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检测木材缺陷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于雷 戚大伟 《森林工程》 2006年第5期13-15,44,共4页
木材无损检测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木材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可以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对原木进行无损检测。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是X射线无损检测的一个分支,是对X射线的应用。本论文通过对CT的利用,通过对CT图像的提取、分析... 木材无损检测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木材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可以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对原木进行无损检测。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是X射线无损检测的一个分支,是对X射线的应用。本论文通过对CT的利用,通过对CT图像的提取、分析和处理,找出了一套方便于CT图像的重建和去除噪声的算法,从而提出利用计算机断层技术(CT)对木材进行缺陷检测,该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 无损检测 MATLAB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在混凝土细观力学中的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任文渊 李俊生 +2 位作者 张爱军 李双村 谭建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88-3604,共17页
混凝土作为一种典型非均质多相材料,其宏观性能取决于细观乃至微观结构组成及各组分基本物理力学性能,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因其无损、高效及高精度等特点,在混凝土细观力学研究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综述了光... 混凝土作为一种典型非均质多相材料,其宏观性能取决于细观乃至微观结构组成及各组分基本物理力学性能,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因其无损、高效及高精度等特点,在混凝土细观力学研究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综述了光学技术、声波技术及CT技术在混凝土细观力学试验中的研究进展,对比了三者的优势与局限性;从图像获取、图像处理、三维重建与模型建立等3个步骤详细论述了基于CT图像的混凝土细观模型建立;利用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CT技术在混凝土细观力学中的研究热点;对CT技术与数字图像技术在混凝土细观力学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细观力学 数值模拟 CITESPACE 数字图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IR:基于双层迭代细化模型的有限角CT重建
3
作者 李青 王涛 +2 位作者 强彦 张斌 武炜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9-854,共16页
【目的】有限角度重建是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中典型的不适定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受限于固定式扫描目标可供扫描角度有限和患者承受辐射能力等问题,通常无法获得完整的投影数据,通过传统分析迭代方法重建的图像会出现严重的结构失真和倾... 【目的】有限角度重建是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中典型的不适定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受限于固定式扫描目标可供扫描角度有限和患者承受辐射能力等问题,通常无法获得完整的投影数据,通过传统分析迭代方法重建的图像会出现严重的结构失真和倾斜伪影。【方法】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双层迭代细化模型(TLIR)来恢复有限角度CT图像中缺失部分的结构细节,从中重建出高质量的CT图像。具体而言,修改去噪扩散概率模型使之适用于条件图像生成以实现图像域恢复问题,模型输出从噪声混叠的有限角CT图像开始,使用在各种噪声水平下训练的残差U-Net迭代细化输出图像。此外,深度模型在推理过程中会损坏采样部分的正弦数据,对此提出了名为DSEM的可学习模块来恢复被深度模型篡改的正弦数据。将两个模块交替执行,形成双层迭代细化模型。训练和推理过程中,双层迭代的结构也使得网络具备更加强大的鲁棒性。【结果】TLIR在90°和120°有限角度采样下都表现出强大的重建性能,在峰值信噪比方面比现有先进方法平均提升了2.0009 dB和2.5 dB,证明了本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迭代重建 有限角度ct重建 扩散模型 数据保真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re structur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Chinese local mudstone before and after the first cycle of wetting and drying
4
作者 ZHANG Qing-song LIU Zhi-bin +3 位作者 TANG Ya-sen DENG Yong-feng LUO Ting-yi MENG Fan-x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2期582-596,共15页
