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8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灵敏检测生菜中Cd^(2+)的荧光适配体纸基芯片传感器
1
作者 申浩爽 李晨 +4 位作者 李欣培 钱世权 颜旭 袁敏 徐斐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27-332,共6页
为实现Cd^(2+)的高灵敏现场快速检测,开发一种荧光适配体纸基芯片传感器。基于荧光标记适配体与Cd^(2+)之间的强特异性结合,采用竞争性荧光开启检测策略,将猝灭剂标记的互补链冲至废液区,令荧光信号在检测区域得到恢复,用智能手机捕捉... 为实现Cd^(2+)的高灵敏现场快速检测,开发一种荧光适配体纸基芯片传感器。基于荧光标记适配体与Cd^(2+)之间的强特异性结合,采用竞争性荧光开启检测策略,将猝灭剂标记的互补链冲至废液区,令荧光信号在检测区域得到恢复,用智能手机捕捉荧光信号的变化并利用ImageJ软件进行RGB分析。该传感器的荧光信号在10~500 nmol/L范围内随Cd^(2+)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检测限低至0.83 nmol/L,能耐受复杂环境其他共存离子的干扰,检测特异性好。该传感器成功应用于生菜样品中Cd^(2+)的定量检测,检测灵敏度高于22.48μg/kg,回收率为96.34%~98.31%,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2%,适合用于果蔬农产品中重金属等痕量危害物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检测 荧光 适配体 纸基传感器 手机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对作物Mg^(2+)活体检测的全固态微针型传感器制备及应用
2
作者 王志豪 樊成孝 +2 位作者 王焯 黄岚 王忠义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9-36,共8页
镁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通过监测作物体内镁离子的浓度变化,即可监测作物的生长状态。为实现作物茎杆Mg^(2+)快速准确原位活体检测,研制了一款微针型全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all-solid-state ion-selective electrodes,ASS-ISEs... 镁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通过监测作物体内镁离子的浓度变化,即可监测作物的生长状态。为实现作物茎杆Mg^(2+)快速准确原位活体检测,研制了一款微针型全固态离子选择性电极(all-solid-state ion-selective electrodes,ASS-ISEs)。该传感器以不锈钢微针为导电基底材料,在其尖端构建石墨烯-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固态转接层,并在固态转接层表面涂附离子选择性敏感膜(ion selective membrane,ISM)。首先,对传感器进行电位校准;然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测试、水层测试、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测试等传感器性能表征方法,对针-石墨烯-PEDOT-ISM型和针-ISM型两种传感器进行对比测试;最后,将传感器应用于小麦苗茎秆Mg^(2+)原位活体检测,并设置对照试验。结果表明,传感器响应时间为7.0 s,检测限低至1.0×10^(-7) mol/L、能斯特斜率为27.04 mV/dec,寿命可达30 d以上;两种传感器的水层测试及EIS测试结果表明,石墨烯-PEDOT固态转接层结构,可以显著增加离子选择性薄膜和不锈钢基底之间的低频电容,有效抑制水层的形成,降低传感器表面的电荷转移电阻,减少信号漂移,提高响应电位的稳定性。小麦苗茎杆Mg^(2+)原位活体检测结果及纯琼脂和去离子水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可以有效检测其茎杆中Mg^(2+)浓度变化,变化范围为10^(-3.42)~10^(-3.03) mol/L,检测结果可靠。综上所述,该传感器检测限低、电位响应稳定,可用于作物茎秆Mg^(2+)浓度变化原位活体检测,应用前景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作物Mg^(2+)检测 石墨烯 电位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碳量子点为荧光信号的生物传感器构建及其在金银花Pb^(2+)检测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浩佳 贺诗华 +4 位作者 曹艺泽 郭西玉 朱由余 赵玮钦 黄淳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9,共8页
以葡萄柚皮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碳量子点(G-CQDs),并以此构建一种用于金银花中Pb^(2+)检测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利用圆二色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对G-CODs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优化该荧光生物传感... 