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4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备工艺对C_f/Si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叶斌 何新波 +2 位作者 曲选辉 秦明礼 胡学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7-50,共4页
分别采用先驱体裂解 -热压和先驱体浸渍 -裂解方法制备出了 Cf/Si C复合材料。重点探讨了不同制备工艺对复合材料纤维 /基体间界面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 ,采用先驱体裂解 -热压工艺制备复合材料时 ,由于制备温度较高 ,复合材料中... 分别采用先驱体裂解 -热压和先驱体浸渍 -裂解方法制备出了 Cf/Si C复合材料。重点探讨了不同制备工艺对复合材料纤维 /基体间界面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 ,采用先驱体裂解 -热压工艺制备复合材料时 ,由于制备温度较高 ,复合材料中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结合强 ,同时纤维本身性能的退化严重 ,因此复合材料表现为脆性断裂 ,具有较低的力学性能。而采用先驱体浸渍 -裂解法制备复合材料时 ,由于致密化温度较低 ,复合材料中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结合较弱 ,而且纤维的性能保留率较高。因此 ,纤维能够较好地发挥补强增韧作用 ,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其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 5 73.4 MPa和 17.2 MPa· m1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c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氧烷封孔处理对C_f/SiC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索相波 陈朝辉 +1 位作者 王松 马青松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4-37,46,共5页
以室温粘度低的液态聚硅氧烷为原料,采用真空 加压浸渍交联工艺对Cf/SiC复合材料进行了封孔处理。研究了封孔效果及封孔处理对Cf/SiC复合材料短时间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硅氧烷能够有效封填材料中微孔,提高Cf/SiC复合材料的致... 以室温粘度低的液态聚硅氧烷为原料,采用真空 加压浸渍交联工艺对Cf/SiC复合材料进行了封孔处理。研究了封孔效果及封孔处理对Cf/SiC复合材料短时间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硅氧烷能够有效封填材料中微孔,提高Cf/SiC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同时明显提高Cf/SiC复合材料的短时间抗氧化性能。经封孔处理的Cf/SiC复合材料在1500℃空气中氧化10min后,材料强度保留率由处理前的67%提高到了95%,质量保留率由处理前的91.9%提高到99.1%。聚硅氧烷在裂解过程中会消耗氧以及裂解产物SiO2在高温下的流动能愈合孔隙,从而阻碍O2向材料内部扩散是抗氧化性能得以提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氧烷 封孔处理 裂解过程 抗氧化性能 交联 消耗 工艺 CF/sic复合材料 保留率 致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D-SiC界面改性涂层对气相渗硅制备C_f/Si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刘荣军 曹英斌 +2 位作者 杨会永 严春雷 龙宪海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3,共7页
在气相渗硅制备C_f/SiC复合材料时,界面改性涂层非常重要。良好的界面改性涂层一方面起到保护碳纤维不受Si反应侵蚀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调节纤维和基体界面结合状况。通过在C纤维表面制备CVD-SiC涂层来进行界面改性,研究CVD-SiC界面改... 在气相渗硅制备C_f/SiC复合材料时,界面改性涂层非常重要。良好的界面改性涂层一方面起到保护碳纤维不受Si反应侵蚀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调节纤维和基体界面结合状况。通过在C纤维表面制备CVD-SiC涂层来进行界面改性,研究CVD-SiC界面改性涂层对GSI C_f/Si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断裂特征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无CVD-SiC涂层改性的C_f/Si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较差,呈现脆性断裂特征,其强度、模量和断裂韧度分别为87.6MPa,56.9GPa,2.1MPa·m1/2。随着CVD-SiC涂层厚度的增加,C_f/SiC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模量和断裂韧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VD-SiC涂层厚度为1.1μm的C_f/Si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其弯曲强度、模量和断裂韧度分别为231.7MPa,87.3GPa,7.3MPa·m1/2。厚度适中的CVD-SiC界面改性涂层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载荷传递、"阻挡"Si的侵蚀、"调节"界面结合状态3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D sic 界面改性涂层 气相渗硅 CF/sic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工艺在C_f/SiC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建方 陈朝辉 +2 位作者 郑文伟 肖加余 所俊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2-25,共4页