As a typical sedimentary soft rock,mudston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eing easily softened and disintegrated under the effect of wetting and drying(WD).The first cycle of W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tire WD ... As a typical sedimentary soft rock,mudston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eing easily softened and disintegrated under the effect of wetting and drying(WD).The first cycle of W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tire WD cycles.X-ray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was used as a non-destructive tool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microstructural changes of the mudstone due to the first cycle of WD.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WD leads to an increase of pore volume and pore connectivity in the mudstone.The porosity and fractal dimension of each slice of mudstone not only increase in value,but also in fluctuation amplitude.The pattern of variation in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the equivalent radii of connected,isolated pores and pore throats in mudstone under WD effect satisfies the Gaussian distribution.Under the effect of WD,pores and pore throats with relatively small sizes increase the most.The sphericity of the pores in mudstones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ore radius.The WD effect transforms the originally angular and flat pores into round and regular pores.This paper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deterioration and catastrophic mechanisms of mudstone under wetting and drying cy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DSTONE wetting and drying cycle X-ray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pore structure pore morph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片式锂离子电池在线快速CT检测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葛春平 李育林 +2 位作者 薛渭萍 刘康 黄美华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0-394,共5页
锂离子电池行业对电池质量检测方法的需求日益增长。针对叠片式电池X射线检测方式存在的图像遮挡和不能直接测量x、y方向包覆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快速计算机断层扫描(CT)定向重建技术。通过2维(2D)定位切片位置,重建3维(3D)体素数据的两张... 锂离子电池行业对电池质量检测方法的需求日益增长。针对叠片式电池X射线检测方式存在的图像遮挡和不能直接测量x、y方向包覆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快速计算机断层扫描(CT)定向重建技术。通过2维(2D)定位切片位置,重建3维(3D)体素数据的两张x、y方向切片图像,再进行正负极顶点定位,实现对包覆量的直接精确计算。使用所提方法的快速CT检测设备与传统2D检测设备相比,误判率可降低2~3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快速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叠片式电池 包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与CT图像重建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丽虹 陈功婷 +5 位作者 樊钢练 李雅楠 屈婷婷 曹乐 荐志洁 郭建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7-551,共5页
目的 评估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 FAI)与卷积核、迭代重建算法以及层厚等计算机断层扫描(CT)冠状动脉造影重建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44例行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采用以下3种参数组合进行图像重建:(1... 目的 评估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 FAI)与卷积核、迭代重建算法以及层厚等计算机断层扫描(CT)冠状动脉造影重建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44例行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采用以下3种参数组合进行图像重建:(1)迭代重建算法(KARL5)和层厚(0.5 mm)不变,采用4种卷积核(Soft_AA、Soft_BA、Soft_CA、Soft_DA,锐利度由低至高)重建;(2)保持卷积核(Soft_AA)和层厚(0.5 mm)不变,采用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 FBP)和迭代重建算法(KARL5)进行重建;(3)保持卷积核(Soft_AA)和迭代重建算法(KARL5)不变,采用不同层厚(0.5 mm, 1.0 mm)进行重建。