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衍生的血流储备分数对梗阻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
1
作者 王瑞 欧阳丽娜 +3 位作者 吴倩 牛媛媛 李贵兰 朱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3-719,共7页
背景目前,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评估冠状动脉血流的功能和生理学的金标准,与之相比,CT衍生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反映冠状动脉病变处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在区分病变特异性缺血方面,均有较高的诊断性能和鉴别能力。目的评价CT-FFR对冠状... 背景目前,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评估冠状动脉血流的功能和生理学的金标准,与之相比,CT衍生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反映冠状动脉病变处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在区分病变特异性缺血方面,均有较高的诊断性能和鉴别能力。目的评价CT-FFR对冠状动脉梗阻性稳定性胸痛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1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因稳定性胸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2(0,25)个月。按照随访期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研究对象分为MACE组(55例)和非MACE组(61例)。比较两组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和CT-FFR之间差异性;再分别根据狭窄程度及CT-FFR中位数将患者分类,比较不同分类患者MACE总发生率和随访<3个月、3~6个月、>6个月MACE的发生率。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CT-FFR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狭窄程度、CT-FFR及二者结合后预测冠状动脉梗阻性稳定性胸痛患者发生MAC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依据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指标的预测性能。结果116例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中位数为70%(60%,80%),中位CT-FFR为0.79(0.74,0.85)。MACE组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高于非MACE组(Z=-4.41,P<0.001),CT-FFR低于非MACE组(Z=-5.54,P<0.001)。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70%~90%患者MACE发生率高于50%~69%患者(χ^(2)=19.221,P<0.001);CTFFR≤0.8患者MACE发生率高于CT-FFR>0.8患者(χ^(2)=30.025,P<0.001);不同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联合不同CT-FFR患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789,P<0.001)。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70%~90%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MACE发生率高于50%~69%患者,CT-FFR≤0.8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MACE发生率高于CT-FFR>0.8患者,狭窄程度70%~90%+CT-FFR≤0.8的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MACE发生率高于其他分类(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CT-FFR呈负相关(rs=-0.532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70%~90%(OR=3.085,95%CI=1.147~8.298,P=0.026)、CT-FFR≤0.8(OR=6.527,95%CI=2.560~16.641,P<0.001)是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联合CT-FFR预测患者发生MACE的价值更高(AUC=0.812,95%CI=0.731~0.892,P<0.001)。结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70%~90%、CT-FFR≤0.8可能是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与狭窄程度相比,CT-FFR对预测冠状动脉阻塞性稳定性胸痛患者发生MACE具有增益价值,狭窄程度与CT-FFR结合后的预测性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ct衍生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狭窄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对CT血流储备分数灰区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曾朝强 王晶 +2 位作者 高雪莲 张建英 王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9-355,共7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预测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灰区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7年3月—2018年10月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且CT-FFR为0.76~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预测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灰区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7年3月—2018年10月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且CT-FFR为0.76~0.80患者的影像及临床特征。通过电话随访了解受试者后期MACE发生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特征筛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105例受试者,MACE发生率为31.4%(33/1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FFR(HR=1.217,P=0.008)、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HR=1.052,P=0.029)、斑块长度(HR=1.068,P=0.047)是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5、0.656、0.701,联合指标建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93,预测能力高于△CT-FFR(Z=-2.001,P=0.048)、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Z=-2.402,P=0.016)、斑块长度(Z=-2.004,P=0.045)。结论△CT-FFR、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斑块长度是预测CT-FFR灰区人群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t血管造影 灰区 预后 血流储备分数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CT血管造影斑块人工智能定量参数与血流储备分数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姚庆东 张呈兵 +3 位作者 付军 王鹏 龙斌 刘海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489-2494,共6页