探讨了热压工艺 (HP)在常压浸渍裂解 (PIP)制备 Cf/Si C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应用 ,认为热压浸渍裂解工艺 (HP-PIP)既可以改善碳纤维与基体 Si C之间的界面 ,又可以提高材料的致密度 ,使材料内部的空隙减少或消失 ,同时使孔隙排布均匀 ... 探讨了热压工艺 (HP)在常压浸渍裂解 (PIP)制备 Cf/Si C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应用 ,认为热压浸渍裂解工艺 (HP-PIP)既可以改善碳纤维与基体 Si C之间的界面 ,又可以提高材料的致密度 ,使材料内部的空隙减少或消失 ,同时使孔隙排布均匀 ,从而使材料的性能有了大幅度提高 ,其强度由原来的 2 90 MPa提高到 5 4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压工艺 CF/sic复合材料 制备 浸渍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C_f/SiC复合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丁玉生 董绍明 +3 位作者 高乐 何平 张翔宇 江东亮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51-1154,共4页
以碳纤维为增强体,热压烧结制备了C_f/SiC复合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对C_f/SiC复合材料密度、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烧结温度能够促进C_f/SiC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当烧结温度低于1850℃时,升高烧结温度,复合材料的强度和断裂韧性也... 以碳纤维为增强体,热压烧结制备了C_f/SiC复合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对C_f/SiC复合材料密度、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烧结温度能够促进C_f/SiC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当烧结温度低于1850℃时,升高烧结温度,复合材料的强度和断裂韧性也随之提高.当烧结温度为1850℃时,复合材料的性能最优,弯曲强度达到500.1MPa,断裂韧性为16.9MPa·m^(1/2).当烧结温度达到1880℃时,复合材料性能反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c复合材料 热压烧结 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300碳纤维热处理对C_f/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松 陈朝辉 +1 位作者 索相波 郑文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40-42,46,共4页
以聚碳硅烷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T300碳纤维增强3DCf/SiC复合材料,研究了T300碳纤维预先热处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能够弱化Cf/SiC复合材料中纤维-基体界面结合,减少碳纤维在复合过程的损伤,显著提高复合材料性能。纤... 以聚碳硅烷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T300碳纤维增强3DCf/SiC复合材料,研究了T300碳纤维预先热处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能够弱化Cf/SiC复合材料中纤维-基体界面结合,减少碳纤维在复合过程的损伤,显著提高复合材料性能。纤维经热处理后制备的Cf/SiC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从未经处理的154MPa,4.8MPa·m1/2提高到437MPa,20.4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300碳纤维 热处理 CF/sic 先驱体浸渍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f/SiC复合材料SiC/(ZrB_2-SiC/SiC)_4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定星 董绍明 +3 位作者 丁玉生 张翔宇 王震 周海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36-840,共5页