经专用分析软件自动提取上述3种参数组合中所有图像的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LAD)、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artery, LCX)、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对应的FAI。采用配对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于LAD、LCX和RCA:(1)不同卷积核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FAI随卷积核锐利度的提高而降低;(2)相比于FBP,KARL5重建图像的FAI显著提高(P<0.001);(3)相比于0.5 mm, 1.0 mm层厚图像的FAI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 卷积核、迭代重建算法及图像层厚对各支冠状动脉的FAI均具有显著影响,临床应用FAI进行诊断时应充分考虑CT重建参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重建参数 冠脉周围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647例犬CT病例回顾性分析
7
作者 简乐诗 白璐 +3 位作者 张迪 曲艺 张志轩 刘钢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29,共6页
为研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犬临床中的应用情况,本研究对2022年1—12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647例犬CT检查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分布为雄性230例(35.5%)、雄性去势155例(24.0%)、雌性116例(17.9%)和雌性绝育146例(22.6%)... 为研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犬临床中的应用情况,本研究对2022年1—12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647例犬CT检查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分布为雄性230例(35.5%)、雄性去势155例(24.0%)、雌性116例(17.9%)和雌性绝育146例(22.6%);年龄分布为小于1岁33例(5.1%)、1~7岁192例(29.7%)和大于7岁422例(65.2%);数量最多的前3个品种分别为贵宾犬180例(27.8%)、混种犬99例(15.3%)和金毛巡回猎犬72例(11.1%)。共完成扫描846例次,平扫846例次(100%),CT血管造影385例次(45.5%),经跖垫CT胸导管造影2例次(0.2%)。平扫按照扫描部位次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胸部390例次(46.1%)、头部279例次(33.0%)、腹部146例次(17.3%)以及脊柱和四肢骨31例次(3.7%);CT血管造影按照扫描部位次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头部195例次(占头部平扫的69.9%)、腹部142例次(占腹部平扫的97.3%)和胸部48例次(占胸部平扫的12.3%)。在647例病例中,主要影像学异常为牙周病129例(19.9%)、腹膜腔肿物100例(15.5%)、鼻腔肿物54例(8.3%)、肿瘤肺转移48例(7.4%)和腹腔血管异常18例(2.8%)。结果表明,CT检查对犬临床中头面部疾病、肿瘤疾病和腹腔血管异常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病例回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微观手段的季冻区草炭土孔隙特征和渗透性研究
8
作者 贺元源 彭绮澜 +6 位作者 王力 王世梅 佴磊 徐燕 吕岩 陈勇 张先伟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22,共13页
土体的宏观性质主要受其微观结构和孔隙特征的影响。查明土体在冻融等外部条件影响下的微观演化规律对岩土工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草炭土作为季节性冻土和特殊土,由于其腐殖质和植物纤维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压缩性和较低的强度。因此,... 土体的宏观性质主要受其微观结构和孔隙特征的影响。查明土体在冻融等外部条件影响下的微观演化规律对岩土工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草炭土作为季节性冻土和特殊土,由于其腐殖质和植物纤维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压缩性和较低的强度。因此,以草炭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工试验、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NMR)、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pography,简称CT)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等方法研究了草炭土的微观结构、孔隙特征和冻融效应。基于岩土力学和核磁共振理论,完成CT切片和SEM的微观图像分割,以识别空气孔隙和储水孔隙。结合微观图像和成分分析,草炭土的微观结构揭示了有机质组分是能够容纳和传导水分的土壤基质。冻融后草炭土的孔径分布表现为中孔比例增加,孔隙总体数量显著增加。因此,量化微观参数表明冻融后草炭土的孔隙连通性增强,孔隙形状复杂程度降低,渗透性增强。通过对非饱和土理论计算的验证表明,核磁共振方法能够有效地表征冻融土渗透性的变化。研究成果可作为高有机质、高纤维含量土壤研究的基础,也可作为草炭土分布区工程建设的参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炭土 冻融 微观结构 孔隙特征 核磁共振(NMR)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检查个体化辐射剂量估算研究现状 被引量:3
