色荧光标记 侵染动态 pBBR1MCS2-Tac-EGFP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藏凡纳滨对虾肌肉软化的生化特性及生物标记物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德峰 廖威龙 +2 位作者 李彩虹 廖建萌 李欣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2,共8页
【目的】探究冷藏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质构品质劣变生化变化特性并识别生物标记物。【方法】测定凡纳滨对虾4℃冷藏期间肌肉质构参数,检测肌肉组织中糖原与乳酸含量、ATP水平,以及Ca^(2+)-ATP酶、酸性与碱性磷酸酶(ACP、A... 【目的】探究冷藏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质构品质劣变生化变化特性并识别生物标记物。【方法】测定凡纳滨对虾4℃冷藏期间肌肉质构参数,检测肌肉组织中糖原与乳酸含量、ATP水平,以及Ca^(2+)-ATP酶、酸性与碱性磷酸酶(ACP、AKP)活性,分析无氧代谢特征和磷酸化调控酶活性动态变化,解析各指标间相互联系。【结果与结论】4℃冷藏期间对虾质构指标迅速下降,冷藏72 h后硬度显著下降至(2947±113)g(P<0.05),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与质构指标呈显著负相关(P<0.01);新鲜对虾冷藏24 h后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显著下降至(20.82±0.38)U/mg(P<0.05),且PFK活性与糖酵解各指标相关性最强,其调控的糖酵解是触发和加速肌肉快速软化的关键前期生化事件;ATP含量调控磷酸酶和Ca^(2+)-ATP酶活性,ACP活性和AKP活性在冷藏96 h显著上升至(16.39±1.17)U/mg和(0.86±0.05)U/mg(P<0.05),Ca^(2+)-ATP酶活性24 h后降至(0.50±0.01)U/mg(P<0.05)。随时间延长,Ca^(2+)-ATP酶活性下降诱导内质网释放Ca^(2+)诱导磷酸酶开启去磷酸化进程,蛋白质降解信号暴露被泛素化标记,肌原纤维蛋白进而被降解;相关性分析结合生化基本原理初步判定,Ca^(2+)-ATP酶为质构劣化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肌肉软化 生化热性 生物标记 Ca^(2+)-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芯片杂交中荧光标记样品定量与非定量的比较研究
10
作者 冯春琼 马文丽 +5 位作者 李凌 宋艳斌 石嵘 吴清华 郭秋野 郑文岭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2-35,共4页
比较在芯片杂交中 ,荧光标记样品定量与非定量对杂交结果的影响。其方法是 ,提取经As2 O3 作用K5 6 2细胞前后的总RNA ,逆转录成cDNA第一链 ,并分别用Cy3/Cy5标记。标记后的样品再次定量或不定量 ,但均取相同体积上样与K5 6 2芯片杂交 ... 比较在芯片杂交中 ,荧光标记样品定量与非定量对杂交结果的影响。其方法是 ,提取经As2 O3 作用K5 6 2细胞前后的总RNA ,逆转录成cDNA第一链 ,并分别用Cy3/Cy5标记。标记后的样品再次定量或不定量 ,但均取相同体积上样与K5 6 2芯片杂交 ,用扫描仪扫描并分析。其结果 ,标记后样品定量与不定量杂交的结果都与理论推测一致 ,但以样品定量进行杂交的效果更好 ,标记样品杂交前再次定量的 ,分析发现 2个基因表达下调 ;杂交前不定量仅取相同体积进行杂交的 ,发现 6个基因片段表达下调 ,其中只有 2个基因与细胞凋亡通路密切相关。认为在芯片的杂交检测中 ,对荧光标记样品杂交前再次定量可大大提高杂交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 荧光标记 AS2O3 样品 K562细胞 细胞凋亡 表达 杂交 总RNA 基因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TCSPC技术的心肌细胞Ca^(2+)动力学研究
11
作者 程颖 ABDULLA S. +1 位作者 CHORVATD.J.R. CHORVATOVA A.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9-375,共7页
采用Fluo-4和Ca-orange标记细胞质及线粒体中的Ca2+,通过多维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技术研究心肌收缩时Ca2+动力学.结果表明,在心肌收缩后10~110 ms的Fluo-4荧光强度明显强于心肌收缩后1 s的荧光强度,归一化光谱和细胞自发荧光一致;静止... 采用Fluo-4和Ca-orange标记细胞质及线粒体中的Ca2+,通过多维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技术研究心肌收缩时Ca2+动力学.结果表明,在心肌收缩后10~110 ms的Fluo-4荧光强度明显强于心肌收缩后1 s的荧光强度,归一化光谱和细胞自发荧光一致;静止状态下,成分荧光寿命时间和相关振幅在峰值540nm波长处τ1=(0.42±0.01)ns(73±5)%,τ2=(2.74±0.67)ns(25±5)%,平均荧光衰减时间τmean=0.83 ns;Ca-orange荧光峰值560 nm,加入线粒体呼吸链阻断剂Rotenone后,10~110 ms的Ca-orange荧光强度显著降低.综合评估了心肌细胞收缩时细胞质和线粒体中荧光团的光谱及时间分辨荧光特性,该方法可为心肌收缩过程提供满意的光谱和时间分辨荧光记录,有助于理解细胞综合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 线粒体 Ca^(2+)标记荧光 心肌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P507-煤油-HCl体系从YCl_3溶液中萃取分离La^(3+)和Ca^(2+)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玉良 赵军 《湿法冶金》 CAS 2003年第3期138-141,共4页
在生产高纯Y2O3中,YCl3溶液中的Ca2+与La3+均可以用P507萃取分离。经萃取分离后,产品中Ca2+与La3+的质量分数分别低于7×10-6与1×10-6,符合要求。
关键词 P507 YCl3溶液 萃取 分离 CA^2+ LA^3+ 荧光材料 环烷酸 氯化钇 高钇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内第二信使-钙离子荧光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3