以葡萄柚皮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碳量子点(G-CQDs),并以此构建一种用于金银花中Pb^(2+)检测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利用圆二色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对G-CODs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优化该荧光生物传感器的实验条件,并对其检测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CQDs呈球形且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2.41 nm,最佳激发波长为350 nm;荧光生物传感器的适宜实验条件为Hemin浓度60μmol/L、反应时间30 min、反应温度25℃、K^(+)浓度10 mmol/L和pH值为6.5;与其他金属离子(Ag^(+)、Zn^(2+)、Cd^(2+)、Cu^(2+)和Hg^(2+))相比,荧光生物传感器对Pb^(2+)的选择性更高,且其Δ荧光强度随着Pb^(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0.1~5.0μg/mL线性范围内,二者线性关系良好,R 2为0.9980,检测限为0.0639μg/mL;与传统方法相比,该荧光生物传感器的准确性良好,且具有绿色环保、经济有效、操作简单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生物传感器 碳量子点 DNAZYME G-四链体 金银花 P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UiO-66-NH_(2)@TCPP的比率荧光传感器检测精氨酸
4
作者 马海瑜 廖彩仪 +2 位作者 梁秋雨 谢丽君 刘炉英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5-930,共6页
该研究基于荧光/比色双模法构建了一个比率荧光传感器,将TCPP原位封装到UiO-66-NH_(2)MOFs中生成UiO-66-NH_(2)@TCPP测定精氨酸。所制备的传感器具有双发射特性,在360 nm波长激发下,具有UiO-66-NH_(2)460 nm处的荧光强度随着精氨酸浓度... 该研究基于荧光/比色双模法构建了一个比率荧光传感器,将TCPP原位封装到UiO-66-NH_(2)MOFs中生成UiO-66-NH_(2)@TCPP测定精氨酸。所制备的传感器具有双发射特性,在360 nm波长激发下,具有UiO-66-NH_(2)460 nm处的荧光强度随着精氨酸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TCPP在660 nm的荧光强度保持基本稳定。因此,UiO-66-NH_(2)@TCPP中两处荧光信号强度的比值F460/F660与精氨酸浓度在0.05~1.75 mmol/L和1.75~6.0 m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3μmol/L。与UiO-66-NH_(2)MOFs的单一信号进行对比,比率荧光传感器能降低检出限并扩大线性范围。通过对自来水样和尿液的加标回收实验,成功地验证了该传感器的实用性。该传感器还可基于比色原理设计纸基传感器用于精氨酸的检测。在紫外光照射下,UiO-66-NH_(2)@TCPP负载的纸基传感器对精氨酸将产生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从红色到蓝色)。该研究有望为精氨酸的现场检测提供一种简单、方便、有效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S 比率荧光传感器 UiO-66-NH2@TCPP 精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适配体-硫黄素T的传感器用于SARS-CoV-2RBD检测
5
作者 刘豪 温晓青 刘海波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6-456,共11页
自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暴发以来,快速、准确、安全高效的SARS-CoV-2检测方法在疫情防控中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性。RT-PCR、ELISA等传统检测方法难以满足SARS-CoV-2大规模传播的检测需求。荧光生物传感技术具有低成本、生物安全性高... 自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暴发以来,快速、准确、安全高效的SARS-CoV-2检测方法在疫情防控中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性。RT-PCR、ELISA等传统检测方法难以满足SARS-CoV-2大规模传播的检测需求。荧光生物传感技术具有低成本、生物安全性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优异等优点,是SARS-CoV-2临床诊断的一个潜在方法。运用生物层干涉技术获得SARS-CoV-2 RBD的DNA适配体,并构建基于硫黄素T(ThT)与DNA适配体的生物荧光传感器,用于快速、准确定量检测RBD蛋白,所设计的传感器在0.01 ng/mL~10.00μg/m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最低检测限达到了0.0057 ng/mL。利用圆二色性光谱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了R1和ThT、R1和RBD蛋白分子间相互作用,验证了传感器的设计原理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配体 荧光传感器 分子对接 硫黄素T SARS-CoV-2 RBD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栅压可调谐的本征SnO_(2)乙醇传感器
6
作者 吴海洋 余宁梅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1-820,共10页