目的 探讨冠脉CT血管造影(CCTA)斑块人工智能(AI)定量参数与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怀疑冠心病患者共84例,男52例,女32例,年龄27~81岁,平均(58.1±11.9)岁,均行CCTA检查。将图像传输至数坤软件并对冠脉血管标记... 目的 探讨冠脉CT血管造影(CCTA)斑块人工智能(AI)定量参数与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怀疑冠心病患者共84例,男52例,女32例,年龄27~81岁,平均(58.1±11.9)岁,均行CCTA检查。将图像传输至数坤软件并对冠脉血管标记、斑块分析、计算相应FFR-CT值。斑块AI参数包括长度、体积、最小管腔面积(MLA)、最狭窄程度(MLD)、脂类体积及占比、纤维脂类体积及占比、纤维体积及占比、钙化体积及占比。FFR-CT≤0.8定义为可能存在血流动力学异常或心肌缺血。评估斑块参数与FFR-CT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冠脉血流储备异常(FFR-CT≤0.8)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诊断效能,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及模型预测准确率。结果 84例患者主要症状为胸痛(39例,占46.4%)与胸闷(27例,占32.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FR-CT与MLA呈正相关(r=0.49,P <0.000 1),与长度、体积、脂类体积、纤维脂类体积、纤维体积及钙化体积呈负相关(r=-0.44、-0.56、-0.40、-0.36、-0.42、-0.40,P <0.05),其中与MLD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0.60,P <0.000 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斑块长度、体积、MLA、MLD、脂类体积、纤维脂肪体积、纤维体积、钙化体积等参数是FFR-CT≤0.8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经调整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LD是FFR≤0.8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2,95%CI:1.034~1.133,P=0.001),预测模型为logit(P)=0.079X1-4.052,X1为MLD值,预测准确率为85.2%。斑块长度、MLD、脂类体积、纤维体积及钙化体积诊断冠脉血流动力学异常(FFR-CT≤0.8)的AUC分别为0.796、0.886、0.711、0.754、0.698,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47.83%、73.91%、73.90%、52.17%、60.87%与92.11%、73.68%、60.53%、84.21%、89.47%,5种指标联合诊断的AUC为0.906,灵敏度与特异度为73.91%、71.05%。结论 冠脉斑块AI参数与FFR-CT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MLD是FFR-CT≤0.8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ct血管造影 斑块定量分析 血流储备分数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建安教授团队成果揭示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血流储备分数指导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评估不劣于血管内超声
4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8-398,共1页
2025年3月30日,浙江大学王建安教授团队在《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了题为“Angiography-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versus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to guid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2025年3月30日,浙江大学王建安教授团队在《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了题为“Angiography-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versus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to guid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FLAVOURⅡ):a multicentre,randomised,non-inferiority trial”(DOI:10.1016/S0140-6736(25)00504-5)。研究比较了基于血管造影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AngioFFR)与传统血管内超声(IVUS)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前患者评估结果,为冠心病精准介入治疗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造影 血流储备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血流储备分数应用进展
5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9-429,共1页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准确诊断及评价CAD患者的心肌血流动力学改变对疾病防治、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均意义重大。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rteriongraphy,ICA)通过压力导管测量得到...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准确诊断及评价CAD患者的心肌血流动力学改变对疾病防治、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均意义重大。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rteriongraphy,ICA)通过压力导管测量得到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 flow reserve,FFR)是目前评估冠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有创,且费用昂贵,临床未能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血流储备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流储备分数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联合临床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特征预测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 被引量:4