以Cf/SiC复合材料为基体,采用浆料浸涂法和脉冲CVD法制备了SiC/(ZrB2-SiC/SiC)4涂层,借助XRD、扫描电镜及能谱对涂层的结构及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初步考查了其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涂层总厚度约100μm,主要由ZrB2-SiC涂层与脉冲CV... 以Cf/SiC复合材料为基体,采用浆料浸涂法和脉冲CVD法制备了SiC/(ZrB2-SiC/SiC)4涂层,借助XRD、扫描电镜及能谱对涂层的结构及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初步考查了其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涂层总厚度约100μm,主要由ZrB2-SiC涂层与脉冲CVDSiC涂层交替覆盖而成.在1500℃空气中氧化25h,未涂层试样失重明显;脉冲CVDSiC涂层试样氧化失重率为5.1%;而SiC/(ZrB2-SiC/SiC)4涂层试样出现增重现象,增重率达2.5%,表现出优异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c复合材料 浆料浸涂 脉冲CVD 抗氧化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粉体对熔融渗硅法制备C_f/SiC复合材料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周海军 董绍明 +2 位作者 丁玉生 王震 吴定星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19-121,共3页
以三维针刺碳纤维为预制体,含有微米级碳化硅粉体的酚醛树脂浆料为碳源,采用熔融渗硅(Molten Silicon Infiltration)法制备Cf/SiC复合材料,研究了碳化硅粉体的存在对制备Cf/SiC复合材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成型体中,微米级碳化硅粉... 以三维针刺碳纤维为预制体,含有微米级碳化硅粉体的酚醛树脂浆料为碳源,采用熔融渗硅(Molten Silicon Infiltration)法制备Cf/SiC复合材料,研究了碳化硅粉体的存在对制备Cf/SiC复合材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成型体中,微米级碳化硅粉体能有效的浸渍至纤维束中,并在裂解过程中因与基体碳热膨胀系数差异产生与粉体粒径相当的微裂纹,形成裂纹孔道结构,预成型体密度为1.32 g/cm3,开口气孔率为25%;复合材料中,裂纹的引入为熔融渗硅提供通道,但裂纹孔道尺寸过大影响了复合材料的进一步致密化,SEM表明在碳化硅颗粒周围形成闭气孔,复合材料密度为1.93 g/cm3,开口气孔率为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c 复合材料 熔融渗硅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C_f/SiC复合材料缺口试件拉伸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郭洪宝 王波 +1 位作者 矫桂琼 刘永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3-88,共6页
通过对V型、半圆型和细线型双边缺口2D-Cf/SiC复合材料试件进行拉伸实验,研究了不同形状缺口对试件拉伸力学行为的影响。通过引伸计获得了拉伸过程中缺口段材料整体拉伸变形与净截面应力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应变片获得了缺口附近局部材... 通过对V型、半圆型和细线型双边缺口2D-Cf/SiC复合材料试件进行拉伸实验,研究了不同形状缺口对试件拉伸力学行为的影响。通过引伸计获得了拉伸过程中缺口段材料整体拉伸变形与净截面应力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应变片获得了缺口附近局部材料的应变数值,直观体现了缺口周围的应变集中现象;依据应变变化规律,分析了双边缺口试件的损伤失效进程。通过对比标准拉伸试件,全面分析了2D-Cf/SiC复合材料双边缺口试件拉伸净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破坏机理;最后通过有限元模拟,得到了三种缺口试件缺口段材料的应变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拉伸过程中缺口试件缺口段材料损伤失效进程具有明显的非同步性,净拉伸强度随缺口形状不同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Cf sic复合材料 缺口试件 拉伸 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C_f/SiC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新波 张长瑞 +2 位作者 周新贵 张新明 周安郴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4-37,共4页
系统地研究了烧结温度对Cf/SiC复合材料界面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烧结温度较低(1 70 0℃ )时 ,由于复合材料的烧结性差 ,纤维与基体间仅仅为一种机械结合 ,因此纤维与基体间结合很弱 ,从而导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低。烧结温度提高... 系统地研究了烧结温度对Cf/SiC复合材料界面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烧结温度较低(1 70 0℃ )时 ,由于复合材料的烧结性差 ,纤维与基体间仅仅为一种机械结合 ,因此纤维与基体间结合很弱 ,从而导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低。烧结温度提高至 1 80 0℃后 ,由于适量的富碳界面相不仅可避免纤维与基体间的直接结合 ,而且使纤维与基体间的结合强度适中 ,因而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进一步提高烧结温度至 1 85 0℃或更高温度时 ,由于界面相与纤维间的反应加重 ,纤维本身性能大大降低。同时 ,纤维与基体间结合强度提高 ,因此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c复合材料 烧结温度 界面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渍工艺对先驱体转化制备C_f/SiC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简科 陈朝辉 +1 位作者 马青松 郑文伟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8-41,共4页