乙醇蒸汽因易挥发和易燃性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对其进行实时监测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改善SnO_(2)乙醇传感器性能的方法往往不利于器件的小型化.为此,论文设计了一种具有场效应管结构的本征SnO_(2)乙醇传感器,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敏感膜... 乙醇蒸汽因易挥发和易燃性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对其进行实时监测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改善SnO_(2)乙醇传感器性能的方法往往不利于器件的小型化.为此,论文设计了一种具有场效应管结构的本征SnO_(2)乙醇传感器,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敏感膜,系统研究了栅压对传感器气敏性能的调控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溅射法制备的SnO_(2)传感器为n沟道耗尽型器件.气敏测试显示,在不同工作栅压下,传感器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当栅压为10 V时,传感器在100 ppm乙醇中电流变化为2.40倍;而在-30 V栅压下,沟道电流变化显著增强至3.42倍,比10 V时提高了42%.进一步研究发现,SnO_(2)的气敏特性来源于乙醇分子的表面吸附对沟道中载流子浓度的调制作用.这一效应在负栅压下显著增强,而在正栅压下被抑制.然而,10 V正栅压通过在沟道中诱导产生更多电子,有效加速了乙醇的吸附与解吸过程,使传感器对100 ppm乙醇的响应和恢复时间分别缩短至8 s和17 s,展现出更快的动态特性.论文研究结果表明,乙醇蒸汽在SnO_(2)表面发生反应的程度和速率都受到传感器栅压的显著调控.该研究为优化SnO_(2)传感器的气敏性能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其在微型化、快响应、高精度气敏检测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征SnO_(2) 场效应管 栅压可调谐 乙醇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S_(2)/MoO_(2)异质结构的高性能NO_(2)室温气体传感器
7
作者 陈雷庆 罗雅孜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4-258,312,共6页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气体传感器因工作温度过高,在室温检测方面受到阻碍。近年来,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MD)因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室温检测领域受到广泛关注。MoS_(2)作为TMD中的一种,因高比表面积、高电子迁移率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气体传感器因工作温度过高,在室温检测方面受到阻碍。近年来,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MD)因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室温检测领域受到广泛关注。MoS_(2)作为TMD中的一种,因高比表面积、高电子迁移率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但本征MoS_(2)气体传感器响应较低。利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及后续在不同氩气和氧气混合气氛中高温退火处理合成了MoS_(2)/MoO_(2)异质结构,并制备传感器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持续通入10 cm3/min氩气的传感器(M-10)对体积分数50×10^(-6)NO_(2)的响应从纯MoS_(2)传感器的1.72提升至19.69。与已有的MoS_(2)基气体传感器相比,该合成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可进行室温检测和灵敏度高的优势,为室温下检测NO_(2)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传感器 MoS_(2)/MoO_(2)异质结构 室温 气体响应 N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_(2)/PAN弯曲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挠曲电特性分析
8
作者 左雨欣 于影 +4 位作者 卢海龙 冯君艳 张嘉诚 刘文翰 吕勇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71-976,共6页
挠曲电效应广泛应用于柔性传感、医疗复健、振动能量收集等领域,然而尚未有研究探讨挠曲形变量对挠曲电响应性能的影响。基于此,以MoS_(2)/PAN复合挠曲电传感薄膜为例,制备MoS_(2)/PAN弯曲传感器,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 挠曲电效应广泛应用于柔性传感、医疗复健、振动能量收集等领域,然而尚未有研究探讨挠曲形变量对挠曲电响应性能的影响。基于此,以MoS_(2)/PAN复合挠曲电传感薄膜为例,制备MoS_(2)/PAN弯曲传感器,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挠曲电传感薄膜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在弯曲角度为0.1°、0.5°、1.5°、4°、7°、15°、30°和45°情况下,通过数字源表收集不同弯曲角度下MoS_(2)/PAN弯曲传感器的挠曲响应电压、电流和响应时间,分析挠曲形变量对挠曲电响应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悬臂梁方法测试计算挠曲电系数。结果表明:MoS_(2)/PAN弯曲传感器挠曲电效应显著,挠曲电系数高达1.95 n C/m,当弯曲角度为7°时,MoS_(2)/PAN弯曲传感器获得最优的挠曲电响应,当弯曲角度小于7°时,挠曲电响应随弯曲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当弯曲角度大于7°时,挠曲电效应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传感器 挠曲电效应 静电纺丝 MoS_(2)/P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PVA涂覆的锥形光纤Cu^(2+)浓度检测传感器