6
作者 黄书苑 杨宝珠 +1 位作者 于鑫鑫 王锡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8-852,共5页
目的评估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联合临床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特征预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接受AVR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根据随访... 目的评估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与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联合临床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特征预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接受AVR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根据随访中是否发生MACE将其分为MACE组与非MACE组;以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临床、CCTA及冠状动脉CT-FFR、FAI,筛选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临床、CCTA特征,以及CT-FFR及右冠状动脉(RCA)FAI建立嵌套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Harrell C指数,评估各模型诊断效能及其拟合优度。结果MACE组22例、无MACE组117例。CT-FFR(HR=3.683)及RCA-FAI(HR=3.261)均为AVR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模型、临床+CCTA、临床+CCTA+CT-FFR模型及临床+CCTA+CT-FFR+RCA-FAI模型预测AVR术后MACE的AUC分别为0.636、0.730、0.758及0.817,C指数分别为0.614、0.707、0.733及0.782;其中,临床+CCTA+CT-FFR+RCA-FAI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最高、拟合优度最佳。结论CT-FFR及RCA-FAI联合临床及CCTA特征能有效预测AVR术后M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主动脉瓣狭窄 不良心血管事件 ct血流储备分数 脂肪衰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心室舒张期和收缩期CT血流储备分数评估狭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
7
作者 凡子榕 刘庆爽 +5 位作者 王照谦 贾崇富 孙喜霞 王浩 潘双 杨志强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8-484,共7页
目的:以侵入性血管造影测得的血流储备分数(FFR ICA)为参考标准,探讨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测得的心室舒张期和收缩期冠状动脉狭窄段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及跨狭窄段CTFFR差值(ΔCTFFR)对心肌缺血的评估价值。方法:使用第三代双源CT机对55... 目的:以侵入性血管造影测得的血流储备分数(FFR ICA)为参考标准,探讨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测得的心室舒张期和收缩期冠状动脉狭窄段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及跨狭窄段CTFFR差值(ΔCTFFR)对心肌缺血的评估价值。方法:使用第三代双源CT机对5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CTA检查,使用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CTFFR测量软件,分别基于心室舒张期和收缩期冠脉CTA数据测量冠脉狭窄病变处的CTFFR(分别称为dCTFFR和sCTFFR),并计算其近端与远端CTFFR的差值(ΔdCTFFR和ΔsCTFF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dCTFFR和sCTFFR与FFR的关系。以同期测得的FFR ICA≤0.80作为参考标准,分别评估dCTFFR、sCTFFR、ΔdCTFFR和ΔsCTFFR对狭窄血管所致心肌缺血的诊断准确性。结果:55例患者共68支冠状动脉血管ICA诊断有狭窄病变(其中11例患者为多支血管狭窄),其中44支血管狭窄处FFR≤0.80、24支FFR>0.80。①dCTFFR与FFR的相关性良好(r=0.656,P<0.001),sCTFFR与FFR呈中度相关(r=0.457,P<0.001)。②在血管水平,以FFR≤0.80作为参考标准,dCTFFR的诊断效能优于sCTFFR(AUC分别为0.813和0.700,P=0.025),且ΔdCTFFR的诊断效能也优于ΔsCTFFR(AUC分别为0.833和0.742,P=0.027)。③在24支非缺血性狭窄病变(FFR>0.80)中,ΔdCTFFR和ΔsCTFFR假阳性诊断率(均为25.00%)均小于dCTFFR(54.17%)和sCTFFR(45.83%);在12支“灰区”狭窄病变(0.75≤FFR≤0.80)中,dCTFFR和ΔdCTFFR的假阴性诊断率(分别占16.67%和占25.00%)均小于sCTFFR(50.00%)和ΔsCTFFR(66.67%);对于32处严重缺血性狭窄病变(FFR<0.75),dCTFFR和ΔdCTFFR的假阴性诊断率分别为3.13%和12.50%,小于sCTFFR(15.63%)和ΔsCTFFR(21.88%)。结论:基于机器学习CTFFR测量技术获得的dCTFFR与侵入性FFR的相关性高于sCTFFR。与sCTFFR或ΔsCTFFR相比,dCTFFR和ΔdCTFFR的诊断效能更高,在评估血管狭窄所致心肌缺血时应作为首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血流储备分数 ct血管成像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结合CT血流储备分数诊断血流梗阻性冠心病效能评估
8
作者 易妍 徐橙 +4 位作者 吴炜 葛颖倩 徐珂婷 俞贤博 王怡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2-549,共8页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构建影像组学诊断模型,将影像组学模型与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相结合创建整合模型,探究整合模型对血流梗阻性冠心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纳入具有稳定性心绞痛症状、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后续接受CCTA及...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构建影像组学诊断模型,将影像组学模型与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相结合创建整合模型,探究整合模型对血流梗阻性冠心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纳入具有稳定性心绞痛症状、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后续接受CCTA及有创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基于CCTA图像,首先针对心肌信息进行分析:勾画左心室心肌并将其依照冠状动脉供血情况分为3大灌注区域进行分析,提取心肌中所有组学特征。通过最小冗余最大相关特征排序方法实现特征优选,应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逻辑回归算法并使用留一法交叉验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其次针对冠状动脉信息,计算冠状动脉血管CT-FFR值。