以聚碳硅烷(PCS)/二乙烯基苯(DVB)为先驱体制备了3D-B Cf/S iC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浸渍工艺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加热加压浸渍可以大大提高先驱体的浸渍效率,提高所制备材料的密度,从而明显提高Cf/S i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 以聚碳硅烷(PCS)/二乙烯基苯(DVB)为先驱体制备了3D-B Cf/S iC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浸渍工艺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加热加压浸渍可以大大提高先驱体的浸渍效率,提高所制备材料的密度,从而明显提高Cf/S i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选用加热加压浸渍条件所制备的材料密度达到1.944 g/cm3,室温弯曲强度达到662MPa,在1650℃(真空)和1800℃(真空)下测试,材料的弯曲强度分别为647MPa和609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c复合材料 密度 聚碳硅烷 弯曲强度 高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f/SiC复合材料与Ti合金的Ag-Cu-Ti-TiC复合钎焊 被引量:5
12
作者 熊进辉 黄继华 +2 位作者 张华 赵兴科 林国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38-1043,共6页
以Ag-Cu-Ti-TiC复合钎料为中间层,在适当的工艺参数下真空钎焊Cf/SiC复合材料与Ti合金。利用SEM、EDS和XRD分析接头的微观组织结构,利用剪切实验检测接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钎焊时,借助液态钎料,复合钎料中的Ti与Cf/SiC复合材料反应,... 以Ag-Cu-Ti-TiC复合钎料为中间层,在适当的工艺参数下真空钎焊Cf/SiC复合材料与Ti合金。利用SEM、EDS和XRD分析接头的微观组织结构,利用剪切实验检测接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钎焊时,借助液态钎料,复合钎料中的Ti与Cf/SiC复合材料反应,在Cf/SiC复合材料与连接层界面形成Ti-Si-C、Ti-Si和少量TiC化合物的混合反应层;复合钎料中的Cu与Ti合金中的Ti发生互扩散,在连接层与Ti合金界面形成不同成分的Cu-Ti化合物过渡层;钎焊后,形成TiC颗粒强化的致密复合连接层,TiC的加入降低了接头的残余热应力,Cf/SiC/Ag-Cu-Ti-TiC/TC4接头的剪切强度明显高于Cf/SiC/Ag-Cu-Ti/TC4接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c复合材料 TI合金 钎焊 Ag—Cu—Ti—T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f/SiC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7
13
作者 何新波 曲选辉 叶斌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77-684,共8页
分别采用先驱体裂解-热压和先驱体浸渍-裂解方法制备出了SiCf/SiC复合材料. 重点探讨了不同制备工艺对复合材料纤维/基体间界面和断裂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先驱体裂解-热压工艺制备复合材料时,虽然烧结液相可以促进复合材料的致密化... 分别采用先驱体裂解-热压和先驱体浸渍-裂解方法制备出了SiCf/SiC复合材料. 重点探讨了不同制备工艺对复合材料纤维/基体间界面和断裂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先驱体裂解-热压工艺制备复合材料时,虽然烧结液相可以促进复合材料的致密化,但其同时导致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结合强以及纤维本身性能的退化,因此复合材料表现为脆性断裂, 具有较低的力学性能.而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法制备复合材料时,由于致密化温度较低,复合材料中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结合较弱,而且纤维的性能保留率较高,因此,纤维能够较好地发挥补强增韧作用,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其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703.6MPa和23.1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F/sic复合材料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f/SiC复合材料先驱体转化法浸渍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10
14
作者 所俊 郑文伟 +1 位作者 肖加余 陈朝辉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9-32,共4页
主要研究了先驱体转化法制备碳纤维三维编织物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浸渍工艺条件 ,探讨了不同温度、压力对PCS/DVB溶液法和PCS熔融法浸渍效率的影响 ,优化出最佳浸渍工艺参数。结果表明 ,温度对PCS/DVB溶液粘度影响较大 ,升高温度可急... 主要研究了先驱体转化法制备碳纤维三维编织物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浸渍工艺条件 ,探讨了不同温度、压力对PCS/DVB溶液法和PCS熔融法浸渍效率的影响 ,优化出最佳浸渍工艺参数。结果表明 ,温度对PCS/DVB溶液粘度影响较大 ,升高温度可急剧降低PCS/DVB溶液的粘度 ,有利于浸渍。PCS/DVB溶液法浸渍的最佳工艺参数为 :50℃~ 6 0℃ ,2MPa。PCS熔融法浸渍的最佳工艺参数为 :30 0℃ ,2MPa。采用PCS/DVB溶液法浸渍时的浸渍效率优于PCS熔融法。经四个浸渍裂解周期后溶液法制备的材料密度 (1.53g/cm3~ 1.6 1g/cm3)明显优于先驱体熔融法 (1.4 3g/cm3~ 1.52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碳纤维编织物 先驱体转化 C5/sic 碳化硅 纤维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致密反应烧结SiC_f/Si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1