9
作者 李瑞琪 谢康 +4 位作者 朱毅滨 陈廷阔 杨涵 林乾法 夏宏燕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0,共11页
设计了一种制作简单、灵敏度高且用于Cu^(2+)特异性检测的光纤传感器,通过提拉法将壳聚糖(CS)和聚乙烯醇(PVA)混合并涂覆锥形光纤的腰锥区域,制备了未涂覆膜、涂覆CS-PVA膜、涂覆CS-PVA离子印记膜的三种光纤传感器。实验表明,在0~100μm... 设计了一种制作简单、灵敏度高且用于Cu^(2+)特异性检测的光纤传感器,通过提拉法将壳聚糖(CS)和聚乙烯醇(PVA)混合并涂覆锥形光纤的腰锥区域,制备了未涂覆膜、涂覆CS-PVA膜、涂覆CS-PVA离子印记膜的三种光纤传感器。实验表明,在0~100μmol/L Cu^(2+)浓度范围内,涂覆CS-PVA膜锥形光纤传感器的灵敏度可达86.837 pm·μmol^(−1)·L,LOD为0.388μmol/L,线性度可达0.98076,改良后CS-PVA离子印记光纤传感器对Cu^(2+)有特异性检测功能。该传感器制作简单,操作方便,检测Cu^(2+)灵敏度高,对Cu^(2+)特异性检测,通过改变离子印记中的模板离子,可检测其他重金属离子,在重金属检测方面有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型光纤传感器 壳聚糖 聚乙烯醇 Cu^(2+)检测 特异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Ti_(3)C_(2)T_(x)纳米片/导电科琴黑复合材料聚甲基丙烯酸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多巴胺检测
10
作者 任书芳 郭童 +3 位作者 王子涵 刘亚慧 陈雨 曾俊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41,共11页
构建了基于二维Ti_(3)C_(2)T_(x)纳米片/导电科琴黑复合材料的聚甲基丙烯酸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多巴胺(DA)检测.利用湿法刻蚀技术和超声机械混合法制备了二维Ti_(3)C_(2)T_(x)纳米片(d-Ti_(3)C_(2)T_(x))/导电科琴黑(KB)复合材料;... 构建了基于二维Ti_(3)C_(2)T_(x)纳米片/导电科琴黑复合材料的聚甲基丙烯酸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多巴胺(DA)检测.利用湿法刻蚀技术和超声机械混合法制备了二维Ti_(3)C_(2)T_(x)纳米片(d-Ti_(3)C_(2)T_(x))/导电科琴黑(KB)复合材料;以DA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利用电化学沉积技术在d-Ti_(3)C_(2)T_(x)/KB修饰电极表面制备了选择性识别DA分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采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材料的成分及形貌结构,用循环伏安法以铁氰化钾为电子探针考察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用脉冲伏安法(DPV)考察了电极对DA的电化学响应性能.对检测条件如修饰材料质量比、功能与单体之比、电沉积圈数、富集时间及pH等参数进行了优化.检测结果显示,所构筑的传感器对DA有较高的DPV电化学响应性,线性检测范围为1×10^(−6)~1×10^(−2) mol/L,检出限为4.228μmol/L(S/N=3).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重复性.采用标准加入法检测了非侵入性尿液样品中的DA,加标回收率为82.5%~93.75%,RSD均低于5%.构筑的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为DA检测提供了可借鉴和参考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电化学传感器 分子印迹 MXenes Ti_(3)C_(2)T_(x) 科琴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溅射ZnO/SnO_(2)异质结薄膜的气体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士斌 张叶裕 +1 位作者 高晨阳 常雪婷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64,共4页
采用射频磁控共溅射法在叉指电极上制备了ZnO/SnO_(2)n-n异质结复合薄膜,系统测试了其气敏特性,并分析了其气敏机理。结果表明,与ZnO薄膜和SnO_(2)薄膜气体传感器相比,ZnO/SnO_(2)异质结薄膜气体传感器具有更低的工作温度、更高的灵敏... 采用射频磁控共溅射法在叉指电极上制备了ZnO/SnO_(2)n-n异质结复合薄膜,系统测试了其气敏特性,并分析了其气敏机理。结果表明,与ZnO薄膜和SnO_(2)薄膜气体传感器相比,ZnO/SnO_(2)异质结薄膜气体传感器具有更低的工作温度、更高的灵敏度以及更快的响应和恢复速度。ZnO/SnO_(2)异质结薄膜气体传感器对乙醇具有较好的选择性,最低检测体积分数为1×10^(-6),最佳工作温度为250℃;对1×10^(-4)乙醇气体的灵敏度可达18.4,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为10 s和19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共溅射 ZnO/SnO_(2)异质结 复合薄膜 气体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及钙结合蛋白与植物耐盐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程 杜春艳 +5 位作者 崔现芬 李延璨 李景娟 宋杰 崔冰 高建伟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3-170,共8页