9
作者 梁保辉 陈志 徐榭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3-160,共8页
2011年和2014年美国医学物理学会分别发布204号和220号报告,描述基于个体体征估算CT受检者的辐射剂量。204号报告介绍应用受检者前后径和左右径等描述个体体征,220号报告介绍用水当量直径描述受检者的体型特异性,利用体型特异性的转换... 2011年和2014年美国医学物理学会分别发布204号和220号报告,描述基于个体体征估算CT受检者的辐射剂量。204号报告介绍应用受检者前后径和左右径等描述个体体征,220号报告介绍用水当量直径描述受检者的体型特异性,利用体型特异性的转换因子估算CT扫描受检者体型相关的辐射剂量(SSDE)。近年来,国外一系列的文章在SSDE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两则报告的主要内容,并对SSDE在儿童和成年人群CT检查诊断参考水平的制定、CT断层图像的质量、受检者器官剂量和有效剂量的估算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开展国内SSDE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个体化剂量估算 体型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变权全变分重建抑制CT金属伪影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铭 郑健 +2 位作者 章程 周哲 张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14-1721,共8页
提出一种基于变权全变分(RWTV)迭代重建的金属伪影校正算法以抑制CT系统重建图像中出现的金属伪影。该算法应用自定义的权值函数对全变分模型做加权惩罚,生成权值全变分模型;通过交替解权值全变分最小化过程和更新权值步骤实现变权全变... 提出一种基于变权全变分(RWTV)迭代重建的金属伪影校正算法以抑制CT系统重建图像中出现的金属伪影。该算法应用自定义的权值函数对全变分模型做加权惩罚,生成权值全变分模型;通过交替解权值全变分最小化过程和更新权值步骤实现变权全变分重建算法。应用该算法对数值模型和临床图像前向投影生成的投影数据分别进行了重建实验。数值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60个采样角度下,用提出算法重建的图像具有最高的空间分辨率特性;且信噪比值较平滑插值金属伪影校正算法、全变分约束最优化算法的重建结果分别高出17.523 6和7.145 2dB。临床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重建结果有效抑制了CT金属伪影,清晰重建出颅骨内的细节解剖结构,极大提高了重建图像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图像重建 金属伪影 变权全变分 全变分最小化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技术下掺煤矸石和电石渣的生土材料损伤演化及孔隙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坤 卫杨杨 +3 位作者 邵鑫辉 兰官奇 芦白茹 付智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8期12182-12192,共11页
为了研究改性生土材料的损伤演化规律,以煤矸石和电石渣作为生土改性掺料,通过对生土试件进行轴压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试验,得到各阶段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曲线、材料内部破坏过程、CT图像等。研究各扫描断... 为了研究改性生土材料的损伤演化规律,以煤矸石和电石渣作为生土改性掺料,通过对生土试件进行轴压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试验,得到各阶段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曲线、材料内部破坏过程、CT图像等。研究各扫描断面CT图像、CT数与试件破坏过程演化规律,分析CT图像、CT数和应力应变的关系,计算材料各断面孔隙率,引入损伤度来建立材料孔隙与损伤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不同应力状态下,XY扫描断面CT图像中裂缝是由四周以环状的形式向内部延伸,YZ扫描断面的破坏从上下表面产生,试件内部的密实度高,试件边缘抵御变形能力相比内部较差。试件受“环箍效应”影响显著,试件底部CT数大于上部,但是XY-2断面CT数小于其他断面,出现大量孔隙和裂缝。低应力状态时,试件上部孔隙率变化大于下部,在峰值应力时,孔隙率波动明显,变化幅度为-43%~500%。峰值应力后,试件上部孔隙率迅速减少,下部则相反。通过对无纲量损伤度的计算,损伤度表现出随应力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规律。研究成果可为生土改性材料的损伤本构关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 改性生土材料 动荷载 损伤度 灰度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例猫先天性门体分流病例的影像学和血清生化指标回顾性分析
12
作者 郑艺蕾 陈龙熙 +4 位作者 何雨桦 黄耀东 沈冯婷 袁希望 王华南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131,共6页