15
作者 胡建宝 杨金山 +6 位作者 张翔宇 丁玉生 周海军 高乐 王震 何平 董绍明 《航空制造技术》 2018年第14期16-21,共6页
SiC_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是航空发动机热结构部件的关键材料。基于国产KD-II碳化硅纤维,利用反应熔渗工艺制备了高致密的SiC_f/SiC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微观结构、常温/高温力学性能、热物理性能和高温长时氧化稳定性。反应熔渗制备的SiC_f... SiC_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是航空发动机热结构部件的关键材料。基于国产KD-II碳化硅纤维,利用反应熔渗工艺制备了高致密的SiC_f/SiC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微观结构、常温/高温力学性能、热物理性能和高温长时氧化稳定性。反应熔渗制备的SiC_f/SiC显气孔率仅为1.6%,室温弯曲强度为(521±89)MPa,1200℃高温弯曲强度为(576±22)MPa,呈非脆性断裂特征,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稳定性。厚度方向常温热导率高达41.7W/(m·K),1300℃热导率为18.9W/(m·K)。SiC_f/SiC复合材料经1200℃氧化1000h仍保持非脆性断裂特征,弯曲强度为(360±54)MPa,仅下降19%,仍保持非脆性断裂特征。反应烧结制备的SiC_f/SiC复合材料具备优异的耐高温抗氧化性能,有望满足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对SiC_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sicF/sic 反应熔渗 抗氧化 长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反应法制备C_f/SiC复合材料MoSi_2-SiC-Si涂层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定星 董绍明 +3 位作者 张翔宇 丁玉生 王震 周海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78-982,共5页
以Cf/SiC复合材料为基体,采用原位反应法制备了MoSi2-SiC-Si涂层,借助XRD、扫描电镜及能谱对涂层的结构及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考查了其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涂层总厚度约120μm,主要由MoSi2、SiC和Si组成.MoSi2-SiC-Si涂层具有优... 以Cf/SiC复合材料为基体,采用原位反应法制备了MoSi2-SiC-Si涂层,借助XRD、扫描电镜及能谱对涂层的结构及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考查了其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涂层总厚度约120μm,主要由MoSi2、SiC和Si组成.MoSi2-SiC-Si涂层具有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在1500℃静态空气中氧化96h,涂层试样失重仅1.8%.涂层试样失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氧气通过涂层中的贯穿性裂纹与Cf/SiC复合材料基体发生了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c复合材料 原位反应法 抗氧化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粉作为活性填料对PIP法SiC_f/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云洲 黄政仁 +2 位作者 董绍明 袁明 江东亮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54-958,共5页
利用2.5D SiC纤维预制件,通过前驱体浸渍裂解法(PIP法)制备SiC_f/SiC复合材料,通过在第一次浸渍浆料中加入活性Al粉和惰性颗粒SiC粉来提高浸渍效率.研究了活性填料的加入以及纤维表面热解碳层的厚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Al粉... 利用2.5D SiC纤维预制件,通过前驱体浸渍裂解法(PIP法)制备SiC_f/SiC复合材料,通过在第一次浸渍浆料中加入活性Al粉和惰性颗粒SiC粉来提高浸渍效率.研究了活性填料的加入以及纤维表面热解碳层的厚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Al粉在热解过程中与含碳有机小分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相,使得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1200℃经过六个周期的浸渍裂解后,复合材料的三点弯曲强度达到441MPa,比例极限应力达到380MPa.在200~500nm厚度范围内,热解碳的厚度对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影响不明显.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随着热解碳层厚度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F/sic复合材料 活性填料 前驱体浸渍裂解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f/SiC复合材料磨削表面的残余应力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于坤 张长瑞 +1 位作者 曹英斌 刘荣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09-1814,共6页