土壤盐渍化会严重影响作物产量。Ca^(2+)是植物细胞的第二信使,在应对盐胁迫中发挥关键作用。植物的钙结合蛋白通过结合Ca^(2+)来响应外界信号。钙结合蛋白属于一个庞大的基因超家族,包含四个亚家族,分别是钙依赖蛋白激酶(CDPKs)及其相... 土壤盐渍化会严重影响作物产量。Ca^(2+)是植物细胞的第二信使,在应对盐胁迫中发挥关键作用。植物的钙结合蛋白通过结合Ca^(2+)来响应外界信号。钙结合蛋白属于一个庞大的基因超家族,包含四个亚家族,分别是钙依赖蛋白激酶(CDPKs)及其相关蛋白激酶(CRKs)、钙调蛋白(CaM)、类钙调蛋白(CMLs)和类钙调磷酸酶B蛋白(CBL)及CBL相互作用蛋白激酶(CIPK)。植物在应对盐胁迫时,钙结合蛋白扮演重要角色。本文综述了Ca^(2+)及钙结合蛋白在植物耐盐中的研究进展,主要探讨了Ca^(2+)对盐胁迫作物的调节作用,以及钙结合蛋白在作物耐盐机制中的功能,最后对钙结合蛋白的研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2+) 钙结合蛋白 盐胁迫 耐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钠体系中Ca^(2+)和Mg^(2+)对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
13
作者 张永志 唐云 +2 位作者 邓政斌 杨勇 杨叶艳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0-368,共9页
为了探究Ca^(2+)和Mg^(2+)对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采用单矿物试验、浮选溶液化学计算、接触角、SEM、FTIR和XPS分析等方法,考察了油酸钠体系中Ca^(2+)和Mg^(2+)对黄铁矿浮选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油酸钠体系中,C... 为了探究Ca^(2+)和Mg^(2+)对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采用单矿物试验、浮选溶液化学计算、接触角、SEM、FTIR和XPS分析等方法,考察了油酸钠体系中Ca^(2+)和Mg^(2+)对黄铁矿浮选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油酸钠体系中,Ca^(2+)和Mg^(2+)的存在对黄铁矿的浮选行为产生活化,改善其浮选效果,但是随着pH值的增大,离子对黄铁矿的活化效果不断减弱;pH值较低时,钙和镁主要以Ca^(2+)和Mg^(2+)的形式吸附在黄铁矿表面,增加了黄铁矿表面对溶液中油酸钠的吸附量,且Ca^(2+)和Mg^(2+)会与油酸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油酸钙和油酸镁吸附在黄铁矿表面,使黄铁矿表面接触角增大从而改变了其表面疏水性;随着pH值的不断增大,黄铁矿表面的Fe-S键会断裂生成Fe(OH)_(3),阻碍离子吸附,且Ca^(2+)和Mg^(2+)的形态随着pH值的增大发生变化,起活化作用的Ca^(2+)和Mg^(2+)浓度不断降低,离子活化效果减弱。研究结果对使用油酸钠反浮选分离卡林型金矿中的黄铁矿和碳酸盐矿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黄铁矿 CA^(2+) Mg^(2+) 油酸钠 离子活化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GAS-STING信号通路探讨川芎嗪抑制Ca^(2+)浓度保护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的作用机制研究
14
作者 施蕾 廖太阳 +4 位作者 刘德仁 刘江宇 王培民 吴鹏 茆军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201-1210,共10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能否通过cGAS-STING通路抑制Ca^(2+)浓度,进而保护KOA大鼠软骨的机制研究。方法:采用前交叉韧带离断法复制KOA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川芎嗪组(20、40、80 mg·kg^(-1)·d^(-1)),每组8只。... 目的:探讨川芎嗪能否通过cGAS-STING通路抑制Ca^(2+)浓度,进而保护KOA大鼠软骨的机制研究。方法:采用前交叉韧带离断法复制KOA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川芎嗪组(20、40、80 mg·kg^(-1)·d^(-1)),每组8只。提取雄性SD大鼠膝关节的软骨细胞,分为对照组,IL-1β组,川芎嗪组(100、200μmol/L)和H^(-1)51组(STING通路抑制剂)。用IL^(-1)β诱导软骨细胞24 h建立KOA模型,川芎嗪和H^(-1)51干预24 h。CCK-8法检测川芎嗪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番红-固绿染色法观察软骨组织以及软骨细胞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cGAS、STING蛋白表达;RT-qPCR检测组织cGAS、STING、Calmodulin、Calpain、NF-κB mRNA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Ca^(2+)浓度;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和组织cGAS、STING、Calmodulin、Calpain蛋白表达以及细胞p-IRF3蛋白相对表达。