以有创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FFR测量作为血流梗阻性冠心病诊断的参考标准,以血管水平为分析单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_ROC)及敏感性、特异性等参数评估诊断效能。结果70例患者[男42例、女28例,年龄(61±10)岁]入组成功并完成CCTA检查,其中175支冠状动脉血管成功接受后续有创冠状动脉造影/FFR检查治疗,其血管对应心肌供血区均成功完成研究分析。共提取心肌组学特征1656个,优选出其中14个特征构建组学模型,心肌组学模型诊断敏感性为77.1%,特异性为73.7%,AUC_ROC值为0.797(95%CI=0.732~0.861);CT-FFR诊断敏感性为81.4%,特异性为88.8%,AUC_ROC值为0.892(95%CI=0.841~0.943);影像组学与CT-FFR整合模型的诊断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88.4%,AUC_ROC值为0.928(95%CI=0.890~0.965)。整合模型诊断效能优于单独心肌组学模型及单独CT-FFR(P=0.040)。结论基于CCTA的心肌影像组学诊断模型对血流梗阻性冠心病具有良好的诊断增益价值,影像组学与CT-FFR整合应用有助于提升冠心病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影像组学 ct血流储备分数 血流梗阻性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获得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8
9
作者 单冬凯 杨俊杰 +4 位作者 窦冠华 荆晶 杜洛山 何柏 陈韵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模拟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功能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8月-2015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同期行冠脉CTA和FFRCT检查的39例患者,基于冠脉CTA图像通过流体力学原理模...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模拟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功能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8月-2015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同期行冠脉CTA和FFRCT检查的39例患者,基于冠脉CTA图像通过流体力学原理模拟计算FFRCT值,以有创的FFR值为参考标准,分别从患者水平和血管水平计算FFRCT对功能性心肌缺血的诊断准确性、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在患者水平FFRCT的诊断准确性为82.05%,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80.95%,阳性预测值为78.95%,阴性预测值为85.00%;在血管水平FFRCT的诊断准确性为76.79%,敏感度为69.57%,特异度为81.82%,阳性预测值为72.73%,阴性预测值为79.41%。在患者水平FFR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6;在血管水平FFR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在血管水平,FFRCT值与FFR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44,95%CI:0.458~0.775)。结论以FFR值作为参考标准,应用国产化无创FFRCT技术诊断功能性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脉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流储备分数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逸雯 李晶晶 王照谦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7-980,共4页
近十年来,随着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计算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取得进展,其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评估中的应用有逐年增多的趋势。鉴于CT-FFR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特异性缺血的诊断效能较高,尤其在诊断的特异度方面对单纯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 近十年来,随着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计算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取得进展,其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评估中的应用有逐年增多的趋势。鉴于CT-FFR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特异性缺血的诊断效能较高,尤其在诊断的特异度方面对单纯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具有增量价值,减少了CCTA假阳性病例,避免了非必要的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总之,CT-FFR有望成为ICA的“看门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心肌缺血 血流储备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获得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冠棋 刘广忠 李为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7-400,共4页
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获得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noninvasive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derived from coronary CT angiography,FFRCT)是一种利用冠状动脉CTA(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影像数据得到的冠状动脉功能性无创... 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获得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noninvasive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derived from coronary CT angiography,FFRCT)是一种利用冠状动脉CTA(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影像数据得到的冠状动脉功能性无创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 血流储备分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预测冠心病价值的研究
12