本文通过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浙江大学动物医学中心教学动物医院、北京宠爱国际动物医院和杭州虹泰宠物医院天目里转诊中心确诊为先天性门体分流(CPSS)的患猫病例信息,共筛选到1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CPSS患猫病例,其中胃左-膈静脉... 本文通过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浙江大学动物医学中心教学动物医院、北京宠爱国际动物医院和杭州虹泰宠物医院天目里转诊中心确诊为先天性门体分流(CPSS)的患猫病例信息,共筛选到1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CPSS患猫病例,其中胃左-膈静脉分流5例,脾-后腔静脉分流4例,左结肠-后腔静脉分流1例,肝内门静脉中央分流1例。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测量获得分流前门静脉(Caudal PV)直径、分流后门静脉(Cranial PV)直径、分流血管(S)直径和主动脉(Ao)直径,评估胃左-膈静脉分流与脾-后腔静脉分流CPSS患猫Caudal PV/Ao、Cranial PV/Ao和S/Ao的差异性;经计算机断层扫描(CT)测量获得肾脏长度(RL)和第2腰椎长度(L2),分析RL/L2值与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所有患猫的Caudal PV直径大于Cranial PV直径,胃左-膈静脉分流和脾-后腔静脉分流CPSS患猫间的Cranial PV/Ao、Caudal PV/Ao和S/Ao差异均不显著(P> 0.05)。63.6%(7/11)患猫肾脏肿大(RL/L2值升高),RL/L2与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0.05)。CTA可判定CPSS的类型并准确评估门体分流的形态特征,CT可准确评估患猫肾脏是否肿大,对猫CPSS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门体分流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影空间的CT射束硬化校正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小可 杨昆 +2 位作者 陈锦涛 薛林雁 李晓苇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8-655,共8页
针对医用X线CT成像系统的多色能谱X线在成像过程中出现的CT图像硬化伪影,会降低图像质量,干扰诊断等问题,需要对CT硬化伪影进行校正.本文对于单介质水和水骨混合物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空间优化的多项式拟合校正方法.首先,构建投影校... 针对医用X线CT成像系统的多色能谱X线在成像过程中出现的CT图像硬化伪影,会降低图像质量,干扰诊断等问题,需要对CT硬化伪影进行校正.本文对于单介质水和水骨混合物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空间优化的多项式拟合校正方法.首先,构建投影校正模型和理想投影模型;然后,将构建的投影校正模型与理想投影模型做对比,差异最小时确定校正系数;最后,把校正系数代入投影校正模型中再重建图像.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项式拟合校正方法能够很好地去除CT硬化伪影,提高图像精度,对CT的精准定量分析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射束硬化校正 投影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腹腔主要实质脏器CT值的测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师光鑫 杨雪松 +3 位作者 张晓远 黄渭超 李田田 郭庆勇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3-127,共5页
为测量犬腹腔主要实质脏器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值,本试验从456例CT病例中筛选预研究脏器状态正常的犬53只,应用兴趣区域(ROI)测量法,95%置信区间标准,利用SPSS软件进行医学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犬正常状态肝脏CT值为(59.79±1... 为测量犬腹腔主要实质脏器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值,本试验从456例CT病例中筛选预研究脏器状态正常的犬53只,应用兴趣区域(ROI)测量法,95%置信区间标准,利用SPSS软件进行医学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犬正常状态肝脏CT值为(59.79±1.55)HU(P=0.887),胰腺CT值为(50.04±1.18)HU(P=0.529),脾脏CT值为(60.04±1.14)HU(P=0.806),肾上腺CT值为(27.02±1.00)HU(P=0.127),肾脏皮质CT值为(35.93±1.37)HU(P=0.312),肾脏髓质CT值为(30.27±1.00)HU(P=0.882);中华田园犬、贵宾犬和杂犬中各脏器CT值无显著差异,即犬的品种对于腹腔主要实质脏器的CT值无影响。结果表明,CT值可作为犬腹腔实质脏器的定量描述参数,应用于辅助诊断,提高诊断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ct 腹腔实质脏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木横截面CT图像的伪彩色增强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涵婷 徐华东 +2 位作者 曹延珺 徐群 狄亚楠 《森林工程》 2018年第4期57-62,共6页
CT灰度图像具有分辨率低,不利于人眼直观分析等不足,而CT图像直观分析是最基本的CT分析方法。为提高原木CT图像的分辨率,利用在不同温度(15、-5、-20℃)下扫描获取的杉木、红松和冷杉三个树种原木横截面CT图像,采用灰度级-彩色变换方法... CT灰度图像具有分辨率低,不利于人眼直观分析等不足,而CT图像直观分析是最基本的CT分析方法。为提高原木CT图像的分辨率,利用在不同温度(15、-5、-20℃)下扫描获取的杉木、红松和冷杉三个树种原木横截面CT图像,采用灰度级-彩色变换方法,通过彩虹码和热金属码的编码方法实现图像伪彩色增强,并对两种方法在不同温度下CT图像的增强效果和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1)伪彩色增强方法能显著提高CT图像的视觉分辨率,减少直观判断误差。如视觉灰度相近的A与B两处(CT值范围分别为-550^-680Hu和-530^-730Hu)在不同方法的增强图像中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差异。(2)热金属码的视觉增强效果低于彩虹码。彩虹码能为CT图像直观分析提供更多的细观物理信息,而热金属码能更加明确、清晰地划分出木材内部不同密度的结构分布。(3)相较于CT灰度图像,伪彩色增强后的图像有利于研究不同温度下木材内部结构、各相组分的变化情况,为定量研究温度对木材内部水分的状态和含量变化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木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 视觉分辨率 灰度级-彩色变换法 伪彩色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图像低温保护剂在大鼠肾脏中扩散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柳珂 胥义 +3 位作者 冯海靠 党航宇 杨国梁 李鑫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0-166,共7页