结果:CCK-8检测结果显示川芎嗪在浓度为0~400μmol/L范围内对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与模型组相比,川芎嗪干预后,番红-固绿染色的结果显示各组的软骨组织损伤得到了改善;免疫组化法检测软骨组织的cGAS、STING蛋白阳性区域比例明显降低;cGAS、STING、Calmodulin、Calpain、NF-κB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也呈下降趋势。此外,体外实验也再次验证,相较于IL^(-1)β组,川芎嗪组的软骨细胞Ca^(2+)浓度降低;cGAS、STING、Calmodulin、Calpain、p-IRF3蛋白的相对表达减少。结论:川芎嗪可以通过cGAS-STING通路从而抑制Ca^(2+)浓度保护KOA大鼠的软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软骨 cGAS-STING信号通路 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氯地平通过抑制足细胞的Ca^(2+)内流促进细胞自噬
15
作者 赵韦 徐德苹 +3 位作者 廖开楠 蔡春林 臧丹丹 周海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79-1186,共8页
目的探究降血压药物氨氯地平对足细胞内Ca^(2+)内流及其自噬的影响。方法体外常规培养永生化的人足细胞(HPC),使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以及L型Ca^(2+)阻断剂氨氯地平单独或者联合处理HPC细胞,Ca^(2+)成像系统实时检测药物处理后HPC细胞... 目的探究降血压药物氨氯地平对足细胞内Ca^(2+)内流及其自噬的影响。方法体外常规培养永生化的人足细胞(HPC),使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以及L型Ca^(2+)阻断剂氨氯地平单独或者联合处理HPC细胞,Ca^(2+)成像系统实时检测药物处理后HPC细胞内Ca^(2+)通量的瞬时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B-Ⅱ/LC3B-Ⅰ比值变化、Beclin-1、P62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488 nm处Fluo-4AM的阳性细胞数以分析HPC细胞内Ca^(2+)内流水平;Lyso-Tracker Green活细胞染色分析溶酶体荧光强度;流式细胞术检测HPC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Ca^(2+)瞬时通量和Fluo-4AM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01)、自噬标志蛋白LC3B-Ⅱ/LC3B-Ⅰ比值(P<0.001)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P<0.01)均降低、P62的表达升高(P<0.01)、溶酶体荧光强度减弱(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001)、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降低(P<0.01)、Bax蛋白升高(P<0.001)。与对照组比较,氨氯地平组Fluo-4AM阳性细胞数显著降低(P<0.001)、LC3B-Ⅱ/LC3B-Ⅰ比值(P<0.001)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P<0.001)均升高、P62蛋白表达降低(P<0.05)、溶酶体荧光强度增强(P<0.01)、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01)、Bax蛋白降低(P<0.001)。与AngⅡ组比较,AngⅡ+氨氯地平组Fluo-4AM阳性细胞数显著降低(P<0.001)、LC3B-Ⅱ/LC3B-Ⅰ比值(P<0.01)以及Beclin-1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P62蛋白降低(P<0.01)、溶酶体荧光强度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01)、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01)、Bax蛋白表达降低(P<0.001)。结论氨氯地平抑制足细胞内Ca^(2+)内流,促进足细胞自噬、抑制凋亡,对于预防高血压肾病发生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细胞 氨氯地平 血管紧张素Ⅱ 自噬 CA^(2+)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果枸杞花青素提取物对八眉三元猪心脏Ca^(2+)稳态途径及血液学参数的影响
16
作者 王文胜 吴华 +5 位作者 李金铭 陈自鑫 刘嘉逸 许恩榕 陈林 郑润韬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4-131,共8页