作者 杜天剑 顾翔 朱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8-992,共5页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derived from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FFR_(CT))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于苏北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36例共309支主...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derived from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FFR_(CT))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于苏北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36例共309支主要冠状动脉血管。患者已完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CTA)、FFR_(CT)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 CAG)检查。比较CCTA和FFR_(CT)对309支冠状动脉主要血管狭窄诊断的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采用一致性检验分析FFR_(CT)与CAG的相关性;影像科医师对其中156支血管测量影像学参数,记录并分析最窄管腔直径、狭窄斑块长度、直径狭窄率、面积狭窄率、狭窄管腔面积与斑块性质。将冠状动脉血管狭窄≥50%的98支血管列入冠心病组,<50%排除缺血性狭窄的58支血管列入非冠心病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156支血管的相关参数与冠心病的关系;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的单独及联合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结果 FFR_(CT)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高于CCTA(P<0.01)。Kappa一致性分析显示,FFR_(CT)诊断结果与CAG诊断结果的Kappa值为0.620,具有较高的一致性(P<0.01)。冠心病组管腔最窄直径、FFR_(CT)明显小于非冠心病组,狭窄斑块长度、直径狭窄率、面积狭窄率明显大于非冠心病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管腔最窄直径(OR=0.536,95%CI:0.335~0.858)、狭窄斑块长度(OR=1.109,95%CI:1.054~1.166)、FFR_(CT)≤0.80(OR=0.204,95%CI:0.078~0.532)是预测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ROC曲线显示,管腔最窄直径、狭窄斑块长度、FFR_(CT)≤0.80三者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853(0.795~0.918)。结论 FFR_(CT)相较CCTA诊断冠心病具有较高的价值,FFR_(CT)≤0.8、管腔最窄直径、狭窄斑块长度三者联合诊断能进一步提高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血管造影 预测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联合基于CT的血流储备分数预测阻塞性冠心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价值 被引量:51
13
作者 庞智英 杨飞 +3 位作者 苏亚英 刘峰 汤林梦 崔书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675-2680,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CT的血流储备分数(CT 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CT-FFR)、冠脉狭窄程度、临床心血管危险因素及三者联合应用对阻塞性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 目的探讨基于CT的血流储备分数(CT 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CT-FFR)、冠脉狭窄程度、临床心血管危险因素及三者联合应用对阻塞性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曾行冠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检查的133例阻塞性CAD患者,随访MACE发生情况,应用Cox生存回归模型分析临床心血管危险因素、冠脉狭窄程度及CT-FFR对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建立3个预测MACE的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3个模型对MACE的预测效能。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T-FFR≤0.80(HR=4.41)、冠脉狭窄程度≥70%(HR=3.65)、糖尿病(HR=2.54)是阻塞性CAD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CT-FFR+冠脉狭窄程度+临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预测模型(AUC=0.86)优于CT-FFR模型(AUC=0.74)和CT-FFR+冠脉狭窄程度的模型(AUC=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CT-FFR联合冠脉狭窄程度和临床心血管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CAD患者MACE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可为CAD患者及时进行临床干预及改善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流储备分数 冠心病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影像学模型预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基于冠状动脉CT造影所获无创血流储备分数≤0.8 被引量:4
14
作者 汪麟 陈然 +4 位作者 鲍佩 方玉 王凯 许邦龙 胡广全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10-614,共5页
目的建立临床-影像学模型,观察其预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基于冠状动脉CT造影所获无创血流储备分数(CT-FFR)≤0.8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接受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并获取CT-FFR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将其分为缺血组(CT-FFR≤0.8,n=69)... 目的建立临床-影像学模型,观察其预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基于冠状动脉CT造影所获无创血流储备分数(CT-FFR)≤0.8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接受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并获取CT-FFR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将其分为缺血组(CT-FFR≤0.8,n=69)和非缺血组(CT-FFR>0.8,n=45);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T-FFR≤0.8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临床-影像学模型,评价其预测CT-FFR≤0.8的效能。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典型心绞痛、重度狭窄、管状病变及弥漫性病变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CT-FFR≤0.8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建立的临床-影像学模型的数据拟合(P=0.45)及泛化能力(Kappa=0.46)均可,预测概率接近实际概率线及理想线,其预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CT-FFR≤0.8的曲线下面积为0.86[95%CI(0.79,0.93)],敏感度为78.34%,特异度为82.22%。结论基于心绞痛类型、狭窄程度和病变类型的临床-影像学模型预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CT-FFR≤0.8的效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CT-FFR)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玉环 尹游兵 +2 位作者 侯江涛 夏军 张贺晔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3-301,共9页