应用X射线衍射法对C/SiC复合材料的磨削残余应力进行研究。结合抛光和热处理工艺,应用主应力之和的变化量确定磨削残余应力的分布。结果表明:SiC(422)晶面族比其它相和晶面更适用于复合材料残余应力的研究;热塑性引入的残余拉应力作用... 应用X射线衍射法对C/SiC复合材料的磨削残余应力进行研究。结合抛光和热处理工艺,应用主应力之和的变化量确定磨削残余应力的分布。结果表明:SiC(422)晶面族比其它相和晶面更适用于复合材料残余应力的研究;热塑性引入的残余拉应力作用于数微米的较浅表层深度内,但对磨削表面的残余应力起决定作用;冷塑性残余应力对应的作用深度较大;热塑性和冷塑性残余应力均可通过热处理方式得以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 磨削残余应力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及其在SiC_f/SiC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新贵 余金山 +1 位作者 孙科 赵爽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650-2658,共9页
采用碳纳米管改善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结合,同时利用碳纳米管自身的优异性能对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SiCf/SiC)进行二次增强。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CVD)在SiC纤维编织件内原位生长碳纳米管,优化碳纳米管原位生长过程中的碳... 采用碳纳米管改善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结合,同时利用碳纳米管自身的优异性能对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SiCf/SiC)进行二次增强。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CVD)在SiC纤维编织件内原位生长碳纳米管,优化碳纳米管原位生长过程中的碳源流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碳纳米管的原位生长工艺及机理进行系统分析,并结合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PIP)制备CNTs-SiCf/SiC复合材料,探讨原位生长碳纳米管的引入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如下:反应温度750℃,C2H2、H2和N2流量比1/1/3,C2H2流量100~150 mL/min,反应时间60 min;碳纳米管的引入使SiCf/SiC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断裂韧性分别提高了16.3%、90.4%和10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F/sic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 化学气相沉积 原位生长 浸渍 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驱体转化─热压烧结法制备C_f/SiC复合材料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新波 张新明 +2 位作者 张长瑞 周新贵 周安郴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6-21,共6页
以Y2 O3-Al2 O3和MgO -Al2 O3为烧结助剂体系 ,研究了烧结助剂体系及其含量对Cf/SiC复合材料密度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Y2 O3-Al2 O3为烧结助剂时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优于烧结助剂为MgO -Al2 O3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烧结... 以Y2 O3-Al2 O3和MgO -Al2 O3为烧结助剂体系 ,研究了烧结助剂体系及其含量对Cf/SiC复合材料密度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Y2 O3-Al2 O3为烧结助剂时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优于烧结助剂为MgO -Al2 O3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烧结助剂为Y2 O3-Al2 O3时 ,随着烧结助剂含量的增加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不断提高 ,断裂韧性在烧结助剂含量为 12 %时达到最大值 14.83MPa·m1/ 2 。进一步增加烧结助剂的含量 ,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虽有提高 ,但断裂韧性急剧降低。烧结助剂含量超过 15%后 ,抗弯强度也急剧降低。结果同时证明 ,复合材料的断裂行为取决于纤维 /基体间的界面结合强度 ,即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驱体转化 热压烧结 CF/sic复合材料 陶瓷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