试验旨在探究黑果枸杞花青素提取物(anthocyanin extract of Lycium ruthenicum Murr,AEL)通过调控八眉三元猪血常规、血气参数及Ca^(2+)稳态途径对心脏的保护作用。选择初始体重为(7.82±0.59) kg的八眉三元猪48头,随机分为4组,对... 试验旨在探究黑果枸杞花青素提取物(anthocyanin extract of Lycium ruthenicum Murr,AEL)通过调控八眉三元猪血常规、血气参数及Ca^(2+)稳态途径对心脏的保护作用。选择初始体重为(7.82±0.59) kg的八眉三元猪48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L-AEL组)、10(M-AEL组)、15 g/kg(H-AEL组)的AEL,饲养35 d。试验结束后分析各组血液学参数变化,利用qRT-PCR、Western blot检测Ca^(2+)稳态途径相关因子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与CON组相比,添加AEL能够显著提高血常规参数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显著降低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P<0.05);显著提高血气参数酸碱度(pH)、血氧分压(PO_(2))、血氧饱和度(SO_(2))、Na^(+)含量,显著降低K^(+)、Ca^(2+)、二氧化碳总量(TCO_(2))、阴离子间隙(AG)(P<0.05);(2)与CON组相比,添加AEL能够显著上调肌浆网钙ATP酶(SERCA)活性,显著降低猪心肌组织Ca^(2+)水平(P<0.05),显著下调钙敏感受体(CASR)、钙调蛋白(CaM)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质膜Ca^(2+)-ATP酶(PMCA)、SERCA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综上所述,AEL通过调节八眉三元猪血常规及血气参数,提高其机体在低氧环境的携氧运输能力,有效改善高海拔低氧环境引起的八眉三元猪心肌组织中Ca^(2+)稳态失衡,发挥心脏保护作用,且添加量为10 g/kg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黑果枸杞花青素提取物 低氧保护 血液学参数 Ca^(2+)稳态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空气绝缘分解气体NO_(2)的Pd-MoSe_(2)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宝良 李谈笑 +3 位作者 杨家隆 廖一铭 蒋佳明 周渠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0-227,共8页
针对目前NO_(2)传感器响应低、恢复速度慢、功耗高等问题,提出一种用于空气绝缘分解气体NO_(2)检测的金属钯Pd掺杂MoSe_(2)基气体传感方法。制备了本征MoSe_(2)气敏传感器与Pd-MoSe_(2)气敏传感器,并基于所搭建气敏响应测试平台研究其对... 针对目前NO_(2)传感器响应低、恢复速度慢、功耗高等问题,提出一种用于空气绝缘分解气体NO_(2)检测的金属钯Pd掺杂MoSe_(2)基气体传感方法。制备了本征MoSe_(2)气敏传感器与Pd-MoSe_(2)气敏传感器,并基于所搭建气敏响应测试平台研究其对NO_(2)的气敏响应特性,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NO_(2)在MoSe_(2)晶面上的吸附参数和吸附行为。经过气敏特性测试发现:室温工作时,Pd-MoSe_(2)气敏传感器对20μL/L NO_(2)的响应值为3.95,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为38 s和46 s,可实现2μL/L NO_(2)的有效检测。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本征MoSe_(2)对NO_(2)的吸附为弱物理吸附,而Pd-MoSe_(2)表现为强化学吸附。研究结果可为高性能MoSe_(2)气体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NO_(2)在线监测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绝缘分解气体 硒化钼 NO_(2) 气敏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少层MoS_(2)纳米片的光学生物传感器用于癌症标志物ctDNA的检测
18
作者 卫瑚玥 李杜娟 +6 位作者 崔治莲 樊凯 杨伟煌 刘红英 李丽丽 吴薇 王高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95,共13页
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作为一种实用的液体活检技术,在肿瘤诊断、靶向治疗和预后预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因此,本课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少层MoS_(2)纳米片的光学生物传感器用于癌症标志物... 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作为一种实用的液体活检技术,在肿瘤诊断、靶向治疗和预后预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因此,本课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少层MoS_(2)纳米片的光学生物传感器用于癌症标志物ctDNA的高灵敏检测。首先,采用剪切剥离法制备少层MoS_(2)纳米片,并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以制备横向尺寸较大、厚度均匀的少层MoS_(2)纳米片;其次,通过分散液吸光度的变化研究少层MoS_(2)纳米片在高浓度盐溶液中的加速聚集沉淀行为;然后,基于MoS_(2)纳米片对单链DNA的吸附力,研究了单链DNA对于盐诱导沉淀少层MoS_(2)纳米片的抑制作用;最后,利用杂交形成的双链DNA从少层MoS_(2)纳米片上脱落而导致的分散液吸光度的变化构建光学生物传感器,并通过cpDNA与不同浓度的ctDNA杂交对该传感器的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当cpDNA浓度为100 nM时,浓度范围在25~100 nM的ctDNA与少层MoS_(2)纳米片分散液的吸光度呈反比线性关系。在401和448 nm波长处时,少层MoS_(2)纳米片分散液的吸光度与ctDNA浓度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23557-0.00070X,R^(2)=0.94222和Y=0.21253-0.00050X,R^(2)=0.95141。所构建的光学生物传感器成功地实现了对癌症标志物ctDNA的检测;为未来的体外癌症检测和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传感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层MoS_(2)纳米片 CTDNA 生物传感器 紫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和外源Ca^(2+)添加对柽柳光合特性及离子转运的影响