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获得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新颖的无创性评估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检查方式,且已被证实可准确地诊断和排除引起血流功能异常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基于人工智能的无创CT-FFR可以呈现... 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获得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新颖的无创性评估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检查方式,且已被证实可准确地诊断和排除引起血流功能异常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基于人工智能的无创CT-FFR可以呈现整个冠状动脉血管树血流储备分数(FFR)的计算结果,更具有临床使用价值。本文将阐述有创FFR与无创CT-FFR原理、无创CT-FFR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流程、CT-FFR结果解读及影响CT-FFR的主要因素,以期协助临床医生正确理解和合理应用无创FFR结果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FFR) ct血管造影血流储备分数(ct-ffr)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 冠状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FR_(CT)评估合并桥前斑块心肌桥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汪芳 唐路松 +4 位作者 杨利莉 杨彦兵 阮小伟 王平 许菲菲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1-498,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机器学习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FFR_(CT))评估合并桥前斑块的前降支心肌桥形态特征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202例心肌桥... 目的:探讨基于机器学习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FFR_(CT))评估合并桥前斑块的前降支心肌桥形态特征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202例心肌桥患者,按肌桥深度分为表浅组(144例)和纵深组(58例),两组内再按前降支近段是否发生斑块分为单纯组和合并斑块组。另收集同期行CCTA检查无异常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肌桥位置、长度、深度、心肌指数及收缩期动脉压缩狭窄率等形态学指标,并通过FFR人工智能软件测得双期肌桥前段、桥段及桥后段相应位点的FFR_(CT)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 U检验(偏态分布)比较不同组间计量资料数据的差异,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的差异性。比较各组桥前、桥段及桥后FFR_(CT)值、肌桥形态测量结果间的差异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心肌桥位置、双期桥前FFR_(CT)值对桥前斑块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表浅型与纵深型组内单纯组与合并斑块组无论心肌桥长度、深度及肌肉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纵深型单纯组与合并斑块组心肌桥位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表浅组内壁冠状动脉(MCA)动态压缩狭窄分级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4)。心肌桥组与对照组相比,不同位点的FFR_(CT)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收缩期不同肌桥组间桥前FFR_(CT)值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纵深组及表浅组桥后FFR_(CT)值在双期内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显示纵深型心肌桥开口位置的最佳截断值为35 mm,曲线下面积为0.75(95%CI 0.624~0.884;P<0.001),其预测桥前斑块发生的准确率为72.4%。结论:FFR_(CT)值可评估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桥前FFR_(CT)值联合肌桥开口位置距离可对桥前斑块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粥样硬化斑块 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联合血流储备分数测定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策略的影响 被引量:26
17
作者 王明建 高霞 +4 位作者 黄文军 刘俊明 郭雪峰 宋诗飞 高翔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754-2757,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 CAG)联合血流储备分数( FFR)测定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策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经CAG明确狭窄程度为70%~90%且拟行PCI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 CAG)联合血流储备分数( FFR)测定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策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经CAG明确狭窄程度为70%~90%且拟行PCI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72处病变)和对照组(42例,75处病变)。观察组患者每处病变血管均行FFR测定,仅在FFR≤0.80处行药物洗脱支架( DES )植入,并确保术后FFR>0.80。对照组患者常规CAG检查后行PCI。记录两组患者植入支架数量, PCI术后18个月冠心病病种花费、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及心绞痛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病史及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植入支架数量、冠心病病种花费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术后18个月内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和心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AG联合FFR测定可减少冠心病患者植入支架数量、降低冠心病医疗费用, PCI术后18个月内未发现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心绞痛发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血管造影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界病变造影指导与血流储备分数指导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策略比较 被引量:10