作者 郭祎 任兆玉 侯洵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在介绍了钙信号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信息传递 ,对各种内外刺激的生理反应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综述了实现细胞内钙信号产生及传导的胞质自由钙离子的浓度变化的荧光测定方法 ,在荧光测定法中对Ca2 +指示剂的选择进行分类说明 ,为荧光测... 在介绍了钙信号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信息传递 ,对各种内外刺激的生理反应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综述了实现细胞内钙信号产生及传导的胞质自由钙离子的浓度变化的荧光测定方法 ,在荧光测定法中对Ca2 +指示剂的选择进行分类说明 ,为荧光测定方法中指示剂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Ca^2+信号 钙调素 荧光测定方法 Ca^2+指示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轶君 董浩 +4 位作者 潘红艳 徐芳 赵佳 步怀宇 李红民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3-76,共4页
为开发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根据NCBI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GFP编码基因,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后将GFP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中malE基因下游的EcoRⅠ与HindⅢ位点之间,与malE基因融合为一个... 为开发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根据NCBI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GFP编码基因,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后将GFP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中malE基因下游的EcoRⅠ与HindⅢ位点之间,与malE基因融合为一个表达框。重组产物转化E.coli TB1感受态细胞,在添加有50 mg/mLAMP、10μmol/L IPTG的LB平板上于37℃培养12~16 h后放置于25~30℃的培养箱中继续培养4~6 h,365 nmUV照射下挑取转化克隆,经扩大培养后用IPTG诱导GFP的表达并用SDS-PAGE检测表达效率。结果表明,融合在麦芽糖结合蛋白下游的GFP编码基因可以在宿主细胞中有效表达,在365 nm UV照射下,可以直接从加有50 mg/mLAMP、10μmol/L IPTG的LB平板上挑取发绿色荧光的重组克隆,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其扩大培养物经IPTG诱导后可高效表达GFP。该结果为进一步构建以GFP为标记基因取代抗生素筛选标记的原核表达载体提供了切实的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原核表达载体 pMAL-c2X 筛选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蓣皂苷对培养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江瑜 康毅 刘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990-1990,共1页
关键词 心肌细胞缺氧 H9C2 复氧损伤 薯蓣皂苷 线粒体膜电位 模型组 细胞上清液 脂质过氧化物 心肌细胞损伤 荧光探针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木霉gz-2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及转化条件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杜婵娟 付岗 +5 位作者 叶云峰 杨迪 张晋 潘连富 吴礼和 王维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17-1823,共7页
【目的】优化拮抗木霉gz-2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及转化条件,快速、高效获得绿色荧光标记菌株,为哈茨木霉及同类真菌的GFP标记提供参考,并为下一步研究其在不同环境中的定殖动态、分布规律及生防特性等打下基础。【方法】采用PEG-Ca Cl2介导... 【目的】优化拮抗木霉gz-2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及转化条件,快速、高效获得绿色荧光标记菌株,为哈茨木霉及同类真菌的GFP标记提供参考,并为下一步研究其在不同环境中的定殖动态、分布规律及生防特性等打下基础。【方法】采用PEG-Ca Cl2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体系,从木霉菌株的菌龄、酶解时间、转化体系中质粒的含量及再生培养基中潮霉素B(Hm B)的浓度等方面对哈茨木霉gz-2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及转化条件进行优化,获得表达稳定的转化子,并与出发菌株的生长特性进行比较,评价转化效果。【结果】gz-2菌株培养36 h菌丝所形成的原生质体稳定性最好,菌丝体酶解3.5 h获得的原生质体数量最多,达11.67×106个/m L;每240μL转化体系中质粒DNA含量为40μL,得到的转化子数量最多,为8.67个/皿;再生培养基中Hm B含量为600μg/m L时可获得稳定的强转化子。【结论】筛选获得1株表达稳定的转化子GFP-gz-2菌株,该菌株在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率及产孢量上与出发菌株gz-2无显著差异,且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gz-2菌株 原生质体 绿色荧光蛋白 标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对BY-2细胞的毒性机制及水杨酸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明轩 李颖邦 +1 位作者 刘爱云 张学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4-229,共6页
