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损伤的黏聚力弱化-摩擦角强化模型对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钱苗苗 冷先伦 +2 位作者 王川 李海轮 李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763-3769,共7页
岩体的峰后强度对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开挖变形稳定具有较大影响。针对此问题,采用基于损伤的黏聚力弱化-摩擦角强化(cohesion weakening and friction strengthening, CWFS)模型并以动态链接库(dynamic link library, DLL)的形式植入FLA... 岩体的峰后强度对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开挖变形稳定具有较大影响。针对此问题,采用基于损伤的黏聚力弱化-摩擦角强化(cohesion weakening and friction strengthening, CWFS)模型并以动态链接库(dynamic link library, DLL)的形式植入FLAC~(3D)程序中,针对依托工程的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开挖稳定性,开展考虑围岩开挖损伤和不考虑损伤的开挖全过程模拟。通过分析围岩的变形、应力、塑性区与损伤区的规律及其与现场监测数据的对比,研究开挖损伤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围岩开挖损伤相对于不考虑损伤时,围岩应力释放程度较高,不利于地下洞室群的稳定;围岩塑性区和变形在主厂房顶拱与边墙等区域增加至1.5~2.0倍。CWFS模型能有效反映围岩塑性屈服的诱因,即损伤系数在0.5~1.0范围内为开挖卸荷导致的屈服,损伤系数在0~0.5范围内为开挖损伤导致的屈服;采用该模型得到的围岩开挖变形在量值上与采用多点位移计得到的现场监测值相近,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不考虑围岩开挖损伤时得到分析结果相对于实际工程偏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群 cwfs损伤模型 围岩损伤 变形规律 围岩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TBM掘进下隧洞围岩损伤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冷先伦 盛谦 +2 位作者 何恩光 朱泽奇 赵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420-3426,共7页
为研究隧洞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TBM)掘进下隧洞围岩的损伤特征,选取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背景工程,针对隧洞围岩TBM掘进后的损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根据板岩在室内试验中表现出来的脆性和屈服后强度特性,提出了以黏聚力弱... 为研究隧洞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TBM)掘进下隧洞围岩的损伤特征,选取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背景工程,针对隧洞围岩TBM掘进后的损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根据板岩在室内试验中表现出来的脆性和屈服后强度特性,提出了以黏聚力弱化-摩擦角强化(cohesion weakening and frictional strengthening,CWFS)脆性模型为基础考虑岩体屈服后损伤的本构模型,通过VC++编译dll动态链接库,并将其植入FLAC3D程序中。应用神经网络和遗传方法等优化算法对本构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反演分析,并以室内三轴压缩试验为依据,对该本构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考虑损伤的CWFS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板岩的弹性特征、屈服后的强化特征、脆性破坏特征和破坏后残余强度特征。以该模型为基础,模拟了南水北调西线隧洞在TBM掘进条件下隧洞围岩的变形特性、应力发展规律及其损伤演化特征,并与基于Mohr-Coulomb本构关系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的考虑损伤的CWFS模型能更好地反映隧洞掘进后围岩损伤特征,即损伤沿着弱势区域发展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损伤 隧洞掘进机模拟方法 cwfs损伤模型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