18
作者 龚艳君 胡灏 +5 位作者 蒋捷 洪涛 李建平 陈明 刘兆平 霍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44-847,共4页
目的:比较对临界病变分别应用造影指导和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指导的治疗策略的一致性.方法:人选2012年11月至2014年8月因“冠心病”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术者判断为临界病变并行FFR检查... 目的:比较对临界病变分别应用造影指导和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指导的治疗策略的一致性.方法:人选2012年11月至2014年8月因“冠心病”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术者判断为临界病变并行FFR检查的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造影图像,由4位有经验的心脏介入医生分别对造影图像中靶病变的狭窄程度进行目测判读,并写出该医生本人根据影像结果从治疗策略上是否会对该处靶病变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收集患者手术当时术者判断的狭窄程度及FFR值,分析手术当时术者判断的狭窄程度与事后4位介入医生判断的狭窄程度的差异及相关性,并分析4位介入医生根据造影指导选择的治疗策略与FFR指导的治疗策略的一致性.结果:共入选151例患者,70.2%(106例)为男性,平均年龄(62.7±9.6)岁(37 ~ 84岁).对该151例患者的169支血管的临界病变进行了FFR测量,1支为左主干,116支为前降支,27支为回旋支,25支为右冠状动脉.虽然事后4位介入医生目测判断的狭窄程度与术中目测判断的狭窄程度有一定相关性(r =0.29 ~0.38,P<0.001),但相关性不高,且有明显差异.以FFR值0.80为选择是否行介入治疗的界值,4位介入医生根据影像目测结果选择的治疗策略与FFR指导的治疗策略之间的一致性分别为:医生1为72.78%,医生2为71.60%,医生3为75.15%,医生4为72.78%.结论:单纯根据造影目测判断临界病变准确性不高,推荐在临床上使用FFR测量来指导临界病变治疗策略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 血管造影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CTA的血流储备分数评估心肌缺血Meta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邓达标 王芮 +3 位作者 方进 胡钰 邹亚妮 周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61-166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A的血流储备分数(FFRCT)评估心肌缺血的准确性。方法检索2004年1月—2015年2月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资源系统关于FFRCT...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A的血流储备分数(FFRCT)评估心肌缺血的准确性。方法检索2004年1月—2015年2月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资源系统关于FFRCT在评估心肌缺血准确性方面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条件的文献行进一步质量评估以及异质性检验。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通过汇总工作特征曲线(SROC)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采用FFRCT诊断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结果共纳入4篇文献,质量分级均为A级。纳入研究的总患者数为662例,血管1117条。FFRCT在患者及血管水平汇总后的敏感度分别为0.90(95%CI 0.85~0.93)和0.83(95%CI 0.78~0.87);特异度分别为0.72(95%CI 0.67~0.76)和0.78(95%CI 0.75~0.81);诊断比值比(DOR)分别为24.34(95%CI 10.84~54.65)和21.09(95%CI 7.51~59.24),AUC分别为0.9415、0.9140。结论 FFRCT能有效提高冠状动脉CTA对心肌缺血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联合血流储备分数在冠心病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作用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黄文军 严激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3443-3447,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联合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心病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且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79例。根据是否行FFR,将其分为对照组(n...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联合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心病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且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79例。根据是否行FFR,将其分为对照组(n=29)和试验组(n=50)。对照组参照《2006欧洲心脏病协会稳定型心绞痛诊治指南》,决定是否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试验组患者在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行FFR测定,根据FFR决定是否进行PCI术。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术中所见血管病变数目、1年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随机血糖、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中的血管病变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时,两组再次血运重建、急性心肌梗死、复发心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联合FFR指导介入治疗,可以降低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的MACE发生率,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