镉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表现出对植物这种定生生物的毒害性。以绿色荧光蛋白(GFP)膜泡标记的烟草BY-2细胞为实验材料,分别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了Cd2+对植物细胞的毒害作用和机制,并研究了水杨酸(SA)处理对Cd2+植物细胞毒... 镉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表现出对植物这种定生生物的毒害性。以绿色荧光蛋白(GFP)膜泡标记的烟草BY-2细胞为实验材料,分别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了Cd2+对植物细胞的毒害作用和机制,并研究了水杨酸(SA)处理对Cd2+植物细胞毒害的缓解作用。研究发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Cd2+处理3 h后细胞荧光亮度减弱,6 h时细胞皱缩和液泡缩小,9 h细胞大多死亡。在Cd2+胁迫同时加入SA,可显著提高细胞成活时间,荧光亮度增强、液泡化程度加大,同时能够观察到荧光标记的细胞膜包裹Cd2+的高荧光颗粒。SA处理的细胞还通过高度液泡化来缓解重金属Cd2+的毒性。结果表明具有生物活性的SA诱导细胞的液泡化,并通过膜成分对重金属的包裹和结合进一步降低了重金属对植物细胞的毒害。因此水杨酸缓解重金属对植物细胞的毒性,是通过诱导细胞的液泡化和膜对重金属离子的包裹束缚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荧光标记BY-2细胞 联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异性适配体封盖介孔纳米材料的T-2毒素快速检测技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群博 谭红霞 马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324-329,共6页
利用介孔纳米材料富集信号探针,采用T-2毒素适配体作为识别探针和信号探针的控制开关,检测体系中的靶标T-2毒素可以与识别探针T-2毒素适配体进行特异性结合并释放出信号探针,根据信号强度与靶标毒素含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一种非标记型T-2... 利用介孔纳米材料富集信号探针,采用T-2毒素适配体作为识别探针和信号探针的控制开关,检测体系中的靶标T-2毒素可以与识别探针T-2毒素适配体进行特异性结合并释放出信号探针,根据信号强度与靶标毒素含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一种非标记型T-2毒素快速定量检测技术。结果表明,应用本法对玉米、大麦、小麦等样品检测加标回收率为85.8%~111.4%,相对标准偏差在4.6%以内,具有良好的检测准确性和重复性;同时该方法灵敏度高,方法检出限为1.25 ng/mL,且在不同污染范围内(0~50、50~250 ng/mL)线性相关性较强,与传统的实验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廉价等优点,可在较宽的线性范围内进行T-2毒素的高灵敏度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毒素 适配体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标记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渗透处理对花粉管加载荧光染料的影响
19
作者 李坤 王永章 屈海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38-2147,共10页
该研究采用负压渗透技术,以正常培养2h的丰水梨花粉为实验材料,探索负压渗透条件下,花粉管中加载Ca^(2+)荧光探针(Fluo-4/AM)的方法。结果显示:(1)将花粉及花粉管进行负压处理2h,花粉萌发率及花粉管的活性没有受到影响。(2)对培养2h后... 该研究采用负压渗透技术,以正常培养2h的丰水梨花粉为实验材料,探索负压渗透条件下,花粉管中加载Ca^(2+)荧光探针(Fluo-4/AM)的方法。结果显示:(1)将花粉及花粉管进行负压处理2h,花粉萌发率及花粉管的活性没有受到影响。(2)对培养2h后的花粉管进行不同条件下的负压渗透处理,辅助荧光探针Fluo-4/AM进入花粉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在低温(4℃)条件下,负压(-80kPa)渗透加载荧光探针30min,花粉管尖端可以观察到明显的Ca^(2+)梯度。(3)抑制花粉管外Ca^(2+)内流或降低花粉管外Ca^(2+)浓度,花粉管中荧光密度也显著降低。研究认为,负压渗透辅助加载的方法可以有效促进荧光探针进入花粉管细胞内与Ca^(2+)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2+荧光探针 Ca^2+梯度 花粉管 激光共聚焦 负压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甘脲荧光分子夹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20
作者 朱超 桂艳 +2 位作者 陈晓春 朱丽 黄遥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3年第10期21-24,共4页
甘脲分子夹是一类以甘脲为基本结构单元的“长臂型”超分子主体。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甘脲荧光分子夹,通过IR、^(1)HNMR、^(13)CNM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结果表明,甘脲荧光分子夹在216 nm、236 nm、265... 甘脲分子夹是一类以甘脲为基本结构单元的“长臂型”超分子主体。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甘脲荧光分子夹,通过IR、^(1)HNMR、^(13)CNM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结果表明,甘脲荧光分子夹在216 nm、236 nm、265 nm、301 nm处均有较强的紫外吸收,在381 nm处有强的荧光发射峰;甘脲荧光分子夹对Ca^(2+)有很好的识别能力,Ca^(2+)浓度在0.1-3.2μmol•L^(-1)范围内与甘脲荧光分子夹的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89,检测限为0.047μmol•L^(-1)。甘脲荧光分子夹是一种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Ca^(2+)荧光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脲分子夹 荧光 分子识别 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