19
作者 师阳阳 吕丽霞 脱登锋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6-195,共10页
以晋北地区先锋植物柽柳(Tamarix chinensis)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探究不同盐碱胁迫浓度(0、50、100、200 mmol/L)下叶片施用外源Ca^(2+)(CA)、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及其复合处理(CA+AMF)对柽柳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叶绿... 以晋北地区先锋植物柽柳(Tamarix chinensis)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探究不同盐碱胁迫浓度(0、50、100、200 mmol/L)下叶片施用外源Ca^(2+)(CA)、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及其复合处理(CA+AMF)对柽柳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离子转运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探明两者增强柽柳耐盐碱胁迫的机制。结果表明,100 mmol/L盐碱胁迫下添加外源Ca^(2+)可以提高AMF的侵染率和泡囊数;不同盐碱胁迫下柽柳幼苗株高增长量和地径增长量显著下降,施用外源Ca^(2+)或者接种AMF可以缓解柽柳幼苗受到的生长抑制;200 mmol/L盐碱胁迫下,与对照(CK)处理相比,CA+AMF处理的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PSⅡ潜在活性(F_(v)/F_(o))分别增加了19.3%、26.5%、8.0%和9.0%;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分别增加了24.6%、46.2%和23.6%,胞间二氧化碳(Ci)降低了8.9%。200 mmol/L盐碱胁迫下,柽柳地上部和根系中K^(+)、Ca^(2+)含量下降,而Na^(+)含量增加,CA+AMF处理后柽柳地上部和根系Na^(+)含量分别降低23.6%和21.8%,地上部和根系K^(+)含量分别增加62.9%和90.9%,地上部和根系Ca^(2+)含量分别增加25.7%和50.0%,地上部和根系中K^(+)/Na^(+)值分别增加118.8%、150.0%,地上部和根系中Ca^(2+)/Na^(+)值分别增加66.2%、91.6%;同时CA+AMF处理能够激活抗氧化酶SOD、CAT活性,降低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和H2O_(2)累积量。本研究表明,添加外源Ca^(2+)、接种AMF或者二者复合处理均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柽柳叶绿素含量,保护叶绿素荧光系统,维持植物Na^(+)、K^(+)、Ca^(2+)的平衡,激活S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以及降低细胞膜质过氧化和H2O_(2)累积,以减轻盐碱胁迫对柽柳幼苗的伤害,其中以CA+AMF处理增强柽柳幼苗抗盐碱性的作用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Ca^(2+) 丛枝菌根真菌 盐碱胁迫 柽柳 叶绿素 离子平衡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质衍生α-Fe_(2)O_(3)的丙酮气体传感器实验研究
20
作者 郭路路 赵姝姝 +3 位作者 杨桂茂 徐军 张旭光 杨志民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2,共4页
研制具有高灵敏度、低检测限的丙酮气体传感器对于工业生产安全和人体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生物质脱脂棉为模板,采用金属盐溶液浸泡法和空气中煅烧处理相结合的策略制备了α-Fe_(2)O_(3)微米管,然后采用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 研制具有高灵敏度、低检测限的丙酮气体传感器对于工业生产安全和人体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生物质脱脂棉为模板,采用金属盐溶液浸泡法和空气中煅烧处理相结合的策略制备了α-Fe_(2)O_(3)微米管,然后采用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α-Fe_(2)O_(3)的物相组成与表面形貌进行表征。所制备的α-Fe_(2)O_(3)传感器表现出优异的丙酮传感性能,包括高响应(192.51%@20×10^(-6)),低检测限(1×10^(-6)),优异的重复性和选择性,并分析传感器的敏感机制。该工作不仅为多孔金属氧化物材料的简便设计提供了方案,而且在构建用于高性能丙酮气体检测系统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气体传感器 生物质模板 多孔材料 α-Fe_(2)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