低温保护剂(CPA)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组织材料的低温保存,而评估低温保护剂在生物组织中加载的均匀性是生物组织冷冻保存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以大鼠肾脏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研究了不同浓度Vs55在不同温度下肾脏渗透的... 低温保护剂(CPA)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组织材料的低温保存,而评估低温保护剂在生物组织中加载的均匀性是生物组织冷冻保存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以大鼠肾脏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研究了不同浓度Vs55在不同温度下肾脏渗透的传质特性,并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其有效扩散系数(Deff)。结果表明:加载浓度越高,扩散速率越快;Vs55渗透摩尔浓度为8.4 mol/L,加载温度为4、22、37℃时,扩散速率分别为1.77×10^-6、2.94×10^-6、3.93×10^-6 cm^2/s。同时,建立了Vs55在肾脏中的扩散模型并验证扩散速率的有效性,决定系数(R2)和平均相对偏差(MRE)的范围分别为0.960~0.993和3.07%~6.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可视化 Vs55 有效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并行深度可拆分的CNN新冠肺炎CT图像去噪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硕 余世明 《高技术通讯》 CAS 2021年第11期1145-1153,共9页
目前新冠肺炎(COVID-19)在全球蔓延,为了对新冠肺炎进行早期诊断,同时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使用深度学习对患者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进行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针对肺炎图像中纹理细节较为丰富、边缘结构模糊、极易干扰机... 目前新冠肺炎(COVID-19)在全球蔓延,为了对新冠肺炎进行早期诊断,同时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使用深度学习对患者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进行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针对肺炎图像中纹理细节较为丰富、边缘结构模糊、极易干扰机器及医生诊断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并行深度可拆分卷积神经网络(MSP-ReCNN),对新冠肺炎CT图像进行去噪处理,提升肺炎图像质量。多尺度特征提取模块从不同尺度提取肺炎图像中的纹理特征细节,采用深浅通道并行方式,分别提取肺炎图像中的高维度以及低维度的特征。为进一步优化网络模型,提出一种拆分卷积方式,可将特征图拆分为两类,一类为主要关注特征,另一类为次要关注特征。使用复杂度高的计算方式从主要关注特征中提取关键信息,对于次要关注特征,则采取复杂度低的计算方式提取补偿信息。通过与非局部均值(NLM)去噪算法、收缩卷积神经网络(SCNN)深度模型、去噪卷积神经网络(DnCNN)深度模型对比,以及网络消融实验,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模型能有效去除肺炎图像中的噪声,并且可以更好地保留原始图像中的纹理结构细节,为机器以及医生提供更可靠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COVID-19)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 图像去噪 多尺度特征 深浅通道并行 拆分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例肠道Crohn病的MSCT诊断
18
作者 马丽萍 罗良平 +1 位作者 王永安 史长征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3-517,共5页
目的:分析肠道Crohn病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表现,提高对其并发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内镜、手术病理证实的大、小肠Crohn病患者的MSCT资料,观察病变累及的部位、范围及强化方式,并对比不同年龄组肠周并发症特点.结果:在20例... 目的:分析肠道Crohn病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表现,提高对其并发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内镜、手术病理证实的大、小肠Crohn病患者的MSCT资料,观察病变累及的部位、范围及强化方式,并对比不同年龄组肠周并发症特点.结果:在20例肠道Crohn病的病例中,15例发生在回肠中下段,其中1例累及盲肠,5例为结肠;MSCT所见包括肠壁增厚(20/20),肠壁异常强化(20/20),肠壁分层(16/20),多型强化混合存在,假憩室(4/20),系膜血管增生及"梳样征"(12/20),肠系膜淋巴结增生(18/20).并发症表现为肠瘘(8/20),腹腔脓肿(5/20),其中1例合并脐尿管膀胱脓肿,肠梗阻(3/20),其中2例为小肠粘连性肠梗阻.60岁以上组6例,5例发生肠穿孔,60岁以下组14例,发生肠穿孔3例.两组并发肠穿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6.706,P<0.05).结论:MSCT影像学表现能正确诊断肠道Crohn病,可与其他肠道疾病相鉴别,判断活动度、急时诊断并发症及评价疗效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病 小肠 结肠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ain energy evolution and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clay under different stress rates 被引量:1
19
作者 SONG Fang-nian HUANG Xin +2 位作者 LUO Ting-ting ZOU Jiu-qun FU R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2005-2018,共14页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deep clay sampl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nergy changes.Investigating the energy conversion and damage behavior of deep clay during loading and unloading test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deep clay sampl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nergy changes.Investigating the energy conversion and damage behavior of deep clay during loading and unloading test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prevention-control of soil destabilization damage caused by mine shaft excavation.In the present work,triaxial tests of consolidated clay under different stress paths and stress rates were conducted.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oils have strong stress rate effects and the samples mainly experience energy storage in the elastic stage,after that,the energy conversion mainly undergoes an increase of dissipative energy and release of elastic energy,which is also confirmed by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in the subsequent CT tests.Two damage indicators were compared,finding that the indicator based on dissipative energy has mo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wo stress paths and can be used as a better indicator to describe the damage evolution of soils.Finally,in the triaxial shear test,due to the unloading effect of confining pressure,the damage of soils increased more rapidly near breaking than in the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damage caused by unloading on deep soil is more abrupt than that caused by loa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clay damage evolution computer tomography(ct) triaxial tes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204井区页岩储层现场压裂液伤害机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褚占宇 蒋建方 +4 位作者 刘金栋 黄登铸 唐珊 刘搏 闫琦睿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12112-12118,共7页
柴达木西部干柴沟组页岩储层富含油气,目前现场使用压裂液对该储层适应性未明确,现有行业标准对致密页岩储层伤害评价不完全适用,故结合多种成像技术明确现场压裂液对该储层伤害程度和伤害机理。通过实验测定了储层的孔渗特征和矿物组成... 柴达木西部干柴沟组页岩储层富含油气,目前现场使用压裂液对该储层适应性未明确,现有行业标准对致密页岩储层伤害评价不完全适用,故结合多种成像技术明确现场压裂液对该储层伤害程度和伤害机理。通过实验测定了储层的孔渗特征和矿物组成;将驱替伤害实验与核磁、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显微镜自动颗粒扫描(microscopy automated particle scanning,MAPS)结合深入分析压裂液的侵入深度和伤害机理。结果表明:储层基质孔隙度、渗透率极低,黏土矿物含量较高且非均质性强;胍胶和滑溜水均会对岩心渗透率造成很大伤害,压裂液侵入量和侵入深度均不大,伤害主要发生在岩心进液端面,端面孔隙伤害严重;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主要通过对裂缝表面的封堵,滑溜水压裂液以液相伤害为主,胍胶压裂液存在明显的液相伤害和固相堵塞,对孔隙伤害相较滑溜水更大。研究成果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从整体到局部的压裂液对页岩储层伤害的研究方法,为页岩储层伤害评价提供了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气藏 储层伤害 核磁共振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